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原来不仅仅只有纸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3收藏

家谱原来不仅仅只有纸质?,第1张

最早的族谱是口传的,然后结绳记事,再然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皮质,竹简,石碑,石塔,绢布,神轴,纸质,电子。现存最多是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是指通过电子文档、电子表格、、视频等数字形大时间短式制作保存的家谱文献资料,常见电子家谱主要采用微缩胶卷、光盘、录音、录像资料,它也是其他质地家谱的延伸。

孙氏族谱的研究多数在文革以后,现世存族谱多数起始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迁徙时期,即明朝永乐建帝前后,至今约600多年历史,民国期间的版本较多,因此对孙姓起源要研究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成为记史性的书还是春秋时代文圣孔子所著《春秋》只有2500年,以后才有司马迁的《史记》,春秋时代的文武两圣的武圣孙氏家族原始祖孙子名孙武,孙武生于公元前552年比孔子早一年,孙武的父亲原名田凭,孙武的祖父原名田书,田书的前辈祖是陈完后改为田完,陈完的先祖是陈胡满,陈胡满在陈国封地,属于瞬的后代,在陈国封地因家族内部权力斗争,而互相残杀,陈完为躲避家族的残杀投奔齐国改姓田,后田家成为齐国掌握兵权的名门望族,齐景公命田书带兵讨伐莒国,田书带兵到莒国外围驻扎,派人到莒国内部找到反对莒国王的民众做工作里应外合,顺利取下莒国,齐景王念田书伐莒有功,封地乐安赐姓孙,田书一家非常高兴,小时的孙武9岁随祖父,父亲一家搬去乐安,其实乐安是齐国的北面一个仅约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实际上是镇守齐国的北大门,孙武用一炷香的功夫围小城转了一圈并看了东西南北四个大门,这一胜利在孙武的心灵里留下很深印象,他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带兵为国立功,从此钻研兵法13篇,齐国的都城在淄博,乐安的遗址在现在的广饶县城北12公里的花官乡草桥村,乐安的埙毁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丞相李斯为统一国家形象亲自指挥羿为平地的,孙氏家谱堂号沿用乐安堂对田书受赐孙姓封地乐安有了永久的纪念意义,现在广饶县在原有宋代大关帝庙的南面建有孙武祠堂,世界各地的军事家好多都祭拜过武圣孙武。后来孙凭感觉齐国内部集团的统治者对田家不利可能会有灭祖之灾,虽然已改姓孙但也怕受株连于是与29岁孙武商量要他带上兵书及孙武的次子经济南投奔吴国,今苏州东南郊区也建有孙子纪念馆,孙子到了吴国向吴王进贤兵法竹简十三篇,吴王赏赐宫女180名,要孙武演练兵法,孙武成了世界上最早训练女兵的指挥官,也有了三令五申这个词语的由来,吴国灭亡后孙武后代流向江苏,山东,安徽,福建,广东,太原,鄄城,等地,后来还有去台湾,美国,和世界各地,孙武的第五代孙出了孙膑,后来有孙权,近代还有伟大国父孙中山在清帝退位后推行了世界通用的公元记年历。

二.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 孙氏祠堂

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孙氏祠堂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专家考证孙膑生于公元前378年农历三月初三,孙膑从小和庞涓拜师于鬼谷子,后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后在齐国看到齐国内部集团争斗要求告老还乡,回到孙老家村北30里的孙家花园开办孙膑讲堂,后孙膑墓建在孙家花园,现在鄄城县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四亿元建设了孙膑旅游城,孙氏祠堂供有孙膑塑像,孙氏后裔将孙膑传影贡献给国家博物馆收藏,孙膑家谱前五十代班辈存于鄄城县文化馆,孙膑家谱自48代班辈字为;岳 讳 俞。 自51代又序20班字辈; 祖 汶 良 孚 环 循 凉 本 孝 映 景 希 哲 万 信 天 挺 志 余 作 现在孙老家68 代孙氏传人只有一人已91岁,69代后人不到30位,小的还有有72代人,文革后又续编班辈40字;学 明 维 广化 清 玉 栖 体 同 ,敬 爱 迁 先 可 永 善 自 有 庆,继 进 心 存 厚 光 宗 忠 孝 长,守 法 研 身 久 传 家 雨 兴 享 。孙膑是孙武的第五代后人因此孙膑家谱加四代就是孙武家谱,也就是说现在孙膑70代后人就是以孙武为原始祖的第74代,现在福建,台湾孙氏后人已有77代的和 78代的的,孙膑大六壬金口诀有110多页传给70代后人至现在还没印刷过,有必要在孙姓后人中相传。

三.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

明代永乐元年前后山东,河北受到天灾和战乱影响两省人口只有不到 200 万人,而山西一省就有400万人之多,永乐元年前后四十多年山西迁30多个县的50多万人至山东 河北,相传我族48代时孙姓迁往河北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与聊城的莘县相邻,后因民不聊生,沿大运河南下寻找栖息地,一支后来来到郯城,五十代后自起班辈20个,同孙膑家谱一样,在后来各支自编班辈,这时的20代应与前50代相承,第20字辈与孙武家谱相续第74字辈,孙姓家族后裔应循序此谱牒~!

鄄城县是山东省菏泽的 和临沂是同族!!!!!!!!!!!!!!!!1

一、 姓氏起源

"房"姓得姓于距今约4300年前,是帝尧的后代。帝尧为黄帝五世孙,名放勋。传说帝尧于甲申(公元前2377年)出生于丹阳(今河北唐县),自幼聪明,年轻时就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十五岁因能力出众而被推为本部落的酋长,并被帝喾封为唐侯。因此,他和他的部落又称为“陶唐氏”,简称唐尧。其后裔除房姓外,还有陶姓、刘姓和唐姓等。公元前2357年,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华夏酋帮的君主,成为中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并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于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于阳城谷林(今山东省定陶县),享年118岁。帝尧为中华人文开基之祖(中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尧帝时期开始),也是中华房氏血缘始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唐尧盛世",并有"尧天舜日"的成语流传。

帝尧生十子:监明(早夭)、丹朱、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少康。丹朱作为其"胤嗣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红上加红")。丹朱开通聪明(尧帝兄弟放齐称其"启明"),智慧极高,是世界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极受尧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欠和顺("顽凶")和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乃翁("不肖")。而在那个年代,天下灾难频仍,"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能有一个带领大家克服天灾的继任者,尧重点培养了沉静内敛并有奇特孝行的舜,最终把帝位"禅让"给了后来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千秋万代化家为国"公天下"的典范。故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诗<谒帝尧庙>赞曰: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丹朱公一开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为尧帝长子,故河南至今仍有一个"长子县",该县还有"丹朱镇"及"丹朱大道"等名。据《路史·国名纪丁》载:帝尧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吴房故城),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礼乐加 之,谓之虞宾,天子弗臣……”的记载;《竹书纪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竹简史书)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让天下于舜, 自己远避于房也;后人在张家界虎龙洞尧帝凿像上也有一幅对联对尧作出这一矛盾选择的心态作了诠释:"要把丹朱放虎穴,旋忧赤子别龙楼")。这说明因"禅让"之故,帝舜对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视之,对房人优礼有加。

同时,在尧的时代,围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用于占卜,尧将帝位禅让舜,却把棋艺传给爱子丹朱,后世有人称尧此举是"传舜以王权,授丹朱以神权"。《竹书纪年》称其为"帝丹朱"。《山海经·海内北经》称大禹治水时,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山海经·海内南经》称:“苍梧之山,帝舜葬於阳,帝丹朱葬於阴。” 丹朱未践帝位却享有帝号,说明其在当时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房氏开姓始祖。其后代遂为房姓。所以史书称:“尧帝世孙,因邑得姓。”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逐渐强大起来,夏、商之时,朝廷亦不敢等闲视之。周朝时周王室与房人曾屡通婚姻。《国语·周语》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说,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体,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见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尧 ,在周时还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孙房钟,周昭王时仍袭爵为"房邑侯",其子房沈。房沈第11代孙为汉司空房植,第12代孙雅于公元前32年(西汉成帝末年)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县东), 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为望族, 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02-557年间)房景伯在清河任过太守,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 并因功画像上了"凌烟阁",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来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其在大禹治水时因洪水被毁),并有:

天下房氏 望出清河

清河世泽 凌阁家声

以及"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之说(指刘张王三大姓的外姓来源较多,房姓只有一个来源--尧帝世孙房陵)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清河房氏作为当地望族,一直保持着与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 到公元4世纪末,清河房氏与清河崔氏、平原刘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战乱迁移到山东半岛,成为慕容氏南燕国的上层家族。房氏家族没有卷入北魏和刘宋在山东半岛的争夺,一直到469年以前,他们对于入仕的态度飘忽不定:他们想保持实力,度过多事之秋,但在面对深入山东的入侵者时,又表现出彼此之间相当强的凝聚力。清河房氏到5世纪时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并不是门阀士族

南北朝后,由于周、隋、唐三朝对传统士(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打压,在用人上又以“开科取士”取代凭门第和族望选官任职的制度,象房姓这样的士族,仕宦不得为清望官,婚姻不得结高门第,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

公元六世纪,长期蛰伏的房姓族人中终于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的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因清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讳,故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其名为“元龄”,与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龄”名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幼警敏,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书兼隶草,有"倚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举进士, 授羽骑尉,校秘书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善相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后世相书称其“龙目凤睛,三台位列。”)”(《新唐书·房玄龄传》)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天下混一,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隋末大乱,于渭北投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屡从秦王出征,网罗人才,协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由画圣阎立本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其以一介书生建功立业"画像上凌烟阁"事世受文人墨客们推崇,晚唐诗人李贺在诗《南园》中感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奠定了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如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诣的文学家,其诗作在全唐诗存89首,他曾作威凤赋自喻并赐房公,以诗赐房玄龄颂扬、勉励玄龄公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又曾作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一首: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

玄龄公去世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唐大臣也是著名书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 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

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余风仙管流声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他在七爱诗房杜二相国中慷慨言道:

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名曰:"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后来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写有关这段历史的评论时,全文抄录了以上文字。

房玄龄一系于有唐一朝"五代三宰相":玄龄公四代孙房融相武后,房琯公相玄肃二宗。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

中唐以后,由于房玄龄一支的衰落,房姓族人在整体上又仍保持着传统士族的清高和傲气,没有及时调整思路参加各类应试,也较少务工从商,而是大多选择了隐居乡野的消极避世态度,最终导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为“农”业人口,在“士”、“工”、“商”等门类人才零落,在各地没有形成新的家族势力,反而成为常受欺压的小姓。

进入当代以后,中华房姓奋发自强,无从获得家族扶持,仅凭借个人努力,在各个行业都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并且大家对姓房都感到极其荣耀,对家族寻根活动普遍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不难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终有再度中兴的希望!

江西郑氏字辈大全

 江西郑氏字辈大全,想要取一个有寓意且好听的名字并不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网络名字还是真实名字都是我们个人的身份象征,取名也都不会随意选择,以下江西郑氏字辈大全。

江西郑氏字辈大全1

  江西(赣)

  吉安遂川郑氏字辈(一世祖郑清之):

 仰先忠公积,世代永作求

  井冈山客家人郑氏字辈:

 永贵日月东 (现有日字辈,)

  抚州南城郑氏字辈:

 发洪建文明,忠厚传家远

  贵溪郑氏字辈:

 茂林进兴先 (现有先字辈)

  上饶郑氏字辈:

 广远明以督 (现有明字辈)

 上饶郑氏字辈(祖先婺源,九江迁此):

 关思有胜(希)记高

  上饶郑氏字辈:

 文学教系庙必寇建勋德礼乐金又后

  上饶郑氏字辈:

 迪孝德承先圣元或常行忠厚道

  上饶郑氏字辈:

 贤为国宝 儒美席珍 修理明义 立德行仁

  上饶郑氏字辈:

 家谓忠孝

  上饶郑氏字辈:

 先信伟

 赣州市安远郑氏字辈(祖籍福建):

 永尊隆芳国传杨

 江西泰和桥头镇锡坑老屋洲上郑氏字辈:

 (由始迁祖第26世起)

 爱善富其开、人顺有理智、惠策自翔云、

 名钦能敬业、朝旭超岚晖、昆仲普为裕、

 群雄同登程

  江西省兴国郑氏字辈:

 (清之公曾孙4世祖唐杰裔孙分布)

 4世起为:兆韦甫仲德,乾祖成隆积,广际尚明才,文武登高捷,大犹竹简垂,俊品诗书列,奕禩庆荣光,云礽绥厚泽。现有28世。

  江西省星子县郑氏字辈:

 自春荣公起字辈是:春泰闻青贤、

 存方正子添 文大司国世 之京廷有辉(70世),

 新增字辈是:光祖在书香、传家尚忠良

 、英豪能继述、万代其克昌

 (90世)。现已传至第75世“香”字辈以下。

  景德镇郑氏字辈:

 茂旺敏心端

  临江府郑氏字辈:

 治国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世代飞红远,宗容福德宽

  江西郑氏字辈:

 德泽光天汉,常行忠孝道,

 荣华宝贵昌,永远福禄祥

  江西郑氏字辈:

 文武龙昌 世德克祥 祖宗衍庆 日月荣章

江西郑氏字辈大全2

  郑姓的男孩名字

  一、以吉祥、祈福的字眼儿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自然要回避开一些不雅字、不吉字,尽量使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儿。这种祈福的起名方法从古至今在民间都非常流行,谁不期待自己的宝宝未来的人生能够和顺、富裕、发达呢?

 两个字的如:舒畅、君瑞、伟祺、家宜、安然、思乐、健平、益欣、嘉懿等。

 单个字的如:顺、和、康、富、福、贵、正、新、贺、益、鑫、祥、利、升、兴、发等。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奠基人詹天佑(祈求上天护佑)就是一位出自平凡百姓人家的爱国铁路工程专家,然而他那具有平民色彩的名字,却因他不凡的贡献而被永久地载入史册之中了。

  二、以品德、相貌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不仅读音好听,往往还蕴含了人们对于男性的审美期待,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重视个人品德和修养,这一点在为男孩起名时也有所反映,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常常体现了人们对于男性优秀的人品和相貌的期许。

 两个字的如:伟毅、英杰、俊熙、知非、守信、振忠、敦儒、嘉良等。

 单个字的如:帅、英、硕、威、清、直、铿、强、刚、钢、坚、巍、勇、猛、谦、仁等。

 香港影星刘德华和李修贤的名字,正属于这个类型。

  三、以洪亮的字眼儿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读起来声音要响亮、有力,具有阳刚之美,符合男孩的性别特征。尤其是名字最末一个字,可尽量使用开口音。如:亮、方、达、刚等。

 中国著名跳水运动员田亮的名字就是两个开口音。

  四、以学问、志向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还往往寄予了父母深厚的期待,希望未来的男子汉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甚至是安邦定国。

 两个字的如:家辉、凯文、博涵、泰哲、誉胜、智宸、一鸣、杰豪、志明、学礼、永胜、恩泽、有成、安邦、自光等。

 单个字的如:智、睿、知、聪、荣、志、立、耀、勋、卓、友、建、功、彰、达等。

 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的名字就是这类起名方法的典范。

  五、以诗词、典故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中国自古就有“女诗经,男楚辞”的说法,意思是说给女孩起名可以从《诗经》里去找,而给男孩起名则要参考《楚辞》。中国丰富的古典文学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取名资源,你尽可以从书架上随手取来一本典籍翻翻,也许马上就会有你喜欢的名字跃入眼帘。

 两个字的如:望舒(出自《楚辞》)、维哲(出自《楚辞》)、周翰(出自《诗经》)、子衿(出自《诗经》)、千帆(出自《宋词》)等。

 作家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出自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后来,他考上北大,为自己改名为“自清”,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意思是: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他的一生不仅文如其人,而且名如其人。

  六、以气势宏伟的自然景物和事物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一个好听的男孩名字,不宜太过阴柔,一些用来形容自然风景的字词,大气磅礴,很适合用来给男孩起名字。这种起名字方式还寄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两个字的如:黎昕、海州、天翔、伟瀚、凌云、浩宇、星云、羽飞、鹏程、扬帆、海涛、峻峰等。

 单个字的如:树、林、柏、帆、山、河、岩、川、风、雨、天、景、森、淼、炎、焱、磊、霄、旷、广、宏等。

 中国著名的革命家彭湃的名字,就是取自“澎湃”(形容水的声势浩大雄伟)的谐音。

  七、以珍宝、奇兽为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

 珍宝玉器和祥瑞奇兽一直作为高洁人格和高贵身份的象征用于人名,从古代沿用到现代,无论是给女孩还是男孩起名字使用都很好听。

 两个字的如:怀瑾、璞初、睿琳、曾琪、麒麟、如龙、鲲鹏、玄武、玳瑁等。

 单个字的如:璨、琛、璠、琦、锦、琰、玥、琨、玮、璋、璜、珏、琢、珲、璧、宝、玉、金、银等。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名字中的“夔”指的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历史名将周瑜名字中的“瑜”是“美玉”的意思,汉字中许多带“王”字旁的字,都有“美玉”的意思,很适合用来为男孩起名字。

  男孩起名注意事项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

 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

江西郑氏字辈大全3

  1、郑姓男孩起名好听霸气

 郑若泽 郑昱琦 郑雍志 郑全宁 郑思开 郑玮麒

 郑予程 郑羽恩 郑皓尚 郑金予 郑城承 郑步懿

 郑楠圣 郑景志 郑忠云 郑晨钰 郑学颜 郑华谊

 郑鸿玄 郑玥燊 郑文清 郑敏博 郑修政 郑文仓

 郑东峪 郑裕宏 郑灏瑞 郑敬莀 郑若鸾 郑夏硕

 郑尚楷 郑燊誉 郑兆山 郑翱泽 郑彦殊 郑兴睿

 郑尔迪 郑语筠 郑呈兴 郑善熙 郑宸尉 郑钰淳

 郑凡辰 郑易鸣 郑逸玮 郑鑫斌 郑诗浩 郑修义

 郑焕勤 郑胤铮 郑毅航 郑奕祯 郑靖壹 郑梓勋

 郑韬涵 郑羽弦 郑传睿 郑烨燊 郑奕含 郑艺虹

 郑文昊 郑书晟 郑永瑞 郑高歌 郑至诚 郑思凯

 郑浩梦 郑轩可 郑宸淏 郑逸如 郑子林 郑少卿

 郑艾康 郑芮铭 郑卓熠 郑子远 郑越海 郑殿明

 郑金斌 郑锦岚 郑懿然 郑奕瀚 郑呈合 郑书呈

 郑乾瑞 郑杰伊 郑瑞锌 郑沐辰 郑忠悦 郑子意

 郑良奥 郑作恩 郑国焱 郑彦宣 郑煜珲 郑睿来

 郑泓鑫 郑莙泓 郑海韬 郑生烨 郑晨鹰 郑耘皓

 郑宸韦 郑峪业 郑景焕 郑毅龙 郑睿增 郑吉成

 郑森圆 郑铤彦 郑辉晔 郑依阳 郑吉弘 郑冠程

 郑宸铠 郑天成 郑一茗 郑艺晟 郑颢仁 郑宸连

 郑展华 郑予孺 郑玉梁 郑晟柯 郑悦泽 郑浚博

 郑浩品 郑开扬 郑彬文 郑锦鸣 郑熙弛 郑烨融

 郑育坤 郑绍谦 郑纪同 郑萧扬 郑元诗 郑嘉宇

 郑烨楠 郑常巍 郑梓祎 郑锐霆 郑熙沐 郑歆言

 郑星宸 郑炜彤 郑逸伟 郑鑫杰 郑佩泓 郑易天

 郑秋睿 郑稚涵 郑金驹 郑伟智 郑泓滨 郑苛研

 郑峪鸣 郑传思 郑诗垚 郑炜昊 郑曦德 郑懿语

 郑泳桦 郑志琦 郑旻睿 郑存旭 郑祐礼 郑振纯

 郑登洋 郑箫岚 郑双兴 郑清岩 郑宸玺 郑崇熠

 郑圳宇 郑志业 郑兴晨 郑琛宇 郑鸿聪 郑顶铭

 郑青梧 郑应珂 郑翔轩 郑缘新 郑春书 郑颜誉

 郑金胜 郑旭亿 郑振希 郑然硕 郑岚为 郑梓绅

 郑熙槿 郑晖承 郑存诚 郑旭悦 郑思礼 郑成祥

 郑豪轩 郑宸连 郑秋敬 郑煜航 郑颢旭 郑可晨

 郑争辉 郑智烨 郑承晟 郑抒彦 郑则瑞 郑怀燃

 郑巍蓄 郑永焕 郑鸿斌 郑鸣皓 郑骏珲 郑易远

  2、郑姓女孩有寓意好听名字大全集

 郑晓嘉 郑翔鸣 郑云澜 郑翔媛 郑曦云

 郑钰雯 郑茜悦 郑熙澜 郑园梦 郑鹃雪

 郑茜雯 郑媛茗 郑涵迅 郑云茗 郑琳园

 郑舒贞 郑爱佳 郑依灵 郑园菡 郑爱曼

 郑琳婷 郑园倪 郑梵嘉 郑晓兰 郑澜睿

 郑云涵 郑茗涵 郑云梦 郑萌雅 郑依梵

 郑澜涵 郑熠森 郑萌雅 郑雅园 郑雅舒

 郑汶颖 郑欣颖 郑筱倪 郑欣贞 郑倪贞

 郑雯睿 郑熠媛 郑晟云 郑孝茜 郑茗懿

 郑依曼 郑茜楚 郑倪舒 郑鹃茗 郑雯函

 郑欣琳 郑茜茗 郑绮菡 郑茹嫣 郑园语

 郑欣瑜 郑云嫣 郑园茹 郑园菲 郑澜倪

 郑媛倪 郑晓函 郑煜雅 郑孝媛 郑诗雅

 郑皎晓 郑晓澜 郑佳诗 郑熙雪 郑森雯

 郑澜梵 郑倪茹 郑汶曼 郑倪媛 郑熙晓

 郑昕召 郑雯鸣 郑蓝悦 郑澜媛 郑依静

 郑郎梵 郑萌茜 郑倪童 郑熠悦 郑诗晓

 郑茗语 郑函悦 郑倪瓯 郑函贞 郑茹倪

 郑云雪 郑晓云 郑舒媛 郑函懿 郑涵菲

 郑凯仪 郑倪雅 郑翔雯 郑云贞 郑迅嘉

 郑佳苇 郑翔嘉 郑雅婷 郑雯僮 郑舒语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曾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曾姓姓氏源流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 成功 ,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 天下 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姓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

 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二子玉、昌分别徙于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秦汉时,由于战乱等原因,曾姓从原本活动的山东、河南一带,迁移进入了河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等省。[7]

 曾宝之孙曾据,因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举族南迁至庐陵县吉阳(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是为吉阳房,庐陵则成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曾氏祖地。曾据有二子:阐与玚(瑒)。曾阐的五世孙曾丞有三子:珪、旧、略。略居抚州南丰(今江西省广昌县东),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临川市西)房。曾阐的十世孙曾震忽避乱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为陆丰,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其十一世孙曾通则徙居交州(今广东省广州)。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频仍,社会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加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所以曾姓在此期间也大量进入南方诸省,其一支徙居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尚有几支分别迁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南阳(今属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省)等地。从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布中国,名人不断涌现,家族势力日渐壮大的局面,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姓之一。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宗族发展速度加快,扩张、播迁亦为 时尚 。唐末,曾姓有入迁福建者。至宋末,由于战乱,外族入侵,曾姓又几度迁移。元明清时期,曾姓已播迁于各地。

曾姓 典故 轶事

 〖曾子杀人〗

 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对母亲知寒问暖,十分体贴。母亲也爱他,视若掌上明珠。

 有一天,曾子要离开家乡到齐国去。他告别母亲说:“我要到齐国去,望母亲在家里多保重身体,我一办完公事就回来。”

 母亲对他说:“我儿出去,各方面要多加小心,说话做事,千万注意,不要违犯人家齐国的 规章制度 。”

 曾子说:“母亲放心,儿子一定遵命。”

 曾子走后,母亲每日在窗前织布,常常抬头向窗外瞭望,盼望儿子在齐国平安无事,早日回来。

 曾子到齐国不久,齐国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打架斗殴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了起来。曾子的一个同乡,听到这个消息,没有问清楚,就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子在齐国杀死人了!

 曾子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并不相信。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邻居跑来,说曾子撞下大乱子了,他在齐国杀了人啦!

 曾子的母亲仍旧不信,安心织布。

 这时,门外又来了一个人,他还没进门,就大呼小叫地嚷道:“曾子杀人了,你老人家快躲一躲吧!”

 曾子的母亲见一连三个人来 报告 这可怕的消息,有些沉不住气了。她想道:“三个人都这么说,恐怕城里的人都嚷开这件事拉,要是人家都嚷嚷,那么,曾子一定是真的杀人了。”

 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共哄吵吵,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

 于是,她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两位邻居的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

 〖杀猪示信〗

 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不论曾妻怎样给儿子说好话,儿子就是不听,一定要跟着妈妈去赶集。最后,曾妻戏哄孩子说:“别去了,妈妈回来买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但曾妻回来时并没有买肉,小儿哇哇大哭起来,任凭曾妻怎样哄劝,儿子就是不依。

 曾子回家问明情况后,见天色已晚,去集市上买肉已来不及了,就去厨房拿了菜刀要杀自家的小猪。曾妻见状,就说:“孩子小,不懂事,所以我就戏言哄他了。事一过也就算了。不用当真。”曾子正色对妻子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向父母学习。做父母的如果欺骗孩子,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以为人是可以欺骗的,转而就会欺骗别人,这就等于父母在教孩子欺骗人。另外,做父母的欺骗了孩子,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以后,孩子就再不会相信父母,对父母的教诲也就听不进去了。这样,很难把孩子 教育 成有用之才。如果孩子对父母失去尊敬,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于是,夫妻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猪肉。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小朋友那里昔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曾子笑着把孩子送出了家门。

 〖耘瓜受杖〗

 雄鸡三唱,太阳从山林冉冉升起,农夫们纷纷荷锄下地。

 曾参的父亲曾皙荷锄走出大门,曾参紧跟在后面,来到山脚下瓜地里。那瓜苗一片葱绿,十分茁壮,迎风摇摆着。

 曾皙以教诲地口吻对曾参说:“参儿,锄地下锄要稳,拉锄要匀,切勿忙手忙脚。”说着便做起示范。

 曾参用心学习,小心翼翼地耘瓜。

 曾皙老当亦壮,遥遥领先。

 曾参初学乍练,手脚生疏,远远落在后面,但他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稍一不慎,一棵肥壮的瓜苗被锄掉了,于是大惊失色。曾皙回头一看,十分生气,声色俱厉地顺手拿起木杖就打儿子。曾参没有逃避,反而顺从地趴倒在地,任凭父亲责打。

 曾母听说儿了挨打,急忙跑到田间,抱住儿子痛哭:“参儿受苦了!参儿受苦了!”曾参忍住疼痛,劝说母亲:“请母亲不要难过,爹爹是在对我教训。惹爹爹生气了。”

 曾皙渐渐息怒,回家之后,担心打伤了儿子,便悄悄到书房门窥视。曾参知道父亲走过来了,忍住肉体剧痛,抚琴而歌。曾皙看后,才放下心来,缓步又走回屋去。

 〖伏案苦读〗

 曾参自幼参加劳动,12岁起在父亲曾皙培养下,潜心向学。他留着长发,穿着掩衿短褂,系着腰带,少年志成。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间则在油灯下翻阅竹简,攻读诗书,直到深夜。

 在隔壁草房里,曾母正在织布,木梭来往飞驰,忙忙碌碌。夜深了,星斗满天,玉盘西斜,已是三更时辰。曾母离开布机,走进书房,轻声喊道:“参儿,天色不早了,还不休息!”

 曾参很有礼貌地站起身来:“母亲,儿就去睡觉。母亲织布太劳苦,请母亲早早安歇!。曾母答应,转身又回到织布机上继续织布。曾参悄悄把门闭上,往油灯里添了些棉籽油,又翻阅起书简。

 过了一个时辰,曾母又去催促儿子休息,推门一看,曾参已经扒在书台上睡了。于是十分疼爱地喊道:“参儿!参儿!快去睡觉,明日爹爹还带你下地耘瓜!”曾参猛醒,起身致歉:“母亲,让你挂心,这就去休息!”

 母亲走后,他就用尖刀在竹简上刻了四个大字:“志从孝道。”立志终身从孝。

1 历史名人曾子的趣味故事

2 曾氏的宝宝该如何取名

3 2017姓曾霸气男孩取名方法

4 2017年陈姓宝宝取名

5 2017年宝宝取名100分名字

江西(赣)

吉安遂川郑氏字辈(一世祖郑清之):

仰先忠公积,世代永作求

井冈山客家人郑氏字辈:

永贵日月东 (现有日字辈,)

抚州南城郑氏字辈:

发洪建文明,忠厚传家远

贵溪郑氏字辈:

茂林进兴先 (现有先字辈)

上饶郑氏字辈:

广远明以督 (现有明字辈)

上饶郑氏字辈(祖先婺源,九江迁此):

关思有胜(希)记高

上饶郑氏字辈:

文学教系庙必寇建勋德礼乐金又后

上饶郑氏字辈:

迪孝德承先圣元或常行忠厚道

上饶郑氏字辈:

贤为国宝 儒美席珍 修理明义 立德行仁

上饶郑氏字辈:

家谓忠孝

上饶郑氏字辈:

先信伟

赣州市安远郑氏字辈(祖籍福建):

永尊隆芳国传杨

江西泰和桥头镇锡坑老屋洲上郑氏字辈:

(由始迁祖第26世起)

爱善富其开、人顺有理智、惠策自翔云、

名钦能敬业、朝旭超岚晖、昆仲普为裕、

群雄同登程

江西省兴国郑氏字辈:

(清之公曾孙4世祖唐杰裔孙分布)

4世起为:兆韦甫仲德,乾祖成隆积,广际尚明才,文武登高捷,大犹竹简垂,俊品诗书列,奕禩庆荣光,云礽绥厚泽。现有28世。

江西省星子县郑氏字辈:

自春荣公起字辈是:春泰闻青贤、

存方正子添 文大司国世 之京廷有辉(70世),

新增字辈是:光祖在书香、传家尚忠良

、英豪能继述、万代其克昌

(90世)。现已传至第75世“香”字辈以下。

景德镇郑氏字辈:

茂旺敏心端

临江府郑氏字辈:

治国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世代飞红远,宗容福德宽

江西郑氏字辈:

德泽光天汉,常行忠孝道,

荣华宝贵昌,永远福禄祥

江西郑氏字辈:

文武龙昌 世德克祥 祖宗衍庆 日月荣章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蒍氏。名敖,字叔孙,一字艾猎。辅佐楚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相当作用。

立于公元 16年的孙叔敖碑,记述了孙叔敖之后的十多代孙氏族众的发展繁衍情况,共涉及孙叔敖后人二十多位。孙叔敖碑也可称得上一部石刻的家谱。这部石刻家谱反映了孙氏发展的一个断面,可以确认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孙氏家谱。据《三国会要·职官》载,孙吴政权设立过宗正卿,掌握皇家的家谱——《玉谍》。遗憾的是这部《玉谍》未能留存于今,仅能从当时的史书上见其名而已。

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籍贯、字号均不详。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主张改革以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土地制度之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此见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由此可知,他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形势,如: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之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形势之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固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强调战略战术上之“奇正相生”和“机动灵活”之运用。他这一思想有丰富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法的因素。著有《孙子兵法》,是为中国历史最早而又最杰出之兵法。

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仕魏,仕魏惠王将,忌其才能,将他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齐国使者至魏,他阴见齐使,由齐使秘密载回齐,经田忌推荐,齐威王任为军师。先后两次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终使庞涓兵败自杀。著有《孙膑兵法》。

孙炎,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郑玄弟子,当时称为“东州大儒”。撰《周易春秋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著有《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

孙坚(155-191),东汉将领。三国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文台。少为郡县吏,中平元年从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军。四年任长沙太守。初平二年率军击刘表,为表将黄祖射死。次子孙权称帝,追尊为武烈皇帝。

孙策(175-200),三国割据者。吴郡富春人。字伯符,孙坚子。兴平二年率军渡江,削平当地割据势力,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曹操任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遇刺死。弟孙权称帝,追尊为长沙桓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其兄孙策拥有江东六郡。曾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

孙楚(约218-295),西晋文学家。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字子荆。官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能诗赋,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冯翊集》。

孙盛(约306-378),东晋无神论者、史学家。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始任佐著作郎,出补浏阳令。陶侃、庚亮、桓温镇荆州时,皆用为参军。后累迁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年七十二卒。博学能为文章,善言名理,与殷浩齐名。曾以“形既粉散,知亦如之”命题,驳斥佛教“神不灭”思想(见《广弘明集·与罗君章书》)。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史。又撰诗、赋、论、难等数十篇,有集十卷,今多亡佚。《全晋文》辑其文两卷。

孙绰(314-371),东晋文学家。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家于会稽,官至廷尉卿,领著作。为玄言诗代表作家。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孙安祖(-611),隋末山东农民起义领袖。清河漳南(今山东夏津北)人,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是高鸡泊起义军的首创者。

孙思邈(581-682),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隋文帝时授国子博士,不拜。太宗初至京师,虽老而视听犹聪,授谏议大夫,固辞,终不仕。通百家说,善言老庄。精于阴阳,推广医药之学,相传卒年百余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福录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银海精微》等。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唐书法家。陈留(今属河南)人,自署为吴郡,或作富阳人。字虔(一作名虔礼,字过庭)。高宗时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正、行、草,尤以草书擅名。宋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今存其垂拱三年(687)撰成的《书谱·卷上》,阐述正草二体书法,见解精辟,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愐,唐代音韵学家。玄宗(李隆基)天宝时为陈州(今河南淮阳)司马。精音韵之学。尝刊正隋陆法言之《切韵》,并增字加注,于天宝十年(751)编成《唐韵》五卷,已佚。现《唐韵》卷首有孙愐《唐韵·序》。

孙樵,唐散文家。关东人,字可之(一作隐之)。大中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随僖宗奔岐陇,迁职方郎中。长于古文,所作对当时统治集团的昏愦无能,颇多讽刺。有《孙可之集》。

孙位,唐末画家。一名遇,又号会稽山人。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唐僖宗自长安入蜀,居成都,任“文成殿下道院将军”。擅画人物、佛像、山水、松竹等,尤善画龙水。在应天、昭觉、福海等处作画甚多。作品有《高逸图》、《四皓围棋图》、《番部博易图》、《草堂图》、《王波利图》、《高士图》、《三教图》等。

孙儒(-892),唐末将领。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从秦宗权为都将。不久杀宗权弟宗衡,并其众,破扬州,自署淮南节度使。继而与杨行密等多次交战,时有胜负。景福二年,陵阳大战,会大疫,败,为行密部将田頵所执,旋被斩首。

孙方谏(893-954),五代时将领。本名方简。莫州清苑(河北保定)人。初为定州狼山堡主。后晋出帝时,义武军节度使恐其为边患,表为游奕使。有所求,不得,北通契丹。契丹灭后晋,使为义武军节度使。命徙云中,不受,率徒复入狼山。后汉高祖起兵,他入据定州以归,仍为义武军节度使。后周时徙镇国。

孙光宪(约895-968),五代宋初文学家。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宋代陵川贵平(今属山西省)人,藏书家。后唐时,为陵川判官,天成(926-968)初,梁震荐为书记。归宋后,累官检校秘书监。嗜藏书,常手自抄学校雠,老而不废,收藏数千卷。著有《北梦锁言》、《荆台》、《笔佣》、《橘斋》等书。

孙奭(962-1033),北宋经学家。字宗古,博州博平(山东茌平)人。端拱九经及第。历国子监直讲、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宋史》称其“守道自处”,“未尝阿附取悦”。真宗迎天书,祀汾阴,皆直言谏阻。仁宗时,讲论前代乱君亡国,反复规讽。著有《经典微言》、《孟子音义》等。

孙复(992-1057),北宋学者。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隐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后为范仲淹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研治《春秋》,著《春秋尊王发微》。其学上祖陆淳,下开胡安国。和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还著有《孙明复小集》。

孙洙(1032-1080),北宋文学家。字巨源,扬州广陵(江苏扬州)人。举进士。迁知太常礼院。治平中上疏言时弊要务十七事,多被采纳。迁同知谏院。王安石变法时自请出知海州。元丰间官至翰林学士。博闻强记,诰熟典故。善诗文,能词,有名于时。

孙威(1183-1240),元初铠甲制造家。浑源(属山西)人。金贞祐时从军,在云中(山西北部)投降蒙古汗国,任千户。他所制铠甲称“蹄筋翎根铠”,经成吉思汗亲自试射,箭不能透。后任顺天路工匠都总管。子孙珙继其职,又造叠盾。

孙隆,生卒年不详。明画家。又名孙笼,一作龙,字廷振,号都痴、都痴道人,毗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宣德中曾为翰林待诏。擅画翎毛、虫草,不作墨线,纯以色彩点染而成,谓之“没骨“,别具一格。亦善山水。画翎毛草虫,全以彩色渲染,生动鲜活,饶有机趣,自成一家,对后代影响很大。

孙克弘(1533-1611),明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华亭镇)人。字允执,号雪居。师法沈周、陆治。笔墨简练,颇有生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且能诗,并善书。书学宋克。

孙承宗(1564-1638),明将领。字稚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在关四年,练兵屯田,修城堡数十,敌不敢犯。后为魏忠贤党排挤去职。崇祯二年(1629),后金(清)兵入大安口,明廷用他守通州,后移镇山海关,收复永平、迁安、栾州、遵化等地。四年,罢职归里。十一年,清兵绕道入长城,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著有《高阳集》。

孙慎行(1564-1635),明臣。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首疏究论三案,因与廷臣意见不合托病归。《明史》言其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搢绅冠”。廷祯八年(1635)被廷臣推为阁臣,入京即病死。有《玄晏斋集》。

孙奇逢(1584-1675),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传庭(1593-1643),明末将领。字伯雅,字白谷,代州振武卫(山西代县)人。《明史》载其“仪表颀硕,沉毅多筹略”。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由顺天府丞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俘杀农民军领袖高迎祥,打败李自成。入卫京师,被扬嗣昌诬陷坐狱三年。十五年起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次年进尚书,总督晋陕川等军务,督师镇压李自成军,屡败,战死。有《白谷集》、《鉴劳录》等。

孙可望(-1660),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陕西米脂人。张献忠义子。英勇善战,称骁将,号军中“一堵墙”,封平东将军。献忠战死,他与诸将挥师云贵,被推为首领。旋为国主,年号兴朝。联南明抗清。后因妒恨李定国,于长沙降清,尽献云贵军情,且引兵攻杀。清封义王。后狩猎时为清兵射杀。

孙云球,明末清初光学仪器家。字文玉、泗滨,江苏吴江人。中国民间最早独立发明望远镜和首创眼镜者。还利用凹透镜、凸透镜和反射镜制造出察微镜、放光镜、夜明镜等七十余种光学仪器。并总结实践经验,著成《镜史》。还研制计时准确的自然晷。

孙延龄(1647-1677),清将领。汉军正红旗人。孔有德婿。康熙初,任广西将军,镇桂林、统孔有德旧部。康熙十三年(1674)举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安远大将军,占据广西。旋称安远王。后降清,被吴三桂从孙世琮执杀。

孙嘉淦(1683-1753),清臣。字锡公,号懿斋,太原府兴县人。康熙进士,授检讨。世宗即位,应陈对三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帝谓之翰林狂士。高宗即位,屡陈大政被纳。官刑部尚书,屡雪冤狱,劾论贪劣,抑豪抚民。兴水利课农桑。政绩卓著,官至工、刑二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谥文定。

孙星衍(1753-1818),清经学家。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官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等。刻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等。

孙原湘(1760-1829),清诗人。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字子潇,号心青。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官。乞假归未仕。工骈散文,兼善书画。与王昙、舒位齐名。著有《天真阁集》。

孙家鼐(1827-1909),清臣。字燮臣,号蛰生、澹静老人,安徽寿州(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光绪帝师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京师大学堂。后拜体仁阁、东阁、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政务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清史稿》称其“儒厚廉谨,常以资望领新政,每参大计,独持正不阿”。

孙毓汶(-1899),清臣。字来衫、莱山,山东济宁人。咸丰进士,授编修。以输饷有功渐迁福建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权奇饶智略”(《清史稿》)。甲午战争时,力主议和,遭朝臣反对,称病告休。

孙诒让(1848-1908),清经学家。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举人。1886年曾任刑部主事,后去职专心研究学术。1901年撰写《变法平议》,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毕生致力于经学、文字、甲骨、金石、文献、目录、校勘学的研究,《契文举例》是其考释甲骨文的最早著作。另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古籀拾遗》、《名原》、《札迻》、《温州经籍志》、《籀庼述林》等。

孙中山 (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其他孙姓名人有春秋善相马者孙阳;三国时吴皇帝孙亮、孙休、孙皓,将领孙辅、孙贲、孙翊、孙静;晋文学家孙琼,诗人孙拯;南朝齐文人孙诜;唐文学家孙郃;北宋学者孙锡;金道姑孙不二;明藏书家孙藩,戏曲作家孙钟龄;清文学家孙洙,诗人孙云鹤、孙云鸿,篆刻家孙治清,金石书画鉴藏家孙承泽等。近当代孙姓名人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民主革命者孙武,红军将领孙德清,政治活动家孙起孟,政治家孙志远,国民党官员孙科、孙运璿,国民党将领孙立人、孙楚、孙殿英、孙蔚如,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地质学家孙云铸、孙建初,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资源采矿专家孙越崎,冶金专家孙德和,电子技术专家孙俊人,计算机专家孙仲秀,土木工程专家孙钧,家蚕育种家孙本忠,经济学家孙冶方、孙尚清,社会学家孙本文,哲学家孙叔平,心理学家孙国华,历史学家孙毓棠,作家孙犁,**剧作家孙师毅、孙瑜,戏剧导演孙维世,**演员孙道临,京剧演员孙菊仙,口技表演艺术家孙泰,排球运动员孙晋芳、孙玥,跳水运动员孙淑伟,滑冰运动员孙龙将等。

家谱原来不仅仅只有纸质?

最早的族谱是口传的,然后结绳记事,再然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皮质,竹简,石碑,石塔,绢布,神轴,纸质,电子。现存最多是纸质家谱。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