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下隋氏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3收藏

想找一下隋氏的家谱?,第1张

吉林二十八世隋广彬收集隋氏传世字辈:

隋氏行辈歌现整理如下:

1、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东昌邑遵祖公议二十字由三十一世始以此命字: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2、莱阳二十五世孙隋文礼修谱制定行辈歌(民国九年1920年)

寿

3、吉林省农安县万金塔乡苇子沟支系十字行辈歌:

本十字含泰来、依安、肇东、扶余二龙、木兰大贵镇、农安好来宝、杨树林赵万禄等众多支系,共议定时间暂无考证,据推测,1892年隋同文等作序证明,居栖霞支族先祖为三支九世(隋志仁、隋志义)与八支(隋志孝)三人,其后裔北迁之后在关东议定行辈,计十字:

广

4、吉林省德惠市天台乡崔家堡子支系十字辈歌

栖霞县石角夼支系,雍正四年迁辽宁金州北三岛湾

殿

5、海阳县大阎家迁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蒿子站村三门刘家支系行辈歌

殿

6、木兰县东兴镇东北村隋文彬口传行辈歌(1964年)

福,文

兴,

志,民

春。

<胶东隋氏家族简化资料>很详细__就是看着费神,

字小又密

1描写朝代的古诗

唐人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陈朝最后那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词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叔宝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当时,北方强大的隋时时准备渡长江南下,陈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这个陈后主,却整天与宠妾张贵妃、孔贵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陈叔宝作诗水平不怎样,从这首《玉树后庭花》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首诗中,陈后主是在以花喻张、孔二妃。这首诗意境不深,只是对妃子肉麻的赞美,并无技巧可言,若不是与亡国有关是不会流传下来的。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虽然品位低下,但却得到一群奸臣的肉麻吹捧,他自己也自鸣得意起来。隋朝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亡国之君陈叔宝仍然和宠妾、墨客们唱着《玉树后庭花》,直到敌军冲入宫殿,他才和两个妃子躲进一口井里。隋兵“窥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陈后主亡国之际的丑态成为千古笑料,他的《玉树后庭花》也成了亡国的代名词。

2关于中国朝代的诗歌

1、简单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2、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3、网络版

黄帝尧舜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至民国。

夏商周秦与两汉, 三国归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十国, 北宋南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扩展资料:

朝代历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

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搜狗百科—朝代歌

3关于诗人朝代的诗句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汉武好神仙,为觅长生酒。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巧。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南渡水悠悠。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4各个朝代的古诗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各个朝代的诗词

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五代

词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陆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元好问 《摸鱼儿》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李 祯《天仙子 题赵促穆兰》

忆昔维舟湘水曲。露浥芳蕤飘远馥。褰裳徐步踏晴沙,东一簇,西一

簇。尽日徘徊看不足。

叹息光阴如转毂。老去观图揩病目。花绝俗。想像王孙清似玉。

陈维崧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6所有朝代的诗各一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玉台体——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哥舒歌——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采纳。

7含有 朝 的诗句

灵一

计日功成后,还将辅圣朝。 送王法师之西川

皎然

辞官①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送沈居士还太原

元稹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①。 楚歌十首(江陵时作) 其七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让朝①。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一

无可

遗迹仍①留蔡,幽人出汉②朝。 寄和蔡州田郎中

听松今欲暮,过岛或②明朝。 行汉(一作竹溪)水晚次神滩阻风

王琚

扁舟方辍棹,清论遂终朝。 自荆湖入朝至岳阳奉别张燕公

韦应物

幽独自盈抱,阴淡亦连朝。 闲斋对雨

韦述

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

卢纶

芳兰生贵里,片玉立清朝。 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卢照邻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还京赠别

司空图

伤怀同①客处,病眼却花朝。 早春

高秋期步野,积雨放趋朝。 寄怀元秀上人

1、出自姬姓,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其后人以国名为氏。周代有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2、出自祁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字季,辅左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

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

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其子孙以邑名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随、隋两姓源流相同。

扩展资料

“隋”姓是由“随”姓改来的,在山东的胶东、鲁南一带,隋氏为大姓,整个山东隋氏占了全国隋氏人口的一半以上。隋姓本为"随",隋文帝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的大分裂时代,并建立大隋王朝,定都大兴城。

国号初为随,文帝因忌"随"有走之意,改随字去走之为隋("隋"字是隋文帝独创的字,古无"隋"字,隋字是繁体"随"字去了走之而形成今天的"隋"字)。周王朝时有同姓贵族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立随国,侯爵;为周八百诸侯国之一。

周代末期,随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原随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即随氏。另一支为陶唐氏之后杜伯的后裔士会,因在晋为大臣,封邑为随,称随会,子孙姓随。

所有的随姓族人都姓随至隋初,因隋王朝国号"隋"改为隋姓,并延用至今。隋姓在中国姓氏文化中有一个特出,就是随姓族人和隋朝皇族没有任何血源关联。

也没有任何史书、谱牒记载隋朝皇族的后裔有改以国号隋为姓氏的,但随姓却因隋朝国号"随"字易为隋而改"随"为"隋",这在中国姓氏文化史上也算是一个特例。

-隋姓

源于随姓。随姓起源有三支:

一是女娲的乐师随的子孙以先人名字为姓;

二是周朝王族封于随(今湖北随州),侯爵,后被楚国所灭,国人有以国为姓;

三是晋大夫士会封邑在随(今山西介休),子孙有以封地为氏。至隋朝初年,此三支随姓人大多依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的主体。但汉代已有一位隋昱的载于史籍,任五原太守,其姓氏来源显然另有所出。此外,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将部分土著人赐以汉姓为怕,后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字形相近的隋姓。当代,除汉族外,满、蒙等民族也有以隋为姓。

历史上形成清河等郡望。分布则以清河和山东最集中,约占全国隋姓人口三分之二以上。

历史名人有:宋代高密令隋宝, 元有隋世昌,明代巢县丞隋赟、主薄隋翥等。

回答者:wnc7188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5-16 20:41

姓氏由来:姓氏考略:本作随,隋文帝改隋,遂分二姓。元史有隋世昌,又剁姓后改隋,见通雅。

郡望堂号:清河郡

姓氏家谱:隋氏族谱

历史名人:隋世昌, 隋同文, 隋玉清

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未,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时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主体。

除从随姓分化而来外,隋姓还有自己的血统本源。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名为隋昱的人名载史籍,于东汉初年官至五原太守,其姓氏的来源显然另有所出。另外在明代,将军王骥远征麓川(治所在今云南腾冲一带),后又在当地任职。原土著居民请求他赐给像汉人一样的姓氏,他便以怕、刀、剁三姓相于。后来,以怕为姓的人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与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从而成为隋姓中的一员。至于在当代,除汉族以外,满、蒙等民族也都有人以隋为姓。

隋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还在清河(今属河北)一带形成望族,以致仍被人当作隋姓的代表郡望。同样,在分布上,隋姓人口也以清河及其附近的山东省最为集中,几乎占全国隋姓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自古至今的隋姓名人中,如宋高密令隋宝、元代人隋业昌、明巢县丞隋(上斌下贝)、主簿隋翥等人,籍贯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隋姓的起源:隋姓最早发源于春秋随国(当今湖北随州市)和春秋随邑(当今山西介休),应当是以国、以邑为姓两支。据史料记载:随国为周朝本姓诸侯国即姬姓,国君随侯是炎帝后裔,当今隋姓据传说是其后代。经多年考证和依据《定海郡隋氏族谱》及其他隋姓祖谱资料来分析,目前大多隋姓都来自于山东,与我同为一宗,未发现与山东隋姓无关的同姓姓氏(或许未考证到),山东隋姓是宋朝后期(约十世纪中叶)由河南固始县迁徙到山东栖霞县蛇窝泊的,居今八百余年(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隋姓共三支,两支落户山东,余下一支留在固始)。如果从地理角度来假设,固始与随州相距四百余里,说隋姓由随州迁徙而来也是可信的。另一源隋姓就是随邑的随会:史书讲“杜伯之玄孙范会是晋国大夫,食采于随,人称随会,其子孙以随为姓。”在隋姓传说中,称其来自于随国,也就是说其是隋姓的祖先。从其受封于随邑而言,可以排除其与随国隋姓的关联,由于就其一家,要与随国隋姓的数量比较也相差甚远,是否有传人,无法考证,称其为隋姓的远祖,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隋姓本姓“随”,隋字是由繁体字“随“去走之而来的。当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引用其称帝前的封号“随国公”而来,因其忌讳“随”字的本意,而去走之取“隋”字为其国名,之前并无

隋”字,自此隋姓以“隋”为姓,延续千余年

清代。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 [2]  (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扩展资料: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

“刘”字在古代有复姓,如公刘 、刘王、刘付 刘谭、刘王柳下、 刘文 、刘龚等。

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其中没有关于刘的复姓,具体如下: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

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淳于、达奚、褚师、吴铭、纳兰、归海。

扩展资料:

“刘”姓的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中华刘姓始祖苑。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复姓 (由超过一个汉字组成的姓氏)

-复姓大全

-刘姓 (中国姓氏)

想找一下隋氏的家谱?

吉林二十八世隋广彬收集隋氏传世字辈:隋氏行辈歌现整理如下:1、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东昌邑遵祖公议二十字由三十一世始以此命字:3132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