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泥坂辞》的翻译
译文:
《黄泥坂词》
步出临皋向东疾行啊,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月色明亮啊,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归来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1、《黄泥坂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苏轼自幼奋厉有天下志,入仕之后,主张改革弊政。因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旧党执政,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不同意完全废除新法,与执政者发生分歧,自请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被远贬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诗、文、词集与《仇池笔记》、《志林》等。
3、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岁末,东坡忆与诸友往来临皋雪堂间,途经黄泥坂,大醉于道旁,衣服全被露湿,于是写下这首纪游“行唱”之作。
4、原文
《黄泥坂词》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家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修的,在一些字眼上,一定要小心,千万别用错了。
名、字、号
名:
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
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
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字:
即平时称呼。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平时见面只呼其为“孟德”、“玄德”,而不叫其曹操,刘备,就是避讳,表示尊重。
现代人很少用字。
号:
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旧谱中的号一般是年长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于一种成就感,或出于某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
所以不能把几岁孩子的小名称为号,那是对号的一种误解。
重点注意
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
今修谱时,如族内形成共识按字辈定新录入成员的谱名,拟将原名书为“一名××”或“字××”。
同时,不能把旧谱中的名随意去掉,也不能把旧谱中名、字随意调换。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弥补。
配、娶、继配、聘
配:
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也称处子,书“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娶:
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继配:
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
再配为处子则书“继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为醮妇则书“续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聘:
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
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
重点注意
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
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个别宗谱只写娶而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另外,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适、字、未字、待字
适:
该女子已出嫁结婚书“适”。
字:
旧时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该女子已定亲尚未出嫁曰“字”,与男方的聘相对应。
未字:
该女子尚未定亲曰“未字”。
待字:
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尚未举行定亲仪式曰待字。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重点注意
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因此现在修谱,不要惟恐别人看不懂。
就把适改成嫁,这就与历次修谱用词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谱味”,故女儿出嫁仍写“适”为宜。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
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书“出赘某地某姓”。
入赘:
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
招赘:
旧谱世系表均以男子为主体,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本姓×”。
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孀赘:
孀赘即丈夫死后,妻子再找一个男人上门,俗称“黄泥畔”。
重点注意
认定是否招赘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应以所生子女姓母姓为准。
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但是我们在修谱时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结婚证,还是不录为好。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出继:
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做继子,并改为外姓。
此种情况,在世表中仍需要挂线,并注明出生年月,出继何地何姓,方便后人明了本源。
继子:
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出嗣:
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
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
承祧:
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兼祧:
兼祧是以独子兼承叔(或伯)两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又称“一子两后”或“两房共一子”。
清乾隆朝起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间非妻妾关系,而是妯娌关系。
重点注意
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
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
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
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
殇、夭、卒、年、享、寿
殇:
7岁及其以前身亡书“早殇”。
夭:
8岁至15岁未成年而身亡称“早夭”。
年:
50岁以下去世,书“卒于某时,年若干岁”。
享:
51岁至59岁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年若干岁”。
寿:
60岁及以上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寿若干岁”。
重点注意
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作古之人书“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世之人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
一、全国吴氏统谱统一字派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
1950年,吴氏统谱规定:凡吴氏大统后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题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从顺。
二、吴姓人口
吴姓在当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计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顺序名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205%,约2600万人左右。
三、吴姓由来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
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
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扩展资料: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
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
吴氏制定统一的行辈字比较晚,1950年,吴氏统谱规定:“凡吴氏大统后裔,自泰伯101代起,至150代止,依序题名,一字成行,列上列下,就宜从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至今仍未统一起来,各地仍旧照按自己的家谱字辈进行起名。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
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将它继承和发扬。
■姓氏源流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戴姓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繁衍发展,戴撝数传至戴云升时,戴云升由宋迁居谯郡亳州,之后世代留于此,并形成戴姓历史上的第一个郡望——谯郡。西汉时,戴姓有从豫东迁豫南的,如时称“关东人豪”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而世居谯郡的戴姓为避战乱由亳南迁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并形成广陵郡望。另有一支由豫东迁山东半岛,因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有济水和黄河交汇,这支戴姓以济会为郡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陵戴姓有戴烈因担任三国时吴的左将军而徙江南,其孙戴渊被司马睿引为心腹,而居建康(今江苏南京)。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烽火连天,中原戴姓大举南迁,谯郡戴姓也有被迫南迁者,居谯郡钅至县(今安徽宿县)的戴逵南迁至会稽嵊县西南,东晋时的戴洋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东)人,后迁湖北荆州并定居。可见,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戴姓不仅在江浙一带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徙居今安徽、湖北的。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陈元光婿为戴君胄,为将佐,子为戴仁,父子二人自河南固始随军征讨,后在福建落籍,是为戴姓入闽之始。盛唐之际,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戴姓在陕西、山西、湖南、江西等地均得以发展繁衍。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侵扰,原居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戴姓人有南迁福建、广东者。蕉岭一世祖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县,于元代徙居镇平(今广东蕉岭)招福乡黄泥崛,子孙昌盛,传至十二世,有仁忠、仁恭兄弟迁往台湾屏东,十三世、十四世中又有数十人迁往台湾高雄、新竹、桃园、内浦等地。明洪武年间,戴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迁于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清代时还有福建戴姓陆续不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姓族人移居海外者。如今,戴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以江苏、浙江两省为多,这两省的戴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历史名人
戴 嵩:唐朝画家,擅画田家、山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与韩 画马齐名,世称“韩马戴牛”。
戴 震:安徽省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他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对经学、语言学有重大贡献,为一代考据大师。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戴 进:著名画家,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境界深远妙处,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运笔顿挫有力,设色纯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称。
戴 逵:东晋学者、画家、雕塑家,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人。他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著有《释疑论》。他曾为会稽山灵宝寺作木雕无量佛及胁侍菩萨,又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也别具一格。
戴 德、戴圣: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今文礼学的“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由于二人在礼学上的重大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儒宗。戴德、戴圣同学《礼》于后苍,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金坛、句容戴氏为戴圣之后。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戴圣{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世称“小戴”。
戴 笠:浙江省江山人,黄埔军校肄业,军统特务头子,1946年3月因飞机失事而亡,时人有“雨农(戴笠字)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说。
戴名世: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许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触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杀,为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
戴复古: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省)人。他长期浪游江湖,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的影响,语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责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表达了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能词,风格雄放。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戴表元:奉化(今属浙江省)人,元代文学家,其文章高雅,时称“东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第元:大庾(今江西省大余)人,乾隆进士,与弟均元、长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继入翰林,时称“西江四戴”。
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戴季陶:浙江省吴兴人,出生于四川广汉,曾任 宣传部长,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省人,抗日名将,曾任 旅长、师长。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同固一役,戴师抗击五倍于己之敌,以伤亡八百勇士的代价,歼敌五千有余,书写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固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受伤殉国,时年38岁。1943年4月1日,在广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共两党***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
戴克敏:湖北省黄安人。红军高级将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和***之一,革命烈士。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党代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党代表、中国工农革命第七军第11军31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75师政治委员等职。
代锋,1966年7月生,湖北随州人, 党员。大专文化,襄樊市樊城区清河口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摘自《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三版。
代家富,1966年10月生,湖北宜城人,初中文化,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前程村治调主任。摘自《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三版。
代洪慎,1949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系无锡集邮研究会会员。摘自《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十版。
代汝宽,1934年10月生,云南普洱人, 党员,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普洱县支行总会计,高级会计师,云南省金融会计学会理事,普洱县合订协会理事,普洱县珠算协会副会长。摘自《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十版。
代路,1940年生,山东济南人。剧作家。原名戴文迎。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开始从事话剧艺术。历任演员、导演、编剧。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戏剧家协会主席、青岛话剧院党总支书记、一级编剧。摘自《世界艺术家名人》。
■郡望堂号
1、郡望
谯 郡:东汉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三国时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间地。
广陵郡: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今扬州)。东汉建武中改为郡。相当今江苏省、安徽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区。
2、堂号
独步堂:或曰“避贵堂”,都是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谯国堂:东周时,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另外,戴姓的堂号还有:“广陵堂”、“清河堂”、“清华堂”、“清河堂”、“赐礼堂”、“荣席堂”、“紫薇堂”、“注礼堂”等堂号。
■戴姓宗祠通用联
〖戴姓宗祠门楣题辞〗
注礼名家
“注礼名家” 源出戴姓显祖西汉入戴德与侄戴圣一同学“礼”于后苍,汉宣帝时两人均立为博士。戴德曾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大德礼记》八十五篇,开创“大戴学”,世称“大德”,戴德任信都王刘器大傅,又称“大傅礼”。戴圣,世称“小戴”,他又选集古代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古文名篇“苛政猛于虎”、“教学相长”等即选自《礼记》。为颂扬威德、戴圣文章道德风范,故戴姓正门题“注礼名家”。
〖戴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席传易学;
业擅礼经。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鄞县人戴圭,字秉诚,人称野桥先生,潜心研究《易》学,并身体力行。常对人说:“学习要谨慎地独立思考,以诚意来修身养性,不怨天,不尤人,时间长了就会与天合为一体。”著有《易经大旨》、《四书要略》等。下联典指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戴德、“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圣叔侄。梁人,同向后苍学《礼》。戴德字延君,任信郡王太傅,宣帝时被立为博士,称“大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戴圣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为博士,参加石渠阁仪,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
逸情霞举;
峻节山高。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指南朝宋学者戴颙,字仲若,有高名,与兄长戴勃一起先后隐居桐庐、吴中,二人都善于作画、鼓琴。后到吴下,当地士人早就听说他的高名,于是集资为他建房,又聚石、引水、种树、开涧。他在那里著述,永初、元嘉年间,朝廷多次征召,他者不去,著有《逍遥论》,又为《礼记·中庸》篇作注。“霞举”,比喻高远。下联典指东晋学者、画家、雕塑艺术家戴逵(?-396),字安道,戴颙的父亲,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人。曾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与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精雕塑和绘画,善画山水、人物、走兽,也画宗教画,并雕佛像;曾为稽山阴灵宝寺做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隐于幕后,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三年始成。又为瓦棺寺塑《五经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南齐谢赫有“情韵绵密,风趣巧发”的评价。太宰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后徙居会稽之剡县。逵性高洁,以礼度自处。武帝时累征不就。太地中病卒。
九灵隐士;
五女疏裳。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戴良,屡征不仕,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下联典指汉·戴良,嫁五女惟贤是与,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遗之。
破琴示节;
学礼删文。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戴逵,性高洁,能鼓琴。太宰武陵王使人召之,逵破琴,誓不为王门伶人。下联典指汉·戴德、戴圣两叔侄事典。
〖戴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经传旧德;
五世振儒风。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经学家戴凭,字次仲,平舆人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名人戴元益,桐城人。五世同居,皆有名,咸通中诏旌其门。
过石奇不尽;
出林香更浮。
——戴公怀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戴公怀《排律·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监赵婺州齐处州》诗句联。全诗为:“今日永嘉守,复追山水游。因寻莽苍野,遂得轩辕丘。访古事难究,览新情屡周。溪垂绿筱暗,岩度白云幽。过石奇不尽,出林香更浮。凭高拥虎节,搏险窥龙湫。淙潈泻三四,奔腾千万秋。寒惊殷雷动,暑骇繁霜流。沫溅群鸟外,光摇数峰头。丛崖散滴沥,近谷藏飕飗。况此特形胜,自馀非等俦。灵光掩五岳,仙气均十洲。书以谢群彦,永将叙徽猷。当思共攀陟,东南看斗牛。”
碧水千塍共;
青山一道斜。
——戴表元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诗人戴表元《五律·苕溪》诗之颈联。全诗为:“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戴表元,字帅初,奉化人。曾任信州教授。其文清深雅洁,名重东南。
经传大小戴;
名与斗山齐。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经学家戴德,字延君,梁郡人事典。
〖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帘外微风斜燕影;
水边疏竹近人家。
——戴熙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清代画家戴熙(1801-1860)自题联。戴熙,字鹿床,号醇士,钱塘人。道光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诗书画并有名于时,画尤入神品,著有《画絮》。赠尚书衔,谥文节。
〖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解经不穷,荣向金门累席;
过目成诵,欢从玉殿传胪。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经学家戴凭,字次仲,平舆人事典。下联典指明代编修戴大宾的事典。戴大宾,字宾仲,莆田人。正德中廷对第三。传胪:本指替皇帝的传言。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
堂构起萍乡,念先人注礼删经,家学宏垂曲则;
山川恢庙貌,愿后裔秋霜春露,德謦永荐烝尝。
——戴衢亭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萍乡市凤凰街戴氏宗祠联。
敦伦敦厚敦尚,万古纲维,溯阀阅名家,原为敦礼之祖;
叙穆叙昭叙次,一堂右左,合衣冠世族,皆以叙份为宗。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戴川戴氏“敦叙堂”联。
1 黄泥之坂文言文翻译
出自《后赤壁赋》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
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10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13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
“须”通“需”。14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
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15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16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
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
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
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
17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18履巉(chán)岩:登上险峻的山崖。
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
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22栖鹘(hú):睡在树上的鹘。
栖,鸟宿。鹘,意为隼,鹰的一种。
23俯冯(píng)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
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
啸,蹙口作声。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
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26悄然:静默的样子。
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
玄,黑。裳,下服。
缟,白。衣,上衣。
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
如白居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翩仙,一作“蹁跹”。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
2 苏轼 黄泥坂词解释《黄泥坂词》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
它的解释是: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黄泥坂词》
作者宋代苏轼
诗词正文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 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宴兮草木腓, 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3 苏轼《黄泥坂辞》的翻译译文:《黄泥坂词》步出临皋向东疾行啊,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月色明亮啊,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归来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1、《黄泥坂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
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苏轼自幼奋厉有天下志,入仕之后,主张改革弊政。
因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旧党执政,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读。
因不同意完全废除新法,与执政者发生分歧,自请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被远贬惠州、儋州。
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
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著作有诗、文、词集与《仇池笔记》、《志林》等。
3、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岁末,东坡忆与诸友往来临皋雪堂间,途经黄泥坂,大醉于道旁,衣服全被露湿,于是写下这首纪游“行唱”之作。4、原文《黄泥坂词》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宴兮草木,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4 苏轼《黄泥坂辞》的翻译早晨在黄泥坂与白云嬉戏,晚上回到青烟袅袅的雪堂。
我欣喜于鱼鸟未被我惊吓,庆幸打柴的老者不对我拘礼。
我先是趁着酒力歌唱,又忽地放下手杖躺倒。
以草为床褥以石头做枕头,思慕华堂的清雅宴集(?这句真不会)。
落下的纷纷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衫,升起的素白之月洒下团团清霜。
于是我一下站起来,启孩郸粉肝莠菲疯十弗姜程并歌唱到:明亮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来迎我回家饯行我离开(应为迎余往兮饯余归)归去已晚,草木凋落。快归来吧!黄泥坂不可久留嬉戏。
5 苏轼 得翻译,就只找到一个很抱歉
临江仙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6 御街行 范仲淹 古文翻译1御街行 宋·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夜深人静,四野寂寂秋叶纷纷飘坠,落在台阶之上,那声音凄凉而有琐碎。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年年月月却如今日的夜晚,月光如洁白的素练,而人却相隔千里,受着相思的煎熬而满怀愁绪,愁到深处,已无法靠喝酒来麻醉。酒尚未到唇边,已先化着了眼泪。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这种苦苦相思的滋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不是在心理隐隐作痛,就是把眉头紧紧皱起
东莞寮步镇属于哪个区?
寮步镇属于东莞市主城区。
寮步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中部。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2°09’,东经114°40’,毗邻东莞市区。地处松山湖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同沙生态园和东莞生态园“四位一体”大市区的核心位置。
寮步镇下辖20个村,分别为:寮步社区、塘边社区、良边村、石龙坑村、坑口社区、泉塘社区、横坑社区、竹园村、下岭贝村、岭厦社区、霞边村、新旧围社区、上屯村、凫山村、西溪村、石步村、富竹山村、塘唇村、向西村。
扩展资料:
寮步镇介绍:
位于东莞中部,邻近东莞市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总面积约875平方公里,本地加外来人口超过40万,寮步镇先后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汽车销售名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
寮步镇这个小镇的经济实力是很强的,2018年GDP达到了285亿元,超过很多县城,寮步镇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外资企业5家,是东莞市的出口强镇和IT大镇。
得益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寮步镇城建就像个城市一样,有不少高楼,道路宽阔,规模就是一个小城市。寮步由于离东莞近,已经是融入东莞市区了,东莞城区与寮步城区已经是连在一起了。
寮步镇与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相依伴,是穗港经济走廊的中枢,交通四通八达。莞深高速、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莞樟路、石大路在此交汇,半小时车程可以到达东莞的每一个角落,交通条件比很多地级市还好。
-寮步镇
永福寺的介绍
永福寺1位于汤西南_村,宋朝原建于蓝田都揭岭山下福宁寨庵墩地。明朝中叶,村寨乡贤另择塘唇背山坡地重建新永福寺,2008年筹资300多万元重建南礤村永福古寺。山环水秀,风景迷人,总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寺内设置有三尊大佛祖、观音菩萨、弥勒佛、韦陀佛、十八罗汉等佛像。走廊墙壁保存有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清朝时期的碑记和一批木质匾额、楹联等文物。1993年10月,永福寺被丰顺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10日,汤西镇南_村金狮飞舞、鼓乐喧天,千年古寺永福寺附属楼层竣工暨玉观音圣像开光庆典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永福寺附属设施的完善和玉观音圣像的开光,将进一步提升永福寺的知名度和揭岭飞泉风景区旅游品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请问在横沥神山工业区能坐到76路公交车吗
可以
76路(市汽车总站-横沥车站)
线路介绍:
市汽车总站
-
共联路口
-
坝新路口
-
周溪路口
-
宏图路口
-
绿色路口
-
雅园路口
-
莞长车站
-
同沙水库
-
光明路口(东城)
-
同沙管理区
-
万科高尔夫
-
石井路口
-
市汽车东站
-
时富花园
-
横坑三星
-
下岭贝
-
岭夏路口
-
向西路口
-
塘唇
-
华南工业城
-
富竹山
-
寮步广场
-
寮步京都酒店
-
收费站
-
滨河路
-
凫山路口
-
东坑路口
-
杨梅岭
-
正坑
-
东坑汽车站
-
家家乐广场
-
黄屋
-
丁屋
-
神山工业区
-
爱一大酒店
-
新珍宝酒店
-
横沥市场
-
横沥嘉荣商场
-
横沥车站
-
(共40站)
问下东莞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
东莞市(官方外文名称为Dongguan,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Tungkun)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该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东莞1985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74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52011万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中文名称: 东莞市 外文名称: Dongguan 别名: 莞城、浪都、香都《莞香》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广东珠江三角洲 下辖地区: 石龙、樟木头、虎门、长安、厚街 政府驻地: 东莞市南城街办鸿福路99号 电话区号: 0769 邮政区码: 5230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 面积: 2465平方公里 人口: 822万(2011年) 方言: 粤语、客家语 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可园、粤晖园、虎门炮台、孙中山先祖故居、袁崇焕纪念园 机场: 周边机场-广州机场、深圳机场 火车站: 东莞火车站,东站,石龙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S 市花、市树: 白玉兰、荔枝 城市代码: 441900 历史名人: 邓世昌、袁崇焕、孙中山、蒋光鼐 商界领袖: 陈瑞球、李祖泽、梁乃鹏、方润华 IT领袖: 王志东、张志东、邓裕强 莞邑历史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时,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越之地。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 宝安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 东莞 ,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东莞相传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清朝,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莞县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县级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是“广东四小虎”之一。(广东四小虎指1980年代广东珠三角崛起的四座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南海、顺德、东莞、中山,当时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象征。2005年“四小虎”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公认的人均GDP5000至9000美元的“发展门坎”。所谓小虎,是指跟深圳这样的大经济特区相比,它们的城市基础设施规模、人口规模等较小,而实际的外向型产业规模并不小)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中国华南,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端是 谢岗镇 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 凤岗镇 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 沙田镇 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 中堂镇 潢涌村大坦小组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 东莞市东接惠州市 惠城区 、 惠阳区 ,南抵深圳市 龙岗区 、 宝安区 ,西挨广州市 南沙区 、 番禺区 、 萝岗区 ,北达 增城市 、 博罗县 ;四周共与穗、深、惠的 9 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行政区划 1985年, 东莞县 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消东莞县,建立(县级) 东莞市 ; 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市是 全国三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 直属广东省 。 1986年,东莞市开始撤区建镇,实行镇辖村体制;同年2月4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撤销东莞市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3个区公所,设立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2000年3月,撤销附城区街道办事处设立 东城街道办事处 ;2001年10月,(huáng)篁村区街道办事处改名为 南城街道办事处 ;2002年1月,撤销1988年1月起分设的城内区、城外区街道办事处,合并重新设立 莞城街道办事处 ;2002年11月,万江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 万江街道办事处 。至此2011年9月东莞市下辖28个镇和4个街道;各镇(街道)共下辖383个村和214个社区。村下辖若干 村民小组 ,社区下辖若干 居民小组 。 镇 办事机构为 镇人民政府 , 街道 办事机构为 街道办事处 ; 村 办事机构为 村民委员会 , 社区 办事机构为 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11年12月1日, 东莞市 辖 32个镇(街道) ;其中包括4个街道( 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 );28个镇( 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长安镇、 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_镇、洪梅镇、麻涌镇、中堂镇、高_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望牛墩镇 )。 东莞市区 由 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 组成; 中共东莞市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 驻 东莞市南城街道胜和社区鸿福路99号。 2010年东莞市常住人口为823万人,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各镇(街道)行政区划情况如下: 街道:(4个) 1莞城街道 :辖 东正、市桥、北隅、西隅、罗沙、博厦、兴塘、创业,共8个社区; 莞城街道办事处 驻市桥社区高第街1号。 2南城街道 :辖 鸿福、宏远、胜和、元美、亨美、三元里、篁村、新基、周溪、袁屋边、白马、石鼓、蛤地、西平、雅园、水濂、新城,共17个社区; 南城街道办事处 驻胜和社区莞太路51号。 3东城街道 :辖 岗贝、花园新村、东泰、温塘、桑园、周屋、余屋、鳌峙塘、峡口、柏洲边、上桥、下桥、樟村、梨川、堑头、主山、石井、同沙、光明、牛山、立新、火炼树、星城,共23个社区; 东城街道办事处 驻星城社区东城路(东城大道)。 4万江街道 :辖 万江墟、万江、石美、莫屋、拔蛟窝、黄粘洲、蚬涌、谷涌、小享、_联、上甲、新村、新谷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牌楼基、严屋、大汾、流涌尾、金泰、曲海、坝头、胜利、官桥_、简沙洲、新和、新城,共28个社区; 万江街道办事处 驻万江社区万福路。 镇:(28个) 1石碣镇 :辖 城中1个社区及石碣、唐洪、黄泗围、西南、单屋、梁家、沙腰 、刘屋、水南、四甲、鹤田厦、涌口、横_、桔洲14个行政村; 石碣镇人民政府 驻城中社区。 2石龙镇 :辖 中山东、中山西、兴龙3个社区及西湖、忠维、林屋、蒲溪、新维、王屋洲、黄家山7个行政村; 石龙镇人民政府 驻王屋洲村。 3茶山镇 :辖 茶山圩、茶溪2个社区及上元、茶山、下朗、横江、增_、卢边、寒溪水、南社、塘角、博头、冲美、粟边、孙屋、超朗、京山、刘黄16个行政村; 茶山镇人民政府 驻茶山圩社区。 4石排镇 :辖 太和1个社区及石排、下沙、福隆、庙边王、沙角、黄家_、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田边、中坑、燕窝18个行政村; 石排镇人民政府 驻太和社区。 5企石镇 :辖 宝石1个社区及铁岗、深巷、湖美、博夏、上洞、江边、旧围、清湖、东平、上截、下截、东山、莫屋、杨屋、新南、南坑、铁炉坑、企石、霞朗19个行政村; 企石镇人民政府 驻企石村。 6横沥镇 :辖恒泉1个社区及石涌、隔坑、半仙山、田头、田坑、横沥、村头、长巷、田饶步、六甲、村尾、水边、新四、山厦、月塘、张坑16个行政村; 横沥镇人民政府 驻半仙山村。 7 桥头镇 :辖 莲城、田新、桥头、大洲、迳联、岭头6个社区及田头角、李屋、朗厦、岗头、屋厦、禾坑、邓屋、邵岗头、东江、山和、石水口11个行政村; 桥头镇人民政府 驻莲城社区。 8谢岗镇 :辖 泰园1个社区及黎村、窑山、南面、大龙、大厚、赵林、稔子园、五星、曹乐、谢岗、谢山11个行政村; 谢岗镇人民政府 驻泰园社区。 9东坑镇 :辖 草塘、骏达2个社区及东坑、坑美、角社、塔岗、黄麻岭、初坑、凤大、黄屋、寮边头、长安塘、新门楼、井美、彭屋、丁屋14个行政村; 东坑镇人民政府 驻骏达社区。 10常平镇 :辖 常平、新民2个社区及岗梓、塘角、苏坑、袁山贝、金美、还珠沥、朗贝、桥沥、卢屋、九江水、朗洲、陈屋贝、司马、霞坑、漱旧、漱新、黄泥塘、元江元、横江厦、沙湖口、白石岗、松柏塘、上坑、木_、下墟、板石、田尾、白花沥、桥梓、麦元、土塘31个行政村; 常平镇人民政府 驻常平社区。 11寮步镇 :辖 寮步、塘边、横坑、岭厦、新旧围、缪边、牛杨、泉塘、坑口、良平10个社区及西溪、凫山、石龙坑、石步、良边、富竹山、塘唇、向西、霞边、上屯、下岭贝、竹园、上底、药勒、刘屋巷、浮竹山、陈家埔、井巷、小坑、长坑20个行政村; 寮步镇人民政府 驻寮步社区。 12大朗镇 :辖 大朗、佛新、巷头、屏山、竹山、巷尾、求富路、长塘、黄草朗、大井头、圣堂、长富12个社区及高英、洋乌、洋坑塘、松柏朗、黎贝岭、松木山、犀牛陂、水平、宝陂、石厦、杨涌、沙步、新马莲、佛子凹、蔡边、水口16个行政村; 大朗镇人民政府 驻大朗社区。 13黄江镇 :辖 新市、田美、三新3个社区及社贝、鸡啼岗、袁屋围、合路、北岸、田心、龙见田、旧村、长龙、星光、大_11个行政村; 黄江镇人民政府
苏轼《黄泥坂辞》的翻译
本文2023-11-26 21:48: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