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氏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4收藏

关于汤氏的家谱,第1张

  一、姓氏源流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

  2、出自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简改为汤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

  3、出自子姓,为商末宋国君主偃之后,因避祸改为汤氏。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

  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

  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得姓始祖:商汤。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称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汤姓约占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三、历史名人

  汤 王:陕西省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汤王在历史上又称为成汤,即成汤拥有天下后之号,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公元前1766年)传位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至此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周公旦二此克商后,对子启于宋(河南省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遗民。传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汤 悦:安徽贵池人,文采极佳,由此扬名。初为南唐宰相,独揽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后归宋,赵匡胤封其为光禄卿,颇为重用,撰有《江西录》十卷。

  汤 汉: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字伯纪,号东涧,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人。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卒谥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汤 鹏:清代芜湖人,时为一心灵手巧之铁匠。其邻为画家,鹏深羡,遂闭门构思,以锻铁做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因作品精妙生动,来人争相抢购,世称“铁画”。

  汤 厘:江苏省淮安人,元代书画理论家,精于古物及书画鉴赏,主要谈及书画鉴别方法、所见名家画迹,论述名家擅长、画法特点,多从笔墨气韵方面辨别真伪,鉴赏要领甚为精到。曾著《画鉴》一卷。

  汤 和:濠州(今安徽省凤阳)人,明代开国功臣,封将军,进信国公。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免遭太祖猜疑之祸。后又曾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汤 球:字伯玕(1804-1881),安徽省黟县人。自幼勤奋学习,兴趣广泛,博闻强记,“星纬推步,研究其奥”,尤通天文历法之妙。但是他并没有从这方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把精力转移到治经论史方面。他与同乡俞正燮、汪文台等人,交往频繁,互相切磋。汤球的治学态度严谨。他对前人的说法,一定要依据经典,考核真伪,比较异同因而很少有穿凿附会。他在俞正燮、汪文台的帮助和鼓励下,在考据学上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修订补辑的古书有郑康成逸书九种,刘熙《孟子注》、《孝经、论语注》、刘珍等《东观汉纪》、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等。

  汤惠休:南朝宋时诗人。字文海,山东省临沂人,齐梁间任余杭令、中散大夫等职。官至扬州刺史,诗学谢灵运,与鲍照并称为“休鲍”。

  汤王寿: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进士,官至大理少卿。曾上书请召朱熹,忤权相意,名声大闻于时。

  汤思退: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龙泉(今丽水)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取进士,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 ,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孝宗时两度为相。

  汤正仲:字叔雅,号闲庵,扬补之甥。江西省南昌人,宋代著名画家。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自来墨梅,类以白黑相形,汤正仲的舅氏遗法,始创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青出于蓝。其作品别具新意,享誉画坛。

  汤克宽: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江苏省邳州(今邳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屡败倭寇,敌甚畏,因功迁广东总兵。

  汤宾尹:安徽省宣城人,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左谕德,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等。

  汤文琼:池州府石埭(今安徽省石台东北),明代爱国学者,时京师被攻陷,文琼书衣襟“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绚国,传为美谈。

  汤显祖: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官历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其创作讲求声律对应,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另有《紫钗记》、《南柯记》及诗文多种。

  汤贻汾: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法雅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汤戴”。

  汤右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其诗才大而能恢张,帝赐之“诗公”,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著《怀清堂集》。

  汤世树: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诗书画家。书学米芾,题识精美,写生鲜丽,为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时称“三绝”。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省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1808年),入直上书房。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阕,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化龙:湖北省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玉麟:辽宁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宗舜:1917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湖州人。大学学历,职称为研究员,1979年3月—1994年10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原任中国专利局顾问、国务院参事。著有《专利法教程》、《专利法解说》、《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著作;合译著作分别为《巴黎公约解说》、《知识产权法教程》;译有《巴黎公约》、《Trips协定》、《欧洲专利公约》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顾(今河北省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2、堂号

  掬星堂:或吞星堂。汤悦,安徽贵池人,梦飞星入盘,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300户。因而汤悦的堂号为“掬星堂”、“吞星堂”,

  玉茗堂: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玉茗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此外,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临川堂”、“义士堂”、“叙睦堂”、“光裕堂”、“双桂堂”、“丹桂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汤姓源于北方,历经迁徙,渐演变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汤姓名人荟萃,所占行业众多,不乏有诗人、文学家、画家等。如南朝有诗人汤惠休,明代有文学家汤显祖、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代有画家汤贻汾、史学家汤球等。

  3、汤姓字行辈份排列整齐,取字意深。如民国手抄残本《汤氏家谱》中,载江西余江汤姓一支字行为:“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

  汤姓宗祠通用对联

  〖汤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山世泽;

  信国家声。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明·汤和为开国功臣,封信国公。“中山”,指今江苏省溧水县东。

  文庙从祀;

  孝感动天。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河南睢州人汤斌,字孔伯,号潜庵,顺治年间进士,官潼关兵备道,后辞官跟从孙奇逢学习,讲《孝经》等书;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灾民。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从祀文庙。下联典指元代新建人汤霖,字伯雨,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母亲患热病,想要冰,当时正是热天,他整天在池边号哭,忽听池中有嘎嘎响声,一看是冰,急忙取来送给母亲,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飞星应兆;

  治圃隐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汤悦尝见飞星坠盘中,掬吞之,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宋·汤岩辞官归治小圃,隐居自娱。

  -----------------------------------------------------------------

  〖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瓯王威德远;

  诗公美名传。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大夫汤和,字鼎臣,濠州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转战苏、浙、闽、蜀、屡有战功。洪武十九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抵御倭寇。追封东瓯王。下联典指清代进士、诗人汤右曾,字西厓,仁和人。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帝重其文学,御制诗赐之,目为“诗公”。其诗才大而能恢张,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有《怀清堂集》。

  临川传四梦;

  武进誉三绝。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7),字义仍,号海若。临咱(今江西省临川)人。少即有文名。以拒绝张居正延揽,至历十一年(1583年)始第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后为遂昌知县,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归里。家居二十余年,精研词曲和传奇,专事著述,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世称《临四川梦》。其中《还魂记》最负盛名,对封建礼教和黑暗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另有诗文集《玉茗堂全集》。下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汤世澍,字润之,武进人。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收学米芾,题识精美,时称“三绝”。

  -----------------------------------------------------------------

  〖汤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姓字高标鼎甲;

  文章雄列大家。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中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编修。有《睡庵集》。

  -----------------------------------------------------------------

  〖汤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彭蠡毓浏阳之秀;

  长沙挹湘水之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省临川人,所居处称玉茗堂。早年就有文名,曾拒绝首席大学士(宰相)张居正的招揽。万历年间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宰相申时行,降为广东省徐闻典史,改浙江省遂昌知县,后因不依附权贵被免官。曾跟从泰州学派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并与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有佛教、道教的出世思想。作有传奇《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及《紫箫记》,诗文有《玉茗堂集》等。明清两代有戏曲作家模仿他的文词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下联典指南宋长沙浏阳人汤寿,字君保,淳熙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少卿,进直徽猷阁。为人刚直,多次被人中伤,朝廷有“清风峻节”的评语。

  东坡居士休题杖;

  南郭先生且滥竽。

  ——汤东谷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姓历史名人汤东谷自题联。(见《分类楹联宝库》)。

  -----------------------------------------------------------------

  〖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星堕盘中,彩笔生辉光祖泽;

  圃治山下,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时南唐秋浦人汤悦(原名殷崇义,入宋后因避讳改姓名),博学能文章,李璟时官左仆射,朝中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手笔,后主时升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北宋开宝年间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太宗诏令修撰《江南录》,太祖开馆修《太平御览》,他都参与其事。相传曾在梦中见飞星堕入盘内,他掬来吞下,于是文思日进。下联典指宋代贵池人汤岩起,初任营道知县,以廉洁著称,官至徽州通判。后辞官归家治小圃,隐居自乐。著有《论语义》及诗集。

  星堕掬盘,吞彩笔生辉光祖泽;

  风流治圃,禾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氏宗祠联。

  ============================================================

  附录:汤姓典故、趣事

  〖汤王沐浴〗

  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

  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点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在安徽省亳州修建汤王陵公园。

  --------------------------------------------------------------------------------

  族谱信息

  汤 10966江苏常州汤氏宗谱八卷 (清)汤全编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怀德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间,此为四修。 10967江苏武进汤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汤贻汾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10968江苏武进东载汤氏宗谱十二卷 (清)汤文杰主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0969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分谱八卷 (清)汤天狗 汤于全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毗陵汤氏怀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五年。 10970江苏武进孟河汤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清)汤芝杨等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敦本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0971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袁复堂等修 民国八年(1919)奕恩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0972江苏溧阳城南汤氏宗谱八卷 (清)汤裕汶 汤仰发续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0973江苏无锡梁溪汤氏宗谱 (清)汤鹏举等修 清顺治十一年(1654)刊本 四册 美国 10974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三十六卷附家藏集 选四卷 (清)汤琴青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1)留馀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975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沈恒青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留馀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10976江苏江阴暨阳全堂汤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汤献廷主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光裕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10977江苏宜兴襄王汤氏宗谱首一卷末四卷 (清)汤载庚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报本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美国 10978浙江萧山孝汤氏家谱不分卷 (清)汤克敬修 毛观龄纂 清雍正间稿本 一册 浙江图 10979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 (清)汤金钊等撰 清道光四年(1824)修钞本 四册 北图 美国 10980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 (清)汤金钊等修 清咸丰三年(1853)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0981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十卷 (民国)汤聘之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良善堂木活字本 十册 北图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10982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 六卷 (清)俞士磷 汤志合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和堂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983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四卷 (民国)汤忠圣 汤云泰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和堂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984浙江象山丹城汤氏宗谱一卷 (民国)史翰章童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0985浙江兰溪汤氏宗谱十二卷 刻本 浙江兰溪县赤溪乡上汤村 10986浙江遂昌汤氏宗谱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六册 浙江遂昌县禁源乡下村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清)汤敦善等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敦厚堂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10988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二卷 (清)汤志忠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汤氏掬星堂刻本 十六册 南京大学 10989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汤仲伊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10990福建东山汤氏族谱 民国间纂修本 福建东山县志办 10991江西萍乡东桥汤氏三修族谱 (民国)汤增璧纂 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 六册 上海图 10992江西临川酉塘汤氏重修族谱 (清)汤阜珍纂 清光绪二年(1876)临川六都西塘汤氏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汤云峰清道光十七年初修。 10993江西临川西塘汤氏三修族谱 (民国)汤诞敷修纂 民国九年(1920)临川六都酉塘汤氏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汤云峰清道光十七年初修,清光绪二十九年 重修。 10994河南睢州汤氏家谱七卷 (民国)汤善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汤氏铅印本 河南图 注:乾隆四年汤沆首次整理。 10995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卷 清光绪五年(1879)紫林双桂堂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2)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10996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汤期鹃 汤臣簧纂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二十一册 河北大学 10997湖南宁乡麻山汤氏五修族谱 清双桂堂刻本 广东中山图(存一册) 注:记事至清乾隆四十九年。 10998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卷 清嘉庆二十年(1815)双桂堂刻本 一册 湖南图 10999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八卷 (清)汤期瑛 汤子云等纂修 清咸丰九年(1859)双桂堂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明嘉靖二十四年汤茂始修。 11000湖南宁乡兜潭汤氏五修族谱 十一卷 清光绪三年(1879)敦本堂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 11001湖南湘潭大山汤氏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汤昌镇纂修 清同治五年(1866)丹桂堂木刻本 十一册 河北大学 11002湖南湘潭大山汤氏七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汤期箓 汤虎臣纂修 民国八年(1919)丹桂堂木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 11003湖南浏阳汤氏安惠堂志略二卷 (清)汤煊辑 清光绪十年(1885)刻本 陕西图 11004湖南益阳汤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汤文鬰 汤育才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文华堂活字本 十一册 北图 上海图 湖南图 11005广东新会汤氏族谱 (清)汤晋等纂 清咸丰四年(1854)写本 一册 美国 11006四川成都汤氏族谱不分卷 (清)汤葆锟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四川汤氏刻本 二册 南京大学 11007 渴氏族谱一卷 (明)汤敬吾纂修 汤合昌重修 明崇祉间刻本 上海图 11008 汤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 (清)汤成烈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活字本 六册 北图 11009 茶坊汤氏宗谱三卷 (清)汤利恒 汤穹兴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8)木活字本 二册 四川图 11010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七卷 (清)汤蓉镜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和堂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1011 汤氏家乘 (清)汤文求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忠义堂重刻本 二十册 北图 11012 汤氏家乘 (清)汤文求纂修 民国间忠义堂重刻本 十二册 北图 11013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汤成基增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 二十二册 北图 11014 中山汤氏宗谱□□卷 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五卷) 11015 汤氏宗谱五卷 (民国)汤养亭等续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日新堂武昌石印本 五册 北图 注:书名页题《家乘全书》。 11016 汤氏家乘 旧钞本 四册 北图

葛氏字辈排序 新版

寿县葛厚军整理

安徽合肥葛氏字辈:“先 业 胜 瑞 道 ”

安徽淮北葛氏字辈:“正大光明 修家献廷 根深叶茂 繁华富荣”。

安徽淮北葛氏字辈:“成明献瑞……”

安徽砀山葛氏字辈:“荣华茂盛富贵吉祥光明正直纯善忠良

安徽定远葛氏字辈:“万仁贤良明圆世广”

安徽长丰葛氏字辈:“红宗子德礼意”。

安徽蚌埠和怀远: 本维大永 洪治多言文怀宗庆;明玉传元

安徽潜山葛氏字辈:“一宗高显起万世大贤良立德成先志”。

安徽当涂葛氏字辈:“兆士代存良天家金于瑞祥福乐荣昌”。

安徽合肥葛氏字辈:“立学明伦进宗圣本……”

安徽肥西葛氏字辈:“树德茂宜基传家卫学业”。

安徽阜阳葛氏字辈:“一是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国家友浩修庭光永祥云”。

安徽阜阳葛氏字辈:“国家有好修青光永祥云”。

安徽马鞍山葛氏字辈:“福禄得安……”

安徽凤台葛氏字辈:“正学传文广本立道生长”。

安徽寿县 葛氏字辈:“家传忠广厚本有德新书”。

安徽霍邱葛氏字辈:“国天荣远,光大治强,宇锋维益,昌盛世家,付文石东”

安徽安庆葛氏字辈:“永怀宗德其泽自昌”。

安徽含山葛氏字辈:</b>“瑛遇守应尧廷绍(万)之长元人文明盛世英俊庆家邦诗礼传基业忠良定福昌”。

安徽含山葛集葛氏字辈:</b>“荣华茂盛富贵吉祥光明正直纯善忠良”。

安徽含山、江苏溧阳葛氏字辈:“常人文明盛世英俊庆家邦诗礼传基业忠良定福昌”。

安徽蒙城葛氏字辈:“广佩(魄)志(世)续建立维新绍(少)先启厚(义)安公明伦宗传昌盛济 美长春”。

山东菏泽葛氏字辈:“景 广 现 林 福 庆 同 祥 媜 “。

山东济宁葛氏字辈:“文开心明行善祥照举 “。

山东济宁葛氏一支字辈:“福增玉永茂盛”。

山东邹城葛氏字辈:“庆长春瑞景清泉“(之后已遗失)。

山东莘县葛氏字辈:“思庆兆序广宪“。

山东阳谷葛氏字辈:“景东学文传、邦广瑞兆庆”。

山东潍坊葛氏字辈:“寿春廷怀宝”。

山东青州葛氏字辈:“本万(茂)树孚汝怀宝乃”。

山东鄄城葛氏字辈:“祁庆传孝{梦}延(阎)慎广玉兆凤欣”。

山东郓城葛氏一支字辈:“广文仲明兆(东)学(增)士现”。

山东郓城葛氏一支字辈:“济会曾敬宪”。

山东文登葛氏字辈:“天福寿长(全)”。

山东东阿葛氏字辈:“长引世禄景复兴连廷修衍庆崇德象贤”。

山东兖州葛氏字辈:“云殿忠新”。

山东高唐葛氏字辈:“洪现文庆风明君克泽基”。

山东宁阳葛氏字辈:“广义建立功得臣

山东郓城葛氏字辈:“济会曾敬宪”。

山东陵县葛氏字辈:“传本懋树孚汝怀葆乃大尚从”。

山东高密、吉林松原葛氏字辈:“春培巨(建)连(文)”。

山东长岛葛氏字辈:“大全育培远长茂骏其祥”。

山东莒南葛氏字辈:“亭永丕秀昌文明继”。

山东临沂葛氏字辈:“廷永佩秀昌文明记世常余华学中力富贵山有光”。

山东平邑葛氏字辈 :”汝相振现成·······“

山东沂南葛氏字辈:“有贵英洪中谷一根草覃延年长生繁昌满长贵福禄寿康宁”。

山东兰陵葛氏字辈:“玉(学洪)凤庆兰”。

山东泗水葛氏字辈:“文玉广呈祥德洪福团常恩隆天熙瑞林凤永传芳”。

山东曲阜葛家庄葛氏字辈: “井西增瑞亚”。

山东莒县葛氏字辈:“年长万存振纪”。

山东齐河葛氏字辈:””延辉连兴华

山东泰安葛氏字辈:”少传成宗宝云月乐花祥”

山东泰山葛氏字辈:“振培茂业……”

山东郯城葛氏字辈:“若光廷元朝永怀锦世界图绘”

山东郯城葛氏一支字辈:“礼兴兆振恒”。

山东苍山葛氏字辈:“芳洪成传记”。

山东苍山横山葛氏字辈:“泰平换全阳松承维云玉学凤庆兰祥”

山东枣庄葛氏字辈:“洪明振光荣”

山东枣庄山亭葛氏字辈:“广德延祥招”。

山东蓬莱葛氏字辈:“仁启廷运……”

山东莱芜葛氏字辈:“奉延长庆荣运刻昌道学家法仁仙世方”。

山东胶州葛氏字辈:“福时连培帮”。

山东曹县葛氏字辈:“运化西宏广竟春青再翔”

江苏宿迁葛氏字辈:“照怀绍高恒志盼望善勇诚”。

江苏狼山葛氏字辈:“启秀祖德汉民阳”。

江苏南通如东葛氏字辈:“存仁坤乃……” 

江苏南通海安葛氏字辈:“纯仁坤乃昌”。

江苏南通启东、盐城射阳葛氏字辈:“元瑞廷志建”。

江苏睢宁大王集葛氏字辈:“兆以德树崇本齐昌怀荣良厚”。

江苏睢宁葛氏字辈:“戴从高三华之存廷玉兆以德树崇本其昌怀荣良厚兴传明(元光)继先维宗平安庆祥”。

江苏洪泽湖葛氏字辈:“方邦友秀兆宜德树崇本其昌怀龙连侯。

江苏平明葛氏字辈:“伟万秀兆景绍高恒志盼望善勇诚”。

江苏盱眙葛氏字辈:“礼义维芮植登乃寿志高”

江苏淮阴葛氏字辈:“和于(雨)以(已)采芹(卿)光耀前人聿新斯德”。

江苏大丰大隆葛氏字辈:“履树永恒俊”。

江苏大丰葛氏字辈:“条德玉忠余红志元启辉”。

江苏兴化白驹葛氏字辈:“成林正世吉(爱)”。

江苏海安、如皋葛氏字辈:“锦崇为学先克显存仁昆乃昌谦良树厚德恒久庆熙祥”。

江苏泗阳葛氏字辈:“贵德士恒……” 

江苏南通葛氏字辈:“祖德汉明扬”。

江苏淮宁葛氏字辈:“兆章怀其乃”。

江苏盐城葛氏字辈:“德佑龙光裕步文章学士长春富贵”。

江苏连云港海州区板浦镇东西葛庄一支字辈:”长景秀家邦仕荣登显其祥继业利富“。

江苏连云港葛氏字辈:“维昌长洪绍”。

江苏南通葛氏字辈:“辉声昭兹来许永言孝思”。

江苏睢宁葛氏字辈:“兆(云)以(寓)德树崇本齐昌怀荣良厚”。

江苏新沂葛氏字辈:“守文天(臣)芳(岭)德秉(显)士(以)宗(成锡嘉修维音建盛)万(统昌汝如永庆其山若学常龄立保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继道秀增先兴惟)传(树玉裕有佑赐)恒(俊凤聿)修彝德克裕其后孝慈忠信荣光耀祖绵远家声恒长则久诗书易礼教学勤读”。

江苏太湖葛氏字辈:“绳其维孝友肇”。

河南武陟赵庄葛氏排行:“果一全逄元维修彦”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辈:“天永世德相传家泽广照”。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辈:“月风永世振友怀怀民百计星”。

河南商丘葛氏字辈:“志善久安泰贻惠昭慈爱君赫孝贤家恩恭敬贵来聚业诚实迈才博旭厚楷慎思祖宗训高尚赐恒远圣载伟铭戴忠士涌多创华衍绩超群培育子繁赛”。

河南信阳葛氏一支字辈:“春超本祖德”。

河南张店葛氏字辈:“云文绍新志”。

河南邓州葛氏字辈:“永照吉相……”

河南西峡葛氏字辈:“云(润)长生荣居”。

河南淅川葛氏字辈:“天文春(中)玉全德吉祥”。

河南上蔡葛氏字辈:“锡□大(广)年登国世树汝从长丕显启瑞光延绵宗泽继士绪统元昌”。

河南范县葛氏字辈:“俊培永玉……

河南宁陵葛氏字辈:“登芳先占清志善久安泰”。

河南信阳葛氏字辈:“世应均保全荣光炳耀先明清方建树家国庆昌年”。

河南清丰葛氏字辈:“先泽传万世鸿(洪)恩如海深”。

河南博爱葛氏字辈:“广凤相卿堂荣公锡祚昌”。

河南新野葛氏字辈:“文家占永中”。

河南罗山葛氏字辈:“世荫均保全荣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树家国庆昌延”。

河南唐河葛氏字辈:“清太祖应景明”。

河南淅川葛氏字辈:廷天文中(春)玉全德吉象贵……

河北廊坊葛氏字辈:“天永万文兰怀”。

河北唐山葛氏字辈:“云会玉儒振昌永”。

河北唐山路南侯边庄葛氏字辈:应、进、聪、文、天、万、维、有、廷、凤、庆、昌、绍。

河北沧州葛氏字辈:“玉振文世……”

河北安次葛氏字辈:“宪春凤……”

河北清河葛氏字辈:“玉印光宗耀祖”。

河北泊头葛氏字辈:“景立世广玉”。

河北葛氏一支字辈:“文秀瑞春艳”。

贵州金沙葛氏字辈:“世守少景彦舜运仕如寿贵自文志同廷衍宗愈茂尚以……”

贵州毕节葛氏字辈:“覃公仁汉臣廷春嘉美梦纹竹如周金磷日宏世阳附亮天发永传枝继启伦横绵忠组财光衍盛贤人”。

贵州毕节葛氏一支字辈:“臣良昌绣时国怀汝正光家道富兴扬”

贵州仁怀葛氏字辈:“仕正登尔洪应建永开科显达光明远家声绍泰和”。

江西于都葛氏字辈:“文以子景昌挺成良添世绍元明德礼永接燕贻志孝友振家声诗书开甲第”。

江西南昌葛氏字辈:“广豹玉良洁静精善公”。

吉林和龙葛氏字辈:“云盛永文世福增庆贵明”。

四川成都葛氏字辈:“昌仕晋绥履仁师石鼎恒”。

四川平昌葛氏字辈:“山玉春必泰永臣开国贤兰贵京大华紫伦登尚元”

四川西昌葛氏字辈:“应士奉枝春升长世茂远明建国家新洪盛志达元安寿祥庆登阳福昌宗贤青康德善贞忠厚万代传永向旭东存宁继祖荣先”。

陕西西乡葛氏字辈:“山玉春必泰永臣开国贤兰贵京大华紫伦登尚元”。

陕西安康葛氏字辈:“万世大贤良立德成先志”。

辽宁东港葛氏字辈:“兴万传家……”

辽宁丹东葛氏字辈:“万传家书……”

辽宁大连、旅顺葛氏字辈:“景文兆源寿云日民”。

吉林和龙葛氏字辈:“云盛永文世福增庆贵明”。

湖南邵阳葛氏字辈:“芝增汉林昌秀玉财源榜”。

湖南邵阳葛氏字辈:“树开基在宝,光永良世一,大亮伯定国,安万载昌隆,南邦鸿肇业,德远泽自长,继述逢景运,诗礼名共扬。 ”。

湖南岳阳葛氏字辈:“贤堂方正大起先摩”。

湖南临澧葛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启祖志定”。

湖南临澧葛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启祖德贤仁用”

湖北宜宾葛氏字辈:“云天龙绍山原文耀正刚修能永世忠孝”。

湖北监利、洪湖、湖南兰庭葛氏字辈:“正大光明齐承先绪”。

湖北葛氏一支字辈:“先列文章永存世昌”

湖北葛氏一支字辈:“文行忠信贤良方正大启先谟光昭典训理学名家书香伟盛祖德垂芳蔚兴英俊继绪发扬勋高望重”。

湖北枣阳葛氏字辈:“万金玉文治光华”

山西大同葛氏字辈:“伯仲福子龙孝贤晨懋宾鸿明春继传欣祖乐善少光宗文辉开丰爵道延顺”。

甘肃武威、天津葛氏字辈:“兴天生明元基”。

甘肃永登葛氏字辈:“景同延春正祖德永世明”。

浙江义乌葛氏字辈:“千万继承英明光道谊诚敬宗文德尚贤衍蕃邵达(永)显(绍)曾(崇)元(隆)康(世)宁(德)富(彰)贵(敦)咸(贤)孚(务)寿(本)和(允)顺(纯)贞(良)祥(秉)世(怀)善(公)昌(正)修宜慎树立钦培学景芳”。

上海葛氏一支字辈:“君仲天应元林成学士尚益邦”。

北京葛氏一支字辈:“铁德国玉……”

葛氏永和堂一支字辈:“维绍纪周居仁贤良明元士广修齐何太”。

葛氏一支字辈:“开国发传永万年古代兴”。

葛氏一支字辈:“国家有好修青光永祥云”。

葛氏一支字辈:“明仲文广兆学(增)士现”。

葛氏一支字辈:“传家有道训子以经克绍廼祖永茂尔宗”。

葛氏一支字辈:“雨以彩勤家道永昌立新斯德忠良宽厚必振其宗”

葛氏一支字辈:“。。青树永敬远…… ”。

葛氏一支字辈:“万海泽鸿明 ”。

葛氏一支字辈:“忠君仁爱国 ”。

葛氏一支字辈:“有德天胜福 传家百代兴 ”。

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

寻根溯源 季姓来源有六:1、出自兄弟排行。据《吕氏春秋》等所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春秋时吴国公子札行四,人称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2、系出芈姓,为颛顼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季姓为陆终之子季连之后。3、系出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季友曾于鲁僖公时为相,有大功于鲁,其孙行父以王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姓。4、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季姓。5、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季姓。6、出自他族改姓。唐时西赵渠帅有季姓;今满、土家、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季姓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商末时周文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季文子),曾孙季孙夙(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季恒子),斯子季孙肥(季康子)。括号内为又名,似乎表明季孙氏已向季姓过渡。西汉时季姓名人有楚国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姓人。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姓于史书不显,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季姓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姓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荡,则北方之季姓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代时,寿春之季姓依然长盛不衰。两宋时,江南之季姓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姓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姓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姓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明初,山西季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明清两代,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姓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季姓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共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含上海)最多,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姓分布之一斑。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有江浙一带之季姓人或为学生,或为军人随之赴台。如今,季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二省季姓约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郡望堂号 季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2、鲁国,即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3、寿春县,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字辈排行:山东阳谷葛氏字辈:“文全帮广瑞照庆”。  山东青州葛氏字辈:</b>“本万(茂)树孚汝怀宝乃”。  山东高密、吉林松原葛氏字辈:</b>“春培巨(建)连(文)”。  山东长岛葛氏字辈:</b>“大全育培远长茂骏其祥”。  山东莒南葛氏字辈:</b>“亭永丕秀昌文明继”。  山东临沂葛氏一支字辈:</b>“廷永佩秀昌文明记世常余华学中力富贵山有光”。  山东临沂葛氏一支字辈:</b>“沛秀昌文明纪世长富贵承余光”。  山东沂南葛氏字辈:</b>“有贵英洪中谷一根草覃延年长生繁昌满长贵福禄寿康宁”。  山东兰陵葛氏字辈:</b>“玉(学洪)凤庆兰”。  山东泗水葛氏字辈:</b>“文玉广呈祥德洪福团常恩隆天熙瑞林凤永传芳”。  山东莒县葛氏字辈:</b>“年长万存振纪”。  山东鄄城姬庄村葛氏字辈:</b>“梦闫慎广玉兆”。  山东鄄城万全庄葛氏字辈:</b>“祈庆传孝(延)慎广玉兆凤欣”。  山东陵县葛氏字辈:</b>“传本懋树孚汝怀葆乃大尚从”。  山东齐河葛氏字辈:</b>“延辉连兴华”。  山东潍坊葛氏字辈:</b>“寿春廷怀宝”。  山东潍坊高新区葛氏字辈:</b>“寿春廷怀宝”。  山东日照葛氏一支字辈:</b>“家国允长世乃大吉”。  山东日照葛氏一支字辈:</b>“家国允长文玉大方”。  山东泰安葛氏字辈:</b>“少传成宗宝云月乐花祥”。  山东泰山葛氏字辈:</b>“振培茂业……”  山东郯城葛氏一支字辈:</b>“若光廷元朝永怀锦世界图绘”。  山东郯城葛氏一支字辈:</b>“若光希纹凤步兴锦世界图绘开百代”。  山东郯城葛氏一支字辈:</b>“礼兴兆振恒”。  山东苍山葛氏字辈:</b>“芳洪成传记”。  山东苍山横山葛氏字辈:</b>“泰平换全阳松承维云玉学凤庆兰祥”。  山东枣庄葛氏字辈:</b>“洪明振光荣”。  山东枣庄山亭葛氏字辈:</b>“广德延祥招”。  山东济宁葛氏一支字辈:</b>“福增玉永茂盛”。  山东济宁葛氏一支字辈:</b>“长春瑞景青”。  山东蓬莱葛氏字辈:</b>“仁启廷运……”  山东莱芜葛氏字辈:</b>“奉延长庆荣运刻昌道学家法仁仙世方”。  山东郓城葛氏一支字辈:</b>“广文仲明兆(东)学(增)士现”。  山东郓城葛氏一支字辈:</b>“济会曾敬宪”。  山东文登葛氏字辈:</b>“天福寿长(全)”。  山东东阿葛氏字辈:</b>“长引世禄景复兴连廷修衍庆崇德象贤”。  山东兖州葛氏字辈:</b>“云殿忠新  山东高唐葛氏字辈:</b>“洪现文庆风明君克泽基”。  山东宁阳葛氏字辈:</b>“广义建立功得臣”。  山东胶州葛氏字辈:</b>“福时连培帮”。  山东曹县葛氏字辈:</b>“运化西宏广竟春青再翔”。  安徽潜山葛氏字辈:</b>“一宗高显起万时大贤良立得成先志”。  安徽砀山</b>葛氏字辈:“荣华茂盛富贵吉祥光明正直纯善忠良  安徽当涂葛氏字辈:</b>“兆士代存良天家金于瑞祥福乐荣昌”。  安徽合肥葛氏字辈:</b>“明伦进宗……”  安徽肥西葛氏字辈:</b>“树德茂(懋)宜(贻)基传家卫学业  安徽阜阳葛氏字辈:</b>“一是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国家友浩修庭光永祥云”。  安徽马鞍山葛氏字辈:</b>“福禄得安……”  安徽凤台葛氏字辈:</b>“正学传文广本立道生长”。  安徽霍邱葛氏字辈:</b>“正大光明……”  安徽安庆葛氏字辈:</b>“永怀宗德其泽自昌”。  安徽含山、江苏溧阳葛氏字辈:</b>“常人文明盛世英俊庆家邦诗礼传基业忠良定福昌”。  安徽蒙城葛氏字辈:</b>“广佩(魄)志(世)续建立维新绍(少)先启厚(义)安公明伦宗传昌盛济美长春”。  安徽淮北葛氏一支字辈:</b>“玉庆长呈明献瑞树德荣昌”。  安徽淮北葛氏一支字辈:</b>“成明献瑞……”  安徽阜阳葛桥葛氏字辈:</b>“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国家友浩修庭光永祥云”。  安徽阜阳葛氏字辈:</b>“国家有好修青光永祥云”。  安徽马鞍山葛氏字辈:</b>“福禄得安……”  安徽定远葛氏字辈:</b>“万仁贤良明圆世广”。  安徽含山葛氏字辈:</b>“瑛遇守应尧廷绍(万)之长元人文明盛世英俊庆家邦诗礼传基业忠良定福昌”。  安徽含山葛集葛氏字辈:</b>“荣华茂盛富贵吉祥光明正直纯善忠良”。  安徽蚌埠葛氏字辈:</b>“正学传文广本立道生长”。  安徽凤阳葛氏字辈:</b>“万仁贤良明圆世广”。  安徽长丰葛氏字辈:</b>“红宗子德礼意”。  江苏邳州葛氏字辈:</b>“守文天(臣)芳(岭德)秉(显士以)宗(成锡嘉修维音建盛)万(统昌汝如永庆其山若学常龄立 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继道秀增先兴惟)传(树玉裕有佑赐)恒(俊凤聿)修彝德克裕其后孝慈忠信荣光耀祖绵远家声恒长则久诗书易礼教学勤读”。  江苏宿迁葛氏字辈:</b>“照怀绍高恒志盼望善勇诚”。  江苏南通葛氏字辈:</b>“祖德汉明扬”。  江苏狼山葛氏字辈:</b>“启秀祖德汉民阳”。  江苏淮宁葛氏字辈:</b>“兆章怀其乃”。  江苏盐城盐都葛氏字辈:</b>“德佑龙光裕”。  江苏盐城滨海葛氏字辈:</b>“步文章学士”。  江苏盐城八巨葛氏字辈:</b>“玉金余富……”  江苏盐城葛氏一支字辈:</b>“德佑龙光裕步文章学士长春富贵”。  江苏连云港葛氏一支字辈:</b>“维昌长洪绍”。  江苏连云港葛氏一支字辈</b>:“兆吉绍高……”  江苏南通葛氏字辈:</b>“辉声昭兹来许永言孝思”。  江苏南通如东葛氏字辈:</b>“存仁坤乃……”  江苏南通海安葛氏字辈:</b>“纯仁坤乃昌”。  江苏南通启东、盐城射阳葛氏字辈:</b>“元瑞廷志建”。  江苏睢宁大王集葛氏字辈:</b>“兆以德树崇本齐昌怀荣良厚”。  江苏睢宁葛氏字辈:</b>“戴从高三华之存廷玉兆以德树崇本其昌怀荣良厚兴传明(元光)继先维宗平安庆祥”。  江苏新沂葛氏字辈:</b>“守文天(臣)芳(岭)德秉(显)士(以)宗(成锡嘉修维音建盛)万(统昌汝如永庆其山若学常龄立保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继道秀增先兴惟)传(树玉裕有佑赐)恒(俊凤聿)修彝德克裕其后孝慈忠信荣光耀祖绵远家声恒长则久诗书易礼教学勤读”。  江苏太湖葛氏字辈:</b>“绳其维孝友肇”。  江苏东海葛氏字辈:</b>“维昌长洪绍”。  江苏洪泽湖葛氏字辈:</b>“方邦友秀兆宜德树崇本其昌怀龙连侯。  江苏平明葛氏字辈:</b>“伟万秀兆景绍高恒志盼望善勇诚”。  江苏盱眙葛氏字辈:</b>“礼义维芮植登乃寿志高”。  江苏淮阴葛氏字辈:</b>“和于(雨)以(已)采芹(卿)光耀前人聿新斯德”。  江苏大丰大隆葛氏字辈:</b>“履树永恒俊”。  江苏大丰葛氏字辈:</b>“条德玉忠余红志元启辉”。  江苏兴化白驹葛氏字辈:</b>“成林正世吉(爱)”。  苏北地区葛氏字辈:</b>“树振瑞……”  江苏海安、如皋葛氏字辈:</b>“锦崇为学先克显存仁昆乃昌谦良树厚德恒久庆熙祥”。  江苏句容、安徽含山</b>葛氏字辈:“人文明盛世英俊庆家邦诗礼传基业忠良定福昌”。  江苏泗阳葛氏字辈:</b>“贵德士恒……”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辈:</b>“天永世德相传家泽广照”。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辈:</b>“月风永世振友怀怀民百计星”。  河南宁陵葛氏字辈:</b>“志善久安泰贻惠昭慈爱君赫孝贤家恩恭敬贵来聚业诚实迈才博旭厚楷慎思祖宗训高尚赐恒远圣载伟铭戴忠士涌多创华衍绩超群培育子繁赛”。  河南宁陵葛氏字辈:</b>“登芳先占清志善久安泰”。  河南信阳葛氏字辈:</b>“世应均保全荣光炳耀先明清方建树家国庆昌年”。  河南信阳葛氏一支字辈:</b>“文运天开……”  河南信阳葛氏一支字辈:</b>“春超本祖德”。  河南罗山葛氏字辈:</b>“世荫均保全荣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树家国庆昌延”。  河南清丰葛氏字辈:</b>“先泽传万世鸿(洪)恩如海深”。  河南博爱葛氏字辈:</b>“广凤相卿堂 荣公锡祚昌”。  河南新野葛氏字辈:</b>“文家占永中”。  河南罗山葛氏字辈:</b>“世荫均保全荣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树家国庆昌延”。  河南唐河葛氏字辈:</b>“清太祖应景明”。  河南张店葛氏字辈:</b>“云文绍新志”。  河南邓州葛氏字辈:</b>“永照吉相……”  河南西峡葛氏字辈:</b>“云(润)长生荣居”。  河南淅川葛氏字辈:</b>“天文春(中)玉全德吉祥”。  河南上蔡葛氏字辈:</b>“锡□大(广)年登国世树汝从长丕显启瑞光延绵宗泽继士绪统元昌”。  河南宁陵葛氏字辈:</b>“登芳先占清志善久安泰”。  河南范县葛氏字辈:</b>“俊培永玉……”  河北廊坊葛氏字辈:</b>“天永万文兰怀”。  河北唐山葛氏字辈:</b>“云会玉儒振昌永”。  </b>河北沧州葛氏字辈:“玉振文世……”  河北安次葛氏字辈:</b>“宪春凤……”  河北清河葛氏字辈:</b>“玉印光宗耀祖”。  河北泊头葛氏字辈:</b>“景立世广玉”。  河北葛氏一支字辈:“文秀瑞春艳”。  湖南邵阳葛氏字辈:</b>“芝增汉林昌秀玉财源榜”。  湖南岳阳葛氏字辈:</b>“贤堂方正大起先摩”。  湖南临澧葛氏一支字辈:</b>“正大光明启祖志定”。  湖南临澧葛氏一支字辈:</b>“正大光明启祖德贤仁用”。  湖北宜宾葛氏字辈:“云天龙绍山原文耀正刚修能永世忠孝”。  湖北监利、洪湖、湖南兰庭葛氏字辈:“正大光明齐承先绪”。  湖北葛氏一支字辈:“先列文章永存世昌”。  湖北葛氏一支字辈:“文行忠信贤良方正大启先谟光昭典训理学名家书香伟盛祖德垂芳蔚兴英俊继绪发扬勋高望重”。  贵州毕节葛氏一支字辈:“覃公仁汉成廷春嘉美茂纹竹如周金邻日宏世阳附亮天发永传枝(元)继启伦恒绵宗祖泽广衍盛贤人”。  贵州毕节葛氏一支字辈:“臣良昌绣时国怀汝正光家道富兴扬”。  贵州仁怀葛氏字辈:“仕正登尔洪应建永开科显达光明远家声绍泰和”。  贵州金沙葛氏字辈:“世守少景彦舜运仕如寿贵自文志同廷衍宗愈茂尚以”。  四川成都葛氏字辈:“昌仕晋绥履仁师石鼎恒”。  四川平昌葛氏字辈:“山玉春必泰永臣开国贤兰贵京大华紫伦登尚元”。  四川西昌葛氏字辈:“应士奉枝春升长世茂远明建国家新洪盛志达元安寿祥庆登阳福昌宗贤青康德善贞忠厚万代传永向旭东存宁继祖荣先”。  辽宁东港葛氏字辈:“兴万传家……”  辽宁丹东葛氏字辈:“万传家书……”  辽宁大连、旅顺葛氏字辈:“景文兆源寿云日民”。  陕西西乡葛氏字辈:</b>“山玉春必泰永臣开国贤兰贵京大华紫伦登尚元”。  陕西安康葛氏字辈:</b>“万世大贤良立德成先志”。  甘肃武威</b>、天津葛氏字辈:“兴天生明□元基”。  甘肃永登葛氏字辈:</b>“景同延春正祖德永世明”。  吉林和龙葛氏字辈:</b>“云盛永文世福增庆贵明”。  浙江义乌葛氏字辈:</b>“千万继承英明光道谊诚敬宗文德尚贤衍蕃邵达(永)显(绍)曾(崇)元(隆)康(世)宁(德)富(彰)贵(敦)咸(贤)孚(务)寿(本)和(允)顺(纯)贞(良)祥(秉)世(怀)善(公)昌(正)修宜慎树立钦培学景芳”。  江西于都葛氏字辈:</b>“文以子景昌挺成良添世绍元明德礼永接燕贻志孝友振家声诗书开甲第”。  上海葛氏一支字辈:“君仲天应元林成学士尚益邦”。  山西大同葛氏字辈:“伯仲福子龙孝贤晨懋宾鸿明春继传欣祖乐善少光宗文辉开丰爵道延顺”。  北京葛氏一支字辈:“铁德国玉……”  葛氏永和堂一支字辈:“维绍纪周居仁贤良明元士广修齐何太”。  葛氏一支字辈:“开国发传永万年古代兴”。  葛氏一支字辈:“国家有好修青光永祥云”。  葛氏一支字辈:“明仲文广兆学(增)士现”。  葛氏一支字辈:“传家有道训子以经克绍廼祖永茂尔宗”。  葛氏一支字辈:“雨以彩勤家道永昌立新斯德忠良宽厚必振其宗”。  资料有待补充。</FONT>

仇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来源有三

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

,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

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

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

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

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

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方正堂"、"德化堂":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

。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

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郡望:《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

郡,战国时秦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 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 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 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

关于汤氏的家谱

  一、姓氏源流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