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苏氏族谱,第1张

供你参考吧,漳州苏姓:

参考资料:

http://zzlhnet/viewthreadphptid=141244

里面内容较多,资料比较全面详细,我不一一转载,楼主有兴趣可以进去看看

(一)龙海市:现有姓氏388个,全市苏姓有26731人,排列第9位。

苏宋杰派系苏沛支派(格林苏姓),传衍至今有6个村社,2500人。

青礁,地处九龙江汇海之滨,古时属漳州府龙溪县三都,今属厦门海沧管辖。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名颐,号碧溪。第三世苏竦,字廷仪,登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苏竦传二子(四世),长子溥,字渊夫,登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居青礁;次子沛,字泽夫,迁居港尾格林,为格林开基祖,繁衍港尾镇格林村碑仔头、高厝、埔尾、和尚坑、下格林、凤岭等社,还有迁徙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

苏宋杰派系苏朴支派(虎渡苏姓),传衍至今有50个村社,24231人。

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第四世苏溥,传二子(五世),长子椿,次子朴。苏椿传四子(六世),长文灿、次文育、三文炜、四文烨,俱守祖青礁。苏朴在南宋末年,由青礁避居虎渡,始为开基祖。朴公娶进士郑申舜之女,生八二宗簿;而郑氏先亡,置虎渡庄,再娶何氏,生八三府君。八二宗簿守居青礁大观后,二世又分居厦门海沧区东孚镇贞岱、凤山二村和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传衍至今,已有5000人。八三府君居虎渡,繁衍45社,尊朴公为虎渡支派开基祖。虎渡苏姓分布如下:

东泗乡有19个村社:虎渡村凤口、常春、岭头、南山兜、上径、猫仔空、风柜斗等社;太江村全村;东泗村庵前社;卓港村南陂、南陂头、高坑、厝仔等社;水浒村龙潭社;董浦村董门头、石钟等社;松浦村守宜社;松岭村全村;碧浦村全村。

海澄镇有23个村社:下埭村下内、田洋、三落、六壁、苍浦、仓前等社;内楼村外楼、许前、华瑶、东门、北门等社;罗坑村罗坑、广林等社;合浦村埭里、高井、下渡、新渡、东山尾等社;内溪村碑头、苏厝、田辽、溪田等社;玉枕村博士社。

九湖镇蔡坑村蔡坑社。

颜厝镇宅前村下洋社。

浮宫镇美山村青美苏社。

(二)宋杰派字辈

苏宋杰派系在漳州苏姓当中,占有四分之三人口,约有30000人。他们主要集中在龙海市南部60个村社,并形成两大支派,即虎渡苏姓和格林苏姓。

虎渡、格林苏姓通用昭穆字辈是:“文佛郎言五,十乾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

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这首序诗有四十个字韵,每字一世,相传后代。先标部分何人何时所作,暂无资料可考,后标部分已知苏尚斌所写。尚斌,贞岱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举人,授临清牧,有治声。贞岱,原属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海沧区。南宋末年,虎渡始祖朴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文焕(八二宗簿),由郑氏所生。郑氏先亡,朴公再娶何氏,生文发(八三府君)。文焕娶林氏为妻,婚后复回青礁大观后守祖,遂为贞岱开基祖。贞岱曾经人丁兴旺,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年间贞岱苏氏大量迁入深青,使这个古驿站变成颇有规模的小集镇。贞岱版字辈诗,有多种版本,抄录如下:

1、《苏氏族谱贞岱录存》(手抄本):“文佛郎言五,十乾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2、《高雄县路竹乡武功宗亲会周年大会手册》:“文佛八正秉,十乾启国崇,潜维恒隐用,奕世振家风。孝有成宗志,诗书择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连登。”

3、《苏氏族谱》(苏功成):“------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

4、《苏有哲族谱》(台湾苏云良提供):“------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这首序诗在贞岱和虎渡世系排列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对这首贞岱序诗就是虎渡大宗序诗,持有怀疑看法。不同点在于,贞岱是从第一世文焕算起。而漳州地区虎渡苏姓,包括格林苏姓在内,都是从朴公第四世孙算起,与贞岱的算法,相差两代人。也就是说,第一世文字辈在贞岱是朴公的长子文焕,但在虎渡却是朴公曾孙牧叟府君。

我的依据是道光六年版苏功成《同安苏氏族谱》,在这本族谱里面,从第十五世至第廿八世还保存着“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 这14个字。在虎渡祖庙,还保存着一块清乾隆九年《虎溪大宗义捐增置春秋两祭资田序》石碑,上面刻有23个捐款人名及世辈。如果按照贞岱算法,他们一个也对不上号。还有一句大家熟悉的古祠联:“五代分为四派瑶松竹梅”。 这个“五代” 就是虎渡第五世瑶溪、松溪、竹溪、梅溪。按贞岱算法,他们四人被排在第三世,与祠联相差二代。

总之,我认为贞岱版序诗不是虎渡大宗原有的序诗。因为资料欠缺,仅有《贞岱录存》手抄本存世,再加上十几年来太江等村社新编族谱,都把这首序诗当作通用序诗,时间一久就成了事实。

除了贞岱版序诗外,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序诗。作者苏信,虎溪人,寄籍广东饶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榜进士,官至巡按御史。今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石洲村,

还有苏信的后裔。苏信字辈诗是:“启世明伦理,孝友立纲常,敬恭在桑梓,礼义是吾乡,忠信以为本,积善有馀庆,兴育传纪广,邦族自荣光。”

究竟是贞岱版,还是苏信版,才是真正虎渡大宗辈序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楼上回答,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我是山东诸城颜姓子孙,战乱年间逃荒至此,现在行辈“繁”,父辈“庆”,祖父“宪”。

如有疑问可联系我,一起研究。QQ:70277667

可参考:

桂林市凤凰街魏家(陕西泾阳西关魏家壕派下)的昭穆方案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目前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上辈人仅存年届九旬的九叔清励。有关方面曾赴桂采访他,问他与田汉的交往情况,并录相。还带走了他与田汉的一些资料,准备搞纪念田汉的活动。采访者说象他这样的老前辈在世的不多了,搞的象是抢救式的采访。清励说,由此想到,凤凰街魏家的老人就剩他一个了,而桂林老祖原定的十个排辈序字: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已用完,但传统应当继续。安字辈也有十八、二十出头了,后辈人取名用字要赶快定下来。

九叔清励深感年事已高,对传宗接代的事放心不下,急切筹划、组织了去年6月30日、今年3月29日在三里店澳门酒家举行的两次会议,商讨接续排辈序字的事宜。在瑞芳、莲芳、民颂、民赞等后辈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终于完成了具体方案,了却了六伯清议、九叔清励、大哥民表的心愿。

现将此方案介绍于下,拟出的60个昭穆字是: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家和万年兴,德孚高堂宽。

忠厚传宗久,兰书承香丹。长良登昆寰,恭襄全关山。

宏先崇英贤,合圆宣同冠。豪龙开杰元,中华发昌甘。

简单说明,拟出的50个字,接续原有的10个字,共60字。轮传一周,可供60代用1800年。然后周而复始地再从国字往后传承,以至无穷。这也一劳永逸地免除了后人续字的麻烦,避免因居住分散、意见分歧而莫衷一是。望旅居云南、海外的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传人,继承先人,接归统绪,千秋万代,永不散失。

但有一说,辅佐王审知的方世琮 ,即伯虞公后裔,曾为晚唐官员,先曾返居祖居地固始,后来迁居南京。及“三王”起兵时,投奔王世琮,被任命为克定泉州的先锋官之一。自云阳方氏二世惟贤公之后的第十世,已衍成296个房系,而第十世后,更是人丁兴旺,目前已历传29世,族众5万多人(男女合计)。播居全县58个街村,而且有不少族人于明清乃至现代,从云霄先后展播至漳浦、东山、诏安、福州和广东海丰、陆丰、惠来、普宁一带;出自

方姓人口在中华姓氏排在第63位,在台湾排在第49位。在大陆分布较广,尤其安徽、河南和辽东半岛、海南最有影响。来源比较复杂。 一、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后又分为单姓方氏。二、出自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的后裔榆罔为神农氏时代的末期帝王,当时政务废弛,蚩尤作乱,黄帝平定蚩尤后,诸侯皆归附黄帝。榆罔之子雷,因辅佐黄帝平定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今嵩山),后人以地为氏。三、以字为氏,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6�1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姬姓王族大夫方叔(姓姬,名袁,字方叔),曾奉命多次在征伐淮夷及北方民族猃狁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特别是在平息南方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泛称)的叛乱中战绩卓著。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周宣王姬静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封他为上卿,赐良田万顷,家奴千户,准予世代承袭,并说:“爱卿字纺叔,又因战功名震八方,我赐你为‘方’姓,取名震八方之意!”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是为河南洛阳方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四、为翁氏所分,源于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西周昭王姬瑕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又据《六桂堂丛刊》所载,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处林分姓方,子孙沿用,他便成了这一支方姓的始祖。兄弟6人同列进士,皆望族之家,故有“六桂联芳”之誉,是为福建方姓。此说只有福建方姓认可。显然也是黄帝后裔。五、出自外族改姓:1、方相氏后裔有以方为姓的。2、南北朝梁时,江西山越族有方姓。3、清朝,贵州贵阳地区、云南元江地区的土司均有方姓,姓始于唐末。4、满洲八旗中方佳氏集体改为方姓。5、彝、满、傣、回、壮、蒙古、土家、朝鲜、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方姓。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方氏朔源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氏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2、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后裔。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方氏。  3、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西汉末年,固始籍汝南尹方紘为避王莽之乱,迁移到安徽歙县东乡安家。其后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方氏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至福建漳州者。唐太宗时,有方叔,自安徽歙县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其后裔有的迁至饶、信、江、苏诸郡。方叔第三子方廷范择居莆田(今属福建)刺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方廷范有6子,皆为进士,时称"六桂联芳",并称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自唐代的方叔至民国年间的方自苹,历38世,1100多年,方氏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其中,居福建莆田刺桐巷之方氏,有的与阿拉伯商人通婚,信奉伊斯兰教;有一支于宋元之际避乱迁至海南岛琼州。此外,在隋唐以前,青州、河东及北方的一些地区,也有方姓居民。从清初开始,福建方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人到海外谋生。方姓——始于河南 兴在福建 远古时代是一个充满了神奇与传说的时代,大约在四千多年前,原始部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南方有一个部落首领蚩尤掠夺成性,勇猛好战,把炎帝部落赶到了黄帝控制的河北涿鹿地区。于是炎黄二人携手合作对蚩尤展开了有名的涿鹿之战。蚩尤败走山东,黄帝乘胜追击擒杀了凶悍的蚩尤。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辅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与方山,雷的子孙以地为氏,以方为姓。方雷氏的后裔到了山东与东夷人融合,成了强大的方国,又叫方夷,又降服于周朝。古本《竹书纪年》对此有所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九夷其中就包括方夷。 方姓的来源姓氏学家更倾向于较现实的说法。距今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出了一个方姓人家的祖先——方叔,方叔是周宣王手下最得力的大臣,有勇有谋。其后代以氏为姓,主要在河南生息繁衍,秦汉以来,方氏家族南迁,在福建、漳州的云霄成为望族。据谱牒和相关资料记载:自方雷受封方山得姓以后,最初是在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并有部分人迁居到山西和山东,其中东迁到山东半岛的方姓人与当地的东夷人结合,大量接受东夷文化,并要那里建立了方国。在夏商时期,方国已成了一个强大的国族,史称为方夷。据史书记载:自商王武丁至帝辛时的方国,经常侵扰商朝的边境和属国,因此,商朝方国的讨伐也从未停止过,却全都无功而返,方国最后降服于周朝。到了周宣王时,方雷的63世孙方叔先后奉命征伐淮夷,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猃狁的侵扰,又率兵车三千讨伐不听号令的楚国,建立了赫赫功勋,使衰落的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曙光。在诗经的《采芑》篇中,诗人为此发出了方叔元老克壮其猷的赞誉。周宣王为了表彰方叔的功劳,赐方叔食邑于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方叔生有六子,廷珍、廷玺、廷佑、廷宝、廷琳、廷圭,其后各有传承,方氏家族的繁衍世系自此有了详细的记述,方叔也就成了方姓的分宗之祖。方叔的长子廷珍迁居冀州。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军攻克北宽松国都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驱掳徽、钦二帝及皇室、大臣等数千人北返,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是为高宗,为逃避金军的追击,高宗最终定都于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廷珍的65世孙方文锦由于护驾有功,官拜节度使。方文锦的长子方耕道迁居姚江,传姚江派。次子方嵩年迁居台州宁海城西门,传台州派。三子方履之任绍兴上虞教授,履之的玄孙浙东转运使方彰德隐居于上虞清潭,传虞嵊派。方叔的次子方廷玺,迁居青州,其后谱载未详。方叔的三子方廷佑的后裔分为两大支脉。其一是廷佑的二十七世孙方进的后代,据文天祥于宋端宗景炎元年所作的方氏族谱记载:西晋初期,方进的十九世孙方尤相任南昌刺使,携家定居于南昌城内鲤鱼池,这是方姓入迁江西的最早记载。方尤相的五世孙方聪生有三子,长子方处,徙居湘潭。次子方颜,徙居福建,他的二十八世孙方明达于明洪武十六年由福建汀州上杭迁居江西定南。方聪的三子方定生有五子:尚仁、尚贤、尚文、尚政、尚信。梁武帝末年,候景叛乱,梁朝军队粮食局饷匮乏,方尚仁兄弟五人捐赠粮饷,湖东王萧绎为表谢意,均赐以高官显爵,兄弟五人力辞不受,后来分居于江西各处。方定的长子尚仁迁居南康。次子尚贤迁居赣县五云松林,他的后裔以后逐渐分居于赣倒、遂川、泰和、万安和湖南衡山、桂东,云南镇雄,贵州本节、大方,四川舒永,福建武平等地。三子尚文迁居兴国龙坪,四子尚政徙居上犹北门,五子尚信则定居南康,他的后裔以后逐渐分居于上犹、南康齐溪口、老镜坝、苏家垅、大窝乡傲唐和重庆涪陵等地。方廷佑后裔中的另一脉是二十六世孙方纮的后代,也是方姓人口最多的一支。方姓的南迁始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当时摄政的外戚王莽已渐露不臣之心。河南太守方纮对此深感忧虑,在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莽征召时,无奈的方纮只得挂冠而去,携家由河南迁徙到歙之东乡。歙之东乡在当时为丹阳郡歙县的东乡,并不是明清时的徽州地区,而是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一带,方纮也因此成为方氏南迁之祖。方纮的儿子方雄,东汉光帝年间曾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官至西河太守。方雄有三个儿子:方侪、方储、方俨。长子方侪,汉明帝永明元年举贤良方正,官至荆州南郡太守,封关内候,与文学知名。方侪的二十六世孙方仕南在后唐同光元年迁居平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平江县。方侪的三十一世孙万户候方汝舟,后唐同光二年迁居岳州长巴陵,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方侪的三十四世孙方白允于宗仁宗天启四年迁居鄂州崇阳县通城镇义井,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通崇阳县和通城县一带。方白允的九世孙方耀祖、方光祖兄弟于宗端宗景炎元年迁居通山县。明洪武六年,方侪的四十九世孙方正乾、方郁文、方祥发堂兄弟三人迁居黄州府黄梅县。方侪的后代现今主要聚居在湖北、湖南两省各地。 方氏入闽始于唐代高宗、昭宗、僖宗三个时期,先后有三个支系入闽,而且都来自河南光州固始。1。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 方俨的二十二世孙方子重,字伯虞,河南固始人。当时从征入伍,时任陈政将军的府兵队正,平定啸乱后,被派驻漳州文山(即现在的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就地肇基蕃衍,成为方姓入籍福建漳州之祖。宋高宗绍兴二十年,被追封为昭德将军。方子重的十一世孙方进益于唐大中十四年,迁居霞浦方厝城。方进益生有三子:翊周、翊有、翔周。长子方翊周为避战乱,于后晋天福七年,携家扬帆北上,至浙江苍南昆阳塘头肇基,为塘头派之祖。方翔周则徙迁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方子重的十九世孙方仲文的后裔方大迪、方大迎、方国礼等分居于福建龙海、漳浦、云霄、广东惠来等地。明清至民国时期,世居福建的一些方子重后人陆续迁居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唐朝后期的僖宗光启年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率部进入福建,其部将方士琮随军入闽,成为另一支入闽之祖,他的后裔分布于福州、龙海、漳州等地,清初有一部分迁居台湾。 2。唐僖宗(公元885-887年)固始人方世琮为王审知将官,佐王潮、王都、王审知兵刻闽中,驻镇莆、泉等郡。后来,方世琮之裔曾居漳州海澄,但又多数迁居福州北门外厦坊村,而留居漳州的甚少。还部份迁居广东。今龙海登第尚存其后裔80多户,奉此支系的方元珍(宋嘉定十三进士,任顺昌通判)为蓝江开基祖,建有祖祠“明荐堂”。现仍存于登第社。“明荐堂”派系方姓,于明末清初,有人迁居台湾南部,今台南关庙、东势、朴子一带的方姓,多属方世琮的后裔。3。唐昭宗(公元890-891年) 固始人进士方廷范奉命宦闽,先后历任长乐、古田、长溪等邑令,且定居莆田刺桐巷。 方廷范生有个儿子,其中六个先后中过进士,长子方仁逸为唐朝光化年间进士,次子仁岳、三子仁瑞、五子仁载为唐朝乾宁年间进士,四子仁逊、六子仁远中唐朝天佑年间进士,时称“六桂联芳”,方廷范也因此被称为“六桂之父”。又因为第五子方仁载官至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也被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于是便有了“金紫六桂”这个称号。宋朝时,金紫六桂方氏已成为闽中的著名大姓,后裔分布于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香港、台湾等地。南宋末年,二桂方仁岳的后裔驸马方道盛迁居广东开平,他的后代分布于广东、广西各地,还有很多迁居港澳台及侨居欧美、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明朝洪武年间,五桂方仁载的第十七世孙方胜,因军功封为世袭都指挥使,并由福建莆田复归河南固始,此后,方胜的后裔发展成为固始大族。据资料记载:唐宋时期定居于福建省莆田县刺桐巷的方氏后代,有的与阿拉伯商人通婚,有的信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族,并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形成海外方姓的一支,其中一支在宋元之际避乱迁至海南台琼州 。唐高宗总章二年,西汉末叶长史、汝南尹方紘的第十三世孙,河南人方子重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至福建漳州者,后代居于云霄县(龙溪),有“方半县”之称,台湾方姓多来自漳州。据有关典籍史料记载,方伯虞(644-726年),字子重,号山童,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方集乡,于唐总章二年(669)随总兵陈政及其子陈元光将军出征漳州,他与“开漳”65姓将士一道,携眷从征,任府兵队正之职。在陈氏麾下,为平定闽乱,维护大唐国土的统一,创建漳州,立下卓著功勋,使蛮荒之地变为乐土。开漳先贤在漳州长建制后,皆定居当时漳州所辖各地。方子重将军受命驻守文山(今龙海榜山崇福一带),并在此定居衍后。至唐玄宗十四年逝于文山,卜葬龙溪“履鼎金”竹林宝地,其神主入祀于第二次北迁的漳州郡治“开漳功臣祠”中,后世称此功臣祠为“北庙”。后来,北庙坍圯,方子重的神主由其后人奉至聚居地文山的家庙“衍瑞堂”继祀,末几又移祀于碧浦(属东泗乡)方氏“瞻恩堂”。元成宗元贞初(1295年),碧浦方国礼移居云霄,是云霄方氏开基祖,后裔们特在云霄开基祖庙建造“大唐开漳方氏太始祖昭德将军伯虞公祠”和方氏家庙“孝思堂”,永继磬香。先是宋代,方子重第十九世孙方仲文、任浙东团练使。仲文生四子:方元、方亨、方利、方贞。次子方亨的子孙即漳属各地方氏族众;方亨的后人发展颇盛,遍及闽南及粤东各地;而其长、三、四3个房系后居何处?末有确凿证据。但有一说,辅佐王审知的方世琮 ,即伯虞公后裔,曾为晚唐官员,先曾返居祖居地固始,后来迁居南京。及“三王”起兵时,投奔王世琮,被任命为克定泉州的先锋官之一。其子孙返居蓝江(登第)。方亨有两个孙子曾于南宋时期先后乡试榜首,世称“崇福方家二解元”(即方迪、方大同堂兄弟)。然而,伯虞公第三十一世孙、龙海碧浦族人方国礼,于元代成宗(1295年),偕友人张友仁等16个乡友一起从海澄迁居云霄,初住西林共佃官田。后来,方国礼择居阳下村(原杨姓村落,及元初渐微)建军室定居,蕃衍生息。这便是云霄方氏的开基始祖,世称“云阳方氏一世祖”。云阳方氏从此发展为全漳方氏族人传衍最盛,人口最集中的族群。据有关资料统计,现云霄全县有方姓人口5万多人,占全漳州方姓人口总数的75%以上。

云霄方氏族人,全部是伯虞公后裔。而开云始祖乃是伯虞公第三十一世孙方国礼。迄今方国礼(乳名佛养)在云霄又衍传有30世,总人口达5万多人,是云霄全县人口的八分之一强,成为一支专脉嫡系的方姓大族群(经调查,今芗城、龙海、华安、漳浦、东山、诏安诸县市的方氏总人口为2万多人,而且除了华安、芗城为龙海直传外,浦、诏、东3县方氏,又大部份是于明清之后从云霄陆续分衍开宗的)。方国礼的子孙分布状况为:长子方惟珍,传云霄火田顶方村,至第五世,顶方村又有分衍北岐(今漳浦沙西所辖。但北岐村今已少有方姓人家居住),在顶方的惟珍子孙不多,只有180多户、800多人口。这与国礼公次子惟贤的后裔人数相比,相差甚远。惟贤公的后裔,随着岁月的推移,日益兴盛,据《云阳方氏谱牒》和《孝思恒昌》(方氏特刊)等资料记载,自云阳方氏二世惟贤公之后的第十世,已衍成296个房系,而第十世后,更是人丁兴旺,目前已历传29世,族众5万多人(男女合计)。播居全县58个街村,而且有不少族人于明清乃至现代,从云霄先后展播至漳浦、东山、诏安、福州和广东海丰、陆丰、惠来、普宁一带;迁居台湾的云阳方氏更是不在少数,他们大多于近年陆续返乡认祖归宗;又有部分播迁浙江宁波定海;乃至迁居东南亚及欧美各地。例如:云阳第四世方明大因代侄充军,后因战乱失散,怕殃及亲人、不敢回乡,移居浙江宁波定海,亲于此地传宗播裔。第五世(方明清的裔孙)于嘉靖年间分居福州屈后街。第六世(方顺邦的第三子方明、字仁敏)天明正德年间移居西塘,其子又迁居堀仔村,后裔又传峰山等地。第七世方仁礼,于明万历年间偕侄迁居诏安县城水车街,其后裔又分播东山西埔镇和陈城村,第七世方仁规的后裔迁至东山探石村开基。第八世方民政长孙方元宗迁居龙溪(今芗城区)。解放后,更有多名方氏宗亲因工作在外,并在工作所在地定居,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有多名方氏族人移居厦门。云阳方氏世系: 1世:方雷(黄帝封于方山,后世以地为姓,是方姓始祖)。。。。。历传110世:方宏(绞丝旁,西汉末江南始祖)---111世:方雄---112世:方严---113世:方淮 。。。。历二十世。。。133世:方子重(唐朝初开漳方氏始祖)。。。。历十九世。。。152世:方仲文---153世:方亨---154世:方道广---155世:方迎----156世:方统源----157世:方国礼(云阳一世祖,1295年开基云阳,目前传有后裔约50000多人)云阳方氏世系:云阳1世:方国礼(方氏总157世)。。。云阳2世:长子惟珍(裔播顶方、人口800多)。次子惟贤---云阳3世:方元仲(方氏总159世,惟贤独生子)--云阳4世:方英(惟贤长子,方氏总160世)。方明大(惟贤次子,方氏总160世)--云阳5世:(1)方茂(惟珍之孙,方氏总161世。生一子,名方万生,裔播漳浦北岐)。(2)琅侪(惟珍孙,方氏总161世。生三子,长子玄珍,生三子。次子玄育,生一子。三子玄德,生一子。)裔播顶方。云阳方氏世系:云阳5世:

(1)方民敬(英之长子,方氏总161世。生四子,长子顺厚,次子顺恭,三子顺泰,四子顺邦)。

(2)方民清(英次子,方氏总161世。生三子,长子敦育,次子敦荣,三子敦尚)。

(3)方民政(英三子,方氏总161世。生三子,长子元宗,次子元绍,三子元载。)

(4)民旭(明大长子,方氏总161世,明大公在浙所传子孙待考。民旭公生5子,长子顺义,次子顺亮,

三子顺谟,四 子顺惠,五子顺阳)

云阳方氏世系:云阳6世:

(1)顺厚(民敬公长子,方氏总162世,生二子,裔播阳下,新楼,高溪楼,大瓯,上埭,中柱,城关)。

(2)顺恭(民敬公次子,方氏总162世,生六子,裔播旧厝,石壁,峰头,新林,上河,大坪溪,阳下后港,中柱,演 武亭,列屿顶城,大塘,佳兜,东坑,上埭,城关,又开东山县探石村)。

(3)顺泰(民敬公三子,方氏总162世,生二子,裔播船场,下料,东坑内,西埔,溪边埭,下高溪,观音亭,阳下,城关,又开广东惠来县)。

(4)顺邦(民敬公四子,方氏总162世,生七子,裔播宝树,吉坂,后坪,径仔,沙弯尾,又传广东海丰瞰下,漳浦 屈 仔,后港峰山,中社溪头)。

(5)敦育(民清公长子,方氏总162世,生五子,世居大坑龟山)。

(6)敦荣(民清公次子,方氏总162世,原居港内,裔播向北,油车)。

(7)敦尚(民清公三子,方氏总162世,裔播浯田,城关,又开福州)。

(8)元宗(民政公长子,方氏总162世,生四子原居寿峒,岳坑,荷步)。

(9)元绍(民政公次子,方氏总162世,生三子,世居高溪,大墩)。

(10)元载(民政公三子,方氏总162世,生三子,原居莆美,蚵潭)。(8)(9)(10)三人裔播塘美,阳下,

城关,下料苦栋脚。

(11)顺义(民旭公长子,方氏总162世,生三子,原居深山,又迁诏安,又播溪南)。

(12)顺亮(民旭公次子,方氏总162世,生二子,裔播孙坑,城关,又开诏安)。

(13)顺谟(民旭公三子,方氏总162世,生一子,裔播岳坑,大墩)。

(14)顺惠(民旭公四子,方氏总162世,生二子,裔播大坑,城关,又开诏安水车街,东山西埔,陈城,莆美下径等地)。

(15)顺阳(民旭公五子,方氏总162世生一子,原居厚地云阳方氏世系:云阳7世

(1)仁拱(顺恭公长子,方氏总163世,居旧厝,今失考)。

(2)仁侪(顺恭公次子,方氏总163世,居石壁,今失考)。

(3)仁华(顺恭公三子,方氏总163世,裔播马铺乡峰头,大坪,新林及其移民开拓之新阳,新湖,新里,新园等四个新村;下河乡上河;云陵镇街道,又传广东,海陆丰)。人口才4800多(不包括广东,海陆丰)。

(4)仁敷(顺恭公四子,方氏总163世)。

(5)仁规(顺恭公五子,方氏总163世)。(4)(5)裔播中柱,云陵镇街道,人口1320多,播居东山县探石村不计在内。

(6)仁骥(顺恭公六子,方氏总163世)。

(7)仁基(顺泰公长子,方氏总163世,裔播船场,下料,西埔)。

(8)仁洁(顺泰公次子,方氏总163世,裔播溪边埭,阳下,东坑内,云陵镇街道)云阳方氏世系:云阳8世

(1)公炎(即鲎墓派,仁骥公长子,方氏总164世,裔播阳下后港,中柱,列屿镇顶城,云陵镇各街道,人口3580多)。

(2)静炎(即目困狗派,仁骥公次子,方氏总164世,裔播演武亭,宝树,阳下,云陵镇各街道,人口1100多)。

(3)道炎(即莲花派,方氏总164世,裔播佳兜,阳下,小三村,中柱墩上,新地尾,洲渡,东坑,云陵镇各街道,人口13100多)。

经查阅相关资料,迄今为止已经明确的云霄方氏于明、清、及现代播居台湾的共有如下数系:1。明代天启年间,有云阳方氏族众数人,移居台湾观音里(今高雄县仁武乡境内)的赤山仔村庄,协力在此处“招佃垦耕”。繁衍生息,后裔分布于宜兰、桃园等地。据闻此系的方氏族人已繁衍1万多人口。2。明崇贞初年,云阳第十四孙、马铺大坪溪村人方养,字承烈,武职将官,在抗击后金(既清军)入侵中原时阵亡,其妻蔡氏带承烈公画像,携次子方笃(字微骏)、四子方夺(字微骥),渡海赴台,后迁居金门衍成一族。长子方益,三子方炤俱留居云霄,其后人也保留承烈公的另一画像,希望两画像能作为日后两岸本支族人相聚的凭证,以期告慰承烈公先灵。但此愿至今300多年,末能实现(抗日战争前曾获此系台裔信息,可惜此后末再联络),亟待日后寻访联系。3。清雍正年间,云阳第十五世,新林村人方蔼(1716-?),从云霄港渡海入台,定居诸罗县(今年内嘉义市)中铺乡湾潭村,并于雍正已卯年(1735年)在诸罗生子方兹顺。后裔在嘉义一带历传。1997年10月,方兹顺的后裔方枝来(云阳二十一世)从嘉义投信“漳州府平和县云霄分府新林村”寻根问祖,末几又不顾年迈之躯,亲自带部份族人到云霄认祖归宗,此后常与祖籍地的族亲有联系,并又有族众陆续组团来访。4。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云霄阳下村云阳方氏第十八世方远馨,号国琦(约1769-1846年),以太学生身份弃文从商,航海营运,多次往返台海两岸乃至天津、上海诸埠,而且定居台南赤嵌,娶妻吴氏,生儿育女于赤嵌;迨国琦公年届半百之时(约1819年)遵母命返乡,又在云霄娶妻室生儿育女;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老逝于家中,卜葬于竹塔仙人峰下。因而,国琦公的后裔分别播衍于海峡两岸;他在台的后裔颇有发展。先聚于台南县“云霄街”,后代多数迁居于宜兰、中坜、台北等地;而其返回云霄故里所生两个儿子方在安、方正生,在祖居地继奉香火,及第四、五世孙(云阳第二十二、二十三世),又有部份人于1945、1947、相继复入台湾定居,现均居台北(原台湾“行政院”顾问、兼办公室主任方妙才先生,即国琦公的第五世孙,出生于云霄,迁居台北)。此堪谓为云台两地返复衍播的典型例证。搜集整理:方阿哲 来源:云霄信息网</SPAN>

难找出这三个字在一起的,自己看看是哪一支吧。

--------------------------------------------------------------------

福建陶江林氏(由十二世始)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天降楷书)。 世克允德,宗永以兴(传梅续撰)。 用守是道,长发其祥(豫斋续撰)。 善继人志,绍衣闻言(支山续撰)。 孝友为本,弈叶攸敦(泽夫续撰)。 明哲作范,垂裕后昆(椒辰续撰)。 增进民权,致治大同(林森续撰)。 仁义礼智,合信则常(翰西续撰)。 修文振武,邦家之光(志棠续撰)。 福建濂江林氏 始祖唐末自河南固始来闽肇基闽县林浦,前十世名讳毁于灾火。辈字由二十世始用下: 元亨利贞,天道之祥。 仁义礼智,恒秉斯章。 立修齐志,为邦家光。 公元1999年旅居台中族贤林瑞芳返乡主持续撰于下: 展治平学,启大同端。 传经衍庆,积德流芳。 福建控鹤林氏(由十四世始) 汝以文彦孔,继世德惟男; 永思宗有本,廷仕达邦光。 从信熙朝宪,敦崇秉懋良; 志而承佑启,允克祈恒长。 东瀚云庄命字歌: 聿迪人伦懋修孝友,期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师有道上达圣贤,则为公卿宏昭常来。 福建长乐沙堤林氏 系出长乐忠义林家伸蒙公(林慎思)之长房徽公派,作为沙堤北林通谱行第(由第九世始): 养卿良思,志友汝仁。维公懋德,允兹克明。 宗文守道,宣尔世承。朝庭永用,仕则必英。 经纶济美,陆宇安平。广育亿兆,所在乐生。 福建石狮东园林氏 尊明代林道惠为一世,从十三世起,字辈为: ……朝经,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 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 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贤。 福建平和崎岭林氏 林文莆由南靖迁居平和,定居崎岭,其长子宗兴迁居长乐,宗兴长子丕盛迁居广东,丕盛长孙真,三孙蕉由惠来迂回。从八世起,宗兴后裔字辈为: 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福建长乐四林(林君锡世系) 君远思守,尚本孔仕。 廷兴敬则,维宗用良。 仁昭继述,道立丕常。 允成顺孝,景循宪章。 俊德聿懋,传世永芳。 谦和礼让,友好增强。 清勤廉正,祖训弘扬。 品高业建,家国辉煌。 福建泉州石狮玉山林氏 从十二世起,字辈为: 基,宏际式正士,文章华国器,树德为根本。(讳行) 贻,孙谋燕翼子,诗礼传家声,簪缨以显宗。(字行) 福建莲江东间林氏 林仲弦 (公元1346—1435年) 莲江东间开基祖。从十一世起,字辈为: 云士文华荣,肃艾哲谋圣。 积善有余庆,材为邦国宝。 滨海川山秀,含生钟毓灵。(讳行) 善言君子德,恭宽信敏惠。 存心本以仁,学乃子孙珍。 礼义传家法,明德在新民。(字行) 福建岐岭林氏 (大荣分支)崎岭林氏宗茂后裔,字辈自八世起为: 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志聪分支林文-甫三子宗茂为崎岭林氏一世祖,其子志聪分支的字辈为: 志怀钦天际,君真和藏介。 继世增佳景,芳名永长春。 宗昌分支林文甫四子宗昌,生六子,其中长子、次子迁居广东省惠来县,失名。五子文,生四子,其中次子随,三子承,四子汀,也迁居广东省惠来县。 宗昌三子隆和五子文,其后裔排辈字序相同,自十一世起为: 孝友成家本,忠贞报国恩。 文章传继世,万代衍昌新。 宗昌四子明,生子育,育生四子:胜邻、胜佐、胜俊、胜杰。其中次子胜佐迁居广东潮州。宗昌四子明公后裔排辈字序自十二世起为: 国家时朝会,文士日隆崇。 俎社春秋重,衣冠世代弘。 本原垂奕祀,支派衍庭堂。 千载礼乐振,万代经书(禺页) 福建莆田阙下林氏 莲峰祖系字辈: 乔木以若,其予尔毓。世序侯伯,邦国永长。 贤良登进,鸿猷允升。天朝旌表,百代和平。 按林察祖系字辈: 圣朝隆佥宪特恩,执法宽平传太史。 祖德溥臬司遗爱,追思骏惠盛文孙。 福建金紫忠孝林氏 梨岭世系从二十世起,字辈为: 思永居继先,伯道日绍节, 太原若亿万,德良克…… (从三十八世起各分支另立) 福建英田林氏 从晋安林氏三十八世起,字辈为: 邦世希士,君廷元伯,建初公太,仁孟仲季, 万宝朝宗,奕世银青,耀祖金紫名家声。 另支由晋安林氏二十世起,字辈为: 思永居继,先伯叔孟,仲季木百,巽念位文。 原明朝邦,希士君志,元伯建初,宇斯起进。 仁义礼智,忠孝传芳,银青耀祖,金紫名家声。 福建厚泽林氏 肇基祖林原奄,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始居后宅,从十七世起,字辈为: 式秉邦逊,克承大勋。 敬章君德,统绪为昭。 子孙千亿,诗礼传家。 福建石狮塘边林氏 肇基祖林西庵,元末始居石狮塘边,从六世起字辈为: ……信恒有,树启鼎登先。 士志维经世,孙谋在振宗。 忠孝承光德,英伟裕后徽。 福建钞坑林氏 钞坑开基祖林公为从十世起,字辈为: 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 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福建永春枣岭林氏 林陈保为枣岭林氏肇基祖。其后裔昭穆为: 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慈。 才美启宗徽,传心通孝友。 福建锦江林氏 开基祖林紫源(公元1308—1397年),世居晋江(今石狮 市),为锦江林始祖,从十三世起,字辈为: 维道世士秩,迪德为敦本。 登科以显宗,忠孝传家永。(讳行) 子孙良有智,邦国振家声。 存心宜守志,学古重勤修。(字行) 福建泉州石狮永宁林氏 创建于元代,开基祖林赐高,与妈祖同族,从 十四世起,字辈为: 逊君登朝贵,英才入学堂; 显荣光祖德,全赖尔孙曹。 福建湖厝林氏 肇基祖林存正,明洪熙元年始居湖厝。从三世起,字辈为: 永邦思守君起光,德建学纯明标良。 文载佑时兴敬敏,万代仰视世滋昌。 福建同安琼头林氏 君宗景庭,弘子良仕,朝文武乐,忠孝贻谋, 仁义垂统,昭兹来喜,奕世其昌。 福建厦门同安龙田林氏 同安龙田林氏从锦马二十五世起,字辈为: 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 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福建柏叶溪边林氏 汝有子希盂,孚伯廷德瞻。 允吾知鼎侯,孙君臣嘉会。 淑彦敬时修,华犹晋上宾。 文章钦尔材,亮采赓世昌。 福建同安六林林氏 同安六林明初开基,字辈为: 大容渊程,孔子伯仲,良仕文元。 盛世昌名扬祖德,华堂昭穆振佳声。 宗传信义宏图远,族衍龙麟海日腾。 福建井头林氏 肇基祖林裕远,在外地经商,病死安溪,传下五子,长子朝仁,渡台湾谋生,四子朝智无嗣,二子朝义,三子朝礼,五子朝信,迁同安,开发井头。到十世林君升任江南提督,字辈为: 世圣以佐德,廷彦显忠良。 殿元学业懋,硕士名节光。 大钟英俊志,肇启文谟芳。 道基源克邃,绪厚泽斯昌。 善升昭玉应,庆永卜家祥。 一经贤哲正,万传勋烈长。锡汝期延祚,秉益咸备常。 成性载嘉行,兴运尚式章。 萃履逢康泰,云端贵超翔。 方弘国屏翰,昭承盛圭璋。 福建漳浦乌石林氏 从第四世开始字辈为: 汝允仕敬,敦廷夫德; 君尹思日螽恒,万寿松柏茂辰; 维皇降福山阜,冈陵保定尔禄。 福建漳浦港头林氏 自第六世用硕起,字辈为: 用邦匡确文,汝甫仲吉升。 贻燕垂卿伯,世德永尔昌。 展成振家远,同会衍庆长。 择数系昭穆列下: 凤镇光远世系: 开邦伯孟仲,曰振仕名与。 奕世永昌弘,登崇彝胤嗣。 承志报家国,贤能福泽生。 英才恒有道,德望自升腾。 仁义有兰桂,长传绵畅馨。 四乡通玄世系: 国熙启彦士,荣达正纲常。 寅亮崇经济,恢宏赖耿观。 勋名绵鼎盛,兰桂永腾芳。 德懋贻谋远,雍和庆泽长。 河田世系(崎岭林氏)(钩石系同此): 尔子克硕,郁起名宗, 奕世兹先,丕赞乃弘。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 式昭猷训,德绍芳扬。 长青、崎吩世系: 应凤可懋斯,伟从开启式。 钦朝世宗,克邦友恭。 永赞祖泽,际时昌雍。 培英育俊,展骥绍鸿。 修齐明礼,嘉绪绵隆。 仙庵世系: 振宗崇俊能,彩经维汝庭。 绳武延诗礼,贻谋焕日新。 业勤诚美绩,谊笃迪常兴。 绍启传芳德,式昭奕世馨。 新岱林氏世系:伯孔名秩,日就月将。 昭兹来府,德广福森。 福建厦门锦园林氏 锦园林氏共约万余人。自林振始,字辈为: 振佛添敏华,乾恒岱仕启; 尔世景君升,友笃衍荣宗。 延庆扬祖德,祥徵寿福长; 方显天培厚,锦褒弈祺昌。 福建南安梅桥李(林)氏李贽家族昭穆字序: 君景广重溥,唯夫道克士可; 子孙公卿侯,世德丕承远垂芳。 福清牛宅林氏 朝有(世一)大开,瑞日庆云光万载; 绍圣希贤,迪知敏行端可致; 继武朝班,崇文尚武家永发。(讳行) 思明志广,腾龙起凤焕千群; 显忠作孝,正修笃学信能成; 尊祖睦族,培才育秀业长兴。(字行)

台湾淡水林氏: 厚近仰玉万,仁志文朝克。 为维元丕振,奕世绍公侯。诗书裕后仲,定立栋梁才。天恩高,祖功长,宗勋隆。国兴仁,廷法正,殿礼盛。家传训,子贤孝,永富贵。东光景象安,金宝满堂春。京邦瑞兆显,广大必登俊。禄星百龙昌,伟云辉德门。

台湾雾峰林氏:文朝资正义,武德在其功。大鼎铭昭著,元常纪伟庸。 广东潮阳仙阳林氏:钦治懋燠培,锡汝桓熏圭。铭淑相炜腆,锐浩桢熹基。钿淳材妮至,钟汉标炳逵。镇潮植辉垠,铨清树耀奎。西河肇宏业,忠烈德范扬。乔木绵洲海,奕叶荣乡邦。

广东惠来林氏: 武烈存仁,克光加政,文章华国,永继昌盛。 梅陇归丰世系:始祖林省谦,明末游学海丰,遂由澄海县迁居海丰梅陇墟,后代繁衍从七世起字辈为: 念聚贵绍,世迁宗承。 继起克家,传经守礼。 科甲连登,忠孝永誉。

海陆丰林氏世系:南宋时期林直可始居海陆丰,其子林严后裔从二十一世起,字辈为: 广承昭世守,奕载会天伦。 硕裔怀明德,宗和庆万春。 绍业崇仁义,恒兴裕国琛。

广东汕头林氏 硕世元良,宏开人文。 家修庭献,辅助圣君。 元良宏烈,绍美蔚煌。 英杰联标,笃庆绵延。 朝廷士子,恪守其忠。 芳声永盛,道德为宗。 孝友崇基本,雍和焕泰祥。 德仁昭统绪,笃庆衍辉光。 道义尊先哲,声闻益显扬。 诗书绵厚泽,继述有芬芳。

广东揭西南山林氏 林南山自元末从福建上杭迁居广东揭西钱坑,其后裔成为潮汕巨族,分布在海内外约有10万余人,其中钱坑镇4万余人,阳夏3万余人。昭穆如下(一世起): 渭甫永。 惟崇伯宗尚,子叔乔世登。 兰玉盈阶秀,贤良应运生。 养恬安迁素,忠孝衍先声。 端穆贻芳远,义扬肇业宏。 奋庸昭伟烈,继武振鸿鸣。 松茂千秋盖,鹏飞万里程。

广东惠来崎岭林氏 尊林文甫为一世祖,从七世起辈序: 吾苍歧硕,自启名燕。 奕世兹成,大缵乃弘。

广东揭东锡场林氏 尊梅轩(字潜夫)为太始祖,始祖南陇字焯以,从潜夫始,字辈为: 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 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 声应凤歧锡开泰,名实光辉裕必昌。 纯举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宇耀茂长。 (光绪元年,揭阳林氏合建八房祠之后,辈序从德盛二字起统一调整为: 德盛昭宇宙,西河垂典型。 永远绳祖武,光宗显朝廷。)

广东揭西翰学林氏 乔木盘根大,瑞日应茂时。 绍有开元俊,振拔兴世基。 乞旺春常在,群英乐载熙。 忠国之精干,修身学礼诗。 双桂流芳远,九龙毓秀奇。 祖德宗功盛,人文蔚启宜。

广东潮安(氵意)溪林氏 叶道资宏毅,安邦本孝忠。 一经贻典则,万载畅宗风。 绎理期居敬,临民雅所先。 昭兹绳祖武,念在即薪传。

广东揭阳棉树林氏 南宋末年,林玉溪由莆田上林村迁至揭阳棉树村,上祖昭穆失序。棉树林尊玉溪公为一世祖,从十四世起,字辈为: 钟应允熙廷,英昌光裕仁。 毓发春天茂,秀华万耿成。 至铮汉标炳逵。 镇潮植(火军)圻,铨清树耀奎 (为统一字辈,各支系用至此止)。 西河肇宏业,忠烈德范扬。 乔木绵洲海,奕叶荣乡邦。

广东惠来林氏 南宋嘉熙年间,林盛任潮阳县尉主簿,迁居潮阳。明嘉靖三年,从潮阳县域部分地区划分出惠来县,盛后裔遂为惠来人。嘉靖七年修建了惠来林氏祠堂,编修了林氏族谱,列辈序如下: 崇政明衍,文敬廷宗。 仲永孔伯,朝邦国家。 嘉熙登荐,官上左丞。 绵延佑启,福寿康宁。 仁才秉尉,科甲发祥。 忠贞垂裕,曾献传芳。 诗书则远,来潮源长。 孝德有庆,统绪克昌。

广东海陆丰林氏 海丰、陆丰、陆河县,隶属汕尾市,现有林姓总人口约30余万,共有40多个分支,近70种辈序。择数系列下: 港阳世系。明太祖洪武年莆田林昆华,移居海陆丰。从十八世起辈序为: 世念尔祖耀家荣,纲常克守一本生。笃庆敦伦循礼让,开科发甲千古宏。 潭涌世系:明代林清隐,迁居海陆丰潭涌,其后裔尊清隐为一世祖。自清隐起,字辈序为: 清处孔思,启世可绍。宏元德大,成猷永肇。 开裕鸿业,笃佑增江。昭穆玉振,禅炽而昌。 淑隐世系:始祖林淑隐,明成祖永乐十八年,由潮阳迁居海丰县,子孙蕃衍八世起,字辈为: 位生伯仕,瑞本后先。能承继述,奕载寿绵。 兰芳毓秀,锡麒文章。友爱惟德,赞绍象贤。

河南睢阳林氏 明太祖洪武年间,福建林氏迁睢始祖带“原谱一部,遗像数幅,锦囊世系一轴(经核对均为“陶江林氏”世系)”任御前冠带总旗校尉,后调屯睢阳卫,居睢州,成为林氏人睢阳之始祖。其昭穆辈份如下:守一邦国嘉,中春维玉思,立家传孝友,德泽亿兆兹。太和自致福,广厚克培基,奕世循斯道,昌明光裕时。

河南洛阳林氏 明朝嘉靖年间,由福建经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西郊定居,传至十世林殿魁创修族谱。其昭穆辈份如下: 殿树玉枝茂,芳春荣家生。 华贵世界秀,光耀庆永成。 春辉兆东亚,福建本宗家。

辽宁庄河林氏 始祖林延公、林延行兄弟随母于清乾隆年间由山东迁来发族,字辈如下: 文鸿辉成德,义普克绍先,世家永庆吉,福泽同海天。

湖北沔阳林氏 福建莆田林茂于明洪武初迁居沔阳(今仙桃市)杨庄院林家脑。后代繁衍。字辈如下: 维德忠以卜,其芳敏承先。 训学行显章,儒家传贞祥。 声显诗书泽,堂高日月光。 敦伦先序守,源远定流长。

——记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邱家儒

文/邱冠瑛

山祖昆仑,水祖海宿。

在东方古老的土地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精深的独特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商贾云集、富豪众多的鹏城深圳,一位饮誉海内外的爱国慈善家,正以宗亲联谊弘扬血缘姓氏文化的特殊方式,演绎和诠释着一个新时代实业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他,就是被姓氏文化界誉为“中国民间联宗修谱第一人”的香港中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法华园佛教学会名誉会长,国际狮子总会深圳福田狮子会创会会长,深圳市酒店业商会副会长,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训中心董事,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创会会长,《中华丘氏大宗谱》总编,中华炎黄文化基金会邱氏文化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邱家儒先生。

邱家儒,这位从戎十年,后游弋商海数十载的儒商,可谓生活里先苦后甜,事业上大器晚成。

1953年7月,邱家儒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陶河镇下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家中兄妹七人中,他排行最小。在他的记忆中,17岁以前没有穿过新衣,也没有穿过新鞋,白天打赤脚,晚上踏木屐。

1971年,吃红薯长大的邱家儒为圆自己儿时的英雄梦,踏进了军营。十年的军旅生活,虽然没有条件使他成为邱少云式的英雄,却磨炼了他那坚强的意志。

1980年,邱家儒转业到了河南省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邱家儒迅速完成了从军人到商人的角色转变。

1984年,为了响应国家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邱家儒来到了深圳。这一来,他犹如金鳞入海,很快在这片商机无限的金土地上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1990年,邱家儒辞职下海,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入籍香港后,他凭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刚强,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不但实现了最初的人生梦想,而且以超乎常人的眼光与胆略,终于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名满香江。

回到深圳,邱家儒投资创办了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山水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金鼎美食世界、河南省鹤壁同发纺织厂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楼、纺织品贸易等,成了名符其实的实业家。

在商海,邱家儒虽然还算不上是个声名赫赫的倾国巨富,但他作为传承中华血缘姓氏文化的慈善家,其赤诚爱国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却在海内外广为传诵。

一、以血缘文化为纽带构筑海内外宗亲团结交流的桥梁

在历经无数坎坷,解决了自身温饱之后,邱家儒总在考虑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他常对人说:“一个有剩余价值的人会常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而不应要求国家为自己做什么。当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时,金钱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组无聊的数字符号,要使这无聊的数字符号化腐朽为神奇,就必须把金钱奉献出来,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为国家、为民族承担一点责任。”他说:“财富来自社会,也须回报于社会。否则,这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家,而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于是,他修桥、修路、建学校、救灾帮困,扶助优秀学子,积德行善。他深知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1997年,他慷慨捐资被聘任为香港童子军的副会长;

2000年9月,他在广西投资建起了“南宁明天学校”。

2001年他捐资创办了深圳市福田狮子会,狮子会作为世界著名的慈善机构,其宗旨“我们服务”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致。所以,他利用狮子会这个平台,积极为弱势群体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使邱家儒的爱国热情得到充分释放。

事业如日中天的邱家儒,和每一个优秀的中华儿女一样,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对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极其愤慨。总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份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邱家儒在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中突然感悟到,炎黄子孙相同血缘文化才是海峡两岸认同最珍贵的纽带。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居住在台湾的丘(邱)姓人口多达四五十万,且有十多位立法委员时。心想:台湾丘(邱)氏的根都在大陆,倘若通过姓氏的血缘文化,开辟宗亲联谊的渠道,加强海峡两岸的血脉联系,宣传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扩大与世界各地丘(邱)氏宗亲间的人员交往、信息交流与经济合作,把这些同姓宗亲的亲情都凝聚在一起,岂不是又增加了一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纽带吗?毕竟血浓于水啊!这种感悟,使邱家儒激动不已。他联想到泰国的同姓宗亲曾经说到他们最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忘掉祖宗,期待着祖国有他们寻根认祖的条件和场所。认识到无论人在哪里,无论身在何方,正是同样的血缘,共同的祖先,相同的文化,凝聚了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向往啊!身为客家人后裔的邱家儒,深深地体会到血缘姓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萌生了编纂一部编写涵盖全世界丘(邱)氏宗亲,统一全世界丘(邱)氏辈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以实现传承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愿望。

2001年1月,他信·西那瓦当选为泰国第23届总理。得知这个消息,邱家儒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信不但是华裔,而且正是丘(邱)姓的后代。邱家儒为同姓宗亲能在异国他乡当上国家总理,深感骄傲和自豪。邱达信,泰国叫他信。他的曾祖父叫邱春盛,约1900年前后从潮州坐船到泰国的曼谷

1908年和当地泰国人唐迪结婚,在曼谷做过税官,后来搬到清迈,生了个儿子叫乃清,乃清的儿子叫乃乐,就是邱达信的父亲。

邱达信1949年7月份出生,却已经不知道曾祖父邱春盛是广东哪一个村庄人。邱家儒为他信找不到祖籍而难过,他便毅然决定要编纂一部编写涵盖全世界丘(邱)氏宗亲,统一全世界丘(邱)氏辈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以圆海内外丘(邱)氏后裔的寻根梦。从而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时代责任,藉以释放自己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

2001年9月,邱家儒与同宗的邱君儒、邱子文、邱锦辉等宗亲畅谈三天,一致认为:建立宗亲联谊平台,研谱修谱,兴教育贤,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毋乖天序,毋渎天伦,尊祖敬宗,昭穆不乱,敦亲睦族,尊老爱幼,患难相济,贫困相周,爱国爱乡,报效祖国等传统美德的善举。有利于海内外宗亲溯明祖源,理清世系,使后代子孙了解国史、姓史、族史、家史的木本水源;有利于满足海外游子寻根问祖的需要,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史实依据,增强海内外宗亲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地丘(邱)氏宗亲间的联系,扩大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华裔及其友人的信息交流与经济合作,促进宗亲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有利于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有利于协助政府抢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协助国家培养人才,减轻政府负担。符合国家政策,利国、利民、利宗亲。因此,邱家儒倡议组建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

2001年12月,邱家儒广泛联络同姓热爱中华民族血缘姓氏文化的有识之士,在深圳创建了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邱家儒不同凡响的义举,很快得到了海内外宗亲的广泛认同、热情支持、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许多海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丘(邱)氏贤达纷纷加入这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组织,并以邱家儒为楷模,纷纷解囊相助。台湾、香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哑、美国纽约等地的丘(邱)氏宗亲会纷纷与邱家儒联系,向他提供族谱资料,高度盛赞他这一伟大的创举。

2002年8月5日,邱家儒和台湾邱清辉、邱正吉,泰国的邱鸿城、丘双德、邱剑锋,新加坡丘耀兴,香港丘钧尧、邱财文及国内宗亲代表,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邱家儒被推举为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创会会长。

2002年9月9日,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及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230多位邱(丘)氏宗亲代表欢聚鹏城,参加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的庆典大会。在这次被称为“9·9”庆典的盛会上,海内外宗亲取得共识:中华丘(邱)氏自穆公营丘开姓以来,代逾百世,瓜瓞绵延,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但由于漫长的历史变迁,祖源世系已朦胧难辨。特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严重践踏,许多记载祖源世系,维系宗族感情的族谱被焚毁,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等一大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时代,许多海内外宗亲有着强烈的寻根认祖、敬宗睦族的愿望。他们深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忘记祖宗,舍本远亲。编纂一部涵盖全世界丘(邱)氏源流世系、统一天下丘(邱)氏字派辈序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不仅是我中华丘(邱)氏历代先辈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当代全世界丘(邱)氏500多万宗亲的共同心声。它对于理清祖源世系,弘扬尊祖敬宗,敦宗睦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使子孙后代知木本水源,为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提供依据,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邱家儒顺应时代的潮流,正式提出并和与会宗亲共同确定了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的宗旨和编修《中华邱氏大宗谱》,统一世界丘(邱)氏辈分,统一认定丘(邱)氏开姓始祖;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墓;兴教育贤,培养中华丘(邱)氏人才的“三大任务”。会上,邱家儒凭着一片赤诚之心,首先认捐1000万元人民币,倡议成立了《中华邱氏大宗谱》编纂委员会和中华邱氏兴教育贤基

苏氏族谱

供你参考吧,漳州苏姓:参考资料:http://zzlhnet/viewthreadphptid=141244里面内容较多,资料比较全面详细,我不一一转载,楼主有兴趣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