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有多少人口
人口:约93万人
人口密度:714人/km2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万福河北岸。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巨野镇,邮编:274900。代码:371724。区号:0530。拼音:Juye Xian。
行政区划
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龙_镇、大义镇、柳林镇、章缝镇、大谢集镇、独山镇、麒麟镇、核桃园镇、田庄镇、太平镇、万丰镇、陶庙镇、董官屯镇、田桥镇、营里镇。 链接:乡镇简介
历史沿革
巨野县古系沼泽地区,因大野泽得名。《元和郡县志》:“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齐乘》云“梁山泊也。”
西周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公元前220年,置昌邑县(今昌邑集一带),属砀郡。
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4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6年封梁孝王少子买,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6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4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公元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公元9年(新莽始建国元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公元192年(东汉初平3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三国时期,巨野、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265年(晋武帝秦始元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南北朝时期,巨野县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488年(北魏太和12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北齐撤销巨野县。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16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2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2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4年),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5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治所金乡)。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8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643年(贞观17年),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广顺2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
宋朝,巨野县属济州。公元997年(太祖至道3年),属京东路。公元1074年(神宗熙宁7年),改属京东西路。
金徙济州治任城县,属山东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绍兴17年,金皇统7年),析任城县以西、巨野县以东地区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14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县。公元1271年(元至元8年),升州为济宁府。公元1273年(元至元9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于任城。公元1279年(元至元16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公元1348年(元至正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设济宁府于任城,巨野为属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公元1374年,黄水淹没巨野,至洪武9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巨野,重建县公署。公元1385年,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公元1724年(清雍正2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为属县。公元1730年(清雍正8年),改属曹州直隶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13年),改曹州直隶州为曹州府,巨野仍为属县。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巨野县属山东省济宁道。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29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行署。1946年,巨野县属第二行署。
1938年12月9日,日军侵占巨野城。1939年春,建立日伪县政府。1939年5月,建立中共郓巨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归中共运西专署领导。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县抗日政府,属运西专署。1940年11月,属鲁西二专署。1941年2月,属巨、菏、金、嘉、成5县联合办事处。1943年属晋鲁豫17专署。1944年6月,属冀鲁豫11专署,同时还有巨菏县,于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销。金巨县,于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巨南县,1945年3月建立。
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抗日县政府改为民主县政府。解放战争期间,巨野境内有巨野、郓巨、巨南三个民主县政府,其隶属变革为:(1)巨野县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属冀鲁豫7专署(鲁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属冀鲁豫2专署(运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7专署(运西)。(2)郓巨县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属冀鲁豫8专署(运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2专署(临河)。(3)巨南县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后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和3专署(湖西)。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县隶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49年9月,巨南、郓巨两县撤销。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巨野县隶属山东省湖西专区。1953年7月20日(县志一说1953年8月20日),撤销湖西专区,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署。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署,巨野县改属济宁专署。1959年6月,恢复菏泽专署,巨野县复属菏泽专署。1967年至1977年,巨野县属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巨野县改属菏泽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23日,设立地级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以上资料由GW整理自《巨野县志》、《山东省情资料库》及其他政府网站。本站转载时略有改动。)
明朝时期,按百户为里,全县划分35里。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增设40保,外附6屯,分东、西、南、北4乡。县城在曹州府东140华里。东接嘉祥,西抵曹郓,南距成武,北界东平。东西最长处125里,南北最宽处120里。县地总面积1602071顷。境内人口70123户、354767人。县城东至济宁州100华里,西北至濮州160里,至郓城60里,南至单县140里,北至东平120里,西至曹州140里,东南之金乡100里,东北至汶上150里。
清朝时期,头乡包括10保:东隅保(8里)、城东保(15)、获麟保(1里)、六营保(50)、截河保(50)、独山保(35)、金山保(50)、岳庄保(70)、忠义保(50)、杨固保(90)。头乡所辖地名16处,即:万家堂、肖官屯、任官屯、王官屯、彭官屯、陶官屯、八里河、孟家固、杨家楼、王家桥、十里铺、王家店、刘所营、邱仲铺、王满池营、纪官屯。二乡包括11保:南隅保(8里)、南城保(8里)、新城保(15里)、大义保(25里)、顺兴保(35里)、合乐保(35里)、薛扶保(12里)、德化保(50里)、昌邑保(70里)、文兴保(80里)、狄家海保(60里)。二乡所辖地名20处,即:新城、八里井、花家营、商家店、歇马亭、甄家堂、顺河店、忠义集、夏官屯、章缝集、夹黄寺、营里集、昌邑集、_虎店、扬道固、金山集、田家集、德化集、赵家店、苑家仓。三乡包括11保:西隅保(8里)、西城保(12里)、龙_保(50里)、观音保(65里)、张表保(70里)、柳林保(80里)、丰乐保(亦名龙仓保,45里)、章缝保(50里)、营里保(50里)、棠林保(35里)、落城保(10里)。三乡所辖地名25处:柞草坡、吴家堂、贾官屯、吕官屯、赵官屯、姚家店、双碑坡、刘官屯、百时屯、龙_集、羊山营、新兴集、孙官屯、徐官屯、王官屯即毛官屯、火烧屯、蔡家营、张表集、陈官屯、徐家垓、观音集、支官屯、董官屯、太平集。四乡包括10保:北隅保(8里)、麟凤保(15里)、洙水保(12里)、双碑保(又名大兴保,18里)、宿沙保(又名仁和保,70里)、太康保(70里)、太平保(50里)、安兴保(90里)、五界保(70里)、新兴保(70里)。四乡所辖地名17处:石碑坡、沙土集、杨官屯、佃户屯、酒庄、长张营、冯官屯、展官屯、蔡官屯、栾官屯、韩官屯、丁官屯、林官屯、黄姑庵、公府屯、贾敬屯、常家营。另外,还有闽屯6处:六营屯、独山屯、忠义屯、龙_屯、新城屯。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把巨野县华为9个区:城区、凤鸣区、新城区、顺应区、大义区、忠义区、龙_区、柳林区、大康区。
抗日战争时期,巨野县主要由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管辖。按照巨野县公署建设科在1943年绘制的行政区划图,全县分为8个区、16个镇、41个乡。第一区:驻所在巨野城内,包括东隅镇、西隅镇、南隅镇、北隅镇、获麟乡、麟安乡、彭泽乡、盟台乡、新城乡、大兴乡。第二区:驻所在玉山(今独山),包括玉山镇、六营镇、刘楼乡、王桥乡、蒋寺乡、顺兴乡、金山乡、金安乡、截河乡。第三区:驻所在营里集,包括营里镇、昌邑镇、忠义镇、扬固镇、鼎新乡、金言乡、固边乡。第四区:驻所在大义集,包括大义镇、忠义乡、大成乡、等让乡、德化乡、合药乡、棠林乡。第五区:驻所在龙_寺,包括张表乡、柳林乡、柳西乡、肖楼乡、丰乐乡。第六区:驻所在龙_,包括龙_镇、观音镇、李海乡、临河乡、同治乡、清泉乡。第七区:驻所在新兴集,包括安兴镇、太平镇、五界乡、太康乡、三和乡、新兴乡、三义乡。第八区:驻所在苏集,包括苏集镇、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第六乡。
1949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巨野县辖6个区,427个村。1949年9月,巨野县辖11个区。1952年12月24日,全县建立乡镇148个。1955年8月13日,全县1~12区分别改称城关区、沙土区、太平区、大义区、龙_区、柳林区、章缝区、棠林区、营里区、谢集区、独山区、六营区。
1956年4月,县行政区划由148个乡调整为73个乡镇。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撤区并乡前,全县分11区(建国初期一度设立棠林店区,不久撤销),73乡。第一,城关区:包括曹庙乡、五里墩乡、新城乡、姚店乡、吕官屯乡、阎庄乡、三里庙乡。第二,沙土区:包括田庄乡、高庄乡、小宁庄乡、杨官屯乡、沙土集乡、姚庄乡、丁官屯乡。第三,太平区:包括太平乡、邬官屯乡、田桥乡、毕海乡、林屯乡、毕庄乡、白李庄乡。第四,大义区:包括大义乡、比干庙乡、人祖庙乡、庞庵乡、胡_堆乡、东营乡、葛店乡、棠林乡、孔楼乡。第五,龙_区:包括龙_乡、三里庙乡、郝庄乡、李集乡、观集乡。第六,柳林区:包括柳林乡、王水坑乡、龙寺乡、陈集乡、后陈楼乡、蒋海乡、张表乡。第七,章缝区:包括章缝乡、高坊乡、曹海乡、董官屯乡、焦顺屯乡、肖楼乡、冯沙窝乡。第八,谢集区:包括谢集乡、赵庙乡、前昌邑乡、谢庄乡、陶庙乡、王胡同乡。第九,营里区:包括营里乡、前店子乡、大袁楼乡、毕堂乡、赵集乡、刘集乡。第十,独山区:包括独山乡、高海乡、金山屯乡、王楼乡、马河乡、华营乡、双庙乡。第十一,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夏官屯乡、刘楼乡、魏集乡。
1958年3月,公布撤区并乡方案,撤销11个区,将过去的76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1958年7月23日,进行并社工作,决定将全县原620处、平均每处180户的农业社,合并为每个1000户左右的大社。1958年9月,合并23个乡,成立11处人民公社:城关公社、田庄公社、夏官屯公社、龙_公社、柳林公社、章缝公社、营里公社、大义公社、独山公社、谢集公社。780个大队,2625个生产队。
1958年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一说1959年1月)。次年6月(一说1959年7月30日),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嘉祥县的仲山公社及划归巨野县夏官屯、田庄两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共69个生产大队,391个生产队、90个自然村。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吕官屯、太平、张表三工委建立。同月,新建上述4个人民公社。1978年12月,调整社队体制,划为21处公社,804个大队,3510个生产队,增加10处公社,即:丁官屯公社、吕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张表公社、董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万丰公社、陶庙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处公社改为25个乡、1个镇(城关镇、大义乡、龙_乡、大谢集乡、章缝乡,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营里乡、昌邑乡、葛店乡、独山乡、夏官屯乡、薛扶集乡、董官屯乡、新城乡、双庙乡、陶庙乡)。至9月底,原82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850个行政村。1984年1月20日,大义、龙_、章缝、大谢集4个乡改为镇。至此,巨野辖21乡、5个镇。
1985年10月24日城关镇更名为巨野镇。1990年1月1日,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管辖。全县共27个乡镇。
1994年12月29日,撤销核桃园乡、独山乡,设立核桃园镇、独山镇。1995年10月23日,撤销柳林乡、夏官屯乡,设立柳林镇,夏官屯镇。1996年9月5日,将夏官屯镇更名为麒麟镇(鲁地名委[1996]9号)。
2000年3月15日,撤销太平乡,设立太平镇(鲁政函民字[2000]27号)。2000年6月21日,撤销万丰乡、田庄乡,分别设立万丰镇、田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50号)。(以上资料由GW整理自《巨野县志》、《山东省情资料库》及其他政府网站。本站转载时做略有改动。)
2000年,巨野县辖12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839438人,各乡镇人口: 巨野镇 72580 龙蝈镇 27045 柳林镇 30466 章缝镇 39544 大义镇 37447 大谢集镇 26445 独山镇 31253 麒麟镇 34155 核桃园镇 27249 太平镇 40569 田庄镇 27214 万丰镇 28869 丁官屯乡 27122 吕官屯乡 27910 田桥乡 34291 大李集乡 26482 张表乡 25511 '王平坊乡 14976 陈集乡 29395 营里乡 34308 董官屯乡 41975 葛店乡 29502 昌邑乡 23392 陶庙乡 33130 双庙乡 24694 新城乡 19363 薛扶集乡 24551
2001年2月6日,撤销新城乡、吕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巨野镇;撤销葛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义镇;撤销大李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_镇;撤销昌邑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谢集镇;撤销薛扶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麒麟镇;撤销双庙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独山镇;撤销张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柳林镇;撤销丁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田庄镇;撤销陈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万丰镇;撤销董官屯乡、王平坊乡,设立董官屯镇;撤销田桥乡、营里乡、陶庙乡,分别设立田桥镇、营里镇、陶庙镇;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1年,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_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董官屯乡,设立董官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营里乡,设立营里镇;撤销田桥乡,设立田桥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本站注:批准时间与上有矛盾,待查)。截至2002年12月31日,巨野县辖16个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_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巨野县上榜。
2021年1月,巨野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3名。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巨野县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认定巨野县为2020年度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巨野县上榜,排名第59位。
2020年2月,巨野县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巨野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19年11月,巨野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7年2月,巨野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巨野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2005年,巨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名。
2004年,巨野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4名。
贵州地区:
贵州省黔西县雨朵镇高田村,原籍贵州省大方县陇公坝。
字派(可能有些不对):
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贵州遵义某支胡氏,自明末清初为避难从北方经江西迁入贵州
字派:文明应瑞,光左克新,志得名成,永进佳升。
贵州安顺市菜官镇王家庄村胡氏自江西石灰巷迁入,是明代朱元璋开发西南来的
字辈是: 朝君升一品,共享太平春。上大自思文,登朝永忠廷。
始祖胡守义公,明末1644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入贵州省播州府(今遵义市)火烧舟(新舟镇)母家林(洞湾村),约为胡氏八十三世祖,胡守义公又是仁朝公的七子义宏之后
字辈:文,明,应,瑞,光,佐,克,兴,世,德,荣,成,永,振,家,声,(此字辈由嘉庆乙丑年1805年进士七世祖胡端:字:仪亭和族人所定)
湖南迁贵阳,现居贵州省雷山县。
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月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始祖胡昌凡从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旺七甲半桐子街般到贵州兴义县...
字派:昌登文仕,国正天星顺,关清明志安,妻其夫富少,子校符幸宽
江西宁江府宁江县十字街大桥头古石巷,迁到 四川东道重庆府直隶中州丰都县南岸九甲还山子,又迁至贵州余庆。
字派: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启贤应忠良 德大永家宽
祖上系江西蔡家街朱氏巷,于明朝时祖上九兄弟出门进入云、贵、川,祖上来到当时的思州府塘头大塘坪胡家院(现思南县塘头镇泗河坝村胡家坝),由于大部族人于清进已迁往贵州省都匀市据说现有上千人(好象是以前的乌罗区),族谱被本家一位长者遗失,现本地胡姓人家约130多人,我们是安定堂,字辈是:祖、文、天、在、世、大、正、月、腾、凤、仕、新(据说以前是24个字,后减为现在12个字的),
祖胡安国公之子胡宏公,我们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清)迁贵州安顺,然后迁郎岱县(现贵州六枝特区岩脚镇胡家寨),线有后裔3000余人.我们的字辈是(因为我是在办公室,所以有个别字不一定准确):彦圣匡襄久;宏才奇志军;心存知善学;道达可全真;仁寿含元吉;诚思振大能;同宗严纪法,万代庆维新
我支字辈“大宗启明廷,怀远兆中兴,升腾显耀登,允应世联文,国正安泰定,嘉其景元清。”原籍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铺天生桥
邮编:274000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万福河北岸。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巨野镇,邮编:274900。代码:371724。区号:0530。拼音:Juye Xian。
行政区划
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龙_镇、大义镇、柳林镇、章缝镇、大谢集镇、独山镇、麒麟镇、核桃园镇、田庄镇、太平镇、万丰镇、陶庙镇、董官屯镇、田桥镇、营里镇。 链接:乡镇简介
历史沿革
巨野县古系沼泽地区,因大野泽得名。《元和郡县志》:“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齐乘》云“梁山泊也。”
西周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公元前220年,置昌邑县(今昌邑集一带),属砀郡。
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4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6年封梁孝王少子买,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6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4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公元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公元9年(新莽始建国元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公元192年(东汉初平3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三国时期,巨野、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265年(晋武帝秦始元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南北朝时期,巨野县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488年(北魏太和12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北齐撤销巨野县。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16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2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2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4年),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5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治所金乡)。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8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643年(贞观17年),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广顺2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
宋朝,巨野县属济州。公元997年(太祖至道3年),属京东路。公元1074年(神宗熙宁7年),改属京东西路。
金徙济州治任城县,属山东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绍兴17年,金皇统7年),析任城县以西、巨野县以东地区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14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县。公元1271年(元至元8年),升州为济宁府。公元1273年(元至元9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于任城。公元1279年(元至元16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公元1348年(元至正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设济宁府于任城,巨野为属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公元1374年,黄水淹没巨野,至洪武9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巨野,重建县公署。公元1385年,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公元1724年(清雍正2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为属县。公元1730年(清雍正8年),改属曹州直隶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13年),改曹州直隶州为曹州府,巨野仍为属县。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巨野县属山东省济宁道。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29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行署。1946年,巨野县属第二行署。
1938年12月9日,日军侵占巨野城。1939年春,建立日伪县政府。1939年5月,建立中共郓巨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归中共运西专署领导。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县抗日政府,属运西专署。1940年11月,属鲁西二专署。1941年2月,属巨、菏、金、嘉、成5县联合办事处。1943年属晋鲁豫17专署。1944年6月,属冀鲁豫11专署,同时还有巨菏县,于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销。金巨县,于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巨南县,1945年3月建立。
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抗日县政府改为民主县政府。解放战争期间,巨野境内有巨野、郓巨、巨南三个民主县政府,其隶属变革为:(1)巨野县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属冀鲁豫7专署(鲁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属冀鲁豫2专署(运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7专署(运西)。(2)郓巨县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属冀鲁豫8专署(运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2专署(临河)。(3)巨南县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后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和3专署(湖西)。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县隶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49年9月,巨南、郓巨两县撤销。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巨野县隶属山东省湖西专区。1953年7月20日(县志一说1953年8月20日),撤销湖西专区,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署。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署,巨野县改属济宁专署。1959年6月,恢复菏泽专署,巨野县复属菏泽专署。1967年至1977年,巨野县属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巨野县改属菏泽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23日,设立地级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以上资料由GW整理自《巨野县志》、《山东省情资料库》及其他政府网站。本站转载时略有改动。)
明朝时期,按百户为里,全县划分35里。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增设40保,外附6屯,分东、西、南、北4乡。县城在曹州府东140华里。东接嘉祥,西抵曹郓,南距成武,北界东平。东西最长处125里,南北最宽处120里。县地总面积1602071顷。境内人口70123户、354767人。县城东至济宁州100华里,西北至濮州160里,至郓城60里,南至单县140里,北至东平120里,西至曹州140里,东南之金乡100里,东北至汶上150里。
清朝时期,头乡包括10保:东隅保(8里)、城东保(15)、获麟保(1里)、六营保(50)、截河保(50)、独山保(35)、金山保(50)、岳庄保(70)、忠义保(50)、杨固保(90)。头乡所辖地名16处,即:万家堂、肖官屯、任官屯、王官屯、彭官屯、陶官屯、八里河、孟家固、杨家楼、王家桥、十里铺、王家店、刘所营、邱仲铺、王满池营、纪官屯。二乡包括11保:南隅保(8里)、南城保(8里)、新城保(15里)、大义保(25里)、顺兴保(35里)、合乐保(35里)、薛扶保(12里)、德化保(50里)、昌邑保(70里)、文兴保(80里)、狄家海保(60里)。二乡所辖地名20处,即:新城、八里井、花家营、商家店、歇马亭、甄家堂、顺河店、忠义集、夏官屯、章缝集、夹黄寺、营里集、昌邑集、_虎店、扬道固、金山集、田家集、德化集、赵家店、苑家仓。三乡包括11保:西隅保(8里)、西城保(12里)、龙_保(50里)、观音保(65里)、张表保(70里)、柳林保(80里)、丰乐保(亦名龙仓保,45里)、章缝保(50里)、营里保(50里)、棠林保(35里)、落城保(10里)。三乡所辖地名25处:柞草坡、吴家堂、贾官屯、吕官屯、赵官屯、姚家店、双碑坡、刘官屯、百时屯、龙_集、羊山营、新兴集、孙官屯、徐官屯、王官屯即毛官屯、火烧屯、蔡家营、张表集、陈官屯、徐家垓、观音集、支官屯、董官屯、太平集。四乡包括10保:北隅保(8里)、麟凤保(15里)、洙水保(12里)、双碑保(又名大兴保,18里)、宿沙保(又名仁和保,70里)、太康保(70里)、太平保(50里)、安兴保(90里)、五界保(70里)、新兴保(70里)。四乡所辖地名17处:石碑坡、沙土集、杨官屯、佃户屯、酒庄、长张营、冯官屯、展官屯、蔡官屯、栾官屯、韩官屯、丁官屯、林官屯、黄姑庵、公府屯、贾敬屯、常家营。另外,还有闽屯6处:六营屯、独山屯、忠义屯、龙_屯、新城屯。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把巨野县华为9个区:城区、凤鸣区、新城区、顺应区、大义区、忠义区、龙_区、柳林区、大康区。
抗日战争时期,巨野县主要由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管辖。按照巨野县公署建设科在1943年绘制的行政区划图,全县分为8个区、16个镇、41个乡。第一区:驻所在巨野城内,包括东隅镇、西隅镇、南隅镇、北隅镇、获麟乡、麟安乡、彭泽乡、盟台乡、新城乡、大兴乡。第二区:驻所在玉山(今独山),包括玉山镇、六营镇、刘楼乡、王桥乡、蒋寺乡、顺兴乡、金山乡、金安乡、截河乡。第三区:驻所在营里集,包括营里镇、昌邑镇、忠义镇、扬固镇、鼎新乡、金言乡、固边乡。第四区:驻所在大义集,包括大义镇、忠义乡、大成乡、等让乡、德化乡、合药乡、棠林乡。第五区:驻所在龙_寺,包括张表乡、柳林乡、柳西乡、肖楼乡、丰乐乡。第六区:驻所在龙_,包括龙_镇、观音镇、李海乡、临河乡、同治乡、清泉乡。第七区:驻所在新兴集,包括安兴镇、太平镇、五界乡、太康乡、三和乡、新兴乡、三义乡。第八区:驻所在苏集,包括苏集镇、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第六乡。
1949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巨野县辖6个区,427个村。1949年9月,巨野县辖11个区。1952年12月24日,全县建立乡镇148个。1955年8月13日,全县1~12区分别改称城关区、沙土区、太平区、大义区、龙_区、柳林区、章缝区、棠林区、营里区、谢集区、独山区、六营区。
1956年4月,县行政区划由148个乡调整为73个乡镇。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撤区并乡前,全县分11区(建国初期一度设立棠林店区,不久撤销),73乡。第一,城关区:包括曹庙乡、五里墩乡、新城乡、姚店乡、吕官屯乡、阎庄乡、三里庙乡。第二,沙土区:包括田庄乡、高庄乡、小宁庄乡、杨官屯乡、沙土集乡、姚庄乡、丁官屯乡。第三,太平区:包括太平乡、邬官屯乡、田桥乡、毕海乡、林屯乡、毕庄乡、白李庄乡。第四,大义区:包括大义乡、比干庙乡、人祖庙乡、庞庵乡、胡_堆乡、东营乡、葛店乡、棠林乡、孔楼乡。第五,龙_区:包括龙_乡、三里庙乡、郝庄乡、李集乡、观集乡。第六,柳林区:包括柳林乡、王水坑乡、龙寺乡、陈集乡、后陈楼乡、蒋海乡、张表乡。第七,章缝区:包括章缝乡、高坊乡、曹海乡、董官屯乡、焦顺屯乡、肖楼乡、冯沙窝乡。第八,谢集区:包括谢集乡、赵庙乡、前昌邑乡、谢庄乡、陶庙乡、王胡同乡。第九,营里区:包括营里乡、前店子乡、大袁楼乡、毕堂乡、赵集乡、刘集乡。第十,独山区:包括独山乡、高海乡、金山屯乡、王楼乡、马河乡、华营乡、双庙乡。第十一,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夏官屯乡、刘楼乡、魏集乡。
1958年3月,公布撤区并乡方案,撤销11个区,将过去的76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1958年7月23日,进行并社工作,决定将全县原620处、平均每处180户的农业社,合并为每个1000户左右的大社。1958年9月,合并23个乡,成立11处人民公社:城关公社、田庄公社、夏官屯公社、龙_公社、柳林公社、章缝公社、营里公社、大义公社、独山公社、谢集公社。780个大队,2625个生产队。
1958年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一说1959年1月)。次年6月(一说1959年7月30日),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嘉祥县的仲山公社及划归巨野县夏官屯、田庄两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共69个生产大队,391个生产队、90个自然村。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吕官屯、太平、张表三工委建立。同月,新建上述4个人民公社。1978年12月,调整社队体制,划为21处公社,804个大队,3510个生产队,增加10处公社,即:丁官屯公社、吕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张表公社、董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万丰公社、陶庙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处公社改为25个乡、1个镇(城关镇、大义乡、龙_乡、大谢集乡、章缝乡,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营里乡、昌邑乡、葛店乡、独山乡、夏官屯乡、薛扶集乡、董官屯乡、新城乡、双庙乡、陶庙乡)。至9月底,原82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850个行政村。1984年1月20日,大义、龙_、章缝、大谢集4个乡改为镇。至此,巨野辖21乡、5个镇。
1985年10月24日城关镇更名为巨野镇。1990年1月1日,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管辖。全县共27个乡镇。
1994年12月29日,撤销核桃园乡、独山乡,设立核桃园镇、独山镇。1995年10月23日,撤销柳林乡、夏官屯乡,设立柳林镇,夏官屯镇。1996年9月5日,将夏官屯镇更名为麒麟镇(鲁地名委[1996]9号)。
2000年3月15日,撤销太平乡,设立太平镇(鲁政函民字[2000]27号)。2000年6月21日,撤销万丰乡、田庄乡,分别设立万丰镇、田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50号)。(以上资料由GW整理自《巨野县志》、《山东省情资料库》及其他政府网站。本站转载时做略有改动。)
2000年,巨野县辖12个镇、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839438人,各乡镇人口: 巨野镇 72580 龙蝈镇 27045 柳林镇 30466 章缝镇 39544 大义镇 37447 大谢集镇 26445 独山镇 31253 麒麟镇 34155 核桃园镇 27249 太平镇 40569 田庄镇 27214 万丰镇 28869 丁官屯乡 27122 吕官屯乡 27910 田桥乡 34291 大李集乡 26482 张表乡 25511 '王平坊乡 14976 陈集乡 29395 营里乡 34308 董官屯乡 41975 葛店乡 29502 昌邑乡 23392 陶庙乡 33130 双庙乡 24694 新城乡 19363 薛扶集乡 24551
2001年2月6日,撤销新城乡、吕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巨野镇;撤销葛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义镇;撤销大李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_镇;撤销昌邑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谢集镇;撤销薛扶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麒麟镇;撤销双庙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独山镇;撤销张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柳林镇;撤销丁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田庄镇;撤销陈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万丰镇;撤销董官屯乡、王平坊乡,设立董官屯镇;撤销田桥乡、营里乡、陶庙乡,分别设立田桥镇、营里镇、陶庙镇;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1年,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_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董官屯乡,设立董官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营里乡,设立营里镇;撤销田桥乡,设立田桥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本站注:批准时间与上有矛盾,待查)。截至2002年12月31日,巨野县辖16个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_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巨野县上榜。
2021年1月,巨野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3名。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巨野县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认定巨野县为2020年度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巨野县上榜,排名第59位。
2020年2月,巨野县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巨野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19年11月,巨野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7年2月,巨野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巨野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2005年,巨野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名。
2004年,巨野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4名。
谌[谌、谌、讠冘,读音作shèn(ㄕㄣˋ),不可读作chén(ㄔㄣ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大节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大节,是上古尧帝的后裔,在周平王姬宜臼时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
西汉末年,谌氏族人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后来的汉昌侯谌重出生以后,谌氏族人再迁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地区)。到汉顺帝时,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巫邑谌氏祖谱》记载:“谌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祖宗源地承周(今河南洛阳)。考其系传,至周幽王姬宫涅第十四子封于‘谌’,因征伐失国,子孙以国为姓。”
元朝末期兵荒马乱,盗贼横行,谌氏祖先为避战乱,由江西迁居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仍因余寇为患,无法安居中原乐土,复于明洪武二年由麻城西迁四川巫邑大昌一甲(今巫山下田乡)谌家湾定居,以挽草为业,拓荒采食,耕读为本,勤劳起家。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子孙繁衍已到十九代,约四千余口。
相传永祯祖入川兄弟三人,永祯为大,落于巫山。永柏为二,散居何地,无从查考。永松为三,据闻落于云阳,该县南溪区桑泽乡衫树湾存有谌永松墓碑,其后裔已改姓“盛”。
二各支始祖:
谌念一:号茂辉,父谌经济。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生于江西南昌,为大节第五十二世孙。于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应拜军前指挥使,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师进汀州(今福建长汀),文天祥率军至汀州,在汀州府组织抗元。次年正月,元将阿剌罕率兵攻入汀州,文天祥抵抗不利,移师漳州。时年十八遂的谌念一率一小队人马“越汀由宁化向北而奔至下觉里”(下觉县夏坊乡),“见风淳俗厚,乃卜宅而居焉。”厚与邹氏婚,育有七子二女,子荣宗、荣祖、荣泰、荣赐、荣仕、荣富、荣贵。荣泰、荣祖、荣赐居江西宁都和石城,宁富居福建永定,荣仕、荣贵居福建宁化。谌念一享年九十一遂,葬明溪夏坊坊头村。
谌进佛:字好耕,福建谌氏始祖谌念一的第十一世孙。从福建明溪枫溪邓家坪迁居建宁册源排。第十六世孙富吉与叔叔华桂于清乾隆十五年契买建宁县西乡富田堡排背中茶窑下邓姓房屋及油茶山并食茶山冈。清乾隆十七年契买董姓屋基及寮场。是为福建省建宁县里心镇花排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省黄陂谌守印迁居河北省曲州县城南游河村,妣余氏,生五子:承树,承林,承相,承杨,承模。是为河北曲州谌氏始祖。
谌盛喜:字庆吾,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公第十三世孙明朝崇正己卯年生,清康熙葵酉年殁。从福建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石城东坑。娶黄氏,生二子:荣石,荣佛保。是为江西石城东坑谌氏始祖。
谌进桥: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江西宁都沙滩。是为江西宁都沙滩谌氏谌氏始祖。
谌祖福:字尧赓,福建谌氏念一公的七子荣贵公房第十九世孙,乾隆葵卯年四月初一日寅时生,从江西宁都廖地(湛田)迁居福建漳州,娶郑氏,葬在漳州府南门外坐东向西。生一子:正甫。继子:正登。是为福建漳州谌氏始祖。
谌仰西:祖辈系在赣于墩尚镇卢河村,一世祖名佚,二世祖仰西,三世祖名带,四世祖国玉、国玺,五世祖文吉,六世祖秉裕,七世祖广宁、广尧、广余、广林,八世祖永元,九世祖兆栋,十世祖淳修,十一世祖士,十二世祖继,以下为字辈为庭耀贤熙。支系出江西,被洪军赶散,于金陵谌氏是一起从江西迁出,一世祖不知何名,是串馆的先生,先居海洲新安镇(今江苏连云港灌南城)。一种说法到连云港是四支从江西来此,一说七支。是为连云港地区谌氏始祖。
谌上达:字嗣超,湖北黄陂人,迁居武昌。是为湖北武昌谌氏始祖。
谌正诗:字集先,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1808年6月25日生,娶揭氏,迁居广东。是为广东念一公房谌氏始祖。
谌上文:字魁之,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妣王氏,生二子:友道和德道。是为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谌氏始祖。
谌上眷: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进全:福建明溪夏坊乡念一第七子荣贵的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宁化中沙乡何屋,谌进全葬在何屋四宝燕子付梁形,娶黄氏,生二子:茂须和茂青。是为福建宁化中沙谌氏始祖。
谌正青:字集高,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生于1812年9月8日,他与正诗是两兄弟,迁居宁化。是为福建宁化曹坊乡谌氏始祖。
谌远志:湖北黄陂人,经商至云南腾越。是为云南腾越谌氏始祖。
谌允昌:湖北黄陂第十三世祖,迁居河南朱家店,妣李氏,生二子,长守学,次守问。是为河南朱家店谌氏始祖。
谌忠和: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南雄。是为广东南雄谌氏始祖。
谌晨雯: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英德。是为广东英德谌氏始祖。
谌才国: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骆驼店。是为河南信阳骆驼店谌氏始祖。
谌章贵: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息城关,妣周氏,生三子:宗亮,宗泉,宗玉。是为河南息城关谌氏始祖。
谌有璜: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镇安槐树坪铁桶沟,生一子:才仁。是为陕西镇安谌氏始祖。
谌允成:湖北黄陂第十二世,由黄陂东边迁居江嚓边,妣罗氏,解氏,熊氏,生五子。是为湖北黄陂江嚓湾谌氏始祖。
谌章铭: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随州草店,生子一,名宗安。是为湖北随州草店谌氏始祖。
谌允文:字焕友,湖北黄陂十二世,由黄陂蔡家店迁居河南罗山生铁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铁铺谌氏始祖。
谌上眷:湖北黄陂第八世,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承侑: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平治碾盘。是为河南信阳谌氏始祖。
谌守贵、谌守华: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平府永年宁门关。是为河北永年谌氏始祖。
谌开强: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徽阳东北杨家店。是为河南徽阳谌氏始祖。
谌开喜: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信府。是为河北广信谌氏始祖。
谌上策: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桐柏陈留店大火烧庄。是为河南桐柏谌氏始祖。
谌应陛、谌应芯: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莽壮西围。是为河南罗山莽庄西围谌氏始祖。
谌文明: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沔阳下查毕。是为湖北沔阳下查毕谌氏始祖。
谌承华: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武穴。是为湖北武穴谌氏始祖。
谌承银: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当阳。是为湖北当阳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伟: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戊己头。是为河南信阳戊己头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友、谌宗东、谌宗厚:湖北黄陂人,四人经商至湖北随郭河。是为湖北随郭河谌氏始祖。
谌宗德: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沔阳彭家湾。是为湖北沔阳彭家湾谌氏始祖。
谌章伦: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正阳王家店。是为河南正阳王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珍: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梁家店。是为河南信阳梁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成、谌章义: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西双河。是为河南西双河谌氏始祖。
谌文龙: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是为陕西谌氏始祖。
谌文昌、谌文丰、谌文新、谌文全、谌文寿、谌文康:湖北黄陂人,六人迁居河南确山瓦岗。是为河南确山瓦岗谌氏始祖。
谌承发:湖北黄陂人,经商至程安。是为湖北程安谌氏始祖。
谌守真:字德元,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沙市。是为湖北沙市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尖庄。是为山东尖庄谌氏始祖。
谌守魁: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大桥凹。是为河南大桥凹谌氏始祖。
谌允吉:湖北黄陂人,迁居荆州远安。是为湖北红安谌氏始祖。
谌允文: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生钱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钱铺谌氏始祖。
谌允隆、谌允禄: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聊城。是为山东聊城谌氏始祖。
谌允昌:字寿一,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米堂店。谌开明、谌允丰亦同迁。是为河南米堂店谌氏始祖。
谌允贤: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保定府邯郸城内。是为河北邯郸谌氏始祖。
谌开来: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老河口。是为湖北老河口谌氏始祖。
谌开青、谌开经、谌开远、谌开富:湖北黄陂人,迁居四川成都。是为四川成都谌氏始祖。
谌开文、谌开运:湖北黄陂人,迁居安徽亳州。是为安徽亳州谌氏始祖。
谌资道:字谋载,由湖北黄陂冷家嘴迁居景陵。是为湖北景陵谌氏始祖。
谌 斌:江西南昌上谌的第二十四世,迁居信丰同益乡游州村。是为江西信丰谌氏始祖。
谌廷莺、谌廷爵:江西泰和的第三十三世,迁居广西雷化。是为广西雷化谌氏始祖。
谌上德、谌上义:湖北黄陂人,由黄陂皂角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上春: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一云河口。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上简: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黄陂北蔡家墩。是为湖北黄陂蔡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廷:由湖北黄陂经商至河南襄。是为河南襄谌氏始祖。
谌有安: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是为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谌氏始祖。
谌有顺:由湖北黄陂迁居甘肃河洲东关。是为甘肃河洲东关谌氏始祖。
谌有耀、谌有禄、谌有炳: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南漳。是为湖北南漳谌氏始祖。
谌承林:由湖北黄陂江河口迁居江苏宁江府溧水麻山头丁家大湾。是为江苏溧水谌氏始祖。
谌守雍:字尚宗,经商至湖北黄安。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守梁:从湖北黄陂经商至江苏扬州报闸。是为江苏扬州谌氏始祖。
谌才胜:由湖北黄陂黄浒铺迁居山东宁靖州。是为山东宁靖州谌氏始祖。
谌允德:湖北黄陂城十二世,迁居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妣范氏,生子三:长守贵,次守玉,三守志。是为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谌氏始祖。
谌承望、谌承生、谌承年:湖北黄陂十四世,迁居山东济宁州。是为山东济宁州谌氏始祖。
谌守泰、谌守生: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守成: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河南信阳州。是为河南信阳州谌氏始祖。
谌开恕:湖北黄陂十一世,迁居湖北随州。是为湖北随州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谌承兴名小望迁居河南确山大桥凹。是为河南确山谌氏始祖。
谌廷凤:江西全南寨下三十四祖,迁居广东仁化。是为广东仁化谌氏始祖。
谌廷濂、谌廷泓、谌廷池:江西南昌上谌三十四世,迁居安徽卢州府合肥。是为安徽卢州府合肥谌氏始祖。
谌依□:字龙轩,江西长湖四十世迁居四川安佛五间桥。是为四川安佛谌氏始祖。
谌德肥:字国富,江西南昌广阳四十一世,排行第二,迁居山东禹城。是为山东禹城谌氏始祖。
谌开杰、谌开俊: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汝阳。是为河南汝阳谌氏始祖。
谌华八:木兰川的同宗始祖,系元朝末年因兵焚从江西高安迁居黄陂。四十年后又谌秀一,谌秀二,谌秀三迁居。是为湖北黄陂木兰川谌氏始祖。
谌开恺、谌开占、谌开先、谌开榜:由湖北黄陂迁居四川重庆沙平厂。是为四川重庆沙平厂谌氏始祖。
谌进庆:福建明溪夏坊乡,移居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是为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谌氏始祖。
谌其茂,字对时;谌其萃,字待时;谌其元,字应时;谌开策,谌开秩,谌开和:湖北黄陂人,他们迁居河南铜钟。是为河南铜钟谌氏始祖。
谌上智:字君若,湖北黄陂的迁居河南罗山。谌伦道,字全能。谌由道,字全圣。谌其珊,谌其瑚,谌其瓒,谌其璎。谌其阁。谌允贵,谌允宗。谌执道,谌用道。谌其贞,谌其颖,谌其昌,谌其逊。谌应瑞。以上人员都迁居罗山。是为河南罗山谌氏始祖。
谌允畲: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上蔡,妣张氏,生子三:长守业,次守祜,三守郭。守业未详。守祜,妣王氏,继妣李氏,生子二:长承雅,次承武。守郭,妣任氏,生子二:长承彬,次承建。是为河南上蔡谌氏始祖。
谌志亮:明朝洪武年间自江西南昌迁居云南保山。是为云南保山谌氏始祖。
谌仲节:江西南昌文叠公第二十六世孙,由江西信丰南溪迁居黄田。是为江西信丰黄田谌氏始祖。
谌御臣:江西田湖第二十六世祖,迁居溯东。是为江西溯东谌氏始祖。
谌宁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新田桃湖岭。是为湖南新田谌氏始祖。
谌发贤:字文逸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贵州偏桥(今施秉)。是为贵州偏桥(今施秉)谌氏始祖。
谌绍荣、谌绍堂: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七世祖,迁居安徽宣城全宝围。是为安徽宣城谌氏始祖。
谌锦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祖,迁居四川雅州。是为四川雅安谌氏始祖。
谌迭上: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迁居安徽芜湖湾。是为安徽芜湖湾谌氏始祖。
谌克种、谌克稽、谌克穆、谌克穑、谌忠福、谌盅禄、谌盅寿:江西寨下第四十一世祖和第四十三世祖。他们七人迁居江西大余南安镇。是为江西大余南安镇谌氏始祖。
谌克福、谌克粟:江西寨下第四十二世祖,迁居湖广长沙府休陵。是为安徽休陵谌氏始祖。
谌克勤:江西南昌上谌第四十二世祖,迁居长沙。是为湖南长沙谌氏始祖。
谌德典:江西长湖第四十一世祖,迁居贵州镇宁州白水河。是为贵州镇宁州白水河谌氏始祖。
谌德盛:江西坊岸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四川汉州高坪铺。是为四川汉州高坪铺谌氏始祖。
谌依敏、谌依坤:江西坊岸第四十世祖,迁居河南卢氏。是为河南卢氏谌氏始祖。
谌依交:江西田北第四十世祖,行敬七,迁居棣州今山东无棣。是为山东棣州(无棣)谌氏始祖。
谌依镇:江西万台第四十世祖,迁居江西景德镇。是为江西景德镇谌氏始祖。
谌□贤:字文仕,江西坊岸第三十九世,行朝六,迁居四川成都文庙街。是为四川成都文庙街谌氏始祖。
谌奎贤:字德秀,江西南昌浃溪第三十九世祖,迁居云南广南府。是为云南广南府谌氏始祖。
谌南贤:江西田北第三十九世祖,行八,迁居江西丰城鹤坪。是为江西丰城鹤坪谌氏始祖。
谌廷耀、谌廷住: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澧州。是为湖南澧州(礼水)谌氏始祖。
谌廷光、谌廷平、谌廷仪: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常州。是为江苏常州谌氏始祖。
谌廷李、谌廷杰: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泰兴。是为江苏泰兴谌氏始祖。
谌德宁: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广东韶州斧。是为广东韶州府谌氏始祖。
谌德治: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湖南长沙府礼陵。是为湖南礼陵谌氏始祖。
谌 嗣:字轫辅,江西南昌板湖第九世祖,迁居清江。是为江西清江谌氏
谌荣宗、谌荣泰、谌荣祖、谌荣赐、谌荣仕、谌荣富、谌荣贵:福建永定的谌氏子孙皆由一世祖荣富(即百七郎公)传下,他是念一公七个儿子(即荣宗,荣泰,荣祖,荣赐,荣仕,荣富,荣贵)中的一个,在明朝中后期由宁化石壁乡(今福建明溪夏坊乡坊头村)迁徙永定,定居在笔架山下的畲里乡(今永定西溪乡肖地村畲里)。葬在西溪乡肖地岗,妣蔡氏九娘。其下发展情况是:二世祖念九郎公,妣唐氏三娘;三世祖百六郎公,妣黄氏十一娘;四世祖万一郎公,妣张氏九娘;五世祖伯一郎公,妣邱氏一娘;六世祖四百一郎公,妣李氏二娘;四百一公生有五子,他们是永宁,永梁,永富,永旺和永定。长房永宁,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西溪乡肖地和畲里,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永定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次房永梁,徙漳州吴宅,后十四世孙谱公又徙广东惠州俯河源入湛氏图籍者,顺治辛丑进士,其在漳州仍姓谌,在辰州府辰溪居住;三房永富,分居寨面上,生两房,首房徙漳州府平和,次房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罗滩村风凹背和金砂古木督;四房永旺,徙潮州府石柱背;五房永定,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玉文村杉树下,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在永定,其子孙已经发展到第二十七代。是为福建永定谌氏始祖。
谌守寳: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南塔子驿耙子山。十四世谌承华也是迁居这,妣黄氏,生子二:有胜,有恒。是为湖南塔子驿耙子山谌氏始祖。
谌才东:湖北黄陂十六世,配郑氏,生一子文穆。以及他的大弟才佑,小弟才甲迁居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是为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第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是为河南省确山谌氏始祖。
谌行道:字汉友,湖北黄陂兴隆集,清康熙十四年迁居夏家田,妣许氏,生子二:其洪,其涟。是为湖北武汉夏家田谌氏始祖。
谌廷善: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全椒。是为安徽省全椒谌氏始祖。
谌廷思: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西卢陵。是为江西省卢陵谌氏始祖。
谌凤一: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襄阳石毕街。是为湖北襄阳石毕街谌氏始祖。
谌廷签:江西省四圣桥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省建始。是为湖北省建始县谌氏始祖。
谌尚标:江西省坊岸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望江。是为安徽省望江谌氏始祖。
谌廷炳: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黄陂。是为河南省黄陂谌氏始祖。
谌廷致: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是为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谌氏始祖。
谌效贤: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考城。是为河南省考城谌氏始祖。
谌本敬:江西省下长湖第二十九世祖,迁居姑苏(苏州)。是为江苏省苏州谌氏始祖。
谌立贤:江西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淮安。是为安徽淮安谌氏始祖。
谌 泽:字文泽,江西三十九世祖,迁居广东省北山。是为广东省北山谌氏始祖。
谌世珍:字聘臣,江西省万台第三十八世祖,行明九,迁居湖北黄冈。是为湖北黄冈谌氏始祖。
谌世法: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袁州。是为江西省宜春袁州谌氏始祖。
谌世育:江西省黄台第三十八世祖,迁居铅山县。是为江西省广信铅山县谌氏始祖。
谌以彪:江西省高安五里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贵州贵阳府。是为贵州省贵阳谌氏始祖。
谌志甫:江西奉新坊岸二十九世祖,迁居安徽安庆齐排石街。是为安徽安庆谌氏始祖。
谌以仁:江西高安五里三十八世祖,迁居浙江新昌县大宝乡。是为浙江省新昌谌氏始祖。
谌 锺:江西省南昌下长湖第二十八世祖,迁居浙江宁波府。是为浙江宁波谌氏始祖。
谌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有多少人口
本文2023-11-26 14:34: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