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简介: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3收藏

伍奢简介: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第1张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己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伍子胥则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

家族受封史

所谓食邑,是古代天子、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可以世袭。焦坡,也叫焦陂、椒陂,现为安徽阜南县焦陂镇。其后裔以食邑为姓,他的儿子就叫椒鸣。

依《伍氏族谱》、《伍氏家谱》、《伍氏宗谱》:“古炎帝神农之子曰永者封於河陇之地为雍侯至八世孙雍侯克公始都安定遂有安定之口传至绍公虞帝封於椒是为椒侯后楚 并椒以参公为楚大夫生举公封于伍地遂以伍为姓伍之得姓自举公始也”,可见伍参封于椒,先封于椒后封于伍,再依《西周至春秋时期楚国采邑制与地方政治体制》一文,椒举封于椒,可见椒举(后改名为伍举)生于椒邑,椒邑在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

雨过天亮。楚平王的皇宫。内墙青绿,牡丹怒放,凤凰翻飞鸣叫,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袅娜四散。太子建与太傅伍奢下棋正酣处,少傅费无忌悄然退去楚平王见费无极进来,挥手退去身边的四个宫女,皱紧了眉头,“使秦国,如何”

费无极快步向前,下跪,“秦女绝美,君不如自取,而从为太子娶妇。”

“你!”平王话未说完,费无极已向前爬了两步,磕头低语,“现边关四险,非太子迎娶之佳期,不如命太子往药都城父备边兵。”说完,仰脸盯着平王的眼。

平王沉吟良久,忽面生怒色,“似是谗言,如此妥否”

费无极又向前爬了两步,还要向前,头已抵了平王案几,“小人不敢!太子戍边军心必聚,战事稍平可为太子另择异女,况君王与秦通婚更利于两国交善!”

平王突然大笑,起身扶起费无极,“无极乃楚之良才!”费无极亦两眼怯怯地笑了良久。

太子戍边

太子建与太傅伍奢一棋未完,便被叫到平王的案前。平王起身拍着太子建的肩膀,“边关乃国之安危大事,太子亲赴必聚军心,况太傅亦药都城父人,即刻起程!”

平王自娶秦女

太傅伍奢与太子建往城父备边兵之时,少傅费无极却留在了平王的身边。之后,平王便与秦女及费无极过起了甜蜜无比的日子。而太子建与伍奢正紧锣密鼓的修城练兵,无及他想。可平王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依然袅娜四散着。

费无极虽然正受着平王之宠,却自危于以秦女媚平王之事,思来想去就只有先下手为强了:“君王,臣闻太子往城父,兵权在握,暗交诸侯,因秦女之事怀恨在心,欲与伍奢密谋作乱,此不可不防啊!”

伍奢被囚

平王别了秦女三天后,第四天才令伍奢火速回宫。伍奢进宫,见费无极正在平王身边,便对平王朗声进言,“君王焉能听信小人谗言,而疏骨肉之亲”费无极立刻伏地泣哭,“君王,楚国江山险象万千矣,不除乱贼必被其所害!”

太子逃宋

平王大怒,遂囚伍奢,并令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快到城父时,悄使人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仓皇潜至宋国。

费无极见太子建亡命宋国,而伍奢之子伍尚、伍子胥贤能皆备,便又向楚王进言,“质其父而召杀之,不然必为楚之大患!”

伍奢父子被杀

长子伍尚见父伍奢之信,便要其弟伍子胥同往。伍子胥一手搀着伍尚的胳膊一手搂着肩膀,“昏王以吾父为质诱杀吾全家,前往,父子俱死,不如逃他国,日后借力报杀父之仇!”伍尚挣脱伍子胥,“今父召吾如不往,他日若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笑,吾决死往之!”遂至都城。

伍奢父子被杀这日,也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春天:楚平王的皇宫,内墙青绿,牡丹怒放,凤凰翻飞鸣叫,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袅娜四散。而太子建与伍奢未下完的棋局,却依然如旧。

伍姓有多少人口

伍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尤盛于湘、粤、川地区。当今伍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 总人口大约130多万

伍姓的起源和演变

伍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古伍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黄帝之臣伍胥。伍胥是黄帝的谋臣,曾与邓伯温一起制定克敌攻城之策,其后代没有记录。

第二支源出芈姓。春秋时,楚庄王时有臣伍参,曾参与楚庄王与晋国的争霸,协助大将孙叔敖击败晋军,以贤智和军功升为大夫,湖北的南漳或为伍参的初封之地。其子举食邑于椒,谓之椒举。有二子日椒鸣、伍奢。椒鸣得父的封邑,伍奢以连尹为太子建太傅。伍氏为伍参之后,芈姓伍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伍姓的血液比较纯一,历史上很少有其他民族的血液流人。直到明朝时,西北的回族中出现了伍姓,此伍姓出自回回人经名吾斯玛乃首字译音,并由甘肃向东南迁移,明末清初定居于南京。北方的另一民族蒙古族中的一些姓如:台本氏、合宾哈拉哈氏、科尔乔得氏、他班昂氏、斡托儿氏,都在清朝时取汉姓伍,成为北方地区伍姓的组成部分。而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伍姓,主要在唐宋时期由汉族的伍姓融入鄂、湘、黔地区土著,成为目前苗族、土家族中伍姓的丰耍成分。

历史上伍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伍姓活动主要在湖北一带。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进入中原地区,同时向南讲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进入唐、宋,伍姓向南和向西部继续发展,很快进人川黔地区,同时向东南是主要的迁移,福建、浙江已经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尤以江西安福多伍姓。

宋朝时期,伍姓大约有3万多,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东南地区是伍姓的重要聚集区。

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1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o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当代伍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伍姓的人口已有1 30多万,为全国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1 000年中,伍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伍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大约占全国伍姓人口的2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伍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安徽、江西,这四省又集中了伍姓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北起湖南,南接广东,西联四川的伍姓聚集分布带。

伍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湖南、赣粤桂大部、海南、贵州东部、重庆南端、湖北南段、四川中南、云南西北,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27%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0%的伍姓人群。在广东东端、福建西部、江西东北、安徽西南、鄂渝川黔大部、广西西段、云南东北和西南、陕甘川交界地,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8%--0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的伍姓人群。

伍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伍姓郡望主要有武陵、安定。伍姓以孝友为其堂号,孝友’’堂号典出春秋伍员。伍员,字子胥,其父亲伍奢、兄伍尚均被楚平王听信谗言而杀。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伐楚,人楚都城郢,掘楚平王坟墓,用鞭抽打楚平王尸骨三百鞭,报了父兄之仇。又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允许,伍员力谏不可,吴王不听,九年后吴国亡。其后人因其孝和友,以李友为堂号。

楹联 伍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伍陵归阴;文定忠忱。

惠是棠君;才真国土。

抱朴武陵阴;文定儒家风。

必孝友可传家,兄弟式好无他,即外侮何由而入;

惟诗书方能格后,子孙见闻只此,虽中才不致为非。

家谱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伍姓族谱7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伍姓族谱35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伍姓历代名人45名,占总名人数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六十八位;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八位;伍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一位;伍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位。

伍姓历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奢,楚国棠邑大夫伍尚,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城门校尉伍琼;明朝兵部尚书伍文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民国外交部长伍廷芳;当代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史家伍连德,动物学家伍献文,美术家、学者伍蠡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

火德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是唐昭宗的后代。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南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为人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他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别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他后裔奇多,分布奇广,且名人辈出。

扩展资料

李火德先妣钟氏生二子逝世。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战乱中走散。续娶伍氏为原配。宋末与兄木德及妻伍氏迁往上杭县稔田镇丰朗村开基。

原配伍氏未育,宋咸淳四年  (1268年)纳娶丰朗陈梅山(时任潭洲太守)之女陈氏,婚后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于宋壬辰岁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岁  ,葬于丰朗岗头“螃蟹游湖”穴。

原配伍氏,生于宋嘉定元年戊辰岁(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时,娘家在宁化县禾口村,十六岁与李火德结婚,随夫迁上杭县丰朗村,婚后未生育,卒于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九十一岁。葬于丰朗岗。

继配陈氏,生于宋咸佑十年庚戌岁正月十五日酉时,出生于上杭丰朗,十九岁与李火德结婚,婚后生三男二女,卒于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岁十一月九日子时,享年五十三岁 。葬于上杭丰朗李家山。

—李火德

伍(W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芈姓,为黄帝时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形成伍氏。

2、出自回族中有伍氏。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伍氏后裔族人繁多,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译有《归真要道》等;清中叶有中甲戌科探花的伍长华,曾任湖北巡抚与林则徐一起在武昌禁鸦销烟;清末民初有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毕生从事教育的伍崇贤,有任民国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教育厅厅长的教育家伍崇学(又名仲文)。解放后,伍氏家族中各科类学者、专家相当多。另外,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得姓始祖:伍胥。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综观以上所述,伍之为氏,不管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的楚国伍参,还是源自5000年以前的黄帝之臣伍胥,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都是同样的不容置疑。关于黄帝之臣伍胥,由于年代久远,后世除了知道他跟一部《玄女兵法》有关连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伍氏后人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伍参(伍子胥先祖),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这支伍姓起源于楚国的王族之姓芈姓。伍姓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姓纂:楚大夫伍参之后。又姓氏考略: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学家在仔细地研究了伍氏族谱后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区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略)。

伍奢简介: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