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族谱的目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1收藏

柳氏族谱的目录,第1张

4987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顾景淦 柳善维编辑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 四册

科图

4988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

(民国)柳溥庆编辑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989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可阴等辑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序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洵州柳氏康熙宗谱》。

4990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清)柳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4991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情)柳预生重修

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1890-1891)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科图 历博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三十六年六世孙柳可荫首修。

499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

(民国)柳牲春 柳预生等重修

民国元年(1912)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首修於清康熙间,此为四修。

499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卷

(民国)柳诒徵等撰

民国间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存卷7)

注:书中记事有至民国三十七年者。

4994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畅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柳氏介和堂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499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柳树芳辑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

499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

(清)柳树芳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胜溪草堂刻本 二册

北图 江西图(十四部) 陕西图

499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树芳撰

清道光胜溪草堂刻《养馀齐全集》本 七册

江苏苏州市图 福建师大

4998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兆薰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胜溪草堂刊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江苏苏州市博

福建图 江西图(十七部) 陕西图

美国

4999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

(清)柳树芳辑 柳以薰 柳以蕃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序刻本

北图 辽宁图 上海图 江苏吴江县图

日本 美国

注:此谱为《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卷九至十二。

5000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

民国十二年(1923)胜溪草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福建图

(二部) 暨南大学

500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章 蔡恒寿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笔谏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四册)

500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柳开贵 柴永祺等纂修

民国七年(19l8)笔谏堂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5003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清)柳贤沧纂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4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八年(1919)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5浙江慈溪竹口柳氏兴孝录二十匹卷

(清)柳世纲等修

清咸丰三年(1853)敦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5006浙江绍兴曾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文贞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馀庆堂木活字本

北图 浙江图

注:卷端题《浙绍会员张家沥柳氏宗谱》,封面书《会稽柳氏宗谱》。

5007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柳东甸 柳继权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馀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道光二十二年柳文贞始修。

5008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范厚基 吴忠雷重纂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清乾隆十六年初纂。

5009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蜀山乡

501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应敏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注:清顺治间始修。

5011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卷

(清)柳鼎序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2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

(清)黄浦南 葛荣再修

清光绪七年(1881)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3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

(民国)柳宗善 李定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4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传(存卷1-3)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5浙江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柳兆元修 柳培辑

民国二十年(1931)锡类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5016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

(民国)柳运茂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山东栖霞县寨里乡路旺村

5017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柳奂谔等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河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湖南图

5018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柳盛恒 柳盛镰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河东堂活字本 四册

湖南图

5019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

(清)柳凤桥增修

清同治七年(1868)手钞本

甘肃庄浪县朱店乡柳家庄

注:清乾隆十三年始修於柳时春。

5020 柳氏续谱不分卷

(清)柳如鉴纂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钞本

北京大学

5021 柳氏宗谱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卷)

柳氏系浦阳蜀山河东柳氏之一支,自从横溪分派迁居高丘以来,已600多年,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中最为杰出者,为蜀山第10世、高丘第4世的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曾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永乐二年(1304年),他还与族兄柳仕忠出面邀请进士出身时任浦江县事的程汝器为《蜀山柳氏宗谱》作序。其在序中写到:“婺之浦江西南有乡曰通化,去邑几一舍,为乌蜀山待制柳文肃公故居在焉。公为元朝名士,文章著述行于世久矣。其家乘一册,则公之闻孙叔雍所编辑也,先后公卿序跋其纂修之意至矣。二年冬,曾孙子中、子理来踵县斋,携以示余,复征后序。”待制公之子孙所以绍家声而继前烈者,岂无后人乎?噫!文肃公之遗泽未泯,蜀山之秀气犹存,胄监英才礼闱魁选、功名事业未可量者,固子理之职也。和睦族姓以奉蒸尝教子一经,以寿文脉者,子中当致力焉。”其对仕性公之功名事业寄予厚望,自不待言。方孝孺在《蜀山柳氏宗谱》所作的序中提及高丘柳氏的记载有:“其(柳补之)子为谁?贺也。讳贯,字道传也。宝,字惟善也。实也。”“宝子曰(王+景),字景文,子曰复,叔贤,杞,叔坚也。复子三:恂、性、怡也,杞子亦三:愉、恢、恺也。恂至恺不字未冠也。”据《蜀山柳氏宗谱》记载,高丘柳氏在明初子姓繁衍,同一行辈中多达近百人,这是目前高丘柳姓无法企及的,现在高丘柳氏同一行辈不超过20人。据父辈介绍,在民国前后,高丘柳氏已成为“三家村”,仅存三户半人家了,实在令人感慨。解放以来,高丘柳氏有所复苏,人口已增加了数倍,现已有20余户人家,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出现良好的势头,在横溪蜀山柳氏中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支,我希望高丘柳氏宗亲,应以蜀山柳氏始祖柳铸,20世祖、高邮令柳金,20世叔祖兰溪县尉柳叙,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21世伯祖柳贯,高丘柳氏4世祖柳性等先祖的道德文章与人格操守为我们的镜子,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以仰无愧于先祖,俯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和高丘这方故土。我翻阅《蜀山柳氏宗谱》,化了一天时间,将有关高丘与本家族的世系整理出来,草成《高丘柳氏宗谱》的初稿,供高丘柳氏族人参考。由于我手上的旧谱资料不全,许多资料尚需柳氏族人增加补充,以期完成一部详尽的《高丘柳氏宗谱》。

蜀山柳氏柳铸第27世孙、柳金20世孙、柳贯21世侄孙、高 丘始祖柳宝21世孙、柳性第17世侄孙柳哲敬撰于京西万柳园

2002年4月8日晚12点50分

第一世

柳铸,雍二十三,讳铸,字师颜,号西墅。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公乃诚公幼子也。宋建炎间,协同赵忠简公鼎护驾南渡,而居于杭,退而不仕,惟嗜堪舆,遍览胜筑,自浙之浦,而登蜀山之下,见山川秀雅,局势环聚,天峰拱揖,水口成形,心甚慕之,因遂家焉。横溪之居,自祖为始。生于宋熙宁壬子八月初一日子时生,绍兴丁卯四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七十六岁,娶缪氏,生于宋熙宁壬子正月十八日辰时生,绍兴己巳八月十六申时卒,寿七十八岁,合葬家北芦莘坞柏树山,生一子瀚。

第二世

柳瀚,睦五一,字宗海,人物魁伟,德性淳厚,封靖江学录。娶俞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二子:森、彬。

第三世

柳森,百六,讳森,字子林,善诗文,通经史,有继往开来之学,具匡国济世之才,登乡科授池州府学正。娶陈氏。生二子:监,蕴。

柳彬,百七,讳彬,字子均。娶钱氏。生二子:温、盖。

第四世

千一讳温,娶吴氏。生一子福。

千二讳盖字元载,娶钱氏尚书公侄曾孙女。生一子祈。

千三讳监字元洁。娶凌氏。生二子:禅、佑。

千四讳蕴字元积。娶义乌黄山童氏,合葬横溪郭园,即石柱坟父坟侧。生一子补之。一女适石塘盛。

第五世

万三二讳禅,志有凌云,名传四方,授都巡之职。娶贾氏。生二子:圆、庆。

万三六讳佑。娶翁氏,生二子:友、更。

万三七讳福。娶陈氏。生二子:周、用。

万三八讳祈字德济。娶义门郑氏。生一子叙。

万三九讳补之,字山甫。嘉定戊辰四月廿五日未时生,祥兴戊寅三月初三日卒,寿七十一。宋迪功郎,任嘉兴府崇德县主簿,莅政多能,宽爱得众,居官存忍让之风,归田周贫危之苦。娶金氏,嘉泰癸亥四月初二日生,德佑辛亥正月十八日卒,寿四十九岁。合葬邵原。生一子金。

第六世

恒一讳金,字时声。才兼文武,德洽乡邦,中宋咸淳丁卯科进士。宋末城窦山民倡乱,火金所居,官兵同金捕获金,乃恻然悯曰:“此岂其本心哉?良为饥寒所驱尔!于是止戮其渠魁,余悉放之,众感德造室庐还之,号为新居,事载《浙江省志》《寓贤传》。并见方集新居注内。授高邮军高邮县令,未上,元兴。后以子贵,敕命追赠阶奉训大夫,官淮安路泗州知州,勋飞骑尉,爵封浦江县男。宋端平丙申九月廿八日生,大德庚子八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五岁,葬郭园石柱坟。娶东阳上市俞通判女,追封浦江县君。淳佑戊申五月廿九日生,至元癸未八月初六日卒。葬横溪天山。生四子:贺、贯、宝、实。

正四讳周,学问常裕于自修,模范无忝于当世,宋季为检阅之官,吴直方尚师事之。娶金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一子尝。

正一讳叙,字元德。宋景定间以贤正任兰溪县尉,兰民德之。留居邑之西门外大园,为居兰始祖,后因宋亡恸哭不食而卒。详载《浙江省志》并兰浦二县志。娶吴公礼部师道姊。

第七世

振一讳贺,娶吴氏,合葬父坟侧。

振二讳贯,字道传,号蜀山。元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谥文肃。有文集行世。行实载《元史》本传。详见卷首宋景濂《形状》、黄晋卿《墓表》。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正壬午十一月初九日卒。寿七十三岁。娶兰溪石塘盛氏,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顺辛未十一月初九日卒。生三子:卣、同、因。

振三讳宝,字惟善,咸淳甲戌七月十三日生,至大辛亥三月初七日卒,娶季氏,景炎丁丑十一月十七日生,至正戊戌十一月十二日卒,寿八十二岁。合葬黄山。生一子(王+景)。

第八世

忠四讳(王+景),字景文,旧谱载忠一。大德辛丑六月廿五日生,洪武己未二月初八日卒,寿七十九岁,娶本邑刘副使女,皇庆壬子十二月十四日生,洪武丙辰七月初二日卒。寿六十五岁,继娶钱氏,生二子复、杞。

第九世

相四讳复,字叔贤,至正壬午八月初八日生。洪武壬午实建文四年四月初六日卒。寿六十一岁。娶金氏,至正甲申五月十七日生,永乐丙申正月廿八日卒,寿六十三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恂、仕性、仕怡。

相八讳杞,字叔坚,至正己丑八月廿七日生,永乐丁酉五月十六日卒,娶祝氏,至正丙戌六月十二日生,永乐己丑十一月十六日卒,寿六十四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愉、仕恢、仕恺。一女适本乡陈。

第十世

宜五讳仕恂,字子信,至正癸卯四月十二日生,永乐已未正月十六日卒,寿五十三岁。娶陈氏,至正甲辰(1364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永乐丙申(1416年)三月初十日卒,寿五十三岁。合葬鲍塘坞。生三子:崇勋、崇然、崇。

宜七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至正丁未(1367年)正月廿九日生,永乐辛卯(1411年)十一月廿七日卒,寿四十五岁,娶金氏。洪武己丑正月廿四日生,宣德辛亥二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三岁。生三子:崇选、崇通、崇遇。一女适戴九灵。

第十一世

和七讳崇然,字仲安,洪武癸酉五月廿一生,景泰癸酉四月初九日卒。寿六十一岁,娶董氏,洪武已亥十二月廿九日生。生六子:良潮、良江、良海、良涛、良澜、良(三+止)。二女,长适本邑市西赵,幼适本乡金玺。

第十二世

仁十七讳良澜,字廷波,宣德甲寅二月初一日生,宏治己未十一月二十日卒。寿六十六岁。娶金氏,正统丙辰七月初二日生,成化丁未四月廿九日卒。合葬许山头。生三子:世慷、世惟、世恺。二女,长适金,幼适钱。

第十三世

义五十一讳世恺,字存晓,成化甲午五月初六日生,正德辛巳三月十八日卒,娶城头陈氏,宏治戊申闰正月廿三日生,嘉靖癸亥三月初六日卒,寿七十六岁,合葬许山头。生二子:思显、思顺。二女,长适溪口周,幼适六都陈。

第十四世

礼五十一讳思显,字文扬,正德辛未十二月初四日生,隆庆壬申十二月十二日卒。寿六十二岁,娶赵氏,正德壬申五月初七日生,万历甲申三月初四日卒,寿七十三岁卒,寿七十三岁,生四子:希会、希良、希志、希豪。二女长适市西朱,幼适六都施。

第十五世:希良

第十六世:彦龙

第十七世:一新。生四子:汝贵、汝澄、汝葵、汝发。

第十八世:汝贵。生四子:元生、拱生、邦铨、进生。

第十九世:元生(乡饮宾)。生二子:鹏程、鹏翮。

第二十世:鹏程。生三子:启焕、启燕、启麟。

第二十一世:启焕。生一子:瑞有。

第二十二世:瑞有。生二子:喜江、喜道。

第二十三世:喜江。妻水阁吴店盛氏。生一子:全旭。

第二十四世:全旭。妻西塘下方氏。生二子:成方、成圣(谱作兴)。女二,长适王北山金,幼适双溪口陈。

第二十五世:成方。妻周氏。生二子:顺风(谱名作克风)、克龙。女二,长幼皆适城头陈。成圣。妻陈派宅陈桂雪。子三:新庆(谱作克庆)、新法(谱作克法)、新运。女二:林蕊、小蕊。

第二十六:克风,妻周氏,子一:兴祥,女二:春苗、明萏。克龙,妻陈氏。子二:明镜、明正。女三:修叶、爱莲、爱仙。新庆。妻下溪前宋氏。子三:遵福、遵禄(早夭)、遵德。女二:爱君、爱珠。 新法,妻陈阳春,生子二:遵寿、遵喜,女一:群青。新运,妻施氏,一子:遵富。

第二十七世:遵福,妻周燕芳,生子二:祖进、祖连(溺水夭亡),养女一:跳;遵德,未婚,养女一:飞;爱君,初适下口坑楼开红,生一子楼永祥,一女楼兰肖。夫丧再适陈派宅陈兴余;爱珠,适胡宅胡启仁,生女胡灵丽,儿胡平安;遵寿,妻施雪英,子一:世晗;遵喜,又名柳哲,妻尹行燕,又名雨心,女一:京慧,又名祖濂;群青,适梅新店周根有,生一子思元

柳(liǔ)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姬展禽之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大夫展禽(公子展),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姓氏,称柳氏。又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旦的裔孙鲁孝公姬称有个儿子叫姬展,姬展的孙子叫姬无骇,他以父亲的名字为姓氏,称展氏。后传至展禽一代,称公子展,食采于柳下,其后裔子孙就以柳为氏,世称柳氏至今。著名的柳下惠,就是周公姬旦之后鲁孝公姬称的后裔,就是展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氏。柳下惠是鲁国大夫,曾掌管刑狱。据说他曾夜宿郭门,“有女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展禽逝世后,因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史称“柳下惠”。在史籍《淮南子》中说,展禽在家门前种有很多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因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亚圣孟子赞之为“圣之和”。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柳氏族人奉为得姓始祖的柳下惠,勘称女色面前的“圣贤君子”。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属于以都城名为氏。战国末期,楚怀王熊槐有孙子名熊心,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被西楚霸王项羽推为首领,也称楚怀王,号称“义帝”,建都于柳(今湖南常德)。在史籍《通志·氏族略六》中记载:“怀王孙心,都郴,其后遂为郴氏。”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则明言:“怀王心无后”。虽然楚怀王根本就未能到达即定的新都城长沙,被项羽派九江王英布等追杀于郴县(今湖南郴州)。在史籍《史记集解》中引汉朝名家文颖的话说:“郴县有义帝冢,岁时常祠不绝。”文颖是汉朝末期的人物,果如其言,则对楚怀王的祀祭实际上完整地持续了两汉的全历程。但在汉朝史家巨摩司马迁的《史记》中,却没有为楚怀王熊心专门立传,这个“失误”使他在后世一直就颇受非议。清朝学者赵翼的评论最具代表性,他说:“《史记》不立楚怀王心传,殊为缺笔。陈涉已世家矣,项羽已本纪矣,心虽起牧羊,然汉高、项羽尝北而事之;汉高之入关,实奉其命。”由此看来,刘汉皇室对楚怀王的盖世奇功是相当尊崇的,这虽然不能回避刘氏对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之谕的感激之怀在起诺大作用,但毕竟为历史保留了真正属实的一笔。

在楚怀王熊心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立都之城名为姓氏者,称柳氏、郴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西魏宇文泰集团实行府兵制时采取的措施,当时将其新军将领,除在六镇仍保持复姓者不动外,其他人皆按功劳次序,将已改的汉字单姓恢复或改为鲜卑旧姓,如于姓仍改为勿忸于。其中还包括赐胡姓,如李虎、阎庆并被赐姓大野氏,李弼被赐姓徒何氏,周摇被赐姓车非氏,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而以赐姓宇文者为最多,诸如王杰、祖孝芬、崔谦、郑孝穆、柳敏等——其中包括汉族高门大族,皆被赐之。当年,士兵多有以统帅之鲜卑姓作为己姓之例,如独孤楷本姓李,以从主将独孤信而得姓。

宇文泰集团恢复胡姓的目的,在于加强胡族贵族内部以及胡汉统治者之间的合作,而被改姓者则的确因之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著名的南北朝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庾信曾在《出自蓟门行》中记载:“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说明复姓在社会上有特权地位。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朝时期蒙古鄂柳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鄂柳特氏,亦称鄂尔果诺特氏:世居喀尔喀(今蒙古国)。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rgonote Hala。

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多冠汉姓为柳氏、刘氏等。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柳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源流六

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明末清初有著名民间评话艺术家曹永昌,公元1587~1670年,字葵宇,号敬亭;祖籍南通余西场,生于江苏泰州。曹永昌在十五岁时强悍不驯,屡屡犯法,得泰州府尹李三才为其开脱而流落在外。他先后逃亡于泰兴、如皋、盱眙。后因听艺人说书,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说开讲,居然能倾动市人。曹永昌后来渡江南下,变姓为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其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柳逢春在云间(今上海)得到莫后光的指点,书艺大进。之后到扬州、杭州说书。对于他的评书艺术水平,黄宗羲《柳敬亭传》写道:“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乌悲暮骸。亡国之恨,檀板之声无绝,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在曹永昌的后裔子孙中,都称柳氏。

在明末清初,江南有著名的妓女杨隐,公元1618~1664年,字影怜,婚后号河东君;吴江人(今江苏苏州,一说浙江嘉兴)。杨隐自幼聪颖绝伦,入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婢,受其熏染,“博览群籍,能诗文,间作白描花卉,秀雅绝伦。”后被卖入明朝故相周道登家,因年幼明慧,主人常抱膝上,教以诗词歌赋。十四岁时,杨隐离开周府,流落为妓,往来于吴越间,与高才名士交往,改名柳如是。柳如是婉媚俏丽,格调高绝,于是江左之地,“一时喧誉,独推章台”,遂成一代名妓。在明末,嫁与著名文学家钱廉益为妾,其善画,白描花卉,雅秀绝伦,山水石竹,淡墨淋漓。又博览群书,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公元1664年,钱谦益在八十三岁那年病逝于杭州,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她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孙,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就封,为第一代鲁公,下传至春秋鲁孝公时,生有一子叫展,展之孙无骇以王父字为氏,始姓展。无骇生子展禽,名获,字禽或季,鲁国大夫,曾掌管刑狱,食邑于柳下。据说他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展禽死后,因其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史称“柳下惠”。(《淮南子》说展禽门前种有很多棵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孟子赞之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孟子赞誉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正是中国柳姓的始祖。

各支始祖

柳庆叟:字继宗,又字文政,据浏邑旧谱初授中书,任嘉定十三年庚辰岁,五月十一日午时生,元成宗大德四年徙居潭州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岁,十一月初一日午时卒,寿九十有一,葬长桥沙溪塘山。元配:陈氏,诰封宜人据浏邑旧谱宋嘉定十二年己卯岁六月十一日子时生,与公子偕子媳同徙泽州卒未详葬长桥沙溪塘山。

柳成翁:住江南杨州。元配:益氏,子四:洪;能;升;茂。 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9%左右。

柳姓最早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惔,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

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代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

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柳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三十位。

全国姓柳的有多少人?都分布在哪?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忄炎,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代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柳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60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柳姓的介绍 柳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出自芈姓义帝―楚怀王,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 另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9%左右。

中国有多少姓柳的人? 问百度,哥哥,姐姐呗

柳氏家族 柳氏家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你好!

柳氏家族人口分布:

当代柳姓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湖北、安徽、辽宁五省,这里占了柳姓总人口的49%,其中山东居住了柳姓总人口的17%,是柳姓的第一大省。全国也形成以山东、两湖为中心的柳姓分布密集区。其他地区,江苏、黑龙江、山西等地也有柳姓人口分布。

中国姓柳的都分部在哪几个省市 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9%左右。

柳姓最早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矗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

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代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

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柳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三十位。

我姓柳,我想知道柳氏的起源和全中国有多少人 关于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聚集地(迁徙分布)

在台湾省,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省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历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 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会 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许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纣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赢”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后传为李。

张: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张鲁、张角等。

全国第一大姓名:张伟

可能是“伟”代表着挺拔、雄伟之意,去年全国>>

柳姓一族 老家在中国那里 一、姓氏源流

柳(Liǔ)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鲁国有展禽,食采于柳下(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东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又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叫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姓,称为展氏,传至展禽这一代,食采于柳下这个地方,子孙就以柳为姓,世称柳氏。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之孙心,秦末大起义时被各路义军共推为首领,号义帝,建都于柳,其子孙有的以都城名柳为氏,称为柳姓。

3、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

③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

② 另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得姓始祖: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孙,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就封,为第一代鲁公,下传至春秋鲁孝公时,生有一子叫展,展之孙无骇以王父字为氏,始姓展。无骇生子展禽,名获,字禽或季,鲁国大夫,曾掌管刑狱,食邑于柳下。据说他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展禽死后,因其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史称“柳下惠”。(《淮南子》说展禽门前种有很多棵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孟子赞之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孟子赞誉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正是中国柳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忄炎,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代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柳 庄:春秋时卫国人,为卫献公之臣。以贤德著于朝野>>

姓柳的人多吗? 关于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聚集地(迁徙分布)

在台湾省,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省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历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 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会 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许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纣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赢”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后传为李。

张: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张鲁、张角等。

全国第一大姓名:张伟

可能是“伟”代表着挺拔、雄伟之意,去年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

中国柳姓的祖先是谁在哪个朝代 关于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聚集地(迁徙分布)

在台湾省,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省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历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 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会 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许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纣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赢”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后传为李。

张: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张鲁、张角等。

全国第一大姓名:张伟

可能是“伟”代表着挺拔、雄伟之意,去年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布的31个城市>>

姓氏柳的起源 柳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出自芈姓义帝―楚怀王,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 另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9%左右。

请采纳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物,并称“韩柳”。

柳敬亭

(1587~1670?) 名逢春,秦州人。明末著名的说书人。本姓曹,为避仇家而流落江湖,休于柳下,改姓柳。曾入左良玉幕府,良玉败,又游松江马提督军中,终不得志。善说书,使人驻足聆听,乐而忘倦。

柳庄

柳庄,字思敏,隋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生卒年不详。柳庄祖父季远,仕梁,官至司徒从事中郎。父也仕梁,官至霍州(治今安徽霍山县东)刺史。柳庄少怀远志,博览典籍.兼善辞令。他在后梁任中书舍人,之后还任黄门侍郎,吏部郎中、鸿胪卿等职。后梁明帝天保十八年(579年),北周孝静帝继位,明帝派柳庄入北周祝贺。

柳世隆

柳世隆(442年~491年),字彦绪。原籍河东解(今山西永济县),其高祖柳卓时自本郡迁至襄阳(今湖北襄阳)。少有风器,好读书,善弹琴,“涉猎文史,吐音圆润”,世称“马稍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他历仕南朝宋、齐两代,官至尚书令,是当时杰出的音乐家。卒于491年(永明九年),赠位司空,谥忠武。著有《龟经秘要》2卷。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柳元景

(生卒年待考),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今山东临猗)。著名南北朝时期宋国名将。

柳亨

(生卒年待考),字嘉礼。著名隋朝大臣。终检校岐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恭。

柳彧

(生卒年待考),字幼文,柳卓七世孙,柳仲礼之子。著名隋朝大臣。

柳冲冲

(生卒年待考),唐朝初期人。著名姓氏学鼻祖。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柳冲冲在此期间撰有《大唐姓系录》二百卷,并与柳芳合撰有《永泰谱》,指导柳璨撰有《韵略》等,从此开创了中国各姓氏研究和家谱创建之先河。

[柳氏属地]

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一带。

[柳氏来历]

据史书记载,典故“坐怀不乱”中的柳下惠就是柳氏的始祖。《元和姓纂》中说,周公孙鲁孝公之子展,有裔孙禽,食采于柳下,遂以柳为氏。因禽生前坐怀不乱之美德,死后封其谥号为惠,史称“柳下惠”。

[柳氏名望]

说到柳姓名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哲学上也有独到见解,倡导“元气”说,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公权,唐代大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其书法笔力遒劲,自成体系,尤以正楷知名。柳永,宋代著名的大词人,词作传诵千古,历久不衰。除了以上三位以外,柳姓名人还有如春秋卫国的柳庄、南朝诗人柳恽、宋代散文家柳开、元代文学家柳贯等等。

柳姓的来源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是源于姬姓: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大夫展禽(公子展),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姓氏,称柳氏。柳姓的历史名人有:

柳公权

  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宗元

  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 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敬亭

  (1587~1670) 名逢春,秦州人。明末著名的说书人。本姓曹,为避仇家而流落江湖,休于柳下,改姓柳。曾入左良玉幕府,良玉败,又游松江马提督军中,终不得志。善说书,使人驻足聆听,乐而忘倦。

  柳庄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卫国人。著名卫献公之大夫。

  柳世隆

  (生卒年待考),蒲州解人。著名南朝宋国大臣。好读书,善弹琴,通术数,著《黾经秘要》。

  柳元景

  (生卒年待考),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今山东临猗)。著名南北朝时期宋国名将。

  柳亨

  (生卒年待考),字嘉礼。著名隋朝大臣。终检校岐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恭。

  柳彧

  (生卒年待考),字幼文,柳卓七世孙,柳仲礼之子。著名隋朝大臣。

  柳冲冲

  (生卒年待考),唐朝初期人。著名姓氏学鼻祖。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柳冲冲在此期间撰有《大唐姓系录》二百卷,并与柳芳合撰有《永泰谱》,指导柳璨撰有《韵略》等,从此开创了中国各姓氏研究和家谱创建之先河。

  柳公绰

  (生卒年待考),字宽;京兆华原人。著名唐朝大臣。柳 泽:(生卒年待考),蒲州解人(今山西运城解州镇)。著名唐朝政论家。哲学上,坚持老子“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观点;政治上,提出若干改革措施,极富进取精神。

  柳奭

  (生卒年待考),字子邵;蒲州解人(今山西运城解州镇)。著名唐朝大臣。唐高宗宰相,累迁中书舍人,拜兵部侍郎,再迁中书侍郎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拜相,任中书侍郎,翌年改任中书令,兼修国史。永徽五年,晋升皇后的外孙女渐被疏远,柳奭请辞被免,左迁吏部尚书。皇后废,累贬爱州刺史。后以大逆罪被诛。

  柳冕

  (生卒年待考),字敬叔;蒲州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著名唐朝大臣。官御史中丞、福建观察使等职,主张文章必须阐发“六经”之道,为韩愈文论之先驱。

  柳永

  (公元980~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排行第七,又叫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祖籍河东(今山西),后徙居福建崇安。著名北宋词人。

  柳开

  (公元947~1000年),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人(今河北大名),著名宋朝散文家。

  柳贯

  (公元1270~1342年),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人(今浙江兰溪横溪镇横溪村七架屋祖宅)。著名元朝文学家。官至翰林待制。著有《柳待制文集》。

  柳逢春

  (公元1587~1670待考),原名曹永昌,字葵宇,号敬亭;祖籍南通余西场,生于江苏泰州。著名明末清初民间评话艺术家。

  柳如是

  (公元1618~1664年),女,本姓杨,初名隐,后名爱,字影怜,婚后称河东君;吴江人(今江苏苏州,一说浙江嘉兴)。著名清朝初期诗人、画家。明末曾为江南名妓,后嫁与文学家钱廉益为妾。其善画,白描花卉,雅秀绝伦,山水石竹,淡墨淋漓。又博览群书,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

  柳遇

  (生卒年待考),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画家,工人物、树石。

  柳土育

  (生卒年待考),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画家。其所绘山水遒逸苍茫,亦工书,善诗。

  柳亚子

  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柳元麟

  (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云南反共救国志愿军总指挥。

  柳际明

  (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七十五军军长。

  柳树人

  (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二〇〇师第五九九团团长。

柳氏族谱的目录

4987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清)顾景淦 柳善维编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 四册科图4988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民国)柳溥庆编辑民国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