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族谱辈份表:宪才到庆,还是庆才到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曾氏族谱辈份表:宪才到庆,还是庆才到宪?,第1张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自清朝嘉庆乙辛岁(公元1815年)曾国藩统一全国曾氏排行名派,三重修族谱之厉,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由曾国藩之孙曾约农主持完成武城曾氏四修族谱。

全国统派字辈: 六十三派起,

宏闻贞尚衍 ,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凡祥 ,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

鼎新开国运 ,

克服振家声 ,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 ,

裕文焕景瑞 ,

永锡世绪昌 。

曾氏家族很重视家训、家法。历代均遵从宗圣公曾子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宗圣曾氏家规(清代同治十一年东南两宗共订):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

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邪**,圣规则罚。

曾氏派行及字辈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

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

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

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

“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

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

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

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

“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

因此,自六十三代起,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孟颜曾

四个家族一个家谱。

孔孟颜曾家谱字辈:

56世: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105世。

胤(衍),当时避讳皇帝名字

1、曾氏起源于夏代诸侯万国之一的鄫国,在今山东苍山附近,小国。传七代归商,仍承袭子爵,传48代,灭于莒国(邻国)。时在公元前567年。世子巫奔鲁国(大国),去鄫之邑,为曾,即曾姓之始。

2、世子巫子夭为季氏宰臣,即鲁国公子季氏的家臣(季孙氏的),夭子阜为季孙氏弟叔孙氏的家臣,即仍保留贵族身份地位。

3、阜子即孔子高第曾点,名蒧。子曾参亦孔子高第,为蒧独子。曾族世系即由是始,以曾参为第1派,其子元为第2派,到曾昭璇为73派,又称73传,即第73代后人了。

4、曾元生子西,西生子照(第4派),照生于前444年,从叔父曾申学诗。周烈王会子夏于魏文侯(前425年,闻其贤,授宫不仕,死于前369年。西子钦,钦子寻(第5派),以上五派系自武城《曾氏族谱》,因当时居武城之故。今称曾氏祖籍山东,即据此。

5、寻迁山左,传至第15派曾据,生于前42年一月初七,耻事黄莽,于公元2年十一月十一日举族渡江入江西卢陵吉阳乡(今吉水)。今曾氏称自己祖籍为江西人,即据此。

6、第35派曾晖入居广州(晖公非居广州,实为下面46派植公始迁广东南雄,47派公说公始迁广州),是唐代已有江西曾氏入粤(有误,应为宋代,南北宋之交)。第41派由江西吉水分派到浙江兰溪(有误:是吉水之兰溪,非浙江兰溪),这是曾氏自称祖籍为浙人之根据(本房从没称浙江人)。第41派曾严肃,字静庵,爱兰溪风景,于武德中迁此,到第46派曾植迁广东。

7、第46派曾植于宋宣和中避青苗之害迁南雄保昌,47派公说由保昌迁广州甜水巷。第49派曾机迁南海庵园,第52派曾俊由庵园迁大范,则大范为宋代村落了。曾氏自称南海人据此。

8、第72派曾广铨及曾广衡由大范迁入广州河南同福西后街曾宅,第7l派曾纪仪迁居广州河南,但未定居。传至曾昭璇已为73派,即历三代人了,曾氏自称为番禺人据此。民国后,广州珠江河南已划入市区,故曾氏应称为广州市人,不再属番禺或南海人了。南海大范村《曾氏族谱》记述到清代为止。民国一代则空白如缺,而人口繁衍又多,因此,家父曾广衡即有意修谱,但力量有限,只能作为《家谱》,前代抄录《族谱》,民国一代则自己写,故称《家诺再抄》,实则有一半是自己修辑的。后因战事纷乱,虽然作了大量调查工作,仍未全成,故谱中空白之处甚多,如作者对本人爷爷生死日期也未查清。但记 及日本侵华事迹甚详。分支有广埙迁顺德大良(光绪末年),广铨及广衡迁广州河南(宣统三年,1911年)。世系纪录至75派(“庆”字派)。

曾氏族谱辈份表:宪才到庆,还是庆才到宪?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自清朝嘉庆乙辛岁(公元1815年)曾国藩统一全国曾氏排行名派,三重修族谱之厉,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