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家谱中的辈分是如何排的
辈分排行:
一、泌阳西关赵氏《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二、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
“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三、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
1、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2、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3、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4、《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四、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五、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六、《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
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七、《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八、民国年间的家谱 《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
号《百代歌》: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
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
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
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参考资料:
宝宝本身就是父母爱的结晶,只不过孩子是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行为的存在,父母希望将自己的爱情故事在孩子的身上显现。时刻不忘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怀揣对爱情的向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精彩故事桥段。
父母姓氏取名方法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家谱规定)加一个辅助字;
2以父母姓氏加上辅助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爸爸姓加上一个辅助字,组成单名。
4以孩子父母姓加上两个辅助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父母姓氏辅助字推荐思思念之意
欣快乐喜欢高兴茂盛。
馨五行属金,散布很远的香气:馨香。如兰之馨。
雅文雅不俗气美好标准。象征文雅正直。
熙“熙”字的意思很好,指光明、欢喜、兴旺等,也指福气。可寓意他们能够开心的生活,有福气有才华。
君君字的原义指君主,也指品德高尚的人,或者作为对别人的尊称
父母姓氏取名示例周慕作为女孩名字来说,特别有美感。周慕让人感觉到十分坚定、专一的情感,又让人感受到父母之间美好的爱情以及对于孩子深厚的念慕之情。
周禾雨即爸爸姓周,妈妈姓于,“于”字与“雨”字谐音,“禾”字与“合”字谐音,代表着父母天作之合。禾本义指一种庄稼、植物,用作人名意指团结有序、成熟稳重、硕果累累之义。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孔子家族谱,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第74代衍圣公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2008年)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家谱辈分的排序是什么?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祖父 伯夏父 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孔子家族的家谱历史孔孟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
明建文二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他行辈,排在“公”前。明崇祯元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而“弘”字避清高宗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坛”,但较少见。清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有文献将“懿”字改成“彝”,“长”字改成“常”,“绪”字改成“续”。另外,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赐孔、孟、颜、曾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在中国辽宁省。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孟、曾、闵、冉(伯牛)、冉(仲弓)、端木、仲、言、卜、颛孙、有、东野等孔子弟子或其他先贤之后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唯有颜氏,因与孔子有亲缘(孔子母亲颜征在),另用字派。孔子后代家谱怎么排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子的家谱 孔子家谱
-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蟜极 -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契 -卌二世祖昭明 -卌一世祖相土 -四十世祖昌若 -卅九世祖曹圉 -卅八世祖冥 -卅七世祖振(王亥)王恒 -卅六世祖上甲微 -卅五世祖报乙 -卅四世祖报丙 -卅三世祖报丁 -卅二世祖主壬 -卅一世祖主癸 -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微子微仲衍 -十三世祖宋公稽 -十二世祖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宋闵公共 -十世祖弗父何 -九世祖宋父周 -八世祖世子胜 -七世祖正考父 -六世祖孔父嘉 -五世祖木金父 -高祖祁父 -曾祖防叔 -祖父伯夏 -父叔梁纥 -孔子 -子孔鲤 孔子雕塑 -孙孔伋 -曾孙孔白 -玄孙孔求 -六代孙孔箕 -七代孙孔穿 -八代孙孔谦 -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 -十一代孙孔武 -十二代孙孔延年 -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搢、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浈、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任、孔尚乾(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民国八年)卒于北京,遗腹子孔德成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1949年应国民政府之请,迁往台北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1939-1989)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1975-)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佑仁2006年元旦出生 -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孔子家谱,现在已传到多少代?谢谢了,大神帮忙啊孔子新家谱将收录180万人2007-02-0110:15《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将最终至少收录180万孔氏族人。对于孔子后人修订《孔子世家谱》的行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修谱是封建糟粕,是落后的东西。对此,《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说,续修孔子家谱更多是为保护文化遗存。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
网上哪里可以查询孔子世家族谱孔子的
家族字辈,一般都是有的具体情况可以去当地的孔氏宗祠去看一下,有详细的族谱一般传到多少都是很详细的辈分(12)孔子(76)
父亲:
圣祖 仁皇帝 康熙(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数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
母亲:
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关于章佳氏,为满人,并非二月河笔下的蒙古公主。三十一年喀尔喀部落来降的不是公主,而是六公主额驸策棱及其祖母、弟弟。并没有所谓的喀尔喀公主之说,总不能是策棱的祖母罢。
胤祥胞妹:
十三格格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709年)和十五格格和硕敦恪公主(1691年~1709年)。十三格格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七月受封和硕温恪公主,下嫁仓津。康熙四十八年(1709)乙丑六月因难产去世。十五格格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受封和硕敦恪公主,下嫁多尔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归宁,十二月初三日申时逝世。
胤祥的福晋: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格格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格格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 。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精奇哩氏萨克慎;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宣(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jiǎo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qǐn),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未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
德川家宗家家谱
清和天皇——贞纯亲王——源经基——满仲——赖信——赖义——义家——义国——新田义重——得川义季——世良田赖氏——教氏——家时——满义——政义——亲季——有亲——松平亲氏——泰亲——信光=一色宗义之女——亲忠=铃木重胜之女——长亲=松平近宗之女——信忠=大河内满成之女——清康=青木贞景之女——广忠=水野忠政之女传通院——德川家康
初代征夷大将军安国院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
生卒:1542-1616,1603-1605在位
正室夫人:筑山殿源氏(今川义元之妹)1579赐死
继室:旭姬(丰臣秀吉之妹)
次代台德院秀忠
血统:德川家康=户冢忠春之女宝台院西乡——秀忠
1579-1632,1605-1623在位
正室:崇源院阿江与藤原达子(浅井长政与织田阿市之女)
三代大猷院家光
血统:德川秀忠=正室阿江与——家光
1604-1651,1623-1651在位
正室:本理院藤原孝子(关白鹰司信房之女)
四代严有院家纲
血统:德川家光=青木利长之女宝树院阿乐——家纲
1641-1680,1651-1680在位
正室:高严院浅宫显子(伏见宫贞清亲王之女)
五代常宪院纲吉
血统:德川家光=本庄宗利之女桂昌院阿玉——纲吉
1646-1709,1680-1709在位
正室:净光院藤原信子(关白鹰司房辅之女)
六代文昭院家宣
血统:德川家光=冈部重家之女顺性院阿夏——甲府藩主纲重=长昌院阿保良田中氏——家宣
1662-1712,1709-1712在位
正室:天英院藤原熙子(关白近卫基熙之女)
七代有章院家继
血统:德川家宣=胜田著邑之女月光院阿喜世——家继
1709-1716,1712-1716在位
正室:净琳院八十宫吉子(灵元天皇之女)
八代有德院吉宗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纪伊藩主赖宣=中川氏——光贞=净圆院阿由利巨势氏——吉宗
1684-1751,1716-1751在位
正室:宽德院真宫理子(伏见宫贞致亲王之女)
九代淳信院家重
血统:德川吉宗=大久保忠直之女深德院阿须磨——家重
1711-1761,1745-1760在位
正室:证明院比宫培子(伏见宫邦永亲王之女)
十代浚明院家治
血统:德川家重=梅溪通条之女至心院阿幸——家治
1737-1786,1760-1786在位
正室:心观院五十宫伦子(闲院宫直仁亲王之女)
十一代文恭院家齐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岩本氏——家齐
1773-1841,1786-1837在位
正室:广大院藤原寔子(右大臣近卫经熙养女,萨摩藩岛津重豪之女)
十二代慎德院家庆
血统:德川家齐=押田胜敏之女香琳院阿乐
1793-1853,1837-1853在位
正室:乐宫乔子(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
十三代温恭院家定
血统:德川家庆=迹部正贤之女本寿院阿美津——家定
1824-1858,1853-1858在位
正室:天亲院藤原任子(关白鹰司政熙之女)
继室:澄心院藤原秀子(关白一条忠良之女)
再继室:天璋院源敬子(萨摩藩岛津齐彬之养女,岛津忠刚之女)
十四代昭德院家茂
血统:德川家齐=梶胜俊之女妙操院阿登势——纪伊德川齐顺=实成院阿美佐松平氏——家茂
1846-1866,1858-1866在位
正室:和宫亲子(仁孝天皇之女)
十五代庆喜
血统:德川家康=正木赖忠之女养珠院阿万——水户德川赖房=谷氏——高松藩主松平赖重=土井氏——松平赖侯=樋口氏——赖丰=汤浅氏——水户德川宗尧=德川吉孚之女美代姬——宗翰=榊原氏——治保=一条道香之女八代姬——治纪=外山氏——齐昭=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之女登美宫吉子——庆喜
1837-1913,1866-1867在位,大将军取消,改称公爵
正室:贞肃院藤原美贺子(左大臣一条忠香之养女,今出川公久之女)
十六代家达
血统:德川吉宗=谷口正次之女深心院阿梅——一桥德川宗尹=细田氏——治济=丸山氏——田安德川齐匡=篠崎氏——庆赖=高井氏——家达
1863-1940,1868-1940出任德川家宗家当主,1929-1940日本红十字会会长,1903-1933贵族院议长
正室:藤原泰子(左大臣近卫忠房之女)
十七代家正
血统:德川家达=泰子夫人——家正1884-1963,1940-1963在位,悉尼总领事,加拿大公使,土耳其大使,1946-1947贵族院议长
正室:源正子(岛津忠义公爵之女)
嫡子十八代继承人家英,早卒
十八代恒孝
血统:见德川庆喜血统。水户德川治保=前田氏——高须藩主松平义和=平松氏——松平义建=古森氏——陆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新选组的支持者)=会津松平容敬之女——松平恒雄(驻美国英国大使,参议院议长)=锅岛直大侯爵之女信子——松平一郎(东京银行行长)=徳川家正公爵之女丰子——恒孝
1940-今,1963-今在位,日本邮船社长
正室:寺岛幸子(萨摩藩士寺岛宗从伯爵之女,母亲为细川护熙首相的亲姑姑)
嫡子德川家广
织田家家谱
平重盛——织田亲实——亲基——亲行——行广——末广——基实——广村——真昌——常昌——常胜——教广——常任——胜久——久长——敏定——信定——信秀
织田信秀
生没年:1510-1551
父:织田信定
弾正忠
1527-1538 胜幡城主
1538-1539 那古野城主
1539- 古渡城主
正室:土田御前(父:土田下総守政久)
1534-1582 信长
?-1558 信胜(信行)
1543-1614 信包
?-1555 喜六郎秀孝
庶出:
?-1574 信広
?-1556 守山城主 安房守信时
1545-1570 野夫城主 信治
?-1570 小江木城主 彦七郎信兴
?-1574 半左卫门秀成
1547-1621 长益(有楽斎)
?-1582 又五郎长利
女子(神保氏张夫人)
犬山殿(犬山城主 织田信清夫人)
女子(小岛城主 斎藤秀龙室夫人)
女子(大桥重长夫人)
1547-1583 阿市(浅井长政与柴田胜家夫人)
?-1582 阿犬(尾张大野城主 佐治八郎为兴夫人)
女子(苗木城主 苗木勘太郎夫人)
小幡殿(小幡城主 织田信成夫人)
乃夫殿(津田元秀夫人)
女子(津田出云守夫人)
信徳院殿(小林城主 牧长清夫人)
女子(饭尾尚清夫人)
沓挂城主 中根信照
1552-1573 栄轮院殿(小田井城主 织田又六郎信直夫人)
织田信长
生没年:1534-1582
父:织田信秀
幼名:吉法师
1578 正二位
1917 赠正一位
正室:浓姫、帰蝶1535-?(父:斎藤道三)
侧室:原田直子(兄:原田直政)
1554-1647 信正
侧室:吉乃-1566(父:生驹家宗)
1557-1582 信忠
1558-1630 信雄
1559-1636 徳姫 冈崎殿(冈崎信康夫人)
侧室:坂氏
1558-1583 信孝
侧室:某
1571- 信秀
侧室:兴云院殿 阿锅-1612(父:高畑源十郎)
1573-1615 信吉
1576-1602 信高
?-1643 康清院殿 振(小川城主 水野忠胤和佐治一成夫人)
侧室:土方雄久之女
1574-1624 信贞
?-1609 信好
?-1600 长次
1558-1641 相応院殿 冬姫(蒲生氏郷夫人)
1567-1616 秀子 上野御方(筒井定次夫人)
1574-1623 玉泉院殿 永(加贺金沢藩二代藩主 前田利长夫人)
1574-1653 报恩院殿(丹羽长重夫人)
侧室:慈徳院殿(信忠乳母)
?-1603 三之丸殿(豊臣秀吉侧室和関白 二条昭実北政所)
1567-? 阿鹤(中川秀政夫人)
女子(万里小路充房夫人)
?-1608 月明院殿(従三位権中纳言 徳大寺実久夫人)
?-1571 养女龙胜寺殿(武田胜頼夫人、生父:美浓苗木城主 远山友忠)
养女某(大纳言 二条昭実侧室)
养女某(滝川一益夫人)
养女某(畠山昭高夫人)
养女某(筒井顺庆夫人)
不详所出:
1568-1585 羽柴秀胜
?-1582 犬山城主 源三郎胜长
织田信忠
生没年:1557-1582
父:织田信长
幼名:奇妙丸
初名:信重
1577 正三位
1577 左近卫中将
婚约者:松姫(父:武田信玄)
正室:塩川长満之女
1580-1605 秀信
1581-1625 秀则
女子
织田秀信
生没年:1580-1605
父:织田信忠
幼名:三法师
1596 従三位
1596 中纳言
正室:豊臣秀胜之女
织田信孝
生没年:1558-1583
父:织田信长
幼名:三七
--------------------------------------------------------------------------------
2 织田家家谱 ——转贴
1568-1582 神戸信孝
岐阜城主
正室:神戸具盛之女
羽柴秀胜
生没年:1568-1585
父:织田信长
义父:羽柴秀吉
幼名:次
丹波亀山城主
権中纳言
正三位
妻:毛利辉元之养女
织田信雄
生没年:1558-1630
父:织田信长
义父:北畠具教
幼名:茶筅丸
初名:具豊、信意、信胜
1571-1582 北畠具豊
1585 正二位
1585 内大臣
大和松山藩初代藩主
正室:千代御前 雪姫(父:伊势国司 北畠具教)
1583-1610 秀雄
-1574 但马守 高雄
1586-? 阿小姫
女子(义父:豊臣秀吉)
?-1641 女子(加贺守 佐佐一义室)
继室:木造具政之女
1584-1626 信良
侧室:某
1590-1674 高长
长雄
女子(丹后守 土方雄氏夫人)
女子(生驹直胜夫人)
女子(佐佐木政胜夫人)
侧室:津田氏
?-1666 伊予守 信为
?-1651 侍従正五位上 良雄
织田信良
生没年:1584-1626
父:织田信雄
上野小幡藩初代藩主
1623 従四位上
1623 左少将
正室:大纳言 久我通兴之孙女
1625-1650 信昌
侧室:某
猿千代
女子(骏河府中藩主 徳川忠长夫人)
女子(能登守 稲叶信通夫人)
织田信昌
生没年:1625-1650
父:织田信良
幼名:百介
1626-1650 上野小幡藩二代藩主
1648 従四位下
1648 兵部大辅
正室:某
1643-1714 养子信久
女子(高家 织田长迢夫人)
织田信久
生没年:1643-1714
父:大和松山藩二代藩主 织田高长(信长之子信雄之子)
义父:织田信昌
幼名:左门
1650-1714 上野小幡藩三代藩主
1657 従四位下
1692 越前守
正室:能登守 稲叶信通之女
1661-1685 信盛
1663-1693 信知
侧室:某
1661-1731 信就
信允
女子(筑后守 木村纯尹夫人)
织田信就
生没年:1661-1731
父:织田信久
幼名:八、伊织、帯刀
1714-1731 上野小幡藩四代藩主
1714 従四位下
1722 侍従
正室:某
1703-1733 信房
信常
信乗
1713-1762 信右
长顕
女子(津田正春夫人)
1723-1764 信富
长季
织田信右
生没年:1713-1762
父:织田信就
1731-1759 上野小幡藩五代藩主
1736 従四位下
1736 兵部大辅
正室:常陆府中藩三代藩主 松平頼明之女
侧室:某
1741-1757 従五位下越前守 信贲
女子(九鬼隆贞夫人)
信尹
1723-1764 养子信富
织田信富
生没年:1723-1764
父:上野小幡藩四代藩主 织田信就
义父:织田信右
1758 従五位下
1758 和泉守
1759-1764 上野小幡藩六代藩主
正室:某
1745-1783 养子信邦
养女某(上野小幡藩七代藩主 织田信邦夫人、生父:织田信乗)
织田信邦
生没年:1745-1783
父:高家 织田信栄(信长——信雄——高长——长政——信清——信荣)
义父: 织田信富
幼名:五百八
1764-1767 上野小幡藩七代藩主
1764 従五位下
1764 美浓守
1767 因明和事件取消当主之位
正室:织田信乗之女、织田信富养女
信易
1751-1818 养子信浮
织田信浮
生没年:1751-1818
父:高家 织田信栄
义父:织田信邦
1767- 出羽高畠藩初代藩主
1772 従五位下
1775 左近将监
正室:土佐守 一柳末栄之女
女子(淡路守 田沼意明夫人)
继室:长门守 相马恕胤之女
继室:能登守 小笠原长恭之女
信美
侧室:某
民松
长义
长郷
织田信美
生没年:
父:织田信浮
幼名:百太郎
1818-1831 出羽高畠藩二代藩主
1831- 出羽天童藩初代藩主
正室:某
信学
织田信学
生没年:1819—?
父:织田信美
-1868 出羽天童藩三代藩主
1868 奥羽镇抚史先导
正室:系子
信敏
寿恵丸
织田信敏
生没年:1853—1870
父:织田信学
1868 出羽天童藩四代藩主
养子信恒
织田信恒
生没年:
父:相马诚胤(源氏佐竹义重——岩城贞隆——佐竹义隆——义処——相马叙胤——徳胤——恕胤——祥胤——益胤——充胤——诚胤)
义父:织田信敏
农林政务次官
日本放送协会理事
子:信正
织田信正
神奈川五十铃动力机械课长
只找到这2个 今川不好找啊
1、刘姓辈分排列顺序是:梅、玺、泰、山、守、德、传、正、文、光、振、西、继、世、宏、昌。
2、刘氏宗谱续辈是:廷、有、宗、曰、大、邦、多、世、必、奇、希、先、名、永、锡、裕、后、德、同、居。
3、淮滨栏杆刘老寨刘氏家谱排字:林、永、华、同、学、桂、金、润、松、焕、均、银、湖、树、炳、城、锦、源、材、煇、增、锋、洁、彬、炜、坪。
据1996年刘继平主修的徐州利国熬严祠《刘氏族谱》记载,本支刘氏主要分布在徐州铜山县利国,现有人口1388人。郡望为彭城郡,堂号是“青藜堂”,分祠是“熬严祠”。
本族自第5代到第24代使用如下20字五言字派诗:“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铜山柳新镇的刘家村亦是该族分支之一,堂号为“青藜堂”,其先祖刘梅搬迁至此地并开枝散叶。
扩展资料:
刘姓的起源:
1、来自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为帝喾次子帝尧伊祁氏(陶唐氏)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2、来自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
3、来自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姓刘。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刘姓的人口:
刘姓总人口排全国第四位。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祁氏(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
刘姓的分布: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
在中国本土,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王、李、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比例相对小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刘氏家谱
赵氏家谱中的辈分是如何排的
本文2023-11-26 06:52: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