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店古城文化散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6浏览:3收藏

彭店古城文化散文,第1张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古遗址、古建筑有众多遗存,而彭店乡尤为厚重,其代表性以古城为最。古城是彭店乡傍双洎河畔一个小村落,它蕴含的千百年文化意境所散发的人文气息,如山中雾霭,经年弥漫缭绕。

 古城系新石器时代,大汶口类型文化。为周初鄢国,安陵君驻地,现名为彭店乡古城村。

 古文观止首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即指此处。原来春秋时代,郑国郑武公夫人姜氏生有二子。长子悟生,次子段。姜氏生悟生难产,几乎丧了命,从小不喜欢长子,次子段,幼年聪慧机灵,生得才貌双全,深得姜氏疼爱。希望武公立段为世子,遭拒,心中不满。待武公驾崩封长子悟生为庄公,并赐其弟京城大邑(今荥阳东南)但姜氏却策划段招兵买马,扩充军事实力,企图颠覆庄公政权。共叔段在封地聚集兵马,并将鄢廪二地田赋收归己有,其母姜氏与段密谋信件段庄公截获,段谋反溃败,逃至鄢陵,妄图东山再起,他不知庄公早在鄢陵埋下伏兵,最后将段余部杀的片甲无存,无奈,随拔剑自刎。

 颖叔考席间带回佳肴孝母,贤孝故事打动庄公,庄公随将武姜与段合谋袭国之事细述,并促安置姜氏于颖地下筑屋贻养,立下黄泉母子再相见的`誓言,叔考随生“掘地见母”之计,让其母子相见,晨昏定省。

 今日在古城遗址处,仍可寻见掘地见母之洞穴,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人文沉淀的深邃。其中隐遁的历史符号与民间文化意象,可说是政权倾轧的佐证。

 这是一方文化厚重的古遗址,考察者捡拾到大量的陶片和剑镞,这对研究春秋战国史实大有裨益。建议此处可立郑庄公克段于此的碑刻,镌刻《郑伯克段于鄢》的全文。另可设颖叔考贤孝牌坊,同时在掘地见母洞穴处,深挖地道复原原泉侧架木为室(母子相见处)供游人瞻仰游览,不失为回望昨天,追溯历史之胜地。

 古城,故城,一抔黄土记录下历史的沧桑和对现实的联想!

张潘镇位于许昌市建安区东南部,南与临颍县交界,东与鄢陵县相邻,北靠五女店镇,西接将官池镇。镇 距城区14公里。人口51397人。距市区14千米。1999年12月撤乡建镇。

张潘镇是因汉献帝张、潘二妃葬于此,故名张潘。1999年12月撤乡建镇。2001年3月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2011年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

张潘镇有S237公路横穿全镇东西,张五公路纵贯全镇南北,日(照)南(阳)许亳高速公路东北西南方向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河流分布均匀,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张潘镇 外文名称 :Zhangpan 别名 :汉魏许都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许昌市建安区 下辖地区 :张一、张二、张三、张四,古城村,汪坡村等28个行政村 驻地 :张三村张潘街西段 电话区号 :(+86)0374 邮政区码 :461103 地理位置 :中国华中 面积 :61平方公里 人口 :52万人(2015) 方言 :中原官话-郑许片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汉魏许都遗址公园,毓秀台,汉张公祠等 机场 :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65公里 火车站 :许昌站,许昌东站,许昌北站 车牌代码 :豫K 政区划分,人口面积,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社会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镇区市政建设,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外贸,财政金融,历史,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汉张公祠,愍帝陵,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张一村、张二村、张三村、张四村、段庄村、古城村、焦庄村、门道张村、寨张村、孟庄村、无相寺村、盆李南村、盆李北村、城角徐村、师庄村、七级韩村、校尉张村、坡张村、谢庄村、铁炉村、花沟村、后汪村、前汪村、柳林董村、东赵庄村、水田村、陶庄村、杨寺村共28个村民委会。56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 张潘镇人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13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44人,流动人口3301人。总人口中,男性26125人;占508%;女性25272人,占4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到50114人,占975%;回族1283人,占25%。人口自然增长率39‰。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7千米,总面积是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496平方千米,占9185%;水域44平方千米,占8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6人。 45个党支部,1600名党员。镇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镇 所在地有6个行政村,总人口10000人(其中非农170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形以为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全镇最高海拔63米,最低海拔58米。土地肥沃,大部分为潮土和黑土,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气候 张潘镇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可满足农作物 一年两熟,年平均日照2200h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5千卡/cm 2 ,年平均气温146°C,年平均降水量729mm, 最大降水量1132 mm,最小降水量414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545%,无霜期217天左右,农业生产的区位自然优势明显。 水文 镇域水系简单,镇域西南小黑河注入新沟河形成丫字形向南出镇,另张潘南北寨之间有张潘沟,全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镇域水文地质属中等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25T/h,出水量稳定。 张潘镇位于黄淮冲击平原上,基本为潮土,土层深厚,土体内碳酸钙含量丰富,PH值为80-86,土地耕层较厚,肥力中等,易于耕作。 自然灾害 主要有旱、涝和干热风等。干旱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发生。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站、广播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处,各类图书室35个,藏书10万余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园10所,国小7所,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国中2所,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0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医疗机构30个,门诊部(诊所)2个,有床位80张。有专业卫生人员123名,其中执业医生31人,注册护士7人。农村卫生所普及率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5%。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9个,4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52户、人数1811人;敬老院2家,床位7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8万人,参保率93%。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所1处,代办所5处,投递单程总长度70千米,服务网点11个,固定电话用户2958户,行动电话用户18309户,网际网路用户1300户。 镇区市政建设 公共运输 客运站1个,2006年建成,日发客运60班次,日均容量1200人次。 给排水 有水厂1个,深水井3眼,已有14个行政村23000余人用上自来水,年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有排水管道2000米。 供电 2011年末有变电站、供电站1个。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15个,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经济发展 张潘镇主要有粉条、豆筋、豆腐等土特产。特色饮食主要有烧鸡、水煎包、羊肉烩面等风味小吃和食品。烧鸡色香味俱佳,肉嫩骨酥,肥而不腻,回味悠长;水煎包皮酥馅靓,味美可口;羊肉烩面厚薄适宜,汤清面筋,营养滋补。粉条色泽鲜亮,又细又长,耐煮,筋道好吃;豆筋色亮,味美,是做餐的好菜;豆腐色白细腻,营养丰富,可煎、炸、炖、炒出各种菜肴。 农业 耕地面积62万亩,人均12亩。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菸叶、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365亿元,2011年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82万亩,实现总产4500万公斤; 生猪存栏27000头,出栏64000头;家禽存栏218000只,出栏380000只;实现畜牧业收入22亿元。 工业 以精细化工及农机制造两大支柱产业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31亿元。拥有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6亿元,比上年增加22%。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625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96%,国税县级所得完成548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363%,地税县级所得完成833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721%,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670万元,同比增长144%,农民纯收入达到8050元,同比增长10%。 历史 张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初为“许国”至春秋时代,秦汉时为“许县”。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建都于许,称“许都”,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张潘因汉献帝张、潘二爱妃救助汉献帝和农家子弟死后葬于此而得名,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三国文化胜迹星罗棋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境内的名胜古迹从类别上分,有古城址、古墓葬、古庙寺、古建筑和古石刻。现存的有: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汉张公祠、愍帝陵、徐晃墓、郄虑墓、张潘二妃墓、汉墓群、三姓柏、邓艾庙、地震碑、关羽辞曹归刘碑,分别为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张潘汉魏故城皇宫遗址区出土了一件深浮雕四神柱础,上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像,据考为许都宫殿建筑构件,属国家一级文物。 汉魏故城遗址 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的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张潘镇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汉张公祠 汉张公祠亦称张公庙,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距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15公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魏故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著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张公殿前立有明、清两通地震碑。五是祠内汉砖几千块,砖的图案没有一块是相同的。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 张公祠 愍帝陵 愍帝陵 位于许昌市东14公里的张潘镇,东望张潘汉魏故城遗址,为东汉献帝衣冠冢。陵称“愍”而不称“献”是昭烈帝所谥。献帝禅位给魏王曹丕,丕称帝后,封献帝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献帝死后,葬于封地。因曾居许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积10000平方米,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鄢陵县辖5个镇、7个乡: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陈化店镇、望田镇、张桥乡、南坞乡、陶城乡、只乐乡、大马乡、彭店乡、马坊乡。中共鄢陵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人民路中段。安陵镇  辖11个居委会:西街居委会、新庄居委会、朱元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高庄居委会、于寨居委会、轩岗居委会、苏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马栏镇  辖1个居委会、43个村委会:小田庄、李孟居委会、马栏村、后纸坊村、前纸坊村、议台村、郭营村、岗口村、前杜郎村、碾韩村、梁老村、大田村、韩井村、后杜郎村、娄家村、支家村、东司家村、裴家村、吴家村、城王村、周营南村、周营北村、崔马村、乐陵岗村、苏家村、许庄村、牛北村、牛东村、牛西村、西小庄村、冯家村、南郑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东章甫村、东杨庄村、胥庄村、北郑庄村。柏梁镇 辖5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漆井居委会、王岗居委会、岗底张居委会、官寨居委会、辘轳湾居委会、柏梁村、贾庄村、圪垱头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罗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张坊村、南张坊村、陈家村、胡集村、湾子杨村、林家村、温寨村、黄龙店南村、黄龙店北村、安庄村、滕岗村、席黄村、党岗东村、党岗西村、马陈化店镇  辖26个村委会:陈化店村、杨刘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马桥村、后杨村、张刘庄村、黄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东陈村、东明义村、西明义村、云汉村、西后杜村、西苏家村、苏庄村、西黄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刘庄村、河张村、赵寨村、前程村。望田镇  辖30个村委会:望田北村、望田东村、望田南村、店东刘村、晋庄村、任庄村、前谢村、后谢村、袁家村、武岗村、蔡家村、靳屯村、蔺庄村、翟刘村、杜春营村、程甫还村、逊耕村、老范店村、赵岗村、李庄村、花庄村、黄家村、邱庄村、大王庄村、孙寨村、新色村、堤王村、边王村、和刘村、郭寺村。张桥乡 辖35个村委会:新东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赵庄村、小寨村、东大王村、东许村、邓李村、罗庄村、陈楼村、张北村、张中村、张南村、后厦村、好汉庄村、康庄村、岗陵寺村、张庄村、南杨庄村、沙滩村、西许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苏墩村、河岗村、后张村、后李村、水坑村、丁岗村、屈庄村、碱岗村、阎段村、冯岗村。南坞乡  辖26个村委会:南坞村、卜寨村、卢庄村、北坞村、安头村、田庄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岗村、耿屯村、关庄村、刘圪垱村、杨树湾村、时楼村、柴庄村、岗苏村、周桥村、牛薛村、刘贾村、孙老庄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党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陶城乡  辖27个村委会: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张庄村、郜庄村、仓头村、赵庄村、蒋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东刘庄村、坡冯村、南孙庄村、胡庄村、三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岗村、邢庄村、黄庄村、阎庄村、代张村、徐庄村、扶齐村、后路村、谷庄村、南耿村。只乐乡  辖36个村委会:西只乐村、东只乐村、小营村、大营村、庄刘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岗周村、小东村、罗寨村、常寨村、东店村、崔庄村、王庄村、王桥村、钱桥村、陈庄村、顺羊村、桥北张村、后杜村、南河张村、沈寺村、胡营村、袁堂村、郭刘村、刘英桥村、小沟孙村、杨庄村、观台村、寺后李村、野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桥村、安赵村、寺东张村、谷庄村、赵庄村、寺后和村。大马乡 辖34个村委会:大马村、龙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园村、前营村、后营村、高迁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赵拐村、太平岗村、马停庄村、吕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圣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湾村、王店村、屈岗村、东葛村、西葛村、陈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贤庄村、义女村、前张村、任营村、太子岗村。彭店乡  辖40个村委会: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孙庄村、官庄村、李寨村、前栗园村、后栗园村、慕寨村、北陈家村、北吴家村、洪沟村、殷坡村、王铁村、韩老村、孟庙剪纸村、郜村铺村、霍刘庄村、油坊村、赵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岗村、后肖村、瓜张村、代岗村、谢坊村、刘拐村、黑刘村、北新庄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张店村、蒋庄村、凤岗村、田岗村、东庄头村。马坊乡  辖41个村委会:马坊寨村、钦桥村、晋南村、晋北村、马坊集村、马贡村、岗河沿村、周陈桥村、左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楼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楼村、解岗村、程岗村、胡庄村、段庄村、营岗村、卜岗村、姚庄村、前陈村、北丁庄村、前杨河村、后杨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岗村、后彪岗村、骆家村、北姚家村、孙村、汪庄村、刘桥村、二郎庙村、前白村、丁桥村、半截岗南村、半截岗北村。

许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是怎样的?哪个景点最火?

许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灞陵桥景区,春秋楼,文峰塔,曹丞相府,大鸿寨风景区,紫云山,许昌博物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神_古镇,逍遥观等。最火的景点是灞陵桥景区。

1、灞陵桥景区。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

2、文峰塔。

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圆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画故事砖雕,其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3、神_古镇。

神_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_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宋代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河南许昌有哪些旅游景点?

汉魏故城,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春秋楼,灞陵桥。射鹿台,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华佗墓,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张公祠,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等好多好玩的地方。

2 春秋楼 很近,从汽车站北前进路上,票价30,不太值。

3 曹丞相府,魏武帝广场东侧,公交车进不去,建议出租车,票价40,不值。

4 双龙湖,环境可以,晚上有喷泉。

5 许昌博物馆、文峰塔5路、1路、均可,免费,登塔收费,价格不贵。

6 鄢陵花木博览园,许昌至鄢陵的车,8元路费,淡季免费,花博会期间50 。

7 白沙水库。

8 紫云山风景区,在襄城县紫云镇,交通便利,票价30 。

鄢陵有什么好玩的

问题一:鄢陵有什么好玩的 鄢国故都,鄢陵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许由墓

在上古的尧舜时期,

许由墓

在今天的中原腹地许昌市,有一位高士叫许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领,也是今天的许姓开姓之祖,据记载许由带领着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许昌市鄢陵县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带生活。他以农耕而食,重义轻利,从而广有贤名,尧帝知道后,要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又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种话,最后尧才把君位传给了舜,几千年来,尧舜禅让的千古美谈,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许由其人也被后人尊称为隐士鼻祖!

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乾明寺旧址,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尹宙碑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 2字碑高2米,宽093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明万历 (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

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尹宙字周南,为周宣王时尹吉甫的后人。父为守长社令。尹宙少时治公羊春秋传,曾任守昆阳令,后州辟从事,熹平二年(173)卒,年62岁。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鄢陵腊梅

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

鄢陵腊梅

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 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 165个品种。它们中间有纯**、金**、淡**、墨**、紫**,也有银白色、淡

问题二:许昌鄢陵有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介绍推荐( 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问题三:鄢陵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鄢陵花博园由北大园林学院进行总体设计,整个园区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竹林植物展区,花卉观赏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儿童乐园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问题四:离鄢陵最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个季节我想去泡温泉更合适一点吧

有花都温泉和花溪温泉相距不远,两者都在花都大道上,花溪的价位比花都的便宜,两者同为度假村性质,面积很大,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商务,度假,多种形式,并且许昌鄢陵本身又是一个花卉之都所以 度假村里面的园林植被这些都是完全有保障的,非常不错。这两个在媚游中原上都能够预订到优惠温泉票及房间,可以提前预约在去,保障入住,享受优惠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别忘了采纳哦

问题五:鄢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鄢陵旅游攻略 著名景点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植物园,腊梅园

问题六:鄢陵县什么地方好玩 花博园,花都温泉

问题七:五一小长假鄢陵现在好玩的地方 鄢陵一天都玩遍了,真不想去远处玩,建议你一天鄢陵花博园,一天禹州植物园,一天襄县紫云山 ,

问题八:五一鄢陵花博园有什么好玩的 秋天 国庆是个好时节 春天也行 景色还不错

问题九:许昌周边县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许由墓

亲根文化。树木有本,流水有源,千姓万氏,俱有祖先。在中原腹地的鄢陵县,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贤人许由墓冢一座。据史学家考证,许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内外许氏之先祖。

许由,字武仲,上古人。相传许由为昆吾部落首领,其部落沿颖水之滨刀耕火种,牧马猎羊生活,繁衍生息,是当时中原地带一支很有影响的部落氏族。

我国历代文献对许由其人多有记载。《琴操·卷下》: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者仍山而食,渴者仍河而饮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座,邪膳不食,人称高士。

有人见许由用手捧水而饮,极不方便,便送一瓢与许由,他用瓢饮后,将瓢挂于树杈,风吹瓢鸣,许由怕影响别人休息,随摔碎于地。

许由的贤能清雅,高风亮节被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尧十分饮佩,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坚辞不受,尧又召他为九州长,由听了尧的这番话,许由以为功名利禄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到小溪旁将耳朵洗了又洗。许由怕尧再派人请他入朝为官,隧率许氏部落逃隐到 箕山之下,颖水之阳,也就是许昌以东的这片大平原隐居起来,过起了躬耕自资,自食其力,修闲自在隐居生活。许由安居乐道,还创作了一首《安乐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 ,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

许由不喜功名利禄,独爱恬静与田园生活,感动着一代代后人,历代文人墨客曾写诗作赋赞美许由,明代大诗人付梅曾写诗赞道:

独爱云林境界幽, 绿荫蔽日翠共浮。

率瓢崖畔挑烦热, 洗耳溪水枕细流。

每有凉风来树底, 更无尘事到心头。

许由高士今何在, 千古箕山五月秋。

华佗墓

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医华公之墓”石碑,系当地从医者所立。据传,由于华佗医术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专为曹操一人服务,便托辞探家回乡。曹操派人将华佗押回许昌,打入牢狱,迫害致死。华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救死扶伤的故事仍流传于此间,至今墓前香火不断。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华佗,名 ,字元化,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汉杰出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精通内、外、儿、妇、针灸等科,特别擅长外科,首创世界手术 “麻沸散”。曹操闻其名征召华佗来许,辟为侍医,著有医书《青囊经》等。

张公祠

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嘉靖许州志》记载:“张公祠始建于汉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庙建于8米的高台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50余间,庙中奉祀刘备、关羽和张飞。庙前有三姓柏,一树松、柏、桧三个品种,像征着桃园三兄弟。山门内东西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青石,东雨石,西风石,二石有预测阴晴风雨的功能。另还有张飞井和三义殿等遗迹。

此外还有曹操割发代首处、张辽城、永始台、愍帝陵、伏皇后墓、董贵人墓、张、潘二妃墓、八龙冢、王允墓、马腾墓、曹彰墓、郄虑墓、徐晃墓、夏侯渊墓、夏侯__墓、毛_d墓、贾诩墓、徐庶之母墓、司马城等众多三国遗迹散布在许昌各县(市)的土地上。

除地面上的古建、遗址、墓

问题十:许昌鄢陵花都温泉最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啊??? 你好,现在的这个季节最适合泡温泉了,里边具有特色的功能汤池,特别能放松身心,“花都温泉”是集温泉泡汤、酒店餐饮、商务休闲、会议度假、保健养生、SPA水疗、康体功乐为一体的温泉文化主题酒店。

求许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哪些比较值得去?

许昌旅游景点大全是曹丞相府、花都温泉度假区、神_古镇、钧官窑址博物馆景区、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春秋楼。其中春秋楼和曹丞相府值得去。

许昌春秋楼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锁蛟井;三国时期遗址、遗迹。

花都温泉小镇,文明中原的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1036亩。位于“中国长寿之乡”许昌鄢陵,每年接待游客量达数十万人次。项目被80万亩花木林海包围,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富含10000个负氧离子;国家免检地理标志矿泉水,中国三大优质水源地之一。

曹丞相府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

一、姓氏源流 郑(Zhèng 郑)姓主源是中华五大郡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建郑国,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年,共十三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 2、出自他姓所改。今天的郑姓人除上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见下“3”),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3、出自中有郑姓。据《皇明大政记》载,中的郑姓是皇帝的赐姓。明代宦官、航海家郑和,系赛典赤·赡思丁五子马速忽的儿子。郑和祖籍云南省昆阳人,原名马和。明洪武四年(年),年仅12岁的郑和被攻入云南的明军俘虏,送到燕王藩邸做了一名侍奉朱棣的小宦官。建文元年(年),29岁的郑和“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故赐姓“郑”。皇帝赐姓郑,主要是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今东坝)一战中表现突出,故而赐姓“郑”。后来,郑和过继其兄马文铭长子为后,取名赐,遂繁衍为郑氏家族。现居南京的郑氏家族已历二十余世。郑姓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一带。★★得姓始祖:姬友。西周时,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后(公元前年)将友封在郑(今陕西省华县东)地,友称为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相继占领了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公元前三七五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郑氏。尊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开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带,即史载“陈宋之间”。郑亡国后,流落韩国的郑姓人中有位叫郑国的人,被韩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开凿了名闻后世的“郑国渠”。郑国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也是郑姓人在得姓后的第一个著名人物。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始于郑成功;到了明清时期,郑姓发展再度辉煌,在儒学、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独领,多有建树,名人大量涌现,形成了郑姓在江苏、湖南、河北、贵州、广东、安徽等地均有望族出现,族人远播于各省甚至海外的局面。郑姓播迁至海外,始于清,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郑姓如今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占到全国郑姓人口的大多数,可以说郑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八。三、历史名人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后谥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公元前),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向郑庄公下刀,废掉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得知后,针锋相对,利用郑国的优势,威胁周平王,逼使周文王与郑国派,后周对郑用兵,被郑所败周恒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扫地,郑国国威大振。自此周王室仅成天下共主,并无实权。 郑:元代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思肖:字忆翁,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元代连江(今属福建省)人。曾以太学上舍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南向,岁时伏腊必向南野哭。更名思肖,有寓“思赵”之意。善诗,擅水墨兰竹,信手数笔便成意境,所画墨兰蕴含思宋之情,书云“时写兰,疏花简叶,根不著土。人问之,曰:‘土为蕃人夺,著耶?’”嘉定某官胁以他事,求画兰,其曰:“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对仕元官僚,尤为恨之。所画墨竹,常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惜已无真本存世。传世作品有大德十年(年)作《墨兰图》卷,纸本,墨笔,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笔力劲挺,气格高洁,内敛含蓄,右自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左有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现藏日本大阪立美术馆;另《墨兰图》卷,画一孤傲伸叶吐蕊之兰,自题:“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所南。”藏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诗多故国之思,著有《郑所南文集》《心史》等。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振铎:当代作家,文学史家。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福建省长乐人。年考入铁路管理学校。曾参加五四运动。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建国后,历任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年任副部长。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阿富汗王国和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而遇难殉职。四、郡望堂 1、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阳郡: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郡治相当于今天山东省维坊、高密县一带。 雍州郡:东汉时置郡,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 2、堂 博经堂:东汉王朝时候,大历史学家郑玄博览书,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当时的读书人大都专读一经,郑玄却独自博古通今。郑姓以“博经”为堂。 通德堂:郑氏通德堂址在旧镇镇城里村,座东朝西,二进两庑一天井,每进三开间,土木抬梁结构,三百六十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年)历朝有修葺,年重修。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此外,郑姓的主要堂还有:“孝义堂”、“孔安堂”、“书带堂”、“复训堂”、“立本堂”、“锡类堂”、“翼经堂”、“奠邑堂”、“务本堂”、“荥阳堂”、“著经堂”等。五、宗族特征 1、历代郑姓族人地位均比较显赫,且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辈出。 2、郑姓以忠孝治家,家风纯朴而著称。 3、各支郑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郑家清修《郑氏家谱》、湖北通山郑氏一支字行为:“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据残本《郑氏家谱》、安徽宿县郑姓一支字行为:“天禄仕志本,日文立国光。”============================================================郑姓宗祠通用对联〖郑姓宗祠四言通用联〗艺工三绝;文成一家。——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郑虔善画、好书、工诗,唐玄宗誉为“三绝”。下联典出宋·郑厚,工文词,自成一家。古之遗爱;为司农。——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春秋·郑子产,孔子称之为“古之遗受也”。下联典出东汉·郑众,以清正著称,官大司农,人称“郑司农”。家传诗教;系出荥阳。——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郑玄,为汉代经学,称“郑学”。下联典指郑姓望居荥阳郡。家传诗教;声响蓬莱。——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姓宗祠荥阳堂通用堂联。画荻欧母;乞巧采娘。——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郑氏守节教子。下联典出郑侃之女采娘乞巧日梦织女授其神针,来世为男子。贤传欧母;巧乞采娘。——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尚书世禄;通德名门。——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东汉·郑均操守廉正,章帝赐尚书禄终其身。下联典自东汉·郑玄,为孔融所敬重,为其在高密县特立一乡,曰“郑公乡”。广开门衢,曰“通德门”。家著葩经;庭留松荫。——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郑玄遍注经,为汉代经学。鄢陵世泽;心史家声。——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南宋·郑思肖,著有《心史》。鄢陵世泽;司农家声。——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东汉·郑众,章帝时为大司农。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元·禄帖木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碑亭联 元翰林学士禄帖木撰。-----------------------------------------------------------------〖郑姓宗祠五言通用联〗书画留三绝;文史添五略。——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朝代书画家郑虞,诗书画“三绝”。下联典出南宋史学家郑樵,著《通志》二百卷,计二十略,其中五略旧史无。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清·郑燮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诗、画、书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石井满腔血;瀛台寸草春。——清·沈葆祯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沈葆祯题省台南郑成功祠联。“瀛台”,即。合族源流始;同居发朝初。——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浦县郑氏宗祠“门”同居碑亭联。全联典出郑氏同居始于南宋建炎年间,历二百六十余年而不散,宋、元、明三朝都曾旌表为“孝义家”。元代至正年间,翰林学士月禄贴本到江浙,手书“一门尚义,九世同居”赠给郑家,后立碑建亭。荥阳绵世泽;秋浦振家声。——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东至县莺山牌楼下村郑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郑氏郡望。下联典出本支郑氏居住在秋浦河边。-----------------------------------------------------------------〖郑姓宗祠六言通用联〗通德门联阀阅;尚书履响蓬莱。——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郑崇,哀帝时为尚书仆射。每曳革履进见,帝曰:“我识郑尚书履声。”下联典指东汉·郑玄。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郑燮自题联-----------------------------------------------------------------〖郑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北战南征收宝岛;船来帆往下西洋。——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郑成功。下联典指明·郑和。名高艺苑何由怪;德感黄巾不入乡。——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郑板桥。下联典指东汉·郑玄。草随爱日生书带;兰及春风兆笔花。——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郑玄。下联典指西汉·郑崇。威震西域封安远;学传北海集大成。——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安远侯郑吉。下联典出东汉著名学者郑玄,其学说集汉代经学之大成,史称“郑学”。三台道学传千古;六邑文章本一人。——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三朝旌表恩荣第;九世同居孝义家。——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孝友出张际之上;文章接吴宋以来。——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宋元明三朝赐命;忠孝义百世流芳。——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郑姓宗祠八言通用联〗祈招诵,谏言忠直;灞桥风雪,诗思清新。——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周·郑丹。下联典出唐代诗人郑繁。-----------------------------------------------------------------〖郑姓宗祠九言通用联〗孝而忠,政事无非德行;义且节,巾帼亦是丈夫。——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看根石柯,桐树犹不朽;抚膳钟训,鼓器岂空存。——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昭代启孙谟,纬武;格言承祖训,移孝作忠。——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出通德之门,辉联阀阅;听尚书之履,声响蓬莱。——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郑玄。“阀阅”,古代仕宦人家门前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后用来代指仕宦门第。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郑崇,字子游,北海高密人。年轻时为郡文学史,后官丞相大车属,哀帝时为尚书仆射,屡次上谏,多被采纳。每次见哀帝时,总是穿着皮鞋,哀帝常笑着说:“我能听出郑尚书的脚步声。”“蓬莱”,指唐代宫廷中有蓬莱宫,这里用来代指朝中宫殿。孝义振家声,江南第一;凤麟挥睿藻,朝右无双。——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昭代启孙谟,纬武;格言承祖训,移孝作忠。——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郑姓宗祠十言通用联〗名列八忠,享累朝之血食;才称三绝,征御笔之亲题。——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翼子贻孙,济济居同九世;规曾矩祖,绵绵义尚一门。——黄天仑撰浙江省浦江县“江南第一家”门[中庭]联------------------------------------------------------------------〖郑姓宗祠十一言通用联〗鲁岱风高,千古鹿山同景仰;潜溪泒衍,一环麟水足渊源。——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祖宗识远,知此青山独可家;诗礼恩深,宜其后世多佳士。——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郑姓宗祠十一言以上通用联〗谏草有千言,自信丹青能悟主;归囊只一拂,可知琴鹤亦妨人。——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代进士郑侠,曾以图谏神宗,晚年归里,自一拂居士。义风弥振,喜鼎食钟鸣, 犹 是三朝旧绪;祖泽连绵,看蛟腾凤起,[亻宣]鹰奕叶新纶。——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孝义首江南,允矣皇言,世世对物其弗替;俭素为礼本,大哉圣训,瞿瞿率履永无荒。——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诩景运在南都,望重伦扉,制诰千言宣德主;窜孤忠于西蜀,神归故里,馨香百世企。——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派衍广文之裔,文子文孙,克绍薪传于此日;家垂经学之遗,学诗学礼,无忘庭训于当年。——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台州郑氏宗祠联。上联“广文”,指唐代画家郑虔,曾官广文馆博士。下联“经学”,指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和郑玄。郑兴,字少赣,河南省开封人,官太中大夫。研究《公羊传》,又向刘歆学习,研究《左传》及《周礼》。长于历数,不信谶纬。郑众,字仲师,曾任给事中,官至大司农。继承并传扬父亲郑兴的《左传》学说,并研究《易》、《诗》,曾受诏作《春秋删》。著作富名山,忆当年凤阁拜颺,言论都垂碧简;堂墓恢旧址,看此日麟溪缔造,荐馨如对青萝。——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馆辟广文、门旌通德,诗礼绍前徽,聪听祖考遗训;屏开大尉、履识尚书,簪缨绵世泽,思遗父母令名。——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郑玄。下联典指西汉·郑崇。计汉祚东徙,垂二千年,外资阃寄、内托鼎司,磊落聚多英,文苑子孙皆国器;溯颍水西来,经十余郡,三户庸氓、七品小官,善良熏厥里,德门家法仰人师。——佚名撰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桐城县水圩村郑氏宗祠联。上联“阃寄”,指西汉会稽人郑吉,宣帝时任侍郎,屯田西域渠犁,攻破车师,官卫司马。神爵年间,迎匈奴西部日逐王归附汉朝,官西域都护,封安远侯。阃寄,托以阃外(郭门以外)的事,即任以重要的军职。“鼎司”,指唐代大臣郑綮,字蕴武,荥阳人。进士出身,历官监察御史、左司郎中,出任庐州剌史,回京任右散骑常侍,正直又敢于直谏,还常写诗讽剌朝政。大顺年间,由昭宗任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报导搔着头说:“歇后郑五(因排行第五,诗又多诙谐,故得此雅)做宰相,可知时事到了什么地步了!”鼎司,重臣之位。下联“七品小官”,指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字克柔,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早年家贫,乾隆年间中进士,历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住扬州画。擅长画竹、兰,风格劲峭;善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能诗文。为“扬州八怪”之一。============================================================附录:郑姓典故、趣事〖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源于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陶兵的《五代史补》卷三。 相传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后来,人们用“一字之师”指在一个字上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掩鼻〗 “掩鼻”这个典故出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下》。 战国时期,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怀王对她非常宠爱。楚王的夫人郑袖非常嫉妒,但表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对这位美人大献殷勤。凡是美人喜欢的服饰玩物,她都派人送去。美人喜欢的宫室卧具,她一概让出。对这位美人细致入微胜过了楚王,楚王见了后,还不时地夸奖夫人郑袖的贤德。其实郑袖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楚王的信任,好再设计陷害这位美人。 有一天,郑袖对这位美人说:“君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得到君王的长久宠爱,今后见君王时,最好把鼻子掩住。”这位美人听了就按她说的去办。楚王对此大为不解,就前去问郑袖其中的缘故。郑袖装出欲说不说的样子,在楚王的再三追问下,她才说这位美人是厌恶楚王有臭味。楚王听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因嫉妒而设计陷害之意。-----------------------------------------------------------------〖郑人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一双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上,看中了一双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成。有人问他:“你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跑回去

  许昌历史文化简介

  许昌,相传远古时代许由率领当地部落人群,在此拓荒耕田、构屋生息,从此,这一地区被人们称为“许”地,把开垦过的土地叫作“许田”(今许田村),这就是“许”字作为地名的首次出现。夏代,许地属豫州之地。公元前1世纪,周武王册封太岳伯夷、文叔于此称侯,建立许国。战国时许国封地为韩国所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许地始称许是,隶属颍川郡。汉袭秦制。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在此建都,一举将许县变成了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建立了魏国。由于魏基昌于许,故改名为许昌,并诏告天下,列许昌为“五都”之一。从西晋开始,许昌虽降为一般州县,但从南北朝直至清代,都是中州腹地的军事、文化重地。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又升为许州府,乾隆六年变为直隶州。民国时,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漫长的历史,为许昌哺育了众多的名人学士,遗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汉时,灌夫曾参与讨代吴楚七国之乱,留下许多美谈。王霸、祭遵曾跟随刘秀与新军大战于昆阳,为东汉的建立,立下赫赫功,被封为淮阴侯和颍阳侯。汉未魏初的陈实,儿子陈纪,孙子陈群,曾孙陈泰,皆德才兼备,名垂青史。荀叔祖孙三代都是曹魏时期的智襄人物,为曹魏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名声最大的是荀或,官至尚书令。曹操说:“天下之定,或之功也。”晚年贬官寿春,死后移葬许昌,即今城北匕的“八柏冢”。之后有唐代诗人王建,明代史部郎中苏继欧,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军总指挥张铜端等人,都在中华民族的史册。许昌文物古迹,城内外共有30多处,有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关羽辞曹处霸陵桥,附近还有关帝庙、射鹿台、文峰塔、魏都城址、天宝宫等文物遗迹。今日许昌城,为明嘉靖时,许州知州干玭重建而成,万历年间,知州范锡砌为砖城,四门建有楼阁,并分别悬匾额:东联江汉,西瞻嵩洛,南望衡湘,北拱神京。四角建有角楼,城垣周围有箭楼34座,城外有护城河,深五丈,宽二十五丈。河内绿水荡漾,遍栽芙蓉,因有“十里荷花江湖极”的赞句。如今城垣虽夷为平地,但护城河尚在,城内基本保留了古城格局。南大街为民国初年的商业大街,商号林立,门面房完好。衙前街、西大街、东大街、文庙街、九曲街还保留着清代部分商业板门房和四合院。整个老城区虽有改造,但古城面貌尚可展观。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

彭店古城文化散文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古遗址、古建筑有众多遗存,而彭店乡尤为厚重,其代表性以古城为最。古城是彭店乡傍双洎河畔一个小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