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姓 郜氏家谱 郜姓起源 郜姓名人 郜姓的来源 郜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6浏览:2收藏

郜姓 郜氏家谱 郜姓起源 郜姓名人 郜姓的来源 郜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郜(Gào)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世本》和《通志·氏族略》载,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郜姓又写作告。

郜姓始祖:郜侯。郜姓出自周文王。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说,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郜,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根据《世本》上说,郜姓是周文王之子郜侯的后代。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后来亡国以国为氏,晋有高昌长郜珍。当初的郜国,包括南郜和北郜两个部分。北部在今山东省城武县的东南,南部则在北部之南的二里,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曾被置为郜成县,到了东汉,被并入城武县,直到了今天。郜姓中国人的发祥地就在城武县。望族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故郜氏后人奉郜侯为郜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郜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第十一子,自己的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后来,郜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郜氏,成为今天郜姓的最早起源。到了春秋时候,郜国后来被齐国灭掉,但它的国人还是保留了郜姓。

三、历史名人

郜 珍:晋代曾在任高昌长,是见于史册的第一个郜姓名人。

郜 琏:字方壶,自号绿天主人,清代旅游家。好鼓琴,悦耳动听。又好游山水;他游遍了全国,曾三次登上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成了国宝。

郜 坦:清代学者,淮安人,研究《春秋》,遵从左氏,又博采杜预以至宋、元各家学说,著《春秋左传集注》。

郜 煜:清代学者,进士出身,官至中书科中书。著有《易经理解》。

郜知章:元代诗坛上有所谓的“王郜”之说。“王郜”是指王祠能和郜知章。事实上,郜知章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精研儒学的学者。他的一定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省乐平一儒学的学者。据说,他的一家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的乐平一带很有名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集古堂:源自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春秋集古注》一书。

============================================================

郜姓宗祠通用对联

〖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

姓启郜国。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郜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人游山水;

传注春秋。

——李文郑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如皋人郜琏,字方壶,自号绿天主人,官台州参军。离职后,喜欢游览山水,五岳名山到过三处;又善于弹琴。下联说清代淮安人郜坦,研究《春秋》,遵从左氏,又博采杜预以至宋、元各家学说,著《春秋左传集注》。

-----------------------------------------------------------------

〖郜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贤令著于溆浦;

文光耀于泰州。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泰州名人郜仪事典。郜仪曾为溆浦知县,有惠政。

-----------------------------------------------------------------

〖郜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春秋传注流传远;

易经理解享誉高。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学者郜坦,淮安人。治春秋遵左氏,采杜预以至宋元各家之说,著有《春秋集古传注》。下联典指清代进士郜煜,字光庭,汝州人。官中书科中书。著有《易经理解》。

世家业儒诗名盛;

潜心绘事画艺精。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诗人郜知章,乐平人。善诗,与司业王嗣能齐名。世称“王郜”。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郜琏,字方壶,如皋人。号绿天主人。善鼓琴,好绘事。尝写芭蕉,传至日本 ,海外珍之。见《如皋县志》。

-----------------------------------------------------------------

〖郜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历世科举,荣膺簪绂;

托孤投水,节凛冰霜。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郜安、郜惟忠、郜猷、郜大经,历世科第不绝。下联典指明·花云辅佐朱元璋之侄朱文逊驻守太平城,北汉·陈友谅进袭,花云奋勇抵御。但因采石矶无人防守,贻误时机,城破二人一同被擒。朱屈膝求降被杀,花云坚决不降,自刎而死。其妻郜氏托孤于妾,投水殉夫。

裔本周姬,诗推王郜;

台州雅望,淑浦贤声。

——佚名撰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郜知章事典。下联典指清·郜琏事典。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山东省东明县南一带。

  2、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摘 要《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例的历史著作,被誉为先秦史书的“记籍之冠冕”。历代学者研习不已;为其作注者更是层出不穷,及至近代,杨伯峻先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春秋左传》进行注释和整理,是总结古今左氏注疏学的一部力作,其注文丰赡完备,广征博引,成为后代研读《春秋左传》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本文从左传文本出发,试对杨注的优点长处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整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该书主要记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涉猎面广,记述也丰富详尽。它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因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历代对左传研读评点分析作注的人层出不穷,也涌现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新作。

及至近代,对古人研究成果有创新性突破的注本当属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杨本《春秋左传注》有着突出的诠释性特点,在注释上内容丰富、注释完备、广征博引。还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史实,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释词方法上,遵从古制,结合义形声进行训释。在解句方法上逐一解析,说明性较强。无论释词,还是解句,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可酌情层层划分,细化为各个小类,每一类都各具特点,却又形成统一的诠释体系。在对史实的考辨上,杨本《春秋左传注》对古籍整理的体式比较全面,对旧注进行筛选,依据实际需要酌情使用。在一个注释上融合了集注、校勘、标音、考辨为一体。这种训释方法就更为可靠和丰赡,便于读者的阅读和使用。在正文前还附有修订工作小记、出版前言、凡例和引用书目。这就使得这部书更为完备和精当,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学习者使用,同时也为读者研读本书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试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出杨本《春秋左传注》的诠释特点。

第一、尊重历史事实,具有很强的考辨性

《春秋左传》是一部史书,关于历史的研究就容不得半点虚构和想象。对待其书中所记载的史实,他去伪存真,深入细致的考辨。对于同一史实,如果在其他的史书上有所记载的,杨先生则比较它们的异同,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绝不附会其意,而是以存异的方法来解决。《春秋左传》成书年代较早,对于很多书籍都加以引用,但是因为所引文献或者历史的局限性,所记载的事件或有不同版本。注解中都一一注明,必要时还加以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把握史事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比较,互相补充,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春秋左传》记事的特点。如:《左传·文公十八年》有这样的记述“文公二妃,敬赢生宣公。”原文仅九个字,杨注却用了二百余字进行阐释。他征引《史记·鲁世家》和《左传》进行相互比较。认为司马迁所言当出自于《左传》,但是对整个事件的记载要比《左传》详尽全备,所以就引用了《鲁世家》的文字来补充说明左传,使其更加完整。

由于《左传》年代久远,所以其中所记载之事有很多都已找不文献书证或者文物证据了,有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学界上得不到统一的解释,在这个问题上,杨先生充分尊重史实,在想尽办法不得其解的时候,便注明“姑阙疑”、“不得其详”、“存疑”等字样。这充分体现了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比如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了: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关于齐姜这个人物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杜注云:齐姜,武公妾。《晋世家》云: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顾栋高《大事表》卷五十二卫夷姜齐姜辨疑之,谓齐姜为献公未即位时所娶之适夫人。章炳麟《左传读卷》八又谓齐姜非哀侯之妾,则小子侯之妾,对于这些不同的看法,杨本经过考证认为皆臆说不足据。在后面就注明:“存疑可也”。

杨注运用可以掌握的所有文献材料对其一一进行分析和考辨,在广征博引中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盲从他人见解,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这正是其独树一帜的特点所在。

第二、注释方面分类细致全面,注解丰富内容翔实

杨先生的注本注释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历史知识、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如《春秋左传》所载关于古“礼”内容较多,比较晦涩难懂。杨伯峻则对其中涉及“礼”的部分,详细加以阐释。通常和《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中的有关记载相互比证,从中探求春秋礼制的真实状况。在训释上,不单单是对原文进行释字解句,在句读、标音、解释语法上也多有涉及。如在句读上,杨注采用了新式标点符号,不但标点了传、注,还标注了其他一切引文。对于一些疑难的文句,杨先生往往会作出注,进行详细考辨,纠正出旧注的不当之处。标音方面,以直音法为主,也有标明声调,以区别意义的。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饮桓公酒,乐。杨注:饮,去声。我们现在一般读饮作上声,这里读作去声,就有了使动用法的含义,意为使某人饮。杨先生作为一位语言大家,在释词解句上极为严谨。比如在《春秋左传》中涉及器物、礼制、服饰有很多。现今名称多有变化,很多器物我们今天也难以看到,如果弄不清楚这些物名,往往会影响对整体文意的理解.杨注对于物名的注解也非常重视,他主要运用解释类属和特征、用途、以及名称由来和演变过程等方法来向大家展示这些器物。《左传·哀公八年》“拘鄫人之沤菅者”杨注:菅为禾本科植物,泡浸其茎,而后剥之,以为绳索或编草鞋,细者又可以葺屋,《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菅’是也。这里不但生动说明了菅的用途,还把它所属的科属做一介绍,这就更加具有科学性了。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使得读者在阅读后能清晰地了解这四物,呼之欲出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来枯燥无趣的古汉语,在他的阐释下就变得富有生命力了。

第三、旁征博引删繁就简 详略得当的解释说明

杨先生撰写《春秋左传注》,所引书目上到天文、下及地理,涉及音韵、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氏族家谱等等。同时,他也注意到吸收近代地下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一些甲骨文、金文、帛书、简册等出土的古文物也灵活的运用到《春秋左传》的注释中来。

如此数量庞大完备齐全的材料,在实际运用到注释的过程中杨先生并不是一味的堆积,而是本着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理念一一进行校对,对于前人在《左传》上的研究成果,他更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细心辨析,择善而从。在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又充分挖掘,产生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使得很多理念又成为新的讨论和研究内容。

古人对春秋三传的阐释各有区分并未打通研究,杨注就看到了这一空白,打破了这一桎梏,在给《春秋左传》注解时,对《公羊传》和《榖梁传》多有借鉴。如《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宋督攻孔氏,杨注:“《公》、《榖》二传记此事,以为宋督欲弑殇公而先杀孔父,与《左传》所叙有出入。《宋世家》全用《左传》。”这里就参照了《公》、《榖》二传进行对比,不但突出了《左传》的重要地位,也拓展了对《左传》研究的视野。

以上三点充分印证了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释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该书集前人注释论述之大成,通古今,重实证,辨疑难。说其是近代关于《春秋左传》的最好注本也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在注释内容上还是在整理体式上,该书都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对于学习者而言无论是左传学习还是对古籍的注疏了解上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王卫峰《春秋左传注》语词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02)

[3]陈恩林《春秋左传注》注文商榷五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0,(04)

[4]庄建东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质疑[J]新乡师专学报 2000,(03)

郜姓 郜氏家谱 郜姓起源 郜姓名人 郜姓的来源 郜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郜(Gào)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世本》和《通志·氏族略》载,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