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上记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有的族人名字后有字有讳,有的只有一个名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6浏览:2收藏

家谱上记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有的族人名字后有字有讳,有的只有一个名字,,第1张

1姓,表示血缘

2名,表示个体,就是名字

3字,成年,排行,对名字的进一步解释

4名讳,对帝王或尊长的,名字的一种避讳。实际上就是指名字,就像小孩不叫自己父亲名字一样。如果特殊情况下,要写,或者说,一般用其他字来代替,甚至不是字的字来代替。

5号,一般指外号,自己起的,或者别人起的。

古代帝王的名字有:

1、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嘉庆”。

2、爱新觉罗·旻宁: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托尔格勒特汗,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3、爱新觉罗·奕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4、爱新觉罗·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

5、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中国的历代帝王名字如下: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2、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

3、李世民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可以说他雄才大略,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也可以说他晚年昏聩,大兴土木。可以说他勇猛无敌,战无不胜。也可以说他灭绝人伦,弑兄篡位。

4、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5、康熙

康熙无论是在史料记载还是人们的印象中,都是伟大的君王的代表。他八岁登上帝位,在位61年,开启了康乾盛世。

康熙在登基之初能够站稳脚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好祖母,孝庄太后帮助他顺利的度过了因为年幼而无法亲征的时期。在康熙亲政之后,就开始了他作为皇帝伟大的一生。先是依靠过人的胆量与智慧降服了鳌拜,把实际权力重新夺回到了自己手中。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565-635年6月25日),长安人,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很快统一了全国。1965年6月25日,李渊去世。

谥号吴泰,庙号高祖,李渊死后葬于仙灵。唐高宗元年(674)八月,改国号为帝尧神。天宝十三年二月,帝尧盛达被尊为小光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君主的典范。

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国号贞观。名字的意思是“济世保民”,他出生在陇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黄凯十八年(599),早年随父李渊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他率兵天下,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将军。66年,宣武门即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过大于过,所以业障不降”,这是后来明君的典范。寺名太宗,大文臣武圣大光孝皇帝葬于昭陵。

3李贽,唐高宗:一个懦弱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所事事。

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李治,唐高宗(628年至683年),性格“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太后长孙,是自己的第三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最大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在位三十四年,李治于洪道元年(683年)病死。五十五岁时,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谥号皇帝。

需要更改名字,如果不改就会被犯讳,甚至还要杀头。

在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姓名、生辰八字、属相、小名等都不允许臣民与他有重名重音的字。所以古代生活在古代的人,如果刚出生时起了名字,改朝换代了,姓和名都要改。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避讳的对象其中第一类就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扩展资料:

古代人在起名避讳上的方法如下:

1、同义字回避法,也就是为避讳皇帝名而用同义的字。

比如秦朝时对避讳管的很严,不充许任何人冒犯秦始皇的名字。秦始皇名正,于是很多人在起名字时,都不会起正。即使取了“正”字,也要改为与“正”字相近的同意义词,而且凡是与“正”有关叫法全部更换。“正”的同义字是“端”,正月也就改成了“端月”。

2、同音字回避法。古代有的朝代为避讳皇帝的名字,还采用一种方法,就是用同音字代替。

比如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烨,老百姓起名字时就回避这两个字,而有的家庭恰恰就是“玄”字辈份,没办法,此辈份就在家谱中消失了,只能用同音字代替。这里同音是类似同音,可不是与玄字同音,清朝人用“元”代替“玄”,用煜代替烨,也就巧妙回避了皇帝的名字。

历代帝王称号的区别

古代的帝王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很多称号,例如庙号、谥号、尊号以及年号。这些称号大多来自史书记载。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梳理。

庙号

庙号的使用始于西汉,终于清朝,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的名号。一般一朝一代的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为太祖,而其弟在其后,所以称太宗。当然也有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譬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的努尔哈赤称太祖,而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在隋朝之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必须是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才能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庙号。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含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予。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就已出现,在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又将其恢复,直至清末取消。谥法有固定的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当然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个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尊号可以是生前所加,也可死后追加。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尊号在开始使用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变得越来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由此可见,这称号得有多长。

年号

年号是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而根据自己思想所起的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的首创是西汉武帝,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从那以后,每一位皇帝上位都必须改年号。在明朝以前,皇帝每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祸都会改年号,而到了明清时期,每个皇帝的年号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现在常用来称明清皇帝的名号即是他们的年号,如洪武、嘉靖、宣德、康熙、乾隆等。

家谱上记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有的族人名字后有字有讳,有的只有一个名字,

1姓,表示血缘2名,表示个体,就是名字3字,成年,排行,对名字的进一步解释4名讳,对帝王或尊长的,名字的一种避讳。实际上就是指名字,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