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李阁老是谁?
明末清初,滨州惠民曾出过一位能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人称“李阁老”。此人名叫李之芳,武定(今惠民县城南关)人。
李之芳,坊间称为李阁老,山东省武定府(今惠民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清顺治四年中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创作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两位清朝名人,家乡相距不远,虽然年龄相差十八岁而且身份地位悬殊,但都对当朝官场腐败恨之入骨,可谓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友情深厚,并经常以文取乐。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李之芳已离职家居。是年,蒲松龄在阳信县做私塾先生,欲回淄博老家省亲,路过武定府时已觉得即可困乏,得知李之芳离职在家,便想探望一下老朋友。只见他,头戴草帽,身着布衣,足穿木屐,骑着一头痩驴,来到李府门前声称要见阁老大人。
仆人间其模样,不让进门,蒲松龄道:你们只管通秉阁老,自会高接远迎。仆人将信将疑。果然阁老吩咐将客人请到茶房。蒲松龄来到茶房,仆人即可拿来上等好茶,放在精瓷茶碗中,但迟迟没有给沏水。
蒲松龄略两眼微闭,忽然,跑到茶房外面,抓起一把沙土随风扬撒起来。仆人们大惑不解,问先生何意?蒲松龄答道,莫管,告知阁老便知。
片刻,只见两个仆人提着开水赶来,为蒲松龄沏上茶水。
大约半个时辰,蒲松龄喝了几杯阁老府上等好茶,本来就有些饥饿的他,越发饥肠辘辘。但是,此时主人丝毫没有管饭的迹象。
这时,只见蒲松龄拿起自己的草帽,一根一根薅起草来,弄得满地都是干草。仆人们见状都不敢吱声,慌忙禀告主人。
不大一会,仆人抬来了两个大食盒,在桌子上摆满了各色美食。蒲松龄面带喜色,吸了几口香气,围着桌子转了一圈。突然脸色一变,嘴里嘟嘟囔囔: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岂是待客之道。
只见他眼珠一转,猛地冲到八仙桌前,抽出花瓶里的一个鸡毛掸子,用力甩到地上,然后拿起茶水往上浇起水来。正当仆人们莫名其妙,束手无策,面面相觑之时,忽听一声:阁老大人到。
只见李阁老带着两个随从,各自碰撞一坛美酒,进到房中。两人相见,四目对视,不禁哈哈大笑。随后,二人入座,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字邺园,山东武定(今山东惠民县县城)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中进士。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6月,李之芳以兵部侍郎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军务”,参与平定了降清后又率兵独立的耿精忠之乱。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8月,李之芳应诏回京,因其出师年逾50,转战10年,还朝须发皆白,公卿士大夫莫不相顾叹息,康熙皇帝亦为之动容。回朝不久,他即上书康熙皇帝主张发还难民子女,赈济被战灾民,并发放耕牛、种子,使灾民能迅速发展生产。奏书中有“必先有可生之民,而后才有可征之赋”等名言。是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即托病回家。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南巡,李之芳前往迎驾,随即被召回北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办事”,被尊为“阁老”,成为当事汉族中职位最高的官员。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离职家居,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病逝于家,康熙皇帝赐“文襄”,两年后,康熙皇帝又赐给他坟地。今后代居住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杜家村(可查)。
惠民县过去并不叫“惠民”,叫武定府或武定州,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那出京剧《陈三两爬堂》里的名妓陈三两,是从武定州妓院出来,到河北沧州打官司,被她贪了人家赃银的胞弟打得在大堂上爬不起来的吗。武定州有位李阁老,据说是一位尼姑陈师傅所生。这位陈师傅可是有来历的,据说就是叛明降清的云南王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她和吴三桂怀孕后没去云南,流落到武定州出家为尼。临分别时,吴三桂把自己的一面帅旗留给陈圆圆,说如生一男,将来可凭此相认。
出家为尼的陈圆圆在庵内分娩,果然产一男婴。她就咬破中指,在一素娟上写明孩子身世,连同那面帅旗一块和婴儿包裹在一起丢在离庵不远的苇湾内。这孩子命该不死,恰被一起早卖豆腐的李姓老汉拾得。传说李老汉挑着豆腐挑子走到苇湾边时,见芦苇丛中有一物放光,以为发现了宝物。走进了细看才知是一弃婴。李老汉正好无儿无女,自然视弃婴为至宝,赶忙抱起孩子,挑起豆腐挑子欣喜的一溜小跑回到家,老伴也从心底里喜欢这个婴儿。
光阴荏苒,孩子很快长大了,不仅一表人才,而且聪明异常。李老汉夫妇靠卖豆腐把孩子养大,又靠卖豆腐供孩子读书。这武定州果然是出人杰的灵地,那年孩子进京赶考,竟得了头名状元,后在内阁任职多年。李老汉当然也用不着卖豆腐了,很快就搬进了豪宅,生活起居都有奴仆侍奉了。至于这李状元如何娶妻生子,如何在惠民购置田产兴旺家业就不必细说了。
单说其在朝为官,自然忠君敬长,为政勤勉,深得康熙帝信任。平定三藩之乱时,他又积极主张武力平叛,更得康熙倚重。最初,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位藩王因不满清朝廷的削藩政策,联合起兵造反,康熙委派三位得力重臣分三路迎击。其中两位武将各率十万大军分别迎战相对弱小的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让这位文官率二十万人马迎战云南的吴三桂。结果两位武将几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回。李状元这一路初战虽也遭挫,但因关键时刻他命部下打出了生母留下的帅旗,吴三桂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挂帅,为了助他建功立业,就节节败退,一直退回云南老巢。这样,李状元这一路几乎未损一兵一卒得胜还朝。回京那天,康熙帝亲自带领百官出城迎接,并亲敬三杯御酒李状元才下马向康熙帝见礼,那荣耀确实非同一般。在后来平定三藩的战争中,康熙御驾亲征,仍命李状元随军参与军机。战争结束后,被封为平南王。一直到老年才致仕还乡,人称李阁老。
要问李阁老在惠民城的威势有多大,仅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就因为李阁老是尼姑所生,他成名后就特别忌讳“姑子”这个字眼儿。以致到粮食市里粜谷子,上面也必须撒一层米,而且只能说买米卖米,绝对不能说买卖谷子。这个忌讳久而成俗,直到解放初期此习俗还在惠民延续。不知文革时期此俗破没破除。
明末清初的李阁老是谁?
本文2023-11-26 11:21: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