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金,景,志,记,接着是什么,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6浏览:2收藏

王氏家谱金,景,志,记,接着是什么,谢谢,第1张

王氏家谱字辈全

1、善庆堂王氏支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传、家、徵、世、泽光、、蔚、、才道、立、英、贤、作、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支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兴、、行、、培、原、裕、、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支家谱字派

……文、运、、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名绪、、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三十二太原堂王氏支家谱字派

……、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兴、家、、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支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仕、仲、孟、文、廷万、、永、、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育、、本、、器、字、辉、星、汉

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

克、相、承……

6、民癸酉太原堂王氏七房合修族谱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今、逢、清、鼎、位代、毓、、家、材世、际、、文、起源、、晋、祚、、孙、发、千、亿

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才洪、猷、、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

善、立、名祖、诒、云、衍

7、文德堂王氏二房车礁旧派序

……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丹、懋、崇、宏、思、昭、甲、第、联……

8、湖南省浏阳王氏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远、继、廷、芳……

9、湖南省沙王氏支家谱字派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前十四派序能名自十五世字派起编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文洪、、式、哲启、兆、万、显、承、谟、烈忠、厚、传、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0、硕旧王氏支家谱字派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显、家、邦……

11、湖南省湘乡牢田王氏原订编派

……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续派:世、业、绍、前、德诗、书、裕、、昆修、齐、、、本名、教、耀、芳、声……

12、湖南省安化王氏旧派语

……派、传、先、善、友、仕、仲、孟、文廷、万、永、、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育、、本、、益、代、资、祺、寿

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

能、申家、声、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13、安徽省绩溪王氏支家谱字派

……玉、、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能、绍、业积、德、庆、、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适、、平……

14、山西省祁县王氏支家谱字派

……元暕:元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景肃守三郡:终、传、凉、丹、阳、太、守;政:字元唐元二十五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

鄂州采访使十;仲舒字弘江南西道观察使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奉母山西迁安徽宜州船莲塘;宏(迁宣州歙县)

15、婺源武口王氏支家谱字派

……希翔廷钊、十八仁斡、二:文岳、文庆文岳德豪………

16、乐平傅贤王氏支家谱字派

……元行 三:项、顼、债;项 三:珍、现、琏;珍 三:臻、安、僖;安 二:权、植;植 三:聚、叔虎、袤……

17、江西省乐平流槎王氏支家谱字派

……袤 三:端义、佐才、端虚;佐才 六:千二、千三、千五、千六、千八、千九……

18、湖北省浠水团溪(团陂)王氏支家谱字派

……九龄 行千三字嵩卿四:文焕、文炳、文灿、文兴;文兴 三:安、震、富(富公孙贤、贤二浙江余姚);安;衡 :; 二

椿、梅;椿 三:勋、寿、烈;烈 二:塾、垒;塾 四:镐、鉴、铭、钰;铭 二:永松、永裕;永松 二:朝仪、朝;朝仪

二:守文、守章;守文;壹 二:德弼、德衡;德弼……;佑东(本佑字辈)堂号孝义堂……

19、湖北省浠水团溪王氏文焕公文炳公2支辈派:(始祖九龄公起)

……九、文、卿、拱、、仕、、厚、、承、希、三、民、宏、兆、博、、审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家自、、余、庆秉、

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懿、美、、昭

文灿公第3支辈派:(自2世起)文、、千、秀、谷、仕、庭、、、世、德、朝、启永、朝、守、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

家自、、余、庆秉、义、进、贤慎、思、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懿、美、、

文兴公第4支辈派:(自团溪第10世纪)永、朝、守、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家自、、余、庆秉、义、进、贤慎、思、

广、益植、槐、滋、茂纪、望、丛、淮持、品、宜、端经、纶、乃、济嘉、谟、斯、懿、美、、昭(经考证确前些误表

示歉意)湖北浠水团溪王氏四支团溪第22世才通派字

20、江西省乐平流槎王氏支家谱字派

……君、臣、绍、今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泰、元、宇、宙、洪宣、、纯、、直福、德、永、神、授文、武、全、忠、义贤、能、定、、功……

21、湖北省鄂州王氏支家谱字派

……胜、仁、秀、宗、、金景、单、世、守、良(良道同派)立、、化、家、邦祖、先、传、德、厚永、远、佐、朝、纲、本、、忠、孝谦、

恭、名、益、彰积、善、、余、庆兰、桂、满、庭、芳贤、能、、泽、润文、彩、晖、映、襟、怀、千、秋、业全、力、保、、昌清、、

民、安、定功、高、自、显、扬英、豪、、继、述三、槐、荫、玉、堂……

22河南省濮阳县王氏支家谱字派

……新谱派语;先、善、友、至、仕、仲、孟、文、廷;万、、永、、用秉、德、信、元、平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谱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23、太原堂王氏支家谱字派

……七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今、逢、清、鼎、位代、毓、、家、材世、际、、文、起源、、晋、祚、

、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洪、猷、、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

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24、《王氏谱族》光绪十二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

宝邦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丹懋崇宏思昭甲第联二房鸭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盛思昭四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单懋崇宏盛思昭甲第联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宗

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政用世万兴丹懋崇宏思昭四第联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

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仕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七房旧派

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文九廷政用世万兴丹懋崇宏思昭甲第联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文允廷政用世万兴丹懋崇宏

思昭甲第联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思昭甲第联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

金彦太古兴胜崇绵孔孟儒风思昭甲第联

25、宁乡鸟石王氏支家谱字派

……文、运、、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名绪、、忠、厚、衍

瑞、应、集、簪、缨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傅、家、徵、世、泽光、、蔚、、才道、立、英、贤、作、恒、孝、友、培熙、

朝、荣、、彦宝、树、植、庭、槐……

注:6修支谱20卷民28太原堂

26、湖南省浏阳王氏支家谱字派

……凿石支派字: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远、继、廷、芳……

27、湖南省沙王氏六修族谱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前十四派序能句自十五世字派起编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文洪、、式、哲启、兆、万、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28、王氏支谱

……文、运、、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29、湖南省德王氏支家谱字派

……(东阳十甲)龙致世永钦朝思言事道立(东阳二甲)龙致世詹汝秉曰化言事道立(东阳三四)龙致世□□应言事道

立(东阳九甲)龙致□□廷齐言事道立(慈利县城)龙玉本□守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芳祖乐□永本廷良事道惠

(坪潭等处)龙致祖景□月廷世希起永士立……

注:《王氏家乘》10卷首王玉山等纂修光绪20

30、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显、家、邦……

31、湖南省益阳王氏支家谱字派

……家、政、、本、、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楚、宝儒、作、、珍典、型、克、绍、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振、槐、庭……

注:《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功等修民36木字本

  方氏家谱 921全国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清)方善祖 方大成等编

  清乾隆十八年(1753)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等地。封面作

  《柳山方氏宗谱》,版心作《方氏会宗统谱》。

  922天津宝坻方氏族谱一卷(清)方学诗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923上海青浦方氏宗谱不分卷(清)方德彰续修 方存绪编辑

  清光绪间钞本二册

  上海市文管

  924江苏溧水方氏汇同宗谱不分卷民国三十年(1941)河南堂木活字本五册

  江苏溧水县城郊乡沙河邨

  925江勤扬州方氏联临派居河前族迁扬州支谱一卷(清)方鼎銧等修

  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北图

  926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方文皐主修方有年总纂,民国十七年(1928)毗陵方氏滋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三十年。

  927江苏无锡方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清)方州云 方殿荣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928浙江虞嵊方氏宗谱四卷(清)方仁桢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逸河堂活字本 五册

  北图(虫蛀残破)

  注:该族散居上虞、嵊县等地。

  929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秉哲戴鸿文主修,民国九年(1920)积庆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

  930浙江萧山方氏家谱五卷(清)方国标辑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吉林大学

  931浙江淳安方氏族谱前集不分卷後集不分卷明钞本 一册

  北图(前後残破)

  932浙江淳赛桂林方氐宗谱十二卷(清)方其 方之瑾等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宛陵汤茂乡木刻本一册

  安徽图(存卷1、2)

  933浙江淳安 山路口方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善祖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观礼堂刻本 六册

  历史所

  934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民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张寿荣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首、卷1一5)

  935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936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

  民国三年(1914)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4、5、18、19、22、23、卷首)

  936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江五民 方义鹗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昌石氏木活字本

  历史所天一阁(存卷首、卷1一6、13一20)

  937浙江鄞县鄞青阳村兰田方氏家乘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琴 方友镇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938浙江馀姚姚南四明丁山方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瓒 方始瑞等编

  清光绪十五年(1889)伦叙堂木刻本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

  939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童成章编

  民国二十年(1931)乘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天一阁

  注:方朝昌始修於清嘉庆间,此为二修。

  940浙江奉化 阳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庄景仲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陈锦澜始修於清同治五年。

  941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宗谱十卷(民国)方汝舟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大训堂活字本 一册

  北图

  注:书口题《旌门方氏宗谱》。

  942浙江嘉兴歙县罗田方氏迁禾分支宗谱三卷(民国)方惟善辑 方锡壤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版心作《罗田方氏迁禾宗谱》。

  943浙江德清方氐宗谱四卷(清)方允权 方孔铭重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德清县清退办

  944浙江诸暨白门方氏宗谱不分卷(清)方健 郭瀚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写本 六册

  浙江图

  945浙江金华孝川方氏宗谱五卷(清)方表等十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方翔始修於宋绍定四年。

  946浙江金华赤松方氏宗谱□□卷,民国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3、10-12、19)

  947浙江兰溪方氏重修族谱八卷(清)朱维义篡修 方朝裕等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948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六卷(清)翁百高重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49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三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950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七卷(清)方旭重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51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四卷,民国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甘露乡露源方村

  952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五卷,民国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金钟村

  953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三卷,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954浙江兰溪云源方氏族谱六卷,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殿口村

  955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六卷(民国)祝钟重纂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56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三十一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大塘乡

  957浙江兰溪董塘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凤增 方志高等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永昌乡董塘

  958浙江兰溪平渡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希亮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959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二十五卷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乡梅屏村

  960浙江衢州沧州方氏宗谱四卷(清)方绍彭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重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存一册)

  961浙江衢州重修三衢西邑沧州安仁里方氏宗谱□□卷

  方钧方炽昌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2)

  注:版心作《沧州方氏宗谱》。卷二有清宣统元年作像赞。

  962浙江衢州河南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明礼重修

  民国三十七(1948)北隅居士郑荫槐木刻本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未有後人墨笔增补至一九六三年。

  963浙江常山丹阳方氏宗谱六卷(民国)徐燮创修

  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渣濑湾

  964浙江常山遂阳墅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十二年(1923)序刻本

  浙江常山悬芳邨镇

  965浙江常山方氏宗谱二卷(民国)蒋树梓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高埂邨

  966浙江常山定阳玉山方氏宗谱二卷(民国)蒋树梓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大塘後邨

  967浙江常山方氏宗谱一卷(民国)方志有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三角甫邨

  968浙江常山大桥头方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曹宅邨(存卷8)

  969浙江临海台临方氏宗谱五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970浙江天台方氏宗谱二十卷(清)方 等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上海图(缺卷10、11)安徽图

  971安徽船溪方氏宗谱十二卷(清)方国仁 方国遐等重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敦厚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池等地。

  972安徽方氏宗谱四卷(清)方士识 方渭川等重修

  清同治八年(1869)崇本祠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祁门、石棣等地。本书扉页作《方氏家乘》。

  973安徽方氏族谱□□卷(清)方兆修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4、13、29)

  注:记事至清同治十二年。

  974安徽河南方氐宗谱四卷(清)方燮堂 方秀卿新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庆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975安徽方民族谱□□卷,民国间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31、32、35、36)

  注:其中记事至民国五年。

  976安徽定远鑪桥方氏家谱四卷首二卷(清)方士淦等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钞本 四册

  北图

  977安徽定远重具鑪桥方氏家谱四卷首二卷(清)方汝绍等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日本 美国

  978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谱略不分卷(清)方德骥修

  清光绪六年(1880)杭州思福堂刻本 二册

  北图江苏苏州搏

  979安徽绩溪城南方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需南方氐祠谱四卷

  (民国)方树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恩诚堂活字本 九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绩溪县方安湾

  注:方允镇始修於清乾隆十一年。

  980安徽绩溪城内方氏宗谱二十四卷(清)方建寅主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修本

  安徽绩溪县东青岭

  981安徽绩溪城内方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方树主修

  民国八年(1919)修本

  安徽绩溪县东青岭

  982安徽绩溪城北方氏宗谱二卷(清)方政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续修本

  安徽绩溪县鱼龙山

  983安徽歙县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统宗图谱一卷

  (宋)方桂森纂修,明刻本 一册

  北图

  注:末有元至正二十三年新刻衍庆统谱跋。

  984安徽歙县新安邑环山方氏重修流芳谱九卷(明)方达纂修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刻本一册

  北图

  985安徽歙县古歙方氏宗谱六卷(明)方伯安纂修,明隆庆间刻本

  吉林大学(存卷3一6)

  986安徽歙县沦川方氏族谱不分卷(明)方柱纂修

  明万历四年(1576)写本一册

  历史所

  987安徽歙县汉歙灵山方氏宗支世谱□□卷(明)方在明纂修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家刻本

  北图(存卷3、4)

  988安徽歙县歙西灵山方氏世谱文选一卷(明)方在明纂修,清钞本

  湖北图

  989安徽歙县古歙方氏历代源流世谱十卷(明)方鹗纂修,明刻本

  北京大学

  990安徽歙县方氏世谱不分卷(清)方学伯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七册

  人民大学

  991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方秋宇等纂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十二册

  北图(缺卷2、4)

  992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方怀德 方淇 纂修

  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

  安徽省博(存卷首、卷1一3、5一10)

  993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六卷(清)方逢义编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写本 四册

  安徽博

  注:卷端作《歙西联墅镇信行陈邨方氏世系图》。

  994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宗谱九卷(清)方清耀 文肇夔等纂修

  清乾隆十年(1745)敬投堂刻本

  安徽博安徽徽州地区博(存六卷)

  995安徽歙县方氏族谱,钞本 -册

  北图

  注:卷首有清嘉庆二十年方煦端自序。

  996安徽歙县方氏宗谱,清钞本 一册

  安徽图

  997安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方为国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敦本堂木刻本 七册

  河北大学

  998安徽祁门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炽昌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敦义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999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二十册

  人民大学

  1000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只能回答一少部分,更多点击参考资料<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司州。案《禹贡》豫州之地。及汉武帝,初置司隶校尉,所部三辅、三河诸

郡。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北得冀州分河东、河内二郡,东得

豫州之弘农、河南二郡,郡凡七。位望降于牧伯,银印青绶。及光武都洛阳,司

隶所部与前汉不异。魏氏受禅,即都汉宫,司隶所部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并

冀州之平阳,合五郡,置司州。晋仍居魏都,乃以三辅还属雍州,分河南立荥阳,

分雍州之京兆立上洛,废东郡立顿丘,遂定名司州,以司隶校尉统之。州统郡一

十二,县一百,户四十七万五千七百。

河南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十一万四千四百。置尹。)

洛阳(置尉。五部、三市。东西七里,南北九里。东有建春、东阳、清明三

门,南有开阳、平昌、宣阳、建阳四门,西有广阳、西明、阊阖三门,北有大夏、

广莫二门。司隶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内也。) 河南(周东都王城郏鄏也。)

巩(周孝王封周桓公孙惠公于巩,号东周,故战国时有东、西周号。芒山、首

阳其界也。)河阴 新安(函谷关所居。) 成皋(有关,郑之武牢。) 缑

氏(有刘聚,周大夫刘子邑。有延寿城、仙人祠。) 阳城(有鄂阪关。此邑是

为地中,夏至景尺五寸。有阳城山、箕山,许由墓在焉。) 新城(有延寿关。

故戎蛮子之国。) 陆浑(故蛮子国,楚壮王伐陆浑是也。) 梁(战国时谓为

南梁,别少梁也。) 阳翟

荥阳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八,户三万四千。)

荥阳(地名敖,秦置敖仓者。) 京(郑太叔段所居。) 密(故周畿内。)

卷(有博浪长沙,张良击秦始皇处。) 阳武 苑陵 中牟(六国时,赵献侯

都。) 开封(宋蓬池在东北,或曰蓬泽。)

弘农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

弘农(本函谷关。汉武帝迁于新安县。) 湖(故曰胡,汉武更名湖。)

陕(故虢国,周分陕东西,二相主之。) 宜阳 黾池 华阴(华山在县南。)

上洛郡(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郡置。统县三,户万七千。)

上洛(峣关在县西北。) 商(秦相卫商鞅邑。) 庐氏(熊耳山在东,伊

水所出。)

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

平阳(旧尧都。侯国。) 杨(故杨侯国。) 端氏(韩、魏。赵既为诸侯,

以端氏封晋君也。) 永安(故霍伯国。霍山在东。) 浦子 狐讘 襄陵

(公国相。) 绛邑(晋武公自曲沃徙此。) 濩泽(析城山在西南。) 临汾

(公国相。) 北屈(壶口山在东南。有南屈,故称北。) 皮氏(故耿国。)

河东郡(秦置。统县九,户四万二千五百。)

安邑(旧舜都。) 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 垣(王屋山在

东北,沇水所出。) 汾阳(公国相。) 大阳(吴山在西周武王封西周太

伯后于此) 猗氏(古猗顿城。) 解(有盐池。) 蒲坂(有历山,舜所耕也。

有雷首山,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 河北

汲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六,户三万七千。)

汲(有铜关。) 朝歌(纣所都。) 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 林

虑 获嘉(故汲新中乡。汉武帝行过时,获吕嘉首,因改名。) 修武(晋所启

南阳,秦改名修武。)

河内郡(汉置。统县九,户五万二千。)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 州(故晋邑。) 怀 平皋(邢侯自襄国徙此。)

河阳 沁水 轵(故周原邑。) 山阳 温(故国也,苏忿生封。)

广平郡(魏置。统县十五,户三万五千二百。)

广平 邯郸(秦置为郡。) 易阳 武安 涉 襄国(故邢侯国都。)

南和 任 曲梁 列人 肥乡 临水 广年(侯相。) 斥漳 平恩

阳平郡(魏置。统县七,户五万一千。)

元城(汉元后生邑。) 馆陶 清泉 发干 东武阳 阳平 乐平

魏郡(汉置。统县八,户四万七百。)

邺(魏武受封居此。) 长乐 魏 斥丘 安阳 荡阴 内黄(黄池在

西。) 黎阳(故黎侯国。)

顿丘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四,户六千三百。)

顿丘 繁阳 阴安 卫

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州,及石勒,复以为司州。石季龙

又分司州之河南、河东、弘农、荥阳,兖州之陈留、东燕为洛州。元帝渡江,亦

侨置司州于徐,非本所也。后以弘农人流寓寻阳者侨立为弘农郡。又以河东人南

寓者,于汉武陵郡孱陵县界上明地侨立河东郡,统安邑、闻喜、永安、临汾、弘

农、谯、松滋、大戚八县。并寄居焉。永和五年,桓温入洛,复置河南郡,属司

州。

兖州。案《禹贡》济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河东曰

兖州。”《春秋元命包》云命:“五星流为兖州。兖,瑞也,信也。”又云:

“盖取兖水以名焉。”汉武帝置十三州,以旧名为兖州,自此不改。州统郡国八,

县五十六,户八万三千三百。

陈留国汉置。统县十,户三万。魏武帝封。

小黄 浚仪有洪沟,汉高祖项羽欲分处。封丘 酸枣乌巢地在东南。

济阳 长垣故匡城,孔子所厄也。雍丘故杞国。 尉氏 襄邑 外黄

濮阳国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统县四,户二万一千。

濮阳古昆吾国。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即而投此水。公国相。 廪丘公国

相。有羊角城。 白马有瓠子堤。 鄄城公国相。

济阴郡汉置。统县九,户七千六百。

定陶汉高祖封彭越为梁王,都此。 乘氏故侯国。 句阳 离狐

宛句 己氏 成武有楚丘亭。 单父故侯国。 城阳舜所渔,尧冢在西。

高平国。故属梁国,晋初分山阳置。统县七,户三千八百。

昌邑侯相。有甲父亭。 钜野鲁获麟所。 方与 金乡 湖陆

高平侯国。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

任城国汉置。统县三,户一千七百。

任城古任国。 亢父 樊

东平国汉置。统县七,户六千四百。

须昌 寿张有蚩尤祠。 范 无盐 富城 东平陆 刚平

济北国汉置。统县五,户三千五百。

庐扁鹊所生。县西有石门。 临邑 东阿 谷城有乌下聚。 蛇丘

有下灌亭。

泰山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九千三百。

奉高西南有明堂。 博有龟山。 赢 南武城 梁父侯国。有菟裘

聚。 山茌茌山在东北。 新泰故曰平阳。 南武阳有颛臾城。 莱芜

有原山。 东牟故牟国。 钜平有阳关亭。

惠帝之末,兖州阖境沦没石勒。后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是时

遗黎南渡,元帝侨置兖州,寄居京口。明帝以郗鉴为刺史,寄居广陵,置濮阳、

济阴、高平、太山等郡。后改为南兖州,或还江南,或居盱眙,或居山阳。后始

割地为境,常居广陵,南与京口对岸。咸康四年,于北谯界立陈留郡。安帝分广

陵郡之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置山阳郡,属南兖州。

豫州。案《禹贡》为荆河之地。《周礼》:“河南曰豫州。”豫者舒也,言

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也。《春秋元命包》云:“钩钤星别为豫州。”地界,西

自华山,东至于淮,北自济,南界荆山。秦兼天下,以为三川、河东、南阳、颍

川、砀、泗水、薛七郡。汉改三川为河南郡,武帝置十三州,豫州旧名不改,以

河南、河东二郡属司隶,又以南阳属荆州。先是,改泗水曰沛郡,改砀郡曰梁,

改薛曰鲁,分梁沛立汝南郡,分颍川立淮阳郡。后汉章帝改淮阳曰陈郡。魏武分

沛立谯郡,魏文分汝南立弋阳郡。及武帝受命,又分颍川立襄城都,分汝南立汝

阴郡,合陈郡于梁国。州统郡国十,县八十五,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九十六。

颍川郡秦置。统县九,户二万八千三百。

许昌汉献帝都许。魏禅,徙都洛阳,许宫室武库存焉,改为许昌。 长社

颍阴 临颍公国相。 郾 邵陵公国相。 鄢陵公国相。 新汲

长平

汝南郡汉置。统县十五,户二万一千五百。

新息 南安阳 安成侯相。 慎阳 北宜春 朗陵 阳安故江

国。 有江亭。上蔡 平舆故沈子国。有沈亭。 定颍 灈阳 南

顿 汝阳 吴房故房子国。 西平故柏国。有龙泉,水可用淬刀剑。

襄城郡泰始二年置。统县七,户一万八千。

襄城侯相。有西不羹城。 繁昌魏文受禅于此。 郏 定陵侯相。

父城侯相。 昆阳公国相。 舞阳宣帝始封此邑。

汝阴郡魏置郡,后废,泰始二年复置。统县八,户八千五百。

汝阴故胡子国。 慎故楚邑。 原鹿 固始 鮦阳 新蔡 宋

侯相 褒信

梁国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三千。

睢阳春秋时宋都。 蒙 虞 下邑有阳山,山有文石。 宁陵故葛

伯国。 谷熟 陈 项 长平 阳夏 武平 苦东有赖乡祠,老

子所生地。

沛国汉置。统县九,户五千九十六。

相 沛汉高祖所起处。 丰 竺邑 符离 杼秋 汶 虹

谯郡魏置。统县七,户一千。

谯 城父 酂 山桑 龙亢 蕲 铚

鲁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五百。

鲁曲阜之地,鲁侯伯禽所居。 汶阳 卞 邹有绎山。 番故小邾

之国。 薛奚仲所封。 公丘

弋阳郡魏置。统县七,户一万六千七百。

西阳故弦子国。 轪 蕲春 邾 西陵 期思 弋阳

安丰郡魏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安风 雩娄 安丰侯相。 蓼 松滋侯相。

惠帝分汝阴立新蔡,分梁国立陈郡,分汝南立南顿。永嘉之乱,豫州沦没石

氏。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侨立襄城郡及繁昌县。成帝乃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

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阳侨立淮南郡,居于湖。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

立为县,并淮南、庐江、安丰并属豫州。宁康元年,移镇姑孰。孝武改蕲春县为

蕲阳县,因新蔡县人于汉九江王黥布旧城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又于汉庐江郡

之南部置晋熙郡。

冀州。案《禹贡》、《周礼》并为河内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春

秋元命包》云:“昴毕散为冀州,分为赵国。”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则冀

安,弱则冀强,荒则冀丰。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以西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

周人因焉。及汉武置十三州,以其地依旧名焉冀州,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

十三,县八十三,户三十二万六千。

赵国。汉置。统县九,户四万二千。

房子 元氏 平棘 高邑。公国相。 中丘 柏人 平乡

下曲阳故鼓子国。 邬

钜鹿国秦置。统县二,户一万四十。

黾陶 钜鹿

安平国汉置。统县八,户二万一千。

信都 下博 武邑 武遂 观津侯相。 扶柳 广宗侯国。

平原国汉置。统县五。户五万一千。

平原 高唐 茌平 博平 聊城 安德 西平昌 般 鬲

乐陵国汉置。统县五,户三万三千。

厌次 阳信 漯沃 新乐 乐陵有都尉居。

勃海郡汉置。统县十,户四万。

南皮 东光 浮阳 饶安 高城 重合 东安陵 修 广

川侯相。 阜城

章武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一万三千。

东平舒 文安 章武 束州

河间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七千。

乐城侯相。 武垣 鄚侯相。 易城 中水 成平

高阳国泰始元年置。统县四,户七千。

博陆 高阳 北新城侯相 蠡吾

博陵郡汉置。统县四,户一万。

安平 饶阳 南深泽 安国

清河国汉置。统县六,户二万二千。

清河 东武城 绎幕侯相。 贝丘 灵

中山国汉置。统县八,户三万三千。

卢奴 魏昌 新市 安喜 蒲阴 望都 唐 北平

常山郡汉置。统县八,户二万四千。

真定 石邑 井陉 上曲阳恒山在县西北,有坂号飞狐口。 蒲吾

南行唐 灵寿 九门侯相。

惠帝之后,冀州沦没于石勒。勒以太兴二年僭号于襄国,称赵。后为慕容俊

所灭,慕容氏又为苻坚所灭。孝武太元八年,坚败,其地入慕容垂。垂僭号于中

山,是为后燕。后燕卒灭于魏。

幽州。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

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

冥为号。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与六国俱称王。及秦灭燕,以为渔阳、上

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汉高祖分上谷置涿郡。武帝置十三州,幽州依旧

名不改。其后开东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皆属焉。元凤元年,改燕曰广阳郡。

幽州所部凡九郡,至晋不改。幽州统都国七,县三十四,户五万九千二十。

范阳国汉置涿郡。魏文更名范阳郡。武帝置国,封宣帝弟子绥为王。统县八,

户一万一千。

涿 良乡 方城 长乡 遒 故安 范阳 容城侯相。

燕国汉置,孝昭改为广阳郡。统县十,户二万九千。

蓟 安次侯相。 昌平 军都有关。 广阳 潞 安乐国相。

蜀主刘禅封此县公。 泉州侯相。 雍奴 狐奴

北平郡秦置。统县四,户五千。

徐无 土垠 俊靡 无终

上谷郡秦置,郡在谷之上头,故因名焉。统县二,户四千七十。

沮阳 居庸

广宁郡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居。统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

下洛 潘 涿鹿

代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四百。

代 广昌 平舒 当城

辽西郡秦置。统县三,户二千八百。

阳乐 肥如 海阳

惠帝之后,幽州没于石勒。及穆帝永和五年,慕容俊僭早于蓟,是为前燕。

七年,俊移都于邺。俊死,子暐为苻坚所灭。坚败,地复入慕容垂,是为后燕。

垂死,宝迁于和龙。

平州。案《禹贡》冀州之域,于周为幽州界,汉属右北平郡。后汉末,公孙

度自号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并擅据辽东,东夷九种皆服事焉。魏置东夷

校尉,居襄平,而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后还合为幽州。

及文懿灭后,有护东夷校尉,居襄平。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

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

昌黎郡汉属辽东属国都尉,魏置郡。统县二,户九百。

昌黎 宾徒

辽东国秦立为郡。汉光武以辽东等属青州,后还幽州。统县八,户五千四百。

襄平东夷校尉所居。 汶 居就 乐就 安市 西安平 新昌

力城

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

朝鲜周封箕子地。 屯有 浑弥 遂城秦筑长城之所起。镂方

驷望

玄菟郡汉置。统县三,户三千二百。

高句丽 望平 高显

带方郡公孙度置。统县七,户四千九百。

带方 列口 南新 长岑 提奚 含资 海冥

平州初置,以慕容廆为刺史,遂属永嘉之乱,廆为众所推。及其孙俊移都于

蓟。其后慕容垂子宝又迁于和龙,自幽州至子庐溥镇以南地入于魏。慕容熙以幽

州刺史镇令支,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

镇肥如。高云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并州刺史镇白狼。后为冯跋所篡,跋僭号

于和龙,是为后燕,卒灭于魏。

并州。案《禹贡》盖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北曰

并州,其镇曰恒山。《春秋元命包》云:“营室流为并州,分为卫国。”州不以

卫水为号,又不以恒山为称,而云并者,盖以其在两谷之间也。汉武帝置十三州,

并州依旧名不改,统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

朔方十郡,又别置朔方刺史。后汉建武十一年,省朔方入并州。灵帝末,羌胡大

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

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

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并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户五万九千二百。

太原国(秦置。统县十三,户一万四千。)

晋阳侯相。 阳曲 榆次 于离 盂 狼孟 阳邑 大陵

祁 平陶 京陵 中都 邬

上党郡(秦置。统县十,户一万三千。)

潞 屯留 壶关 长子 泫氏 高都 铜鞮 涅襄垣 武乡

西河国(汉置。统县四,户六千三百。)

离石 隰城 中阳 介休

乐平郡(泰始中置。统县五,户四千三百。)

沾 上艾 寿阳 轑阳 乐平

雁门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二千七百。)

广武 崞 氵枉陶 平城 {艹俊}人 繁畤 原平 马邑

新兴郡(魏置。统县五,户九千。)

九原 定襄云中 广牧 晋昌

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及永兴元年,刘元海僭号于平阳,称汉,于是并州之

地皆为元海所有。元海乃以雍州刺史镇平阳,幽州刺史镇离石。及刘聪攻陷洛阳,

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

主六夷。又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以怀安新附。刘曜徙都长安,

其平阳以东地入石勒。勒平朔方,又置朔州。自惠怀之间,离石县荒废,勒于其

处置永石郡,又别置武乡郡。及苻坚、姚兴、赫连勃勃,并州并徙置河东,又姚

兴以河东为并、冀二州云。

雍州。案《禹贡》黑水、西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以其四山之地,

故以雍名焉。亦谓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雍阏也。《周礼》:西曰雍州。盖

并禹梁州之地。周自武王克殷,都于酆镐,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

酆之地赐秦襄公,则为秦地,累世都之,至始皇遂平六国。秦灭,汉又都之。及

武帝置十三州,其地以西偏为凉州,其余并属司隶,不统于州。后汉光武都洛阳,

关中复置雍州。后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又置雍州,自三辅距

西域皆属焉。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

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初于长安置雍州,统郡国七,县三十九,

户九万九千五百。

京兆郡汉置。统县九,户四万。

长安 杜陵 霸城 蓝田 高陆 万年故栎阳县。 新丰

阴般 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冯翊郡汉置,名左冯翊。统县八,户七千七百。

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祠临晋水,故名。 下邽秦武

公伐邽戎,置有上邽,故加下。 重泉 频阳秦厉公置,在频水之阳。

粟邑 莲芍 郃阳 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梁山在西北。

扶风郡汉武帝以为主爵都尉,太初中更名右扶风。统县六,户二万三千。

池阳汉惠帝置。有嶻{山辟}山。 郿成国渠首受渭。 雍侯相。有

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 汧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 陈仓

美阳岐山在西北,周太王所邑。

安定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五百。

临泾 朝那 乌氏 都卢 鹑觚 阴密殷时密国。 西川

北地郡秦置。统县二,户二千六百。

泥阳 富平

始平郡泰始二年置。统县五,户一万八千。

槐里秦曰废丘,汉高帝更名。有黄山宫。 始平 武功太一山在东,古

文以为终南。 鄠古国,夏启所伐。 蒯城

新平郡汉置。统县二,户二千七百。

漆漆水在西。 汾邑

惠帝即位,改扶风国为秦国。徙都。建兴之后,雍州没于刘聪。及刘曜徙都

长安,改号曰赵,以秦、凉二州牧镇上邽,朔州牧镇高平,幽州刺史镇北地,并

州牧镇蒲坂。石勒克长安,复置雍州。石氏既败,苻健僭据关中,又都长安,是

为前秦。于是乃于雍州置司隶校尉,以豫州刺史镇许昌,秦州刺史镇上邽,荆州

刺史镇丰阳,洛州刺史镇宜阳,并州刺史镇蒲坂。苻坚时,分司隶为雍州,分京

兆为咸阳郡,洛州刺史镇陕城。灭燕之后,分幽州置平州,镇龙城,幽州刺史镇

蓟城,河州刺史镇桴罕,并州刺史镇晋阳,豫州刺史镇洛阳,兖州刺史镇仓垣,

雍州刺史镇蒲坂。于是移洛州居丰阳,以许昌置东豫州,以荆州刺史镇襄阳,徐

州刺史镇彭城。即而姚苌灭苻氏,是为后秦。及苌子兴克洛阳,以并、冀二州牧

镇蒲坂,豫州牧镇洛阳,兖州刺史镇仓垣,分司隶领北五郡,置幽州刺史镇安定。

及姚泓为刘裕所灭,其地寻入赫连勃勃。勃勃僭号于统万,是为夏。置幽州牧于

大城,又平刘义真于长安,遣子璝镇焉,号曰南台。以朔州牧镇三城,秦州刺

史镇杏城,雍州刺史镇阴密,并州刺史镇蒲坂,梁州牧镇安定,北秦州刺史镇武

功,豫州牧镇李闰,荆州刺史镇陕,其州郡之名并不可知也。然自元帝渡江,所

置州亦皆遥领。初以魏该为雍州刺史,镇酂城,寻省,侨立始平郡,寄居武当城。

有秦国流人至江南,改堂邑为秦郡,侨立尉氏县属焉。康帝时,庾翼为荆州刺史,

迁镇襄阳。其后秦雍流人多南出樊沔,孝武始于襄阳侨立雍州,仍立京兆、始平、

扶风、河南、广平、义成、北河南七郡,并属襄阳。襄阳故属荆州。

凉州。案《禹贡》雍州之西界,周衰,其地为狄。秦兴美阳甘泉宫,本匈奴

铸金人祭天之处。匈奴既失甘泉,又使休屠、浑邪王等居凉州之地。二王后以地

降汉,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汉改

周之雍州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南隔

西羌,西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

远,于是乃别以为雍州。末又依古典定九州,乃合关右以为雍州。魏时复分以为

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八,县四十六,户

三万七百。

金城郡汉置。统县五,户二千。

榆中 允街 金城 白土 浩亹

西平郡汉置。统县四,户四千

西都 临羌 长宁 安夷

武威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九百。

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靬 番禾

张掖郡汉置。统县三,户三千七百。

永平 临泽汉昭武县,避文帝讳改也。 屋兰汉因屋兰名焉。

西郡汉置。统县五,户一千九百。

日勒 删丹 仙提 万岁 兰池一云兰绝池。

酒泉郡汉置。统县九,户四千四百。

福禄 会水 安弥 骍马 乐涫 表氏 延寿 玉门 沙头

敦煌郡汉置。统县十二,户六千三百。

昌蒲 敦煌 龙勒 阳关 效谷 广至 宜禾 宜安 深

泉 伊吾 新乡 乾齐

西海郡故属张掖,汉献帝兴平二年,武威太守张雅请置。统县一,户二千五

百。

居延泽在东南,《尚书》所谓流沙也。

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

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

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

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

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

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及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

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张骏分武威、

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

州,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敦煌、晋昌、

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张骏假凉州都督,摄

三州。张祚又以敦煌郡为商州。永兴中,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玄靓改为祁连郡。

张天锡又别置临松郡。天锡降于苻氏,其地寻为吕光所据。吕光都于姑臧后,以

郭黁言谶,改昌松为东张掖郡。及吕隆降于姚兴,其地三分。武昭王为西凉,建

号于敦煌,秃发乌孤为南凉,建号于乐都。沮渠蒙逊为北凉,建号于张掖。而分

据河西五郡。

秦州。案《禹贡》本雍州之域,魏始分陇右置焉,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

废。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

镇冀城。太康三年,罢秦州,并雍州。七年,复立,镇上邽。统郡六,县二十四,

户三万二千一百。

陇西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

襄武 首阳乌鼠山在东。 临洮 狄道

南安郡汉置。统县三,户四千三百。

獂道 新兴 中陶

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统县六,户八千五百。

上邽 冀秦州故居。 始昌 新阳 显新汉显亲县。 成纪

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中更名焉。统县四,户九千三百二十。

临渭 平襄 略阳 清水

武都郡汉置。统县五,户三千。

下辩 河池 沮 武都 故道

阴平郡泰始中置。统县二,户三千。

阴平 平广

惠帝分陇西之狄道、临洮、河关,又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

仇六县,合九县置狄道郡,属秦州。张骏分属凉州,又以狄道县立武始郡。江左

分梁为秦,寄居梁州,又立氐池为北秦州。

梁州。案《禹贡》华阳黑水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梁者,言西方金

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周礼》职方氏以梁并雍。汉不立州名,以其地为益州。

及献帝初平六年,以临江县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分巴郡

垫江置巴西郡。刘备据蜀,又分广汉之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改葭萌曰

汉寿,又立汉德县,以为梓潼郡;割巴郡之宕渠、宣汉、汉昌三县宕渠郡,寻省,

以县并属巴西郡。泰始三年,分益州,立梁州于汉中,改汉寿为晋寿,又分广汉

置新都郡。梁州统郡八,县四十四,户七万六千三百。

汉中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五千。

南郑 蒲池 褒中 沔阳 成固 西乡 黄金 兴道

梓潼郡蜀置。统县八,户一万二百。

梓潼 涪城 武连 黄安 汉德 晋寿 剑阁 白水

广汉郡汉置。统县三,户五千一百。

广汉 德阳 五城

新都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四,户二万四千五百。

雒 什方 绵竹 新都

涪陵郡蜀置。统县五,户四千二百。

汉复 涪陵 汉平 汉葭 万宁

巴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三百。

江州 垫江 临江 枳

巴西郡蜀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

阆中 西充国 苍溪 岐惬 南充国 汉昌 宕渠 安汉

平州

巴东郡汉置。统县三,户六千五百。

鱼复 朐<月忍> 南浦

太康六年九月,罢新都郡并广汉郡。惠帝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

宣汉三县,并以新城、魏兴、上庸合四郡以属梁州。寻而梁州郡县没于李特,永

嘉中又分属杨茂搜,其晋人流寓于梁益者,仍于二州立南北二阴平郡。及桓温平

蜀之后,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

吉阳、东关、永安十县;又置益昌、晋兴二县,属巴西郡;于德阳界东南置遂宁

郡;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属梁州。后孝武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统晋寿、白水、

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徙居梓潼,罢剑阁县;又别置南汉中郡,分巴西、梓潼

为金山郡。及安帝时,又立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

平四郡,其后又立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

兴、安康等十郡。

编者按本文名虽为字辈大全,相信读者明白,以王氏超过一个亿总人数的体量,字辈收集的过程是个多么艰难、浩大、长久的工程。,因王氏人数的体量的庞大,来源复杂等原因,王氏字辈一直没有像孔氏等姓氏的字辈统一至同字辈通天谱,也还有很多王氏家族字辈没有被收录进来,欢迎还没有被收录进的宗亲把资料发送至13938517139@126com邮箱,编者收集至一定的量的字辈资料,本文的续篇就会刊出,感谢宗亲们的支持。

(本文作者渔溪王氏王元朝近照)

1、湘衡阳渔溪王氏,三公:王万庄,王万滨,王万韬。分别为渔溪王氏,清溪王氏,荷溪王氏(即三兄合祠通谱)。(字辈派联):志、定、绍、万、载,邦、永、思、卿、德,宗、原、仕、伯、添,文、世、大、梦、宁,朝、端、启、嘉、庆,俊、秀、继、芳、诚,一、元、余、运、会,安、本、乐、宽、平,厚、道、传、先、训,显、扬、集、国、英,昌、隆、才、必、贵,顺、迪、吉、恒、盈,承、祖、联、科、第,崇、儒、肇、盛、名,楚、良、开、泰、景,远、代、信、光、亨。……

2、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民国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才,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文德堂王氏二房车礁旧派序

……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8、湖南省浏阳王氏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9、湖南省长沙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名,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传、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0、硕旧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1、湖南省湘乡牢田王氏原订编派

……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续派: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2、湖南省安化王氏旧派语

……派、传、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13、安徽省绩溪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14、山西省祁县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暕: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礼部员外郎);景肃,守三郡:终、传、凉、丹、阳、太、守;政: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子十;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奉母山西迁安徽宜州船莲塘;宏(迁宣州歙县)。

15、婺源武口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希翔,廷钊、子十八,仁斡、子二:文岳、文庆,文岳,德豪。………

16、乐平傅贤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行

子三:项、顼、债;项 子三:珍、现、琏;珍 子三:臻、安、僖;安 子二:权、植;植

子三:聚、叔虎、袤。……

17、江西省乐平流槎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袤 子三:端义、佐才、端虚;佐才

子六:千二、千三、千五、千六、千八、千九。……

18、湖北省浠水团溪(团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

……九龄

行千三,字嵩卿,子四:文焕、文炳、文灿、文兴;文兴 子三:安、震、富(富公孙国贤、国贤二子去浙江余姚);安;衡 子:国生;国生 子二 椿、梅;椿

子三:勋、寿、烈;烈 子二:塾、垒;塾 子四:镐、鉴、铭、钰;铭 子二:永松、永裕;永松 子二:朝仪、朝;朝仪 子二:守文、守章;守文;正壹

子二:德弼、德衡;德弼……;佑东(本人佑字辈)堂号“孝义堂”。……

19、湖北省浠水团溪王氏文焕公,文炳公2支下辈派:(始祖九龄公起)

……九、文、卿、拱、如、仕、大、厚、中、承、希、三、民

王氏家谱金,景,志,记,接着是什么,谢谢

王氏家谱字辈全1、善庆堂王氏支家谱字派……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传、家、徵、世、泽光、、蔚、、才道、立、英、贤、作、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