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有谁姓潘?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古代名人有谁姓潘?,第1张

1、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

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先撰,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

道光间至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2、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

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3、潘清(?——乾隆31年)雍正四年间于翁岩及钱坚创立清帮,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后世称青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

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

4、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5、潘柽章(1626年—1663年),字圣木,号力田,江苏吴江平望镇溪港人,潘耒之兄。明末清初史学家。明亡后,隐居故里,用功读书,尤精于史学,康熙二年(1663年)因浙江南浔庄廷鑨明史案牵连,与吴炎同被凌迟于杭州弼教坊。著有《国史考异》、《松陵文献》。

-潘世恩

-潘祖荫

-潘清

-潘平格

-潘柽章

潘氏宗亲你会排辈分吗?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都在这里!不知道的赶紧看!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潘”,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潘氏网”,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潘氏大家庭。“搭建寻根平台、服务潘氏宗亲”,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潘氏文化,传播潘氏正能量。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大全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

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潘氏族,祖宗十八代的字辈子排名:家忠仁龙德高尚世正兴启秀旭贤才广志鸿。

 

 

直系亲属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旁系亲属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潘氏宗亲你会排辈分吗?

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看完涨知识了!

河南荥阳郡,河北广宗郡,河南河南郡。

「潘」源出

1 「潘」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以邑名为氏。2 出自「芈」,以字为氏。据《通志.氏族谱》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3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九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荣杨堂“、“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世德堂”等。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为宋初名将。从石守信平扬州﹑定金陵﹑北伐太原皆有功,官至忠武军节度使,封韩国公,卒谥武惠。

潘安:(?~300)字安仁,西晋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美姿仪,出洛阳道,妇人尝萦绕投果。为文词藻绝丽,尤长于哀诔,有悼亡诗,为世传诵。后孙秀诬以谋反,族诛。亦称为潘河阳﹑潘安。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当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亦能人物,并长于指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这个,潘仁美是指北宋开国名将么?那个不是叫潘仁美,是叫潘美;潘仁美是小说改的;潘凤是潘美的孙子,不是儿子;潘惟吉(后周纪王柴熙,为潘美养子)惟吉为刺史(将军),其子潘夙,字伯恭,大名人,宋开国功臣潘美的从孙。有族谱大概是真的吧,不过毕竟年代那么久远,也很难说得清。

潘姓起源及简介

潘姓起源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潘姓郡望堂号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潘姓家乘谱牒 暂无! 潘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潘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暂无! 潘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葬在哪里从现记载看有五种说法:

1、山西省盂县潘家令村。据网上《山西历史地名(三)》介绍:潘美墓在盂县潘家令村西半坡上,碑刻“宋潘太师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 。 据网上《宁河潘庄优越地理位置带来发展生机》等介绍,宁河县潘庄镇有潘美墓。该文载:“北宋年间(960年),潘美为帅平定海内,宋太祖便将监官庄赏赐给潘美为封地,故改名为“潘美庄”,后称为潘庄。清载:‘村有古冢,士人呼为潘美墓。’”

3、葬江南。这是有的潘氏家谱载。

4、葬洛阳。湖南中方潘氏家谱载,天圣三年秋七月,宋·范仲淹为美公题的碑记中称美葬洛阳。

5、河南府(洛阳)西。这是清嘉庆《洛阳县志》记载。杜大珪(宋)编《名臣碑传琬琰集潘武惠公美传实録》中说潘美卒,“废朝二日,赠中书令、谥武惠。中使护其丧归葬洛阳。”《河南洛阳县志》也记载,葬于洛阳一带的有石守信、曹彬、寇准、范仲淹等宋代达官显贵人物,可见潘美作为一品官,其葬洛阳当可信。

一. 潘安介绍

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出生于今河南中牟县。

潘岳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潘瑾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为琅琊内史。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晋书》称“潘岳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在当时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的美誉。,成年后更是高步一时。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后因作《藉田赋》,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县令,四年后迁怀县令。后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永熙元年(290),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乱,被杀洛阳桥外,夷三族。史称“八王之乱”。

潘岳的诗今存18首,《悼亡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潘岳一身充满传奇,除文采斐然外,更以美貌成中国第一美男的代名词,14岁时他驾车出游洛阳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而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因此留下了“掷果盈车”艳惊洛阳,“比目游川”情绝千古的千古赞誉,而“才过宋玉,貌赛潘安” “掷果盈车”、“傅粉檀郎”“连壁接茵”“潘安再世”“玉树临风” “子建才,潘安貌” “陆海潘江”等成语典故皆出自这位1700多年前的乱世美男短暂的一生。

二. 相关传说、简传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 探寻西晋美男子的故乡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在,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商报记者 赖海芳 实习生 宋晓珊 文/图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县人,虽然他的容貌现在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掷果盈车

潘安之美倾动全城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

“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

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从考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中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俊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人们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

让人喷饭的是,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

用情专一

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之死

陷害太子迷雾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帅哥不同,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颇有文采。《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潘安20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朝廷。

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河南孟州)县令,颇有政绩。在当县令期间,他不失文人的风雅,在河阳县遍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不过,记者采访时,潘安故里的老人称,潘岳最爱的当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虽然这二十四人中鱼目混杂,后来将其归之为“政治集团”,但在当时实际上是文化人自发形成的小圈子,陆机、陆云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为贾南风不会生子,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准备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具体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处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为之。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不过,对此解释,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迷雾重重,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如果直接参与陷害太子,这么重要的事,在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龄才写出了这件事。

故里寻踪

家乡人说潘安墓

在中国,潘安之名如雷贯耳,但其家乡——河南中牟却相当低调。

2008年1月28日,大雪初晴,气温骤降到零下6摄氏度。从中牟县城沿官渡大街向东2公里左右,就是大潘庄。这里,也就是潘安的故里。

10多年前,这里还是县城西郊的一片庄稼地,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县城里的都市村庄。

中牟县档案局主管县志整理工作的徐元说,一直以来,都不断有来自各地潘姓后裔来此祭祀。大潘庄村的村支书潘树林说,村里为了纪念潘安,同时也为了让回乡寻根问祖的人有个祭拜的地方,决定在县城西北角处修建潘安故里游乐园。

1996年10月1日,潘安故里游乐园正式对外开放。一进大门,就能看到潘安的汉白玉塑像,这尊塑像是人们根据想象中的美男子模样造成的,其实并非潘安原型。在塑像北侧为潘安墓,墓旁土山为潘安坟,土山上建有纪念碑亭。

潘绍卿今年70岁,曾是大潘庄村里的生产队长兼游乐园园长。据他介绍,自己是潘美29世子孙,而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是潘安嫡系36世子孙。为了证明,他还专门拿出一本潘氏家谱给记者看。

但是,潘安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历史上说法不一。徐元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在县城西北三公里处,“中牟县志”采取的就是这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墓在县城西三里处的一个大土丘上,人称单冢,内有石床,但现在已无据可考;

第三种传说是,潘安死后为防人盗墓,建了两座坟冢,单冢是潘安的疑冢。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认可第一种说法,因为,从建村以来,这里就是潘姓家族的祖坟。大潘村58岁的妇女主任衡秀萍说,自己的公爹潘永增在世时,经常讲遭遇潘安墓的故事。

1938年8月,中牟大水过后,仍有大片的水坑积存。由于天气炎热,13岁的潘永增经常到村里西侧(原中牟农校)的一个水坑里洗澡。仗着自己水性好,潘永增经常扎猛子下水。一次,扎猛子时,头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用手摸时,发现上面是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砖,但是比普通的砖要大得多。

回到家后,潘永增告诉了村里人自己的“奇遇”。老人们由此断定,潘安墓就在村西北的河里,潘永增碰到的肯定是潘安墓。

潘安的绝世风姿在该村似乎也遗传了下来。衡秀萍笑着说,自己当年从中牟县城嫁到大潘庄,就是因为看上了自己老公的相貌。

三、歌曲《潘安》

2007年出版,厂牌:盛世强音

潘安

曲|小5 词|陈少琪 唱|李熠霖

一千八百年前 一个翩翩少年 他有非凡人气

一生爱美成癖 不折不扣才子的傲气

他出世又入世 眉目如画的美男子

春风得意 时代的万人迷 趋炎附势却身不由己

多少遗憾都留在洛阳 多少个选秀今天在录像

有没有 再世潘安 是否传说中的尚书郎

是不是白了头的沧桑 ooh…

招一阵风雨 演一场生命的悲剧

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

谁追赶八千里路名和利 谁愿回归故里

下载歌里 一首悼亡诗

四、歌曲评价

《潘安》二个惊艳的男子 一首惊艳的诗歌

很少有男生的歌会用“惊艳”二字来形容的,但对于这首尚未曝光已经在网络上问询度很高的《潘安》却是当之无愧的。潘安加上李熠霖,跨越中国一千八百年的中国美男史在短短四分钟的歌曲中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与当前选秀选手的情歌不一样,这首用声色艺塑造的惊艳歌曲却定位为诗歌,少了时下电子音乐的浮躁和跟风的模仿,多了一份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隽永飘逸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社会关注,在行云流水的乐曲当中留下了一份可以回味的暗香,给我们多一份思考,《潘安》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另一种发扬和激赏,正用现代人的姿态和角度追击历史,展望明天。

盛世强音作为中国男艺人公司的一个杰出品牌,曾培养了不少男色史上的标杆人物,胡兵、李学庆……个个花样美男都有推出单曲,但真正推向市场的第一击却是参加好男出身的李熠霖的《潘安》。

光以潘安为题本身就令人惊艳,作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美男,盛世强音将李熠霖化身“潘安”而出,昭显要将这位新秀捧到一个高度的决心。但要还原大众所熟知的潘安却也是极其危险的尝试,无论是歌曲本身还是歌手的声音、演唱和形象包装上面稍有不妥就有可能令演唱者淹没在众人的口水中,但盛世强音却在《潘安》中显示了制造男色明星的丰富经验和驾御能力,前后筹划时间长达半年,填词人陈少琪、制作人马军、造型师彩霞均是业界响当当的人物,加上李熠霖这个选秀而来的人气男子,终于造就了这首可以用耳朵听出画面的好歌。

以古代人物做主题的歌曲不少,但香港著名填词人陈少琪不但用短短不到200字描写了潘安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同时用潘安借古喻今,针对选秀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对照,堪称“神来之笔”,其中一句“谁是英俊无比同时人格美丽?”更是画龙点睛,算是陈少琪近期的代表作品。而该歌的曲式也与一般的流行歌曲不同,分为四段式。作为今年中国风音乐中编曲典型的一首作品,制作人马军在《潘安》的编配上下足功夫,乐曲以电子合成音色及埙、古筝的交替变奏,将音乐引入一种空灵、古朴的氛围当中,儒雅而神秘、时尚又流行,将听众带回一千八百年前幻想的画面中,当温暖的弦乐将渐起的情绪带入高潮时,富有冲击力的电子鼓却令音乐嘎然而止,打断了已被渐渐诱惑的思绪,一阵结实强劲的Kick drum及李熠霖磁性的嗓音和略带Soul音乐唱腔的旋律告诉我们,这是E时代流行时尚的音乐,过去的潘安、现今的美男、古时的非凡人气的万人迷,今天的选秀,电子乐的冰冷、 萧的哀怨、 Hip hop节奏的蛮横、古筝流水般的音律,两个时代两种音乐,多种情绪的融合,将听众的心弦一遍遍的拨动。将传统的音乐美学一遍遍的颠覆,当更为激烈的律动及失真gtrs音色扑面而来时,歌曲便进入了高潮段。音乐的风格转为激烈冲突,这似乎背离了音乐初始阶段对于音乐风格的提示,一曲听过来,音色转换、情绪变化茅盾冲突,确实又是对歌曲内容的最好诠释,而大面积的和声加强了主唱音色的力度,情绪是激烈而又悲愤的,音乐带来的画面色彩是辉煌悲壮的。

学表演出身的李熠霖被称为最会唱歌的好男儿,在此歌中也以表演的手法创造了全新的演唱风格,充满男生傲气磁性的声音非常文艺腔调的表现,每个吐词的拿捏都充满了舞台的话剧感,如同述说一个故事,舒缓而空灵,一个现代的花样美男看着一个古代的花样美男从花开到花败的过程步步呈现,残缺的美令人心颤之外就是心痛。

除了歌曲本身的非凡创作,在完成“潘安”这样一个以貌著称于世的超级美男的巨大工程中,盛世强音不计成本地邀请著名的历史专家担任顾问,更安排李熠霖亲身到洛阳以及郑州等地潘安的遗址凭吊,同时与潘安家族后裔见面,从中获取了重要的灵感和体会。而为了令整个单曲的视觉更具权威,邀请了香港台湾的学者和造型师几易其稿最终确认了潘安当时的基本扮相,选取了15、6岁时潘安最惊艳的“掷果盈车”阶段的美少年造型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潘安貌。为了本次封套的拍摄,制作单位先后制作了3件写有潘安名篇“掉亡诗”的外套,而摄影工作也前后由两位著名摄影师分别完成。为了保证封套的制作和还原西晋时期的魏晋风度,还特别请来国内的隶书大家书写了歌名和掉亡诗,而在唱片封套上均以工笔牡丹衬底既展现了“花样少年俏潘安”同时也是对潘安这位备受李白赞誉的“花县令”的百世政绩的致敬。李熠霖阳刚中不失精致儒雅的长相最大可能地再现了史书上记载 “妙有姿容”的潘安神采。

听一遍《潘安》,你会兴奋地发现,他至今都没有终止过优美而悲壮的生活,用音乐开启历史庞大厚重的封盖,古今穿梭1800年的时光,原来潘安一直与我们同行,而用声音唤醒了潘安的男子,他叫李熠霖………

五、潘安作品

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树,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爙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蝇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彷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岳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

静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彷佛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遗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己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

一、来历

1、始于芈姓

源于“芈”(mǐ )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公族“芈潘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以国为姓

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毕公高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胜,奉季孙为潘姓始祖 。

3、源于姚姓

源于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华后裔,是以国名为姓。《史记》《中国姓氏》记载,舜帝生于姚墟,因姓“姚”,建都于潘地(今北京延庆)。

后将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商王朝时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国,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而姓潘。 

4、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地名为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5、鲜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

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6、汉化改姓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仫佬族、回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布。

二、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

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扩展资料:

潘姓姓氏文化

宗族特征

1、汉代后,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才,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晋潘岳以“美姿容”著称,潘妃以妖艳著称,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江苏溧阳潘姓一支字行为:“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为:“炳其宣慈,承先继泽。”又山东冠县潘氏一支行为:“学占玉龙立,凤贵洪汝文”

郡望堂号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参考资料:

-潘姓

古代名人有谁姓潘?

1、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