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沟村属于哪里
横沟村:位于温泉镇政府所在地。
横沟村与刘湾村、停埠村、塘坊村、尹湾村、碱场村、坡林村、朱沟村、东连湾村、西连湾村、羽山村、存村村、甘汪村、西晓庄村、罗庄村相邻。
横沟村附近有尹湾汉墓、罗庄城遗址、西双湖风景区、东海水晶文化旅游区、东海御园景区等旅游景点,有东海老淮猪肉、东海西红柿、东海大米、东海水晶、双店百合花等特产。
《水浒传》是一部大书,主要是写宋江、卢俊义、林冲等梁山108将,先是被逼上梁山,而后接受朝廷招安,最后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功成名就的故事。当然,书中也写到了很多宋代文化。比如好汉爱在头上簪花,高俅靠蹴鞠得徽宗宠信,燕青和鲁智深等人一身漂亮的刺青花绣等,也能反映宋代簪花、蹴鞠和刺青文化。
除了这些外,书中第二回还提到了“手本”。
且说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手本”在水浒中只提到两次。后面,高俅觉得王进“既有手本呈来”,本人却没到,他还大怒,认为王进是装病搪塞他,由此引出了王进携母出逃的情节。
这里的“手本”是指什么?是否如一些人所说,相当于古人的名片呢?为什么高俅到任当天,下面的官员要呈上自己的手本?手本上会写什么内容呢?
其实,把“手本”比喻为古人的名片,并不十分准确。下面,个人就以“手本”为切入点,浅说中国古代的名片,以及水浒中“手本”的意思。
从“谒”到“刺”
古人在拜访、求见他人时,要带着写上自己姓名、身份等内容的文书,这个文书最早叫“谒”(读音为yè)。
“谒”在最初,是动词“说明,告诉,说话”的意思,《尔雅》中说:谒,告也。“谒”还有“拜见,进见”之意,《列子》中“越日偃师谒见王”,这里的“谒”就是拜见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再后来,“谒”动词名用,引申为“拜见他人时所用的文书”。
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拜见他人所用的“谒”。
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史记》
这里的“谒”,属于名词,指的是是拜见他人所用的文书。张仪大概病逝于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他拜见苏秦则是在20年前。这就说明,早在2300多年前,“谒”就已经出现了。
“谒”的使用比较正规严肃,这从上面的文字和格式能发现。
1993年,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发现汉代家族墓葬,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其中就有西汉功曹史师饶等人的“谒”。从这些“谒”(正反面都有字)可以发现,不论正面还是反面,所写的内容,字的格式,都不是随意的。
除《史记》外,《汉书》等史料中也多次提及“谒”。但是,从东汉开始,《后汉书》《裴注三国志》《晋书》等史料中,“谒”的使用次数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刺”。
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裴注三国志》
这里的“刺”,功能和“谒”一样,不过因为上面写了官爵和地名,所以也叫“爵里刺”。不过,“刺”与“谒”在细节方面也有区别,“刺”的使用没有“谒”那么讲究,使用场合比较随意,形式也自由一些,来看看出土的“刺”就明白了。
2004年底,南京市大光路曾发现一座砖室墓,即三国东吴薛秋墓,这座墓没有被盗掘过,保存很完整。经过抢救性发掘之后,人们在墓里看到了5件关于薛秋的“刺”。另外,两晋时期的吴应墓,三国朱然墓中也曾出土“刺”。
通过这些“刺”可以发现,“刺”只是一排字,但分上中下三部分(有些只分两部分),上面写个人姓名,中间写所为何事,下面则写个人的字。比如吴应墓中有三枚“刺”都写着“弟子吴应再拜 问起居 南昌字子远”。
“谒”和“刺”并不止一种,比如上面提到的“爵里刺”,其实就是“刺”的一种。这种“刺”适用于官场,因为古代官员交往看重对方地位、身份甚至属地,所以爵里刺上会写着爵位和地名。因为写的内容多,“刺”不得不加长,所以也叫“长刺”。
在唐代之前,“刺”基本都是细长的木片制成;唐宋时期,“刺”都用纸,故而当时也叫“名纸”。除此之外,“刺”在当时还有“门状”“手状”“手刺”等。元代时,“刺”又叫“拜帖”,而明清时期,“刺”则叫“名帖”。
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也说“古昔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可见“刺”与“帖”之别,是因为材料不同。
从“名帖”到“手本”
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士族门阀的消失,官场越来越看重门生关系。这其中,“名刺”发挥了重要作用。到明清时期,官场上互相投递个人名帖,甚至成了基本的交往礼仪。官场交往,忌讳犯错,不同场合,不同关系,不同事情,需要用到不同的名帖。
基于此,明清时期的名帖出现了很多种类,比如“副启”“札谕”“手奏”等。这其中,就有一种名帖叫“手本”。
明初时期,手本意思很多,可以是公文副本,也可以是情况说明的凭证(比如告假),甚至可以是物品清单。公文手本多是下级给上级汇报事情或者请示问题所用,后来逐渐成为专门用于下级拜谒上级的名帖。
但是,即便作为名帖的手本,其实也不止一种,比如“官衔手本”“履历手本”等。
先说官衔手本。官衔手本比较简单,上面一般只写官职、姓名,末尾则可以写“叩”“叩见”。有时也可以不写官职,比如给自己的上司,因为双方很熟悉,所以名字前面加“门下”就行。
鲍文卿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鲍文卿叩”。——《儒林外史》
还有履历手本。履历手本,顾名思义就是写着个人履历的手本,比官衔手本复杂一些,上面不仅要写个人姓名、官职,还要写个人年龄,家乡在哪里,之前担任过什么职位,甚至有无娶妻,妻子是谁等。
这一点,从《金瓶梅》里的履历手本能看出来。
便道:“小弟已具了履历手本在此。”一面叫写字的取出,荆都监亲手递上,与西门庆观看。上面写着:“山东等处兵马都监清河左卫指挥佥事荆忠,年三十二岁。系山后檀州人。由祖后军功累升本卫正千户。从某年由武举中式,历升今职,管理济州兵马。”——《金瓶梅》
另外,清代小说《听月楼》中,提到过“即取过宣状元履历手本一看,果填的聘妻柯氏”。如此可见,履历手本上还会有个人婚姻状况。
履历手本常用于下级官员第一次拜见上司,因为上司对其不了解,所以要看一下他的详细资料。
水浒中的手本
《水浒传》中,高俅做了太尉,到殿帅府就任。因为殿帅府官员是第一次拜见高俅,所以呈上的手本应该是履历手本。后面高俅说的手本,也是指王进的履历手本。
从上面也能看出来,履历手本其实和普通的名帖已经不太一样了。普通的名帖只写姓名、官职,与今天的名片基本一致;但是,履历手本则不同,它像是复杂版的名片,或者说更像今天的简历,这从名字也能看出来。
其实,明清时期的手本使用非常讲究,字体大小,纸张颜色等都有讲究,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看过,是这个吗? 初识尹解元(原) 尹解元起先是指一个人,后来成了大冶市保安镇枫林村一个自然村,它依凤凰山,眺梁子湖,是有史数百年的典型江南村落。 7月25日,受尹姓友人之邀,就有了和尹解元的初识。这里地属江南丘陵,山不高,但樟碧槐绿,水却阔,亦波清鱼鲜。《尹氏家谱》载,唐时,尹家由甘肃天水迁到江西,又由江西瑞昌迁至湖北阳新,后又迁于大冶石板桥,再由其祖尹国南迁至尹解元。尹国南落业时此地有一座凤凰山,依山名为凤凰山土塆,尹国南长孙在乾隆年间高中解元,凤凰山土塆因此而得名尹解元。 凤凰山上青石蕴藏量丰富,石质层次分明。明始,尹解元土塆的先人们便开山取石,雕石刻文,石雕工艺经过历代传承,技艺日臻成熟。其石头錾花、石头托楔、石头仄联等石雕传统产品深受各时代用户喜爱。尹解元土塆流传至今的“喜鹊闹梅”、“鱼跃龙门”等300多个象征五谷丰登和吉祥如意的石雕工艺制品令人叹佩。但凡经尹解元石雕艺人雕琢,便充满灵性,溢射独特艺术魅力。 尹解元石雕艺术迄今已传承20代。按石雕技艺传承谱系,尹氏家族的能工巧匠们大体排列如下:尹光德(道光五年),尹献芬(光绪丙戌年),尹兴廷(光绪戊戌年),尹本喜(民国壬子年),尹维,尹维权,尹维清,尹章立,尹国安。 尹解元村存有一块距今300余年的“关帝诗竹”石碑,专家认定其与现存西安碑林的“关帝诗竹”碑同出一人之手,是该村一位称为“杜陵二曲居士”的艺人为长安碑林和家乡所刻,乃碑中珍品。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场所、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的西安(长安)碑林,因大规模整理补刻碑石,尹解元村的一名匠人蒙召到西安雕刻由韩宰临摹的关帝诗竹图碑。雕刻完工后,因胆怯不敢落款真名,于碑上落款“杜陵二曲居士”。回尹解元后,石匠凭着记忆,用凤凰山的石材雕刻了一块与西安酷似的“关帝诗竹碑”。 长安的碑为青石板料,长12米,宽062米,厚012米,虽然历经近三百年,碑面字画清晰。关帝诗竹碑画工之精绝,构图之奇妙,为历代文士所叹服。碑面两竿翠竹拔地而起,清峻通脱。右边一竿,竹梢向右斜出,竹叶下垂,似雨淋之貌,称“雨竹”;左边一竿,竹叶倾斜,如风吹之状,曰“风竹”。摇曳的翠竹右下方,一首五言诗藏于竹叶之中:“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凋零”二字的安排尤具匠心,令人情思缱绻。画面右上端还有两方刻印,上为白文“关羽之印”,下为阳刻“汉寿亭侯之印”。 尹解元的碑长1米许,高07米,构图严谨,画面对称、均衡,透视准确,极富装饰趣味,不失为一件精致的浮雕作品。 目前,西安碑林的“关帝诗竹”碑已断成两截,而尹解元村的“关帝诗竹”碑仍保存完好。 尹解元石雕艺人制作的石雕品种主要有生产类的石雕如石碾、石磨、碓臼、石辕额等;生活类的石雕如石桌、石凳、石柜、石椅、石笔筒等;建筑类的石雕如石沿条、柱底鼓、石桥墩、石栏杆、石门楼等;装饰类的石雕如石牌匾、石兽(狮、虎、龙……)、石禽(凤、鹤、鹅、鸡……)、石人等;纪念类的石雕如石牌坊、石墓碑等;信仰类的石雕如石香炉、石神像、“泰山石敢当”等。尹解元石雕艺人凭着先祖宗代代相传的石雕工艺,在祖国大地留下不少的杰作,如黄鹤楼的九龙闹海碑、龟山的三国人物、楚王城的修复工程等,有的石雕作品还被国外友人高价买走,如美国唐人街黄石路的一对石狮子就是尹解元石雕艺人的杰作。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尹解元石雕艺人顺应商潮,他们中不少在外建立自己的石雕民间工艺公司。 此次来尹解元,村人托我为其将建之牌楼续联作对,正值兴浓,为其牌楼作主联一幅,曰:椿影歇云雀蕉吞后屋彰翰墨(上联),蛙声镇凤凰楝吐前庭隐楼台(下联)。牌楼其左右分设六角亭各一,为其左创名“耕读亭”,其右创名“雕凿亭”。于“耕读亭”前入门制联:五谷生香犁耖紧(上联),六经溢秀砚笺急(下联);后出门制联:四季勤浇禾下水(上联),三更苦覗案头书(下联)。于“雕凿亭” 前入门制联:开石须借山边雨(上联),裂土还凭岭上风(下联);后出门制联:凿花錾字传家艺(上联),刻草雕文印祖功(下联)。乡亲所托,幸不辱命。 闲谈之中,偶知尹解元还于1995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北省石雕艺术之乡”,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2008年6月,大冶石雕(尹解元石雕)成为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作。有此为证,当知尹解元石雕已非浪得虚名,而我亦不虚此行。
尹湾村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114007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114。邮政编码为4301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7,车牌号码为鄂A。尹湾村与丁湾村、和平村、李集村、群生村、群益村、官桥村、延山村、石马村、彭新村、长河村、金龙村、索河村、龙潭村、梅池村相邻。
尹湾村附近有武汉九真山、蔡甸金龙水寨景区、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后官湖湿地公园、武汉大好河山休闲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蔡甸莲藕、蔡甸豆丝、蔡甸藜蒿、蔡甸西甜瓜、蔡甸沉湖等特产。
1993年,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的尹湾汉墓被村民取土时发现。随后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六号墓中出土了十方名谒木牍(编号十四——二三),第一方为东海太守级遣功曹史请墓主办事的名谒;其余七方是沛郡太守等官吏遣吏向已任东海太守功曹史的墓主请谒或问起居、问疾时所使用的名谒;后两方则为墓主人或遣吏请谒别人时所使用的名谒,除第二十二号木牍仅在反面书写外,其余均正、反面书写。
在东海温泉北部7公里苏鲁交界处,有一坐拔地而起、巍然屹立的山峰羽山。海拔2695米,为东海县最高峰。羽山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15公里,背倚齐鲁,襟怀吴楚,是大禹出生之地,也是印地安羽蛇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脚下有羽山皇家别墅,配套有山水休闲羽山公园、网球场、华东第一温泉会所、山地跑马狩猎区、凡尔赛会所、“世纪东海”总部基地等。并有神龟拜佛、三缝石、殛鲧泉、出云洞、凤凰蛋、大猴头以及三官庙、奶奶庙等景点。
九龙湾滨河景观带位于区西部,九龙温泉会馆南侧,南至南环路,全长1367米,总占地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景观带分为观赏、休憩、防护及集散四部分。以滨水风光为主题,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从总体上营造滨河亲水空间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是温泉的生态绿色长廊,有木栈道、湖心亭、景石滩、环形景观廊架、环形汀步等亲水景观。
横沟村属于哪里
本文2023-11-27 09:52: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