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族的发展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直至21世纪,缅甸国内一律取消华语,更不允许教授中文。为了保存自己的汉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中文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中缅国界线长达250公里。果敢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是以贩运毒品获利为目的的武装割据的历史,解剖它的历史,可以看到缅北数支地区民族武装和贩毒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历史的缩影。95%由华人组成的今日缅甸少数民族“果敢族”,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世人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仔细推究起来,果敢族的历史起源竟在中国昆明的逼死坡,与中国明朝末年的永历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许多果敢人仍然自称是皇裔后世子孙,并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华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两代贡院在此开科取士,后逐渐发展成为通往贡院(今云南大学)和北城门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说最初因这个山坡上有几家卖蓖子的铺子,因此被称为蓖子坡。 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进逼昆明。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入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腾冲)西逃,进入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妾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逃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高山丘陵区,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产大烟而闻名的麻栗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隐姓埋名深居下来。今天果敢地区的华人系以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封诰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定,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动卡山)、万切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便会成为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2009年果敢战争,是2009年8月在缅甸果敢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另一方为缅甸联邦政府。自8月8日开始的军事对峙而引发难民潮,始称八八事件。两周后战争爆发,最终在缅甸军政府的优势军力之下,瓦解了果敢特区军队。
果敢特区主席曾透过媒体向国际求援,但在缅甸与中国控制消息的情况下,战争未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大部分的新闻来源是由果敢逃至中国边境的华人转述以及熟悉缅甸事务的观察家所估算。 果敢为缅甸境内的华人自治区,原是缅甸***执政区域。1989年脱离缅共和缅甸军人政府和谈,彭家声与仰光政权达成协议各自派遣部队维持该地区的和平,地区紧张局势得以缓解。
2008年,缅甸通过新宪法,确保了军政府能更强有力地推进自己主导的民族和解和民主进程。缅甸和平和民主阵线联盟发表声明,缅甸政府军正在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在2010年缅甸大选前,将自身的武力编入由政府控制的边境安全部队,以此避免他们对大选造成影响。 导火线2009年8月7日,缅甸军政府所属的部队借口缉毒,进入果敢特区搜查枪械修理厂,果敢守军拒绝了这要求,两军形成对峙。隔日,果敢爆发难民潮,数以万计的平民向东避入中国。各方协调下,局面有所缓和。 数日后,果敢特区政府发布消息,缅甸政府军开始撤离果敢,情势趋于平缓。特区政府出面安抚民心,呼吁百姓返回果敢。
2009年8月22日开战日,缅军宣称特区主席彭家声违法开设枪械修理厂,随即出兵控制了特区政府,炮轰位于昔娥的同盟军总部。果敢政府官员立场分歧,白所成、刘国玺、张德文、明学昌、魏超仁等人主和,彭家声则领兵反抗。28日,缅军相继占领老街、清水河,同盟军退守山区。 掸邦先驱新闻社总编辑坤赛以及缅甸事务分析家马蒂森认为,佤邦联合军加入了果敢方,与缅甸政府军队作战。
28日,据云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何永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一枚炮弹28日从缅甸落入中国境内,造成1人死亡,数人受伤。
29日,果敢领袖彭家声透过环球时报声称在27、28日两天的作战中,果敢同盟军共击毙30多名政府军士兵,俘虏50多人。他还表示,政府军的行动已经给果敢造成了上百亿人民币的损失。 29日,果敢同盟军不敌缅军,撤向中国,中国依国际惯例缴收果方的武器并给予难民身份进行安置。缅甸军事分析者Aung Kyaw Zaw对伊洛瓦底江杂志社表示,估计放弃抵抗退入中国的果敢军人至少有700人。
30日,局势趋于平缓,中国政府与缅甸政府经过磋商后,各自发布了新闻,缅方向中方就中国公民的损失致歉,并公布伤亡数字,强调战事不会影响中国在缅甸的输油工程。缅甸军政府宣布战事结束,已成立新的果敢政府。彭家声则透过电话否认同盟军向缅甸政府军投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2009年8月17日例行的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果敢问题属于缅甸内政,缅甸问题要由缅甸政府和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我们希望缅甸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民族和解,中国政府将采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一贯方针,希望看到一个稳定、民主、发展、和解的缅甸。”发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国希望缅甸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稳定。 ”中国云南省出于人道主义设置了7个安置点,为难民提供生活保障品和必要的医疗服务。 美国:美国国务院声明,严重关切缅甸军政府武力攻击果敢地区少数民族一事,敦促缅甸停止军事行动。 日本:日本政府将向果敢第一特区提供援助款75万美元,主要用于为果敢第一特区的妇女儿童们购买食品。这笔援助款将用于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果敢的援助项目。
2009年8月27日下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地方武装由原先的对峙状态升级至交战状态,导致数万名在果敢地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与缅甸边民涌至中国云南边境地区。 然而,在09年8月7日,持续了20年的平静被打破了。缅甸警方称,在查毒时警方要求搜查果敢地区一家枪械修理厂,但遭到果敢方面拒绝,双方处于对峙状态,由此造成当地民众恐慌。
据报,仅8日至12日,就有近万名在果敢地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与部分缅甸边民越过国境线,奔入云南省躲避。27日下午,缅军与果敢同盟军发生激战,其间出现伤亡,更祸及无辜平民。 云南省官方27日证实,缅方边民大量涌入与果敢接壤的云南省,涌入人数仍在增加。入境难民人数无法统计,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已有3万难民涌入中国国境。
据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当天通报,云南省从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和边境地区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进入中国境内的缅方边民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划定区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卫生保障。
据悉,云南省已在中缅边境地区设置了7个安置点,并配备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救助。
据难民安置点的目击者说,难民营中比较安静,聚集了较多妇女和小孩,能闻到消毒药水的气味。环境还算干净,大家席地而眠。但有些联系不上亲人的难民很伤心,一有刚从境外的人回来就围上去询问情况。
中方要求缅方保护在缅中国公民
据新华社电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国希望缅甸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稳定。
姜瑜说:“中方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缅方表达关切,希望缅方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稳定。我们也要求缅方保护在缅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缅方对上述事态造成个别中国边民伤亡深表歉意,对中方善待缅入境边民表示感谢,允诺将依法保护在缅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历史]缅北的明朝遗民――果敢族
缅北的明朝遗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遗民,根本是汉族;而在缅甸***中真正的缅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数民族佤族人(大约百分之七、八十),这也是强迫小数民族迁徙原因之一,至于如何搪塞西方国家指责”强迫小数民族迁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个绝佳的借口,反正指责缅甸种植**的也是西方国家。
缅甸和中国现今虽保持着友好,但踪观中、缅近代的边界纠纷及现今进行中的强制掸邦内汉、佤、傣族大迁徙,和美国的对华围堵策略,我们不能不为缅甸在不久将来投向美国而作好准备。缅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投入美国怀抱的走向,是不会随着中国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进兵缅甸讨回1960年10月中缅两国政府签定边界条约和1941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定的《中英滇缅南段界务换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积约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的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区,上述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此外还要在东掸邦建立一个包括大比数汉族在内的掸邦共和国(掸兰共和国)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对抗即将到来的亲美翁山苏姬政府,这会对中国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
果敢县(又名麻栗坝)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交界处,与云南的龙陵、镇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积约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来在缅甸北金三角的掸邦果敢特区,主体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们绝大部分实际上是中国汉人,如今这些汉人在金三角被称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国,是中国的汉族。因此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此果敢县是位在掸邦即金三角境内,处于萨尔温江以东并和云南省耿马掸族佤族自治县相连。那里的封建领主制是一种特殊形态。土司姓杨,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国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却也自我封闭了几百年。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明朝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因为缅甸政府正在进行
民族强迫大迁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汉人约1,700人从掸邦北部强迫迁徙到掸邦南部泰缅交界的地区。除了从明代的汉族遗民即果敢族,东掸邦地区有着很多其巷他来源的汉族人口,如国民党的孤军和眷属、文革时逃往缅甸的知青和改革开放后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缅边界缅甸一侧的汉人,在金三角汉人总数应该不下一百多万。它是“中原文化”崩溃裂变后,在边陲异域的一种扭曲的延续。公元1659年,清兵的铁蹄如疾风一般叩响了明王朝的残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后代)及其部下的簇拥下,逃进了滇缅边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上国的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仪仗队来接,旋踵便觉不妥,就“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这群中原皇孙与卿相不得不一夕数惊地潜伏于斯,幸有来自缅京的米粮接济,不至于采野薇而食。次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继位。他没那幺胡涂,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便派精兵夜袭,一举将几十名臣乱刀砍死,永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军已饮马怒江。缅王即献出永历帝,后那位亡国之君在昆明五华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缅桂树下,中国的又一轮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号。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缅甸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多少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
地理了若指掌。在缅北竣酷的环境中,杨氏终能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的社团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正式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统治缅北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王朝,无论英国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动其百年基业。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吴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养、诞生一代毒枭“罗星汉”,此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纵横金三角,与毒品大王坤沙争霸,面对全世界各地媒体侃侃而谈“鸦片”和“***”。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产、加工、制作、贩卖,在整个金三角地区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占多大的比例,没有科学的统计和明确的说法。果敢县地图上只如星点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无数可敬可爱的英雄!缅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体和土司时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闭户。百姓照旧种大烟,生活安定,尤其是不闻枪炮之声,百姓心情也就随生活之安定而舒畅了。1969年3月,滚弄交通公路受缅共阻断,补给困难,缅政府决定放弃果敢,撤守滚弄。当时协助政府军的地方自卫队为不留兵源和财产给缅共,竟强迫果敢人民搬迁,限三天
内全搬家,否则以“投敌”治罪。时为农历3月,正值鸦片收获旺季,命令即下,谁敢不从,只好忍痛尽弃,遵命搬迁,扶老携幼,徒步向滚弄前进。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区各寨、新街、下坝区等地,都属搬迁之列。其间烧毁新街及大旺地,总计到达滚弄的百姓共三千余户,暴晒于江边广场达一月之久。以后,大部分迁到腊戌、南闸拉一带定居,少部分 因无力谋生而迁徙不定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负责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卫队指挥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没有纵火,只叫百姓赶快同自卫队一道撤退,才保住这条街及许多寨子免遭损毁。1969年,政府军放弃果敢,随行强迫搬迁者达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来空前大迁徙。4月以后,果敢分为两个制度不同的地区,政府军守住滚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缅共统治的果敢县也逐渐强大。1970年11月,缅共以果敢为基地,出动野战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举进攻滚弄,企图瓦解怒江东岸的政府军。相持四十二天,政府军由仰光运来一零五口径重炮,使用飞机空投炸弹,人民军伤亡惨重才撤退。在土司时代凡满十六岁至四十岁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换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赋税和摇役,如有要事还可由自己兄弟暂时替换,家属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连头人也会礼让三分,服役期满回家,上述优待随之取消,照旧为民。可是既然当了三年士兵,所见所闻自然要比别人开通一些,一般说来,只要能循规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会对其礼遇和尊敬的。征兵制的好处是:人民对当兵无所恐惧,三年一满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说当兵,实际上没有打仗机会,根本无危险可言。既然受过军训,至少学到点军事常识,军人气息总比老百姓强些,一旦有事,立可应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缅成立总指挥部时,几天内就征集兵源三千多名。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样训练,即可编组成队,执行战斗任务。士兵有事请假回家,还可以带枪回去,期满归队又带回来,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论在果敢境内哪里,问起三十岁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当过兵。二十年来果
敢籍官兵伤亡数包括缅政府和缅共何止两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总指挥杨振业、杨振纪;下至排长、士兵,或战死于疆场,或争权内弘致死,或被刺杀。这些人之死,是非功过,留待果敢后人去定论。不过,他们都是耍枪炮而死,不同于老百姓的正常寿。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们跟随彭家声副司令员已从贺岛秘密来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级
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 (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隐姓埋名深居下来。今天果敢地区的汉人系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人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国势强盛,中央帝国西南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纳贡称臣,接受明王朝的节制。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国改朝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叶,它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而现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人莫,明朝设立威远营,曾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日:“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动卡山)、万切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丢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 (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 (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成为便会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跑来跑去与上头混熟了,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名姓杨的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的职务被莫名其妙地顶替了。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话果敢土司王的两块碑。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汉人进入了果敢地区定居,他们主要是古代来往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旅,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而后,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散兵游勇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华人区定居。因此在缅北果敢地区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永历帝事件后不久,在今腊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设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当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着应付反清复明和内乱的清廷鞭长莫及,多数时统而不治,缅北成了飞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被划人英属缅甸。
果敢南部就是后来因坤沙而闻名于世的菜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部称自己是华人。连坤沙都曾对外宣称过自己祖上第八代,是从中国云南到莱莫山的汉人,其父娶了当地掸族(与中国傣族、泰国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为妻,生下了混有汉掸血统的坤沙。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都存在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没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当地华族与缅北少数民族各按自己的习俗生活着,在缅北,种植**、生产鸦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鸦片经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华族收购、贩运为主的格局。华族因此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土著民族。 20世纪初朝杨国正主政时,正值麻栗坝大烟土声誉鹊起之时。因出产优质鸦片,果敢由此而商业兴旺,社会繁荣,人口也大大增加,并诞生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最盛大的烟会,成为缅北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鸦片集贸盛事。每年到鸦片上市交易的时节,从中国四川、云南远道而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贩运大烟土,交易活动中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形成闻车中国西南和金三角的鸦片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织品和器皿等运来果敢贸易,再换成大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印度来的商人则以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在烟会上最抢手的商品当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最为活跃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被当地人称为赶洋脚,这是当时一件大大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帮忙贩运一趟,获利比平时跑单帮高出2一3倍。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会。因为每年此时他们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还更进一步密切了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最可观的一笔烟课,成为其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缴掸邦土司税赋的惟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鸦片几乎全是以老街为集散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纪40年代初钥,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果敢土司杨家与大户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四老板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人到马帮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置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渭赛一带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成立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年果敢人加人自卫队行列中。二战中,中国远征军(以青年学生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缅北各地依托华族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在果敢,罗星汉原来就读的官立小学50年代成为反共军事学校。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4岁,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生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己经练就了一身本领,走马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后来的坤沙也是在这所学校就学毕业。这里的授业,造就了日后三人化诧金三角的本领。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辖本地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裹红头布,据说是仿英人雇用印度巡捕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却又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兼容了大清与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队伍,由果敢传统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果敢的红包头改名称自卫队。当时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坚拒日寇诱惑,毅然在果敢竖起抗日大旗,并在1942年3月赴重庆拜晤当时领导中国抗日的领袖蒋介石,宣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授予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
中国远征军迸人缅北及果敢后,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并配发枪支弹药,自卫队因此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先后与日军直接对抗上百次,牺牲了150余人。最辉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区与中国远征军联合对日作战,打死了日军一个联队1000余人,果敢自卫队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为有了这支队伍,那时的缅北地区始终高悬着英国米字旗和中国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土司王杨文炳参加了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战、保土有功,而获新生的缅甸政府承认,果敢族被写进了缅甸国册,它成为缅甸在缅北人数最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杨振材两兄弟分别当选上议员、下议员兼地方长官,他们提出缅北华人应加入缅甸国籍,在议会获得通过。但1950年颁发缅甸国民身份证时,缅北果敢一带的儿十万华族中,仅有1万余人愿意领取,华人的向心力还是北方的中国。杨振材后来官至缅甸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一职则多年由杨家兄弟轮流坐庄。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乔治六世向杨文炳颁发了英帝国勋章。之后仅保留百来号人的队伍守土自治,但自卫队的称谓就此延续下来。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或成为毒案如罗星汉拥兵自重、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武装,或成为如彭家声与政府对抗的民族武装。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由与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文炳长子天折,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英人采用中国封话制,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称杨二**的杨振材之妹――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幌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生就一副倔荤性格,自幼习文练武,成年后走马贩运烟土(杨二**终生未嫁,现居缅甸仰光,记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访时,年已70多岁的杨二**正在住院,已进人生命的弥留时刻)。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十多岁,但得益于土司杨二**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个人势力得以迅速成长。 罗星汉等人凭自卫队武装拥兵自重,自立门户。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领导;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轻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缅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第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他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1月1日打着缅甸***人民革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二十余年的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果敢见到现年30岁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罗星伟,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开小铺做杂货生意。以前他们在大牛场住,以玉米、茶叶、谷子和种**为生。他家和罗星汉同出一族且同辈,按辈分年纪应叫罗星汉哥哥,只是由于罗星汉毒名显赫而不愿和他来往。罗星伟长年当兵打仗,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对地图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据罗星伟回忆说,原来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历帝被抓走后,数干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为躲避围剿来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门的这些明朝将官后裔一律隐姓埋名。罗家先辈是深得永历帝宠爱的南京名将,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罗星汉的父亲罗朝兴,才重立祖宗牌位。 据他解释,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 “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归来吧,我们的同胞;归来吧,祖国的热土。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5200平方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中缅国界线长达250公里。 果敢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是以贩运毒品获利为目的的武装割据的历史,解剖它的历史,可以看到缅北数支地区民族武装和贩毒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历史的缩影。
95%由华人组成的今日缅甸少数民族“果敢族”,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世人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仔细推究起来,果敢族的历史起源竟在中国昆明的逼死坡,与中国明朝末年的永历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许多果敢人仍然自称是皇裔后世子孙,并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华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两代贡院在此开科取士,后逐渐发展成为通往贡院和北城门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说最初因这个山坡上有几家卖蓖子的铺子,因此被称为蓖子坡。
1658年3月,史称桂王的永历帝朱由榔,在原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白文选的大西军拥戴下,继续举起南明王朝的旗号对抗清兵。1658年10月,在一群南明孤臣的护卫下,从南京一路逃亡到云南的朱由榔,最后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并开始在五华山上建造王宫,蓖子坡随之热闹起来。
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连通昆明。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 (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高山丘陵区,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产大烟而闻名的麻栗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隐姓埋名深居下来。
今天果敢地区的汉人系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
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人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国势强盛,中央帝国西南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纳贡称臣,接受明王朝的节制。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进行统治。
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国改朝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
在明朝中叶,它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而现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人莫,明朝设立威远营,曾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日:“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万切关、巨石关(今丢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 、铁壁关 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
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成为便会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跑来跑去与上头混熟了,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名姓杨的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的职务被莫名其妙地顶替了。
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话果敢土司王的两块碑。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汉人进入了果敢地区定居,他们主要是古代来往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旅,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而后,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散兵游勇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华人区定居。
因此在缅北果敢地区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永历帝事件后不久,在今腊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设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当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着应付反清复明和内乱的清廷鞭长莫及,多数时统而不治,缅北成了飞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被 擞⑹裘宓椤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直接统治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
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中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
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
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
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公元1658年12月,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清军追击下,被迫带领官兵及随从自昆明仓皇西逃,于次年2月遁入缅甸避难。
公元1662年1月,缅王莽白慑于清军声势,将永历帝拘禁后执献给清朝将领吴三桂。追随永历帝的明朝官兵部分隐居于缅甸中部及掸邦一带;部分则离开缅甸,返回至中缅边境地区,卸甲为民,繁衍生息。曾经统治果敢近百年的杨氏家族,其祖先杨高学即为当年追随永历帝逃难缅甸的明朝将领。永历帝被送交清廷后,杨高学率领部下及家眷逃至中缅边境科干地区(注:杨氏家谱和彭氏祖先碑铭中均有“科干”记载),见该地远离中缅两国中央政府,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遂在此与掸、傈僳等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其后,散落各地的明朝官兵相继来投,迫于生计的中国流民也辗转到此定居,还有许多马帮商队也往来不绝,逐渐在科干地区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汉人聚居区。据杨氏家谱记载,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土司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并沿袭至今。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抗清名将晋王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李定国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
1662年,汉人受满清迫害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被清朝正式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央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150年。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英帝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汉人在果敢聚居后,逐渐与掸族、傈僳族等本土民族相融合,实行土司制度,由杨氏家族世代相传,一直沿袭至缅甸独立后相当一段时期。期间,果敢华人遭受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御了中国回族进犯,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在政治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里逐步发展壮大。
1、击退回族武装进犯。1875年,中国杜文秀领导的回族红白旗起义遭受清廷重创,其残余势力溃退途中意欲侵占果敢,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抵抗。果敢土司杨春荣组织当地自卫队与进犯的回族武装展开了多次战斗,最后经“回子扎场”一役赶走了回族武装。平定回族犯敌后,果敢民众又先后击败了滇缅边境来犯的多股势力,扩张了一些地盘,其疆域曾扩延至今天中国的孟板、缅甸的滚弄等地区。
2、遭受英国殖民统治。1885年,英国占领缅甸实施殖民统治后,授权果敢土司杨氏家族继续管理该地区,每年仅派遣负责管理边区的英国文官前往巡视。1897年果敢被满清政府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汉族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1897年,英国给果敢土司杨国政颁发了一枚“好公务员勋章”(A·T·M),以表彰其治理果敢的功劳。
3、抗击日本法西斯。1942年日本法西斯占领缅甸后,果敢汉人与缅甸其它各族人民一道,积极配合中英盟军,与日本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2年6月,果敢土司杨文炳组织了抗日地方自卫队,挑选了20多名青年到中国大理“滇西战干团”受训,以充实抗日武装力量。同时,土司杨文炳还积极争取中英两国支持果敢民众的抗日斗争,分别于1942年8月和1943年5月到昆明拜见英国驻昆领事和中国官员,请求给予支持。抗战期间,果敢自卫队与日军进行了数次激烈战斗,无数的果敢自卫队成员及民众在抗战中牺牲。1947年,英王给土司杨文炳颁发了“大英帝国勋章”(O·B·E),以表彰其抗日功劳。
1959年缅甸政府废除果敢土司,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汉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汉文改称果敢文。1960年代缅甸***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1948年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统治力度,提出了收编民族武装和重新规划民族区域的要求,遭到了果敢等民族组织的反对。为实现民族自治,维护民族利益,果敢人民加入了缅甸***,在果敢地区建立并维系了近20多年的***政权。
1、土司统治的终结。1947年2月12日,为争取掸邦各族支持国家独立,缅甸民族领袖昂山与果敢等掸邦33位土司签定了建立缅甸联邦的《彬龙协议》。其中,“各民族在独立10年后有权决定是否留在联邦内”的规定,为后来缅甸民族分裂埋下了祸根。1948年缅甸独立后,新政府决定废除土司制度,真正实现国家统一。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果敢华人认定为原住民族,在法律上确定为缅甸的合法民族和公民,但由于缅甸政治原因 ,当地的华族迫称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1959年,缅甸政府以金钱补偿作为交换条件,要求掸邦33个土司交权给政府,同时政府军开始进驻果敢等地区。鉴此,果敢土司杨振材接受了政府要求,交出了政权,迁居腊戌,并由当地人民选举组建的“议事会”具体负责果敢政务。果敢自卫队也纷纷向政府投降。1965年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至此,果敢土司统治宣告结束,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六营和第三十九营接管果敢。
2、缅共统治时期。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彭家声等原果敢自卫队成员为争取民族权力,纷纷率领旧部对抗缅甸政府。当时,缅甸***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势力范围已蔓延到缅甸大部分地区。彭加声领导的果敢武装在屡遭政府军及其它亲政府武装的打击后,转投了缅共队伍。1969年,在缅共支持下,彭加声率部解放了果敢,建立了缅共政权—果敢县,彭加声任县长,果敢进入了缅共统治时期,一直维系到1989年缅共解体。期间,不少来自缅甸国内外的知识分子,怀着理想和抱负纷纷赶赴解放区投身革命事业,使得果敢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包括华文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民族大迁移。缅共解放果敢时,果敢统治阶层—亲政府的罗星汉及土司后裔杨振业等不甘心将政权拱手送给缅共,强迫3千多户近2万名果敢民众随其转移,其中大部留居腊戌,形成了果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腊戌也成为了果敢汉人最为集中的另一个地区。
1989年,果敢正式宣布脱离缅共,率先与缅甸政府签署和平协议,被政府划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和平建设时期。
1、退出缅共。缅共初入果敢时,许多果敢干部是开路先锋,为缅共建立果敢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当革命形势处于大好时期,缅共高层的“大缅族主义”开始抬头,许多缅族干部和学生被委以重任,果敢等少数民族干部则被撤职削权,致使缅共内部缅族与其它民族之间的隔阂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缅共在国际上失去了有力支持。内外交困使缅共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果敢干部认为缅共渐失人心,必定失败,遂暗中策划脱离缅共。1989年3月11日,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正式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率先与缅甸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接受中央政府领导。
2、组建特区政府。缅甸政府与果敢同盟军签署和平协议后,将果敢同盟军辖区(果敢及萨尔温江西岸地区)划定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别行政区,任命彭加声为特区主席。同时,将第一特区军政人员纳入缅甸内政部编制,按级授予专员、副专员、警察总监、副总监、警察上校、中校、少校等官衔,按月划拨1200人的补给。缅甸政府虽然对果敢特区政府的机构设置做了上述规定,但该规定至今在特区未被正式启用过。
3、平息内讧。1992年初,果敢内部发生分裂,以果敢同盟军副参谋长杨茂良为首的“杨派”和以同盟军司令彭加声为首的“彭派”发生内讧,并于11月爆发内战。“杨派”击败“彭派”后接替果敢政权。1995年11月,败退缅甸勐拉的“彭派”卷土重来,迅速控制了局势。“杨派”仓皇中向缅甸政府投降,政府军遂乘机进驻果敢,与“彭派”武装形成对峙局面。后经双方调解,缅甸政府恢复了以彭家声为首的第一特区政府和果敢同盟军,一直延续至2009年。
1989年,彭家声与政府军达成协议,果敢成为自治的特区。果敢可保有自己的军力,中央政府派驻少量的公共服务人员至果敢,包含医务人员,小学教师,学校以果敢语教学。1992年内战再起,果敢军官杨茂良联合南方的佤邦驱逐特区主席彭家声。1995年彭家声与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2003年,在国际反毒的压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败之后,终于全面推行停止种植**的政策,引入农业生产技术并发展博彩业。产业转型对果敢带来相当大的冲击,替代种植在果敢高冷干的环境推行困难重重,农民陷入贫困。由于缺乏粮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疟疾,死亡279人。国际展开人道救援,中国派遣巡回医疗团,并提供药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供救济粮。日本2005年5月开始援助总合性的山地农民的生活重建项目。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吴奈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华文,更不允许教授华文,为了保存本民族的传统,果敢汉人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汉语称为果敢语,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该辖区于2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2011年3月30日,以吴登盛为总统的缅甸新政府成立。同日,“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也正式成立,缅甸中央政府任命白所成为”果敢自治区“主席。缅政府人员进入了果敢,行政建置开始纳入联邦宪法规范;行政司法管理开始与联邦国家接轨;地方经济建设开始列入国家统筹规划。从“临管会”到“自治区”成立,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白所成部改编为缅甸政府所辖的“边防部队”,组建了巩发党参加全国大选。
罗星汉1934年生于果敢,缅文名字叫“畏蒙”。他的祖上就是跟随在亡国的南明永历帝身边的一名副将,传到他这一辈刚好是第十代。因为是亡国孤臣之后,罗家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历史。因此虽有家谱传世,却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数百年间外人不得而知。
20世纪40——50年代,果敢和莱莫山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种植、旅缅汉人收购和贩卖鸦片为主的格局。汉人赚得的钱远超当地土著民族,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罗星汉已是富甲一方的“罗四老板”。
国民党93师溃退到果敢后,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组织人开荒垦地,种植**并贩运鸦片,很快就成为当地最大的一支鸦片武装。金三角制毒也因国民党残军进入而步入了第一个高峰期,鸦片年产量在50年代末已达700吨,占当时世界非法鸦片年生产总量的50%。
93师在果敢开办了反共军事学校,网罗了很多人入校学习,其中的几个少年日后成长为震惊世界的人物。他们是罗星汉(时年13岁),后来的“果敢王”彭家声(14岁),还有坤沙(年纪稍小,但20岁才入果敢军校学习)。1948年罗星汉从果敢官立小学毕业后,进入当地由国民党残军开办的这所反共军事学校学习。教官是国民党残军中出身黄埔军校的老兵,首批毕业的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仅14岁。据说其时的罗星汉成绩一般,但野心与志向却很大,因经常给当地的国民党残军军官跑腿打杂,颇得喜爱,军官们给他起了罗星汉这样一个中国名字。
从军事学校毕业后,罗星汉出任当地土司杨家自卫队的分队长。在土司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传奇人物杨二**杨金秀。杨二**是土司王杨振材之妹,据说貌美如花,生就一副倔犟性格,自幼喜着男装习文练武,成年后手使双抢,走马贩运大烟土。她的土司大哥虽有上千人马,但她18岁时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200余人的私人武装,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后来声名远扬的罗星汉。50年代,罗星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失利,强迫老街居民和他一起撤退,大约有800户跟他走了,罗走时放火烧毁了老街。这是老街自抗日毁于战火后第二次被毁。
罗星汉比杨二**小十多岁,得助于杨二**的赏识而最终成为果敢历史上最有名的“国际风云人物”——六七十年代排名第一的大毒枭。凭着自身的才干,在早期的走马贩毒生涯中,罗星汉成为杨二**的得力助手。有一年,罗星汉闲居家中,染上了赌博恶习,输钱举债,同父亲闹翻,多亏杨家二**帮忙,才使他跳出了赌场,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一家专门销售大烟的公司。杨二**有一天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开着吉普车深入缅甸政府军控制地区,她以为别人不认识大名鼎鼎的杨二**,结果却在一个哨卡被政府军情报人员客气地请下车,软禁起来。罗星汉数月后瞅准机会,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与政府军血战一场,抢回了杨二**。从此,罗星汉在果敢的权势如日中天。
20世纪60年代,土司杨家的家族武装被缅甸政府军击溃,罗星汉与自卫队很多人投奔到国民党残军的羽翼之下。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的头面人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在仰光、罗星汉在东枝几乎同时被抓。不久后,罗星汉以共同对付缅共武装并承认缅甸政府的领导为条件,与政府军媾和。缅甸政府果然很快将其释放,并配给人马枪支,委任他为果敢自卫队队长,让他回果敢镇压“叛乱”部队。罗星汉手持缅政府授予的“尚方宝剑”杀回果敢,趁机完全瓦解了杨家武装,自己取而代之。再因“剿匪”有功,当上了“果敢县人民政府主席”,“杨家自卫队”就此改换成了“罗家自卫队”。罗星汉领着一部分原“杨家军”,在果敢地区办起了武装护镖(鸦片)的古老行当,专门替鸦片商人长途贩运充当保镖。因为果敢地区是当时缅北主要的鸦片集散地,他的镖局生意越来越红火,个人势力就越来越大。
罗星汉与彭
果敢族的发展
本文2023-11-26 14:46: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