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姓的家谱
全国颖川郡钟氏族谱,(清)锺鳌编辑,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六卷,(清)锺廷灿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钟氏家谱二卷,(清)锺和祯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湖南平江钟氏族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松霞阁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十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新会钟氏族谱一卷,(清)钟淇增辑,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
四川成都钟氏族谱,(清)钟人纪、钟德超等纂修,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四川成都蜀西钟氏族谱,(清)钟翼达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另有一部仅存一册)、重庆市图书馆。
钟氏宗谱,(清)钟廷贤、钟万福编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钟氏族谱,(清)钟宾鸿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钟氏三修族谱三十二卷,(清)钟瑞戮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钟氏族谱,(清)钟炳江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金华钟氏三塘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深塘钟成公支谱,(清)钟华朗等修,清同治年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钟氏族谱,(清)钟国英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钟氏福房支谱十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兴国岑口钟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全国江东钟氏族谱,(民国)锺愈、锺人杰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麻常州毗陵钟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锺守忠等纂修,民圃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钱福球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锺昭沧、锺穆宝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浦江浦阳潮溪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锺士瀛总理,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常山定阳钟氏宗谱,(民国)锺法茂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金源乡井河村(有两部)。
湖南蓝山钟氏八修族谱十二卷,(民国)钟才濬、钟才让等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长沙排印本,今仅存第一~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益阳钟氏八修族谱四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民国)钟怀德、钟发正修,钟达辉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卷首二卷、卷末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钟氏家谱,钟兴会修,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广东南海大沥龙腹乡钟氏家谱七卷,(民国)钟相彦、钟北麟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四川成都钟赁氏宗谱一卷,(民国)钟永成、钟正常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成都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有两部)、重庆市图书馆。
四川内江新修钟氏瑞龄公派下支谱,(民国)钟高榜、钟俊明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四川内江钟氏族谱四卷,(民国)钟炳先续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内江县凌家乡街村。
四川内江钟氏复周祠族谱六卷,(民国)钟泽南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自贡明光石印社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内江威远钟氏族谱,(民国)钟永玉纂修,民国年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仅存两册)。
四川资州西乡大有场钟氏族谱六卷,首二卷,(民国)钟肇芬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资州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四川云阳钟氏家乘十六卷,(民国)钟汉章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四川仪陇钟氏族谱一卷,(民国)钟培植、钟喆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篡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香港新界元朗大旗岭颖川钟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钟振业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万载昌田钟氏福房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卷上下两册,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民国)钟家勤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华阳钟氏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江西万载昌田钟氏寿房支谱,(民国)钟吉良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钟氏寿房支谱,(民国)钟吉良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益阳钟氏九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昌田钟祠牌谱,(民国)钟天乐等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云阳钟氏家乘十六卷,(民国)钟汉章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复周祠族谱六卷,(民国)钟泽南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民国)钟应光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民国)钟人纪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三修支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尚公祠牌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颖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九修族谱一百零一辑(三十卷,三编),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印本,今仅存二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兴国赣县鹭桃溪钟氏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石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九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缺少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昌田钟祠牌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思孝堂铅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万载昌田钟氏宁房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四修支谱十一卷,首末一卷共十六册,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光裕堂大宗堂爱敬堂树德堂承曾堂慎德堂思孝堂孝思堂颖川堂松霞阁追远堂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钟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仅存一册)。
只说字辈是不可靠的,你说的辈份也只是你自己家的辈分,钟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客家姓氏,子姓钟氏的烈接两系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辈份,这些都不太靠谱,如果要寻祖归宗,最好问你家老人,某某公在那里开基,再查后世子孙迁往何处又在哪里开基,比如,子姓钟氏的烈系贤公南迁致江西,,子姓钟氏的接系宠公南迁致江西的赣南等等,钟氏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动乱大多往南迁移,如果你家是近代迁往东北可能就难找点,不像南方那样有很多的钟姓聚集村落,在北方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钟氏,比如满族,蒙古族,都有姓后来改姓钟的,,
颍川 ,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朝乐官钟师的后代。先秦时期的钟姓人,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的以后一百年内,颍川长社一直是钟氏的发展中心。
我们这一支的老人也是这么讲的,说的是因受到官府迫害,三兄弟商量各走一路入川,在川会合,最后只有二兄弟会合少了一兄弟,因少一人,所以至今祭祖都只能在堂屋外祭祖,不能入内。家里老人也讲我们是马氏祖婆的后人,我们信妈祖娘娘。
四川内江钟氏字辈:“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重庆江津钟氏字辈:“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四川自贡钟氏字辈:“仲从庭德广天锡凤翱翔永兴君国泰万代赐荣昌道统延先泽洪图正大帮纲常明礼仪文学世尊光”。
四川钟氏一支字辈:“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这个仅供参考,具体你得问问你们那边钟氏祠堂族谱,应该有人编辑的。
我们是江津的,族谱最近几年专门有人重新弄了的。
接公(河南)颖川受姓之始祖 生于公元前223年, 洲黎公孙,昧公子,(周朝,宋)桓公派下七世孙也。因州黎食采钟离山,公嗣之遂以钟为姓。此(河南)颖川受姓之始祖也。 (实为接系受姓始祖。)烈 (转1世,五十九世)(烈系受姓始祖) 生于公元前334年 妣:姒氏。 子:复。 (接、烈非父子,而应是远房叔侄。据公元220年会稽太守钟宏和扬州都督钟宿两兄弟所合写的谱序载:“钟烈是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改姓钟,比钟接在公元前201年改姓钟早了85年。”钟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晏。钟接系应是接--晏--钦--崱--元--期--范--表--宝而下) 复(2世,六十世) 生于公元前286年 妣:姬氏。 子二:长叶 次起。 叶(3世,六十一世) 生于公元前256年 妣:姜氏。 子:气。 气(4世,六十二世) 生于公元前225年 妣:吕氏。 子二:长运亨,次运丰。 (钟姓自汉初而有族谱,故称气为一世祖。) 运亨 (5世,六十三世) 妣:苏氏。 子:文趣,汉时为中牟令。 运丰 (5世,六十三世) 生于公元前189年,仕西汉许州牧。 妣:姜氏。 子:文义。 文义 (6世,六十四世) 生于公元前159年,为西汉州牧。 妣:赢氏。 子:纯佑 纯佑 (7世,六十五世) 生于公元前130年, 妣:项氏。 子: 袺。袺(8世,六十六世) 生于公元前96年,汉景帝时为许州牧,妣:李氏。 子三:保、俨、亻朝 、、倬、儒。 保公光武帝时为江东大守,妣:韩氏。 俨(9世,六十七世) 生于公元前59年,汉时为朝散大夫。 妣:陈氏。 子二:逢兴、逢治。 逢治 (10世,六十八世) 生于公元前28年,配:孔氏。 子:桂、楠、树。楠配:陈氏。子:任、远、道。俱同桂公征(王)莽受封。任公为四川布政司,子孙世居四川。远公为官荆州,世居荆州。道公内阁掌印。 桂(11世,六十九世) 生于公元5年,字大柱。年方十九岁,身长九尺,腰大八围。西汉孺子婴时,王莽摄政篡位,光武起兵征莽,出榜招募天下勇将,桂公揭榜集族,前往兵部衙中领旨进剿。公元23年奏凯还朝。恩赐金铜宝图,诰封三代,授桂公镇銮大将军加封光禄寺正卿。 封浩公会稽大守,秀公银精光禄大夫,达公金青光禄大夫,此三公运亨公八世孙也。 封錡公御前将军,此亮公七世孙也。 封闻公中书舍人,猛公大司马,赐紫金鱼袋,此保公三世孙也。 封吉公西安府大夫,乡公户部尚书,此逢兴公子也。 封任公朝奉大夫,远公六部尚书,道公内阁掌印,此楠公之子,桂公胞侄也。东汉光武(帝)之兴自此始。 配:徐氏。 子:焕。 焕(12世,七十世) 生于公元31年,妣:刘氏。福建谱云:生增、垣二子。增公生銑、镳二公。 銑公生繇公。繇公善草书,如舞鹤飞鸿,仕魏为太傅,封平阳侯。钟毓、钟会即其派也。 镳公生县公。而于垣公未记所生。广东龙川谱云:生坦、增二子。垣公生镳公,镳公生县公。于增公銑公未记所生增、垣、坦。二谱所记不同,未知孰是,故并记之待参考。 增(13世,七十一世) 生于公元62年,福谱、龙谱云:妣:陶氏生銑:镳二子(七十二世)。銑妣姜氏,生繇公。镳公生县公。二公两谱所载不同,我后人未敢执见,妄记阙疑可也。 镳(14世,七十二世) 生于公元93年,龙谱云:赵氏。福谱未记,有妣赵氏存疑。(本村谱云:裴氏) 子二:长县,次绵 (《三国志》钟繇传记载:“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尝与族父瑜俱至洛阳。。。”可知繇公叔父名瑜,而镳公未见史料记载。此处有待考证。)县(15世,七十三世) 生于公元122年,配:曹氏。 子:余、立。 余(16世,七十四世) 晋惠帝时任偃师县令。 配:周氏。 生子:丘。丘配:孙氏。生守、宁二子,俱县令。 立(16世,七十四世) 生于公元152年,仕扬州都督。 配:苟氏。 生宿、宏二子。宿公世袭扬州都督,世居扬州。 宏(17世,七十五世) 生于公元180年,汉献帝时会稽太守。妣:朱氏。 子:斌。 斌(18世,七十六世) 生于公元211年,妣:刘氏。 子:大有、大仁。
钟姓的家谱
本文2023-09-22 12:00: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