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有多少人口_杜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杜姓有多少人口_杜姓取名及起源分布,第1张

杜姓有多少人口

杜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七位姓氏,尤盛于河北和河南地区。当今杜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o.41%, 总人口大约近520万

杜姓的起源与演变

杜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 姜 姓和祁姓。

第一支出自 姜 姓,神农氏的后代。相传在商朝时已经有杜国,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子孙,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商末周国兴起,杜人归顺于周。史书上没有留下姜姓杜氏后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进祁姓杜氏之中。

第二支源出祁姓,帝尧的子孙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到夏孔甲时,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犹守故封。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周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史称唐叔虞。迁唐公于杜,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杜古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杜国子孙一部分出逃,留居杜城者为杜氏。春秋初,杜国为秦宁公所灭。祁姓杜氏的历史至少有3 0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我国的杜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流,互有基因在流动。外族融入杜姓群体中要的事情有: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遂成为河南汉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其后族人多数同化为东北杜姓汉族。当今东北多杜姓与满族的改姓有直接的关系。

历史上杜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杜姓主要活动于陕西地区。秦汉时期杜姓已经散播到河南、山西、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到了唐朝杜姓在长江南北都有分布,明末杜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杜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为宋朝第二十九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与河北、四川、山东、浙江。这四省杜姓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与河南、陕西两省。河北为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227%。全国形成了北方翼鲁。西部四川、东面浙江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杜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o.41%。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

杜姓在人群中分布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0.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杜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杜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襄阳、濮阳、汉阳、南阳、陕郡、洹水、河南等。杜姓的堂弯除了与郡望同名外,主要还有诗圣、少圣等堂号。诗圣和少圣堂号典出唐朝大诗人杜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杜甫是诗中之圣。

楹联 重要的杜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书成通典;名列瀛洲。

民歌慈母;世号诗王。

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家训格言

杜甫是唐朝大诗人,一生坎坷,诸子皆随他历尽艰辛,身逢乱世,不忘教子。这在他诸多示儿诗中随处可见。如《宗武生日》诗中,殷切希望儿子宗武要把世代读书做诗的家风传之久远,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少年及早努力,这才是孝。《又示崇武》中,告诫其子不要羡慕那些贵族子弟吃喝玩乐,悠闲度日,要有像孔子那样求学问道的精神,成为一个有精深造诣的人。杜甫训子不是简单说教,而是据事明理、深入浅出的言传身教。

家谱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杜姓族谱60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杜姓族谱99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杜姓历代名人2 8 2名,占总名人数的06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三位;杜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7%,排在并列第三十三位;杜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5%,排在第五十九位;杜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6%,排在第四十九位。

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有:秦朝大将军杜赫;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北海相杜密,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兼文字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名将杜预;五代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唐朝宰相杜如晦,史学家杜佑,诗人杜甫、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北宋宰相杜充;明朝画家杜琼;清朝诗人杜濬;当代哲学家兼历史学家杜国庠,图书学家杜定友,原国民党将领、全国政协常委杜聿明,作家杜鹏程。

杜姓血型

杜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3%,A型占285%,B型占292%,AB型占9%。

这是大冶的家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本地的家谱,需要有人专门去搜集整理。基本情况--中国杜氏家谱以及字辈排行基本信息

杜志刚 2012-8-23 杜如晦 2012-8-23 杜正伦 2012-8-23 杜预 2012-8-23 杜夔 2012-8-23 杜预 2012-8-23 杜鸿渐 2012-8-23 杜审言 2012-8-23 杜易简 2012-8-23 杜淹 2012-8-23 杜荀鹤 2012-8-23杜頠 2012-8-23 杜之松 2012-8-23 杜 亚 2012-8-23 杜兼 2012-8-23 杜黄裳 2012-8-23 杜牧 2012-8-23 杜甫 2012-8-23 杜汝濂 2012-8-22 杜姓古代名人,杜氏古代名人2008-11-1

家谱序言--中国杜氏家谱以及字辈排行家谱序言

“才晓得自己原来有杜甫那么牛的祖先”  素有“金汉口、银保安”美誉的大冶市保安镇拥有1200多年历史,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三元阁、沼山大寺、荆王坟,如今却被这里的一个小村庄——竹林杜湾抢了风头。一部《杜氏宗谱》显示,这里的人是“诗圣”杜甫的后裔。  据杜甫第48代孙、现年86岁的杜大铭老人介绍,这套《杜氏宗谱》是世代相传下来的,现存有60余卷,其中有20卷破损不堪

人数太多。

因为在杜姓的历史上,姓杜的人太多了,而且在一个姓杜的大家庭当中,如果没有及时的记录的话,就会导致家谱的对应不全,所以才导致了杜姓家谱乱。

在进行家谱登记的时候,一定要将对应的信息登记完全,这样才能够防止信息登记出现失误的问题。

墓碑正中自然是写墓主的名字,不过往往都是墓主名字之前会有一些修饰之类的词语。然后墓碑左下角则是刻上家族子嗣的名字,名字顺序则是从长子到最小的,从左往右排列,如有孙或孙女则是刻在其子位置的下方,顺序也是一样以大到小从左往右。还有一些特殊的如:逝者未成年或还没有子嗣则不需刻上家族一众的名字,只需刻明墓主的名字即可。

望采纳,谢谢。

你家既然有家谱,为什么不去看看家谱上的内容呢? 你见过家谱吗?

锦州附近的满族 杜姓 有的是图单 氏,有的是傅都里 氏,还有的是稀克特里 氏

我个人觉得图单 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该家族祖上出自今黑龙江呼兰,属满洲镶黄旗。

但这也无法说明与你有必然关系。

这个人祖上也是凌海满族杜姓 http://hibaiducom/dugang2007/

人种差别不大,但四川重庆的社会形态和中国其他地方是不同的。四川重庆这么大的地方和人口规模,除了个别县几个镇讲客家话的,通行四川话语法语音语调日常用语基本完全相同,主要只有有些地方部分人的称呼和个别昆虫动物叫法不同。

  自诩为四川人移民祖宗的湖南人,说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客家话的人各占一块地方,各说各的话。同样划为湘语的,十里不同音,很多乡镇语言相互都听不懂不沟通的。  

  北到陕南甘肃部分,南到贵州云南广西北部湖北湖南小部分用的和四川话非常相似的西南官话,这是多少百年的教育(专门有读书人去教)和移民才可能形成?清朝殖民分化统治绝不可能允许传播形成如此大范围互通的语言,现在的四川话肯定是以明清之前四川本土语言为主体而不是受清朝外来移民方言影响。可以看出在明清之前某一朝代四川人的政商势力和巴蜀地区文明影响的范围和所达到的高度。

  ”湖广填四川“仅是一种传说,甚至是清朝一些地方族系的知识分子为了自身利益和配合清朝统治分化四川社会故意歪曲夸大和到处散布的,要那么高比例的移民连可追溯的来源只有一个小小的麻城孝感乡怎么可能,甚至现在有的说法麻城下面根本就没有孝感乡。从语言现象可以看出,清初外来移民确实是有但比例不会太高,很显然外来移民和平融入原有四川社会更统一主流高度发达的文明。

  现代四川话和四川人仍是元朝之前朝代之前巴蜀主导文明的直属传承。拿陕南汉中做例,若汉中元朝才从四川划入陕西是事实,那如果元朝之后明或清出现特高比例人口减少和被外来移民文化主导同化的现象,汉中处于陕西地域政治意识强势影响和湖南什么人歪曲引导之下(给四川人搞不清楚自己的文明传承情况一样,陕南几年前没有多少人较强烈认为自己是巴蜀文化圈的了),怎么可能形成的是和成都重庆整一片相同的四川话

  大片相同语言区的形成,只有三种可能,一是同语言的一批人为中心不断繁衍往四周移民,另一个就是专门有读书人去传播教授语言,再就是更高度进步族群分散分布外来人群分散融入。

  看看中国从南到北,除了部分地方,几乎每个省甚至每个市几种基本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听不懂方言占一块地方的,湖南什么的甚至很多乡镇语言相互都不通听不懂的,要真是同地方成规模的移民清朝才进入四川,明清民国四川人基本军政商势力都没有,或者说四川社会地域族群相互敌视冲突严重,语言有改变统一成四川话的可能吗?

  现代四川人和四川话的主体在元明清之前就已经形成,是元明清之前主流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明清进入四川的移民是有,包括冒籍买祖籍合宗现代四川人知道自己清朝前祖籍的人很少的,说明移民的基本都是平民,富人也是进川之后才发迹的,极少经济条件好的移民经过战乱屠杀后逃难到四川多半能比较珍惜四川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川人口构成在明清民国中前期没有发生过根本的改变。

还湖南永州什么的,以前永州倒可能是纯粹西南官话的区域,从清中晚期就因为一些败类投靠外人的结果。现在永州已经是什么方言都有混杂的区域,哪个族系谁是谁都分不清楚了。

  湖南现在只有个别市是高比例西南官话的区域,但不是永州,如果要清算历史以前可能整个湖南大部分地方都是西南官话的区域。

  清朝中晚期开始,湖南就是投靠清朝祸害他人的长沙话区域是既得利益者。湖南除了过过苦日子穷人出身的彭什么好一点,富人和知识分子祸国害民的多。

  已经被长期控制愚昧利用的人,永州什么的现在也就靠投靠配合长沙话区域向桂柳和四川等地输出点儿童色情视频和助学小学生陪睡的什么的垃圾烂人倒是真的?

杜姓有多少人口_杜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杜姓有多少人口 杜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七位姓氏,尤盛于河北和河南地区。当今杜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o.4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