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甚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1收藏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甚至,第1张

上官皇后当太皇太后时多少岁

上官皇后即是上官氏,又称孝昭皇后,是西汉骠骑大将军上官安和霍氏的女儿,她的外祖父是大司马霍光。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83年,上官氏六岁,在鄂邑长公主上的帮助下当选汉昭帝的婕妤,一个月之后,上官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孝昭皇后

公元前81年,父系氏族被诛杀,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年仅21岁。由于汉昭帝没有皇嗣,便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皇帝,上官氏这时候被尊为皇太后,但是刘贺荒*无度,霍光等人联合上书皇太后,要求废除刘贺,另立明主,上官氏同意了,所以刘贺在位仅仅27天便被废除了。公元前74年,霍光和大臣们商议后决定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为天子,刘询按皇族家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后称为汉宣帝,继位时年仅17岁,上官氏这时候才15岁,上官氏虽然还没有刘询大,但是这时候的上官氏已经是太皇太后了。

上官太皇太后几乎一辈子在宫中生活,几乎没有平凡女子的欢乐童年,一生都被当做是争权斗争的工具。守寡近40年,没有享受过正常人的家庭美满的幸福,但是也享受了世间女子几辈子也享受不到的富贵荣华,而且上官太皇太后晚年几乎不再过朝廷的事情,也不参加政治斗争,只在宫中颐养天年直至寿终正寝。公元前37年去世,享年52岁。被和汉昭帝合葬在平陵,也算是个比较好的归宿了。

上官皇后经过几位皇帝

上官皇后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当朝重臣便决定立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刘贺为皇帝,史称汉废帝,上官氏尊为皇太后,因为刘贺荒诞无道,在位27日后被废除。同年,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即汉宣帝,上官氏便是汉宣帝的祖母,所以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上官皇后

公元前37年,太皇太后上官氏寿终正寝,享年52岁,与汉昭帝合葬在平陵。上官氏从公元前83年即她六岁的时候进入皇宫,在皇宫生活近46年,汉昭帝驾崩时,上官氏年仅15岁,直至离开人世,前后共经过三个皇帝。

第一位便是她的丈夫,汉昭帝,由于汉昭帝去世得早,所以上官氏早早地就做了寡妇。第二个皇帝是汉废帝,汉废帝在位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仅仅27天后就被罢黜,继续做他的昌邑王了。第三个是汉宣帝,上官氏和汉宣帝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长达三十七年,汉宣帝刚刚继位的时候,汉宣帝的第一个皇后也是他得结发妻子许平君对上官氏十分尊敬,五天一次到上官氏那里给上官氏请安,侍候上官氏,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上官氏是霍成君姐姐的女儿,又贵为太皇太后,所以霍成君对上官氏也是以礼相待,不敢怠慢。后来霍家被灭门,上官氏的母系亲人被诛杀后,上官氏便自己在长乐宫安度晚年去了,直至离开人世。

上官皇后怎么死的

上官皇后,即上官氏,陇西上邽人,上官安和霍氏的女儿。小名又叫上官小妹,生于公元前89年,她的外祖父是西汉大司马霍光。公元前37年,寿终正寝,与汉昭帝合葬在平陵。

上官皇后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太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由于汉昭帝继位时才八岁便由鄂邑公主进行养护,所以鄂邑公主便住到皇宫里去了。上官安想让上官氏做汉昭帝的皇后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加大自己的权利。便极力讨好鄂邑公主,最终,在公元前83年,上官氏六岁的时候被接入皇宫做了汉昭帝的婕妤,并在一个月后被册封为皇后。

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驾崩,但是即使上官氏专宠后宫,也并没有生下汉昭帝的皇嗣,于是霍光和当朝大臣商议后决定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皇帝,所以上官氏15岁的时候已经是皇太后了。谁知刘贺昏庸无道被霍光等人联合上书上官氏要求废掉刘贺,改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刘询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按照辈分计算,上官氏便是刘询的祖母。刘询继位为汉宣帝,上官氏便被尊为太皇太后。一年之间,上官氏从皇太后变为太皇太后。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太皇太后。

霍光死后,上官氏的母系家族被遭遇灭门之灾。上官氏的亲人便屈指可数了,于是上官氏便脱身朝廷政治,一心只在长乐宫中安度晚年,建昭二年,上官氏去世,享年52岁。

上官皇后 处女

上官皇后是西汉上官安的女儿,她的外祖父是西汉大名鼎鼎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公元前89年生于官宦之家,公元前83年进入皇宫当选汉昭帝的婕妤,同年被册封为皇后。

毛晓彤饰演的上官皇后

关于上官皇后是不是处女这一问题各大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上官氏进入皇宫做皇后的时候年仅六岁,在现代还是个上幼稚园的孩子,而在位的汉昭帝也是刚11岁而已。根据中国有史以来男子和女子的婚龄统计,最早的是男子十六女子十四。所以汉昭帝和上官氏都没有到婚龄呢,虽说古代女子十二岁便能行房,可是汉昭帝还很小呢。从当时的政治角度来看,二人只不过是上官氏,霍氏,和皇族之间权利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史书记载汉昭帝从小身体就不好,而且去世得很早,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便病逝了。现在很多人认为上官氏是处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汉昭帝没有子嗣,很多人猜测是上官氏和汉昭帝根本就没有圆房,所以汉昭帝才没有子嗣。可是当时上官氏的外祖父霍光为了让上官氏能够怀上龙脉,下令宫中女子一律不许侍候汉昭帝,让汉昭帝专宠上官氏,汉昭帝是个聪明人,当时霍光已经权倾朝野,他应该是不敢公然违抗霍光的。还有一种猜测是,之所以汉昭帝没有子嗣是因为上官氏故意不怀孩子,为了报复霍光,就不让霍光如意。

总而言之,上官氏是不是处女是没法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上官氏肯定没有为汉昭帝生下皇嗣。

上官小妹结局

2015年九月古装热播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播出后,毛晓彤饰演的上官小妹一角广为网友关心,在这部电视剧中上官小妹是个悲剧人物,惹人怜爱。其孤独终老独自守候的刘弗陵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上官小妹

剧中上官小妹六岁的时候,作为其父亲上官安追求权力的棋子进入幽深的皇宫,当时的汉昭帝是11岁的少年郎,见到这个小妹妹一样可爱的女孩子独自在这宫廷中很是可怜辛酸,便很照顾上官氏,待她如亲妹妹般,教她吹笛下棋,不让她寂寞徒生烦恼,生活起居上更是对她怜爱有加,经常赏赐上官氏物品。离开亲人独自到这陌生环境中的上官氏得到这般温暖,对刘弗陵动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刘弗陵对她并没有男女间的爱意。

刘弗陵唯一喜爱的只是剧中杨颖饰演的云歌,一个天真可爱相貌倾国倾城的美人。所以剧情一开始的时候,上官氏是把云歌当做情敌的,做了些和云歌争风吃醋的事情,但是云歌心地善良,上官氏看出刘弗陵是真心爱云歌,自己也被云歌的善良打动,便爱自己所爱之人爱的人,和云歌一起守护刘弗陵,刘弗陵去世后,云歌带着刘弗陵让上官氏给云歌的琉璃瓶离开了,而上官氏说皇宫里有自己一生中美好的回忆,自己要独自留下来守护她的爱情,直至天荒地老。

上官源于华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

粤桂琼

龙跃总谱

始祖龙跃公,字起渊,号见田,元进士,福建龙溪知县,广西兴安知县,广东石龙知县

1996年版,甯超盛,甯风主编包括,广东吴川,化州,信宜,茂名,廉江,电白,高州,及广西灵

山,北流,陆川,邕宁,南宁,武鸣,上思,钦州等支系家谱

龙跃-甯山

甯龙跃至甯山班辈为:功标职守显初民,绍起忠良焕史芬,正直平居仁义厚,支扬盛世日增

广西灵山

福海支系

甯逵—…—龙跃—天瑞—善邦—九德—甯举,学名福海(尧家村肇基祖)—宥胜—仲豪—元

会(六角坡村始迁祖)—喜芳—仕显—巨稳—吉升—臣忠(纯忠),纯林—上举,善举—佳有,

佳茂—可赞,可盛—汝锦,汝考—启深(过继汝考公)—香华—甯崇—开国—甯超,甯越—

福海公烟墩支系,字辈为:宥仲,元喜仕巨吉,纯举佳可汝,启华宁开基,世代万其昌

福海公台湾支系,世系为:福海—宥胜—仲厚—元铳—宏化—继武—光元—伟岸—廷旭—

裔远—甯球—日济—志亨—国南—启湘,启鸿—诗焕—明阶—德辉—汉高—严慧,敬文—

广西灵山

甯恩支系

甯逵—…—龙跃—天瑞—善邦—九德—甯恩—…—可雄—…—佳廷—文千—利章—世江

其中灵山字辈为:喜以朝德,大天乔忠和,文章世泽超另一支系为:龙跃—天瑞—善邦—九

德—甯承—汝道—学全—胜考—喜祥—高华—广友—言省—君政—琛宇—甯梅—步绸—

必翰—怀伸—兆田—

另有灵山县三海(白水塘)支系,新字辈为:寸,作,创,德,英,雄,杰,宇,宙

甯原悌

支系族谱

(桂川赣闽)

一世原悌,广西钦州人,唐进士,谏议大夫,妣齐氏生五子:以善,以文,以良,以景,以丙

二世以良,生于唐贞元丁丑年(797),官任饶州守,妣陈氏生五子:后年,时年,丰年,浩年,祖

三世后年,妣贺氏生一子名太四四世太四,唐末昭宗时(889—904),为殿中侍御史;昭宗被

杀后,弃官家于江西南城,殁葬月明砾石圹,妣上官氏

五世东昭,北宋时殿中侍御史,迁任江西饶州刺史,后治守昭武军(今南城旰江),定居南城

后裔念三(其父博卿),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随旧平敬王入闽,以军功授建宁武尉,其后

裔卜居建宁已870多年,至1995年传至33代,现已分散于江西,浙江,湖南,广东,以及海外

甯朝勋

信宜族谱

(晋闽粤)

(1)先祖朝勋公,为念三公后裔,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举人,出任山西平阳府永和知

县,长子甯斌(庠生),次子甯科,居福建邵武府建宁县明朝天启初年(1621)闽乱,三世元吉

四兄弟(吉,庆,茂,盛),即迁离福建建宁,徙入广东高凉郡(今高州),后来定居信宜怀乡三

德村,至今已380多年

(2)信宜支系原字辈为:元国敏盛殿,士子卓象贤,开绪家声振,绍先世泽绵

续订字辈为:奋起雄才展,德智文武传,旭日照寰宇,光辉耀新天1997年重修族谱,改为:奋

发雄才展,德智文武传,英豪建伟业,兴邦永向前

(3)另有一支,从信宜怀乡迁鹿寨英山(芝兰村),字辈为:象贤开绪家声振,与老字辈相同

甯庸支系

宋末元初,中原战乱始祖甯庸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从燕京顺天府(今北京大兴区)南下

,宦游湖广(今湖北,湖南),进入粤北,落户南雄府珠玑巷至宗斌出任南宁知府,其子芳敏

出任永淳知府,后裔分布桂,粤,闽及海外现以广西南宁,宾阳,横县较为集中,其中横县有

第六代佛养,佛佑两支

广西南宁

甯庸世系

甯庸—宗斌(南宁知府)—芳敏(永淳知府)—文—奕章—维朝(明洪武福建漳平知县)—光

宗—进琏(正德8年合浦县正堂)—相品—元贵—临宥—海沧—善义—以升—元—子乙—成

业—昌后—裕田—赞荣—辅轩—世福—履中—兴高—家臣—钟日(居博白)—国斌(第27代

,居南宁)—

从维朝公始,字辈为:维光进相,元升(临)海义,以元子成,昌裕赞辅,世中兴家,钟国宝为…

另一支从北京迁南宁,字辈为"保家为国显忠良,克绍志泽发慈祥","家"字为18代孙

广西宾阳

甯庸支系

1996年版,甯文祥主编甯庸1279年由燕京迁楚地,"宦游湖广",至宗斌出任南宁知府,其子

芳敏任永淳知府,后裔分布桂,粤,闽等地其中广西横县有两支系:

甯庸第六代甯佛养支系,字辈为:佛文承久,善必忠三,裕为儒魁,能全至德,自可达天庭

甯庸第六代甯佛佑支系,字辈为:佛惠锦金,斋僧世圣,学克昌成,士然垂钓树

澳 门

甯庸世系

甯逵—…—甯庸(1279年)—宗斌—芳敏—儒—奕弘—佛养(1465-1506)—文惠,惠珠—承

钦—久长—善伦—必兆—忠烈—三德—裕高—为章—儒斌—魁—能绍—全谐—至性—德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高辛氏王族纣王之叔比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比干是(太丁)之子,是第三十代商王帝乙的弟弟,第三十一代(末代)商王纣的叔叔。

二个渊源:源于古癸比部落,出自舜帝之妻癸比氏(癸北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注:应为癸比氏(癸北氏)。就是说,帝舜的元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子二人:一个叫义均,一个叫季厘;三妃癸比氏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宵明,一个叫烛光,生活在黄河溢漫的大泽边上,那两个女儿身有神光,灵照百里,可以照亮方圆百里之内,是为湘神。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莒国国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姓纂》记载:春秋时期的莒国有犁比氏。

少典氏第十四代、黄帝轩辕氏第三代为少昊。西周初期,纣武王封少昊之后于祁邑,而置莒其后,兹舆徙于计,二世兹丕复归莒,至纪公乃复纪姓,传三十世而灭于楚国。其分衍姓氏有莒氏、万氏、莒子氏、舆期氏、兹丕氏、展舆氏、庶其氏、郊氏、捷氏、裂氏、犁比氏、林闾氏、渠丘氏、着丘氏、安丘氏、且于氏、务娄氏、无娄氏、菀羊氏,其以邑者有,林氏、挐氏。

其中的犁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犁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熊横),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少典氏第二十代、黄帝轩辕氏第九代季连,为芈姓,季连氏。其后裔繁衍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孙楚顷王襄,名熊横,迁于陈邑,其后代分衍出诸多姓氏。

单姓有:

荆氏、楚氏、熊氏、附氏、穴氏、鬻氏、粥氏、郢氏、逞氏、能氏、叙氏、序氏、祖氏。其公族则有,成氏、启氏、斵氏、囊氏、贲氏、善氏、逯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莫氏、仵氏、昭氏、由氏、景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保氏、春氏、钧氏、阳氏、甲氏、环氏、卯氏、武氏、庄氏、霜氏、蜎氏、皋氏、举氏、擧氏、雪氏、紃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严氏、征氏、庾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屈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陈氏、张氏、李氏。

复姓有:

斵耆氏、斵乳氏、斵谷氏、斵强氏、斵缗氏、斵文氏、斵班氏、斵比氏、围龟氏、弥牟氏、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敖氏、越椒氏、罢敌氏、上官氏、三闾氏、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楚季氏、楚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子期氏、子庚氏、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圉氏、无宇氏、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孙氏、成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齐氏、弃疾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

其中的斵比氏、伯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斵氏、伯氏。

注:斵,读音作zhuó(ㄓㄨㄛˊ)

第五个渊源:源于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中国 云南昭通地区 概述》一书记载,比姓是 姓氏之一,今云南昭通地区有比氏 分布。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原姓比渣穆氏,汉化姓氏有比氏、穆氏、蔡氏。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资料有待补充。

2堂号:

西河堂:比氏得姓始祖林坚,是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比干被暴君纣王剖心杀死。比干正妃夫人陈氏怀孕逃往牧野(今河南淇县)生男名泉。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后嗣得泉,因泉生于长林山,故赐姓林,易名坚。考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故郡望为西河。“西河堂”名源于此。

三历史名人:

比 干:(公元前1092~前1029年),子姓,沫邑人(今河南卫辉)。著名商朝末期忠臣。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为殷商贵族,商三大丁(文丁)之子,名干。其兄乙继位后,封干于比邑(今山东曲阜),称比干。

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侄儿帝辛。比干从政四十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因此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王怒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剖比干,视其心。比干因而惨死,终年六十三岁。

当时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

比干庙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顿房店乡比干庙村。比干为商纣王之叔,林氏宗祖。商朝末年,因不满纣王无道,被剖心残杀,葬于牧野(今河南卫辉)。比干庙占地四十四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壮观。每年的5月24日,世界各地的林氏、比氏、梅氏、荡氏、王氏、干氏等宗亲会,都要来此参加纪念比干诞辰的活动。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甚至

上官皇后当太皇太后时多少岁上官皇后即是上官氏,又称孝昭皇后,是西汉骠骑大将军上官安和霍氏的女儿,她的外祖父是大司马霍光。生于公元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