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结构地方志的结构是什么
# http://wwwnlcgovcn/ 中国国家图书馆
著者 题名 资料类型 出版年 馆藏地(藏/借)
1 慕维廉 英国 撰 地理全志 [普通古籍] / (英国)慕维廉(MuirheadW)撰 普通古籍 28 1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 慕维廉 英国 撰 天儒并论 = = Christian and confucianism compared [普通古籍] / ( 普通古籍 1916
3 慕维廉 英国 撰 地理全志 [普通古籍] / (英国)慕维廉(muirhead,w)撰 普通古籍 1911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4 慕维廉 英国 撰 瀛环志略续集 [普通古籍] : 二卷补遗一卷 / (英国)慕维 普通古籍 1903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5 慕维廉 撰 耶稣教略 [普通古籍] / []慕维廉撰 普通古籍 1899
6 慕维廉 英国 撰 瀛环志略续集 [普通古籍] : 四卷卷末一卷补遗一卷 / (英 普通古籍 1898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7 慕维廉 英国 撰 瀛环志略续集 [普通古籍] : 四卷卷末一卷补遗一卷 / (英 普通古籍 1897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8 慕维廉 英国 译 大英国志 [普通古籍] : 三卷 / (英国)慕惟廉(Muirhead,W 普通古籍 1897 普通古籍阅览室
9 慕维廉 英国 撰 格致新机 [普通古籍] / (英国)慕维廉(Muirhead,W)撰 普通古籍 1897
10 慕维廉 英国 撰 地理全志 [普通古籍] / (英国)慕维廉(Muirhead,W)撰 普通古籍 1897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总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图书馆
邮编:100081
总机:(+86 10) 88544114
业务咨询电话:(+86 10) 88545426、88545360
服务监督电话:(+86 10) 88545022
E-mail: webmaster@nlcgovcn 留言簿
乘车线路:320、332、727、716、717、732、804、808、814、827、634、941、特6、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站名:北京图书馆。
(提示:从首都机场乘机场巴士到友谊宾馆下车后,到中国人民大学东门转乘320、332、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可到达;
从北京站坐地铁到西直门站换乘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可到达;从北京西站乘坐320、727直接到达;或直接访问北京公
交网查询公交线路)
分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国家图书馆分馆
邮编:100034
电话:(+86 10)66175547
E-mail: fenguan@nlcgovcn
乘车路线:5、14、55、101、103、109、124、812、814、846,在北海站下车后往西 或 在府右街站下车后往东即可到达。
北京国家图书馆藏:
#
著者 题名 资料类型 出版年 馆藏地(藏/借)
1 陈奕禧 清 主修 南安府志 [普通古籍] : 康熙 : 二十一卷 / (清) 普通古籍 49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 商文昭 (明) 纂修 重修南安府志 [地方志] : 二十五卷 / (明)商文昭,(明)卢洪 地方志 2002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3/ 0)
3 陈弈禧 修 南安府志 [专著] : 康熙 : 二十卷首一卷 / (清)陈弈 专著 2001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 0)
4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 编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32, 史部·地理类 [专著] / 北京 专著 1998 中文图书基藏库( 1/ 0)
书刊保存本库( 1/ 0)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 0)
5 江苏古籍出版社 编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西府县志辑 84 [专著] / 江苏古籍出版 专著 1996 书刊保存本库( 1/ 0)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1/ 0)
6 江苏古籍出版社 编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西府县志辑 85 [专著] / 江苏古籍出版 专著 1996 书刊保存本库( 1/ 0)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1/ 0)
7 商文昭 (明) 修 重修南安府志 [地方志] : 二十五卷 / (明)商文昭修 ;&nb 地方志 1992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8 商文昭 (明) 修 南安府志 [地方志] : 二十五卷 / (明)商文昭修 ; ( 地方志 1992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9 林~ 纂修 (万历)福州府志三十六卷 [专著] / (明)林~等纂修 (万历)重修 专著 1991 书刊保存本库( 1/ 0)
10 刘节 纂修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五十 [专著] 专著 1990 中文图书基藏库( 1/ 0)
书刊保存本库( 1/ 0)
11 刘节 (明) 纂修 南安府志 [地方志] : 三十五卷 / (明)刘节纂修 地方志 1990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1/ 0)
12 杨淳 清 纂修 南安府志补正 [缩微品] : 光绪 : 十二卷,首一卷 / ( 缩微品 1990
13 刘节 纂修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五十 [专著] 专著 1990
14 陈兰森 修 南安府志 [海外中文图书] / (清)陈兰森修 ; (清)谢启昌等 海外中文图书 1989 特藏子库( 1/ 0)
15 蒋有道 修 南安府志 [海外中文图书] / (清)蒋有道等修 ; (清)史珥等 海外中文图书 1989 特藏子库( 1/ 0)
16 陈奕禧 修 南安府志 [海外中文图书] / (清)陈奕禧等修 ; (清)刘文友 海外中文图书 1989 特藏子库( 1/ 0)
17 石景芬 清 辑 南安府志艺文志 [普通古籍] : 十一卷 / (清)石景芬辑 普通古籍 1886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18 杨錞 清 纂修 南安府志补正 [普通古籍] : 光绪 : 十二卷卷首一卷 /&n 普通古籍 1886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19 黄鸣珂 清 修 南安府志 [普通古籍] : 同治 : 三十二卷卷首一卷 / 普通古籍 1886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0 杨錞 清 辑 南安府志补正艺文志 [普通古籍] : 三卷 / (清)杨錞辑 普通古籍 1886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1 杨錞 清 辑 南安府志补正艺文志 [普通古籍] : 三卷 / (清)杨錞辑 普通古籍 1875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2 杨錞 清 纂修 南安府志补正 [普通古籍] : 光绪 : 十二卷卷首一卷 /&n 普通古籍 1875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3 刘文〓 清 辑 南安府志艺文志 [普通古籍] : 四卷 / (清)刘文〓辑 普通古籍 1795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4 陈奕禧 清 修 南安府志 [普通古籍] : 康熙 : 二十一卷 / (清) 普通古籍 1795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5 蒋有道 清 修 南安府志 [普通古籍] : 乾隆 : 二十二卷 / (清) 普通古籍 1768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6 史珥 清 辑 南安府志艺文 [普通古籍] : 八卷 / (清)史珥辑 普通古籍 1768 地方志家谱阅览室
27 (清)李世昌 纂修 南安府志 [善本] : 〔康熙〕 : 十五卷 / (清)李 善本 1662
28 (清)李世昌 纂修 南安府志 [善本] : 〔康熙〕 : 十五卷 / (清)李 善本 1662
族谱是记载一个宗族历史和文化的史实书籍,具有区分宗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后人可从族谱中借鉴、传承宗族思想文化。对于一个宗族而言,缺少族谱,宗族就是不完整的。族谱不仅是家庭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重要参考资料。后人通过族谱,了解到历史发展、中外关系等。在族谱发展进行中,尤其是在清代时期,宗族编写族谱,逐渐形成不断修特点。本文主要主要探究形成宗族不断编修族谱原因,并对其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族谱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留下的产物。不少历史学家在翻阅族谱时,会发现族谱被编写好几遍的现象。这种不断修的特点在明代时期有所表现,在清代时期表现最为突出。虽然明代时期时间较短,但是宗族依然坚持不断编修族谱[1]。特别是到了20实际80年代,将不断编修族谱推向热潮。
一、编写族谱意义
族谱是中国特有文化产物,在民族发展中具有悠久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之一,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历史价值
留存至今的族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族谱属于珍品。《仙源类谱》是现存最早的族谱,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系宋代内府抄本[2]。据《中国古籍善本数目》统计,列入善本的家谱有635种,但是实际存世的数量远超过这个数据。由于族谱里记载了宗族历史兴旺盛衰,所以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二)教化功能
族谱中一般有记载“家训”“家规”“家法”等,比如:戒赌博、尚节约、首孝悌等。此外,在族谱中还记载了数代先辈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孝悌的优良传统、尊儒学经的育人风尚、忠于为国、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等,这些遗留下来的文明,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后代成为这样的人。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传统伦理与现代文化是辩证的统一,现代文明是在传统伦理基础上建设起来的[3]。在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样也赋予了传统伦理新的生命力。族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其不仅能凝聚中华民族强大团结力量,还能促进现代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族谱对于中华民族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
(三)寻根价值
宗族渊源与世系图谱是族谱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少后代通过查询族谱方式,寻根问祖。当他们在翻阅族谱,找到自己祖先时,难掩心中激动之情。此外,通过查询族谱,还能增强海外华侨凝聚力及向心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四)提升宗族凝聚力
通过编修族谱,不仅能提升宗族凝聚力,增强宗族之间的情感,还能促进宗族之间互相帮助。此外,通过编修族谱,还能了解到宗族历史和迁徙情况,知悉宗族学院亲疏远近关系。对于国家而言,如果没有历史记载和文化记载,国家就不会知道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族谱不但是能反映宗族发展兴衰,还是民族文化传承载体。
(五)姓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有着悠久历史。姓氏寻根作为姓氏纽带的文化寻源活动,近几年引起海内外多方关注。此外,族谱还将对弘扬民族精神、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伟大复兴,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特点
后人在翻阅族谱时,会发现宗族族谱具有不断编修特点,许多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确保族谱连续不断。在明清时期,人们逐渐养成不断编修族谱特点。甚至将编修族谱当作宗族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编修族谱,总觉得少做了什么。只有修编了族谱,才觉得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清代,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特点愈加凸显。
清代时期,各宗族都有不断编修族谱习惯。但是历史数据并未明确显示究竟有多少宗族编修了族谱。在当时,族谱中记载了宗族成员、事件等,具有极强隐私性,一般不流传于世。并且,当时人们把族谱当作最为神圣的宝物,所以族谱不会出现在市面上。随着朝代走向灭亡后,许多族谱流于人间。因为族谱记载了许多宗族历史,为保护这些历史,不被不法分子利用,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大量销毁了族谱,只有少部分族谱留存了下来[4]。清代人编修族谱数量众多,其中江西民间编修最多。据各大图书馆藏书统计显示,在所有收录藏书中,清朝时期藏谱最多。
在明朝时期,宗族逐渐形成不断编修族谱特点,在清朝时期最为凸显。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编写任何文书都养成了不断编修特点,其中特点最为明显的文献就属地方志和族谱。地方志与族谱相似性极高,人们在地方志和族谱上准确标注时间人员、事件等,完整记录地方发生事件和宗族历史,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三、宗族不断编修族谱原因
(一)对孝道的追求
在我国历史中,有“三是不修谱则为不孝”这一说法。在当时,做儿女的不孝敬长辈,会被世人唾弃辱骂,故人们极怕被别人说为不孝,所以养成编修族谱习惯。此外,人们通过连续不断编修族谱,表达自己的孝道。如果编修族谱人死去,就由子孙后代进行编谱,否则认为子孙后代为不孝行为。如果子孙后代不愿意编写族谱,将会得到严厉惩罚。并且,宗族将定期编修族谱定为族规,如不按期进行,则为不孝。
(二)处理人际关系
清朝时期,人们以群居为主,一个村落为一族或几个宗族共用生活。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要进行人际交流。人们通过族谱之间关系,就能确定族人之间远近亲疏关系,知道怎么称呼对方。比如对方是自己长辈,在没有族谱情况下,就不知道怎么称呼长辈。所以通过编修族谱,明确各自在宗族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处理人际关系[5]。
(三) 反映宗族发展历史
通过编修族谱,能反映出宗族兴盛衰亡发展历史。人们通过编修族谱,能提高宗族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还能反映出宗族经济实力及宗族团结力。如果宗族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修,说明宗族间缺乏凝聚力,人们不重视族谱对宗族的重要性;如果宗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修,说明宗族有足够向心力,有望成为名门望族。如果有人问你,你的祖先是谁时。若你答不出来,会显得很难看。人们在没有族谱情况下,不知道自己祖先,就是宗族衰落表现。因此,为凝聚宗族团结精神,要不断修编族谱。
(四)尊重祖先的体现
在清朝时期,人们认为编修族谱是一种尊敬祖先的一种行为。人们认为通过编修族谱,能使散落的宗族重新聚集起来,提升宗族凝聚力。李光地在阅读宗法时,看到编修族谱有三大好处,其一是能促进宗族长远发展,其二是实现宗族人兴丁旺,荣华富贵,其三是敬孝道。宗族通过宗法伦理传播,让人们通过修谱、续谱方法,实现尊祖、敬宗、收族。尽管当时宗族伦理道德在受到冲击下,人们还是坚持认为通过通过修谱、续谱是收回宗族的重要途径。人们收回宗族,再一次把宗族人民团结一起,形成牢固的社会群体。
在中华悠久文明发展进程中,宗族形成不断编修族谱特点。由于这些族谱中记载有宗族历史兴旺衰落,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历史价值。后人通过查阅族谱,还能了解到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地方志的结构地方志的结构是什么
本文2023-11-26 16:49: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