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姬龙峰先师是董秉乾先师的六合枪弟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4收藏

为何说姬龙峰先师是董秉乾先师的六合枪弟子,第1张

谱载王堡八世祖王仲锦、陈家沟九世祖陈奏庭分别为董先师六合枪、十三势软手(太极)之弟子。且尊村九世祖姬龙峰亦为董先师六合枪弟子,姬氏后“化枪为捶”,创心意六合拳。董氏后人董梦麟之祖父所创阴阳八盘(卦)掌、双头长枪等,无不与董氏六合枪有密切关系,故此枪堪称内家之源头。 据载:董秉乾先师生于公元1580年,卒于1679年,姬龙峰先师则生于1602年,卒于1683年。王堡枪谱中还明确记载着陈家沟武术始祖陈奏庭先师是董秉乾先师“十三势软手”、“通背拳”的弟子,陈奏庭先师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1680年。而陈奏庭先师的另一“十三势软手”老师蒋发先师,谱载生于公元1574年,与董秉乾先师年龄相仿。笔者先学“十三势软手”、心意六合拳,再学董氏六合枪(又称王堡枪)。 笔者曾师从马岳樑先师学吴氏太极拳及十三势快架。据马师讲,十三势快架即杨禄禅先师得自陈家沟陈长兴先师的原传太极十三势,全佑公传子鉴泉,鉴泉先师则于1914年前后据十三势快架创太极慢架,并不断修改,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最终定型,人称吴氏太极。 笔者又曾投极大精力研习姬龙峰先师之心意六合拳,分别得: 南阳唐万义一支的纪晋山宗师(薛子洞先师的弟子);李海生即周口南岸小架的李尊思宗师(买金奎先师的弟子);买壮图一支的王书文宗师(卢嵩高先师的弟子)、白文义宗师(杨祥麟先师的弟子)、刘老师(杨鸿生、苏传文先师的弟子);洛阳马兴一支马宏宪宗师(金黑彦先师的弟子);祁县戴隆邦一支的阎龙昌宗师(岳贵宁先师的弟子);及原传心意六合十二大式的赵老师、张老师的传授(马学礼先师之师兄弟李存湖、李存海支的传人。笔者并与此支的结义兄弟刘君换艺),上述各支的真传。 并得张兆元、卢少君、马贵龙、李青山、苏训召(苏传文之子)、石耀祖、买贵生、杨世杰、倪德生、倪德福、水普慈、吕宏扬、岳建祖各位老师的指点。 心意六合拳上海地区鼻祖卢嵩高先师曾说过心意、太极同源。笔者也在数年前因练习过程中倍感心意、十三势太极二者之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写过一篇“十三势软手与心意六合拳的关联”的文章。后来得到刘鸿俊先师传授“阴阳八盘掌”后,也曾写过一篇“太极、心意、阴阳八盘的关联”,认为他们是源自一家,都与河南怀庆府董家有关。通背拳祖董成,六合枪、十三势软手董秉乾先师,阴阳八盘掌三世祖董梦麟先师,均是怀庆府人,且前二位明确记载是道人,而后者也是隐士类人物。虽然目前尚未查找到记载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氏与董秉乾先师师徒关系的直接证据,但笔者可以从许多间接证据中确认姬氏的六合枪老师就是董秉乾先师。 2008下半年,笔者在去中国各地考证武术源流时,有幸拜在原怀庆府修武县的董氏六合枪李师讳正府先生门下,练习基本功,一年后又请李师来新西兰家中长住半年传授枪术。 董氏六合枪是一个完整的枪术体系,李师一生只练枪,偶尔也比划一下董先师的六合刀。随着传习的展开与深入,笔者每天都有惊奇的发现。凭着对心意六合拳主要支派较全面继承与掌握,及对其他各支的了解,笔者几乎能从董氏六合枪中找到所有这些心意六合拳的身法、步法、声法 、手法、内劲法及理论,而董氏六合枪更为 备原始。 如:戴氏心意拳中“三年身法二年步”的蹲猴势身法桩,即枪法中“高身低缠”中“小中平正身面缠、大身正身劈面格”的二式身法。而戴氏“一字步进退”即枪术中“活拨打云游拨打”的头二式之进退步。 其余如马兴支、买壮图支心意拳的小身法,均为枪法中的正、斜身小身法及小提步、跪步小身法。 马兴支心意拳之“白花将”中的“斜提”是其它支心意所无有,但在枪术中则为“斜提左搭”。卢氏心意拳中的摇闪把、燕子取水、掂腿小拓,也是其它心意拳中所无有,而在枪术中为“翻花手、背走,云游拨打”。李存湖十二大势中的第二大势“下步停手”与枪中“单手面出枪”全同。买壮图支心意拳嫡传宗师杨祥麟先师四把中的恨天无把落山劈之“落把”(又称“沉劈”),与招枪中“单叉”全同,只是一个坐左腿,一个坐右腿,其起在拳中称揭地而起之“挑领”,在枪中称“划杆而起”。凡此,不胜枚举。 心意六合拳三祖“河南府李”的“十大要论”中所言之步法,即寸、垫、过、践、快步,未得心意拳真传者,不能全解其意,不会全练此五步。因笔者常习此五种步法,故练枪时,惊奇地发现此五种步法均在枪法的步法中。而心意六合拳的步法基本功“踩鸡步”(不属于五种步法),在枪术的“小使手”中为“鸡子钻林”的步法。心意拳中的变转方向步法称“掉步”,也不在五步之中,笔者却赫然见之在枪式步法变化中,并有枪谱注曰:“掉步者,斜进斜退也。” 枪中讲阴阳二气,发哈咦二声,心意拳中也发喝咦二声(笔者注:十三势软手也发哼哈二声)。枪中身法要求讲“秀如伏猫,长如纵虎”,秀身时“藏头伏尾号胁肩”,即心意拳束身时讲的“包肩裹胯缩尾”。枪中长身时讲“伏头藏豚”,不准抬头,即心意拳长身也讲头至足成“牮柱式“。 二者眼法也完全相同。 余如枪中讲究:三尖照,前手不出尖,后手不离肋,运枪发枪均为身法劲,非胳膊劲,也为心意六合拳之原则。 从明初“长枪李”之“六合三十六枪”的“六合枪”名始,至明末唐顺之、戚继光,程宗猷等所述六合枪,均从三十六枪,或二十四枪,或六个回合为六合枪。而此枪则不见三十六枪、二十四枪、十三枪或六个来回趟名堂路数,而以“内三合、外三合”之六合而命名此枪,既董氏六合枪。 心意六合拳早期拳谱十大形无熊有猫。此枪名堂中十形名堂俱有,也无熊有猫(笔者注:可见熊形为姬祖所创)。 另外,枪中“硬崩摘豆角”的名堂也被心意拳所引用。 此枪踢腿不过膝,枪高不出人,而心意拳中有“起腿不过膝,举手不过眉”之要求。 而此枪中的“烹三枪”之“烹意”即如“滚油滴水状”,也被心意拳习者误写成“鹏”意、“喷”意。 买氏心意拳中的内功“手磨内五行”,其姿势无不源自此枪。 令笔者惊讶的是,心意拳史研究先驱黄新铭先生曾记载的少林寺心意把基本功束身“六合步”,亦来自此枪,称“小套步”。笔者发现河南张老根传襄县姚仁山的心意拳基本功“十字把”中的跪步 ,也来自此枪“十六缠提棍第十回、十一回”的招枪中。而李存湖的基本功束长身六合步(与少林六合步又不同),在枪术中称四平正身法(足下存身)。洛阳基本功侧身单把长三步,在枪术中称“顺斜身蹬开步”。加上前述的买氏基本功踩鸡步、戴氏基本功“一字步进退”,均无不来自此枪。 由此可见,此枪中随意一式都能被取作一派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功,可见此枪术是何等的精深,浓厚。 有了此枪的身法、步法、声法、眼法、内劲法及基本功等,随便取枪中的招式为手法,便能“化枪为捶”矣。 因为太平之日,持枪刀不便(笔者注:董氏六合刀与笔者所得传的心意六合刀,戴氏心意刀有特征性的相同处,唯董氏六合刀更为古些),故需丢枪为捶。但演练大枪(七尺半至九尺半)能速增内劲功力,姬祖化拳后为弥补此缺憾,故创传有心意内功。 如李存湖一支有:易筋经十二大劲(笔者注:此易筋经十二式又称为“易筋经外经”,在济源神拳中称为“百日功”,而笔者所习竺云飞先师传易筋经十二式为达摩原创,后又称为“易筋经内经”)、大练气架、六步功(此三者合称为“易筋经贯气诀”)、八段锦等。 洛阳支(除“五阴爪功”外)内功失传。 买氏内功有:手磨内五行、板橙四把、内劲法、及其它中节功抖中节、曲中节等。 戴氏以蹲猴桩为内功,戴宏勋一支也有与洛阳相似的五阴爪功等。 南阳唐万义一支的纪晋山恩师也传有八段锦、五行内功等。其“勾手刁腕蹲身踩步踢桩”也来自此枪术。 另有十三太保功(笔者注:与宝显廷前辈之十三太保功不同) 心意六合拳有了这些内功,威力就接近持大枪练功了。 笔者曾得传周口河西袁丰义先师一支所传的六合枪及二人合枪(合枪为:四枪、五集枪、七枪、十三枪。其“九步十三枪”失传,此枪来自苏老岱),也得传张老根传姚仁山一支的“十三枪”(六枪、七枪,是对练合枪)、戴氏心意枪、唐万义之沥泉枪等。并得明初“长枪李”一支原传六合三十六枪、合枪四十二枪及勇战十三枪(又称“赵云十三枪”)之传授。然而这些枪法均非姬祖原传枪法。这些枪法也无法“丢枪为捶”。 姬祖原传枪法在李存湖及马兴二支传人中只残剩几式,整个枪套失传,然此残存几式无不能从董氏六合枪中找寻到。 在太行山西北侧的黄河边的尊村姬氏家谱载:姬龙峰得异人传授枪法。而姬氏一支传人的传谱上,将姬祖称为太行山凌川县人,说明姬祖曾在太行山陵川县一带活动过。与凌川县紧挨着的是凤台县(原属山西泽州府现属河南怀庆府修武县),是通背拳创始人董成老道传山民许守禄通背拳之处。据许氏历代传说,董成老祖便是在猕猴群常常出没的凤台县山中开悟而创的通背拳。 又据王堡枪术先师王者玉的道光年间序文,说董秉乾先师“自北而来,隐身覡观”。即自千载之北的太行山(原属山西泽州府凤台县)而来。而康熙年间的唐村李氏家谱又记载董秉乾先师不仅传十三势软手,还有通背拳。可见董秉乾先师来千载寺前曾在凤台县山里随董成老祖习通背拳。 据笔者研究,董成曾与十三势软手传人、山西汾州府汾河小王庄之七世祖王公悦(宗岳),“长枪李”后人,及张松溪等均有交流(详见笔者“太极拳史真相大白”一文)。故极有可能在董成的引荐下,董秉乾老道除了随董成习通背,也从王宗岳、“长枪李”后人习十三势软手及“长枪李”枪法,开悟后创中国枪术史上之极品“董氏六合枪”。 董秉乾先师创成“董氏六合枪”,又在山中传尊村姬氏。由于凤台县、凌川县紧邻,姬氏被其一支之弟子误认为是凌川县人而记载在谱上。 姬祖得传董氏六合枪后,便访少林寺,或传少林寺六合枪法,或传少林寺通背拳(笔者按:笔者在少林还俗僧人处见过少林寺老谱,上有“姬老师枪法”之名目,此章前后为通背拳谱,而姬氏枪谱应为姬祖对董氏六合枪的摘要,称“姬老师枪法”是少林寺僧对姬祖枪法表示崇敬之意,笔者藏有三个不同来源的“姬氏枪谱”。而李存湖一支拳谱中“开列”有五趟一百三十二势姬祖枪法之名堂)。 此即姬氏家谱上记载的姬祖“传艺河南”之事(当时凤台县属山西,故姬氏受艺于山西凤台县,传艺于黄河之南的少林寺)。 笔者认为姬祖赴少林寺时尚未“化枪为捶”,若已“化枪为捶”,则不能只传枪不传捶,若传捶,则少林寺寺老谱不能只记载“姬老师枪法”,而不记载“姬老师拳法”。 据笔者研究,少林寺心意把十二大势,应为心意六合拳三祖“河南府李”或四祖马学礼所传。“河南府李”是雍乾年间少林寺方丈的挚友,曾将自己于雍正十一年正月写得“六合十大要论”及“二十四字诀”传给少林寺。据马兴及买壮图二支传人历代传言,马学礼曾受命在师离十年后赴少林寺试艺,试艺成功后,被要求将“艺”留下(详见笔者“心意六合拳史”文章)。 而姬祖或其徒孙“河南府李”也曾在少林寺学得“易筋经十二大劲”、“八段锦”、“九转延年法”等内功(笔者按:立式“八段锦”为晋代许真君所创,坐式“八段锦”为唐代钟离祖师所创,“九转延年法”也为河南新安方君所创,后传入少林寺,易筋经外经即十二大劲不知创自何人)。 离开少林寺后,姬祖并未绕原道回山西蒲州尊村,而是取捷径,从峡州茅津渡 过黄河至平陆,翻越中条山而直达尊村。据载,姬祖在翻越中条山时,曾马失前踢,坠入深谷,所幸无大碍,凭内功攀援而出谷,回到尊村。在寻找出深山穷谷的日子里,姬祖见鹰熊搏斗,鹰攻熊守,而大受启发。遂想太平之日,不携刀枪,猝遇盗匪、仇人,将如何抵御?遂化枪为捶。又取董氏六合枪中“龙、虎、猴、猫、鹰、蛇、鸡、马、燕、鹞 ”等动物名堂,加入熊之守意,既秀如伏猫,长如纵虎(猫、虎同科,一小一大),攻如鹰,守如熊,鹰熊竟志,而创心意六合拳。而其理论无不源自董成、董秉乾祖师之阴阳、五行、六合、三三九节,及枪术中的三尖照、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等理论。 据载,姬祖化枪为捶后,曾再赴山中见董老道,其所创心意六合拳受到董老道的赞扬,拳谱中有“吾谱心意,汝拳六合,合而为之心意六合拳”之记载。可见心意拳或六合拳之全称“心意六合拳”也是董先师给起的(笔者按:清康熙雍正年间,有张明者,据通背拳及通背理论中之六合论而创六合拳,此六合拳为外家六合拳,后传至河北、山东,而心意六合拳之祖“河南府李”在“六合十大要论”中的“序”中所说的“六合拳”是指姬祖所创的内家六合拳,因当时已有外家六合拳,故之祖“河南府李”在“序”中特别指出了姬祖之六合拳与外门之六合拳是不同的。在明末清初,顾殿一道长又在董成老祖通背拳及六合论的基础上,称其派通背拳为六合通背。而此派枪谱竟与笔者所得传的“长枪李”之三十六枪、四十二枪枪谱全同,一字不差。由此也可见“长枪李”后人与董成的交流。山西洪洞通背拳中有六合枪、二十四枪、十三枪等名堂,也是一佐证。千载寺董秉乾先师的道友博公道长,也曾得传十三势软手、剑及“长枪李”后人枪法,博公后创十三势枪,即太极十三枪、二十四枪及二人合枪,如对扎八枪、四枪等。有意思的是,由马公岳樑恩师传下的上述太极枪法之起势,即左手握枪往上抽,右手把杆,收势怀抱琵琶。与董氏六合枪出场之左手握枪提举,右手把杆“敬天一柱香”及董氏六合枪收场之“怀中抱月”也几乎相同)。 可见姬公龙峰先师为董氏六合枪创始人董先师秉乾老道之弟子,当无疑。而其师兄弟则有王仲锦、陈奏庭、李仲、李信(笔者按:后三人是董秉乾先师十三势软手及通背拳弟子)

昨天我写了一篇推测王翦的最终结局是善终还是被害,结果引起了一些小争论,心里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毕竟秦帝国从创立到灭亡中间只有短短的14年时间,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不为后人所知的秘密,就写下这个王翦之死的番外篇,供读者笑看。

还有就是“名将的悲歌”这个小系列,我选在里面的名将们最后的结局都不好(或者是我推测出他们的结局不好),能让位高权重的将军们不得善终的只能是当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人,并不代表我黑了某人

在秦始皇嬴政创建大秦帝国一直到大秦灭亡,只经过了短短的14年 (前221年~前207年),在秦帝国大厦将倾之时,很多 历史 爱好者们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那就是十几年前横扫六国的大秦将领们怎么全都消失了?我对这个问题同意很感兴趣,也花了不少精力查了些资料,我会根据我查到的这些资料,努力还原这14年特别是嬴政在位的这11年发生了什么

我把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59-前210)的秦国名将列了出来(名气不大的忽略),仔细查看了他们的生平,做了个排列:

王翦: 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死因不明。( 灭楚之后从史书消失

蒙骜: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40年, 据传享年七十多岁,老死。

蒙武:生年不详, 卒于 公元前219年 ,死因不明。

蒙恬:生年不详,卒于前210年,被胡亥赐死。一同被赐死的还有蒙毅。

王贲: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死因不明。( 公元前219年陪伴秦皇东巡后从史书消失

李信: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死因不明,排除造反被杀。(公元 前221年灭齐后从史书消失)

内史腾:生年不详,卒年不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任咸阳地方官,老死。

辛胜: 生年不详,卒年不详, 前227年随王翦攻燕,死因不明。(公元前227年攻燕后从史书消失)

王龁: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44年,老死。

羌瘣: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死因不明,(公元前228年灭赵后从史书消失)

杨端和: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死因不明,(公元前228年灭赵后从史书消失)

我列举了以上将领,首先排除掉 羌瘣,杨端和,王龁, 辛胜和 蒙骜他们被牵连到公元前219年后的那场“大地震”的可能性,因为他们要么是老死,要么是在灭赵,攻燕之后消失,蒙恬蒙毅是在公元前210年被胡亥赐死,那剩下来的只有 王翦王贲蒙武和李信几人。考虑到嬴政对蒙家的信任(不然也不会把扶苏这个嬴政钦点的帝国继承人放心的交给蒙恬),之所以蒙恬的老爹蒙武死于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访仙东巡的那一年),完全是个巧合,蒙武得到善终(嬴政和蒙氏兄弟这对君臣是毫无保留互相信任的关系,不然胡亥 矫诏的时候也不会首先处死扶苏和 蒙氏兄弟,因为蒙氏兄弟对嬴政的拥护,肯定会反对胡亥 矫诏 ,史书也大喇喇地写下蒙武的死亡年份,说明蒙武的死并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

至于李信,我在上一篇王翦之死的文章里提到他有“小辫子”捏在嬴政的手上,这个“小辫子”随时可以要他的命,甚至是他全族的命,因此李信不敢不听嬴政的话。李信要想摆脱嬴政的控制,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是史书却没有记载李信灭齐之后的任何事情,如果他真造反了,史书不可能不记载。而且李信的后人得到了西汉连续几代皇帝的重用,试问,如果李信真的造反,他的子孙们背着这个黑 历史 还会得到西汉皇帝的重用吗?

有人会说,刘邦就是造秦帝国的反才得的天下,话是没错,可刘邦造反跟李信的造反性质完全不一样,刘邦的造反可以被 历史 定义为“起义”,能始终保持一个正面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而李信如果也造反,那就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造反,这个行为在古代不管哪个皇帝看来都是对要杀头的。既然排除李信造反,那李信又怎么突然“消失”了呢,而李信的后人也没有留下他们的先祖的任何信息,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李信的“消失”关乎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大到即使已经改朝换代了,李信的后人也不敢公开,因为一旦公开这个秘密,李信乃至他的后人都会被世人所唾弃,这个秘密就是 李信被嬴政“用”完后,为保守秘密,在得到嬴政某个承诺后,陪同王翦父子一起彻底消失。

王翦自他灭楚“自污”之后美名更盛,世人皆赞王翦的急流勇退,与之相反秦始皇嬴政却被世人推到了舆论的对立面,什么"荒*残暴,刻薄寡恩,好大喜功”这些帽子通通的扣到了他的头上,当嬴政相信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并且在磕了药之后神经变得愈发敏感,如何把王家这座山头削平,贸然动手只会坐实那些“无中生有”的骂名,而扶持李信,让李信另立一座山头来削弱王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就可以达到“温水煮青蛙”的效果。

在王家父子的影响力在朝堂被削弱到最低时,当有一天王家父子突然消失,也不会产生太多对嬴政不利的舆论。李信肯定知道嬴政的计划,但他又不得不任由嬴政摆布,事成之后李信为保全李家而不得不自杀,至于李家后人为什么对他们的先祖讳莫如深,那就是王翦虽死,但他早已站在了舆论道德的制高点上,一旦公布实情,世上恐怕就再难有李家的立足之地。

注:这个番外篇主要是我脑补出来的,大家当听故事吧,求轻喷!

在《王者荣耀》手游中,李信最难触发的台词应该是“我心如冰剑如霜”,属于彩蛋台词,所以比较难触发。李信不同形态的台词如下:

一、原版/灼热之刃(觉醒前/统御形态):

1、不会让长安城,将我遗忘(登场)。

2、吾持剑锋,以筑长城(登场)。

3、背负守护的誓言,必以信承 (登场)。

4、长城之上是千亿的星空,星空之上是不灭的守望。

5、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6、随它陨落,随它沉沦,引它重返千年之盛。

7、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巍然矗立。

8、长城和长安之间,是无尽的彷徨。

9、人生仅有一次的绝景(击杀英雄)。

10、开疆易而守土难(对苏烈)。

11、不是力量,是诅咒(与明世隐敌对)。

12、羌笛吹落梅,让人分不清异乡和故里(对伽罗)。

13、没有领土的王,没有故乡的人(与兰陵王敌对)。

14、异乡人,怎能容忍故土脱离自己的手掌(对铠)。

15、猫有九条命,那么家谱也有九倍长吧(对沈梦溪)。

16、不知道轮回过的灵魂,是否更懂得死亡(对明世隐)。

17、为何看不清故乡的模样,即使它就在心的中央(对花木兰)。

18、我们的共同点,是都想做第一个看到黎明的人吧(对上官婉儿)。

19、至少梦里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土地,这样的米饭吧(对百里守约)。

20、今日的星辰辉映太古的源起,过往的注视指引明日的生死(对盾山)。

21、投身天地这熔炉,总有些梦想和意志,会因此薪火相传(对百里玄策)。

22、无知、无用、无能、无脑、无聊,加起来就是对面的无人队(挑衅)。

23、这里是,为我所统率的战场(统御换狂暴)。

24、听天,不会由命(统御换狂暴)。

25、何处是吾乡(被击败)。

二、原版/灼热之刃(狂暴形态):

1、讨厌看到他们离我而去,因为是战友吗?

2、血肉之躯,燃烧一次足矣。

3、孤独是双刃的锋芒。

4、唯有燃烧在长城的篝火,让我放下野望。

5、屠魔的少年终究成了魔,存活最后的魔做了救世主。

6、死亡是当英雄的前提(击杀英雄)。

7、双面的刃,伤人又伤己(对铠)。

8、只有在梦里,才会做梦(对上官婉儿)。

9、一无所有,至少能肆意如风(对百里玄策)。

10、不会为不存在的天命,去压低脊梁(对明世隐)。

11、渴望靠近篝火,又恐惧被温暖灼伤(对百里守约)。

12、世上是否存在典籍,告诉我如何与自我和解(对伽罗)。

13、崩刃的剑,依旧致命,锈蚀的盾,屹立如初(对苏烈)。

14、能提起沉重剑刃的手,握不住飞舞飘落的花(对花木兰)。

15、预言无用,不知道结局的人生才会刺激(与明世隐敌对)。

16、没有欲望和执念,也无须背负欲望和执念,真好(对盾山)。

17、恐怕需要九倍的破坏力,才能实践独一的执着(对沈梦溪)。

18、他人是地狱,再无法信任他人是轮回的地狱(与兰陵王敌对)。

19、失败之前,对面不会有想太多的时间(挑衅)。

20、单纯为不想死而挥剑(狂暴换统御)。

21、这里是,让我忘却野心的战场(狂暴换统御)。

22、人间不值得(被击败)。

三、一念神魔(觉醒前/统御形态):

1、一念通天,神魔无惧(登场)。

2、如有一味绝境,非历十方生死(登场)。

3、雷电惧散(登场)。

4、百炼之志,当我问鼎。

5、光明,始于先驱者。

6、天生吾族,岂可轻弃。

7、越是没有武器,越要变得强大。

8、击破宿命的无常。

9、我与我剑斩黄泉。

10、死,天命也。

11、天地无心,日月崇光(开启大招)。

12、无数次,在人世的焦土上,祈望太阳。

13、苦难的世间。

14、照彻,苦难的世间。

15、我,就是太阳(开启大招)。

16、光明神已陨落,现在由光明引领我。

17、去哪里寻找,救赎此界的力量。

18、此剑,当判,诸神谢罪(统御换狂暴)。

19、像面对黑夜一样,面对死亡(阵亡)。

四、一念神魔(狂暴形态):

1、看看像我这样的凡人,都怎么诛灭神魔。

2、我也曾,在人世的焦土上,幻想太阳。

3、越是没有武器,越要变得强大(同光信)。

4、击破宿命的无常(同光信)。

5、天地不仁,大道无光。

6、我,即是黑夜(开启大招)。

7、如果害怕就跑吧。

8、天开见光,流血滂滂。

9、去哪里寻找重造此界的力量。

10、哼,我心如冰,剑如霜。

11、森罗列阵,日月转轮(开启大招)。

12、此剑,当斩,群魔授首(狂暴换统御)。

13、我早就,无路可退了(阵亡)。

-李信

历史上叫李信的名人印象里有两个!

一个是李广的老祖宗,因为伐楚大败一蹶不振。另一个则是明朝末年,家境不错娶了红娘子,跟李自成造反最后被牛金星阴死的的那个李信,当然也有人叫他李岩的。

今儿想说的是当初在秦始皇的麾下意气风发,因为伐楚而成为王翦背景板再也没有翻身的那个李广的老祖宗李信。

对于这个人了解的不多,咱虽然喜欢历史,但还没有习惯到整日沉浸到故纸堆的那种程度,知道的也不过是从那些已被转化的现代的文字中得来。所以跟哪些书袋子比起来,咱显得浅薄的多。但还是喜欢说一些什么,就像刘心武说的那句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所以是浅薄也好其它的也罢,在于诸位的看法。

一直都觉的这个人挺可惜的。战国末期秦朝初年的武将里有两个人是最可惜的,一个是赵括一个便是李信。赵括以前写过今儿就不像多提了。关于赵括的文章也不少,咱那点功力差的不少。李信这个人一直想写,但始终文字组织不起来,所以一直到也没有成行。赶上这阵子起点上追那部七月新番的秦吏,被折磨的不要不要的。这种想法才又一次的重燃,还是试着写出来。好也好坏也罢,也不枉自己的这份心。

在秦朝初年有三位年轻将领是最值得关注的,王贲蒙恬和李信!

王贲无疑是最风光的,有一个绝世名将老爹很多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这并不是说王贲实力就不行,只是相比后面那两位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太顺利了一些,顺利的有些不正常。所以后人提起王贲都更多的愿意把他和她老爹放在一起。但是他儿子王离显得差一些,因为父亲和祖父已经不在,王离也就不可避免褪去了那份光芒。所以相比章邯赵陀王离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蒙恬家族也不错,但因为蒙骜死的早,所以蒙家跟王家就不能比了。所以蒙恬自然在秦始皇以及那些小兵蛋子眼里是比不上王贲的,别说是他就是他老爹蒙武也是如此。蒙恬给我的印象是忠诚文武双全,又不会像关二爷那样的任性胡来。所以在我的眼中蒙恬属于哪种最典型的忠臣良将的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不过蒙恬也不错,相比赵国的赵括他的同事李信还算是幸运的。起码他实现了他的价值。

至于李信,我甚至怀疑他们那个家族都有哪种怀才不遇的遗传病症。从灭楚翻船的李信,到后来一生不得封侯的李广,再到后来的李敢李陵,这个家族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被哪个大神给诅咒了,以至于一辈又一辈都显得那么的倒霉。而后来李家也再没出现过战功卓著的名将。但是后世那个直接把中国推向巅峰的皇帝家族,不知道和他们家又有多少联系。

而李信之所以落得那样的结果,他当初的失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陇西李家不论是人力还是资源跟王家还有蒙家都是不能比的。

伐楚是一次机遇,成功了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失败了,就只有身败名裂在历史阴影中忍受后人浅薄的嘲讽以及唏嘘。

为何说姬龙峰先师是董秉乾先师的六合枪弟子

谱载王堡八世祖王仲锦、陈家沟九世祖陈奏庭分别为董先师六合枪、十三势软手(太极)之弟子。且尊村九世祖姬龙峰亦为董先师六合枪弟子,姬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