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应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姓应的名人,第1张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也有应氏。

应姓望族居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堂号

"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来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当时的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历史名人

应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子和:宋代诗人,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谓为"三红"秀才。后登淳西进士。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世称"应家馆"。

应奉:东汉司隶校尉,字世叔,南顿人。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凡所经履,莫不暗记。累官武陵太守,有威恩。官至司隶校尉。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

应勋:东汉泰山太守,字仲远,举孝廉。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

应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曹操征吕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名人集有《应德琏集》。

峡阳村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702104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702。邮政编码为35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9,车牌号码为闽H。峡阳村与蔡源村、安科村、大埂村、浪石村、麦源村、江汜村、大翁坑村、葛大村、洛源村、陈坍村、杜溪村、小梅村、洋安村、梅照村相邻。

2013年8月26日,峡阳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峡阳村附近有峡阳百忍堂、峡阳应环秀墓、峡阳应氏状元陵、峡阳应氏状元祠、峡阳八字桥、屏山书院等旅游景点,有南平烤烟、延平百合、龙凤汤、南平笋燕、樟湖光饼等特产。

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延平区峡阳镇自古以来就有应氏状元祠、张氏百忍堂等六大宗族祠堂。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各祠堂竞相引入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五榜,评选表彰各类氏民典型,一年一评,上榜的荣誉加身,未上榜的见贤思齐。每逢清明、白露、冬至祭祖之机,各祠堂都要召开老寿星座谈会,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对年满16岁的青年学生开展缅怀前贤、爱乡爱国、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成人教育。

峡阳祠堂设有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平时对各姓氏居民开放,逢年过节还举办象棋赛和书画展等文娱活动。古老的祠堂“老树春深更着花”,发展成为民间纠纷的“调解站”,计划生育的“宣传站”,实用技术的“辅导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位于南平市西北、富屯溪畔,西连顺昌,北接建瓯,为闽北重镇之一,距南平市区45公里。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总人口25153人,其中集镇人口15000多人。

姓应的名人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