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后,曹家还有夺回政权的机会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4收藏

高平陵之变后,曹家还有夺回政权的机会吗?,第1张

要说历史上最会隐忍的人,司马懿绝对排得上号,他隐忍了一辈子,在人生最后时刻发动“高平陵之变”完成逆袭,开始掌握曹魏大权。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这一年正月初六,魏国少帝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出城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封闭城门,发动政变。

司马懿关闭城门后,迅速占领武器库,然后亲率大军占据洛水浮桥,阻止曹爽等人回程,在此威胁曹爽,只他缴械投降,还有活路只是罢免官职,并以洛水起誓答应不杀他。优柔寡断的曹爽,最终决定交出兵权,投降司马懿。曹爽兄弟一回城,就被司马懿的士兵拿下,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他的许多亲信。

司马懿为什么在70高龄才发动高平陵兵变?

要知道如果可能的话,司马懿自然也想早动手,但是他没有什么机会,因为在曹操曹丕曹睿年代是不可能给他那种谋朝篡位的可能性的。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军师级的人物而已,基本上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纯粹是给曹操出谋划策,类似于郭嘉之类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有一定的资历和威望,但是想带兵造反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在军中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根基。那时候他如果敢造反,曹操一根指头就能把他给灭了。

好不容易把曹操给熬死了,这个时候是魏文帝曹丕当皇帝,司马懿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站队正确,所以受到了曹丕的重用,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司马懿仍然没有多少造反的可能性。虽然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兵权,开始掌兵,但是在军中的资历并不深。而且当时曹氏和夏侯氏在朝中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和曹丕一起长大的曹真更是掌控整个天下的兵力,这个时候造反绝对不是什么好时候,所以司马懿只能够继续蛰伏。

话说曹丕当上皇帝的时候也相当的年轻,只有三十几岁,可是他命实在太不好了,当了6年皇帝就死了,假如他能多当10年皇帝,估计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了。曹丕死后是他的儿子,曹睿当皇帝,曹睿也是个短命鬼,话说他们父子就是因为短命,最终给了司马氏机会,他们两个只要有一个长寿,司马懿就不可能够夺取曹魏的政权。曹睿时代司马懿作为元老重臣,开始掌握很大的兵权,尤其是在和诸葛亮以及公孙渊的战争中,司马懿对曹魏的兵权染指甚深,事实上已经掌控了相当一部分兵力。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手握重兵为何要投降?

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他舍不得家里的荣华富贵还有姬妾美人,甚至还以为,司马懿会看在过去的情分,留他一命,让他过荣华富贵的生活。

在公元249年,曹爽陪着皇帝去外出祭拜祖陵。司马懿趁这个机会占领了皇宫控制了京城,又挟持了太后逼曹爽投降,史称高平陵之变,当时城内有一个曹爽的人叫恒范,是一个谋士,他偷偷的溜出去,去找曹爽,想要帮助曹爽反抗,而且肯定能成功。而司马懿知道恒范去投奔曹爽,一时间也很害怕,因为这是他的一次豪赌,如果失败了将一无所有。当时他身边的谋士安慰他,恒范虽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曹爽没有眼光,是一个很懦弱的人,肯定不会听恒范的建议。后来事实确实如此,曹爽直接投降了。

而恒范之前之所以去投奔曹爽,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是忠君爱国,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在着想,因为很恒范知道,司马懿刚刚发动兵变,一切还不很稳固,如果曹爽能全力反击,是可以击败司马懿重新夺回曹氏江山的,当时他给曹爽分析了3点,一就是天子曹芳在手上,完全可以用天子号令发兵。2就是城里虽然是司马懿控制了,但是还有军队在曹爽手里,完全可以一拼。而且恒范是朝廷里的大司农,掌管粮食,如果去作战的话,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

但是曹爽考虑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决定了投降,气得很恒范他窝囊,他也没有反抗,因为他舍不得他城里的金银珠宝还有美人,还觉得自己投降了,还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司马懿应该会念旧情,不会对皇室人员开刀,但是他想错了,曹爽他们刚回城,就被全族诛灭就连恒范也惨遭灭族。

高平陵之变后,曹家还有夺回政权的机会吗?

高平陵之变后,虽然司马懿没有直接废掉曹芳,但是曹家已经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曹氏宗族势力变弱,司马懿杀害支持曹氏皇室的大臣

曹爽是曹魏的宗族,他在得权之后虽然骄纵,但是他是心向曹魏的。作为大权在握的宗族,他极大的稳固了曹魏的政权。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等人将曹爽等宗族灭三族,大大衰弱了曹魏宗族的势力,直接造成了曹氏皇室势弱。本来朝廷上还有一些忠于曹氏皇室的人,比如李胜、邓飏等人,曹芳只要后期是明主,休整一段时间,曹芳还是有可能将权力收回去,只是司马懿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支持皇族的人都杀害了。可以说,曹芳等皇族就陷入了孤立的状态。

二、司马懿政变之后,迅速拿到地方的兵权

控制了洛阳之后,司马懿深知仅仅拥有中央的权力还不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了自己的位置更加牢固,他迅速安排了自己的人接管许昌等地的兵权,将地方的兵权也掌握到自己的手里。有些地方势力为了反对司马懿,也发动叛乱,只是此时司马懿掌握了重要的兵权,都一一将兵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通过以上手段,司马懿位高权重,即使没有称帝,但是也和称帝差不多,他和曹操一样只是差一个皇帝的名分,所以说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曹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曹魏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结语

其实在我看来,曹魏势力的中坚力量就是世家大族。他们掌握了为官的路径,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兵权。曹丕在早年其实看出来了这一苗头,但是因为他突然病重,无法以怀柔手段慢慢处理。只能把曹爽等宗亲势力推上前台,以此来对抗世家大族的势力。但是为时已晚,对于最后宗亲势力的覆灭,曹丕也有着一定的责任。

三国时期,曹魏被我们公认是最强的一方,但也迟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除了吴蜀联手后实力大增以外,曹魏官员之间的内斗也是非常棘手的。因为曹操广招天下人才,所以身边也是分为士族和曹家的宗亲,原本都是曹氏宗亲独大,但是这批士族来了以后也是削减了他们的势力。最后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彻底击败了宗亲,高平陵之变上曹魏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了。

年度大戏《军事联盟之虎啸龙吟》在欢呼中落下帷幕,该剧中最精彩的部分,除了前期的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就是非常详细地将司马懿夺权的高平陵之变通过影视化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高平陵之变在以往的中学历史教材中都是一笔代过,在其他的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对其着墨也不多,但它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高平陵之变后,世家大族,也就是士族,掌握了国家的命脉,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了士族社会的时代。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士族是怎么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国家的。

从东汉到曹魏前期的士族发展

士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之后的历代汉朝皇帝都推崇儒家思想,到了东汉章帝时期,儒学进入极盛时代。而原来的部分豪强地主,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成为了知识分子并进入到朝廷中任职,之后又控制了地方的人才铨选,这就形成了士大夫家族,也就是士族。

东汉中期的儒学古文今文经典之争是士大夫家族发展壮大的一次重大的机遇。汉武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还在中央设立太学培养熟读儒学的知识分子,而皇帝也通过太学掌握着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太学所使用的儒家经典是用当时通用的隶书写成的,因此被称作今文。西汉末年,有人发现了用春秋时期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这些被称作古文。从此儒学开始分裂成古文今文两派,其中的古文派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士族。

东汉和帝之后,宦官和外戚轮番掌握中央政权,而这些外戚和宦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问题,无法领导太学的工作,致使以今文为学习底本的太学逐步衰落。古文学派取得优势,其结果便是地方上的士族掌握了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士族的阶层有了一次非常大的发展。士大夫中出现了一些中央级的儒学大家族,如专习《易》的汝南袁氏,专习《尚书》的弘农杨氏等。

在东汉中后期,一个普通人如果要学习当时主流的儒家经典,进而进入政府当中任职,就必须拜在一些士族的门下以学习儒家经典为名充当“门生”。当然这些“门生”除了跟着士大夫们学习儒家经典,更重要的是通过依附于士大夫,从而在察举中获得优势。而这些门生与士大夫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类似君臣父子一般的私恩关系。随着士族的门生越来越多,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以某个士族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到了东汉的后期,士族通过掌握地方人才铨选和门生故吏,控制国家的人事任免权;而这些士族本身就在地方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自己的人口,就是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士族又通过学习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士族们彻底掌握国家,开创自己的时代就是个时间问题。随着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的爆发,东汉中央的皇权随着外戚与宦官集团的覆灭变的名存实亡。士族们的机会来了,而站出来的士族便是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绍与袁术。

袁绍曾是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在董卓覆亡之后,袁绍通过自己家族的势力,逐渐成为当时中原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如果不出意外,袁绍统一中原,进而一统天下就是时间问题。但人算不如天算,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实力远远弱于自己的曹操。曹操自己不是士族出身,建立的自然也不是士族占主导的政权。但士族在此时已经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曹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利用士族,因此曹操集团内部也有很多的士族为其效力,司马懿就是其中的一位。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魏王爵位。但曹丕相对于曹操来说,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不能及,要想稳固自己的势力,完成代汉自立的事业,只能是寻求士族的支持。于是曹丕接受了士族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让士族掌握了魏国的文官人事权。当然无论如何向士族让步,曹丕心理清楚,魏国必须是姓曹的,因此在利用士族的同时,又制衡住士族,于是曹魏就形成了诸曹夏侯重兵在握,而文官系统大多为士族把持的状态。

高平陵之变的过程

魏明帝去世后,即位的曹芳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为此曹睿给曹芳留下了以士族为代表的司马懿和以曹氏宗亲为代表的曹爽两位辅政大臣。之后曹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打压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集体,奏请将司马懿升为太傅,外示尊崇,实则夺其实权。从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开始,司马懿开始称病不上朝,至此司马懿已基本被曹爽等人排除出权力中枢。

虽说司马懿就不在朝,但其并不闲着。司马懿首先是团结曹魏政权的老臣以及士族势力。魏明帝留下司马懿和曹爽与司马懿两位辅政大臣,其目的在于平衡士族老臣集体和宗室集团。但曹爽架空司马懿打破了这一平衡,士族老臣对曹爽不满的人大有人在。其次就是和自己的长子司马师一起,利用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的身份,秘密训练一批效忠司马家的死士。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兄弟几人和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趁曹爽一行不在洛阳之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在政变中,司马懿自己率领一部分人去攻占洛阳武库,切断曹爽军队武器来源;司马孚与司马师负责屯兵司马门;司马昭负责领兵监视二宫;蒋济和高柔分别负责攻占曹爽和曹羲的军营。以上这些布置妥当后,司马懿在与蒋济一起屯兵洛水浮桥,防止曹爽军队反扑。

在洛阳的事情布置完毕后,司马懿要挟郭太后,以太后的名义罢黜曹爽,同时派人给远在高平陵的曹爽带话,如果曹爽肯交出兵权,曹爽兄弟的爵位仍能保留,还可以在曹魏内部做一位“富家翁”。曹爽兄弟几人在考虑一番后,决定交出兵权。一开始司马懿还是善待曹爽等人,但没多久,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诛三族”,曹爽集团中的何晏、丁谧、邓飏等人皆被杀。

士族是如何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握国家命脉

东汉末年之时,士族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但随后的三国却都不是士族建立的政权。曹丕建立的魏国是曹魏是曹氏集团与士族集团联合掌权;蜀汉则是以刘备、诸葛亮为首的寒族势力打压当地的士族;而东吴则是孙氏集团与东吴地区的士族结成利益共同体,只要皇政权在孙氏手里,其他的都可以由士族掌控。

三国当中,曹魏实力最强,只要不出意外,曹魏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问题。高平陵之后,曹氏集团的代表曹爽将兵权交给了士族集团的代表司马懿。至此,士族在获得经济基础、人事任免以及意识形态后,又掌握了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队。而曹魏的皇帝曹芳只是小孩,根本无亲政的能力,在曹爽一派被彻底诛灭后,朝堂之上基本都是以司马氏为首的士族掌控,至此,曹魏政权完全士族化,就只剩下皇帝是名义上的寒族出身。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给自己取代曹魏积累威望,挥师灭蜀,公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从此士族建立的西晋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士族时代的来临

以司马氏为首士族在建立西晋并完成统一后,士族的时代到来。就在西晋统一的这一年,司马炎下令实行占田荫客制,允许士族能够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在法律上肯定了士族的经济特权。

在经历了西晋太康年间的繁荣后,这些士族们认为天下已安,开始迅速腐化堕落,于是就出现了西晋时期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在掌控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后,士族们又开始玩起了玄学,不讲求实际的学问。

就在士族们的腐化堕落中,司马氏开创的晋王朝在公元420年被寒族出身的刘裕所取代。当然,士族还没有这么快退出,宋齐梁陈四朝乃至后面的隋唐的皇帝虽不是士族出身,但士族仍然在朝廷中有着相当大的实力,掌握着一定的人事任免权。直到唐朝灭亡,士族才完全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司马懿杀死曹氏宗族5000余人。依据相关资料,司马懿趁着曹爽陪曹芳前去高平陵祭拜先帝之时,发动高平陵之变,约杀死曹氏宗族五千余人。曹爽交权的目的其实是想保全自己,可是他的想法太可笑了,以司马懿的城府,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么大的一个威胁。一举诛灭了曹爽,而且为了斩草除根,对曹魏的宗室举起了屠刀,前后共涉及大约7000余人,非常的惨。

高平陵之变的影响:

因高平陵之变而引起的三场叛乱,其中有两次,是与曹操当初的老部下相关的。但是可惜的是,都没有成功,甚至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假如他们有一次成功的话,司马家族也就不能统一了,可能后面的五胡乱华也不会发生了,可是历史不能倒退。

司马昭在平定了诸葛诞的叛乱后,立曹奂为帝,军政实权彻底集中在了司马昭手里。公年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我认为在高平陵之变之后,曹家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夺回政权、重新翻盘的。因为在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家族已经将曹氏宗亲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杀的是一干二净了,而且那些亲密于曹家的人,也是逐渐的被司马家族排除在了朝廷之外。这就导致了曹氏家族在魏国朝廷上面已经是没有任何实力去和司马家族相抗衡的了。而且当时倾向于曹家的剩下来的唯一一个手握兵权的大臣夏侯霸也是因为畏惧司马家的威慑而逃向了蜀国。

而司马懿则在朝堂上面严严控制住了皇帝曹芳,并且司马懿作为当时天下世家大族的领袖,可以说在朝廷上面掌握权力的人大多都是偏向于司马懿的人。

其实曹氏宗亲的式微早已经有人看了出来,因为当时曹魏上为了打击当时权倾一时的宗亲家族的威望,因此大用世家大族的子弟,而排挤宗亲大臣,这就导致了司马懿为首的这些世家大族可以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去掌握曹魏政权的部分权力,这也就导致了后来世家大族尾大不掉,因此也就开始了魏国建国初期,那是长达10余年的曹氏宗亲和世家大族之间的争斗。

其实如果当年曹丕或者曹叡都可以活得更久一些,或许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段来处理掉这些问题,这也就不致于让年幼的曹芳即位便被朝廷之间的那些人牢牢的控制。其实归根结底来说,最后司马懿之所以可以独掌朝政,这还是归咎于曹丕年间对宗亲的过力打击。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曹氏寻根,认祖归宗,世系字派是:?天必万福、盛世宗祖佑、仁才正崇涌、光辉耀先系、大德家兴隆。

高平陵之变后,曹家还有夺回政权的机会吗?

要说历史上最会隐忍的人,司马懿绝对排得上号,他隐忍了一辈子,在人生最后时刻发动“高平陵之变”完成逆袭,开始掌握曹魏大权。高平陵之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