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的人口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苏姓的人口分布,第1张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

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

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

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

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

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

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

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

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

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

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

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

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

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

在苏北地区扬州、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

“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

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

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江苏如皋也有大量苏姓分布,其中苏家巷因长寿闻名,乾隆帝曾两次赠匾,建百岁坊。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

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

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

宝山县苏姓有100。

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

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

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莆田、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台湾 台湾苏姓40%多祖籍地在泉州。

苏姓在泉州近23万人,排序第十,南安第八,台湾苏氏位列第23,犹以南台湾居多。

泉州人最早徙居台湾,现有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末、南宋初,见之《德化使星坊南市苏氏族谱》。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

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

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信宜、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

广州、南海、佛山、阳江和茂名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儋州,文昌等地分布有苏姓。

广西 玉林、浦北、合浦、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

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博白等地也有苏氏。

贵州云南 兴义市(兴化狮子山)苏氏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保山(汉庄镇幸美村约150户)、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苏氏不下于1000户)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青川、巴县、内江、资阳、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渠县、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等等。

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茶陵、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武冈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有苏氏分布。

江西 上饶市广丰县、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

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

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南乐县苏姓分布在县城苏岳村为2023人 南张村、苏苑村均有苏姓分布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 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

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

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

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

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大以县城小街苏姓居多。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 苏姓。

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

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

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

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

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

延津的 265个姓氏中有苏姓。

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信阳的城阳城址保护区苏楼村也有相当数量的苏姓分布。

巩义、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

清丰的阳邵乡苏堤也有苏姓居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在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苏坊村为苏氏祖居地。

高陵、延安、扶风、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随着时代变迁已有北迁至内蒙地区的汉族苏姓。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 苏姓。

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永宁乡、良邑乡、通化乡、南坪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怀仁的田庄、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等均有苏姓分布。

山东 德州、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栖霞、济宁、枣庄、章丘、聊城、菏泽、临沂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

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阳原县的曲长城、老君营村等都有苏姓分布,苏姓在阳原县原属名门望族,曲长城村部分苏姓向东部搬迁,定居于老君营村。

在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

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

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有苏姓。

辽宁锦州、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

青海 清同治十二年族谱记载:青海苏氏祖籍南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

明洪武中苏友朋子苏平基,苏友宾子苏平业堂兄弟俩受命率兵三百西征而来,平基授丹噶尔游击(今湟源县城)镇守边关,平业把守西川小堡子(今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关卡,兄弟离任后,遂入籍留居西宁,部分兵卒亦随留此地。

考察表明,青海苏氏自平基始祖至今有六百三十余年,繁衍四十余代。

据不完全统计,人口约有两千三佰余户,近万余人之多。

青海苏氏当今主要分布在境内西宁市、互助县、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化隆县、门源县、乐都县等。

其中互助县分布在丹麻镇、南门峡、五峰乡、威远镇、东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红崖子沟乡,约2000人。

大通县分布在新城乡、清平乡、东峡乡、桦林乡、黄家寨镇、长宁镇、景阳乡,约2000余人。

湟中县分布在拦隆口乡、甘河镇、丹麻乡、总寨镇、维新乡,约1700人。

湟源县下勃项村约九十余人。

化隆县 约三百余人。

门源县东川乡、西山乡约二百余人。

乐都县分布在达拉乡、碾伯镇约460人。

西宁市城中、城北、城东、城西均有苏姓族人,其中以城西区苏家河湾村最为集中,约1150人。

此外,外迁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阿克苏、石河子等地四百余人,外迁甘肃临夏、靖远县、天祝等地约400余人。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苏"这个姓是怎么来的(300字左右)

解析:

苏氏姓源有两支:

1 出自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顾、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2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3 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苏姓家族是颛顼祝融氏的后代,陆终生儿子昆吾,被封于苏,就是邺西苏城。而根据《苏洵族谱·后录》的记载,苏氏先祖出于高阳,高阳的儿子叫称,称的儿子叫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就是祝融,后代为司马氏。而他的弟弟吴回生有陆终,陆终生子六个儿子,次子昆吾就是苏姓的始祖。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

加入苏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汉族苏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苏址汉族。

扩展资料:

苏氏受姓后至周朝周武王时,出现苏忿生。他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称赞,因此被封于黄河流域一带,家居其封地,从此黄河以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有了苏氏。

春秋时,苏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战国时,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

汉初,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河南以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苏建于元朔二年以校尉跟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卒后,葬于陕西武功大犹乡,从此,苏建成为苏氏武功派始祖。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苏姓

苏姓的主要堂号“芦山堂“。

  “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不同的堂号的字辈排行不同,一般是家族中的长者给排序。

苏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 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