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中国远征军老兵,流落海外67年,拒绝入异国国籍,后来怎样了?
所周知,我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战役,其实在抗日战争中,我国还曾派遣部队远赴缅甸,参加入缅对日战役。像国内的战役一样,我国的入缅远征军也有不少英勇的战士牺牲。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个人物,就是入缅远征军中的一位老兵。他曾经奋勇杀敌,却落得一个在海外漂流的下场,他就是刘召回。
正文
刘召回是我国的一名抗日英雄。1941年,日军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愈演愈烈,抗日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那时的刘召回是一名正值青春的小伙子,他对祖国怀有满腔热血,他对日本侵略者怀有满腹仇恨。在这种情况下,刘召回与村子中的三个伙伴一起报名,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当他们穿着军装从村里出发时,村子里的乡亲父老纷纷出门,挥手向他们告别。这种场景让刘召回十分感动,他知道,大家都在期盼和平的到来,也期盼从军的战士能够凯旋而归。
但是那时的刘召回并不知道,自己这一走竟然与家乡分开了60多年。那时的他心中一片赤诚,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杀敌上面。在部队的训练中,刘召回十分刻苦,也因此取得了优异的射击成绩,并成为机枪手中的一员。参加部队的第二年,刘召回就跟随大部队远赴缅甸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在缅甸作战期间,刘召回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击败了不少敌人。据统计,经历过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等战役的刘召回共杀敌400多人,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5年,日军投降,我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不过随后爆发的解放战争的残酷程度并不亚于抗日战争,而当年远征缅甸的部队也在得到胜利消息后悉数回国。不过刘召回却没有如愿回到家乡,因为他与自己所在的部队走散了。无奈之下,刘召回只好在缅甸境内流浪。为了谋生,他找了一份搬运工的活计。后来,他与本地的一位姑娘相爱,并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两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宝。原本一家人能过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是妻子不幸病逝,打乱了这个家庭的幸福。
后来,刘召回与一名陈姓姑娘结婚,并生育了几个孩子,但是刘召回心中依旧惦记着回国的事情。于是他便省吃俭用,想要凑齐回老家四川的路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缅甸结过两次婚,但是刘召回依旧没有更改国籍,他知道自己永远都是一名中国人,所以并没有加入缅甸的国籍。就这样,刘召回在缅甸度过了67年的艰苦生活。为了养活家人,他每天都需要在凌晨五点起床,赶到早市、摆好摊位,开始一天的劳作。
2001年,刘召回终于联系上了家人。原来他的弟弟因病逝世,而他的愿望就是找到哥哥刘召回。于是家人便动用全部力量,终于与身在缅甸的刘召回取得了联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当时的刘召回并无法以中国人的身份直接回国,于是家人联系了各个有关部门,终于在2009年6月克服了所有困难,迎回了阔别家乡67年的刘召回。
踏上四川土地的那一刻,刘召回泪流满面。在阔别家乡60余年之后,刘召回终于吃上了一口家乡的回锅肉,还见到了侄女和侄儿各自的家庭。这些他在缅甸梦寐以求的画面,终于梦想成真了。临别的那天早晨,刘召回与众人道别。大家都希望刘召回能够保重身体,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见面。在赶往成都的路上,他兴奋地向弟媳和侄女介绍着过往的地名,这些关于家乡的记忆,在他脑海中回放了60多年,已经深入其骨髓了。
14天回国探亲特许转眼即逝,恋恋不舍的刘召回在临走之前,特地抓了一把四川的泥土带走。随后,他与其余6名回国探亲的远征兵一起飞到腾冲,拜访之前的战友。这让老人十分激动。这一次的回国之旅让刘召回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不过不他还是在2017年1月去世了。94岁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一生被未能与家人团聚的遗憾所包围。
结语
关于刘召回无法回国的原因,并没有多少人知晓。不过在背井离乡的67年中,他过得并不幸福。由此可见,家人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伴侣。没有家人的地方,永远都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住所而已。希望大家能够推此即彼,抽出时间多陪伴自己的家人。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
转一篇文章,说了些文物去向的事。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这些耳熟能详的国画瑰宝你知道在哪吗?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时期的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发展到 后来绘制于不同载体的多元艺术形式, 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创新, 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体 系。 先辈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绘画精品和思想体系, 为我们学习中国绘画以及了解政治 历史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的线索和依据,这些绘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发扬与传承。
但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很多绘画精品的保存与传承却无法一帆风顺,尤其清末,遭到了 国外侵略者的破坏和侵占,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侵略者大肆掠夺, 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入英、法、美、日、俄等国,他们将其陈列在博物馆、展览馆,向世人昭 示其罪恶的侵略行径, 同时将中国文物纳为自己国家博物馆引以自豪的经典收藏。
据有关统 计,流失海外的国画名品有记录可查的就达 2.3 万件,这其中,美洲(美国、加拿大)日 本和欧洲(英、德、法、比利时、瑞典)各占三分之一,未能查实的还有很多。 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 10 幅流失海外的国画代表作品。 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原作已失,现存有唐 代摹本,原有 12 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 9 段,为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3482 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 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 9 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 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这幅画是依 据曹植《洛神赋》而创作,绢本,设色,纵 271cm,横 5728cm,其中最感人的一段 描绘是曹植 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 《洛神赋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之一。 《洛神赋图》局部
唐代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现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此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 厘米。《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 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至隋间有不同作为的 13 位帝王的形象,这 13 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 是: 前汉昭帝刘弗陵、 后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 蜀主刘备、 吴主孙权、 晋武帝司马炎、 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近年,那些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追索行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从目前工作的进展来看仍步履维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有着诸多难以逾越的法律以及现实障碍。
文物不正当外流,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难以名状的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外流失文物回归风潮正在逐步升温。
流失于德国的丝路文物
战国龙形绞死玉佩(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南宋玛瑙杯(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清乾隆碧玉云龙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北宋耀州窑青瓷莲花纹(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北宋青瓷唐草纹承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我们知道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由慈禧太后掌权,一片混乱,百姓们民不聊生,叫苦不堪。于是一些有创新的人就发动了变法革新运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戊戌变法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了,在他们二人的带领下,还有一些变法的人也加入了他们,于是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但最终却失败了。
这样的维新变法运动必然会触犯慈禧太后这种守旧派的势力,于是慈禧太后就对这些维新派的人物下手了,于是就有了死得很悲壮的戊戌六君子,为了国家的复兴,他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发动的主指挥康有为却逃到了国外,并且还妻妾成群,那么他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康有为凭借自己的口才赚钱。
康有为给国外的人讲故事,讲述慈禧是怎样摧残国家,光绪帝又是怎么被慈禧折磨,而他们的变法又是遭受了什么样的阻碍。归根结底就是把所以的帽子都扣到了慈禧太后的头上,于是外国的人们都会认为是慈禧太后祸国殃民,他们都开始十分地同情光绪皇帝,康有为也因此沾了不少光。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康有为自己带出去的,毕竟康有为在当时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手上还是有着非常丰厚的资产的,因此康有为在逃走的时候一定会带上不少的钱财,最起码先保证自己的生存。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主张乡情观念,故乡是一个人难以忘却的地方。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晚年能够衣锦怀乡,荣归故里。现在,就要讲述一个中国女子,她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从小一直在中国生活。突然有一天海外皇室找到她。通过验证,说她是海外皇室流落在中国的公主,叫她继承亿万家产。可是,这个外国公主却拒绝了,依然选择在自己故乡——中国生活。
这个女子叫做许世吟娥,小时候在福建长大,也经常听曾祖母对自己讲故事,说祖先不是中国人,在很久之前辗转到中国定居。
当时,许世吟娥年龄比较小,没有追究事情的原委与真相。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曾祖母却不正面回答。当曾祖母去世之后,她继续想寻找真相,于是查了自己的姓氏,却发现根本没有许世这个姓氏的任何资料。当她继续询问父亲的时候,父亲很生气回复不要过问此事。不过,当时父亲也向她解释,许世是由许与世两个姓氏所组成,也是属于他们家族的。
后来,许世吟娥在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把这个真相告诉了她。原来她们家族原来是锡兰国(今天斯里兰卡)的皇族。事情也可以从公元1459年说起,中国的明朝时候。当时,明朝国力强盛、万朝来邦。锡兰的国王为了保持与明朝的关系,就派了王子世利巴交喇惹携带了很多金银珠宝到了中国,并且对明朝皇帝朝贡。负责接待王子就是郑和的侄子郑远。
郑远由于曾经与郑和到达过锡兰国,受到锡兰国王与王子的热情招待,自然也会后带这个尊贵的王子。
可是,当锡兰国王子世利巴交刺惹在清朝访问时候,锡兰国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锡兰国王的表兄弟发兵叛乱,亲手杀死了锡兰国王与皇室成员。当锡兰王子获得这个消息之后伤心欲绝,却没办法回国重新夺回王权,只能在中国定居避难。
当时,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就在福建泉州定居,用自己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世”作为自己的姓氏。从那以后,锡兰王子在中国安家乐业与落叶生根。由于锡兰王子与妻子没有儿子,女儿也爱上了一位姓“许”的男子,锡兰王子也不想女儿嫁到别的地方,于是让这名男子入赘。所以“世”就改成了“许世”。
王子为了让生活能够稳稳当当下去,留下了祖训,不得不四处张扬家族的来历。所以,许世吟娥刚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流着王室的血统。一直到了1996年,当五块“世”家墓碑被发掘时,许世吟娥的家族历史才被揭开。
在2002年,斯里兰卡的官员多次来到泉州,经过详细的考察,最终确定了许世吟哦乃是当时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惹的后人,也欢迎许世吟娥能回到家乡定居。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许世吟娥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她解释着:我的祖先一直居住在中国,我只想做一位普通的中国人。
九旬中国远征军老兵,流落海外67年,拒绝入异国国籍,后来怎样了?
本文2023-11-26 12:26: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