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的封地在哪里?他是什么时候去都城郢的,他生平的贡献是什么?
伍奢的封地在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己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伍子胥则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
家族受封史:
所谓食邑,是古代天子、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可以世袭。焦坡,也叫焦陂、椒陂,现为安徽阜南县焦陂镇。其后裔以食邑为姓,他的儿子就叫椒鸣。
依《伍氏族谱》、《伍氏家谱》、《伍氏宗谱》:“古炎帝神农之子曰永者封於河陇之地为雍侯至八世孙雍侯克公始都安定遂有安定之口传至绍公虞帝封於椒是为椒侯后楚 并椒以参公为楚大夫生举公封于伍地遂以伍为姓伍之得姓自举公始也”,可见伍参封于椒,先封于椒后封于伍,再依《西周至春秋时期楚国采邑制与地方政治体制》一文,椒举封于椒,可见椒举(后改名为伍举)生于椒邑,椒邑在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
雨过天亮。楚平王的皇宫。内墙青绿,牡丹怒放,凤凰翻飞鸣叫,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袅娜四散。太子建与太傅伍奢下棋正酣处,少傅费无忌悄然退去楚平王见费无极进来,挥手退去身边的四个宫女,皱紧了眉头,“使秦国,如何?”
费无极快步向前,下跪,“秦女绝美,君不如自取,而从为太子娶妇。”
“你!”平王话未说完,费无极已向前爬了两步,磕头低语,“现边关四险,非太子迎娶之佳期,不如命太子往药都城父备边兵。”说完,仰脸盯着平王的眼。
平王沉吟良久,忽面生怒色,“似是谗言,如此妥否?”
费无极又向前爬了两步,还要向前,头已抵了平王案几,“小人不敢!太子戍边军心必聚,战事稍平可为太子另择异女,况君王与秦通婚更利于两国交善!”
平王突然大笑,起身扶起费无极,“无极乃楚之良才!”费无极亦两眼怯怯地笑了良久。
太子戍边:
太子建与太傅伍奢一棋未完,便被叫到平王的案前。平王起身拍着太子建的肩膀,“边关乃国之安危大事,太子亲赴必聚军心,况太傅亦药都城父人,即刻起程!”
平王自娶秦女:
太傅伍奢与太子建往城父备边兵之时,少傅费无极却留在了平王的身边。之后,平王便与秦女及费无极过起了甜蜜无比的日子。而太子建与伍奢正紧锣密鼓的修城练兵,无及他想。可平王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依然袅娜四散着。
费无极虽然正受着平王之宠,却自危于以秦女媚平王之事,思来想去就只有先下手为强了:“君王,臣闻太子往城父,兵权在握,暗交诸侯,因秦女之事怀恨在心,欲与伍奢密谋作乱,此不可不防啊!”
伍奢被囚:
平王别了秦女三天后,第四天才令伍奢火速回宫。伍奢进宫,见费无极正在平王身边,便对平王朗声进言,“君王焉能听信小人谗言,而疏骨肉之亲?”费无极立刻伏地泣哭,“君王,楚国江山险象万千矣,不除乱贼必被其所害!”
太子逃宋:
平王大怒,遂囚伍奢,并令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快到城父时,悄使人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仓皇潜至宋国。
费无极见太子建亡命宋国,而伍奢之子伍尚、伍子胥贤能皆备,便又向楚王进言,“质其父而召杀之,不然必为楚之大患!”
伍奢父子被杀:
长子伍尚见父伍奢之信,便要其弟伍子胥同往。伍子胥一手搀着伍尚的胳膊一手搂着肩膀,“昏王以吾父为质诱杀吾全家,前往,父子俱死,不如逃他国,日后借力报杀父之仇!”伍尚挣脱伍子胥,“今父召吾如不往,他日若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笑,吾决死往之!”遂至都城。
伍奢父子被杀这日,也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春天:楚平王的皇宫,内墙青绿,牡丹怒放,凤凰翻飞鸣叫,大殿里的檀香在裹着阳光的微风中袅娜四散。而太子建与伍奢未下完的棋局,却依然如旧。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进入四川仁寿地城的张姓家族,最早的当数张道陵。公元128年来到仁寿传经布道,凿井煮盐。在他的带领下,大量的外地乡民涌入仁寿,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仁寿县志载:“因盐而人,因人而邑。”这说的就是这件盛事。在这些盐业工人中,不乏姓张者,然史料或缺,无以考证。
后来,因宋末、元末,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战乱,张姓人口,亦如其他土著姓氏人口一样,“死亡迁徙,几无孑遗”。清代初仁寿“招来归者九十二丁户”中,应该尚有张氏子孙,因为据(仁寿一《张氏宗谱》记载:“明初入川,落业华阳倒流水贺家街,继迁籍田铺双桥子,又自籍田迁将操霸(今禾加镇回龙垇一带)。”至今,张姓这一族依然子孙发达,繁衍旺盛。

《仁寿县志·宗祠》(同治版 )载:“张氏宗祠在县城,一张场南,一马鞍场,一抚君场,一清水铺数里,一张家坝,一作家沟,一张桥场牌楼塆,一满水井场中,一治东八十里张家塆,甘泉寺五里有三,一伏虎扁,一兴福塆、一将操坝”。这说明张氏家族在仁寿的发展十分强盛,连分祠都达十二处之多,人口就无须再说了。对仁寿张氏宗族的源流及其发展,本书在众多族谱中选择三支家族分别介绍:
一是两河张氏(两河原属仁寿县,1958年划归威远县)
这支张姓“入川始祖才凤公,系得姓始祖挥公一百四十二世嗣孙,汉代名相张良六十三世孙,南轩公(张栻)二十五世传孙。才凤公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率子入川,立业仁寿县碗厂澜泥沟(今威远县),已繁衍十四代嗣孙,即南轩公(张拭)三十八代传孙。吾南轩始祖,颖悟凤成,潜心理学,尊为宗师,终成名儒。东南三贤(南轩、朱熹、吕祖谦),名垂青史”。据此两河《张氏族谱》考证,才凤公入川之前,故居是湖南邵阳县西路西坪,属历史上的湖广行省范围。从张栻创办并主管岳麓书院来看,这一支系的张氏子孙应该是耕读传家的,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张栻是南宋名将张浚之子,祖籍为四川绵竹,因此,才凤公一支系虽然从湖南迁川,但先祖也算四川土著人)。

二是双堡小河沟烧房塆张氏。这一张氏家族属鲁家沟张氏祠堂的分支。入川始祖名张永茂,是清代康熙年间携兄弟张永美入川的,其祖籍是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五甲洛家伙。烧房塆《张氏家谱》以“氏族源流、世系图、氏系名录、氏系人物”四个部分,全面记述了七世祖张国华世系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创业发展、人口繁衍、科第教育等情况,并从张国华世系这一侧面,反映了鲁家沟张氏宗祠先祖的来历,追溯了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有关历史。同时,在此家谱的“前言”中,对湖广填四川移民的“麻城孝感乡情结”作了较有学术性的诠释:“麻城县(今为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麓。元初至明代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清代属湖北省布政司黄州府,是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输入地和输出地。麻城孝感乡,明初亦为麻城四乡之一,位于麻城西南部的举水冲积平原上。在历史大移民中,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孝感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是移民输出地,又是移民中转站。从孝感迁出的人遍及四川各地,所以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本家谱在叙述祖先的迁徙中,文笔充满了深深的崇敬和浓浓的亲情:
三百年前,烧房塆张氏家族的先祖张永茂、张永美兄弟奉旨入川垦荒,不远数千里来到四川省仁寿县板桥乡黄荆沟落户,成为当地“湖广填四川”中的张姓人家,亦是本族人的入川始祖,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遥想当年,漫漫长路,艰险难行,他们每天从黎明时分一直走到夕阳西垂,披里戴月,餐风饮露。从潮湿幽暗的水路渡口,到崎岖山路古道,他们那疲惫不堪的身影,踽踽独行,窃窃私语。在艰苦行程中的那些话音,如同瑟瑟秋风,永远飘零在时代的岁月中,族中子孙将永世不忘始祖入川路上的艰辛。世代创业,荆棘载途,筚路蓝缕。始祖来到黄荆沟后,人地两生,无住房,无耕牛,无劳动工具,白手起家,当时生存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后来,张永茂的后代向烂拱桥、鲁家沟、白象寺、学堂塆、中华山等地发展……

三是将操坝新屋塆张氏。这一支系较为庞大,人口众多,所辐射的地域也较宽广。《仁寿县志》上记载,此系有两个分祠:“一兴福塆,一将超坝”。其实两地是山水相连的村落,属最近的同祖同宗支脉。将操坝(今属仁寿禾加镇)张氏奉“挥”为得姓先祖,其族谱有如此记录:“考之,轩辕氏第五子挥,拜为弓正(官名),始造弓矢,主祀弧星,世司其职,故赐姓张氏。自此之后,光前裕后,乃圣乃神者有之,允文允武者有之。贤哲代生,簪缨不绝。迄今称巨族者少有不推清河氏矣。第忆大明初诏谕以楚填蜀,而我始祖守先公偕妣康、冷氏远移于蜀。”这说明本支张姓宗族不但把“挥”奉为得姓先祖,还认定清河张氏是张姓宗脉中的巨族。该支系是否属河北清河郡血脉,并非像两河张氏族谱那样明确标出,但从谱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倾向于清河郡的。本支张氏族谱说:“惜入川初递经转徙,入川后未及纂修,遂使详不得闻。唯传自楚之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来。”这就明确地表示,从入川始祖之前其先祖们的迁徙流动无以考证,只有传闻。

据将操坝《张氏族谱》记载,该系始祖张守先是在康熙前期入川的,属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一族。他们的迁徙始发地为湖北麻城孝感乡,落业始居华阳县倒流水贺家街,后来又迁入属今禾加镇的将操坝新层塆。张守先所娶的康氏无嗣,再娶的冷氏生四子,即金魁、金榜、金玉、金印。从此,这四房便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迄今已传至十三四代,为仁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该张姓支系的28个字辈很有文化底蕴,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守金在德肇文元,朝中国正天心顺,家道荣兴世泽长,承宗永远从先进。这构成的四句话,于国于家,都蕴含着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能看出该族有耕读传家,重视文化的优良族风
蒙城县王集乡移村境内有一株14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据介绍,古树所在的具体位置是移村白果村,当地村民说,村庄名字就源于这株古树。史料记载,这里曾是隋朝宰相伍建章的封地,其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该村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两株银杏树,南北遥相呼应。后来因为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人悉数逃亡,汉中一带的外姓居民迁居于此,故得“移村”之名 伍氏家谱记载“建章匡隋,诚建伍军,合族献身,功显三朝”,“领兵建隋宫与安城”,伍建章(约公元528-608年),字德良,号安公。公元570年庚寅岁,与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同仕北周武帝宇文邕,官至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殿警卫)。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辛丑岁,废周宇文衍自立,诏任伍建章为尚书省,指挥兵府郎将及其都尉为隋文帝扫清了内外叛乱,安定了隋朝天下。为修改律法,又诏任内史省,与裴政、高颖等共拟律书二十八卷千二百条,称之为《新律》,安内外两宫,制文武百官,立三省六部。因杨广弑父杀兄乱宫自立,伍建章忠心数谏无效,便借祭奠文帝之机,冒死再谏,不仅不果,反遭其辱。伍建章知隋必亡,含愤碰柱身亡,孝忠先帝。同僚裴政隐词曰:“鹏撞金阶去,天地皆悲泣,可汉屋欲坠,谁再化险隘”。
一、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 张静虚生于邳州。
二、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 李虚庵生于庐江县城西。
三、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李虚庵结庵城外,延访仙师。
四、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伍冲虚太夫人王氏儒人于六月初一日生。
五、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伍冲虚太翁健斋翁讳希德举孝廉。
六、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 曹还阳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南昌武阳之精度处。
七、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伍冲虚太翁健斋翁中会元。
八、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张静虚奉世宗诏至京,延至世宗殂落,得不复命。
九、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 正月,健斋翁主考浙江考场。王氏儒人梦在文庙前食榴子、榴子红如火如丹,即伍冲虚住母胎时。
十、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 正月元旦,伍冲虚降生于青州府之官衙。七月,伍冲虚随父健齌翁官绍兴府。
十一、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 健斋翁任云南维摩州牧,卒于任所。
十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 张静虚至六安州,度李虚庵,令其三诵三背其言,三日而别。
十三、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 张静虚至李虚庵家中助银行道。
十四、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 伍冲虚奋志明经,遇王重阳道经七篇。
十五、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 伍冲虚年十三,志于道。
十六、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 李虚庵至曹还阳家中度曹还阳。
十七、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 江西水灾,伍冲虚涉水救饥,且自食蓼根十数次。曹还阳等三友,以金三十两,助师李虚庵修道,李真人道成。
十八、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 伍冲虚至范登云兄弟三人仙祠问事,签示伍有修道因缘。
十九、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 曹还阳时年三十岁,修道精进,不五十日火足,采得大药。
二十、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伍冲虚时年二十岁。五月,遇曹还阳,八月卖田护师修道。
二十一、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曹还阳五月二十二日奏告天庭,度伍冲虚,告其一线修行之路。
二十二、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春,曹还阳建醮谢天地,及历代传道圣坐师,度伍冲虚为入门弟子。
二十三、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 春,伍冲虚在家试百日关,总计三个月,而成大药。
二十四、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 曹还阳度伍冲虚“仙佛合宗”及助道之方。春,伍冲虚与师炼外丹于豫章城西,西山之后,溪水涯次。
二十五、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伍冲虚馆于长沙府吉王国中,赐吉王太和诗五首。
二十六、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伍冲虚答吉王太和之问,发笔作《火候经》。伍冲虚传授吉王太和“百日炼精口诀”。李虚庵仙隐。
二十七、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 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初稿成。传吉王太和“采大药口诀”。六月十二日曹还阳入新建县西山大隐。
二十八、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 伍冲虚东赴金陵。
二十九、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 李羲人初见伍冲虚。
三十、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 伍冲虚传吉王太和“五龙捧圣口诀”。吉王太和向伍冲虚求“仙佛合宗”全旨,未允。
三十一、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 初夏,李羲人参博山无异和尚。
三十二、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 季秋,李羲人拜伍冲虚为师。
三十三、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 伍冲虚度吉王太和仙佛合宗玄妙全旨。伍冲虚将邱祖门下符节正传,付吉王太和掌理。
三十四、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 五月五日,李羲人见伍冲虚问一人开顶功法,伍告其此乃伪也。
三十五、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 秋,伍冲虚在金陵,将远行,李羲人有七问。
三十六、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年) 七月七日,《天仙正理》加注并序成。吴澄川命梓,齐禗吉及涂之芬辅成之。
三十七、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 伍冲虚太夫人王氏孺人十一月二十日酉时坐化。伍冲虚隐迹仙去。
三十八、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 冬,新建涂叔朴再刻《天仙正理》,伍达行叙伍冲虚真人事略于篇首。
三十九、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谢嗣芳等再刊《天仙正理》,存其版于姑苏老君堂。
四十、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 柳华阳生。
四十一、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申铁蟾重修《天仙正理》,仍归其版于老君堂。
四十二、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伍冲虚其时世寿两百零七岁,度柳华阳金丹大道。
四十三、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柳华阳著《金仙证论》并序。
四十四、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柳华阳著《慧命经》,自序于皖城忠洁庵中。冬,副将孙廷璧序《慧命经》。
四十五、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 五月一日,柳华阳著前后《危险说》于北京仁寿寺。
四十六、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年) 夏,李纯一重刻《天仙正理》并序。
四十七、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年) 春,芧山二十二代弟子武定全序李纯一所刻之《天仙正理》。
四十八、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正青山人梁靖阳合刻《金仙证论》及《慧命经》并序。序中有言:“华阳师与弟子豁然琼玉往来名山,有缘者尚可遇之。”
四十九、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江津程德灿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危险说》五书,合为一秩,定名《伍柳仙宗》。
五十、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 传说柳华阳曾至北平,如传言属实,则柳世寿已一八五岁矣。
史书没有记载。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伍奢的封地在哪里?他是什么时候去都城郢的,他生平的贡献是什么?
本文2023-11-26 23:30: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