概括宋江孝顺的故事
水浒传里就有一个片段说明宋江很孝顺:
话说济州郓城县城西有一宋家庄,庄上居住一个宋太公,膝下有四个儿子:宋海、宋河、宋江、宋清。家业虽比不得豪门大户,也算得殷实人家。
宋太公为人厚诚,又是乡里名儒,颇得乡邻仰恭敬佩。四个兄弟也能和睦相处,兄宽弟忍。三郎宋江,表字公明,尤为太公所爱。且勤而好学,聪明过人,五岁通背四书五经,塾师命题为文,宋江提笔成篇,文理通顺,深有见地。
塾师赞道:“此子必高中矣!”宋江也果然不负众望,年方弱冠,便中了秀才。
宋太公见儿子功名有望,心中欢喜。宋江又很诚实孝顺,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躬亲待奉太公,日日间寒问暖。宋江处世讲究忠、孝、和、诚,所以朋友极多,依靠这四条原则,宋江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处理日常事务更是得心应手。有一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处世原则。
世事古来多乐极生悲。宋太公一家和睦,万事顺心,却近日有了烦恼事。
次子宋河成就了姻眷,娶了褚庄褚太公之女。褚家闺门之训有缺,这褚氏受不得一点气,动不动就噘嘴生气,吵闹起来。开始,只在丈夫头上使性子,用指头戳丈夫的额头盖。宋河又老实,被捏得像面团。宋太公气破了肚皮,摇着白发苍苍的脑袋长吁短叹。
褚氏见宋江结交朋友,常在家置办饭菜,就很生气,在房内骂个不休,又转脸照宋河的额头上狠狠戳了一指头,臭骂了他一顿。又跑到大嫂房里搬弄是非,撺掇丈夫分家。宋江看透了褚氏的心肠,怕惹父亲生气,背地里与二位兄长商议分家的事。
一天,宋江又领回一个朋友,褚氏更是气上加气,在房内点着丈夫的额头骂骂咧咧,正巧宋太公在院中散步,听到了褚氏骂人的话,气得胡须发抖,又不好张口与媳妇吵嚷,只能摇头叹气。褚氏又用更难听的话来呛宋太公,宋太公直打哆嗦,气得闭上眼照着自己脸上打掌子。
宋江见老父受气,就出来干涉几句,于是褚氏撒起泼来,要寻死觅活。还想出一计,夜间假装上吊寻死,吓吓宋家人,逼得把家业分给自己。
准备停当,褚氏就趁丈夫回房的光景,把头吊进了绳索。谁知宋河正要回房,又想起家庙要打扫,就转了出去。等他打扫好家庙回房,褚氏已遍体冰凉,无一丝气息。
褚太公家接到宋家庄的讣文,一家人痛哭了一场。褚太公的两个儿子褚良、褚杰发誓要为妹子报仇。这两个恶霸,纠集一大帮人,就气势汹汹地奔向宋家庄而来。宋江为使兄弟、父亲免遭灾难,就披散头发,反剪双手,跨步上前,向褚氏兄弟请罪。
褚良、褚杰本来就恼宋江,这下就更憎恶他了,命令家丁一齐上前,乱棍打死宋江。正在危急时刻,屋内窜出几条好汉,都是宋江平时结义的兄弟,现在见宋江有性命危险,就出来相救。双方打将起来,褚良、褚杰都被踏倒在地上,大叫饶命。
这时宋江忙向这二人赔话:“是我宋江的罪过,二位兄长如何治罪,我都愿俯首待命。二位兄长宽量,请家中喝茶!”褚氏兄弟只好顺梯下台,带领二百族人,狼狈地回庄去了。
扩展资料: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宋江还有几个绰号,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博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宋江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公
颤公
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公
公
公
奉公
四八世
公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公
谋公
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公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公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公
武公
文公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吴氏家谱信息:
2690全国吴氏宗谱支蕃衍志不分卷
杨继盛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1全国吴氏宗谱支世系图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2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吴如胜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3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吴鸣凤撰
写本 一册
2694辽宁本溪吴俄雨格氏家乘五卷
清雍正间纂 写本
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邨
2695辽宁凤城吴氏家谱一卷
(民国)吴春融纂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杨木乡
复印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档
2696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2697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民国)吴恩培编
民国二十九年(1940)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辽宁图
2698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清)吴优善 吴鸿磐纂
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
铁板本
河北滦南县档
2699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清)吴宝善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滦南县文管
注:吴怀慎首修於清道光三年。
2700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吴淑珍纂
钞本
河北青县崇 镇野兀屯
2701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
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图
2702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承佑纂
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二十五年(1936)
铅印本
上海松江县博
注:该族为张泽吴氏。
2703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吴宗洛十一修
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该族散居常州、无锡、江阴等地。
2704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瑞宗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海图
2705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清)吴丽生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科图
2706江苏吴氏 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仲山纂修、
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l)
2707江西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云合乡陈里坑邨竹窝里
注:谱首修於清道光十七年。
2708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民国)吴祖起纂
民国五年(1916)锦肃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邨小吴家
注:吴孺敦创修於元至正间。
2709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民国)吴怀镡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赣榆县档
2710江苏淮阴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清)吴昆田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本
江苏镇江市图
2711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其种等重修
民国十年(1921)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美国
2712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芸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
江苏镇江市博
2713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引孙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朱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714江苏仪徽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邨
2715江苏泰州富安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吴嘉珠纂修
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历史所
2716江苏泰州海陵南巴塘吴氏族谱□□卷
(民国)姚龙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图(存爱字号卷6、忠字号卷
1、2、4-6)
2717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金波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
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邨塘河队
2718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
南京博
2719江西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清)吴章焕六修
清咸丰八年(1858)铅印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吴鸿翼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2720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1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2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锡纯等重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均安堂刊本
日本 美国
2723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吴国桢主修 解 编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怡德堂刻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往:吴其德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九年。
2724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吴世铮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注:一名《京江吴氏族谱》。
2725江苏镇江润洲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耀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四册
上海图
2726江苏镇江吴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吴钱龄撰
民国十一年(1922)至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谱始修於宋大中祥符五年,此为九修。
2727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四卷
(清)吴兆麒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敦厚堂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美国
注:一名《润州吴氏宋谱》。
2728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三卷
(民国)吴兆元等重修
民国(八年(1929)刊本
日本 美国
2729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六卷
(民国)吴兆元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敦厚堂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又名《吴氏宗谱》、《徽州迁润家谱》。
2730江苏镇江润州吴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荣章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均安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上海图
注:书口作《吴氏家谱》。吴新晖等始修於清康
熙二年。
2731江苏镇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士荣等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32江苏丹阳延陵荆邨吴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广财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美国
2733江苏丹阳延陵吴氏世系表不分卷
吴国定 吴逊新纂修
刊本 二册
美国
2734江苏丹阳吴氏族谱志略
(清)吴庄撰
清康熙闲刻《延陵合璧》本
北图
2735江苏常州吴氏伯武公房谱二卷
(清)吴文薰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2736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六卷
(清)诸葛润 吴家祥等重修
清咸丰二年(1852)至德堂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吴应鳖初修於明天启七年。
2737江苏常州毘陵庵头吴氏宗谱九卷
(清)吴庆朝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至德嗽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38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大成宗谱四十二卷
(清)吴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江苏镇江博(存卷首、卷1)
2739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培炳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2740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清)吴凤藻重修
清光绪七年(1881)至德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41江苏常州毘陵薛墅吴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吴唐林续修
清光绪九年(1883)履成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明隆庆间,此为十二修。
2742江苏常州薛墅吴氏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吴晋主修 吴澄总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履成堂活字本 二十二
册
北图 历史所 美国
2743江苏常州邘里吴氏族谱十二卷
(清)吴瑞荣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读古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44江苏常州宋泽吴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吴秉性 吴廷瑞增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二部)
2745江苏常州毘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清)吴富德 吴其贤等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让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2746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清)吴川法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上海图
2747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祥鸿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美国
2748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赓麟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佳胤始修於清顺治十七年。
2749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2750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吴观周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刻本 二十四册
上海图
2751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8)
2752江西常州毘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清)吴志尚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振宜堂刊本 八册
美国
2753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民国二年(1913)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历史所
2754江苏常州毘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十六册
河北大学
2755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民国五年(1916)至德堂刊本
江苏档(存卷2)
2756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凤照重修
民国十二年(1924)至德
概括宋江孝顺的故事
本文2023-11-27 10:51: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