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林的名人故居
大同县有一个废弃的村落叫大王村,这个地方因为其荒芜、因为其颓废成了文人墨客经常寻找灵感的地方,当然到这个地方寻幽访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凭吊一位名人——这里是清代三朝元老、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老师李殿林的故居所在地。
村子很宁静,整个村落到处是坍墙碎瓦,从那众多的残垣断壁中可以看得出当年村庄的规模。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只有那些不知孤寂的蜜蜂嗡嗡地这家进那家出显露出生命的痕迹。眼前的一切,好似一张敝旧的古画一样斑驳破损,只有偶然散落在地上的古石碑残片在提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地方,也是一个倍受人关注的地方,只是现在只有荒草冷月与大王村相伴。村口有两株腊梅,据说是李殿林亲手种下的,它还在固执地等待主人。
据史载,李殿林字荫墀,清朝同治甲子年间进士,并被钦点翰林授庶吉士。从翰林院庶吉士开始步入政坛一直做到了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学掌院大学土之职,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据大王村的老人们讲,李殿林之父叫李增桂,李家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李殿林在李氏门中排行第六,故而,当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六大人”。六大人虽然身居高位,却清正廉明。据史料记载:山西巡抚向英国人出卖矿权,留日学生李培仁蹈海明志,李殿林集合在京的同乡上书争辩,迫使清政府备银赎矿。山西文水、交城等县的官宦,在禁烟中戕杀无辜,激起民众叛乱,李殿林派出人员调查,遂制止滥伤枉杀。他在任期间整顿吏治,革除积弊,使国家财政收入骤增,自己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已衰微,李殿林上书辞官,于1912年2月8日离职回到原籍大王村闲居。李殿林一生著述颇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江左校士录》等书,前两部书的手稿和后一书刊印本,现都在山西省图书馆收存。
卸任时按规定李殿林完全可以享受清廷老臣的待遇,可他却执意告老还乡。闲暇时看夕阳晚照,日出时触摸清风朝露,享受平淡人生的惬意。李殿林回乡后曾在西册田村桑干河铁索桥北岸亲笔书写普济桥碑文。石碑正面“普济桥”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气势宏伟。
1917年,李殿林因病去世,已退位的溥仪深表哀悼,溢号“文僖”,追赠相国,其墓葬在大王村村北。
只是在文革时李殿林墓被挖,其随葬物品被劫掠一空。1989年大阳地震时,大王村被毁,大王新村就建在李殿林墓的四周。只是已被人为毁坏的墓并没怎么修复,坟堆好似沙丘,石碑支离破碎,散落于坟墓周围。据村里人讲,每年清明,还有不少人远道而来祭奠六大人。
商朝的伊尹
周朝的姜子牙
汉朝张良
三国蜀国诸葛亮
明朝 建文帝 方孝孺
万历帝 张居正
天启帝 孙承宗
崇祯帝 文震孟
清朝:顺治帝 通琇、汤若望
康熙帝 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
雍正帝巩建丰、何世基、徐元梦、蒋廷锡
乾隆帝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嘉庆帝 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
道光帝 戴联奎、曹振镛、沈岐
咸丰帝 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同治帝 刘崐、李鸿藻、翁同和
光绪帝 李鸿藻、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
宣统帝 李殿林、陈宝琛
帝师,中国古代职务称呼,有两个意思,一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例如八思巴为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帝师。二是皇太子的老师,例如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帝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
明朝帝师
建文帝 方孝孺
万历帝 张居正
天启帝 孙承宗
崇祯帝 文震孟
清朝帝师
顺治帝 通琇、汤若望
康熙帝 汤若望、陈廷敬、伍次友、彭而述、南怀仁
雍正帝 巩建丰、何世璂、徐元梦、蒋廷锡
乾隆帝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嘉庆帝 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
道光帝 戴联奎、曹振镛、沈岐
咸丰帝 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同治帝 刘崐、李鸿藻、翁同和
光绪帝 李鸿藻、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
宣统帝 李殿林、陈宝琛
没有,清朝没有
天启帝 孙承宗
崇祯帝 文震孟
清朝:顺治帝 通琇、汤若望
康熙帝 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
雍正帝巩建丰、何世基、徐元梦、蒋廷锡
乾隆帝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嘉庆帝 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
道光帝 戴联奎、曹振镛、沈岐
咸丰帝 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同治帝 刘崐、李鸿藻、翁同和
光绪帝 李鸿藻、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
宣统帝 李殿林、陈宝琛
李殿林的名人故居
本文2023-09-22 11:59: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