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盛姓来源
姓氏概况
盛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九位,人口约八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盛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春秋时期,盛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盛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
2、出自汉朝时期奭氏族人,属于避讳改姓为氏。该支盛氏,得姓于西汉晚期,是由奭氏所改。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姬奭),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在周武王病逝后由周成王姬诵继位后,与周公旦一起,尽心竭力地辅佐周成王,平定了武庚叛乱、平定了东夷、淮夷、徐夷等,为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召公奭的后裔子孙中,就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世代相传。到了西汉元帝刘奭即位(公元前48年)之后,由于其名为“奭”,天下百姓必须避其名讳,包括字讳与音讳,因此奭氏族人遂改为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这在史籍《姓谱》上就有记载:“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也记载:“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盛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奭为得姓始祖。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州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姓氏风范
盛 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
姓氏家训
1、敦笃人伦:人伦为端本之要,义不后君、忠不忘国、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友而爱、弟恭而和、夫义而柔、妇顺而贞;睦宗族、信友朋、敦伦道,此之谓也。
2、勤俭治家:陶侃运甓,贵而习劳。敬姜绩麻,耄而弗懈。凡属长幼男女、士农工商,分职任功,勤克有济,非惟治生,抑少思,万钱一食,何曾祸家,一裘十年,晏子保世,凡属服食、日用、宫室器物,惩奢祛华,非惟裕财,抑宜惜福。
3、男女有别: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礼远嫌疑。
4、戒行:为万恶之首。近则丧德,促年远则,流毒招报。熟读戒文,未见不可思,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于处女寡妇尤宜慎之。
5、戒口过:孔曰:恶称人之恶者。孟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戒口过也?勿毁圣贤长上,勿谈闺阃欲,勿造歌谣以为敏,勿讦隐私以为直,勿扬人之短,勿夸己之长,勿唆争讼,勿破婚姻。有一于此,天必祸之,人必忌之。非独失忠厚之道,抑中毒所由致也。
6、戒旷功:讳昌黎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论语曰:敏则有功。勿早眠晏起,勿舍己芸人勿耽杯中物而失事,勿贪戏中局而废时。禁佚游,戒闲谈。读者奋志功名,其余农工百职,亦各以此获利。
7、慎交游:朋友居五伦之一,人孰无之,但恐有比匪伤,燕朋之害。故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人诚于择人,不资其势,不利其有,惟取其切磋之益。
8、存心公平:银钱谷米既属公项,不可假名积私。积私者天暗算之。戥秤斛斗,当有平准,不可利己损人,损人者神显报之。
9、谨防门户火烛:
朱柏庐先生家训曰,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外门早闩,内户当闭,而油盐鱼肉,柴茶谷米诸项,各宜封锁,一以防小人之偷窃,一以杜痴人之漏落。所谓谨于未然,以戒不虞也。
10、立品行:人无贵贱,品行当立。出言不妄诞,作事不轻狂,衣冠必整饬,瞻视必尊严,志高则从理,日裕作德则心逸,日休归朴则还纯。秉公守正,未必希圣,轶贤亦近贤亲仁,所以勋德。比顽狎恶,所以辱名。勿轻言结拜,以利交者,利不可得则疏,以势交者,势不及庇则暌,甚则反戈矛;勿滥布腹心,过为昵者,或曲诱以私,路深相狎者,或巧中以邪,行久则反毒噬之,始之不慎,悔于将来。福寿无尽,譬之源远流长,根深枝茂。如心存害人者,便是心地坏了,将来祸殃不少,譬之本实先拨,枝叶摧折,可不戒哉?
盛姓图腾
盛,盛放之义。是专指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谷物等贡品。引申有丰富、繁华、众多、显赫、赞美等义。“盛”也通“成”,有成为、成就。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奭姓,因避讳而改。据《通志·氏族略》、《后汉书·西羌传》及《万姓统谱》等载,西周名臣召公之后裔、汉盛苞因避元帝(名刘奭)讳,改姓盛。②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姓氏考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载,周穆王时盛国(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南华丰地区),后为齐所灭,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盛佳氏后改盛姓;今蒙古、满、回、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盛姓。
始祖:召公。 迁徙: 盛姓发源于古时的盛国,西周时有盛氏之女适周穆王,史称盛姬。由于盛姬本为姬姓,于是周穆王乃赐盛姓为姬姓之上位。盛姓历西周、春秋,基本繁衍于今山东泰安一带。公元前686年,齐国灭盛,盛姓开始逐渐散布于山东大地。西汉武帝时,叶榆(今云南大理)人盛览入载史册,由此可见盛姓人南迁之早。西汉末元帝时,盛国另一支以奭为姓的遗民,也因避讳而改为盛姓,于是盛姓队伍急剧壮大,东汉以后,见诸史册之盛姓有北地太守盛苞,犍为(今四川彭山、云南会泽、贵州金沙间地)人盛道、盛翔父子,廷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盛吉,司徒、梁国(今河南商丘)人盛允,此外,还有杀害董子张父亲的汝南(今河南平舆)人盛氏。表明在秦汉之际,盛姓已在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定居,而且在其发展史上的两大郡望——汝南和梁国,在此际已现端倪,此外盛姓已南迁至今浙江、四川、云南等南方省份,均是不争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姓一度在汝南、梁国繁衍得很是兴盛,可谓人丁兴旺,族大人众。但和平极其短暂,战乱持续不断,这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旋律,盛姓南迁也势在必行,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均有盛姓避难迁入。唐末至五代,又是个纷扰的乱世,盛姓族人有南迁福建泉州者,北宋时,盛度、盛申甫父子由应天府徙杭州余杭落籍。宋元之交,战火在江浙大地燃起,于是有盛姓为避难入迁两广。明初,山西盛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浙、闽、粤地之盛姓迁居台湾者。清康乾年间以后,盛姓人分布之地更广,东北、西北均有盛姓人定居。如今,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浙江等省为多。目前盛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五十九位。 郡望: 汝南郡 汉时所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
梁国郡 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商丘至安徽砀山一带。
广陵郡 汉有广陵国,后改称郡,治广陵,故城在今江苏江都东北。 堂号: ①郡望堂号:汝南、梁国、广陵。②自立堂号:佐周、城山等。 字辈: 某支盛氏字辈:逢锡在道,泰永宏开,忠正世守,万代福来。
安徽合肥盛氏字辈:克己复礼,志正型方,诗书维泽,邦家来光。
安徽合肥另一支盛氏字辈:文章华国太,恩滋化业长,家道和为贵,万代有贤良。
湖南衡阳盛氏字辈:英勇华恩旺,祐翰应则相,世玉名时璧,国永启祚长。业烈培钜汉,植动垂铭洋。
云南盐津盛氏字辈:世文登金榜,富贵德久长,朝廷锡洪武,名成庆远扬。
云南水富盛氏字辈:显柄甲埕,朝有龄文,元光金启,兴发万明,照时伯远,登维洪腾,科思希效,天玉国廷。
山东嘉祥盛氏字辈:孝在允玉宝,春振兆洪光。
山东济宁微山盛氏字辈:计预云太保,作振兆洪光。
盛氏宗谱
8569上海南汇县一团盛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盛家勋等序
民国十四年(1925)十贤分祠铅印本
上海南汇县图 美国
8570江苏勾吴盛氏宗谱
(清)盛德裕纂修
清同治十年(1871)敦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8571江苏南京秣陵盛氏族谱一卷
(明)盛时泰撰
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
北图
写本 一册
美国
8572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四卷
(清)盛庆孚等续修
清光绪五年(1879)敬春堂木活字本 四册
历博 日本 美国
8573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六卷
(清)盛景曾重修 蒋茂柚纂辑
清宣统元年(1911)敬善堂活字本 六册
科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8574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十六卷
(清)盛清学四修
清光绪九年(1883)思成堂刻本 十五册
历史所
8575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二十卷
(民国)盛虎德主修
民国四年(1915)思成堂铅印本 二十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苏州大学
8576江苏常州龙溪盛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盛文颐总修 盛勃颐主稿
民国三十二年(1943)敦睦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上海图 江苏常州市图
8577江苏武进马庄盛氏宗谱六卷
(清)盛奕熊主编
清光绪十年(1884)萃渔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8578江苏吴县平江盛氏家乘初稿三十八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盛钟歧 盛兆麟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盛氏十贤同木活字本
北图 历博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吉林
大学 上海图 上海南汇县图(残)
江苏苏州市博 日本 美国
8579浙江馀杭闲林盛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盛起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敬爱堂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辽宁图
注:盛时士创修於清乾隆五十九年,此为二修。
8580浙江馀杭闲林盛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盛凤翔 盛济源等四修
民国四年(1915)敬爱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8581浙江临安盛氏宗谱六卷
(清)邵载阳续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浙江馀杭县文管
8582浙江萧山盛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盛丹墀等四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聚斯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8583浙江嘉兴闻湖盛氏家乘不分卷
(清)盛沅重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辑刻 宣统三年
(1911)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8584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
湖盛氏上世谱传
(民国)盛俊撰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8585浙江兰溪广陵盛氏宗谱
清光绪二十年(189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柏社乡下桥头村
8586浙江兰溪盛氏宗谱十卷
(民国)馀云行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儿兰溪县水阁乡
8587浙江兰溪石塘盛氏宗谱三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下陈乡
8588浙江富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六卷
(清)盛世恩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序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8589浙江宫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赂载续等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序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8590安徽南陵漳溪盛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盛廷祯 盛铭勋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1、2、35、36)
8591山东临沂盛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盛玉功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一册
人民大学
8592湖南长沙纠田盛氏五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盛小峰 盛凤笙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肃 堂活字本 十九册
湖南图
8593湖南湘潭中湘云湖盛氏五修族谱□□卷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之2、末之4)
8594湖南汉寿盛氏族谱□□卷首一卷
(清)盛元音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广陵堂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首)
8595湖南云湖盛氏五修族谱九十二卷首四卷末四卷
(清)盛先镒 盛先镛纂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笃庆堂木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湘潭、善化、长沙、宁乡等地。
8596湖南云湖盛氏六修族谱
(民国)盛光乾修
民国二十年(1931)笃庆堂刻本 二十五册
北京大学
8597广东中山香山盛氏族谱一卷
(清)盛俊廷纂修
清同治五年(1866)刻本 一册
科图 辽宁图
注:盛绍勋首修於明嘉靖间。
8598广东中山南溪盛氏家谱
(民国)盛鸿焘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一册
北图 科图 日本 美国
郡望
汝南郡:汉置郡。治所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所辖相当于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
梁国:即梁郡。汉改砀郡为梁国。治所睢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所辖相当于今河南商丘、安徽砀山等地。
堂号
盛姓以无怨、躬养为其堂号。“无怨”堂号源出东汉的盛吉。盛吉官廷尉,相当于今天的最高大法官,每天夜里问案,让妻子拿蜡烛,自己拿着案卷办理。每判一个都要反复考虑,量刑上从宽。每判一个重刑,夫妻均流着泪反复考虑,最后决断,做了二十年的法官,人说他“有恩无怨”。
广陵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蔡郡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 上海南汇县一团盛氏支谱,(民国)盛家勋等序,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贤分祠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南汇县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勾吴盛氏宗谱,(清)盛德裕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南京秣陵盛氏族谱一卷,(明)盛时泰撰,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四卷,(清)盛庆孚等续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敬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江盛氏宗谱六卷,(清)盛景曾重修,蒋茂柚纂辑,清宣统元年(公元1911年)敬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十六卷,(清)盛清学四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常州毗陵盛氏族谱二十卷,(民国)盛虎德主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龙溪盛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盛文颐总修,盛勃颐主稿,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马庄盛氏宗谱六卷,(清)盛奕熊主编,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萃渔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平江盛氏家乘初稿三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盛钟歧、盛兆麟等重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贤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声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南汇县图书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民国)盛俊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广陵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柏社乡下桥头村。
浙江兰溪盛氏宗谱十卷,(民国)馀云行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阁乡。
浙江兰溪石塘盛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下陈乡。
浙江富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六卷,(清)盛世恩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序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宫阳富春上馆盛氏宗谱十八卷,(民国)赂载续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序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南陵漳溪盛氏宗谱三十六卷,(清)盛廷祯盛铭勋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第存一~二卷、第三十五~三十六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山东临沂盛氏族谱,(民国)盛玉功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纠田盛氏五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盛小峰、盛凤笙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肃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云湖盛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第卷首之二、卷末之四。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汉寿盛氏族谱,首一卷,(清)盛元音纂,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广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盛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笃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缺第四本一册。卷首品相较差。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都维扬盛氏续修族谱六卷,(民国)刘嵩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江平江盛氏家乘初稿三十八卷,首一卷,(清)盛钟岐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吴中十贤祠刊印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碑塘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南汇县一圃盛氏支谱四卷,(民国)盛世蕃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贤分祠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盛氏族谱二十卷,盛虎德主修,盛巽乾等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盛雪棠等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八卷,(清)盛甫淮等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盛国琛等纂,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清)吴广心等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忠孝两房家乘,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有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盛氏孝悌慈三房家乘二卷,(民国)盛纯荣纂,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崇明盛氏世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勾吴盛宗谱九卷,(清)盛德裕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华溪中心盛氏续修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清)盛奇福等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慈溪、镇海慈镇盛氏七修宗谱十六卷,(民国)盛钟襄等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源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嘉兴闻湖盛氏家乘,(清)盛沅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杭闲林盛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敬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东湖盛氏宗谱六卷,(民国)夏增荣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溪石塘盛氏宗谱,(清)盛端耕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广东盛氏:洪基隆永,守业维勤。
山东泰安盛氏的字辈为“登继富兆宪庆繁祥令德维纯佑”。
山东临清康盛庄村盛姓字辈:“吉富保连章齐金。”
山东嘉祥盛氏字辈:“孝在(吉)允玉(太)宝(传)春振兆洪(红)光”。
山东微山盛氏字辈:“计预云太保作振兆洪光”。
山东临沂盛氏字辈:“清秀开维中”。
山东乐陵盛氏字辈:“茂自福学……”
山东聊城盛氏字辈:“金世泽延长同承基业”。
山东泰安盛氏字辈:“连祥传宗圣”。
山东汶上盛氏字辈:“保邦存正新志安”。
山东平度盛氏字辈:“云树吉永……”
山东青岛盛氏字辈:“起方显瑞祥维复”。
山东临清盛氏字辈:“宗子臣希善玉亭传昭瑞广澄振吉延”。
山东掖县盛氏字辈:“学业继深世乃荣昌纲德佩振可显永光”。
山东菏泽盛氏字辈:“绍效严遵守,余思念乃先。淳修庸自淑,衍毓继家传。义聚振四滨,德呈庆吉祥。”(16世至45世)
山东盛氏一支字辈:“春振兆红光”。
安徽阜阳盛氏字辈:“文广金朝玉克”。
安徽金寨盛氏一支字辈:“一宗启大元,俊秀士承先,学可崇任(人)品,文齐(其)绍祖传,希光宜正(振)裕,秉式兆(肇)登(敦)全,远(衍)庆宏家国,为儒永(允)法前”。
安徽阜南盛氏字辈:“宝之春文道义传家本”。
安徽舒城盛氏字辈:“德正行方世书为泽”。
安徽涡阳、利辛、蒙城盛氏字辈:“振立成家化克绍庆永常(金广修大道德裕体平康)”。
安徽合肥盛氏一支字辈:“克己复礼志正型方诗书维泽邦家来光(来吉家祥)”。
安徽铜陵盛氏字辈:“一宗启景运,发秀庆兵新。英雄长其美,万代焕文明。”
安徽桐城盛氏一支字辈:受福永子 大宗世思 应自有孔 孟毓恒同 华茂健隆 汝世可期 其宗必久 昌兴正学 企多英敏 谨守伦常 敬敦孝友 立志忠良
安徽合肥盛氏一支字辈:“文章华国太恩滋化业长家道和为贵万代有贤良”。
安徽太湖盛氏一支字辈:“富如松柏茂长青照月明”。
安徽太湖盛氏一支字辈:“青小爱正时再士咏世宜家声振梁国文治立纲维”。
辽宁宽甸盛氏字辈:“国作吉祥万世永昌”。
辽宁辽阳盛氏字辈:“学业继深世乃荣昌纲德佩振可显永光”。
辽宁大连盛氏字辈:“宗子臣希善玉亭传昭瑞广澄振吉延”。
湖北应山盛氏字辈:“世作宏文培景运心储原善兆家祥”。
湖北荆州盛氏字辈:“正大光明日月伟先祖定方可振伦常克勤兴家业永远保贤良”。
湖北沔阳盛氏字辈:“正大光明日月兴神祖定方可振伦常克勤兴家业永远保贤良”。
江苏泗阳盛氏字辈:“良才思章其传乃庆”。
江苏洪泽盛氏字辈:“德后仁文启”。
江苏盐城盛氏字辈:“洪如成杰庆”。
江苏宝应盛氏字辈:“成大学□桂秀端芳”。
江苏赣榆盛氏字辈:“有容德乃大,积善美名扬。忠厚传家园,一代忠久长。”
云南盐津盛氏字辈:“世文登金榜富贵德久长朝廷锡洪武名成庆远扬”。
云南水富盛氏字辈:“显柄甲埕朝有龄文元光金启兴发万明照时伯远登维洪腾科思希效天玉国廷”。
河南濮阳盛氏字辈:“儒士从泽运”。
河南睢阳盛氏字辈:“太平公敬明良传家宝”。
河南虞城盛氏字辈:“福禄传家祥自治洪德广”。
河南永城盛氏字辈:“怀世德恒记振立成家化客邵庆永长”。
湖南衡阳盛氏字辈:“英勇华恩旺祐翰应则相世玉名时璧国永启祚长镇湘材焕均锡业烈培钜汉植动垂铭洋”。
湖南石门盛氏字辈:“文武连芳忠孝克绍先”。
四川仪陇盛氏字辈:“太平登伦纯祖武”。
黑龙江尚志盛氏字辈:“福德春(存)绵”。
福建沙县盛氏字辈:“朝占文昌增显荣宗”。
青海乐都盛氏字辈:“年永增国兆加祥其”。
贵州赫章盛氏字辈:“吉黔应思基 臣忠君义之 天朝国文德 永维纲 铭廷作典常 安邦定大鼎 正厚庆元良 润泽金时茂 宏恩济世昌 奇英如宝重 万代沐荣光”。
北京回龙观盛氏字辈:“文廷西海明”。
河北盛氏一支字辈:“世国广仲来”。
盛氏一支字辈:“逢锡在道泰永宏开忠正世守万代福。 一时名士;六帖广传。
[注]上联指三国吴人盛宪。器量雄伟,宫吴郡太守,后为孙权所害。
下联指宋朝大中祥符进士盛均。终官昭州刺史。
阁藏万卷;恩溥廿年。
[注]①上联指宋朝盛子充。家有万卷阁,藏书甚 富。终官朝奉郎。
②下联指东汉盛吉。
睢阳勋烈;束鹿抚循。
[注]①上联指唐朝盛彦师。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
②下联指明朝景泰进士盛颐。授御史,出知束鹿有政绩。
时泰得三昧;子潮善六法。
[注]①上联指明朝嘉靖贡生、著名书画家盛时泰。善画水墨山水竹石。
②下联指清朝著名画家盛汇黄,字子潮。
秋林高士流芳久; 空山冒雨题赞多。
[注]①上联指元朝著名画家盛懋。有《秋林高士》等作品传世。
②下联指明朝著名画家盛琳。善画山水。其作品《空山冒雨图》,一时名流题跋者甚多。
明府有名偕第盛④; 太傅无忧闾属安②。
[注]①上联指三国吴人盛宪。
②下联指宋朝盛豫。
四言通用联:
兄弟名士;
父子画家。
——李文郑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会稽人盛宪,字孝章,为人有器量。举孝廉,历官尚书郎、吴郡太守,与弟弟盛宏、盛仲都是一时名士。下联典指元代画家盛洪、盛懋父子,嘉兴武塘人。盛洪,字文裕,善画人物、禽鸟、山水。盛懋,字子昭,继承父业,工画山水,也画人物、花鸟,布置邃密,运笔精劲。至正末年,尤其享有盛名。
阁藏万卷;
恩溥廿年。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兴国人盛子充,官至朝奉郎。家中藏书极多,有阁名叫“万卷阁”。下联典指东汉会稽人盛吉,字君达,任廷尉。每到冬至日该执行死囚犯时,妻子掌着蜡烛,他携着册、提着笔,夫妻相对哭一阵子再勾决。任职二十年,被天下人称有恩无怨。
一时名士;
六帖广传。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盛宪,器量雅伟,与弟盛宏、盛仲俱为一时名士。下联典指宋·盛均,字之才,大中十一年(857年)进士,官昭州刺史。博闻强记,曾因《白氏六贴》疏略,广为增补,成《盛氏十二帖》,颇为时人所称赞。
睢阳勋烈;
束鹿抚循。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盛彦师,隋末为澄城长,归唐授行军总管,击斩李密,以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镇熊州,讨王世充,世充平,为宋州总管。下联典指明·盛颙,字时望,江苏省无锡人。景泰进,授御史,以劾曹吉祥违法事出知束鹿,有“水镜”之称。
五言通用联
时泰得三味;
子潮善六法。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画家盛时泰,字仲交,上元人。才思敏捷,为诗古文辞,下笔数千言。工书,善山水,兼精竹石。文征明为题其小轩曰:“苍润”。盖棌其诗有“墨踪要是存苍润、画法还应入有无”之句,可谓得画家三味矣。下联典指清代画家盛汇黄,字子潮,嘉定人。号鹤汀。善画,说者谓其父兄皆善六法。汇黄屡试不售。乃亦究心绘事云。
七言通用联:
秋林高士流芳久;
空山冒雨题赞多。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画家盛懋,字子昭,嘉兴武塘人,工山水,也画人物花鸟。至正末享有盛名。有《秋林高士》等佳作传世。下联典指明代画家盛琳,号五林,江宁人。善山水,与兄昌胤齐名。为杨龙友诸人所重,其《空山冒雨图》一时名流题者甚多。
各有勋名垂两浙;
岂徒文章并三苏。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盛公祠联语节录,联为钟元棣撰书。
上德独高耆旧传;
奇文争读述行辞。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无名氏撰书挽盛旭人联语节录。原联语全文是:“勋寿本当代伟人,羡九十龄再宴鹿鸣,上德独高耆旧传;哲嗣负全球重望,合五大洲齐临鹤吊,奇文争读述行辞”。
明府有名偕弟盛;
太傅无忧闾属安。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代盛姓名人盛宪、盛豫事典。
十一言及以上通用联:
绍祖宗一点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佚名撰盛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李绿园撰书盛宅客厅联语。原载《岐路灯》第十九回。
上书荐大猷,只怨才人多薄命;
赐牡成佳话,由来恩宠锡功臣。
——佚名撰盛氏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南陵县盛村盛氏宗祠联。
河南中部偏南河南上蔡县
「盛」源出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郕同盛。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之一。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
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盛姓活动在河北山东一带,进入秦汉,盛姓已在古吴国之地江苏形成大族。宋朝时期,盛姓不足6万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160位之后。盛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浙江是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盛姓总人口的29%。明朝时期,盛姓大约17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闯入明朝百家大姓,排在第九时江苏、浙江、陕西为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三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79%。其南、安徽、湖北、山东等。江苏为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43%。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盛姓分布区。当代盛姓的人口大约有70万多,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El的0.05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盛姓人口增加率呈现^形的态势。目前盛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大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15%。湖南、浙江、安徽、江苏是盛姓的主要分布区,这四省盛姓大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上海、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吉林,这六省市盛姓大约又占26%。全国基本形成了西起湖南、东达长江三角洲的一大块盛姓聚集区。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浙沪、苏皖大部、江西北段、湖南东北、甘蒙西部、青海北部、黑吉东部,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15%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1%,居住了大约44%的盛姓人群。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北部和中东部、皖苏北部、湖北大部、陕西东南、黑吉中部、辽宁东部,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在01%一015%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8.8%,居住了大约22%的盛姓人群。
盛度:字公量。宋朝余杭人。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书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盛度一生好学,居家外出,手不释卷,善于作文,曾奉沼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诸集》等书。以疾致仕,卒溢文肃。
盛懋:字子昭,元代后期著名画家,生卒年不详,嘉兴武塘(今浙江省嘉兴)人,此地人杰地灵,振妙一时,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松阴高士图》、《松石图》等。其父盛洪(字文裕)于宋元初为职业画家,其侄盛著在明初被召入内廷。
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146位,2014年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75位。盛姓总人口约86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这四省盛姓约占中国盛姓人口的52%。
源流一
系出姬姓。周初,武王封文王第七子郕叔武于郕(今山东泰安南面华丰一带),建立郕国。公元前408年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即盛氏。
源流二
出自以祖名为氏,以奭姓所改。周代召公姬奭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奭氏。其奭姓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古代盛、奭同音),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盛氏正宗。
源流三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满洲八旗盛佳氏后改盛氏。盛姓中融入其他民族的基因事件发生很晚,直到清朝初期,世代居辽宁的满洲八旗中的盛佳氏族集体改姓汉族盛姓。因此,东北地区的盛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满族
百家姓:盛姓来源
本文2023-11-27 05:35: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