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姓家谱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儿[儿、倪、郳,读音作ní(ㄋㄧˊ),不可读作ér(ㄦˊ),不可写作“儿”]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五帝之一颛顼后裔邾国君主之子的封邑,属于以国名为氏。
儿,古体字为“儿”、“倪”、“郳”,读音作ní(ㄋㄧˊ)。“儿”字有简化字“儿”,但“儿”字不可用于姓氏字。
儿氏源于姬姓,出自曹姓小邾国,亦称儿国、倪国、郳国。
黄帝最初随父亲少典姓公孙,并继承了有熊氏的称号,因生在轩辕,就取名叫“轩辕”。后来,黄帝成为部族首领,他的部族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姬水源自子午岭东麓的沮源关,向东蜿蜒一百二十八公里汇入洛河,横贯黄陵(今陕西黄陵)全境,又称沮河,轩辕黄帝因“长于姬水”,因此又以姬为姓。
黄帝的姬姓部族兴起之日,正值原来统治中原、与黄帝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时。黄帝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联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向炎帝部落发动了一次猛烈的进攻。经过一场空前血战,黄帝打败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诛炎帝而兼其地”。紧接着,黄帝又率部消灭了东夷蚩尤部落,并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上的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建立了中原华夏民族最早的原始国家政权酋邦。黄帝自然成为这个新兴的早期国家政权的君主,被尊为帝。当时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从黄帝的号令,成为黄帝统治下的子民。而黄帝又把自己的众多儿子、亲信、贵族分派到四方,去监督、管理天下臣民。久而久之,黄帝与酋邦内务原始部族的关系,便由领袖与臣属关系演变为父子亲属关系。各部族的成员,都认黄帝为父,他们的后裔子孙和分衍的各个姓氏,便也远溯黄帝为始祖。这样,黄帝不仅成为姬姓,而且也成为包括朱姓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始祖。
黄帝的酋邦统治着当时天下近万个小邦国,实际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他制订了许多制度,他统治的时代是几千年来被中国历代政治家们所歌颂的文明典范。据史籍《淮南子》等书记载,黄帝时代,中原华夏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幸福长寿;社会安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贵贱平等相待;法律简明不繁,官员公正无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城郭不关,邑无盗贼,人们互相谦让,各族和平共处的太平景象。
传说黄帝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十一岁才去世,葬在桥山,其墓即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的黄帝陵。黄帝娶了四位夫人,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二子:昌意、玄嚣。
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即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姓氏学权威经典《元和姓纂》上就明确记载说:“朱,颛顼之后。”
帝颛顼,姓姬,名颛顼,号高阳,属于黄帝、昌意一支。传说当年黄帝长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诸侯。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在典籍《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中都说,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但在典籍《山海经·海内经》中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时随着部族不断顺黄河流域东迁,后加入少昊东夷部落,定居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因此又号穷桑氏。
颛顼少负大才,年仅十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二十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接着,颛顼又兼并了大批中原华夏集团的小邦国,最后统一了四方,继承了他祖先黄帝的帝位,做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迁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颛顼城)。在史籍《帝王世纪》、《皇览》等书中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梁庄乡)。而在《山海经》中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务隅、附禺)。在史籍《春秋命历序》中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二十代,统治中原三百五十年。颛顼死后,被尊为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称他为北帝、黑帝。
颛顼娶邹屠氏、腾隍氏两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姒鲧、骆明、穷蝉、季禺、罐头、瘦约、伯服、祷杌等。其中,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她生了两个儿子:称、禺。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称的儿子叫老童,有的史书也写作“卷章”。老童娶根水氏部族的女子骄福为妻,生了重黎和吴回。颛顼的这一支后裔,自称至吴回,因系庶出,没能承继颛顼的帝位,并逐渐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兄弟时,已迁徙至我国南方。
在中国远古时期,部族首领的名字也往往就是部族的名字。老童的大儿子重黎,就是因为担任了重黎部族政权的酋长,才以部族名取名。作为颛顼的一个分支后裔,重黎被当时的中原华夏酋邦君主帝喾任命为火正,即远古时期为酋邦政权掌管火的官职。远古时火官官名叫祝融,所以人们又以官代名,称重黎为祝融。
但重黎经常受到帝喾集团的排挤。当时,帝喾派祝融重黎到南方去镇压强大的反叛部落共工氏,后却以平乱不力为借口,杀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职。这样,吴回也被称为祝融氏。吴回代兄为祝融氏,继续率他的部族南下与共工氏作战。后来终于镇压了共工氏的叛乱,但吴回却也死在南方,葬在南方衡山之阳的祝融峰(今湖南衡山)。祝融去世后,被尊为传说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辅佐火神。
祝融的地位远逊于黄帝、颛顼、晏安、曹侠。祝融吴回死后,他的子孙和部族成员大都北返中原。后来,祝融部族不断裂变出众多分支,形成历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在朱姓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邾公幼钟》铭文即说:“陆终之孙邾公(全力)作厥和钟”,因而邾国、朱氏都自称为陆终的后裔。陆终娶了一位奇特的夫人,名叫女媸(也作女赜),她来自一个叫鬼方氏的西南部族。这位奇特的女人怀了一胎,孕三年(一说十一年)之久还没生出,于是做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剖腹产,竟取出六个儿子:三个从左胁下取出,三个从右胁下取出。
陆终的六个儿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莱言、晏安、季连。六兄弟后采都封疆立国开姓,其中樊封昆吾,后裔形成己姓;惠连封参胡,后裔形成董姓;筏封大彭,后裔形成彭姓;莱言封郐,后裔形成坛姓;晏安封曹,后裔形成曹氏;季连封楚,后裔形成芈姓。历史上把这六个姓再加上从彭姓分出的秃姓和从曹氏分出的斟姓,合称“祝融八姓”。
曹氏的鼻祖晏安,又名安,也作安斟。在文献《 朱氏建安谱·姓氏》上记载,作为祝融吴回的后裔,晏安曾在中原华夏民族的虞舜王朝任职,为舜帝的辅佐之臣。后来,晏安因辅佐舜帝有功,被舜帝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舜帝约公元前2255年~前2206年在位,则曹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晚期。
曹字与枣有关,曹地即以盛产红枣得名。据专家研究,晏安最初所封曹地,正在以盛产红枣闻名于世的今陕西省灵宝县东曹阳。大约到夏代,曹人因受到夏朝的征讨,被迫东迁到今河南滑县南的古曹城;到商代,更东迁国于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即西周曹国之地。晏安之后所建曹国,顽强地生存了一千多年,几经迁徙,大约在商末灭国。
周武王灭殷商后,推行了一项著名的政策,即在封同姓贵族的同时,又广封异姓诸侯。当时,晏安后裔所建曹国早已灭亡,武王克商,夺得曹国旧地,改作他的弟弟姬叔振的封邑,即为西周曹国(今山东定陶县)。同时,武王又寻找古曹国遗族,得到晏安苗裔曹侠,遂将他封到邾(今山东邹县),以继颛顼、晏安的香火。
史书记载,当年邾侠草创的邾国,只是一个方圆仅三十华里的小部族国家,而且只是鲁国的一个附庸国,它的一切内政外交、国家大事,实际上都必须听从北邻大邦鲁国的旨意。邾国本是原东夷邾氏族的故地,这里原采生活着一个崇拜蜘蛛图腾的氏族。商周鼎革后,邾地为周朝夺得。曹侠封邾后,在这里建立氏族国家。
当年曹侠封邾时,率领他的曹氏族人同迁邾地,但当地土著邾氏族仍为主体。此后曹氏与土著邾氏族通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邾国民族。他们继承了邾人的蜘蛛图腾,故以邾为国名,以邾为氏,同时又继承了曹人的血缘标志——曹氏,此即成为后世中华民族主体成员之一的曹氏朱氏。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又通称“邹”或“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邾国的“邾”字写法很多,但总的看起来形状都很像蜘蛛,由此可知,邾国的先人,这支曹氏部落,曾经以蜘蛛作为本族的图腾。建国以后,便以“蛛”作为国名,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为“邾”字。
“邾”字的读音在古代有两种读法。在齐人所作的《公羊传》一书中,“邾”字读为“邾娄”,鲁人作的《左传》一书中读为“邹”。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读法呢这是因为古人读字时有急声和慢声两种。如果读成慢声,就是“邾”和“娄”的合音,读成“邾娄”;如果读成急声,就成了“邾”或者“邹”。这两种读法在古籍中被写成“邾国”或者“邹国”,其实指的是同二个国家。
邾国在西周诸国中只能算作一个小国,从开始建国,它就是鲁国的一个附庸国,方圆不过几十里,疆域东到今山东费县城西,西到今鱼台县东北境独山湖北岸一带,南到今滕县安上村一带,北到今邹县县城附近。邾国建国之初国力实在太弱,无法与其他大国抗衡,因此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它的事迹,只有简单的世系供我们参考。西周时期,自曹侠为第一位国君开始,其世系是:曹侠→非→成→车→辅→将新→訾父→夷父颜。自夷父颜始,邾国的历史可以零星地见于史书之中,这时已经到了春秋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邾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但它仍是鲁国的附庸。
继位的夷父颜是一个昏君,他重用奸臣,把邾国搞得一团糟,政治极为腐败。后来,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叔术。叔术非常贤达,他不愿意接替兄长的权力,只做了很短一段国君便把王位传给了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作了国君之后,便封自己的兄长友到郧地(今山东滕县),建立了小邾国。小邾国共传十四世,战国中期被楚宣王所灭。同时夏父还把叔术封到滥(今山东滕县),建立了滥国。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滥国国君黑肱降于鲁国,国亡。
夏父分封友和叔术建国,使邾国周围有了两个附庸国。夏父死后,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仪父,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仪父死,其子继位,是为邾宪公,他在位十二年,在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逝世,邾文公继位。邾文公在位期间,曾经把都城由峄山之北迁往峄山之阳。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国不断攻占小国的领地。邾国离鲁国最近,又是鲁国的附庸国,因此,它必须听从鲁国的指挥。邾文公以前的邾国国君都曾多次朝贡鲁国,还要参加鲁国召集的多次会盟。如果鲁国国内有人不能在国内立足,就会跑到邾国,邾国国君还要以礼待之,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以免这些人在得势之后找麻烦。如鲁庄公二十三年,鲁国大臣臧纥逃奔到邾国,邾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他,就像对待鲁国的使臣一样。
尽管邾国对鲁国一直都很尊敬,仍然遭到鲁国的攻伐。鲁哀公七年,鲁国大举入侵邾国,邾国的军队只作了小小的抵抗便大败而归,国都也被鲁军攻下了。鲁军进入邾国国都之后,毫不客气地冲进贵族和平民家中,不分白天黑夜地抢劫财物,然后趾高气扬地满载而归。这次抢劫,使邾国好不容易聚集的财物损失殆尽,人民的生命财产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减少战争损失,邾文公决定将都城迁到峄山的南面。这个地方以怪石和曲径通幽的山洞闻名,易守难攻。这之后,邾国被抢劫的事情便很少再有了。邾文公在位五十二年。
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邾定公继位,在位三十七年。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8年)邾宣公继位,在位十八年。鲁哀公十七(公元前556年),邾悼公继位,在位十五年。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邾庄公继位,在位三十四年,他死后还要以活人殉葬,这种做法在春秋晚期已经属于非常落后和野蛮的行为,因此遭到了各诸侯国和本内人士的反对。当时的舆论对这件事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谴责。有人说:“祭祀不用六畜,怎么能用人做殉葬呢?”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邾国还比较落后。
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邾隐公益继位。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鲁国又一次攻打邾国,这一次他们不但对财物进行了抢劫,还把邾隐公也俘虏到了鲁国,把他囚禁起来,这大概是邾隐公得罪了鲁国。两年之后,邾隐公被释放,继续做他的国君。重新执政的邾隐公却整天忙于游乐,被国人骂作无道。邾隐公不得人心的做法成为吴国攻打邾国的借口,他们凭借锐利的武器和勇猛的军队攻入了邾国,俘获了邾隐公,把他带到吴国进行教育,同时立邾隐公的儿子革为国君,他就是邾恒公。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邾隐公逃出了吴国,他先到鲁国,又到齐国,最后投奔了越国。越国人把他送回邾国,重新立他为国君。但是备受流浪之苦的邾隐公却不思悔改,仍然被国人骂作无道,这一次就连支持他的越国人也发怒了。他们出兵将邾隐公抓到越国囚禁起来,并立曹革的弟弟曹何为国君。
此后,邾国世系缺乏详细的记载。只能简单地知道邾国共传二十九世,最后为楚国所灭。
邾国灭亡后,楚国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而其他邾国王室成员和平民则迁往邾城或迁往齐、鲁等国。他们去“邑”以朱为姓,以记住亡国之恨。
在历史上,除曹侠所建邾子国外,另外还有一个小邾子国,它便是由邾国所分离出而由邾友所建的即国。当年,邾武公夷父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夏父,次子叫友。
邾友,本名邾肥,字友,又字友父,传世有邾友父鬲等青铜器。据文献记载,当年邾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周宣王封邾颜的小儿子到郳(今山东滕县),建立另一个附庸小邦。郳在初时本只是邾友的一个封邑,但后来却逐渐发展并从邾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小邦国。它既是邾国的支裔和附庸,但同时也是鲁国的附庸。
邾友所封的郳国,初时未有国名,而邾友子孙仍自称为邾人,但时人及后日史家认为此邾已非旧邾,且由旧邾所衍生,故加小以为别,称做小邾,也叫小邾娄;又因小邾国国都在儿,因而又称儿国,其子孙国民便以国名为姓氏,因其地又为古郳国故地,后人加“邑”称为郳国、郳氏。
小邾国虽以邾友开国,但奉邾颜为始祖。据记载,邾友生两子,后分为两支:长子继位为小邾国君;次子邾爽,到鲁国任下大夫的官职。邾爽后裔,以祖父邾颜之名为氏,称颜氏,此即后世中国颜氏的由来。
邾友所建小邾子国,传到他的孙子邾黎来时,因多次朝见鲁国,又数次跟从齐桓公勤王有功,遂得到各华夏大国的承认,并正式被周王室封为子爵,成为与其母邦邾国平起平坐的国家。但事实上,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小邾的势力都要远弱于邾国,因而它始终都与邾国保持附庸关系,其军政外交等重大决策也多与邾国同进退。
邾黎来之后的小邾国世系,因文献记载缺失,待考。人们只知邾黎来之孙为小邾穆公,小邾穆公之孙为小邾惠公。小邾惠公之后再传六世,小邾国亡。因此,小邾自邾友起共传十四代,在战国中期同邾子国一同被楚宣王所灭。
小邾灭国后,子孙一部分以国名倪为姓,改姓倪氏;一部分则去郳字邑部为兄氏;更有一部分加入朱氏。《续文献通考》就记载,“小邾传国十四世,去邑为朱氏”。
楚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邾国、小邾国一起被楚国灭亡,族人为避殃杀,遂改为儿氏,战国后期又加“亻”偏旁改为倪氏。
邾国君主世系:
曹 挟:公元前1046~前?年待考
曹 非:生卒年待考
曹 成:生卒年待考
曹车辅:生卒年待考
曹将新:生卒年待考
曹訾父:生卒年待考
邾武公:曹颜(曹夷父),生卒年待考
曹叔术:公元前795~前781年
曹夏父:公元前780~前?年待考
邾安公:曹克(曹仪父),公元前?~前678年待考
邾宪公:曹琐,公元前677~前666年
邾文公:曹蘧蒢,公元前665~前615年
邾定公:曹貜且,公元前614~前573年
邾宣公:公元前572~前556年
邾悼公:曹华,公元前555~前541年
邾庄公:曹穿,公元前540~前507年
邾隐公:曹益,公元前506~前486年
邾桓公:曹革,公元前485~前474年
邾隐公:曹益,公元前473~前471年
曹 越:公元前471~前?年待考
曹 越:之后八世灭亡。
得姓始祖:倪宽。
在典籍《康熙字典》中注释:“儿,姓也。 :儿良一篇。师古曰:六国时人也。 :儿宽,千乘人也。”
儿宽,即倪宽,是千乘郡人(今山东高青),西汉大臣,水利家。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儿宽在任期间,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人民拥护。
儿宽乃颛顼后裔。周武王时,封颛顼后裔于邾,传到夷父颜时,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一说肥)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因郳为邾之附庸,所以又称小邾国。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战国时期,郳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后为避难去掉“阝”旁成儿氏,最后又加“亻”旁成倪氏。因郳国始封于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后裔儿宽见诸史册,名声显赫,故后世倪氏尊倪宽为倪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千乘郡:春秋时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公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期改置为郡,治所在千乘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部,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一带地区。东汉时期曾一度改为乐安国。
2堂号:
千乘堂:因郡立堂。
三最古老的家谱: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谱,目前为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时期甲骨所记载儿氏家谱。中国最早的有形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当推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
1994年,在香港大学召开的第八届亚洲族谱学术研讨会上,对《库方二氏藏甲骨》(库方二氏乃美国的两位传教士,专门从事甲骨文的收藏工作),第1506版中牛胛骨上的刻辞,组织了专门研讨,认定为这个拓片上所著录的铭文,是中国最早的家谱,台湾历史学家张秉权、董作宾先生认定为“牛胛骨上的儿氏家谱”,并将拓片上刻辞的儿氏十一代传人,按长幼排辈依次列位,使人们清清楚楚地认识了上古族人。台湾第三代甲骨文研究传人“国立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黄兢新女士,为牛胛骨上的儿氏家谱作了专题论著,在其“结语”中,阐述了中外考古研究专家对“儿氏家谱”的真伪之争,肯定了“儿氏家谱”的真实性。
在传世的甲骨文中,却还保留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和释读,共有三件甲骨片可以确认为是最古老的家谱,一件最早见于容庚等编的《殷契卜辞》中,序号为209;一件最先收录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中,序号为1506;一件最初见于董作宾的《殷虚文字乙编》,编号为4856。第一、第三件文字不多,价值相对差一些,第二件“库1506”为一大片牛肩胛骨,1903年左右为美国人方法敛收藏,今藏大英博物馆,所载文字是一极为完整的、典型的商人家族世系。有关本片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认为是伪刻的有胡小石、董作宾、郭沫若、容庚、唐兰、胡厚宣等先生,认为是真品的有张政朗、陈梦家、于省吾、饶宗颐、李宗勤等先生。不过,近年来的学者,大多认为是真品。全片从右到左,共十三短行,每行一句,除第一行为五字外,其余十二行均为四字,行间无直线。陈梦家先生在其《殷虚卜辞综述》一书将这件甲骨片定为武丁时代所刻,武丁是商代第十世二十三任国王,距今大约有三千二百余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氏家族十三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十一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十一代的世系。
通过这件家谱实物,人们可以这么认为,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了。此外,这三件实物资料上的人名,均不见于商代先公先王谱系之中,显然,它们都不属于商代王室成员。由此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早在三千二百多年之前,不仅王室,就是其他一些显贵家族,也已有了本家族文字记载的家谱。“库1506”家谱共有十一代世系,以每一代世系三十年计,这个家族有家谱的历史又可上推三百余年,这件家谱实物年代之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后的家谱文献,中隔了许久,且为上层社会所拥有,就是说,凡记载久远历史的家谱,通常都是高宦名门后裔。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为显要氏族间联姻和入仕之主要依据和纽带,应用价值的提高,使之得以相对广泛发展,其地位日渐上升。汉唐时期,地方富贾及绅士编修家谱悄然兴起,到宋朝中期,民间编修家谱已经合法化了。而明清两朝及民国期间,家谱编修达到盛极。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王朝的缔造者商汤,字天乙,其后代子孙中便有取其字为姓氏者,称乙氏。后有其支庶子孙按顺序排行,长房取谐音“壹”为姓氏,称壹氏,后简文为一氏。
该派乙氏与一(壹)氏为同宗同源,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柔然族敕勒部乙旃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属臣格斯齐宜,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五代史》记载,在后唐时期,后唐明宗李亶(公元927~933年在位)曾赐奚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其后裔遂世代称乙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弗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乙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那娄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乙那娄氏(亦作壹那娄氏、一那娄氏、夷那娄氏)。
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北魏孝文帝元宏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乙那娄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乙氏。
三迁徙分布:
分布:
今山东、江苏、黑龙江、浙江、台湾等省均有乙氏族人分布。
四 历史名人:
乙 瑛:(生卒年待考),鲁国人(今山东曲阜)。著名东汉朝大臣。
乙瑛在汉桓帝刘志时期为鲁国丞相。
汉元嘉三年(公元153年),乙瑛上奏朝廷,请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朝中礼品、祭器及往返公文。诏准之日,乙瑛已满秩离去,后相名平者遵诏杂试,得孔和一人,除为百石卒史。
后人为此事立碑记之,今碑仍在,简称《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和碑》,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文为隶书,端庄凝重,气象雍容,是汉碑中的精品。惜未记载所书人的姓名。
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高唐县志》中记载:“乙瑛事迹除请百石卒史碑外无可考,对于本县无直接影响。然其请置百石卒史一事,关心先圣,裨补儒教,其及于人者非浅鲜,且其事列入他篇,举非所直,故以为德范之首。”
乙 瑰:(生卒年待考),鲜卑族,。著名北魏王朝将领。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乙瑰出任镇南将军、驸马都尉,受赐爵西平公。后又做过侍中、征东将军、定州刺史,进爵为王,后又为西道都将。
乙瑰逝世后,到北魏世宗帝元恪时期(公元500~512年),赠其为太尉公,谥号为“恭”。
乙恩波:(公元1928~今),安徽亳州人。著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1955年,乙恩波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本科外科专业。
乙恩波历任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计划生育协会顾问、常委,市医学会外科分科学会副主任。现任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泰安分会常务理事、市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毕业后, 乙恩波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工作,建立并发展了泌尿外科专业,是泌尿外科奠基人和带头人。任教于泰山医学院,获先进教师称号,从事医、教、研四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医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
乙恩波后从事男性计划生育工作,潜心研究男性计划生育新技术,进行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男用口服避孕药棕棉临床研究”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棉酚低血钾及低血钾肌无力症发病原因”的研究获“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三等奖状、奖章。“输精管电凝节育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委成果奖。
乙恩波入选“国际生育调节新进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世界优秀医学论文选要大全》、《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业绩名典》。被聘为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书刊特约顾问编委。
乙恩波曾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奖状、奖章和山东省、泰安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乙立清:(公元1936~今),山东济南人。著名当代武术家、基础教育家。
肄业于山东建筑学院。高级教师。现任济南市青少年宫主任助理、武校校长。全国青少年宫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武协委员,济南市武协副主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乙立清曾先后三次参加济南市武术比赛,都获得武术对练第一名。
1983年,乙立清创办了济南市少年宫业余武术学校,多年来培训青少年、儿童学员达四千多人,向北京、上海、武汉、山东体育院校、山东、陕西等专业武术队输送队员三十余人,在全国及省市级以上的武术比赛中,培训学员曾获得几十项团体及个人冠亚军。
1982年,乙立清在山东《体育科技》上发表论文《谈少年儿童武术基础训练》。1987年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刊物上发表《创办少儿武校的几点体会》的文章。
1988年,乙立清倡导发起成立了全国青少年宫武术协会。
1990年,乙立清随同由 中央对外联络部组团的中国武术气功团出访了法国、留尼旺、毛里求斯、新加坡等国。
1991年,乙立清率山东少年武术团赴日寇长崎、下关、山口、岩国德山、获市大阪等地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进行四十七场交流表演,受到了日寇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当地各大报刊的赞誉。
乙立清曾获山东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校外辅导员”、“体育道德风尚裁判员”、“武术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沧州武术志》等。
乙立清是国家的荣誉武术裁判员,1998在首批武术段位制评选中被评为七段;山东武术院济南培训基地副主任。
历史上的娄姓名人叫什么? 娄姓历史名人:
娄 敬
因建议刘邦入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汉高祖刘邦被匈奴打败后,他曾提出“和亲”政策,被刘邦采纳。
娄 圭
娄圭:字子伯,东汉末南阳人。初依刘表,后归曹操,战马超,建议夜建土城,倒水冻之,大败马超,圭功最多,曹操慨叹已计不及圭,后以恃旧不逊被杀。
娄 昭
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祖父提,雄杰有识度,家僮千数,牛马以谷量。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魏太武时,以功封真定侯。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娄太后
名昭君,北齐代郡平城(今大同)人,鲜卑族人,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太原王娄昭的姐姐,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文宣帝高洋、文襄帝高澄、孝昭帝高演的生母。
娄 逞
南朝齐东阳人,女扮男装,遍游公卿间,官至扬州议曹从事。后事发被驱归籍。
娄师德
唐朝大臣。曾任监察御史,应诏从军,功吐蕃,八战八捷。后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总管边要达30年之久。为人宽厚,能容人。他的弟弟当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时,他问:“容宠已极时,你怎样避免别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说:“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脸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说:“不要抹掉,要心平气和地让唾沫自己干掉。”
娄殿邦
唐朝名将。曾任徐州总戎之职,镇江南徐州沛县,唐僖宗乾符三年,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娄殿邦为副将,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娄殿邦之子娄珊,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娄 僧
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娄寅亮
温州永嘉人,宋代官吏。徽宗进士,高宗绍兴元年召赴行在,上疏言宗社大计,擢为监察御史,后为奸相秦桧所恶,罢官。
娄南良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官吏。度宗进士,历吉州法曹,调宜黄簿,为政练达。与弟娄文辅、子娄志淳皆以德名,与临川饶氏并称家世儒雅忠厚者。
娄 机
嘉兴(今属浙江)人,宋代官吏。出身进士,为官守法度,惜名器,称奖人才,不遗寸长,官至资政殿学士,著有《班马字类》。
娄仲英
元代画家,善山水,《山居图》颇为有名。
娄 谦
江西上饶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提督学政时躬自施教,士子受其影响,学风得正,累迁四川布政使。
娄 坚
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明代学者。经明行修,学者推为大师,不仕,工书法。诗清新,为嘉定四先生之一,有《学古绪言》。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娄 谅
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克贞,上饶人。少有志绝学。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一日,与弼治地,召谅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身亲之。景泰四年举于乡。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谓《周礼》皆天子之礼,为国礼。《仪礼》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礼,为家礼。以《礼记》为二经之传,分附各篇,如《冠礼》附《冠义》之类。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其为诸儒附会者,以程子论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三传事实,言:“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然其时胡居仁颇讥其近陆子,后罗钦顺亦谓其似禅学云。
王阳明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可学而致之”的启迪。
娄 忱
明代学者,兵>>
娄姓的历史名人 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克贞,上饶人。少有志绝学。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一日,与弼治地,召谅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身亲之。景泰四年举于乡。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谓《周礼》皆天子之礼,为国礼。《仪礼》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礼,为家礼。以《礼记》为二经之传,分附各篇,如《冠礼》附《冠义》之类。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其为诸儒附会者,以程子论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三传事实,言:“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然其时胡居仁颇讥其近陆子,后罗钦顺亦谓其似禅学云。王阳明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可学而致之”的启迪。 娄乃鸣,中国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84年进入全总话剧团。1994年至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总导演。娄勤俭 :男,汉族,1956年12月生,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人,1973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 ,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12年12月21日,出任陕西省代省长。2013年1月31日当选陕西省省长。娄枢 娄少昆 娄光轸 娄钟 娄凝先 娄师白 娄尔康 娄尔行 娄傅义 娄际成 娄康后 娄泽溥 娄成后 娄殿英 娄世棠 娄玉敏 娄珊
姓娄的历有什么名人 娄同源于姒姓,黄帝历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赐姓姒,受舜禅让而称帝子启建夏朝禹14世孙桀无道,夏为商所灭。其子仲和仲礼避祸于会稽,改姓娄周灭商后,武王追封先帝后裔,得禹36世孙云衢公,曰: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举为谏议齐侯,封于杞(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姓。(2)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3)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楼氏,居山西代郡东魏有都督贺娄乌兰,隋有巨鹿公贺娄子干唐有凤州刺史贺娄行本,太子舍人贺娄积 裨将贺娄余闰,知此族魏末又复旧姓。 楼姓人口约占全国的001 ,浙江楼姓占全国楼姓2/3强。本人估计楼姓全国人口约在20万左右。其中,诸暨、东阳、义乌、浦江约占全国楼氏一半人口。现在在浙江杭州(临安,富阳),湖州(安吉)宁波(鄞县,奉化,慈溪,余姚),金华(浦江,义乌,东阳,永康),丽水(缙云新建镇)、萧山楼塔镇。诸暨(王家井、枫桥)、嵊州(谷来、楼家村)。分布较多 。台州、三门等地也有。 郡望: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广德湖田,辟成千顷 君卿唇舌,见重五侯 上联说北宋奉化人楼异,字试可,元丰年间进士,徽宗时任本州知州,开垦广德湖为水田七百二十顷,每年可收三万六千石谷。后历官徽猷阁直学士、平江知府。下联说西汉齐人楼护,字君卿,目为父亲行医,所以小时候读了不少医书,后学经、传,任京兆吏。与谷永(字子云)同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的上客,当时长安有说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是说他为人守信用。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楼姓历史名人: 楼缓 战国魏相 楼玺,(492―551),字肇基。南昌郡王。 楼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进士,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 楼钥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县(宁波)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宋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录〉等传世 楼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楼适夷(1905.1.3~)原名锡春,曾用笔名楼建南,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翻译家 楼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楼云 杭州人 中国第一个蝉联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在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楼云夺得过40多个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不愧“跳马王”的美誉。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1959――1966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国际司副处长、训练竞赛三司副司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8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亚洲田径联合会副主席并兼任竞走和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田联理事,亚洲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副主席等。曾获国际田联元老奖章和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奥林匹克工作小组集体奖成员之一)。 楼继伟 现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 楼忠福 中国广厦集团董事长 楼志豪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补: 禹姓>>
姓娄的明星 娄艺潇
娄艺潇,1988年12月2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推新人大奖赛全国十佳歌手。2009年在电视剧《爱情公寓》中饰演野蛮泼辣的御姐“胡一菲”而获得观众的关注,随后又出演了《爱情公寓》系列电视剧。2013年主演电视剧《爱情自有天意》、《爱情悠悠药草香》;同年在华策版《鹿鼎记》中出演建宁公主一角。
2014年主演电视剧《爱情公寓4》。2014年出演电视剧《你是我的姐妹》,在剧中担任女主角“安宁”一角。 12月,娄艺潇在电视剧《你会撒谎吗》中,饰演年轻妈妈郝乐意 。2015年主演电视剧《爱情珠宝》 。
姓娄的女明星有谁 娄艺潇 娄烨 娄一晨
娄的姓氏是怎么由来的? 构成当代娄姓的主要有两大支:姒姓和曹姓。
第一支出自姒姓。西周初,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故地在今河南杞县),至杞简公时为楚惠王所灭,改食邑于娄(故地在今山东诸城西南),子孙以娄为氏。姒姓娄氏的历史大约有2400年。
第二支出自曹姓。周武王灭商,封陆终裔孙曹挟于邾,也称邾娄国,即邹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之邾城)。战国中期,楚宣王灭邾,国灭之后有邾娄氏、娄氏。曹姓娄氏的历史约2300年。
娄姓也有一部分是出自外族改姓,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娄姓的重要部分。湘黔地区的娄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叟族和汉族的混合人群。河南的娄姓多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匹娄氏、尹娄氏、乙那娄氏的改姓。唐朝时,吐谷浑中也出现了娄姓。清朝初期,满洲八旗姓裕瑚噜氏中也有改娄姓。所以,娄姓是一支多源头和多民族的混合人群。
当代汉族娄姓人口大约有35万,为全国第229位姓氏。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贵州、山东、河南、河北4个省,约占全国娄姓总人口的56%。贵州为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娄姓总人口的23%。浙江、黑龙江、辽宁等省也有娄姓人口分布。
娄氏名人:唾面自干娄师德
在娄氏家族中,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唐朝的娄师德。娄姓的郡望为谯郡。娄姓以“自干”为其堂号。这一堂号就从娄师德“唾面自干”而来。
娄师德官居监察御史,后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出将入相30多年。他的忍让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
娄师德的弟弟授任代州刺史,即将赴任时,娄师德问他弟弟:“荣耀太过盛,将导致别人的妒忌。你用什么样的法子避免这些祸患呢?”弟弟说:“从此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一点不生气,自己擦掉就算了!”
娄师德听了,很忧愁地说:“人家之所以把口水吐在你脸上,就是对你生气的缘故。你如叮把他的口水擦干,就是违反他的意思。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怨恨。况且口水不去擦,它也会自己干的。有人唾口水在你脸上,你应当笑着接受才好!”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来源:平顶山市石龙区委统战部
关于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25位。
娄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彭祖的弟子离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彭祖,姜姓后裔,姓卅,名铿,一称彭铿,传说他以长寿之道见称。
彭祖原来是先秦时期传说中的仙人,后被道教奉为仙真。相传他于农历6月6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牛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也是黄帝的第八代裔孙。
离娄,就是彭祖所收的少数弟子之一,传说他后来可以在百步之外明察秋毫,史称其“离娄公”。
孟子在后来专门论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特别指出君主为政要“明察秋毫”。
在离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离娄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娄氏、离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帝臣子犁娄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夏禹臣有犁娄氏,见岳价经。”
犁娄,是传说中大禹属下的一个臣子,他发明了耕地的犁,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大禹因此大功赐他名为犁娄氏。
据说犁娄氏是一个急性子,因此给大禹添了不少乱子,但也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勋。
在犁娄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娄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附庸遂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史籍《左传・庄公十七年》中记载:“春,齐人执郑詹,郑不朝也。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
按史书的记载,在成汤灭夏桀之后,建立了商王朝,他敕封虞舜之后于遂地,建有遂国,子爵,国君称“遂子”。古遂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上遂城村南部一带。
在春秋时期,遂国为鲁国的一个附庸小国。
周王姬胡齐元年(鲁庄公姬同十三年,齐桓公姜小白五年,公元前681年)春,为平定宋国之乱,鲁庄公与齐桓公会盟于北杏(今山东曲阳),准备联军出征。但因曾遭受过齐国的侵害,遂子拒绝参与这次会议,结果惹怒了春秋霸主齐桓公,遂国在会后不久即被齐国所灭。而当时的鲁庄公惧怕齐桓公,对遂国被齐桓公所灭听之任之,“伪作不屑”。其实,齐桓公在灭遂国之后,就将其国土地还给了鲁庄公,而鲁庄公也十分乐意由此白得一大块邑地。
考古工作者发现,古遂国都城遗址属山间台地,东西长四百五十米,南北宽三百五十米,文化层堆积厚约六十厘米,表层为黄土,地表暴露物有灰、褐、红色罐和鬲口沿、豆盘等器物陶片以及饰绳纹的灰黑色较薄形小陶砖等。古遂城遗址区内的西南部还有一高土台,为当时遂国内城城址,当地百姓历来称之为“南城台子”。
在遂国被齐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子孙以及国民皆成为鲁国子民,多称须遂氏、遂因氏、工娄氏、颌氏,其中的工娄氏族人在后来省文简改为单姓娄氏、工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姚姓娄氏族人皆尊奉虞舜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就开始寻找上古贤帝大禹的后裔,但当时并没有找到。一直到周成王姬诵开始亲政并追封先贤古帝后裔之时(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96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35年),才终于发现大禹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特在其姓氏字上加赐“木”偏旁为“楼”,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杞县)以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大禹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其共传了四世,其间年份不详。此后,娄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氏,并将杞邑作为楼氏的发祥地,后有去“木”旁简笔为娄氏者,成为娄氏的主支,世代沿传。>>
姓娄的人有多少 娄姓是一种姓氏,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遂为杞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遂以地名为姓娄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娄姓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河南省杞县)。至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西南),后来以娄为姓。此外,北魏时匹娄氏、伊娄氏、乞娄氏、乙娄氏都有人改姓娄。娄姓望居谯郡(钉安徽省境内)。
全世界有多少姓娄人口 娄姓最初起源有二:一、远祖始于周代,是古代帝王颛顼之后,西周时,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把颛顼的这支后代封在娄地,建立诸侯国邾娄国,邾娄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有的以国名中的“娄”为姓。二、娄姓起源于姒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今河南杞县),遂为杞国互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遂以地名为姓,称娄姓。因此,这支娄姓起源于古代帝王大禹。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之时,北魏鲜卑族的贵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娄”。娄姓后来在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
娄姓著作 : 著作有《易相论》,其中对于本命年的论述是影响后世的。
历史名人:娄敬,即刘敬。汉初齐(治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以戍卒身份排除一切束缚求见刘邦,说服刘邦入都关中,因此事有功,被刘邦赐姓刘,名称刘敬,从此娄姓这一支已不复存在。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准备联手进攻汉朝。皇帝震怒,为了摸清虚实,就派使臣出使匈奴。但所有使臣均被匈奴骗过,回来向刘邦汇报匈奴的虚假情报,只有刘敬在出使匈奴后识破了匈奴的“骄兵之计”,但刘邦这次没有采信刘敬的正确意见,而亲率20万大军冒险攻打匈奴,结果导致在白登攻匈奴失利,被困七天七夜才得以脱身。事实证明刘敬的确有过人之处,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建信侯。随后就又向刘敬讨问对付匈奴之策。刘敬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正确判断后,提出“和亲”政策,建议将鲁元公主嫁与匈奴单于,这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边疆的争端。刘邦欣然采纳了他的正确意见,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虽然后来因吕后不欲其女远嫁,而以宗室女代替。但照样起到了很好的政治婚姻效果。后来为了从经济实力上消弱六国贵族,又建议刘邦迁徙六国贵族后裔及强宗大族十万余人充实关中,使六国贵族再也没有实力反叛,对巩固汉初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以上几个事实来看,刘(娄)敬的政治才能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后市还有多起此类的政治婚姻,就如强大的唐朝初年,也进行了几次类似的政治婚姻,都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刘敬这一支娄姓虽然已经改姓刘,但自汉800年以后到唐代时,娄氏家族又出了一个著名人物:盛唐名相娄师德。“唾面自干”娄丞相娄师德,字宗仁,河南原武(即今河南原阳县境)人,唐高宗、武则天时大臣、名将。一生出将入相二十余载,堪称一代名相。在武功方面,积极防御吐蕃,在与吐蕃作战中,八战八捷;做官勤勉,屯田十余年,身先士卒进行耕作;为人宽宏大量,“唾面自干”的成语出自他的故事,使他亲口所说;举贤任能,名相狄仁杰就是他举荐的。本人为官一生清廉,死后谥号贞公。历史上娄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建信侯娄敬;南北朝北齐光州刺史娄睿,定州刺史娄昭,北魏广陵王娄伏连,尚书右仆射娄毅,仪同三司、朔州刺史娄宝;唐朝通凤阁鸾台平章事娄师德;北宋政和进士、监察御史娄寅亮;南宋乾道进士、太常少卿兼权中书舍人娄机,咸淳进士、吉州法曹娄南良;明朝正统进士、右副都御史娄良,成化进士,南京兵部郎中娄性,四川布政使娄谦,正德进士、福建布政使娄志德。迄今为止,据统计姓娄已有200万到250万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
祖宗:伊尹 姓氏起源:
1、源于上古。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 长孺家,他的后代便以伊为姓,称伊氏。
2、伊尹之后。商朝大臣伊尹,曾居在伊川,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居住地名“伊”为姓。伊尹后来佐商汤灭夏,商初辅佐四代五王,氏上古 有名得贤相。历史上的伊川,在今河南的伊河一带。伊尹之后,有莘 氏之女采桑伊川,以地为姓。
3、为历史上伊娄氏所改。《魏书官氏志》有记载云:后魏鲜卑族有可汗拓拔邻,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后分为二姓,一姓伊,一姓娄。 伊姓望族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郡望:
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伊氏望出陈留郡。《姓氏考略》 中记载:望出陈留、河南、山阳。
1、 陈留: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2、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3、 山阳郡:西汉时的山阳郡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东晋时的山阳郡在今江苏省淮安一带。
堂号:
任圣堂(任,信也):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 。孟子称他是“圣之任者也”(圣人中最讲信的。把解放天下为自己的事)。
迁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史悠 及商周 景观众 古迹丰
原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分布全县17个乡镇。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宋玲珑塔、商代谷堆文化遗址、汉代张苍墓、明末清初夏家大院。
历史象条河,涛声依旧;
文化象首诗,旋律如歌;
历史是流动的文化,古迹是历史的浓缩。
秦始皇 到博浪 张良击 天下扬
张良,字子房,被封留侯, 韩国后裔,其父、祖父均为韩国丞相。前218年秦国灭韩后,他深怀家仇国恨,趁秦始皇东巡至阳武博浪沙(县城东南隅)时,伏道刺秦王,误中副车,“铁椎飞出,副车粉碎”。秦始皇大惊失色逐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张良藏匿于原阳齐街一村中,后人将该村改名留后村。刺秦后,他苦读兵法,终于成为刘邦重要谋士。唐代诗人胡曾云:“一击车中胆气高,祖龙社稷已惊摇”。周恩来总理1914年也有“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的著名诗句。
一击惊天下,一误憾古今,
博浪既举椎,后有椎击人。
玲珑塔 塔玲珑 斜之最 东北倾
玲珑塔,又名徽塔,位于县城西175公里的原武镇,始建于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原为善护寺内建筑,清代寺毁于火,唯塔独存。塔原高47 米,砖木结构,6角13层。明清时期,黄河屡决,将塔底淤没,现存12层43米,塔身向东北倾斜2度33分,斜而不险,堪称中国斜塔之最。1963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巍屹立阅千载,默默无言听河声,
倾躯不是老年态,历尽沧桑还玲珑。
自荐亭 史彪炳 三寸舌 百万兵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7年,秦围赵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解郸邯之围,毛遂自告奋勇要随平原君赴楚,平原君因平时未听说过毛遂其人,不愿带其前往,毛遂极力说服,才勉强得到平原君允诺。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机智勇敢凭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楚王与赵歃血为盟,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慨叹道:“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不敢再失去这样的人才了”。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城西12公里的师寨镇路庄村,这里有自荐亭和十余通石刻,记载着毛遂自荐的动人故事。
中原人才多奇伟,有胆有识留口碑,
劝君莫学平原君,只知自荐不识遂。
夏家院 明清建 精雕琢 大观园
夏家大院位于县城南街,有房屋150余间,分四座院落,房房相衔、院院相通,主院槛 墙皆为木雕隔扇,图案精美、刀法娴熟,花鸟禽兽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明末清初北方民居建筑之典范,人称“远离现代文明的历
问刘姓家谱
本文2023-09-22 12:02: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