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的人文地理有哪些?
道县道江镇东门村是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故里,村民立志传承先祖文化,他们自发创办了农民书法协会、何绍基书法院,村小学开设了何绍基书法课。目前,全村已有超过半数的农民在勤练书法,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书法村。 湖南省道县是一个小县城,但每年的龙舟比赛却是搞的有声有色。在这个小县里,每年的五月初一是全县人民的节日,龙舟比赛一比就是五天。参加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在这里,龙舟比赛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 1、选“龙头” 每条龙舟人数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头有一个人进行指挥,控制龙舟的方向,给大家鼓劲。称之为“龙头”。但这个“龙头”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的。一般情况,每条龙舟上的桨手都是一个宗族的人,而“龙头”可以不是这个宗族里面最有钱的人,但他必须是里面最有威望的人。是这条龙船的领袖,全队的吃住等一切开销都由他负责。 2、偷“龙骨” 所谓的“龙骨”就是拼凑龙舟的一块长条木板,在龙舟的下面。传说“龙骨”的好坏决定了龙舟行进的快慢。“龙骨”的获取是要“偷”的。偷“龙骨”的人到别人的林子里面砍伐,被别人发现后,迅速逃跑,人们就在后面追。人们的风俗中认为,只有偷取的“龙骨”拼成的龙船跑的才快。 3、涂“鸡血” 龙舟比赛开赛之前,宰杀公鸡,把鸡血涂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 龙舟比赛在道县每年端午前后都要开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虽然现在的一些风俗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但龙舟比赛融娱乐与竞技为一体的文化形式在道县却继承和发展下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散过必醉。诗耶?
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 流着,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楹联是清朝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序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盾雕刻的。楹联共102字,高度地概括了岳阳楼有关的历史人物,绘形绘色地描写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此联写了四位著名历史人物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件著名的事:杜甫的诗、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吕洞宾的轶事。其中关于范仲淹的文,没有直说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而是只说其"两字关情"——将一篇三百六十多字的著名文章归结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之所以要紧,只因一个情。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两字,当然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二字。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请注意,五个排比句上下联的句式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
清藏书家。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板文字。书法自成一家,上溯秦两汉古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草书尤为一代之冠。自父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官至吏部、工部、户部尚书,曾收藏有北京朱筠的旧藏不少,建有藏书楼为“云腴山房”,收藏图籍万余卷,何氏藏书由此起源。至绍基时,南北藏书旧家,广为搜罗,一度藏书达到10万余卷,建有“云龙万宝书楼”、“惜道味斋”、“东洲草堂”。他既藏书又读书,考订有《礼经》、《水经注》,于《说文》考订尤深。校有《曝书亭记》。所藏书在辛亥革命后被变卖给长沙书贾谭厚坤,另一部分为叶启勋兄弟所收。著《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证》、《水经注勘误》、《东洲草堂诗文集》。子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继承藏书,作有《眠琴阁遗文》。何氏藏书印先后有“何凌汉印”、“道州何氏云腴山房”、“东洲草堂藏书画记”、“何绍基鉴藏”、“猿叟”、“眠琴阁珍藏”等。 何绍基虽出身官宦世家,然具有中国文人悲天悯人,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文情怀,其诗作也富含朴素的哲学观点。
宿商家林
闻说频年苦旱荒,商家林子气苍凉。连宵滴透深秋雨,想到饥年饼饵香。
慈仁寺荷花池(四首录一)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山雨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以下是部分书法作品展,供参观和了解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楹联趣谈·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暖叟,湖南道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道光间进士,官编修、国史馆总纂。对经史、说文考订精细,擅长书法,自成一家,而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有《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集》等。
古今双子美
前后两汾阳
清代有个武官叫郭子美,送一千金给何绍基,请写一副捧他的对联。何屡辞不从,郭竟以钢刀相威胁,何绍基无奈,便撰写此联。那郭子美洋洋自得,以为在夸他堪称当今的杜甫、郭子仪。其实,这是一副讽刺联,拿这个草包与一文一武两位古代贤人相比,正是取笑他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此联名褒实贬,作者在特定环境下,不为利诱,不为威屈,显示了高明的讽刺艺术。
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上联起句便是惊人之语,面对众人皆说“难于上青天”,直称“行路有何难”并以实例印证,指出有如从家乡“天柱”出发,走过湖南宁远的“九嶷”,登上河南嵩县的“三涂”,途经陕西周至的“太白”,攀援陕西户县的“紫阁”,跨越西安附近的“终南”,最终到达了帝都长安。何绍基将当朝比喻为鼎盛的汉唐,把自己从偏远的南方农村来到都城北京,中了进士,做了京官,更以见到皇帝为荣。从而肯定:“行路有何难 ”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之意。下联指出“得师真不易”,并给自己开出可以为师的名单。有精通《礼记》的高堂伯,有西汉宣帝时删订《礼记》的戴德、戴圣叔侄,有西汉武帝时对《尚书》、《诗经》造诣极深的孔安国,有著名史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等等。何绍基用此表示要与这些古哲名贤一道,励志苦学,接近并努力达到孔子的那种最高境界。上下联语气判断虽不完全相同,但能吻合语意。上联断然反问,强烈肯定,流露出仕进成功的喜悦。下联则感慨良深,表达了治学不倦者励志奋进的精神。
清闷云林,倪迂画阁
英光宝晋,米老溪堂
何绍基酷爱古物,收藏碑帖拓本甚多,反复临摹,孜孜以求,深得其中三昧,使他在书法艺术上卓然成一代大家。 此联“清”、 “宝晋”等为宋元以来收藏大家米芾、倪云林等,何绍基对他们深表崇拜,不但从他们身上获得艺术营养,而且从他们尊古、临古、爱古的风尚中受到启迪,进而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
清闷云林倪迂画阁 英光宝晋米老溪堂
春风淮月动清鉴
绎阙天都想盛容
何绍基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向以“入神仙境”著称。其书法专从颜真卿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乃入佳境。晚年犹自课甚勤,摹《衡方碑》《张迁碑》多本,神与迹化。他一生中自撰大批楹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此联为其晚年所作,为篆书联之代表,笔意老到自然,趣味醇厚、率真。
春风淮月动清鉴 绎阙天都想盛容
何绍基(1799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又号暖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编修,后任四川学政等。晚年在湖南讲学。曾校定(十三经注疏》。他学识渊博,广才艺,曾国藩说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曾文正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何绍基是位十分刻苦的书法家,他自述:“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人真楷之书。”蒋宝龄说:“贞老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化境。晚年又自课勤甚(《息柯杂著》)。”何绍基对颜书用功最勤,尤潜心于北碑,其书功力深厚,用笔以涩取势,行笔缓慢,古拙而又有逸趣,自成一家。何绍基的成功离不开他对笔法的探求。他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种回腕法,即在书写时悬肘,腕子勾回书写,并且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执笔姿势。这是一种与生理机能相违背的自讨苦吃的执笔方法,每当写到一半时便大汗淋漓。他在《张黑女墓志题跋》中说:“每一临攀,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侠衣播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从一二千年后,策擎胎以蹑骐骥,虽十驾亦徒劳耳,然不能自已矣。”这是对回腕法的自我描述,这是一种探索精神,这种探索精神源于创新意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何绍基的回腕法是从李广射箭中受到启示。他在《猿臂翁》一诗中说:“书律本与射理同,贵在悬臂能圆空。以简御繁静制动,四面满足吾居中。李将军射本天授,猿臂岂止两臂通。气自踵息极指顶,屈伸进退皆玲珑。”《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李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夭性也”。何绍基从中悟出笔法,“贵在悬臂能圆空”,“圆空”即是回腕,腕呈回抱之势。“四面满足”是说这种执笔法能满足各种笔势,这是极不容易的事。他认为这种执笔法能使力从脚跟直贯指端。从何绍基用回腕作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成功,一要勇于创新,二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何绍基像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县人,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大碑学家,又被后人称为清代书法第一大家。著有《东洲草堂诗集》、《东洲草堂文钞》等。
何字不易求
提起书法家何绍基,在前清,他是一面响当当的铜锣。他大笔只这么一挥:点一点是个绣球,撇一撇是把利剑,竖的是铁杆,横的是扁担。他写的字,自成一体,人称“何字”。登门求字的人,前脚才出大门,后脚又跟着进了书房。弄得何绍基真是应接不暇。当然,他也不是有求必应的。要是那样,他的手笔,
那还值个什么?谁都知道,“何字不易求”啊!
那时,有个钦差大人奉旨出京。这人姓黄,因为是个坏透了顶的坏蛋,人们就送了他一个绰号“黄鼠狼”。虽说他于诗词歌赋一窍不通,却也附庸风雅,想求得名人字画装装读书人。他早就想请何绍基给写一幅横匾,这回要去广西,正好绕道道州找何绍基写字,了却这桩心事。出京以来,马不停蹄,到了道县这个山沟时,正赶上三伏天。
钦差大人一下轿,县太爷磕头迎接,刚叙礼完毕,他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带着县太爷鸣锣开道,直奔东门村。
何绍基正在书房读书,早有人来报。他大吃一惊,心想,黄鼠狼是个什么好东西?我绝不能为这样的狗官写字。远远听到鸣锣之声,他像肚里吃了苍蝇,只想作呕,但转念一想:皇帝的钦差、灭门的知县,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当面顶牛只有自讨苦吃,不如暂时避开,就吩咐老婆几句话,将书房门一锁,飘然而去。
黄鼠狼和县太爷到了东门何家。只见何绍基的老婆出来行礼。黄鼠狼圆睁两眼问道:“你家何秀才哪里去了?”县太爷怕吓坏乡里人求不到字,忙宽慰她道:“这是钦差大人,想抬举你家秀才写几个字。”何绍基老婆笑着说:“大人们太照顾他了。可惜这个背时该死的,就是财运差,有福不能享,三天前出门去了。”黄鼠狼忙问:“到哪里去了,多久才回?”何绍基老婆摇手说:“这难讲了!这个穷背时平日脚不出户,死盯着书,一出门嘛,就是没笼头的马啦,也不说个去处,也不说个日期,找都没处找的。”黄鼠狼碰了一鼻子灰,窝着一肚子火,只好和县太爷起驾回衙。他指着县太爷骂道:“你这个父母官怎么当的?连钦差大人求你叫一个穷秀才写几个字也办不到?”县太爷连说“卑职无能”,又大骂何绍基不识抬举,并向黄鼠狼没命地磕头:“大人赏脸,暂在小邑委屈几天,待卑职探得下落,为大人帮办此事。”黄鼠狼哼了一声说:“这回就看你尽不尽力了。”
县太爷回到衙门,合集三班六房商议。他先叹口气说:“我不知倒了几代的霉,派到你们这个山沟来当知县,又偏偏出了个吊儿郎当的何绍基。如今黄大人等着要他写匾,这穷秀才却无影无踪。匾弄不来,我县太爷这顶乌纱帽保不住,大家也都回去喝西北风了。”众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好半晌,才有个师爷向他使了个眼色。县太爷知道他是东门人,想必有点头路,便轰走众人,留下师爷问道:“先生有什么妙计?”师爷哈哈大笑道:“何绍基和我同村,他的事瞒得住别人,瞒不住我。今天一早还在家,哪有三天前便出门的道理?他的脾气我晓得,分明是讨厌这个钦差大人,不愿为他写匾,才使出这条计策。如今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县太爷听了十分着急,说:“何绍基这等傲慢,我这顶乌纱帽丢定了!”师爷不慌不忙对着县太爷的耳朵,如此这般咕哝了一阵,县太爷才转忧为喜,立刻差人照师爷说的办去了。
何绍基他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顺着潇水河一直往下走。在离城约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绿柳成荫的小村,叫青口周家。那里有个打渔人是他的老表,和何绍基幼年相交,最合得来。何绍基一离家门,就溜到他老表这打鱼船上,钓一阵鱼,读一阵书,日子过得蛮舒畅。他想:你黄鼠狼奉旨出京,总不能为了一块小匾在道州耽搁一年半载。你前脚出五岭,我就后脚回东门。哪想这件事没有能够瞒住那师爷。那家伙连夜雇得一只小船,飞也似的向青口赶来。
那天清早,太阳才露面,老表便把小船撑出柳荫。何绍基走出舱外欣赏山光水色,忽听得柳荫深处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何绍基好不耐烦,便叫老表循声撑去。只见一只小舟停在岸边,舱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抱着一个三五岁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着。
何绍基原是个慈悲心最重的人,马上问道:“老嫂子,你这个小孩子得了什么病?”
老妈妈眼泪汪汪地说:“我们两夫妻五十多岁了,就这么个儿子,得了个夜哭症,一天到晚只是哭,只怕好不了!”
何绍基叫老表撑到近边,跳过船去,摸了摸小孩子的额头,说道:“百病有百药,小孩子心里有病讲不出,只好哭了。圩上有医师,何不去看看?”
“唉,哭了半个月,诊了半个月,总是不依药,这娃娃恐怕命根不长了。”老妈妈说罢又哭。那小家伙也好像突然挨打似的,猛地哭得更响了。
“好嫂子,放心吧,世间没有诊不好的病,小孩有个伤风头痛是难免的,多吃几帖药便好了。没有钱,我送你二三两银子。”
那老妈妈抱着孩子“噗通”跪下来,说道:“难得遇见你这个好心的人,这孩子有了救命星了。银子我还有,先生不用操心。只是圩上那算命先生给我家孩子看了张八字,说是犯了哭煞,吃药是吃不好的,只央个读书认字的写首诗,贴在大街小巷,让过路君子一念,救命星来了,小孩子就不哭了。”
何绍基一听就知道是街上常常出现的红纸小诗: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他便问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你何不买几把红纸,请个先生写上几十张,满街一贴试试看?”
那老妈妈边擦眼泪边说道:“红纸倒买了些,只是这荒村僻野,哪来读书写字的先生?”
何绍基道:“好嫂子,我这里有现成的笔墨,替你写几张使得么?”
那老妈妈半信半疑道:“你们打鱼捞虾的,也会写么?”
那老表实在忍不住,笑道:“你这个老妈妈也算有眼不识泰山了。他是什么人,皇帝找他写他还不肯呢!”
何绍基瞟了他一眼说道:“你别听他胡吹,我也写不好。孔夫子不嫌字丑,我能写出来就是了。你把红纸拿出来吧!”
老妈妈喜出望外,急忙把小孩往船上一放,转身进舱,十分利落地拿出一张大红纸来递给何绍基说:“辛苦先生了,不要写小张小张的,一张大纸就写一首诗,让我贴在村头大槐树上,让人老远就看见。”何绍基接过了纸,磨好墨,定了定神,提笔一挥,就写下四行小诗。老妈妈又是千恩万谢,抱起小孩就向何绍基磕头:“真是救命恩人呀!”何绍基说:“快起来,你把红纸诗贴了,还得找个医师看病才是!”这个聪明绝顶的何绍基做梦也没有想到,已中了师爷的奸计了。
师爷拿了这首诗,简直像得了一件宝贝,连夜撑船回县送给县太爷。县太爷在红纸诗中裁取了“天地君予”四个大字,制成一撒洒金横匾。黄鼠狼一看那字,笔飞墨舞,果然是何绍基亲笔,如获至宝,便高高兴兴地别了县太爷,启程往广西去了。公差完毕,回到北京,缴了旨,便回到府中,打开那条横匾,见那四字铁划银钩,果然绝妙,便买了名贵紫楠木,制成一块精致横匾。影透精刻,洒金装饰了一番。择了个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大办宴席,请来许多宾客,郑重其事地把匾挂到中堂梁上。谁知定睛一看,金匾上的“天地”两个字不见了,光剩下“君子”二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个嘴巴快的客人,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这‘君子’二字挂在梁上,不成了‘梁上君子’了吗?”宾客们听了,个个掩起嘴笑,把个黄鼠狼气得直想往地下钻!
这“天地”两个字,怎么会不见了呢?有人说是何绍基发现上了当,想办法收回去了。至于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就没有人说得出了。真是“何字不易求”啊。
一言心语
虽说是何字不易求。可其实何字并不难求。试想在这个传说中。何绍基为了解除别人的为难,分文不取。甘愿效劳不是例证吗?遗憾的是不知是奸计罢了。
道县的人文地理有哪些?
本文2023-11-27 03:12: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