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人物传记应该分在哪一类?
K81 传记
包括有关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回忆录、访问记、年谱、生卒年表、日记、书信、纪念文集、墓志铭、祭文、悼词、哀挽录、照片、肖像等。
人物思想评论按学科归类。
各国人物如有改变国籍者,按其改变后所属的国籍分。
传记
哀挽录;悼词;|访问记|;|回忆录|;籍贯;纪念文集;祭文;墓志;年谱;评传;人物评论;人物志;|日记|;生平事迹;生卒年表;手迹;书信集;特写;先进事迹;唁电;照片评传;追悼会;自传;卒年;祖籍
K810 传记研究与编写
传记\研究;传记\编写
K8101 传记写作法
传记\写作\方法
列传
K8102 谱系学
论述姓氏的著作入此。
谱系学
笔名;父子连名制;家谱;名字;谱牒;谱牒学;谱系;氏族;氏族谱系;世系;姓名;姓名学;姓氏;族称;族源
K811 世界人物传记
多学科跨地区跨时代人物总传入此。
世界华人总传入K8288。
传记\世界
先进工作者;院长
K811-6 参考工具书
传记\世界\工具书
K811-61 人名词典、姓氏词典、同姓名录
姓名\世界\词典;姓氏\世界\词典
人名录
K811-63 传记目录、别名索引、笔名录
传记\世界\目录;姓名\别称\世界\索引;笔名\世界\目录
别称
K811-64 生卒年表、疑年表、年谱
生卒年表\世界;年谱\世界
K812 人物总传:按时代分
依国际时代表分。
传记\世界
[K813] 人物总传:按地区分
宜入K833/837。
[传记\世界]
K815 人物总传:按学科分
仿K8251/828分。例:世界文学家传记为K8251/828;世界医学家传记为K8251/828。
传记\世界
|科学家|;|农学家|;|生物学家|;|语言界人物|;|语言学家|
K819 氏族谱系
有关洲际移民的谱系的著作入此。
氏族谱系\世界
家史;家世;宗族
K82 中国人物传记
多学科跨地区跨时代人物总传入此。
传记\中国
逝世
K82-6 参考工具书
传记\中国\工具书
K82-61 人名词典、姓氏词典、同姓名录
姓名\中国\词典;姓氏\中国\词典
K82-63 传记目录、别名索引、笔名录
传记\中国\目录;姓名\别称\中国\索引;笔名\中国\目录
K82-64 生卒年表、疑年表、年谱
生卒年表\中国;年谱\中国
K820 人物总传:按时代分
依中国时代表分。
〈法律学科人物传记,4版改入K82519〉
传记\中国
K8208 人物总传:按地区分
依中国地区表分。
传记\中国
K8209 氏族谱系
氏族谱系\中国
|家史|;|谱牒|;|谱系|;|族称|;|族源|
K825 人物传记:按学科分
各科人物传记,包括总传和分传。
传记\中国
K8251/828 (特殊分类规定)
如有必要,可依中国时代表分,并用“=”加以标识。例:中国现代医学家传为K8262=7。
凡具有多重特征的学科人物,按重点或按编列在前的类目归类。例:中国青年文学家传入K8256。
各学科人物传记可在有关学科作互见。
如愿分散到各学科,可入各学科的科学史。
K8251 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家思想评传和宗教人物传入B有关各类。
哲学家\传记\中国;社会科学家\传记\中国
|社会科学家|
[K82515] 宗教
宜入B9。
[宗教家\传记\中国];[宗教工作\工作人员\传记\中国]
K82519 法律
〈3版入K820与K827〉
法律工作者\传记\中国;法学家\传记\中国
|法学家|
K8252 军事
军事人物\传记\中国;军事家\传记\中国
军事家;军事人物
K8253 经济
经济工作\工作人员\传记\中国
K82531 经济学
经济学家\传记\中国
|经济学家|
K82534 金融、保险
金融工作者\传记\中国;保险业\工作人员\传记\中国
|金融工作者|
K82538 企业家
企业家\传记\中国
|企业家|
K8254 文化、教育、体育
文化工作者\传记\中国;教育工作者\传记\中国;体育工作者\传记\中国
|藏书家|;|目录学家|
K82542 新闻、广播、出版
新闻工作者\传记\中国;广播事业\文化工作者\传记\中国;广播记者\传记\中国;出版工作者\传记\中国
出版家
K82546 教育
教育工作者\传记\中国
K82547 体育
体育工作者\传记\中国
K8255 语言、文字
语言学家\传记\中国;语言界人物\传记\中国
翻译家
K8256 文学
文学\文艺工作者\传记\中国;作家\传记\中国
|左联五烈士|
K8257 艺术
艺术工作者\传记\中国;艺术家\传记\中国
K82572 美术
美术\艺术工作者\传记\中国;美术家\传记\中国
|服装设计师|;|摄影师|;|书画家|
K82576 音乐、舞蹈
音乐工作者\传记\中国;舞蹈界人物\传记\中国;音乐家\传记\中国;舞蹈家\传记\中国
|舞蹈界人物|
K82578 戏剧、**、电视
戏剧工作者\传记\中国;**业\艺术工作者\传记\中国;戏剧家\传记\中国
K8258 历史、地理
史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地理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传记\中国;史学家\传记\中国;地理学家\传记\中国
K82581 历史
史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史学家\传记\中国;史学界人物\传记\中国
|革命烈士|;史学工作者;史学界人物
K82589 地理
地理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地理学家\传记\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传记\中国
K8261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传记\中国;科学家\传记\中国
学部委员
K82611 数理科学
数学家\传记\中国;物理学家\传记\中国
|数学家|;|物理学家|
K82613 化学
化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
K82614 天文、地球科学
天文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地球科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中国;地质学家\传记\中国
地质学家
K82615 生物学
生物学\科学工作者\传记\中国;生物学家\传记\中国
K82616 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人员\传记\中国
工程师
K8262 医学、卫生
医药卫生人员\传记\中国;医学家\传记\中国
K8263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科研人员\传记\中国;林业\科研人员\传记\中国;畜牧业\科研人员\传记\中国;渔业\科研人员\传记\中国;农学家\传记\中国;林学家\传记\中国
K827 社会政治人物
外交家亦入此。
〈法律学科人物传记,4版改入K82519〉
社会人物\传记\中国;政治人物\传记\中国;政治家\传记\中国;外交家\传记\中国
革命烈士;烈士;社会人物;|政治家|;|政治人物|
K828 社会各界人物
社会人物\传记\中国
K8281 工人、农民
工人\传记\中国;农民\传记\中国
K8282 公务员
公务员\传记\中国
K8283 个体劳动者
自由职业者入此。
个体劳动者\传记\中国;自由职业者\传记\中国
K8284 青年、学生
少年、儿童入此。
青年\传记\中国;学生\传记\中国;少年儿童\传记\中国
K8285 妇女
妇女\传记\中国
K8286 残疾人
残疾人\传记\中国
K8287 种族、民族人物
依中国民族表分。
种族\人物\传记\中国;民族\人物\传记\中国
K8288 华侨
海外多国华人总传入此。
某国华人传记入K833/837有关类。
华侨\传记\中国;华人\传记
K8289 其他人物
该类只收前面各类无法容纳的各界社会人物。
社会人物\传记\中国
K833/837 各国人物传记
依世界地区表分,再仿K82分。
传记\国外
|人种人类学派|
[张氏来历]
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张氏名望]
张氏族大支繁,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 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以游说六国连横事秦而闻名于世。西汉大臣张良,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谋良计而颇受刘邦重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西汉还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等张姓名人。东汉的张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也叫浑象仪)和用于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文学方面,则有《二京赋》等作品传世。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总结了前代的医疗经验,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医圣”。书法家张芝,其书法被称为“今草”。汉以后,张姓名人还出现了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名将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北魏教育家张伟,南朝画家张僧繇等。到了唐代,张氏更是英才辈出。张九龄,即是玄宗时的宰相,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画家张萱,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志和等也为张姓赢得了赞誉。除此之外,北宋词人张先,诗人张耒,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将领张世杰、张宪,词人张孝祥、张炎,书法家张即之,大学者张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清朝诗人张维屏等等都是张氏中颗颗璀璨的明星。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绝于史,张姓家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古老的名望姓氏。 今天,张姓在当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湖北张氏家谱 张氏家谱: 子 振 家 声 远、依 仁 延 士 策 、廷 正 余 永 宏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BR>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BR>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BR>家乘谱牒<BR>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BR>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BR>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BR>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BR>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BR>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P> <P>聚集地: <BR> 迁徙分布<BR>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BR>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BR>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BR>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BR>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BR>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麻烦采纳,谢谢!
季载食沈后裔沈,
河南汝南看沈亭。①
沈约聪颖辨四声,
诗语对仗押律韵。②
佺期诗歌词靡丽,
律体时称宋与沈。③
既济文学小说早,
黄粱梦醒悟道深。④
沈括科学多成就,
梦溪笔谈价连城。⑤
沈潜尚书定谕诫,
沈周画风启吴门。⑥
德潜论诗重理学,
别裁诗源史料珍。⑦
沈音通沉城府深,
人沈深邃是为能。⑧
注释
①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的第十子季载(姬姓),食采于沈邑,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其后裔以邑为氏,遂有沈氏。现今河南汝南仍有沈亭,汝南是沈氏的发祥地。
② 沈约(公元441~513年),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浙江德清人。曾是萧子良“西邸”的“竟陵八友”之一。他首创“四声”之说,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撰《宋书》一百卷,有《晋书》、《齐纪》、《四声谱》等文史著作。
③ 沈佺期(公元656~713年),唐朝诗人,河南内黄人。他长于七言诗,文辞靡丽,律体精密,对律体诗的定型颇有影响。其诗与宋之间齐名,时称“沈宋”。
④ 沈既济(约公元750~约800年),唐朝文学家,江苏苏州人。他的小说《枕中记》述卢生于邯郸旅舍,借道士吕翁枕而眠,梦自己登科拜相,荣华非常,醒来店主所蒸黄梁尚未蒸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一梦而已。“黄粱梦”传为典故。
⑤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北宋科学家,浙江杭州人。他所著《梦溪笔谈》三十卷,记述了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的成就,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⑥ 沈潜(生卒年不详),明初大臣,官至兵部尚书,他为治军所制定的《谕戒》八条、《御制大诰》二十二篇,一直沿用至明亡。沈周(公元1427~1509年),明朝画家,江苏苏州人,他是“吴门画派”的始祖。
⑦ 沈德潜(公元1673~1769年),清朝诗人,江苏苏州人。他主张作诗应苻合理学原理,是拟古诗派的代表。所选《唐诗别裁》、《古诗源》,是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⑧ 沈音通沉,有深沉的意思。用于物,形容深邃;用于人,形容城府很深。城府深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令人难以捉摸,也不失为一种能力的表现。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我们人类认识宇宙的时间只是区区的几百年光阴。
为了认识宇宙,给其一个定义或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重写太阳系的家谱?意义何在?为了更明确地定义(地球人类的定义)各星系间的关系吗?难道说一个定义的或说是一个命名的意义真的那么重要吗?
试问:我们对太阳系到底了解了多少呢? 一个“家谱”的定义会有那么重要吗? 是不是重新命名了后,我们就可以快速地、更加细微地了解太阳系了呢?
地球人类目前连 火星探测都要那么费力,重写一个家谱对于探索有用吗?
我们设想:有更加高级的宇宙生物存在的话,那么,看到地球上的人类连一个命名竟是那么的投入,会不会成为“他们的”“一个笑料”???
解析:
我认为这是那些所谓的科学家闲着没事在糊弄普通老百姓。
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人物传记应该分在哪一类?
本文2023-11-26 21:14: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