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长女敖汉公主简介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4收藏

皇太极长女敖汉公主简介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第1张

敖汉公主:古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她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妻乌兰纳拉的,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罗格是同一个母亲。晋生于他生命中的第六年三月十二日。田聪七年13岁迎娶蒙古汉朝博尔济吉特氏太吉班迪,被封为敖汉公主。崇德元年,班为敖汉郡王,顺治十三年卒。十一年,公主去世,时年34岁。清太宗的皇位下有14个亲生女儿。在众多的女儿中,皇帝的长女不一定是最高贵的,也不一定是最受宠爱的,不一定有松柏一样的长寿,但她的一生是令人羡慕的。她于金朝末年三月十二日辞掉父母,娶了一个蒙古族媳妇。她的母亲是继妻乌兰娜拉,唐太宗的长子和朔素豪格王子是她的兄弟。他们之间的年龄差是12岁。从他母亲冯季妃的角度来看,乌兰娜拉家曾经是唐太宗福晋的步署。大女儿出生时,后来成为孝皇后的哲哲嫁给了唐太宗,但她只是在母亲乌兰那拉家族之后,在蒙古的侧福晋。而且,哲哲在四年后,也就是1625年,生下了天皇的二女儿马卡塔。因此,皇帝的长女属于嫡出。从此证明她被封为古伦公主。可惜皇帝的大女儿还在襁褓中,她的母亲,因为冬天大摇大摆地进了毛的汗宫,没有拖床,还“侮辱”了长辈,引起了毛的反感。当时,唐太宗正与戴珊为争夺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为了不失去可汗父亲的宠爱,唐太宗不惜抛弃了皇帝长女的母亲乌拉娜拉。这一举动虽然得到了太祖的称赞,但作为皇帝的长女,如果没有过错的话,她的生母本应在中宫,公主本人自然也能成为最高贵的皇亲女儿,却因失误早早失去了母爱和依赖。天聪元年六月,蒙古敖汉部弃察哈尔汗投后金,太宗喜出望外。同时答应两个公主给敖汉部。先是太祖的第三个女儿,太宗同父异母的妹妹芒古吉格,被许配给敖汉部的索诺木都令。第二,皇帝的长女被许配给了敖汉部的另一位领主陈赛卓力克。当时皇帝的大女儿7岁,以至于6年才嫁入一等。清朝公主嫁给蒙古同一个部落,并不稀奇。比如唐太宗的科尔沁部,娶了唐太宗的三女儿、四女儿、八女儿。但同时又是清代满蒙婚姻史上唯一一次两位公主一婚的情况,可见唐太宗当时是急于拉拢蒙古敖汉部的。敖汉旗位于辽西。前臣属察哈尔蒙古,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元太祖忽必烈汗第十五世孙大衍车臣汗的长子图鲁波罗的后裔。他的父亲陈赛李卓图科是索诺穆杜林的弟弟,唐太宗把开元的土地给了他的弟弟,这样他就可以把它归还给老牧羊人。天聪元年十二月,在参加完哥哥索诺木都岭和芒古吉格格的婚礼后的第三天,陈赛李卓图科在盛京宫举行了皇帝长女的订婚仪式,并赠送了铠甲、毛皮、马匹、骆驼等。献给唐太宗,并为他准备了酒席。其中,献骆驼为聘礼是蒙古族特有的习俗,而献鞍马、献铠甲则是蒙、蒙双方共有的古老习俗,是男子因勇敢无畏而遗留下来的妻子。在聘礼的第二天,唐太宗将“都拉尔巴图鲁”的封号授予色臣李卓克图,并赏赐铠甲和鞍马。在田的第三年

天聪七年正月,身为敖汉部太杰的班迪亲自来到盛京城,献上马鞍、甲胄、骆驼、马匹作为婚前彩礼,向太宗求婚。唐太宗也履行了之前的约定,在盛京宫崇政殿大宴十三岁皇帝长女、额尔班弟。从此,皇帝的长女被称为敖汉公主。女人嫁给蒙古王子,蒙古王子,应该和民间一样有嫁妆,但其数量和规模远非常人可比。至于清初公主入关前的嫁妆,清初国史馆档案中有一份关于敖汉公主嫁妆物品的详细清单,从中人们可以略知一二。7年4月18日,唐太宗将敖汉公主送回蒙古本部,送给她作为自己的嫁妆:25匹马,10头骆驼,18个雕花马鞍,3个圆形会计房,1辆象车,1张雕花床,4把雨伞,20个银盘,2个平背壶,1个茶水桶,绣花折叠的女子袍服。袍、衫、素服15套,蟒缎、闪光缎、床上用品5套,28珠金领2个,金手镯1对,脚镯1对,大珠金耳环2对,小珠金耳环4对,戒指5对,金口袋5对,素金佛像2对,背带20条,珠子14颗,红发。除了物品之外,他们还陪着侍从、奴婢,也就是公主的养父母和侍从,五对夫妇,七个女人。同时还额赠绣缎、绣缎袍四件,帷幔一床,枕头两个,白毡三张,红毡三张,袍、袄、素服七套,玉草凉帽两顶,金腰带一条,玉带一条,靴子三双,雕花马鞍三副。上述嫁妆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还不能与清朝入关后的公主嫁妆条例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已经相当丰富,包括生活用具、衣服、首饰、家具、牲畜、人力服务等各个方面。而且额又多了一份赏赐,既光荣又体贴,满蒙联姻这份具有政治意义的礼物充满了温情。唐太宗非常重视长女的婚事。他不仅亲自将所有贝勒大臣送至五里之外,大福晋在中宫,福晋在两边,而且在盛大的告别宴会后,他任命蒙古宗室的四位大臣巴布海、拜伊图、贡阿岱、阿岱扎,都带着他们的妻子,为敖汉公主送行,直到敖汉公主抵达蒙古。皇帝的长女敖汉公主在盛京告别了父母,踏上了远嫁位于嫩江流域的蒙古敖汉部的征途。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约有600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据2004年统计,41708万万占总人数的70%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北、甘肃等8省、自治区的巴音郭楞、博尔塔拉、海西等三个蒙古族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肃北、河南、阜新、喀喇沁左旗、前郭尔罗斯、杜尔伯特等七个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则聚居或散居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22个省、市、自治区地。蒙古族的这种分布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聚居地规模差别大,大到一个自治区,小到一个村庄;二是聚居地区多,仅自治地方就有11个;三是聚居地的范围广,从东北到西北,从内蒙古到大西南,分布在十多个省区。蒙古族地理分布现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首先,政治统治的需要。随着蒙古族日益强盛和占领区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统治,1260年忽必烈把统治中心从漠北的和林迁到燕京。1271年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后,把被占领的地区分为许多块封建领地,由蒙古人直接管理。没有被分封的地方,也是派蒙古族担任军政首领。这样,蒙古族的分布范围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蒙古高原扩大到全国各地及中亚一些地区。其次,是民族斗争的结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蒙古人退回漠北地区,建立北元,统治蒙古地方;一部分留在原来的封地内。为了防止北移的蒙古人的侵扰,明代在东起辽宁,经今内蒙古地区和甘肃北部,西到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二十多处蒙古族卫所。以后蒙古族又经过统一和分裂,一部分又迁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清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族统治,参照八旗制调整了蒙古大小封建领地,建立了盟旗制度,从而使蒙古族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固定下来,沿袭至今。目前蒙古族聚居在内蒙古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分布现状都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少数蒙古人加入军队或作为官员被派遗到各地,加上元朝灭亡后留在当地的少数蒙古人,就形成了目前河南、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一些散居分布的现象。由于工作、成分改变等原因,北京、天津,东南及沿海,云贵川、山东人口有明显变化。

1.河北省蒙古族的来源有四部分:一是世居的蒙古族,包括喀喇沁部和察哈尔部;二是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的后裔;三是清代驻守围场的蒙古八旗兵丁及其家属;四是清朝政府派驻各地驿站、关隘及城镇驻防的蒙古八旗官兵。另外,清代前、中期,清政府派往各地驻防、当差的八旗兵中有部分蒙古八旗官兵,主要分布于山海关、沧州、保定、遵化、雄县、玉田、三河、易县、张家口等市、县,以后逐渐在当地定居。其他地方蒙古族,多是部队转业、学生分配或工作调动而定居的。喀喇沁部:元、明、清三代,河北平泉、围场、承德、隆化等县,为蒙古喀喇沁部的游牧地。清代分属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这里的蒙古族世居此地,以游牧为生。现居此地的蒙古族人,多为其后裔。察哈尔部:张家口地区的崇礼、赤城、张北、沽源、尚义、康保及承德地区的丰宁、围场、隆化县一部,历史上是察哈尔部蒙古游牧地。清代,分隶察哈尔蒙古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现居此地的蒙古族人多为其后裔。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原居新疆伊犁河畔。清乾隆十年(1745),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贵族为争夺汗位展开混战,达什达瓦父子三人战死。二十年(1755)九月,达什达瓦寡妻车臣莫尔根哈率部众离开战乱的伊犁,投归清政府。到二十四年(1959)五月,达什达瓦部2136人来到承德。清政府将他们编入驻防八旗。并将五道梁、狮子园一带地方划为牧地。供他们游牧。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在新疆伊犁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二十九年(1764),达什达瓦部500名士兵及家属又重还新疆,其余部众仍留在承德。今承德市狮子沟镇、喇嘛庙村附近的蒙古族即其后裔。守围蒙古八旗:清康熙二十年(1681)设置木兰围场。初由蒙古王公管领围场事务,设围场总管大臣,并拨派满、蒙八旗兵驻守围场。辛亥革命后,蒙古八旗兵丁及眷属定居下来,成为当地居民。另外,清代前、中期,清政府派往各地驻防、当差的八旗兵中有部分蒙古八旗官兵,主要分布于山海关、沧州、保定、遵化、雄县、玉田、三河、易县、张家口等市、县,以后逐渐在当地定居。蒙古族是河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1997年底统计,全省有蒙古族人口1438万人。全省11个市都有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承德(1229万人)、张家口(091万人)两市境内。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平泉县。有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个,蒙古族乡3个。河北蒙古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除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平泉县北部一些蒙民会讲蒙语外,其他地方的蒙古族很少有人会讲蒙语。近年来,河北加入“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组织”,每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一些蒙语人才,平泉县和尚义县蒙中和蒙小开设蒙语课,推动了蒙古语文的发展。

2.黑龙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中部。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辽阔,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蒙古族在这里从事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洪熙年间,成吉思汗次弟哈布图哈撒尔的14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就游牧在这里,15世纪中期,奎孟克塔斯哈喇的孙子爱嘎析产分牧来到嫩江东岸,以其分牧次序为四而称为杜尔伯特部。千百年来,骠悍的蒙古族人民,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衍。现在,全省蒙古族有98万多人,其中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就有3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左右。蒙古族人口较多的还有肇源、泰来等县。他们主要以牧业为主,或农牧结合。

3.四川省蒙古族现约有两万七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盐源、木里两县。居成都的蒙古族最早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八旗官兵身份入川,约占当时在川八旗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凉山州的蒙古族最早在元代来川,因与当地一些民族杂居,习俗多有交融。原编入八旗的蒙古族有骑射等独特习俗。现建有4个蒙古族乡。城镇蒙古族现通用汉语文,习俗与当地主要民族基本一致居城镇者从事各种行业。凉山州的蒙古族以农业为主,兼及林、牧业。

4.上海市蒙古族。最早是元代随蒙古军队攻占江南而开始在上海地区定居的,较大规模地迁居上海则是在清代,尤其是上海开埠以后。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上海后,一方面在上海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另一方面委派了大批的官员,其中有不少是蒙古族。当时仅任职松江府和下属的华亭、上海两县以及平江路的嘉定、扬州路的崇明两州的蒙古族官员就有四五十人,他们中有些后来就定居下来了。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把蒙古降众和原先编在满洲八旗中的部分蒙古人分编成蒙古八旗。清入关后,蒙古八旗成员参与了清王朝对全国各地的统治,担任了中央、地方政府与军队中的各级官员。清代上海地区的各级政府、军事官员中就有不少蒙古人。同时,清代在上海的驻军之规模也大于前代,尤其是上海开埠以后,驻军数量更多,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蒙古人,这些蒙古官兵中有些后来就定居在上海。蒙古人较大规模迁居上海是在清宣统三年(l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导致了清朝八旗制度的瓦解,原驻守镇江等地的清军中的蒙古人及其后裔遂陆续来到上海定居。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至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期间,又有一批蒙古人来到上海定居。到1951年,上海已有蒙古族同胞1000人。解放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又有一些蒙古族同胞陆续迁居上海,成为上海蒙古族的又一来源。

5.云南省蒙古族。云南的蒙古人,有一部分是随云南王、梁王以及其他诸王一起迁去的人户,更多的原是蒙古军户,他们或者在路经云南远征边区邻国的往返途中留镇其地;或者是被直接调来镇守云南的。元灭亡后,当地的蒙古军户逐渐和汉人军户一样,与编户齐民参错相处,绝大部分融合于汉族或别的民族之中。只有在个别地方,他们仍相对集中地聚居,达数百年,同时还一直保留着对祖先的记忆。例如元朝曾于临安西"曲陀、阳关之原"置都元帅府,以重兵戍之。在这里屯驻了一支蒙古军队。他们的后代,至今仍聚居于通海县西的几个相邻的自然村落中,约有4000多人。今丽江巨甸纳西族中以“元”为姓氏的家族,他们本来是蒙古人,羼入纳西族后,即以“和”为姓氏,而且忘记了自己的祖籍。清嘉庆年间,云贵总督从他们祖坟的塔形蒙古文墓碑了解到这个家族祖籍在蒙古,以后他们才将姓氏从“和”改为“元”。

固伦敖汉公主是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为何最后结局却令无数人羡慕?

一般和亲的公主都没有很好的结局,而固伦敖汉公主则和他的丈夫夫妻恩爱,生下五个孩子,所以令无数人羡慕。

固伦敖汉公主的身世要从努尔哈赤说起。在清朝皇上女儿的封号和她母亲的封号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有固伦的称号,其他的妃子所生的女儿只能是和硕公主的称号。

根据固伦的称号来看这位公主的身份一定是很尊贵的,但是,他的母亲却是被皇太极休了。原因是努尔哈赤曾经想把自己心爱的大妃子送给儿子代善,但是却没想到他还没死两个人就有了私情,于是就将皇位传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的大福晋也出自阿巴亥部落,于是就被皇太极给休弃了,那是固伦敖汉公主只有七岁,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皇太极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将自己七岁的女儿许给了敖汉部落,在13岁的时候就嫁过去了,敖汉公主虽然是公主的身份但是并没有公主的高傲,由于从小受母亲的教诲使她温柔贤惠,与丈夫和睦恩爱,共生下五个孩子,正是因为固伦敖汉公主的温柔贤惠才让他的丈夫能够心无旁骛的忠心的跟随着皇太极,和皇太极一起东征西战,打江山立下战马功劳,为了巩固皇太极的政权做了很大贡献。

在顺治当上皇帝后,为了感谢大姐为清朝做出的贡献,就封她为固伦敖汉公主,享有皇后之女荣誉。

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结局如何?

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不错的了。自从班第娶了固伦敖汉公主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不错的。班第对敖汉公主也很好,对她很宠爱。从固伦敖汉公主孕育出了四男一女便可以看出来。

在固伦敖汉公主远嫁到了班第那里后,对班第也十分贴心。班第对固伦敖汉公主也十分体贴,他害怕公主思念家乡,于是就经常带着公主回娘家。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自从固伦敖汉公主嫁给班第后,班第对皇太极也更加的衷心,在多次的战争中也打了许多的胜仗。之所以这样,皇太极也就更为喜欢班第与固伦敖汉公主,对他们夫妻二人也是十分照顾的。每次固伦敖汉公主回娘家时,皇太极都会盛情款待。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他们喜欢。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感情生活还是不错的,但她依然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在她3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她被葬在了公主园寝,且她的墓碑一直保留至今。她的贡献也一直被人们所牢记。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的完美,但她之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不错的了。毕竟远嫁的公主一般命运都不是很好,固伦敖汉公主可以算是一个例外了。有丈夫的宠爱,有家人的牵挂,有巨大的贡献。这么看来,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生命很短暂,但跟其他远嫁的公主比起来,真的很不错了。

在古代,公主的女儿被称作什么?公主又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公主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为父皇母后。

长公主也好公主也好,她们的女儿如何称呼主要取决于父亲,至少清朝是这样的。 汉朝诸侯王的女儿则称“翁主”,如果公主下嫁诸侯,那她的女儿也可如此称呼。至于清朝,史书有记载比较知名的三位公主之女分别是、固伦敖汉公主、和硕柔嘉公主的女儿和固伦荣宪公主的女儿。

这三位**的父亲,一个是朝臣,两个是蒙古郡王。两位郡王之女出嫁前皆呼“格格”。柔嘉公主的女儿耿氏的父亲虽然没有王爵,但是因为耿氏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被宫中上下敬称为“格格”。清朝公主大多下嫁蒙古王公,因而她们的女儿皆可以如上称呼。

如果下嫁普通朝臣,则称呼“**”,如悫靖公主女之例。

扩展资料:

格格,满语,意为**。是清朝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 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参考资料:

-格格

清朝一共有几个最正宗嫡出公主?

清朝一共有六个最正宗嫡出公主。分别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嫡福晋)没有生过女儿,故无正宗嫡出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称为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是最正宗的嫡出公主。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靖端长公主、固伦永安公主。孝庄文皇后是因为顺治继位尊称的,不是正宗的皇后,所生女儿不是正宗的嫡出公主。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没有嫡出公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没有嫡出公主。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没有嫡出公主。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孝贤纯皇后所生固伦和敬公主。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庄静固伦公主;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所生寿安固伦公主。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没有嫡出公主。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无子女。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无子女。 爱新觉罗·溥仪无子女。  皇太极的公主最后都怎样了?

皇太极时代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同母13岁时嫁给蒙古敖汉部(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故又号敖汉公主,公主34岁时卒,二年后,额附亦卒风评,两公婆一直被多尔衮压着,谁让他们是肃王的亲戚,哀怨指数:3颗星

二女马喀塔,10岁时就许配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博尔济吉特氏额哲)12岁时正式出嫁,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5年后,额哲去世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其后阿布鼐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生有一子布尔尼。公主死后,布尔尼谋反被杀,阿布鼐亦连坐。风评,儿子丈夫全被侄儿给做了,哀怨指数:4颗

三女12岁时出嫁给蒙古科尔沁部的(奇塔特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大玉儿的哥哥的儿子,科尔沁郡王可惜小王爷短命,公主只能回京,玄烨可怜他姑姑,封了一堆封号给她,捱到59岁,总算解脱风评,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四女雅图,大玉儿的女儿,许配给哥哥吴克善之第三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13岁时出嫁,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也是早死,公主守寡到50岁风评,也是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五女阿图,也是大玉儿最喜欢的女儿,12时先是嫁给喀尔喀蒙古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索尔哈无福消受,病卒,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色布防博尔济吉持氏),色布腾为忽必烈21世孙,阿图自嫁色布腾后,接连进爵,孝庄有病,玄烨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探视,以后又多次到北京69岁时卒于京师风评,嫁的还行,可惜娘家事多,夫妻经常两地分居,哀怨指数:1颗星

六女自幼许配给都统阿山之子夸札12岁时出嫁,小两口可算是两小无猜,过了五年幸福生活,17岁时,六公主首先化蝶,相隔不到一个月,额附也化了风评,化蝶,哀怨指数:5颗星七女淑哲公主,大玉儿的女儿,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13岁时出嫁,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喇麻思,3年后,公主亦死风评,克夫命哀怨指数:4颗星八女12岁时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20年后,公主去世,时年59岁风评,20年活寡哀怨指数:4颗星九女14岁时嫁给蒙古(哈尚博尔济吉持氏)年哈尚去世后不到一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风评,又一少年化蝶的,哀怨指数:5颗星十女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公主去世时年27岁风评,克夫加强版,哀怨指数:4颗星

十一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娜木钟,与博穆博果尔同母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噶尔玛索诺木),15岁时去世,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风评,墓尚未干,新人就登堂入室,哀怨指数:4颗星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15岁时嫁给蒙古头等侍卫班第因公主是庶出,连累额附班第出任的都是理藩院侍郎,尚书等闲职,夫妻感情可想而知,去世时年42岁风评,感情不睦哀怨指数:3颗星十三女,其母也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5年后病卒风评,丈夫是武人出身,不解风情,哀怨指数:3颗星十四女建宁长公主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夫妻感情甚好,可惜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公主63岁时郁郁而终风评,天意弄人,哀怨指数:4颗星

养女一,皇大极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女,皇太极抚为己女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曼珠习礼)是年即卒,时年23岁风评,早死,哀怨指数:3颗星养女二,皇太极妃子所抚养的蒙古女(小玉儿?还是苏莫尔?偶个人比较看好胡静嘿嘿),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风评,无间道,哀怨指数:3颗星。

清朝第一位公主尊贵无比,为何生母被父亲休弃

清朝第一位公主虽然尊贵无比,但那是因为她是皇家的子孙,而她的生母多为联络政治势力的工具,没了作用时,自然就被休弃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的第一位公主,乃是固伦敖汉公主。这位公主在皇太极还未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出生了,是皇太极的长女,而她的母妃是当时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公主出生的时候,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的大妃,身份尊崇。而乌拉部也是极有权势,是皇太极重要拉拢的对象,因此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皇太极我们都知道,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开阔者,他是一个杰出的君主。在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领导着满清逐渐的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建立了当时令旁人敬畏的一股力量。虽然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位伟大的君主仍然野心勃勃。

他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达到逐鹿中原的目的。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要么是联姻,要么是征服消灭。当时的努尔哈赤能消灭的都已经消灭了,剩下的一些,还需要相互的依靠对方的力量,这就要利用最常用的联姻来达到目的了,而乌拉那拉氏所在的部落就是满清需要拉拢的势力。

乌拉那拉氏最后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继妃,可惜的是,政局千变万化,在争名夺利的局势里,没有了价值就会被随意丢弃。乌拉部逐渐的没落,也使得皇太极看轻他们,没有了母族的庇护,乌拉那拉氏这个联系政局的纽带,自然也成了无用之人,最终被皇太极休弃。

清朝嘉庆的哪位公主家嫁给敖汉王

嘉庆帝共有女儿9位,没有嫁到敖汉的。

皇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年)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年)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年)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年)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年)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年)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求清朝公主的名单

4清代各代公主编辑

清太祖 努尔哈赤系

皇长女(1578一1652),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

皇次女(1587—1646),名嫩哲,称沾河公主,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第七子阿巴泰的同母姐姐。名万历十五年(1587)生

皇三女(1590一1635),名莽古济,称哈达公主,

皇四女(1595—1659),名穆库什,革和硕公主

皇五女(1597—1613),无封。

皇六女(1600一1646),无封

皇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

皇八女(1612—1646),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养女(1590—1649),名荪岱,称巴约特格格,封和硕公主

养孙女(1612—1648),名肫哲,封和硕公主

清太宗 皇太极系

皇长女(1621—1654),称敖汉公主,封固伦公主

皇次女(1625—1663),名马喀塔,封固伦温庄公主

皇三女(1628—1686),封固伦靖端公主

皇四女(1629—1678),名雅图,封固伦雍穆公主

皇五女(1632一1700),名阿图,称巴林公主,封固伦淑慧公主

皇六女(1633—1649),封固伦公主。

皇七女(1633—1648),封固伦淑哲公主,谥固伦端献公主

皇八女(1634—1692),封固伦永安公主,谥固伦端贞公主

公主(139)岁出(1)

皇太极长女敖汉公主简介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

敖汉公主:古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她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妻乌兰纳拉的,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罗格是同一个母亲。晋生于他生命中的第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