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谁?
元朝末年,由于各地灾害不断加之吏治腐败导致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放牛娃在走投无路下,也投靠了安徽濠州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帐下。
由于朱元璋作战勇猛且谋略过人,使得他越来越受到郭子兴的器重,而且郭子兴还将养女下嫁给朱元璋,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虽然郭子兴等各路起义军首领占领濠州城均以反抗暴院统治为己任,但各路义军首领不仅不思外战竟然还长期陷在争夺濠州城统治权的内斗中,朱元璋见此情况认为,假如自己也留在濠州城必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他决定离开濠州城到别处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他为了能顺利离开濠州城且不引起他人猜忌,最终只带走了二十四位与他关系亲密 能力出众的心腹,这二十四位战将便是“淮西二十四将”,他们是:
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这二十四将是朱元璋起家的资本,也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取得过不世之勋。那么登基后曾多次大肆杀害开国功勋的朱元璋有没有对二十四将下过手呢?答案很显然是肯定的。
这二十四将中: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张龙,李新材,张赫十三将是善终,但这其中陈德后来因牵连到胡惟庸案中,所以他的爵位在其死后被剥夺,假如他能活到胡惟庸案发生时,想必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好。而华云龙是死在了去京城的路上,而他去京城也是因为犯了错误被人弹劾不得不去京城直面圣颜,假如他没死在路上,估计也逃不过一个死。
二十四将中:花云,耿再成,耿君用,郑遇霖四将是战死的。
那么剩下的二十四将中的七将就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下令处死的,其中:
延安侯唐胜宗,于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因胡惟庸同党的罪名而被杀,爵位被废除。
平凉侯费聚,依旧是于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同党的罪名被杀,爵位被废除。
吉安侯陆仲亨,还是于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而被杀,爵位被废除。
荥阳侯郑遇春亦是于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同党的罪名被处死,爵位也惨遭废除。
普定侯陈桓,洪武二十六年被人告发与蓝玉勾结谋反,最终被杀。
永平侯谢成,洪武二十七年因蓝天而被杀。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因其儿子在宫中肆无忌惮的聚众*乱导致事件发生后,朱元璋大怒,并下令处死周德兴的儿子,而周德兴本人也遭到连坐的厄运,与儿子一同被株。
以上就是淮西二十四的最终下场。
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顺治帝评价朱元璋
01总述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几十人被杀得仅剩4人,这4人都是谁?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曾组织大儒们编写了《资治通训》。他在书中表示,自己本是皇觉寺的一名普通行童。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个神仙跟他说,明王已经出世,即将普度众生。
神仙说,他朱元璋就是这个天命所归的“明王”。只是,他需要找到能辅佐他的34个天罡星,然后才能成事。后来,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终于找齐了这34人,这才有了大明的天下。请注意,《二十四史》中从没有什么34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说法,这都是他自己说的。
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明史·汤和列传》
02为什么只剩了4人?哪四个人?事实上,这所谓的34人,其实就是朱元璋在郭子仪手下打仗时,结识的一些英雄豪杰。大明建立后,刘伯温给这些人取了个名字,叫淮西勋贵。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淮西二十四将,如是蓝玉、张中、李善长、徐达、汤和等。明朝建立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被杀了,像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
还有些人也是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如刘伯温,以及他的师傅张中等。最后,只剩下4人:汤和、沐英、郭英、耿秉文。据王文龙的《龙兴慈记》记载,这四个人之所以能活到最后,原因有二:首先,他们懂得收敛,更懂得放弃,不贪恋权柄和财富,知道安贫乐道。其次,他们担任的大多是虚职,对皇位构不成威胁。
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张廷玉评价郭英
03这4个人的结局
先说汤和,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两人一起参加的郭子仪的部队,后来又随朱元璋渡长江、打张士诚、讨伐方国珍,可谓功勋卓著。但在大明建立后,他主动放弃实权,只任虚职,而且在朝堂上几乎不发表意见。所以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得以安享晚年。公元1395年,他因病逝世,追封东瓯王。
再说沐英,他是朱元璋的干儿子,12岁就跟着他南征北战,后欢迎马皇后和朱标的去世而伤心过度,患病死了。还有郭英,他一直负责朱元璋的宿卫工作,所以深得他的信任,于永乐元年去世。至于耿秉文,倒是和郭英差不多,因为长期跟随朱元璋左右,所以深得信任。燕王朱棣起兵成功后,他就自杀了。
魏国公徐 达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 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 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 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 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久之还爵。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 时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长兴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永乐二年以嫌自杀,除。
临江侯陈 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巩昌侯郭 兴
一名子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勋禄同前。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追封陕国公,谥宣武。
六安侯王 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勋号同前,禄九百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己亥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
荥阳侯郑遇春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勋禄,加禄皆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平凉侯费 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坐胡党死,除。
江阴侯吴 良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禄千石。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追封江国公,谥襄烈。
靖海侯吴 祯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勋禄,加禄同吴良。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南雄侯赵 庸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勋禄,加禄同前。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德庆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二,勋禄,加禄同前。八年三月甲申卒。
南安侯俞通源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三,勋禄,加禄同前。二十二年三月戊戌卒。明年附党事发,以死不问,爵除。
广德侯华 高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四,勋号同前,禄六百石。四年四月乙未卒。追封巢国公,谥武庄,无子,爵除。
营阳侯杨 璟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五,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禄千石。十五年八月乙巳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 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七,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三年九月庚寅坐罪死,爵除。
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临川侯胡 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豫章侯,第二十九,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三年四月乙丑改封临川。十七年有罪赐死,爵除。
东平侯韩 政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勋禄,加禄同前。十一年二月癸亥卒。追封郓国公。
宜春侯黄 彬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一,勋禄,加禄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党死,爵除。
宣宁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二,勋禄同王志。五年六月甲辰殁于阵。二十三年甲申追封安国公,谥忠壮。
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三,勋禄,加禄同王志。十五年十月壬午卒。已,坐胡党除。
河南侯陆 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四,勋禄,加禄同前。已,坐胡党死,除。
忠勤伯汪广洋
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封,禄三百六十石。七年八月加禄至一前九百石。十二年贬死。
诚意伯刘 基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八年四月丁巳卒。二十三予世爵。正德八年十二月追赠太师,谥文成。
永城侯薛 显
洪武三年十二月戊辰封,以罪安置海南。已,召还,该禄一千五百石。二十年九月癸巳卒于军。追封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后追论胡党,以死不究,除。
西平侯沐 英
洪武十年十月戊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二十五年六月丁卯卒于云南。十月己巳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安庆侯仇 成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辛巳卒。追封皖国公,谥庄襄。
凉国公蓝 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永平侯谢 成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仇成。二十六年坐累卒。
凤翔侯张 龙
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后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
安陆侯吴 复
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十六年十月己亥卒。追封黔国公,谥武毅,加禄五百石,世袭。
宣德侯金朝兴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十五年七月丙子卒。明年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十七年予世袭,加禄五百石。
怀远侯曹 兴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死,除。
靖宁侯叶 升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五年八月丙子坐胡党诛。
景川侯曹 震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会宁侯张 温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雄武侯周 武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二十三年三月庚午卒。追封汝国公,谥襄勇。
定远侯王 弼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二十七年十二月己亥卒。
崇山侯李 新
洪武五年十二月己卯封,禄一千五百石。二十八年九月戊戌以罪诛。
普定侯陈 桓
洪武十七年四月壬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二十六年坐蓝党死,除。
武定侯郭 英
兴弟。洪武十七四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永乐元年二月甲子卒。追封营国公,谥威襄。
鹤庆侯张 翼
洪武十七四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
航海侯张 赫
洪武二十年十月戊申封,禄二千石,世袭。二十三年八月甲子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舳舻侯朱 寿
洪武二十年十月封,禄袭同前。二十六年坐蓝党诛,除。
海西侯纳哈出
洪武二十年九月以元降将封。二十一年七月辛丑卒于军。
东莞伯何 真
洪武二十年七月封,禄一千五百石,世袭。二十一年三月己卯卒。
全宁侯孙 恪
兴祖子。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戊辰封,禄二千石,世袭。坐蓝党死,除。
乐浪公濮 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
七月进封公。
徽先伯桑 敬
世杰子。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壬寅封,禄一千七百石,世袭。已,坐
蓝党诛,除。
越巂侯俞 渊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戊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明年五月戊辰削
爵,放还里。建文初,召还,战殁白沟河。永乐初除。
越国公湖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
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
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势
忠烈。
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东丘郡侯花云
庚子闰五月,太平死事。
高阳郡侯王鼎
同前。
太原郡侯许瑗
同前。
太原郡侯王道同
处州死事。
南阳郡侯叶琛
壬寅三月死祝康宗之难。
忠节侯张子明
癸卯六月,南昌死事。
高阳郡侯韩成
癸卯七月,鄱阳湖战殁。
颍上郡侯陈兆先
同前。
下邳郡侯余昶
同前。
颍川郡侯陈弼
同前。
东海郡侯徐公辅
同前。
京兆郡侯宋贵
同前。
汝南郡侯昌文贵
同前。
陇西郡侯李信
同前。
太原郡侯王胜
同前。
清河郡侯李志高
同前。
陇西郡侯李继先
南昌战殁。
彭城郡侯刘齐
同前。
天水郡侯赵国旺
同前。
永义侯桑世杰
伐吴战殁。癸卯十月追封。
燕山侯孙兴祖
洪武三年北征战殁。谥忠愍。
定远侯蔡 仙
洪武三年九月追封,谥武襄。
东胜侯汪兴祖
洪武四年四月伐蜀战殁。十二月追封,予世爵。以子幼,停袭。
庐江侯何 德
洪武十四年七月卒。追封,谥壮敏。
霍山侯王 简
洪武十三年五月卒。追封。
临沂侯王 真
洪武十三年七月卒。追封,谥桓义。
汝阴侯高 显
洪武十三年九月卒。追封,谥武肃。
富春侯苏 世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卒。追封,谥忠勇。
合浦侯陈 清
洪武十五年三月卒。追封,谥崇武。
东海侯陈 文
洪武十七年十月卒。追封,谥孝勇。
英公侯于 显
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卒。追封,谥襄武。
昌乐侯丘 广
洪武十一年五月卒。以文臣追封,谥景成。
天水郡伯赵天麟
癸卯,临江死事。
陇西郡伯牛海龙
南昌战殁。
安定郡伯程国胜
鄱阳湖战殁。
太原郡伯王咬住
同前。
缙云郡伯胡深
吴元年取闽战殁。洪武元年四月追封。
康安郡伯孙虎
落马河战殁。
谯郡伯戴 德
洪武四年二月卒。追封,世袭指挥佥事。
盱眙县子王清
鄱阳湖战殁。
罗山县子王凤显
同前。
定远县子姜润
同前。
梁县子石 明
同前。
合肥县子王德
同前。
含山县子丁宇
同前。
庐江县子汪泽
同前。
巢县子陈 冲
同前。
定远县子王喜仙
同前。
汝阳县子逯德山
同前。
宣远县子裴轸
同前。
当涂县男王恺
金华死事。
丹阳县男孙炎
处州死事。
合肥县男徐明
南昌战殁。
五河县男王理
鄱阳湖战殁。
舒城县男王仁
同前。
定远县男史德胜
同前。
万春县男常惟德
同前。
含山县男曹信
同前。
虹县男郑 兴
同前。
隋县男罗世荣
镇海卫古城 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隆教乡镇海村,南太武山麓鸿江之滨,是明代闻名遐迩的福建沿海抗倭御敌的重要卫指挥所之一,与威海卫、济南卫、天津卫并称为「 ”明代四大古卫城”。 2013年5月4日,镇海卫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沧桑,如今的镇海卫古城已残破不全。 明朝以来,闽南沿海百姓深受倭寇匪患袭扰之苦,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抵御倭寇。他来到了太武山之南,鸿江之滨的镇海,这里居高临下,地形险要,遂决定在此筑城设卫为防,城墙用条石或鹅蛋石垒砌。 据龙海县志记载:「 ”镇海卫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城以防倭寇,址在太武之南、鸿江之上的镇海村,城周围873丈,均用石砌成,城墙阔13丈,高22丈,筑女墙1660个,建窝铺20间,开垛口720个,辟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东另辟1个水门,建门楼5个,城下为陡坡,以海为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时堕城。康熙二十年(1681年)修复为金门水师汛防城;五十七年在城上增筑炮台,安大炮4门。” 另记载:「 ”明•镇海卫城 位于隆教畲族乡镇海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卫城坐东面海,周长873丈,用鹅卵石和条石垒砌。现存4个城门及城墙各一段,东门城墙高72米,西门残高44米,南门残高45米,北门残高42米。「 ” 镇海卫地处偏僻,它却管辖着漫长海岸线。卫城的"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据《漳州市志》载:「 ” 镇海卫 官员设置同漳州卫。辖7所,即左、右、中、前4个千户所,以及六鳌守御千户所、悬钟守御千户所和铜山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共有操屯旗军8470人。其中,左、右、中、前4个千户所共4900人,六鳌守御千户所、悬钟守御千户所及铜山守御千户所各1190人。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实有操屯旗军1942人。其中,左、右、中、前4个千户所共有操屯旗军763人,六鳌守御千户所480人,悬钟守御千户所332人,铜山守御千户所367人。” 清初迁界弃土时,镇海卫改隶漳浦县23都8图,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海澄县,现在为龙海市管辖。卫城南门外,原有练兵场、演练武亭、将台、望高楼和9座烟墩台,现已圮无存。 据史料记载,镇海卫自筑卫城起至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62年来,防区内安谧无恙,人民安居乐业,文教事业发展,书院、义学陆续开办,城中办起了东瀛书院,建置了文庙。在今仍留存的镇海城隍庙附近,尚存"清雍正四年(1726年)岁次丙午孟冬阳月谷旦立的《义学碑记》。 历史上镇海卫曾多次修葺、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卫指挥同知桂福,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卫指挥袁侯,隆庆三年(1569年)总兵张元勋等先后组织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诏弃土移界,卫城遂毁弃。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下令裁卫,镇海卫从此不复存在,但卫城的遗址遗迹犹存。 在镇海卫城内仍然保留着许多建筑风格如出一辙的明清时期的古厝,突显了闽南农村古民居的建筑特征。房屋的结构大部分是「 ”燕尾”双翘脊,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屋顶叠铺红瓦,瓦间压轴,中间为厅,左右两侧则为卧室,卧室、护厝的屋顶均略低于厅堂,屋外有埕,左右各建护厝一间,或作厨房,或为浴室。山墙均用白色花岗石和深灰色的火山石块浆砌而成,黑白相间,颇具特色。 镇海卫既是海域又是山城。所谓海域,因卫城是建在滨海之处;所谓山城,也因卫城乃建在山上,且城内城外,群山连绵:城内有后山、鼓山、曜山、昭山、仓山,俗城五星山,城外有酿酒桶头山、土地公山,壮似七星散落,合称七星落地,还有城南的象鼻山、旗尾山。 除了山、海的险峻,镇海卫城内到处是井,也是它的一个特色。这是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据说共有99口井,分布于石径、榕树之旁,庭院之中,至今有些井已塌陷或干涸。 传说江夏侯周德兴所凿的七星井和柳树井井水最为甘甜。七星井现在卫城内中国人民 的营区内,经驻军官兵挖凿整修,井水可供整个营区食用洗漱,柳树井则在南门内民宅区。 祠、庙、亭、碑、牌坊不少,是镇海卫的又一个特色。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南门城墙上的福德祠,高11米,宽12米,进深12米;南门内保存完整的明代古街,"父子承恩祖孙专闾"石牌坊。 北门内有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成的城隍庙,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这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北门外二里许有明嘉靖年间建的东岳庙,庙西侧石亭,额书"石室藏春",庙后小山上有一巨石,有长约一尺的锁状凹痕,俗谓天锁,传说内藏"宝剑天书"。 镇海卫古城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而且也给现在的人们奉献着许多的旅游资源:卫城观海、七星落地、飞蛾洞、断头罗汉、东岳景观、城隍庙、孔子庙、义学碑记、梳妆楼遗址、关帝庙、昭毅将军残碑、古石碑坊,明代古街、古城墙等景观。 长达60多公里的南太武海滨旅游区海岸线,其中在卫城西南面的隆教湾、白塘湾、湖塘湾相连125公里,是优美的天然海滨浴场;牛头山古火山口,在距镇海村西南7公里处的白塘湾海滨,是全国11个地质公园中排列第8位的"海底兵马俑"胜景。现在的古城镇海卫,已经成为人们寻踪觅迹 ,寻幽揽胜之处。 声明:图本人拍摄,文中部分资料搜自网上,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话说我在厦门长大都不到厦门有这么多历史名胜……
1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在厦门市南部,由厦门半岛东南部、厦门港海域及沿海岛屿组成。周围滨海有园林景点菽庄花园、观海园、皓月园、延平公园和毓园等,人文景观以房屋建筑独具特色,多中世纪欧洲风格;历史遗址和摩崖石刻以明清时期较多,反映抗倭、抗红夷和郑成功抗清复台业绩。这个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2青礁慈济宫 在杏林区海沧镇院前村旁,崎山(岐山)东南麓。宫观建筑物。奉祀北宋民间医生吴本的宫庙。吴本,俗称大道公,敕封至保生大帝。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颜师鲁奏请立庙,宋乾道间,丞相梁克家奏请赐名慈济庙,旋改慈济宫。宫址位于青礁村地界,故名。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
3南普陀寺 在思明区思明南路终点北侧,五老峰南麓。为古建寺庙。依山面海。中轴线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藏经阁内有玉雕佛像、宋钟并珍藏书画和明代血书《妙法华严经》、弘一法师手书的功能佛教文物。西山门内侧保存清御制满汉文碑,记载有关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事件。寺后山上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陈第、沈有容题名摩崖石刻。我妈常去拜拜哈~
4白鹿洞 在玉屏山南面。为明万历年间地方绅士林懋时主持集资拓建。昔日曾祀朱熹,在洞内泥塑白鹿一只,意在纪念朱熹重兴江西白鹿书院,因名白鹿洞。山多崩崖怪石,幽岩邃壑,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并建有大观楼、衔山亭和佛殿僧舍。每当晨光熹微,洞中烟霭飘腾,故有“白鹿含烟”之称,为厦门小八景之一。近年来重修扩建。洞后有赵纾、朱一冯攻剿红夷石刻各一方。山北为虎溪岩。
5太平岩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东部。原为寺庙,佛殿前有一座二层楼阁。据同治年间黄仕德题记,寺庙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文革期间被毁。1982年改建为“茶人之家”,为游客品茗之处。岩下即为郑成功读书处“太平石笑”景点。
6中岩 在厦门植物园内。位于万石岩和太平岩之间,故名。原有寺庙,后荒废。殿旁一石,明末郑联题刻“玉芴”二字,以形肖。石上有碑记,与岩前“澎湖阵亡将士祠碑”都是记述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清军进击台湾,败郑军刘国轩部于澎湖之事,系康熙年间福建提督蓝理捐资建祠以祭死于澎湖战役之清军将士。
7虎溪岩 在玉屏山北部。开拓自明代。山间原有溪流,相传有虎出没其间,因名虎溪,曾称“虎溪公园”。岩下建有山门,景观以石刻“先露一芽”、“渐入佳境”为先导,沿石阶拾级而上,有仙人桥、灵则名洞、夹天径、稜层洞、虎牙洞、飞鲸石等。稜层洞前有题刻多处,以郑成功据厦门时知思明州事邓会题诗尤为珍贵。
8万石莲寺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内。庙依山而建,周围岩石众多,故名。寺前有石桥,入石门拾级而上有一石坊,有弘一法师题联。
9天界寺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南部。寺在山丘上,寺后摩崖石刻“天界”二大字,故名。以山体形状似仙人醉卧,又名醉仙岩,寺内有二座大殿并列建于条石砌成的平台上,两边建楼房。寺门与大殿间为宽敞的庭院。寺后摩崖石刻多处,其中长啸洞前有明万历“征倭诸将诗壁。
10万寿岩 在西姑北山西北侧。有“万寿松声”,为厦门八大景之一。一片瓦洞前有传为俞大猷、戚继光题诗石刻,还有“无量寿佛”石刻。
11紫云岩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南部。原为寺字,有大殿、禅房僧舍,以寺庙的西侧(岩下)有石题刻“紫云得路”,因名。
12碧山寺 相传旧时寺僧雾云琢石成沟,引泉流入石室,旧为厦门三大名泉之一。现寺庙已废。
13甘露寺 在虎溪岩东北侧。佛堂面阔三间,两旁厢房,有禅房和功德堂。奉祀地藏王菩萨。
14白虎岩 在崎桌尖山东北。为寺宇。寺周围岩石,奇形怪状,多姿多彩,蔚为奇观。
15集美龙王宫 在集美火车站背后。为船民祭祀海龙王的庙宇。
16定琳院 在集美区,石兜水库北岸。为古庙,呈长方形,土木结构。
17新街礼拜堂 为基督教堂。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教士所建以地处新街仔,故名。二楼正面六根圆柱,屋顶正前中央为半球形八棱边钟楼,门西侧墙上镶嵌重建时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赠予的“中华第一圣堂”石碑。中华第一圣堂是国内外有影响的基督教堂,对于研究宗教史有重要价值。
18同安文庙 又称孔庙。在东溪西岸。为祭祀孔圣之处,古建筑物。五代末县令陈洪济始建。左右两侧有“兴贤育才”石坊、泮池及纪念宋代科学家苏颂的苏公祠和纪念明代“理学名宦”林希元的林公祠等附属建筑。
19梵天寺 在大轮山南麓。创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名兴教师。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改名梵天禅寺,俗称梵天寺,元代毁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僧无为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金刚殿、法堂、钟鼓楼、紫阳书院、仰止亭、奎星阁等建筑群。明嘉靖年间重修。清初及同治、光绪年间三次重修。历代文人墨客题刻甚多。
20梅山 传古时山上遍植梅花而名。宋代同安主簿朱熹书“同山”二字于其上,又名同山。山顶建梅亭,山腰有隋始建的梅山莲寺,寺旁有清代修建的朱子祠。
21北辰山 俗名北山。在五显镇境内,牛岭山余脉,离县城11公里。谓“山高拱北级”,故名。山中有奇石异洞,瀑布落漈成十二龙潭。旁有摩朱熹笔迹“仙苑”及明清文人颂扬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同安知县潭维鼎到此祈雨的诗词石刻。南麓有宋始建奉祀开闽王王审知的广利庙(北门岩)和竹坝书库。
22朝元观 在大同镇小西门。为朝拜元始天尊而建,故名。古建筑。
23大道宫 在大同镇双溪公园内。庙宇建筑物。祀大道公(保生大帝)吴本。吴本(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宋代同安白礁人,以医灸济人,灵验如神。及卒,乡人感祀之。
24元威殿 在马巷镇五甲美街内,又名元威堂,俗称池王宫。古建筑。明万历年间始建于马巷五谷市榕树下,庙祀池府王爷。相传王爷姓池名然,又名德诚、字逢春,南京人,万历三年(1575年)武进士,调任漳州途经小盈岭,惊悉玉帝派瘟神投毒井中,为警告阻止人民饮用,亲自饮下毒水,致全身发黑,卒于马巷,乡人感德,建庙以祀。
25大元殿 在西柯镇瑶头村。原名延福堂,元代都管林元成得孙延福,舍地创建而名。古建筑。明永乐间户部郎中林挺倡修。清靖海侯施琅曾屯兵于此,以扼郑军。
26圣果院 在田厝村东北方。为寺院。旧称泗洲院,后因腊月龙眼树结果,改名圣果院。
27绩光铜柱石坊 古坊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县刘兴元、教谕江山甫等人,为靖海侯施琅建立。清廷谓施琅功比东汉马援,故称“绩光铜柱”。坊四柱三间,鸱尾重檐石构,通高9米,面宽955米。主间上层嵌透雕蟠龙“恩荣”额,下匾镌“绩光铜柱”,次间镌同安知县刘兴元、教谕江山甫等人立坊结衔题名;另次间为施琅之子施世骠结衔勒石;坊背面额题“思永岘碑”,寓意如怀念西晋羊祜德政。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原为郑成功部将,顺治八年归清,十三年授同安副将,十八年迁同安总兵。康熙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二十二年(1683年)率师底定台湾,为统一大业立下殊勋。
28岳伯坊 古建筑。为纪念任边疆地方长官的陈健,故坊以“岳伯”为名。坊为重檐石构,宽785米,高8米。三间四柱,柱顶仿木斗拱,横匾额,南镌“岳伯”,北镌“秋官”。陈健字时乾,号沧江(1491~1561年),金门阳翟人,徒居同安县城北门内,明嘉靖五年(1626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郎中,历守南安(江西)、廉州(广东)、南宁(广西)三郡,进阶中宪大夫。
29苎溪桥 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始建。桥横跨苎溪,故名。石构,船形墩,全长73米,宽26米,8墩9孔。
30安乐村塔 古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同安主簿朱熹到莲花山区等地巡视,至澳内,见一岙平川,四面环山,水足山肥,谓此地“大乱半忧,大旱半收”,留题“安乐村”。后乡民建塔置匾以志,故名。
31胡里山炮台 在厦门半岛西南海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总督题奏设炮捐,募款筹建炮台,继任提督杨岐珍董理,并于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炮台以樟树汁和石灰、糯米伴沙筑成,坚固无比。胡里山炮台作为清末洋务运动之产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32汀溪窑址 因临汀溪的斜坡上,故名。古遗址。是宋代瓷器生产作坊地。窑址残片堆积丰富,有窑砖、匣钵、垫饼和大量的瓷器残片等。是宋代远销日本“珠光瓷”的重要产地之一。1956
33厦门城遗址 为明代遗址。明初,倭寇屡犯我国东南沿海,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江夏侯周德兴建造福建十六所城,后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厦门城,移永宁卫中、左二所官兵驻防。
34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 为清代遗址。阮旻锡,字畴生,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厦门人,以博学著称。永历九年(1655年)入郑成功之储贤馆为幕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兵攻陷厦门,阮氏弃家北上,旅居京都,遁迹空门,至晚年返厦隐居于此。著有《海上见闻录》等。
35演武池遗址 为古遗址。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雄踞金、厦二岛抗清,曾在澳仔社附近厦门港湾操练水师,尔后率军东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我国领土台湾。郑氏当年操练水师之港湾,久经沧桑,大部分填为陆地,今仅存此池乃当年港湾之一部分。
36演武亭遗址 为明末清初遗址。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命工官冯澄世于校场建造演武亭作为阅兵督练之场所。
37龙头山寨遗址 在鼓浪屿区日光岩。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义不容辞,起兵东南海上,永历元年(1647年)后,郑氏曾建兵寨于龙头山上,今石砌寨门犹存当年旧貌,寨门后岩壁留有若干凿孔,乃搭建营寨之遗迹。龙头山寨是郑氏最早的屯兵营寨,山上石刻成群,均出名人手笔。
38水操台遗址 在鼓浪屿日光岩。相传为明末清初遗址。公元1654年,清兵攻陷南京,明朝政权相继败亡,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雄踞金、厦控扼东南海域以为抗清基地,并于1661年亲领舟师东征驱逐荷兰殖民地,收复台湾,建立了不朽功勋。
39郑成功读书处 为明末清初遗址。郑成功(1624~1662年)是明末清初抗清复台的民族英雄。郑氏屯兵厦门时期曾寓此。
40嘉兴寨遗址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所建山寨遗址。残存寨墙数段,间断隐约于山林之中,摩崖上镌“嘉兴寨”三字,相传系郑氏亲笔。
41郑成功杀郑联处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锁云”石刻处。为明末清初遗址。郑联乃郑成功之宗兄,在驻守厦门期间横征暴敛,拥兵自大。郑成功于永历四年(1650年)中秋自广东潮阳回师厦门,计杀郑联于“锁云”石刻处,并收编其军队,使厦门成为抗清复台基地。
42陈黯隐居石室 在金榜公园内。为唐代遗址。陈黯,字希儒,号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称。因参加科举考试一再落第,遂自称“场老”,隐居于金榜山此石室中。陈黯系住居厦门岛的唐代名人之一。
43国姓井 在鼓浪屿。井弯曲而下,沿石头缝隙开凿,故又名三不正井、拂净泉,井水常年不涸。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所开凿,供士兵饮水,因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郑成功姓朱,尊称国姓,故名国姓井。
44厦门小刀会杀清将郑振缨处 在白鹿洞前石桥。清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黄德美、黄位率领小刀会在海澄起义,连克石码、长泰并攻占厦门,建立政权。清参将郑振缨败于镇南关,遁至白鹿洞,被起义军击杀于此。桥为一石拱桥。
45樵溪桥及高读琴洞 在园林植物园紫云岩后山。高读岩系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的读书处。岩石上有乾隆辛卯年郑君扬题刻“琴洞”二字。琴洞附近有樵溪桥,长6米,宽15米,桥边岩石有余宏题“樵溪桥”三字,为永历七年(1653年)题刻。
46集美寨遗址 在集美区,南薰楼东侧。为清代遗址。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将刘国轩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建的屯防营寨,名“集美寨”,今存石寨门及两侧部分石墙,郑成功受封延平王,故集美寨又称“延平故垒”。
47深青驿遗址 古驿站遗址。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及景泰元年(1450年),现存门楼额镌“驿楼古地”四字。
48东瑶古窑址 为南宋窑址。窑址位于东瑶村,故名。窑址在山坡,范围广大,瓷片堆积层厚,所见以青瓷为主,皆灰白胎,青黄釉,刻花纹。
49碗窑古窑址 在集美区后溪镇西北部,碗窑自然村内。系南宋时期遗址,村因窑名,窑址以村得名。窑场面积大,瓷片堆积层厚,以白瓷、青白瓷为主,其制作技术堪称当时之上乘。
50后溪城内城遗址 后改名城内,城址因名。相传城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51高崎寨遗址 在杏林区高崎村东北角高地上。属古屯兵寨垒。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期设防处,寨垒呈圆形,寨墙为石结构,久经沧桑,残毁将尽,今山丘西、南各保存寨墙数十米。
52五通渡头遗址 在厦门半岛东北端。为宋代遗址。五通渡头隔海与同安刘五店对峙。自宋至清代为本岛津渡要口及海防汛地。宋末幼帝赵昺南奔时即由此登岸。
53观堤亭 在厦门半岛西北端,高崎自然村北,高集海堤南小山上。为纪念建堤业绩,建于1955年,亭为正六边形,花岗岩石(泉州白)砌造。亭西立有石碑,碑正面镌刻朱德手书“移山填海”,碑阴刻海堤简介。
54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 在开元区公园南路2号,厦门市图书馆内。属公园街道办事处地界。为清代石刻。碑文据说是书法家吕世宜代书。
55“钦赐祭葬”石坊表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内紫云岩上。清代建筑。石坊表于嘉庆年间为许廷桂而立。许廷桂系镇压人民起义的清朝将领,于嘉庆十四年为义军张保仔所杀。
56澎湖阵亡将士祠碑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岩。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间,施琅率清军进击台湾,败郑军刘国轩于澎湖,清、郑和谈,台湾底安,清统一全国。康熙五十三年,福建提督蓝理在此建祠里碑。
57乾隆御制碑 在南普陀寺西山门内。为清代碑刻。御制碑共8方,汉、满文字各4碑,碑立于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间(1788~1789年)。
58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 在南普陀寺内藏经阁西侧石上。为明代石刻。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代诗人、音韵学家,嘉靖四十一年参加抗倭斗争后又随戚继光、俞大猷镇守蓟北,以战攻累升游击将军;沈有容(1555~1628年),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宛陵(今宜城)人,明代万历武举出身,曾与陈第同守蓟北,后率兵驻镇福建浯屿、铜山,在抗击倭寇和荷兰殖民地入侵斗争中于智勇双全著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春,陈、沈同游南普陀,题名勒石于崖壁上留念。
59徐一鸣等攻剿红夷石刻 在鸿山公园内鸿山寺边。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荷兰殖民者(即红夷)首次进犯厦门海域。福建都督徐一鸣、游击将军赵颇、坐营陈天策等率军民计焚夷舰,痛歼来敌,并在摩崖上勒石作为纪念。
60《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记》 在思明区厦门大学图书馆旧址前。为清代石刻。
61赵纾攻剿红夷石刻 在思明区白鹿洞路白鹿洞佛殿后。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三年(1623年),荷兰殖民地者(即红夷)先后入侵厦门曾家澳、鼓浪屿。冬十一月,名朝军民于浯屿海面痛歼入侵者,攻焚敌舰,俘敌酋及其部众五十多人。赵纾当时任漳州府海防同知,系此次海战指挥者之一,他题名:“天启癸亥冬晋阳赵纾督征到此”。
62虎溪岩稜层洞摩崖石刻群 为摩崖石刻。虎溪岩稜层洞及周围摩崖有明清时期时刻数十处,系林懋时、何乔远、池显方、邓会等名人题刻。
63“无量寿佛”石刻 在开元区万寿岩万寿寺东侧岩石上。
64征倭诸将诗壁 在开元区厦门园林植物园天界寺长啸洞前石壁。诗刻反映明朝水师巡哨澎湖海域的雄壮军容,抒发誓平倭患,捍卫东南海疆之爱国情怀。
65俞戚诗壁 在万寿寺左侧。为明代石刻。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历任参将、总兵;戚继光(1528~1587年),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历任参将、总兵。俞戚系明代抗倭名将,嘉靖年间转战东南沿海,以战功卓著闻名于世。万寿岩“一片瓦”洞前摩崖所刻七言律诗二首,传系俞大猷、戚继光所题。
66朱一冯攻剿红夷石刻 为明代石刻。明天启三年(1623年秋,荷兰殖民者(即红夷)先后入侵厦门曾家澳、鼓浪屿,同年十一月,明朝军民于浯屿海面痛歼入侵者,攻焚敌舰,俘敌酋及其部将五十多人。朱一冯当时任分守福宁道参政,系此次海战指挥者之一,并勒石作为纪念。
67中山纪念碑 在开元区公园东路。中山公园东门内。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碑为方形锥顶,高17米,碑刻有“天下为公”题字。
68陈嘉庚墓(鳌园) 1950年始建。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创办者,一生倾资办学,热心公益事业而负有盛誉。
69陈化成墓 清代墓葬。陈化成(1776~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同安丙洲人,历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鸦片战争前夕奉调把守上海吴凇口炮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英军进犯吴凇口,陈化成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70薛令之墓 唐代墓葬。薛令之,字珍君,唐代福建长溪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进士。闽人以诗赋登第自薛令之始。薛于开元中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后因故辞官,徒居厦门。肃宗即位后,思念东宫侍读旧情,欲招为大臣而令之已逝。肃宗嘉其一生清廉,名其乡为“廉乡”,誉其乡之溪为“廉溪”。
71陈夷则墓 墓主为唐光禄大夫陈夷则。陈夷则系颖川陈氏开漳始祖陈邕之子,其弟陈夷行于唐武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其子陈俦、裔孙陈喜。陈夷则墓系陈氏在厦门地区最早墓葬。
72陈俦墓 为唐代墓葬。陈俦是颖川陈氏开漳始祖陈邕之孙,约当盛唐时期人,官至著作郎。此墓乃陈氏族在厦门岛最早墓葬之一。
73陈喜墓 为唐代墓葬。陈喜,颖川陈氏开漳七世祖,约当唐代中期人,以进士及第,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园。
74陈黯墓 为唐代墓葬。陈黯,字希儒,号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称,然因参加科举开始,一再落第,遂自称“场老”,隐居于金榜山石室,逝世后葬于此。陈黯是住居厦门的唐代名士,墓葬具有文物价值,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本体前面在金榜山读书的那位
75太师太傅墓 为明末清初墓葬。墓主郑海英,号彦千;郑广英,号涛千,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叔父郑芝鹏之长子和三子。二郑随郑成功起兵抗清,永历二年(1648年)战死后同葬于此。墓后山上岩石镌有“双忠魂”三字,至今犹在。
76陈士京墓 明末清初墓葬。陈士京,字齐奠,一字佛庄,明代明州(今浙江宁波)人,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寺卿,随鲁王朱以海入厦门,赞助郑成功抗清,曾参与岛上留守事,病逝后葬鼓浪屿笔架山,民国初迁葬于此。
77胡贵墓 为清代墓葬。胡贵,字尔恒,号洁峰。清代福建同安人自雍正至乾隆年间,以行伍出身累升广东提督,死后赐祭葬。
78陈沧江墓 古墓葬。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坐北朝南。
79刘静轩墓 古墓葬。主墓整块石龟封穴,后围七板浮雕,宫墙及翼墙均为大块板石屏立,扶头雕狮,外围三合土构。
80林君升墓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古墓葬。林君升(1685~1755年)字圣跻,号敬亭,马巷井头村人。行伍出身,初授偏裨、游击,雍正四年(1726年)授定海总兵,乾隆间升广东提督,补台湾总兵,调福建水师提督,迁江南提督。著有《舟师绳墨》、《救荒备览》等书。
好吧就这么多吧,累死爹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末年的一段故事。越王勾践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2年灭吴。功成之后,范蠡携西施乘舟泛湖而去,并写信给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久后文种果然被迫自杀。因此后世用这个成语比喻统治者诛杀功臣的行为。我昨天撰写了《幸免于朱元璋屠刀之下的大明开国功臣都有谁?》一文,介绍了那些没有被杀掉的开国功臣,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今天特意介绍一下那些被杀掉的功臣。纵横五千年的我甜心即可根据洪武年间被杀功臣的死亡方式,将他们归为三类,下面就一一予以介绍。
一、处死 。洪武年间被杀功臣中以被处死的最多,他们纷纷被冠上奸党、逆党的名义,论入胡惟庸案、蓝玉案,此外还有一些因触犯国家法度而被杀的。具体情况如下: 1韩国公李善长 ――定远人,早年间加入朱元璋义军,“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1370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朱元璋在制词将他比作萧何。之后李善长一度与刘伯温在朝中博弈,后推举胡惟庸任丞相。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将77岁的李善长以及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2吉安侯陆仲亨 ――濠州人,17岁就加入了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曾因事被降为指挥使,负责抓捕盗贼,但不久恢复爵位。朱元璋经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但1390年朱元璋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的家奴举报他与唐胜宗、费聚、赵庸同谋,因而被处死。 3延安侯唐胜宗 ――濠州人,18岁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义军。1370年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曾因“擅驰驿骑”,被夺爵,但不久又恢复。此后他又镇守辽东、巡视陕西,1390年坐胡惟庸党被处死。 4平凉侯费聚 ――五河人,在濠州加入朱元璋义军。1370年费聚被封为平凉侯,此后又参与平定云南之战。1390年费聚被列入胡惟庸党。为此朱元璋还找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最终费聚被处死。 5南雄侯赵庸―― 庐州人,早年与兄赵仲中聚众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赵庸功勋卓著,应该封公的,但因他在行军至应昌时私自纳奴婢为妾,最终只能封侯。1390年赵庸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大军班师归来时,赵庸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6荥阳侯郑遇春 ――濠州人,早年间与兄长郑遇霖投入朱元璋麾下。1370年郑遇春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坐论胡党,而被处斩。 7宜春侯黄彬 ――江夏人,早年间在徐寿辉手下,后不满陈友谅而投靠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立下大功。1370年黄彬被封为宜春侯,1390年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8河南侯陆聚 ――元末时陆聚缮城保境,后以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1370年陆聚被封为河南侯,1390年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9靖宁侯叶升 ――合肥人,本是元朝将领,后自动来投朱元璋。1379年叶升被封为靖宁侯,1392年论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10永嘉侯朱亮祖 ――六安人,原是元朝的义兵元帅,后被朱元璋俘虏,投入麾下。1370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后奉命镇守广东。在镇期间朱亮祖有许多不法行为,1380年他被番禺知县道同举报。但朱亮祖“恶人也告状”,道同反而被杀。事情真相大白后,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鞭杀。 11江夏侯周德兴 ――濠州人,与朱元璋是发小。1370年周德兴被封江夏侯,但他与汤和相比,很不懂事,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1392年周德兴之子周骥被揭发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连坐诛死。 12凉国公蓝玉 ――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后起之秀,1379年被封为永昌侯,此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晋封凉国公。1393年蓝玉被人告发意图谋反,因此被杀,受株连者达1万5千人。不可否认蓝玉有一些不法行为,但不至于谋反。 13蓝玉党 ――所谓的“蓝玉党”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 景川侯曹震 、 鹤庆侯张翼 、 会宁侯张温 、 普定侯陈桓 、 舳舻侯朱寿 、 怀远侯曹兴 等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14罪名不详 ――被处死的功臣中有两人罪名不详,分别为1394年被处死的 永平侯谢成 、1395年被处死的 崇山侯李新 。 二、赐死 。朱元璋在即位初年以及晚年时期,对于一些功勋卓著、过错不明显的功臣予以赐死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宋国公冯胜 ――定远人,初名国胜。早年间与兄长冯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在诰词中称冯“胜兄弟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杀当月,冯胜被召回京。两年之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2颖国公傅友德 ――砀山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傅友德先后在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但无所知名,后归顺朱元璋,遂得重用。1370年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此后他大放异彩,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功勋第一。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据说他是在朱元璋面前当众自尽的。 3德庆侯廖永忠 ――巢县人,早年间与兄长廖永安在巢湖聚众,后以水军投靠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评价廖永忠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本来廖永忠可以封公的,但朱元璋借口他“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1375年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赐死廖永忠。值得一提的是小明王是让朱元璋授意廖永忠除掉的。 4临川侯胡美 ――沔阳人,初名廷瑞。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麾下,任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陈友谅失利后,胡美归顺朱元璋。他曾独当一面,率军攻取福建。1384年胡美与诸子下狱,死于狱中。1392年论处胡惟庸党时,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说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因此胡美被赐自尽。 5定远侯王弼 ――因善用双刀,号称“双刀王”。早年间聚众乡里,结寨自保。1378年王弼随沐英讨伐西番立功,被封为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王弼作为先锋力挫北元骑兵。1393年蓝玉被杀,王弼与傅友德私下议论,“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1393年王弼被赐死。 三、死因存疑 。由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致使人人们对其他一些功臣的死存在疑问,因此出现了一些死因存疑的。如 魏国公徐达 、 曹国公李文忠 、 诚意伯刘伯温 、 淮安侯华云龙 等人。人们对徐达、李文忠、刘伯温的情况已经较为了解,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华云龙的情况。华云龙是定远人,早年间聚众于韭山,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被封为淮安侯,驱逐北元势力,奉命建燕邸,增筑北平城。1374年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c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但却离奇死于途中,后世推测华云龙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但存在疑问。
1、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长子辉祖嗣爵。成祖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
4、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宁河王,谥武顺。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注;善终
6、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长子春嗣爵,世镇云南。)
注:病薨
7、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谓善长元勋国戚,知胡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注:满门抄斩
8、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注:诛死
9、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诚意伯刘基(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孙畾,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正德八年加赠基太师,谥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下廷臣议,制曰:“可。”)
注:失宠后被政敌下蛊死
10、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洪武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家属悉徙茂州。正德中,追谥文宪。)
注:流配
11、洪都知府叶琛(祝宗、康泰叛,愈脱走,琛被执,不屈,大骂,死之。追封南阳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庙。)
注解:烈士
12、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丧,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长子存道,战死。)
注:病逝
13、同参军国事加太子太师宋国公冯胜(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洪武二十七,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注:赐死
14、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师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诏可,名曰“报功”。)
注: 赐死
15、中书平章政事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子权,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爵除。)
注:赐死
16、参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赵庸(洪武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17、湖广行省平章营阳侯杨璟(镇北平,练兵辽东。洪武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帅降军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挥使。二十三年,诏书坐璟胡惟庸党。)
注:死后追罪
18、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临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注:赐死
19、苏州卫指挥使都督同知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子铎以父功封蕲春侯。)
注:病薨
21、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世袭。)
注:战死
22、秦王左相都督佥事长兴侯耿炳文(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子璇,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注:自杀
23、前军都督府佥事武定侯郭英(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孙玹得嗣侯。)<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最后被他杀掉的有谁?
本文2023-11-26 18:33: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