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威海刘公岛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6浏览:2收藏

谁能告诉我威海刘公岛的来历?,第1张

这是我们班去刘公岛旅游时,班主任给我的解说词 !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说一说刘公岛的名字,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刘公岛也是这样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居住,名字叫"刘家岛",说的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刘氏家族为了避免曹氏后裔的迫害而流亡到这个岛上。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此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于是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并以自己的姓氏--刘氏来命名这个岛,即刘家岛。那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刘公岛"了呢?大约在四百多年前,有一支南方商船队出海打鱼,行驶途中遇到狂风巨浪,这些人一边祈求海神娘娘的保佑,一边与海浪作搏斗,但是都没有成功。就在他们无力自救、放弃生存希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海中有火光闪动,此时他们欢呼雀跃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划到火光附近,这才发现火光是从一个孤岛上的茅草屋里散发出来的。他们借着淡淡的灯光将船靠了岸,由于他们在海中与恶浪作搏斗消耗体力过大,所以刚踏上海滩时便晕到在地上,当他们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两位热心的老人所救,老人给他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姜汤和玉米饼子,但是奇怪的是这些饭怎么吃也吃不完,他们边吃边想是不是遇到神仙了?是不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于是就问这两个老人叫什么名字,老人告诉他们说叫刘公刘母。等他们吃饱后,老人又给他们安排好休息的地方,并转身离开了。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海面平静,是个出海的好天气,他们想在走之前当面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可他们找遍了整个岛也没发现个人影,于是就在沙滩上叩拜再三离开了。后来凡是在海中遇难的船只都会受到老人的接济和指航,人们为了感谢老人的大恩大德就在这岛上建了一座刘公庙。时间长了这岛也就随之称为刘公岛了

刘公岛的刘公来源于两个典故。

典故一:相传东汉末年,文帝曹丕废汉献帝刘协建立魏国后,开始对刘姓皇族进行残杀,其中有一支子刘姓逃到威海这地方,成了威海的早期居民。刘姓到威海后,经常到刘公岛周围打鱼,发现岛上景色优美,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也就在这里建起了房屋,开垦了农田,成了刘家家业,那时候称之为“刘氏别业”。后来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时,人们都会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为船民引航,他们就是这样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险的船民,于是后人把两位老人尊为"海圣刘公刘母",而这座小岛又因此得名"刘公岛"。关于刘公岛名称的由来,千百年来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典故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商船,在海上遇到大风,被刮得迷失了方向,船上的商人奄奄一息、随波逐浪飘到一座小岛上,岛上有一老夫老妻(还有传说,这对老人是一对神仙,为商人做了一锅吃不完的米饭。)救了他们,老翁姓刘,在刘公岛居住,经常在夜里举着火把为过往船只指明方向。这条商船每次航行到这里都会给刘公带来好多好吃、好用的东西。后来刘公、刘母去世了,这条商船的商人为了纪念刘公刘母,就筹集资金在岛上建起了一座刘公刘母庙。从此人们也就称该岛为刘公岛。

扩展资料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管理保护机构,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面积315平方公里。刘公岛风景区是中日甲午战争纪念地,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岛风光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威海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军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还曾蒙受英租殖民统治的耻辱。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抗敌、为国捐躯,谱写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

我曾随团先后于1993年10月和2006年6月两次登岛,观海听涛看影视,耳濡目染,感慨许多。

我们乘车沿烟威公路,1个多小时后到达威海。威海这个小城市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干净的环境是出了名的。这里碧海蓝天,簇绿山坡,一尘不染。刘公岛横列于威海湾内,在市内东面海边清晰可见。威海的历史,大部分就是在这个315 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演绎的。

城市清爽的环境和历史厚重的背景在这里融合,还是轻松明快的基调占了上风。

资料显示,刘公岛的岛名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东汉末年刘氏皇族的一支,不堪曹魏政权的剪伐,东迁避难至岛上定居,故名刘公岛。

二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数百年前,一艘南方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忽然间遇到狂风恶浪,只见浊浪冲天,不分海天陆地。船民们一面撑船与海浪搏斗一面祈求苍天保佑平安。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船上的粮食和淡水被海浪冲光,船民们筋疲力尽再也无力挣扎一个个倒在舱里,听天由命,任商船在海上漂泊。一天夜里,有人突然发现前面出现点点亮光,兴奋得叫起来。顿时全船人都起来奋力的向前划船,经过一番拼搏,终于把船划到一座海岛前,峭崖上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手里摇动火把,正在为他们引航。

船靠上岸,船民们跌倒在沙滩上,老者急忙把他们背到一座棚子里,老人自称姓刘这是神仙来救他们,便再三叩首而去。后来又有很多遇险的船民受到刘翁的搭救和帮助。渐渐的南来北往的人们都知道了刘翁的美名。若干年后,船民为了纪念老人全心行善的美德,便来到岛上建造了一座刘公庙。

看看落款啊。就知道谁写的啦。刘公岛来历: 在战国时,刘公岛上就有人居住。旧传此岛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岛或刘家岛、刘公岛。《元史》称刘家岛,《登州府志》、《文登县志》、《崇明县志》或称刘岛,或称刘家岛。一说刘公岛又名龙宫岛,因岛上原有龙宫庙。 刘公系何时人尚无从考证。旧传刘公为汉朝皇族一支,东汉末年避战乱来此岛,传说岛上曾有魏黄初碑记。另据岛上居民传说:昔年有南船遇风,漂泊该岛,几濒于危。岛鲜人烟,遇老夫老母刘姓者搭救,并以食馈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见。船人以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为之立庙祭祀,称刘公庙。

日军偷袭北洋舰队

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

海岸炮台与日本舰队一起,对刘公岛形成了夹攻之势。虽然战局对北洋海军极其不利,但北洋提督丁汝昌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始终无法接近威海卫港口,最后不得已而退。

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没有奏效,便决定用鱼雷偷袭。但鱼雷偷袭北洋舰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2月3日,日军鱼雷艇偷袭未能得逞,只得败退而逃。

2月5日,日艇再次偷袭,击中了定远舰的尾部,舰体受到严重破坏,定远舰驶到刘公岛南岸海摊处搁浅。2月6日,日艇发射鱼雷,击中来远舰,

舰内30余人全部遇难。同时,练船威远号和差船定筏号也中雷沉没。当天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又对刘公岛发动海上进攻,经过激战,日本舰队再次被击退。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决心一举攻下刘公岛,全歼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进行还击。日军的旗舰松岛号、桥立号舰、秋津洲号、浪速号都中弹受伤,日本联合舰队遭此损伤,气焰为之一挫。而恰在此时,北洋舰队鱼雷艇管带王平等军心动摇,密谋逃跑。

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不仅削弱了北洋舰队的实力,更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刘步蟾悲愤自杀

由于援军久盼不至,刘公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为了不让受伤的军舰落入日军之手,丁汝昌无奈于 2月9日,炸沉了定远舰,并在定远舰的中央要部装上棉火药,将其炸毁。 2月10日,誓与军舰共存亡的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极度悲愤中自杀身亡,时年仅44岁。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月17日上午8时30,日本联合舰队以松岛舰为首,其余舰只紧随其后,从百尺崖起航,列成单纵阵形,各舰高悬军旗,鱼贯自北口进,徐徐驶入威海港,10时30分,北洋海军10舰,都降下中国旗,而换上日本旗,刘公岛炮台也升起了日本旗。曾经一度威震远东的清朝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肖劲光渔船视察

1950年3月,人民海军不到一岁,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风尘仆仆到了山东威海。为了过海到刘公岛进行设防考察,随行人员向当地渔民租了一条小船。途中,渔民见随行人员都称其“司令”,就好奇地问这是哪家的司令。

当得知这是新中国海军的司令员时,渔民不解地说:“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肖劲光却语气沉重,对随行人员说:“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为此肖劲光大受刺激,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天下的人看看。

扩展资料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

刘公岛为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明显。但由于四面环海,地形复杂,形成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与相似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最佳旅游时间:夏秋两季。

参考资料:-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距威海市区21海里。岛上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刘公岛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是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1985年起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包括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下至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等。明、清至解放前诸多海上战事发生于此,特别是甲午战争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 历史 印迹。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是国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刘公岛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 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等。

1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3月21日开馆,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丰富的 历史 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是其主要特色。其中,“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包括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铁码头、黄岛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日岛炮台等共28处纪念遗址,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放参观的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纪念馆、黄岛炮台与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馆内藏 历史 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为当今海内外所仅有,堪称“镇馆之宝”。

2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融 历史 文化与影视 科技 于一体,集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于一身,汇甲午风云、英租 历史 、刘公文化于一园。主要包括五大景观,一是生动讲述汉末皇太子刘民漂泊刘公岛,并在岛上扶危救难、乐善好施感人史实的海圣殿;二是在原址复建的当年登州刺史为迎接武则天东巡而建的一代名楼望海楼(上图);三是通过动感技术、超大银幕和史诗大片《甲午海魂》,精彩演绎黄海大战、丰岛之战、威海卫保卫战悲壮惨烈的甲午海战演示馆;四是真实再现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刘公岛被英国强租42年屈辱 历史 的英租威海卫 历史 博物馆;五是与天坛、地坛并称的中华海坛。此外,青铜水琴、千年鲸骨、海市蜃楼、东海龙宫等景观和功能齐全的休闲 娱乐 购物区,也是博览园的亮点。

3 旗顶山炮台:

旗顶山炮台位于海拔1535米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上,1890年建成,分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大炮火力既可支援岛上其他炮台,又可与南北两岸炮台配合,封锁南北两海口。原建有防护长墙,环绕炮台,现仅存几段残垣。

至于刘公岛的由来,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战国时,岛上就有人居住。旧传此岛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岛或刘家岛、刘公岛。至于刘公究竟是谁,尚无确凿说法。

(据省官网资料、刘公岛官网资料等整理报道)

谁能告诉我威海刘公岛的来历?

这是我们班去刘公岛旅游时,班主任给我的解说词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说一说刘公岛的名字,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