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怎么写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谢是中国第24大姓氏,在广东、江西、湖南影响力最大。今天谢姓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2%,总人口近900万。
谢的名字和图腾:
“谢谢,戒了。说话,开枪。”谢原意为退隐,引申为离开、拒绝、谢绝等。在甲骨文中,谢二字就像一个人拉的弓箭。在古代,谢和她这两个词很常见。所以谢人是一个很好的射族,谢他们的族名和地名,最后形成一个国家。
谢,也是一只乌龟,走路时昂首挺胸。一只乌龟低着头走路被称为神龟。古城名谢,位于河南省唐河县南部。据推测,古谢地曾有一只昂首而行的乌龟。因以谢生平命名,形成城堡,最后发展为国家。最初的居民叫谢人,谢人最初的图腾是龟。
谢氏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谢姓的构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
第一个来自任姓:黄帝时代史书记载的重要姓氏有12个,任姓是其中之一,谢姓是任姓的一个分支。夏朝时,谢国位于河南省唐河县西北。虽然他是伯爵和封臣,但他的国家很弱。经过夏、商、周三代,春秋初被周宣王所灭,其后人以国为氏。这个姓是谢,这个谢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了。
第二笔支出出自蒋氏。春秋初,被灭后,请重建谢城,并隆重赏赐给叔父袁慎伯。成为谢深国的首都。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灭申国,吞,居住在的申伯子孙以夷为氏,即姜氏谢。蒋姓谢至少有3000年历史。江姓谢是当代谢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源基因的整合:
第三个是外国家庭的。谢姓还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脉,主要是南北朝匈奴的直隶氏族,清朝满清八旗的谢姓。经过长期与汉族杂居,这些外国人逐渐融入了汉族。
历史上谢姓的分布与迁徙:
谢最早活动于河南南部。楚人灭沈,带谢姓人到淮河上游。此后,谢姓人开始南迁。春秋时期,谢氏先后迁居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期,有一个姓谢的家族移民到四川。到了汉代,谢氏流传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到了三国南北朝时期,谢氏家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出生于福建、广东,成为东南一个著名的姓氏。明朝首先进入台湾省。由于谢姓主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北迁,虽然经历了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但谢姓受到的破坏相对较轻。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迁徙中,谢南迁、西南迁、东南迁,并在南方稳步发展。
宋代谢姓约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居第39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7%。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这六省的谢姓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73%。
明代谢姓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是明代第21个姓氏。谢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约占总人口的557%
谢姓当代人口已达近900万,是中国第24大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72%。目前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三省,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是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和台湾省等省份,集中了谢姓人口的37%。广东是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全国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东北少见,西北少见。自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谢氏人口从东南向中原、华北迁徙,向西、向南迁徙的力度很大,大于从北方向东南、南方的迁徙。
谢氏分布于广东、琼桂、湖南、江西、闽台、湖北大部、浙南、皖中、川渝东部。谢姓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
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居住着约60%的谢人。在云贵川、重庆南部、陕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黑龙江、内蒙古北部的连接地带,谢姓占当地人口的06%-09%。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约有21%的谢族人居住在此。
谢姓传统文化;
王鹤堂谢姓郡县主要有会稽、陈郡、下邳、凤仪。谢氏以郡王命名,有威淮、东山、宝树堂。“魏淮”和“安进”的堂名出自东晋名臣谢安。谢安名气大,才华横溢。桓温梦想篡位,扣留谢安,要求其合作,但谢安坚决不肯让步。桓温战败后,皇帝谢谢安为群臣之仆,打了水仗。谢安和他的侄子谢玄以少胜多负击败了苻坚的军队,从而使晋朝转危为安。谢安的忠诚和威望让整个朝廷和外族邦联都敬佩他,怀念他,敬畏他。这就是“威淮”和“安进”大殿的由来。
名为谢的重要对联有以下五对:
出生玉树;石。
义乌一家;羽毛名人。
东山盼生计;唐夸耀奇梦。
曹有才叫八斗;仓库里不缺单词。
觉远忠心耿耿,忠心耿耿;挂于京唐郡,孝双陌。
家训:谢,寿春上蔡人,师从程颢、程颐两位大学者。他是南宋一位有远见的学者。他让儿子以天下为己任,并对他说:“脱去一切与你亲近的东西,这样你才能游得灿烂。不要做小孩子,要做大人。不要以一辈子为目标,要有天下之志。不为人生打算,只为子孙后代担忧。不求人求天理,求同理而不求俗。”谢的练兵,类似于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人频率和家族贤人:
从755年到79000年,共收集了342位谢姓名人,占名人总数的063%,在名人中排名第32位。谢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111%,排名第16位;著名医学家谢占中国医学家总数的061%,排名第35位;谢名家占全国艺术家总数的073%,排名第33位。
中国的谢姓历史悠久。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已经成为天下最有名的家族之一,名人很多,尤其是在文坛上。东汉巨鹿太守谢颐武,第一个名人叫姜燮。东晋名将谢安,与谢玄、谢石齐名天下。从此,他们奠定了谢家在江南,作家的基石。南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文学家谢庄,南齐诗人谢_;北宋名人谢;南宋诗人谢翱;明代学者谢;明朝大臣谢玉,文学家谢榛;民国时期陕北******谢子长,医师谢观;民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内务部长谢、台盟总部董事长、临床放射科医师、地质学家谢、水文学家谢绍文、画家、书法鉴定家谢、棋手等。
谢氏血型:
谢氏人群的血型分布如下:O型占364%,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8%。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
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扩展资料
谢姓名望:
1、谢夷吾
谢夷吾(25-89),字尧卿,东汉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少为郡吏,学风角占侯之术。太守第五伦擢其为郡督邮。后举孝廉,出任寿张县令,后任荆州刺史。
2、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谢姓
北京谢氏
天津谢氏
上海谢氏
广东谢氏
川渝谢氏
福建谢氏
江西谢氏
安徽谢氏
湖南谢氏
贵州谢氏
山东谢氏
河南谢氏
湖北谢氏
浙江谢氏
江苏谢氏
海南谢氏
山西谢氏
陕西谢氏
广西谢氏
黑龙江
辽宁谢氏
河北谢氏
云南谢氏
甘肃谢氏
青海谢氏
新疆谢氏
西藏谢氏
内蒙谢氏
宁夏谢氏
港澳谢氏
台湾谢氏
海外谢氏
现在谢氏分支有这么多,你家属于哪一支的呢?
谢无量(1884-1964)是梓潼普通百姓的后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传是谢安谢玄的后代,成为四川梓潼的老百姓<谢氏族谱源流总序>称:谢族为谢玄、谢琰之后谢族是当时对抗苻坚、苻登、姚兴、姚苌迁入蜀地川北落户的
四川省谢氏族谱
四川成都·华阳谢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谢氏木活字本一册四川图注:此谱始修于清乾隆十三年谢星拱等 四川成都·华阳重修谢氏族谱二卷 (民国)谢益侯 谢世挺等纂民国九年(1920年)华阳谢氏宗祠排印本 一册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四川成都·续修谢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谢世琼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本 一册吉林大学 四川图 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魏鸿选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新都魏氏祠刻本 十册 南京大学 四川图 四川绵阳·罗江谢氏族谱不分卷清钞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绵阳·罗江谢氏宗祠族谱一卷 (民国)谢钦安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遂宁谢氏家乘五卷 (民国)谢大楷 谢大澍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石印本 五册历史所注:此谱清乾隆十九年谢元璧始修 四川仪陇·谢氏族谱一卷 (民国)谢彬 谢志康等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石印本 四川仪陇县档 四川仪陇·谢氏宗谱一卷 (清)谢芝兰手订 四川仪陇县档
家谱怎么写
本文2023-11-26 19:11: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