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几时免费门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1收藏

陈家祠几时免费门票?,第1张

1 陈家祠免费开放时间

陈家祠2019年继续推行每月一日免费开放。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日期:1月16日、2月13日、3月13日、4月17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6月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7月17日、8月14日、9月18日、10月16日、11月13日、12月18日,同时,定5月12日国际护士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护士、教师、环卫工人分别凭工作证免费参加。

2 陈家祠门票免费日

广州陈家祠后人是不需要门票,因陈家祠是后人的前辈家业。

3 陈家祠开放时间 闭馆

陈家祠 830还是9点寺的话 很早都可以去了 不过一半去参观都是9点左右比较好

4 陈家祠什么时候免费

Viola2018-10-2810块钱,老人小孩半票,70岁以上凭老人证免票,小孩低于11米免票 另外,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三是免费开放日。

5 陈家祠开放时间 免费今年时候

也是需要购票入园的。

主要是观赏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生动,色彩丰富。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几千幅彩绘,没有相同的风格,也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6 陈家祠堂开放时间

1名:罗东舒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呈坎镇呈坎村内,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纪念的是罗氏第十三世祖罗东舒,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

第2名:陈家祠堂,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光绪二十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书院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第3名: 胡氏宗祠,坐落于安徽省绩溪县城东12公里的大坑口村。祠堂占地1146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七间建筑,砖木结构。祠堂的建筑十分壮观雄伟,祠堂的前进是重檐歇山式的高大门楼,门楼后为以12根方石柱围成的回廊。祠堂里的梁托、灯托、额枋、云板和正门4米高的落地槅扇上面布满了雕刻,线条粗犷,作风淳厚古朴,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雕的宝贵遗产,有“木雕艺术厅堂”的美誉。

第4名: 舒氏宗祠,位于贵州省天柱县新舟村。新舟舒姓,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湖南溆浦迁湖南洪江,后迁贵州省天柱县远口,1578年由远口移居天柱县白市新舟村。现新舟舒氏宗祠始建于前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座北朝南,占地382平方米,建筑面积365平方米。由于历史的变迁新舟舒氏宗祠历经五次维修。

第5名:德远堂,是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东面山坡台地上建造的“张氏家庙”。德远堂坐北朝南,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 德远堂门前的池塘前,石坪上耸立有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是国内现存最多的石龙旗。

第6名:陈埭丁氏宗祠坐落于泉州晋江陈埭镇岸兜村,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

第7名: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东北28公里的汪口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中轴歇山式,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宽156米,纵深426米,周环高10米的砖墙,占地面积665平方米。祠堂为三进院落,门首为木结构五凤楼,青瓦覆盖,俄角高翘,檐下斗拱密布,横枋刻双龙戏珠图案,横枋下面明枋深雕双凤朝阳。

第8名:杨氏宗祠,位于湖南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该祠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依次为戏楼、正殿、两侧厢房、中间为长方形天井。正门牌楼八柱三门斗拱重檐歇山顶。宗祠梁、枋、门窗及墙壁上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雕塑和壁画图案十分丰富,建筑与装饰风格古朴、简约而大气,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准。

第9名: 雷祖祠,位于广东省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雷祖祠历史悠久,洞内文物十分丰富,有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寇准诗,东坡赋,丁谓记等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洞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第10名:洪氏家庙,坐落在潮州庵埠镇梅溪管理区,建于明朝天启间。洪氏家庙为二进建筑,距门5米处立一座三间牌坊,并以围墙与祠相连,两旁再配以火巷,因而主座形成二天井。这座祠堂得到当时四位名宦的题额,从而显示其文物价值。

7 陈家祠开放时间 免费

陈家祠堂门票10元一人。陈家祠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全年开放上午9:00至下午17:30。下午17:00停止入场。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十年1894年落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

8 陈家祠开放时间从九点到十点的英文

一、广州塔 小蛮腰

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所有来广州的人都会想来这里打个卡。越往上走,风景越好。坐APM线在大剧院站下来比较好,地铁出口直通是图书馆,再出来是广场,很适合拍照。可以看到小蛮腰的全景,夜景很漂亮,一定要来打卡。

广州塔基本信息

门票:观景台20元

开放时间: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观光车是早上9点到晚上11点。

二、沙面

这里可能很多没有来过广州的朋友没有怎么听说过,但是这个地方也是比推荐的。没有过重的商业气息。貌似没有什么限制,就是一个开放公园,逛一会儿。最好早点,人少,或者傍晚去,相信感觉是不一样的。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

沙面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三、白云山

这里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个景区,不管是不是本地人,都会想要来到这里玩。广州的肺部,如果从南门到西门,要走一天。里面有当地居民在唱戏、踢毽、爬山锻炼身体,手持便携小音箱公放放的音乐都是粤语歌曲。

白云山基本信息

门票:5元

开放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9点

四、石室圣心大教堂

这里的建筑可以说是相当宏伟壮观了,也非常有特色,来这里会有一种非常浪漫的气息。圣心大教堂隐藏在街坊市井之内,突然看到宏伟城墙,很震撼,这座古老的建筑给人心灵的震撼,当然人是非常多的。

石室圣心大教堂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

五、越秀公园

这里是整个广州最大的一共公园,你说值不值得来。这个公园不仅仅大,还有很多内涵在里面,里面的景点更是不容错过,非常多的看点,当然也要穿好运动装。

越秀公园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早上7点到晚上10点

六、黄埔军校旧址

相信没有人是不知道黄埔军校的吧,这个曾经孙中山创办的军校,非常著名,也非常厉害。国共两党的精锐人才都曾在这里学习。从曾经的室友同窗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当年这些有志向的青年就这样在分分合合的斗争中改变着中国的命运。战场上曾经同仇敌忾,也曾互相激烈厮杀,为的不是别的,正是心中的理想。

黄埔军校旧址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早上9点到下午5点

七、南越王墓博物馆

这里是很出名的南越王墓博物馆,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古物,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里了。博物馆就在墓的原址上,可以进到墓室参观,陪葬品的展览也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吉州窑的展览,总的来说还是可以去一去的,去之前可以了解下,定时会有讲解。

南越王墓博物馆基本信息

门票:12元

开放时间: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

八、沙湾古镇

这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格局依然保留的非常好,古镇部分景点要收门票,假如只进去逛逛吃吃是不需要门票的。如果住在番禺直接坐公交可到达。如果住别的区,先坐地铁到市桥再转公交。古镇基本不大,不过里面很多东西,也是可以玩上个半天了。

沙湾古镇基本信息

门票:40元

开放时间:早上9点半到下午5点半

九、番禺宝墨园

这里是一个非常有古典韵味的公园,节假日也会有舞狮这样的活动,里面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非常值得一看的。中国古代园林风格,不用到苏杭,这里或许更漂亮!是一个可以让心静下来的地方,特色的长廊、楼宇,又有点江南味道。

番禺宝墨园基本信息

门票:50元

开放时间:早上8点到晚上5点45

十、陈家祠

这里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古典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作为宗祠不得不说很大气,也难怪南方宗祠有那么影响力。2017年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周一不休。广东民间工艺博览馆就是陈家祠堂,门口牌匾挂的是陈家书院。

陈家祠基本信息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

扩展资料: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广州从东汉时期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11个市辖区,人口达到2015万,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 。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广州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户存款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广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仅次于东京晴空塔,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州塔塔身168米–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 。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 。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 。天线桅杆455米~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天线桅杆488米处设有户外摄影观景平台,是世界最高的户外观景平台,超越了迪拜哈利法塔的442米室外观景平台,以及加拿大国家电视塔447米的“天空之盖”的高度 。

广州塔隶属广州城投集团,由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广州塔有5个功能区和多种游乐设施,包括户外观景平台、摩天轮、极速云霄游乐项目,有2个观光大厅,有悬空走廊,天梯,4D和3D动感影院,中西美食,会展设施,购物商场及科普展示厅。

2018年春节花城广场灯光音乐会于2月13日至3月2日每晚举办,每半小时以广州塔为中心,珠江两岸和新中轴线夜景为背景,联动花城广场现场音乐上演大型城市灯光表演,打造节日视觉盛宴。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白云山,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

白云山是广州市风景区行业的第一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州市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两项荣誉的景区。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年耗资40万法郎建立,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型 。园内还有镇海楼、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先后获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兰花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古镇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长盛不衰。

宝墨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朝末年,占地五亩,因破四旧,文物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宝墨园经过四期建设,园面积扩至168亩(约10万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链接:

广州(广东省省会)-百科

广州塔-百科

沙面-百科

白云山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百科

石室圣心大教堂-百科

越秀公园 (广州市旅游景点)-百科

黄埔军校旧址-百科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百科

沙湾古镇-百科

宝墨园-百科

陈家祠-百科

9 陈家祠免费开放时间最新

广州市规定每月的第三个周三全市37个博物馆免费一天,其中当月有节日做适当调整,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2015年继续推行博物馆每月一日免费开放: 2015年免费开放日拟定每月一天。

具体日期为:1月14日、2月11日、3月18日、4月15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6月(中国遗产日)、7月15日、8月12日、9月16日、10月14日、11月18日、12月16日。

贸易,是海外活动最根本而真实的力量。

元代的海外贸易活动,有活跃滋长的力量,也有衰退的迹象。这些现象可见於官方记录,可见於民间著作,也可见於元代遗留下来的史迹、文物与文献。而这些海外活动的成果为明初郑和等海外活动所承继。

壹官方资料

元代官方记录,保存了进出港口的的国际贸易状况,反映於海上活动的妈祖信仰,以及前所未有的海禁。

1 港口与贸易

元代的国际贸易的港口共有八处,皆设置於元初世祖至元年间,各处均有专职官员主持,分别为:

泉州,元世祖至元14年(1277)立,特设一人专职主之。

庆元、上海、澉浦,元世祖至元14年立,令福建安抚使督之。

广东,至元20年(1283)置。

杭州,至元21年(1284)置。

温州,至元年间置。

雷州,至元30年(1293)置。

其中泉州为元代中国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港,船舶众多,货物堆积如山。从事海外贸易者甚多,且颇见资本雄厚之巨商大贾,泉州的蒲寿庚家族经营海外贸易而致於富贵。蒲寿庚婿佛莲一家便有海舶八十艘。崇明人朱清、嘉定人张瑄,二人所经营海外贸易,「巨艘大舶帆交番夷中」。(《辍耕录》卷五)

朝廷命官主持海外贸易,「每岁召集舶商,於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依例抽解,然後听其货卖。」「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市舶官主之。其发舶回帆,必著其所到之地,验其所易之物,给以公文,为之期日……」。(《元史食货志》)

2 海神妈祖的崇高地位

妈祖本为五代北宋间福建湄州岛林氏女,生而能知人福祸,助人无数,尤多助人於海上,殁而为海神。两宋间,闽人膜拜,信徒迅速增加,成为官方认同之重要神祗,赵宋朝廷先後制封十四次,地位之崇,绝无仅有。

元代,民间崇拜持续,妈祖信仰向北传播,新增的妈祖庙,除了福建、浙江、江苏、广东,括及山东、河北。元代政府敕封妈祖,前後有七次,神格由宋代所封之「妃」升格为「天妃」。

第一次:至元15年(1278),制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第二次:至元18年(1281),制封「护国明著天妃」。

第三次:至元25年(1288),诏加封南海明著天妃为「广佑明著天妃」。

第四次:大德3年(1299),加封泉州海神曰「护国庇民明著天妃」。

第五次:延佑1年(1314),加「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第六次:天历2年(1329),加封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第七次:至正14年(1354),号海神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元代祭祀天妃,列入国家礼典。「皇庆(1312-1313)以来,岁遣使齎香遍祭」《元史祭祀志》每年官方海运之前,需先祀祭天妃。而其他诸神未得重视或认定,「祈风雨不得支破官钱」(《元典章》)。宋代官商膜拜祈风的泉州九日山通远王,入元而式微消沉。元代妈祖信仰一枝独秀,神格崇高,乃彼时海外航运活跃的反映。

3朝廷垄断贸易与禁止商舶入海之令

朝廷对於巨贾大商,常借故夺其财利。蒲氏婿佛莲,身殁无後,官府没其家赀。朱清、张瑄被视为「聚敛之臣」,为官捕杀,封籍家赀,拘收军器海舶,流放子孙於远方。规定「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蒲寿庚请下诏招海外诸蕃,不允」,「唆都请招三佛齐等八国,不从」。

又有「官自发船贸易」,以及官府提供资本交由商人经营的「官本船」贸易。元代官府显然防禁私人垄断贸易,与民争利,趋向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海外贸易衍生许多问题,令官府无法掌控,加上海防的顾虑,因而产生海外政策制度的钜变,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先後颁布四次海禁令。

第一次:元世祖至元29年(1292)禁商泛海,至元31年(1294)弛禁,前後实行三年。

第二次:大德7年(1303)禁商下海,至大1年(1308)复立市舶司,前後六年。

第三次:至大4年(1311)罢市舶司,延佑1年(1314)开禁,前後四年。解禁後,「仍禁人下番,官自发船贸易」。

第四次:延佑7年(1320)罢市舶,至治2年(1322)复置市舶司,前後海禁三年。解禁後,海外贸易有所限制。

元之海禁为前代所未有。出现在元开国後四十馀年,三十年间四禁四开,禁海之期短者三年,长者六年,为时不长;三次海禁间隔,短者三年长者九年,为时也不长。四次都属暂时性,却是连续性,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解禁之後都有相当限制。这一系列海禁,因为贸易之利与治安之虑而产生,出现於元代中期,乃典型之元代特色,中国的海外政策产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对明清时期影响极大。

贰、民间航海人员的著述

元代民间远航海外,以泉州为最盛,广州次之。广州港的航海活动见於《大德南海志》,为元初之作,泉州港的海外活动记录见於《岛夷志略》,为元末之作。

《大德南海志》,陈大震等纂,成书於元大德8年(1304),乃所知最早之广州方志。是书版本多种,而多阙漏,相互校订,知原书应有二十卷,其卷七〈船货〉与其附录〈诸蕃国附〉,乃元初广州海外贸易之记录。所著录当时广州贸易海外之国,一百四十二国。分别列各国为东洋、西洋。东西洋之划分,始见元代,而元初其他著作只见西洋一词,唯《大德南海志》并述东洋、西洋,并且细分为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大 抵以巽他海峡为东、西洋之分界;加里曼丹岛北部至菲律宾为小东洋,其南诸地为大东洋;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带为小西洋;印度洋为大西洋。各版本多述及海外诸国多止於东南亚诸地,唯《永乐大典》所载海外诸国,远及白达、层拔、弼琶罗、勿斯离、默茄诸国。其地括及阿拉伯半岛(白达、默茄),北非(勿斯离),东非(弼琶罗、层拔)。这些国名,可见於唐、宋典籍,有其可信之理,但《大德南海志》仅录地名,於风 土民情贸易无只字片语记述,则此等地区是否广州贸易所及,仍有待於稽考。

《岛夷志略》,汪大渊撰,成书於元顺帝至正9年(1349),晚於《大德南海志》四十馀年。汪氏两度航海(1330年,1337年),浮海八年,记述天下第一大港泉州远航所至各国,以九十九国为条目,逐一介绍游历所至各国,各条目之中又提到其他若干国家或地区百馀处,包括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始自澎湖(彭湖)、台湾、琉球一带(琉球),菲律宾(三岛、麻逸、苏禄),以至印度洋之印度(天竺)、锡兰(僧伽剌)、马尔他夫(北溜)、阿拉伯半岛(天堂),皆亲游之地。汪氏具体叙述亲身游历各地位置、风土、民俗、物产、贸易,其所至地域之多,所记内容之丰富、详细与切实为前代未有,为明代载记所不及,直到清代西洋教士传入世界新知,始有突破。郑和下西洋规模浩大,郑和随员三人所著之书,内容却不及於《岛夷志略》。马欢《瀛涯胜览》颇受《岛夷志略》影响,费信《星槎胜览》更大量抄袭《岛夷志略》。元初《大德南海志》与元末《岛夷志略》所载广州、泉州海外交通盛况,乃郑和下西洋之基础。

参、文物、史迹与中外文献

从元代遗留地下出土文物,各地史迹,以及中外文献,可以看出元代海外交通的活跃与转变。兹各举一例述之。

元代出口商品以陶瓷为主,这项事实从各地港口出土元代陶瓷,可见一斑。元代瓷器大量出土於日本、韩国、东南亚、锡兰、印度、阿拉伯,乃一般所知。琉球出土大量高品质的元代青花,澎湖出土大量元代陶瓷,印度古里出土元代青花,埃及出土元代青花,肯亚、坦桑尼亚、马达加西加出土元代瓷器,这些考古发现之多,与其意义之大,致使元代海外交通史一再修正与补充。这些出土文物是繁荣的元代海外贸易的具体物证。 福建泉州有清净寺,主要提供阿拉伯人宗教礼拜之需。此寺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1009),在元代有两次整修,至大3年(1310)与至正10年(1350)。其後在明代中期(十六世纪初)将石砌寺塔改为简易的木塔,十七世纪初(万历37年,1609)增建一间小礼拜堂。在元代,客居泉州穆斯林礼拜的清真寺,四十年间两次重修,而後未见重大整修,显示元代中阿海上交通的繁荣,也显示元末顺帝以後海上交通的没落。

外国旅行家的见闻是旁观者可供参考的。意大利的马可勃罗,在中国居住多年之後,自泉州启航返其祖国,谓泉州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目睹泉州港有海舶甚众,印度、波斯等国商人运载香料、胡椒来此贸易。北非摩洛哥的伊本巴图塔从非洲一路航行到中国,看遍非洲、阿拉伯、印度、中国各地重要港口,谓泉州港为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有大船百艘,小船无数,城区甚大,城内织造绸锦、瓷器。谓瓷器产地, 除了泉州,也产於广州,泉州瓷器街市最大,品质绝佳,销到印度、也门、摩洛哥等地。伊本巴图塔在印度古里(Culicut)等候中国船前往中国,谓中国海域只能行驶中国船,古里港内有十三艘中国船,中国船之大者,挂十帆,船内分成许多船舱,能载千人。

福建泉州晋江市陈埭镇丁氏族谱显示整个元代海外活动的盛衰。丁氏一世祖是阿拉伯人,大约生活於元初,经商於苏州,卜居於泉州城南文山里,其地为泉州城内商业活跃的繁荣地段。到了第三代,丁硕德,生於元大德2年(1298),殁於明洪武12年(1379),生活於元末,举家迁徙至晋江陈埭。丁氏第三代仍然经商,但时局动汤,兵乱不断。泉州十年战乱,始於顺帝至正17年(1357),漫延到至正26年(1366),接著元将讨伐叛军,大举杀戮西域人,阿拉伯商人纷纷逃亡海外,或避居他乡。这场动乱,迫使丁家从繁荣的泉州商业区迁徙到偏远的滨海农村陈埭,弃商贾而务农。陈埭丁氏族谱显示,元代海外贸易曾经十分繁荣,到了元末,一蹶不振。元代承续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设置八处对外贸易的港口,有一套合理而有效的海关制度。中国船出入东南亚,并航行到印度,阿拉伯半岛,经常往来的国家或地区有百国,所知其他国度也有百国。并细分海外地区为小东洋、大东洋、小西洋、大西洋。此般活跃与繁荣为前代所未有。在另一方面,政府与民争利,海上活动问题也渐渐增多,朝廷难以掌控,以致於四次下令海禁。元末泉州长期兵乱,海外活动一蹶不振。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行为并非突然冒出,郑和下西洋的能力承继自元人蓬勃的海外活动,同样,元代难以掌控的航海问题,也反映在明初的海禁政策。

陈埭丁氏宗祠坐落于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10日,福建晋江陈埭丁氏宗祠晋升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名胜古迹有丁氏祠堂、陈翁桥、吟啸桥和适南亭等。陈埭丁氏宗祠:陈埭丁氏宗祠创立至今已近六个世纪,其间世事多变,但在全体族人的精心维护下一直保存了下来,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曾对宗祠进行全面的整修,“规模结构,悉依旧制,而建筑风貌,焕然一新”。丁氏宗祠已成为表现陈埭丁氏宗族凝聚力的标志性建筑。

陈埭回族史馆:1985年,在丁氏宗祠内开辟的“陈埭回族史馆”经过两次更新、充实和改版。陈列馆通过博物馆特殊的语言形式,教育了丁氏后裔,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同时,拥有不可多得的学术价值,展示了陈埭丁氏作为民族融合的丰富内含和深远意义。

晋江陈埭民族中学创办于1965年,现为集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的民族综合完全中学。为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理事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福建省重点中学三级达标校。学校被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授予“民族之光”称号,评为“福建省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先进单位”等。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

源出一

第一支见诸於《姓氏考考略》﹐该书云﹕“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画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2] 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

①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3]

②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

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自於姜子牙一族。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4] 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

陈埭回族社区,位于泉州湾南畔、陈埭镇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誉。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公里,耕地面积8400多亩,有江头、岸兜、溪边、西坂、坪头、四境、花厅口等七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2188人,占全镇人口的3068%,是福建省回族的主要聚居地。

元代,泉州海外贸易兴盛,开辟了一条梯航万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陈埭回族是丁氏先民徙居陈埭后才形成发展起来的。丁氏一世祖丁谨,字慎思、号节斋,是赛典赤瞻思丁之孙,被元朝任为泉州市舶司提举,留居泉州城南文山里,后受亦思巴奚战乱波及,至三世丁夔在元、明易代时,因战乱举家避居陈埭。在丁夔四子中,能遵“遗命”而实现其宿愿的只有次子丁善,字彦仁、号仁庵,“为人倜傥志大,以才略雄于里中”为后世子孙尊为“光前裕后之列祖”。“生齿日繁,族日以大”。逐渐发展成为号称“万人丁”的陈埭回族。陈埭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战天斗地,与海争田的生动记载,也是回汉民族和睦团结,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写照。陈埭回族社区所保留的史迹,尤其是兴旺发达的回族社区景象,印证了昔日“梯航万国”的丁氏后裔文明、智慧和创造力。

长期以来,陈埭回民一直奉行着“种德行善,济世利人,和睦邻里,团结乡人”的信条,与当地汉族同胞共存共荣,植业陈江,拓域开疆,合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陈埭丁氏回族更是和当地汉族同胞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大胆探索、艰苦创业、建设家园,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使陈埭回族社区从闭塞走向畅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荒芜走向繁华,为闽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年陈埭回族社区工农业总产值5889亿元,比2000年3108亿元,增长895%,占全镇的543%。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55家,产值共为4037亿元,上亿元的企业有12家,产值共为2587亿元。上交国家税收306亿元,比2000年9850万元增长211%,占全镇的59%。三兴公司、宏伟公司、安踏公司、国辉公司等4家企业年纳税额均超过500万元。出口交货值275亿元,比2000年167亿元,增长647%,占全镇的598%。

陈埭古为海滩。陈埭古为海滩,五代十国时,南唐观察使陈洪进令军民沿江围滩筑埭,故名为陈埭,俗称陈江。初为军屯,宋后为陈、倪、周、谢诸姓聚居地,属永宁乡永福里,元代,泉州海外贸易兴盛,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来自阿拉伯的丁氏先民“货贾于闽泉”并徙居陈埭,逐步发展成为号称“万人丁”的陈埭回族。

元明清属二十七都,民国31年为三联乡。1950-1957年先后属五区、涵坂区、七区、池店区。元代,泉州海外贸易兴盛,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元明易代时,由于民族矛盾,丁氏先民避居陈埭,逐步发展成为号称“万人丁”的陈埭回族。1961年6月,苏厝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撤销,成立陈埭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陈埭四境;1969年7月,成立陈埭人民公社革委会;1980年11月,陈埭人民公社革委会改称为陈埭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陈埭公社改为镇建制,设立陈埭镇人民政府;至1985年12月,陈埭镇共辖27个村(居);至2000年12月,又增加了西霞美、霞村2个村,共28个村(居)及1个农场;至2003年11月,陈埭镇共辖25个村(居),因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设立街道办事处,双沟、沟头和赤西3个村并入梅岭街道办事处。

丁氏家谱大全

1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79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80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81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82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

北图

注:卷末有钞配页

83.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84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85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86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87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88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陈家祠几时免费门票?

1 陈家祠免费开放时间陈家祠2019年继续推行每月一日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日期:1月16日、2月13日、3月13日、4月17日、5月18日(国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