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6收藏

江苏方氏家谱,第1张

  方氏家谱 921全国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清)方善祖 方大成等编

  清乾隆十八年(1753)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安徽歙县、浙江淳安等地。封面作

  《柳山方氏宗谱》,版心作《方氏会宗统谱》。

  922天津宝坻方氏族谱一卷(清)方学诗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923上海青浦方氏宗谱不分卷(清)方德彰续修 方存绪编辑

  清光绪间钞本二册

  上海市文管

  924江苏溧水方氏汇同宗谱不分卷民国三十年(1941)河南堂木活字本五册

  江苏溧水县城郊乡沙河邨

  925江勤扬州方氏联临派居河前族迁扬州支谱一卷(清)方鼎銧等修

  清光绪间刻本一册

  北图

  926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方文皐主修方有年总纂,民国十七年(1928)毗陵方氏滋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三十年。

  927江苏无锡方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清)方州云 方殿荣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928浙江虞嵊方氏宗谱四卷(清)方仁桢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逸河堂活字本 五册

  北图(虫蛀残破)

  注:该族散居上虞、嵊县等地。

  929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秉哲戴鸿文主修,民国九年(1920)积庆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

  930浙江萧山方氏家谱五卷(清)方国标辑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吉林大学

  931浙江淳安方氏族谱前集不分卷後集不分卷明钞本 一册

  北图(前後残破)

  932浙江淳赛桂林方氐宗谱十二卷(清)方其 方之瑾等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宛陵汤茂乡木刻本一册

  安徽图(存卷1、2)

  933浙江淳安 山路口方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善祖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观礼堂刻本 六册

  历史所

  934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民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张寿荣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首、卷1一5)

  935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936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

  民国三年(1914)六桂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4、5、18、19、22、23、卷首)

  936浙江宁波镇海桕墅方氏恭房支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江五民 方义鹗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昌石氏木活字本

  历史所天一阁(存卷首、卷1一6、13一20)

  937浙江鄞县鄞青阳村兰田方氏家乘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琴 方友镇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938浙江馀姚姚南四明丁山方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瓒 方始瑞等编

  清光绪十五年(1889)伦叙堂木刻本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

  939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童成章编

  民国二十年(1931)乘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天一阁

  注:方朝昌始修於清嘉庆间,此为二修。

  940浙江奉化 阳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庄景仲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陈锦澜始修於清同治五年。

  941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宗谱十卷(民国)方汝舟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大训堂活字本 一册

  北图

  注:书口题《旌门方氏宗谱》。

  942浙江嘉兴歙县罗田方氏迁禾分支宗谱三卷(民国)方惟善辑 方锡壤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版心作《罗田方氏迁禾宗谱》。

  943浙江德清方氐宗谱四卷(清)方允权 方孔铭重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德清县清退办

  944浙江诸暨白门方氏宗谱不分卷(清)方健 郭瀚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写本 六册

  浙江图

  945浙江金华孝川方氏宗谱五卷(清)方表等十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方翔始修於宋绍定四年。

  946浙江金华赤松方氏宗谱□□卷,民国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3、10-12、19)

  947浙江兰溪方氏重修族谱八卷(清)朱维义篡修 方朝裕等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948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六卷(清)翁百高重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49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三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950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七卷(清)方旭重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51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四卷,民国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甘露乡露源方村

  952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五卷,民国七年(191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金钟村

  953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三卷,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954浙江兰溪云源方氏族谱六卷,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殿口村

  955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六卷(民国)祝钟重纂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956浙江兰溪方氏宗谱三十一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大塘乡

  957浙江兰溪董塘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凤增 方志高等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永昌乡董塘

  958浙江兰溪平渡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希亮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959浙江兰溪河南方氏宗谱二十五卷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乡梅屏村

  960浙江衢州沧州方氏宗谱四卷(清)方绍彭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重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存一册)

  961浙江衢州重修三衢西邑沧州安仁里方氏宗谱□□卷

  方钧方炽昌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2)

  注:版心作《沧州方氏宗谱》。卷二有清宣统元年作像赞。

  962浙江衢州河南方氏宗谱四卷(民国)方明礼重修

  民国三十七(1948)北隅居士郑荫槐木刻本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未有後人墨笔增补至一九六三年。

  963浙江常山丹阳方氏宗谱六卷(民国)徐燮创修

  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渣濑湾

  964浙江常山遂阳墅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十二年(1923)序刻本

  浙江常山悬芳邨镇

  965浙江常山方氏宗谱二卷(民国)蒋树梓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高埂邨

  966浙江常山定阳玉山方氏宗谱二卷(民国)蒋树梓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大塘後邨

  967浙江常山方氏宗谱一卷(民国)方志有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三角甫邨

  968浙江常山大桥头方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曹宅邨(存卷8)

  969浙江临海台临方氏宗谱五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970浙江天台方氏宗谱二十卷(清)方 等修

  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上海图(缺卷10、11)安徽图

  971安徽船溪方氏宗谱十二卷(清)方国仁 方国遐等重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敦厚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池等地。

  972安徽方氏宗谱四卷(清)方士识 方渭川等重修

  清同治八年(1869)崇本祠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祁门、石棣等地。本书扉页作《方氏家乘》。

  973安徽方氏族谱□□卷(清)方兆修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4、13、29)

  注:记事至清同治十二年。

  974安徽河南方氐宗谱四卷(清)方燮堂 方秀卿新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庆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975安徽方民族谱□□卷,民国间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31、32、35、36)

  注:其中记事至民国五年。

  976安徽定远鑪桥方氏家谱四卷首二卷(清)方士淦等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钞本 四册

  北图

  977安徽定远重具鑪桥方氏家谱四卷首二卷(清)方汝绍等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日本 美国

  978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谱略不分卷(清)方德骥修

  清光绪六年(1880)杭州思福堂刻本 二册

  北图江苏苏州搏

  979安徽绩溪城南方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需南方氐祠谱四卷

  (民国)方树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恩诚堂活字本 九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绩溪县方安湾

  注:方允镇始修於清乾隆十一年。

  980安徽绩溪城内方氏宗谱二十四卷(清)方建寅主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修本

  安徽绩溪县东青岭

  981安徽绩溪城内方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方树主修

  民国八年(1919)修本

  安徽绩溪县东青岭

  982安徽绩溪城北方氏宗谱二卷(清)方政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续修本

  安徽绩溪县鱼龙山

  983安徽歙县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统宗图谱一卷

  (宋)方桂森纂修,明刻本 一册

  北图

  注:末有元至正二十三年新刻衍庆统谱跋。

  984安徽歙县新安邑环山方氏重修流芳谱九卷(明)方达纂修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刻本一册

  北图

  985安徽歙县古歙方氏宗谱六卷(明)方伯安纂修,明隆庆间刻本

  吉林大学(存卷3一6)

  986安徽歙县沦川方氏族谱不分卷(明)方柱纂修

  明万历四年(1576)写本一册

  历史所

  987安徽歙县汉歙灵山方氏宗支世谱□□卷(明)方在明纂修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家刻本

  北图(存卷3、4)

  988安徽歙县歙西灵山方氏世谱文选一卷(明)方在明纂修,清钞本

  湖北图

  989安徽歙县古歙方氏历代源流世谱十卷(明)方鹗纂修,明刻本

  北京大学

  990安徽歙县方氏世谱不分卷(清)方学伯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七册

  人民大学

  991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方秋宇等纂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十二册

  北图(缺卷2、4)

  992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方怀德 方淇 纂修

  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

  安徽省博(存卷首、卷1一3、5一10)

  993安徽歙县方氏族谱六卷(清)方逢义编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写本 四册

  安徽博

  注:卷端作《歙西联墅镇信行陈邨方氏世系图》。

  994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宗谱九卷(清)方清耀 文肇夔等纂修

  清乾隆十年(1745)敬投堂刻本

  安徽博安徽徽州地区博(存六卷)

  995安徽歙县方氏族谱,钞本 -册

  北图

  注:卷首有清嘉庆二十年方煦端自序。

  996安徽歙县方氏宗谱,清钞本 一册

  安徽图

  997安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方为国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敦本堂木刻本 七册

  河北大学

  998安徽祁门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炽昌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敦义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999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二十册

  人民大学

  1000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方姓为第六十二位姓氏。

方姓源于北方,盛于南方。先秦时期,方姓人活动在河南一带;西汉末,方姓族人东迁至安徽,逐渐形成望族。

唐朝时,方姓人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方姓人则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带,同时,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

宋元之际,有方姓人为避乱迁至海南。方为民说,到明朝时,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格局。

扩展资料:

方姓名人

一,方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

二,方弼、方相: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三,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四,方琼: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五,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家姓排名

中新网-宋朝“学霸”方姓最多 莆田方氏家族出132名进士

方氏聚居于岳阳县高垅石墨港竹山坡一带,清朝中叶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官场人物。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氵是、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编辑本段方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 编辑本段复姓 方雷氏

  (一)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相传方雷氏是神农氏的九世孙。黄帝娶方雷氏之女为次妃。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编辑本段家族名人

  方叔 : 西周宣王(前八世纪)时的卿士,征伐古族玁狁有功。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着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论学以宋儒为宗,说经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为桐城派之宗主。着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方本仁

  方本仁(1880--1951),号耀庭。湖北黄冈陶家楼人。幼入塾读书,年20做塾师。后投

  武昌右旗马队营当兵,被选送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仍回马队。 编辑本段地望分布

  河南河南郡。

  湖北黄冈等。

  山东济南,泰安,济宁。 编辑本段入谱资料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

  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

  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

  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

  《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

  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

  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

  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

  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

  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

  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

  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编辑本段立本堂流传字派

  湖北黄冈立本堂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元末)。兄弟

  九人方万二、方万三、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

  方万八、方万九因避元末战乱,自江南豫章丰城迁至黄州府。

  后因韩福通倡乱,屠陷蕲黄等处,兄弟星散仅万一公、万二

  公、万七公之后人仍居于黄。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编辑本段立本堂方氏宗谱序1

  古者设官以奠世族固合天下之公卿大夫士庶俾知尊祖敬宗收族其亲睦化民一道同风之意至

  深且厚也唐宋以来其法寝衰眉山苏氏广陵欧阳氏始以其族属辑为一书一时士大夫效之各亲

  其亲各祖其祖而宦籍表记较前代为尤详我族 连源公元祐中御史代有才名 逢辰公保佑间

  吏部尚书以忠直其顾纪载之宝亦必有比美欧苏者惜乎南宋以后一摄于辽再逼于金终灭于元

  户口之存者百不获一而昔年之记载亦寥匕无岁矣 元季万一公由江右迁黄历十余世椒衍瓜

  绵文人蔚起虽各有传记而卷贴未成 明万历乙巳岁一仁公 一奇公剑修谱稿片十一世未编

  之序一旦条分缕析洵可谓 万一公之肖子贤孙而后世之指南宝鉴也然其遗亡散佚者已不可

  复考矣

  国朝道光癸卯岁 极荣公重其事而未竟同治癸亥岁 道修公昌福公复续辑成卷圆纪井然似称

  明备然所载 万一公递至 福四公生四子 长辰钜铎居还和 次钜监居九江 三钜钲不可

  考 四钜铨居梦义则可考者确有三支何但云长之后生四子数 亮公 庸公 显公 得公

  亮公之后迁居松杨耶 庸公之后仍居杨泗冲 显公之后迁居神角桥 得公之后居桥梓畈而

  九江梦义二支竟一无所纪乎从可已时代云遥播迁靡定遗忘乘误在数公诚莫可如何而不行之

  所以不果也况今去癸亥续辑之世近四十年其或谬必有甚于昔日者裔孙也晚敢不度德量力以

  自取戾乎然偶念数公墨稿现有可凭乃逡巡畏缩不欲任咎更数十年后举数公之说亦将付之乌

  有矣其咎又将谁任耶爱不避还越逐支采辑取数公原稿参以各房旧纸与夫墓志碑铭一切有裨

  于谱事者无不旁搜而互证之其已安者笔之书其未安者关其疑难生卒葬所遗漏亡丁不无遗憾

  然于古者敬宗收族之义数公承先启后之心或不至大相刺谬也至一世为期递传而远续之是又

  望继起之贤能者焉兹当谱牒告竣谨历叙始末以示来兹云

  维

  皇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 仲春月 谷旦

  三房经管采访盍族人等重刊 编辑本段立本堂方氏宗谱序2

  学者生千载下往往论古人言行如目及事益其有历史存焉故世家巨族镌谱牒史者所以纪历代

  之王纲谱者所以编一姓之宗脉序尊卑分少长别同异定亲疏前者创之后者因之继继绳绳俾累

  世渊源可溯谱之关系岂不重哉考之贵分家乘光绪辛丑经一修迄今四十余年支族丁繁生娶孔

  多卒葬弗少若不镌之谱牒年湮代远文献无徵且国体改更潮流变幻新政策者均以人民平等世

  界大同长长亲亲之义废然殆尽伦理之壤曷忍言哉兹者倭寇潜消国家初奠盍族诸公是以有沧

  桑之虑岁丙戌入祠义刊俾荣甫公董率其事一时督理经费者玉田华炳柏山也司主稿任编修掌

  文篇勤采访严校对伟卿河清厚卿光华华谦子凤指南仲敏月臣献廷宝山暨各房执事诸先生各

  精乃职各尽乃心越正月而投稿岁三月而谱成非诸公之力祖宗之灵曷能成之易也非敢谓蝉联

  有绪鳞次无讹上可告无罪于祖宗下可信无惭于族众不过汇编众稿续完成帙而已愿于族读斯

  谱者得以知家约家规领兹家训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伦理于焉勿坠孔子成春

  秋而乱臣贼子惧则是谱也故孙总理开端日民族亦存以正人心维世道回败俗挽颓风由民而国

  由远而远黎民于变不独为家族幸且为天下幸也是为序 编辑本段立本堂方氏宗谱序3

  家谱家史也国家有历史家族者也不能无史一姓之宗脉序尊卑分少长别同异定亲疏承上启下

  世代渊源可溯家乘自丙戌年二修迄今五十余载年湮代远文献无凭经历次运动的洗涤无可考

  证今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今春由少东公统率其事管理经费者学文学想司主稿任编修勤采访严

  校对大火南山大兴少英大粗大善大桂学涛学金学斌学炽学志学安学明新平暨各房代表诸先

  生各精乃职各尽乃心三月而投稿十月而谱成非诸公之力祖宗之灵哪能轻易成功今上可告无

  罪于祖宗下可信无惭于族众不过汇编众稿续完成帙众族人看后得知家约家规领兹家训相亲

  相爱和睦相处遵纪守法谨记族训今留一字不足为序

  55世至61世:丰隆永远播琼瑛。 编辑本段各地祠堂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後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後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後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後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

  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睦堂:桂林方氏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

  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後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若端 王 扌/应 元之/万 氵 思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言公彦承弘/宏 闻贞尚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6位。

一姓氏源流

方(F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省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姬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方姓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姓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姓向南播迁的结果。西汉末年,固始籍汝南尹方 ,为避王莽之乱,迁移到安徽歙县东乡安家,其三孙之长子方赞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严、衢、婺、越,赞之二弟方观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九江、滁阳、莆田,其三弟方弘的子孙则分衍于徽、宣、池、秀、湖、常。隋唐以前,青州(今山东省淄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一带及北方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有河南方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漳州。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王叔自安徽歙县回迁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王叔有孙名廷滔,其后裔有迁饶、信、江、苏诸郡;另一孙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乱之原因,徙居莆田剌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其六子皆进士及第,后其子孙中有的与阿拉伯人通婚,并信奉伊斯兰教,后从中分出一支于宋元之际为避乱迁至海南岛琼州定居。此际有一支方姓从河南省固始避乱南迁,先达福建省福州,再迁漳州之龙溪。明初,方姓因方孝孺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充军者数以万计,有逃至河南省钧州(今禹州)者,后发展成大族。同时,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清初,有漳州龙溪一支迁入台湾省,不久闽、粤中的方姓人也有入台者,后有飘洋过海落籍异邦者。可见,方姓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方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

三、历史名人

方 干:新定(今浙江省建德)人,唐代诗人,因缺唇,故在科举中不被录取,于是隐居会稽镜湖,终生不仕。其诗闻名江南,多以流连风物和格调低沉为主题,死后追赐及第,有《玄英先生集》传世。

方 清:唐代农民起义领袖。唐代歙州人(歙州治所在今歙县)。762年,江南发生大规模疫灾,百姓民不聊生,方清率领歙州饥民揭竿而起,凭借山区险要地形同官军对抗,一时应者如云,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了数万人。763年,方清率领农民军进军贵池秋浦的乌石山,与广德一带的陈庄、陈五义军会合,采取积极进攻的态势,连克周围县邑。765年正月,方清的军队屯扎石埭县,并乘政府军准备不周时,勇猛进击,攻克歙州,擒杀刺史庞浚,一时威振江南。此后,方清在黟县赤山镇修筑城池,自建阊门县。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唐王朝派大将李光弼进剿,唐军主力部队又得到了豪绅吴仁欢数千民团的帮助,方清虽据险扼守,但寡不敌众,战败牺牲。

方 会:俗姓冷(992-1049),袁州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人。先作小官,不称职,出家,从楚圆学禅法。后在杨歧山和云盖山弘法,言行常常更加离奇。如上堂说:“举古人一转公案,布施大众。”过一会说:“口只堪吃饭。”又如:“慈明忌辰设斋,众才集,师于真(画像)前以两手捏拳安头上,以坐具画一画,打一圆相,便烧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可见教法还是临济宗和云门宗的奇警一路。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等。他死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年五十八岁。临济宗两支派之一的杨岐宗由方会禅师创立,杨岐宗是临济的正脉,方会以后,临济一系延绵不绝。

方 腊: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120年率众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起义军攻陷数十县,东南震动。次年夏,被俘后在开封就义。

方 岳:宋代词人。字巨山(1199-1262),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省)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

方 凤:南宋诗人。字韶卿(1241-1322),一字景山,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宋 末任容州文学,入元归隐于仙华山。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 回:宋末元初诗人。字万里(1227-1307),号虚谷,歙县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曾编《瀛奎神髓》。著有《桐江集》等传世。

方 苞:字凤九(1668-1749),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康熙年间进士,1711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著名的《狱中杂记》,记述了在狱中耳闻目睹的种种丑恶事实,暴露了清代司法制度的腐朽和黑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方 薰:字兰坻(1736-1799),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省石门(今崇德)人,清代书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工写生。兰士幼慧敏,自小同父亲周游浙江全境,眼界开阔,又广学博取,得以成就其绘画的大业。与画家奚冈齐名,世称“方奚”。著有《山静居论画》传世。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方回:安徽歙县人,元朝文学家,标榜江西诗派,并倡一祖(以杜甫为一祖)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之说。曾编《瀛奎律髓》,评选唐宋以来的律诗,今存《桐江集》。

方克勤:字愚庵,浙江省宁海人,明时曾任济宁(今属山东省)知府三年,治民施以仁政,户口倍增。因犯“空印案”被诛杀。明代礼部给事方言直,与方克勤为两兄弟,为避免株连,方言直把其宗族一脉迁居赣南于都上方,当地也叫溪上方,溪下王,以纪念自己与方克勤血肉兄弟之间的感情。方孝孺被株连后,浙江宁海方氏余脉皆迁居赣南。孝孺两孙被言直之子营救成功逃至赣南一带。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方克勤之子。浙江宁省海人,明初文学家。幼聪颖,及长从学宋濂,有“小韩子”之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荐授汉中府教授。建文初,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后,改文学博士,总裁《太祖实录》等书。力主复古改制,创行井田,对建文朝政影响较大。靖难之役中,朝廷诏檄多出其手。曾致书燕世子朱高炽,谋离间燕王父子,以缓燕师,均未成。燕王夺位后,命起草登基诏,坚执不从,被灭十族。但是方孝孺并不绝后,因为当地流传仲愚、仲宪的故事至今。著作甚富,有《孝经诫欲》,《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等。永乐中禁藏其书,犯者至死。后人辑其所遗成《逊志斋集》。

方以智:安徽省桐城人,明末清初学者,明末曾官至翰林院检讨,为明季四公子之一。入清后,出家为僧,著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等。

方维仪:名仲贤,字维仪,明末清初安徽省桐城人,方以智之姑妈,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育方以智,有《清风阁集》,又编历代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国梁:元末清初名医。方国梁原习儒,因科举失意,遂弃儒习医,自研《医宗金鉴》、《外科正宗》等医籍,专事外科实践,名播欲、绩溪、昌化、淳安等地,求医者甚众。其子绪宝、孙以祝、曾孙成春均承其业,以医名世。来孙家万(字德章),继承祖传外科,在洪琴村开设春生堂药店,医名大盛,求诊者络绎不绝,著有《德章祖传外科秘本》。家万子正光,孙德猖、德善,曾孙善滋承其学,善滋年逾古稀,仍在野鸡坞专事外科。野鸡坞外科对发背、腰疽、五肿伤寒、乳疽、疗疮等无名肿毒有特效,药到病除。方氏认为外科疾患皆因"风从上受,湿从下注"而致,须内、外并治。施治除精制祖传各种丸散膏丹外敷,还注重内服。并提出外科疾患并非都由火热之毒而生,除疗疮外,很少用清热解毒药。

方玉润:字友右,又字黝石,自号鸿蒙子。1811年出生于文山州广南县城西街。宝宁(今云南省广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在文化领域有多方面的成就。方玉润自幼喜欢攻读诗书,博学多才,却对科场考试之经学反不着意。他的父亲为此将他锁禁于书房,强令致力于经学,以期科场高中,光宗耀祖。曾官至陇州州判。光绪九年(1883年)凤翔知府李勤伯特委任方玉润先后代理过千阳、麟游县令,尚未到任,就于1883年8月24日病故,终年73岁。

方声洞:福建省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其兄方声涛和姨、两嫂及妻皆为同盟会会员,后参加广州起义并殉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加入中国***,中共六大当选中央委员,1934年率红十军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后因叛徒出卖被俘,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56岁。遗著有《可爱的中国》。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新安郡:秦初置县。晋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后移治安徽省歙县一带。

2、堂号

正学堂:明朝方孝儒,洪武初为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他做世子的老师。建文时候,入京做侍讲学士,名他的书宣叫“正学堂”,人们称他"正学先生"。燕王朱棣夺位,强迫方孝儒写即位诏,他坚决不写,结果被杀殉国。

此外,还有堂号:“河南堂”、“六桂堂”、“敦本堂”、“观礼堂”、“伦叙堂”、“乘裕堂”、“敦必堂”、“思诚堂”、“绍远堂”、“重庆堂”、“崇考堂”、“义德堂”、“溯源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方姓得姓早,但历史上的名人却不多见,尤其在唐宋以前。

2、方姓多刚烈之士,爱憎分明,舍身取义,宁折不弯。

3、方姓多文人学士,书香门第,满腹经纶,诗书传家蔚然成风。

4、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15年方方建忠纂修《方氏家谱》,江苏通州(今南通)方家村其字行为:“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另一九二九年方家福续修《方氏家谱》,安徽天长方姓一支字行为:“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江苏方氏家谱

  方氏家谱 921全国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清)方善祖 方大成等编  清乾隆十八年(1753)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