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战后,通天教主流落何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3收藏

封神之战后,通天教主流落何方?,第1张

万仙阵后,截教彻底覆灭,通天教主也遭到师父鸿钧老祖一顿训斥,心灰意冷,便产生隐退之意。

他本打算远离是非,潜心修行,重炼地水火风,再开世界,但不被鸿钧老祖允许。非但如此,鸿钧老祖担心他破坏三界,还将他禁闭在紫霄宫。通天教主沦为鸿钧老祖手下的囚徒。但是,作为鸿钧老祖最器重的弟子,通天教主肯定不会被鸿钧老祖永远禁锢,那么,通天教主最后流落何方呢?

无论通天教主去往何处,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高调,极可能觅得一地隐居起来。要知道,封神之战后,受处罚的不仅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也被鸿钧老祖训斥,告诫其各回道场修行,不许再干涉世俗之事。为了防止师兄弟三人再起内讧,鸿钧老祖还每人赐予一颗红丸,一旦三人内讧,红丸便可取其性命。

通天教主好不容易重获自由,师父鸿钧老祖既然不许弟子干涉世俗之事,通天教主想必会谨遵师训。因此,通天教主寻觅的修行道场,一定远离凡尘俗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尘世所扰,静心修炼,以免再触犯师尊的忌讳。

《封神演义》原著没有提及,但如果将《西游记》当作《封神演义》的延续(尽管前者成书时间更早),通天教主的去向便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可是,菩提祖师与通天教主有何关系?与通天教主的去向又有何关系?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菩提祖师正是通天教主,也就是说,通天教主流落到了灵台方寸山,在此修行。

而且,菩提祖师教出一位高徒——孙悟空,而孙悟空是猴子,这也很符合通天教主有教无类的风格。

当孙悟空下山时,菩提祖师警告他“惹出祸事不可说出师父名讳”,也可以体现出菩提祖师正是通天教主。因为当年通天教主正是被徒弟拖累,才导致截教覆灭,自己被师尊软禁,如今他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自然要如此警告孙悟空。

菩提祖师作为一位道教大神,但在其斜月三星洞中,却没有三清的塑像。显然,菩提祖师的资历与三清相当,所以无需祭拜三清。道教中与三清资历相当的还有谁?只有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截教教主,天地六大圣人之一;而燃灯道人则是阐教二代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多好。封神演义,堪称是我国数百年来传统神话领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民间也是口耳相传,闻名遐迩。

书中的阐教,截教,本来都是玄门正宗,鸿钧嫡传的道门大派;后来因为一者主张“精英教育”,一者主张“有教无类”,理念不合大打出手。

截教的教主通天教主,当年和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两人一同在鸿钧道祖门下学艺,出师之后,就创立了“截教”。他认为三界天地万物生而有灵,因此仙道应该“广开门路”,向所有有志修仙的山精野怪敞开。此举,在阐教之主元始天尊来看,是“败坏师门”的举动。

而燃灯道人,则是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虽然他们名义上的关系是“师徒”,但是更多情况下以平辈相交。元始天尊坐下的“十二金仙”都要称呼燃灯道人一声老师。

单论寿命,辈分,燃灯道人其实并不比通天,元始等人逊色。但是后来元始等人都证道圣人,燃灯却因为境遇,天赋的原因兜兜转转在准圣不得寸进,所谓“达者为先”,他后来自然也就低了一辈,更是拜元始天尊为师。

通天教主和燃灯道人,也素来是井水不犯河水,谈不上关系有多好;也谈不上有多恶劣。只能说各自阵营不同,做敌人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燃灯道人并不等于佛门的“燃灯古佛”,这点要注意。因为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世界观不同,在正统的道教,佛教中,也没有什么“通天教主”。

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人并列的,是“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更多其实是以孔子为原型。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一作微仲衍)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嫡系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he)为名],母亲是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即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野合而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及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未能最终成功,但对强公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于是为了挤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马和80名女乐给鲁国诸侯。鲁国国君沉溺于此,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孔子对鲁君大失所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去了卫、宋、曹、齐、陈、蔡、楚等国。孔子虽然在各国都受到了尊重,但由于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秩序,要求和谐,爱惜民力的政治主张和当时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岁回到鲁国,鲁国国君对孔子相当礼遇,但依旧没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子、曾子、颜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这三家的家谱与孔子家谱合称“通天家谱”,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三教是指阐教、截教和西方教。

在《封神演义 》第七十三回通天教主曾说:“『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他岂不知, 怎敢乱话欺弄? 尔等,切不可自分彼此,致生事端。”

鸿钧老祖自西昆仑传道,传下三教法宝,红花赐接引为十二莲台,青叶赐通天为青萍剑,白藕赐元始为白宝如意,取天地玄黄,为天地玄黄玲珑宝塔,赐老子。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本是一家正是出自这里。

扩展资料:

阐教:是《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所创立之教派,门下既有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等福德高深之仙,也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等十二金仙。

截教:是《封神演义》中以通天教主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享有“有教无类,万仙来朝”之美誉。门人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阐教、人道称为不够正宗: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西方教:在《封神演义》中,暗指佛教前身。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商周时代释迦牟尼还未出世,佛教尚未形成,故此称西方教。西方教二教主乃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

参考资料:

-西方教-截教-阐教

这三个都是圣人,老子的境界最高,第二是佛祖,第三是孔子,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他拥有120无央劫的智慧,佛祖的境界十地佛果境界,孔子比道祖和佛祖的境界差一些,老子的120无央劫的智慧和境界要比佛祖的十地佛果境界还要高的多,无极大道自有永有的永劫时间为48000无央劫,皇天后土合起来就是无极大道,天是阳之无极,地是阴之无极,天的自有永有永劫时间为36000无央劫,后土的自有永有永劫时间为12000无央劫,合起来就是无极大道的永劫时间为48000无央劫,开天辟地的盘古是太极,为天的一半,也就是半永劫时间为18000无央劫,鸿钧老祖是阴阳,由盘古的心脏所化,为3600无央劫,元始天尊是盘古大脑所化,为360无央劫,通天教主是盘古的胃所化,为240无央劫,太上老君老子是盘古肺所化,为120无央劫,如来佛祖十地佛果境界,寿命10的192次方,10的192次方寿命是10的183次方大劫,释迦牟尼如来佛祖的十地佛果境界的智慧是10的183次方大劫的智慧,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寿命和智慧境界是84000大劫,84000大劫寿命换成年数是112兆年,如来佛祖十地佛果境界,寿命10的192次方年以上,换成大劫是10的183次方大劫,太上老君老子的境界是120无央劫的智慧和寿命,那更是无法计算的了,圣人都是从四圣法界甚至三清境下凡投胎转世,虽然他们下世当凡人度众生的寿命不是很长,但是以他们的境界灵魂回到高维度空间中的仙身或者佛身等金刚身的超自然身体寿命就长的普通人无法计算了,阿罗汉在四圣法界的金刚身寿命至少10的16次方以上,10的16次方是一京为单位,到了辟支佛甚至菩萨境界寿命更是10的几十次方,佛祖的境界是最高的十地佛果境界,寿命可达10的192次方以上,太上老君老子的120无央劫的时间更远胜于这

佛教始祖是释迦摩尼啦这个是佛教统一认定的

道教领袖是三清啦

三清分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的三个领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原始天尊是道教三尊中地位最高的,但却晚于道德天尊出现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耳),是出现最早的

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又称太上道君,也随劫运出法度人。

但具体谁是始祖却说不好,道教分歧很多,不像佛教那么统一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太上老君,因为有记载说,一气化三清,意思是三清都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一人所化二那,又说三清分别是独立的,原始天尊的地位是最尊崇的

而你说的通天教主是封神演义中虚构的人物,与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共为鸿钧徒弟(鸿钧此人也是封神演义中虚构)

而封神演义中又虚构出了阐教,截教阐教截教在封神演义中与道教并尊

太上老君掌道教,元始天尊掌阐教,通天教主掌截教|(都是封神演义虚构)

然后儒教还用说么孔子 儒,不应该说教吧,应该是儒家儒是学说,不是宗教

全是原创为了你这点分打的手都酸了,快给我分

封神之战后,通天教主流落何方?

万仙阵后,截教彻底覆灭,通天教主也遭到师父鸿钧老祖一顿训斥,心灰意冷,便产生隐退之意。他本打算远离是非,潜心修行,重炼地水火风,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