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任氏家族的字辈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求任氏家族的字辈表!!!,第1张

各地的都不一样,不知你是哪个地方的。

自己看吧。。

003 (河南)沁阳东紫陵任氏家谱

“我任氏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兄弟五人,长即余之始祖,洪武年(公元1368—1398年)迁居怀庆府河内县紫陵镇;二支迁居本郡济源县留养镇;三支迁居本郡温县西虢镇;四支迁居河南府孟津县邢家苑;五支迁居济源薛庄镇……”

004 (河南)孟津行驾院任氏家谱后序

余族相传自洪武初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一支,入孟津行驾院。至今四百余年矣,旧谱所载固条分缕析焉,迨其后或移于他庄,相去数十里之远;或迁于外府相去数百里之遥,更有不知去向者。虽欲因本寻流,而鱼沉雁杳音耗不闻,亦莫如之何也。然不知者固不能传,而知之者不可不续,余于四十年前偏问族中之年高者,将迁于某庄某府一一注明,近居者悉载于谱内,虽非全备无遗,而一本同源之亲庶乎其不坠焉耳。

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三月庚辰 谷旦

第十五世 邑庠生 乐道谨志

005 (河南)紫陵任氏五祖洪洞迁徙源流考

沁阳紫陵任氏

沁阳市紫陵镇位于沁阳市西北四十里,北倚太行、南望沁水。清代以前称河内县,民国初年改沁阳县。一九八九年建沁阳市。始祖任宗大,明初洪洞迁来,传世27代,现存世18—27世,村中祖庙奉祀始祖神主,始祖葬于村北祖茔。二世祖任贵兄弟一人。

温县南张羌任氏

南张羌镇地处平原,位于温县城东八里。始祖任二,字两仪,明初洪洞迁来,传世27代,存世17—27代。清乾隆17年所修族谱载:“明初洪武年间,始祖琨季五人由洪洞迁来,长门居紫陵,二门居南张羌,三门居卫辉,四门居孟津邢家苑,五门居济源薛庄,祖庙奉祀始祖神主,祖茔在村外西南地,始祖立祖。二世祖,任太少兄弟一人。

温县西虢任氏

西虢位于温县西北部,距县城二十余里。始祖任宗三,明初洪洞迁来,传世25代,存世17—25代,清遗祖祠祖帐边幅上书:大明初年,洪洞迁民,有任氏迁至凤台铁南,乃同胞兄弟五人,次迁各有所处。

三门任宗三迁居温县西虢镇。在鼠洞中发现有清修残谱中载紫陵长门任宗大,南张羌二门任宗二,西虢三门任宗三。

“四门、五门不详”。祖庙奉祀始祖神主,始祖葬于村西北王太堡洼地内。二世祖,任百振、百俊兄弟两人。

济源留养任氏

留养村位于济源市南十里金莎岭下,南枕金岭,北望太行,东拥轵廊,西仰天坛。济源市原称济源县,一九八八年撤县建市。始祖任肇基,原籍山西曲沃,明初洪洞迁来,传世25代,存世17—25代,世传洪洞迁民兄弟五人同迁。各处一域,其中初迁至留养村南任家窑是兄弟三人,因人多地窄,有2支后迁他处,历代相传所修祖庙大殿五间取五宗之意,历史上因祭祖曾与紫陵发生祖宗神主之争。明谱遭甲申兵焚,清谱载有:初迁至留养,传三世一支又迁孟津霞院,乳名小留养。祠奉始祖葬于村西北祖茔。二世祖任承宗兄弟一人,在叔伯兄弟排行第八,故子弟们称为八翁。

孟津霞院任氏

孟津霞院,历史上曾称邢家园,后改行驾院,民国时期改称霞院。村庄南依南邙,北临大河和济源隔河相望。村中任姓自称:“老家是河北留养”。族谱载有“孟津霞院任氏系出留养”。明初始祖“由洪洞迁济源南留养传三世,一支再迁霞院”,从留养迁霞院四世祖、五世祖兄弟五人,因年代久远,名讳俱失传,五世祖上尊号为:长仰济,二思济,三景济,思继济,五望济,示其不望留养之祖根。字辈用字从18世和留养一致。历史上和留养密切。来往频繁。传世22代。加上三代,和留养一致,为25代。祠奉祀四世祖神主,祖茔是四世祖立祖。

济源薛庄任氏

薛庄位于济源城东三十华里,南临溴水,北望太行,地处平原。归梨林乡管辖。始祖任仁述,字同仙号万通。明初洪洞迁来,入籍济源薛庄。传世24代,存世20—24代,祖庙奉祀始祖神主,始祖葬于村南祖茔,所修族谱和乾隆32年所立祖碑,载有明初洪洞迁民兄弟五人同迁河南,大老祖居河内县紫陵镇,二老祖居济源县留养镇,三老祖居温县西虢镇。四老祖居孟津县邢家园,五老祖居本处薛庄镇。二世祖:富、浩、贵兄弟三人。

一、 姓氏起源 家族名人

一、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你的家谱有误。最近十代的辈份排名应该是,相,叙,怀,成。现,怡。会,再。边,长,现在我们这里“相”字辈的已经是老祖了,没有几个人了,"叙"字辈的还有几个,以"怀"字辈,”成"字辈,“现”字辈居多。任姓主要在山东和河南,我们这方圆几十里大部分都是任姓,光我们村任姓人口差不多就得三千多口,周围几百里的任姓听说都是从我们村搬出去的,

你好,任氏宗亲,可以试试 找你家谱 FindU 的修谱寻根·认谱归宗方法。

从自己开始,创建基本的支系家谱,在家谱信息界面录入字辈等基础资料,介绍详细家族迁徙繁衍路线。通过同宗同族的姓氏和字辈信息,匹配找到失散的亲友、寻回丢失/遗忘的家族记忆(家谱资料),最终实现正本清源,也就是三字经说的“考世系 知终始”。

附:两个办法续字排辈:

1、通过修谱寻亲、认谱归宗,找到丢失/遗忘的家谱资料,直接使用其中完整的字辈/字派即可;

2、在查无前谱字辈/字派资料的情况下,召开家庭/家族会议,群策群力,挑选拥有适当寓意的字,连字成句,琅琅上口,利于记载和传诵,重新排辈,一般列出四言五句、或五言四句,总计20个字即可,也可续更多字,最后由族中年长位尊者查阅确定结果即可执行,后世子孙,每代字辈由此而定。

如安岳周氏字辈:茂 修 维 世 业

如蒲千寻家族字辈:继 承 千 秋 业,振 兴 万 世 功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找你家谱 FindU

1 世:黄帝 嫘祖氏      2 世:玄嚣

3 世:乔极          4 世:帝喾 庆都氏

5 世:唐尧 散宜氏      6 世:监明 凤巫氏

7 世:永河 密氏       8 世:济乐 姚氏

9 世:岁纪 陆、黎氏     10 世:正坤 鸠氏

11世:长历 熊、翟氏     12世:德尧 佶、薛氏

13世:仁宏 高阳氏      14世:廷光 姒、雍氏

15世:爵南 尚氏       16世:行矩 慕容氏

17世:复旺 蒙易氏      18世:茂清 史、丁氏

19世:孔阳 巢氏       20世:日永 梁氏

21世:德荣 逢氏       22世:聚议 姜、吉氏

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青州军安抚使

23世:刘累 佶、姒氏     24世:昌益 张、黄氏

25世:信盛 徐、张氏     26世:咏八 高阳氏

27世:相承 秦、农氏      28世:全福 巢氏

29世:美勋 景、姬氏      30世:钊宁 如、苏氏

31世:炳宽 昌氏        32世:文盛 妫氏

33世:锦遥 席、米脂氏     34世:升吉 芋氏

35氏:瑞明 任氏        36世:先柱 吉氏

37世:源传 姒氏        38世:维琮 西果氏

39世:新兴 休屠氏       40世:建吕 妫氏

41世:宝招 吕氏        42世:晨禄 詹、张氏

43世:任玉 姒氏        44世:添桢 甘、魏氏

45世:树鸿 卞、任氏      46世:登贵 吕氏

47世:俊通 田、曹氏      48世:彦武 巢氏

49氏:标林 费氏        50世:德朋 任、曾氏

51世:朝良 张氏        52世:廷声 张、毛、董氏

53世:元振 古风氏       54世:胜海 陶氏

55氏:试集 姒、孙、姚氏    56世:长远 张氏

57世:华封 古氏        58世:禄源 公孙氏

59世:星亮 任氏        60世:拱炤 杨氏

61世:报联 吕氏        62世:杜伯

63世:隰叔 逢辛氏       64世:士云 孔、张氏

65世:仑模 由、邹氏      66世:士为

67世:士谷           68世:士会 (范武子) 先何氏

69世:士燮(范文子) 赵、柳氏    70世:士匄 (范宣子) 赵氏

71世:士鞅(范献子) 郑、蔡氏    72世:士射(范昭子) 赵、申氏

73世:范弥牟 钟氏      74世:范蠡 黄、官氏

75世:范灵澄 姜氏      76世:范维孔 吕氏

77世:范金龙 陈氏      78世:范依信 周氏

79世:范雎  欧阳氏     80世:范楷 高、蓝氏

81世:范灿 司、马氏     82世:范比 苏氏

83世:范正和 邓氏      84世:范增 马、葛氏

85世:范馥 程氏       86世:范政 李氏

87世:范光忠 吴氏      88世:范今兴 夏氏

89世:范鹗 李氏       90世:范礼 彭氏

91世:范旺 马氏       92世:范竞 李氏

93世:范逢海 黄氏      94世:范正 高氏

95世:范袭 林氏       96世:范达 古氏

97世:范衍 顾氏       98世:范巨卿 罗、钟氏

99世:范丹          100世:范显 马氏

101世:范滂 申、田氏    102世:范粲

103世:范乔         104世:范晷

105世:范广         106世:范汪 袁氏

107世:范宁 袁氏      108世:范弘之 孙氏

109世:范晔 周氏      110世:范暑 张氏

111世:范缜         112世:范胥

113世:范迪        114世:范伟勋 成氏

115世:范让 冯氏     116世:范衡  梁氏

117世:范焕 谢氏     118世:范懋勋 包氏

119世:范履冰 赵氏    120世:范冬倩 朱氏

121世:范昆光 朱氏    122世:范正始 陈氏

123世:范远 周氏     124世:范隋 俞、王氏

125世:范梦龄 陈氏    126世:范赞谟 陈氏

127世:范墉 陈、谢氏   128世:范仲淹 李、曹氏

随园少年在阅读南京稀有文献和方志过程中,发现甘熙的《白下琐言》提到任安上(醴塘),因为这个任安上是荆溪人,荆溪原来是宜兴的一部分,雍正年间分为宜兴和荆溪两县。因随园少年故乡就是荆溪,故对此颇为上心。不久通过检索发现任澧塘有一部作品叫做《借舫居仅存集》!于是继续寻找,但是图书馆好像没有。随园少年又通过孔夫子旧书网寻找,被告知有这个书,但是没有现货,需要定制。不久就得到这部珍贵的私人文集。

任氏是宜兴望族,主要居住在宜兴西南部元上乡,云湖与庢溪相通,明代的时候任氏有别墅在厔溪上。明代任梅轩与内阁首辅夏言有贫贱之交,故被提拔为湖广都御史。任安上是清代国子监生,生于乾隆七年(1742)卒于道光元年(1821)。曾经跟随族祖任翔学习经史子集,学术功底颇为深厚。曾经于嘉庆初年按照县令阮升基指令修撰县志,但因故未成。这部《借舫居仅存集》是任澧塘的曾孙任元濬收集他的以及同好的作品镌刻而成。

《借舫居仅存集》共收集作品约291件,其中任澧塘本人作品94件,包括诗82首、词11首、赋1篇。同人作品191件,其中有吴骞(兔床)诗7首。另有传、记、序、小序、例言、目录等14篇。

任澧塘在荆溪县志有传,他们有一个诗社,名为长溪诗社,成员被称为“南兴九老”,分别是:任安上、徐方仁、陆公望、朱麟徵、路应求、潘迂云、储凤仪、张兰轩、史萃恒。他们经常聚会吟诗作赋,颇为风雅。吴兔床是浙江海宁人,经常游历江南,对宜兴桃溪(张渚)情有独钟,曾经准备在张渚买房居住,故也与他们唱和。

任安上有很多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气息,例如《春分日同迂云、藕塘侯墓踏青六首·其三》:横云山色倚春云,似有书声涧外闻。曾在平原村住久,儿童还问晋将军。

这里侯墓是指周孝侯即周处墓地。平原是指陆机,他曾经担任平原内史,而周处曾经在杀死南山虎,射杀氿中蛟以后跟随陆机陆云兄弟发奋读书,终于成器。周处在西晋时期被封为将军。

另外一首是讲重阳日同人聚会用“休教辜负盈酒樽”七字分韵作诗,任安上分得“酒”字,七人联诗。作品是这样的:陶令归来何所有,有书有琴复有柳。分笺招客赋新诗,诗派多宗杜陵叟。仰视天气大晴和,吉日卜云过乙丑。(日维庚寅)床头出酒斟酌之,何须还说谋归妇。一叟庞眉曳杖来,问之不应但搔首(储静斋)。一叟面约尺许长,诗颇美秀形老丑(潘迂云)。更有词客䯸绕颐,肩随申甫携之手(申蕉庵)。主人迎入花枝中,花枝笑唤友为友(朱蔚斋)。是时黄花四野屯,稻香郭索装满篓。八足爬沙撑凸脐,老饕瞥见涎流口。主宾相让捡尖团,一只蟹脚一杯酒。如狼四顾如鲸吞,爪甲黄堆已寸厚。人生快意得似此,胜佩金印大如斗。道子旁观拟作图(菊畦善画),恐扶二三遗八九。走也无端患河鱼,痴心想作监州守(醴塘善病)。勺水何曾沾入唇,僵卧高斋恨良久。馋极陡将潘岳嗔,毋乃贪杯忘卯酉。回看周郎眼白青,厥兆占为遇狮吼。两人听罢各辗然,或曰维维或否否。忽然山寺一声钟,都随杖者驱而走。

作者对酒桌上各位食客的描绘颇有功底,可谓入木三分矣。

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原籍安徽休宁,常住浙江海宁小桐溪。是著名图书收藏家、学者,金石学家。经常到宜兴游玩,而且对张渚桃溪情有独钟。《借舫居仅存集》收有吴兔床七首诗歌,仅举两首。

一首是与任澧塘等人诗会,分得“山”字:一时裙屐喜追攀,不断溪声尽日闲。玉女倾红仙洞酒,铜官扑翠郭门山。千秋洛社人如画,九日陶家菊自斑。归去桐乡逢父老,相思应话使君颜。(储蔚斋明府曾任浙江石门令)

吴兔床回忆与任澧塘和储蔚斋等人游历宜兴玉女潭、铜官山以及丁山等地风光和风土人情,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吴兔床另外一首诗是清代嘉庆十五年,那一年是庚午年,农历九月十八,任澧塘,又名李唐,在借舫居畅叙离别,写下了这首诗。

一别荆南乍六年,离群村北钓台边。吴船虽有书长寄,越树何时梦不牵。却喜音容俱好在,可知良会总前缘。此图莫作寻常看,只恐人疑是散仙。

《吴兔床日记》227页记载了这次聚会。十七日(农历,可能与任澧塘记忆略有出入)至宜兴南门,晤澧塘、璜溪。澧塘携酒舟次,饮至夜分始散去。

第二天,再次聚会,参加的人有七八人。第三天他们观摩了由潘璜溪出示的由沈朗倩临摹的大痴《富春山居图》卷,其图已失去,唯有题跋尚存,原来是高节培所藏,写跋和题诗的都是清初宜兴吴氏,开头是吴国华,末尾是吴贞度。但是不知道潘节培是何许人。

随园少年阅读《借舫居仅存集》收获颇多,与君分享。

来源有六: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

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姓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任姓分布

先秦时期,任氏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省境,如春秋时期孔子学生任不齐为楚国(都今湖北江陵)人;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西北)有任章;秦国(都今陕西咸阳)有力士任鄙。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任氏在汉代已分布于今四川、河南的许多地方,同时,今江苏、浙江、甘肃等省已有任姓居民。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南朝陈任忠为汝阴人(今安徽阜阳),唐朝任迪简为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任涛为高安人(今属山西)。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建福州市),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氏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郡望堂号

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郡望:

乐安郡: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三国魏改为郡,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南朝移治千乘(今山东广饶),隋初废。

东安县:今浙江富春县。

任姓家谱

江苏:任氏南渡后分支汇集族谱八卷、任氏大宗谱续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无锡梁溪任氏宗谱二十卷、宜兴任氏家谱十六卷、荆溪任氏家乘十二卷、任氏宗谱十六卷

浙江:萧山任氏家乘二十卷、萧山任氏家乘十六卷、萧山埭湖任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姚江任氏宗谱十二卷

湖南:任氏族谱、任氏家谱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四川:任氏族谱一卷、任氏宗谱六卷

贵州任氏宗谱一卷、任氏家谱、东洲任氏宗谱不分卷、高演任氏宗谱

历史名人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著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淞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頫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 熊: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继承陈洪绶的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曾画《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他生平的代表作。

求任氏家族的字辈表!!!

各地的都不一样,不知你是哪个地方的。自己看吧。。003 (河南)沁阳东紫陵任氏家谱 “我任氏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