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这个姓氏出自那里?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李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二,也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二大姓,人口大约有8700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 在台湾排第五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亦居多。
>>
李姓的起源复杂一些,其始祖名叫皋陶,皋陶可鼎鼎大名,他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 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工作,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 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并且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 末年,后代理征,被历史上那个吓人的商纣王迫害致死,理征被杀次日,他的妻子契和氏携儿子理利贞,赶紧逃难。今天的人都知道,纣这烂王是不好惹的哟。母子俩逃难 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也真是可怜,饥饿难当了。说来也巧,三天没有吃饭的这母女俩,被一树李子救了命。以后岁月较为太平,契和氏想起那惊险的往事,不免心下感激起那棵李子树来,好像巫术般突然出现,似有灵性。于是更名为“李”。(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 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 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 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一个影响较小的姓氏,一下子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大 姓。在唐代以前,李姓主要在北方发展,在唐代,有过三次大的南迁,使得李姓开始遍布全中国。 李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 南阳。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
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 林、傅、均。
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
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关于李姓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源出嬴姓。
古李字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以上内容参考 李氏
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
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 [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子威—秉方),四世富四、富五、富七、富八(秉昭—富四/富七;秉方—富五/富八),五世康五,六世嵩寿,七世台斗,八世钧直,九世少溪,十世爱溪,十一世良,十二世文科(郁如)/文斗/文魁……吾家先世自颍州忠孝一门。。。代有英贤。。。史册流芳。
李氏世系肇自颖州,杳无家谱。自四世富五公颖州避乱,东迁崇川观音山北,子孙繁衍。清代康熙葵酉年十月(1693年11月),十二世孙李文科(郁如公)等首撰《通州李氏家谱》;清嘉庆甲子年间(1804年),十五世孙李智、十六世孙李仪、十七世孙李道鹏编纂;清光绪丁丑戊寅(1877-1879年),十九世孙李清敏续纂(据中华李氏网记载,编号为2106#《通州李氏宗谱》共十卷末一卷 由李文科首修于康熙三十一年,李道鹏、李冰鉴等续修,光绪三年木刻本收藏于南通市博物苑;观音山民间保存两本可供查阅),此后一百三十年没有续谱。
十四世始,观音山李氏辈分按照士、志、於、道、肇、敏、洪、公、继、序、思、昌、永、世、克、孝、锡、兹、嘉、福、德、音、孔、昭、长、发、其、祥排序。本人是李守中二十四世孙,现今名字排序为李公( )、李继( ),李序( ),李( )思等都是我们的宗亲。
观音山李氏堂号为树德堂;门联横批:李府大忠臣(竖联不详);祖坟:鹞鹰坟。经过我们大量走访发现,观音山李氏后裔广泛分布于南通市区/观音山/兴仁/先锋/正场/姜灶/白蒲/袁灶等地及海外。
据宗谱记载,我们李氏一世祖李守中官居元朝(泰定年间)工部尚书(《通州李氏宗谱》中有皇上任命的诏书)。据此本人研究了元代历史,对我李氏祖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元代工部尚书李守中祖籍安徽颖州(今天的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李守中育有两子,长子李冕(子美),次子李黼(子威)。《元史》、《明史》等对李黼有专门的记载:
李黼,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 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河南 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 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 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 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 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以 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 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盗船不得动。遂授李 黼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 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平章 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 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 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 天。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 夫、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 州,赐额“崇烈”。
李黼与李冕之子秉昭叔侄九江之战殉职,李冕在九江之战幸免,后其在颖州也为国捐躯,我李氏为忠烈之后。《通州李氏宗谱》记载,秉昭有两子--富四/富七;秉方有两子--富五/富八,富五有三子(康一/康四/康五),富五世系脉络清晰。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时期,直系先祖迁居南方。
据了解,秉方公有二子,为寻源公和绍源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自阜阳(颍州)迁居巢湖(至今有已经十八代),见半汤古刹大力寺附近泉壑幽深,林木繁茂,水深汩汩,鸟鸣嘤嘤,诚佳境地,于是卜新居与其下,自此以后,族属渐繁,子孙昌炽,绵延于今屈指六百余载。半汤力寺李氏宗族而今人口四五千有奇,巢湖市北关门外堪称巨族。
安徽颍州城建有状元祠和状元巷,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有状元坟(李黼衣冠冢),九江也留有李黼当年的踪迹。关于李黼的事迹《永乐大典》/《续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均有记载。
最近,通州观音山李氏后人正在筹备续修观音山李氏家谱,为此我们也专门注册了[通州李氏网](域名wwwtzlswnet),该网站正在建设之中。此前,通州李氏后人李公涛/李继建/李继典/张克礼/李 欣等为家谱续修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
李姓家谱序言我族旧为湖茫李氏,原籍丰城县湖茫里(今江西省丰城市段乡湖茫村)。明洪武初年,我祖李民迁居寿光县斟灌庄(今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斟灌村),后遂称斟灌李氏。明朝近三百年间,我族人在寿光这方热土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蔚成巨族;清代,我族考取功名者达200多人,有15人考中举人,有6人考中进士,3人钦点翰林,其中,李迥官至刑部侍郎,李封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刑部左侍郎,李鋐官至广西布政使、顺天府府尹、宗人府府丞,人丁兴旺,析村而居,遂成北海望族。
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万万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起源主要有三:出自嬴姓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吴氏曾孙。商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征因直谏纣王而被杀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后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gu)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唐李思摩,原为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赐为李氏。李嘉庆,本蛛鞘族人,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李国昌,本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被赐姓李名国昌。另有回族李姓、苗族李姓、壮族李姓、瑶族李姓、白族李姓、畲族李姓、犹太人李姓等。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你可以参考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跟你的比较合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D、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余下全文>>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丹鲜李姓为第二大姓。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李氏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大\头老家的祠堂里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余下全文>>
李姓排辈家谱友你好:研究姓氏和家谱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998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个人提示观点仅仅供朋友参考)
李氏家谱字辈是怎样排列的我也不知但我是李氏义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李氏字辈谱
1、湖北: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6、有、芳、毓;
7、李煜同族: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国、勋、业、秀、广;
13、福建: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8、华国才猷真裕俊,经邦读列可光前,云初祖尔原同气,源远流长百世传;
19、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20、国治家齐维尔克昌,存心宽忍百世其长,兴宗耀祖富贵永强,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万、鸿、清、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任孝一正方,元启天开宗,易长文明辉,先绪克定大,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天道显昭崇典则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余下全文>>
李姓辈分表?
请问一下李氏家族辈分是怎样排的建议你到李姓吧去看看,可能有答案。
李氏族谱字辈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余下全文>>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所建的政权最多,这在中华姓氏中是比较少见的。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余人,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先谈唐王朝,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共经历290年、24个皇帝,前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在7世纪后半叶鼎盛时,北界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界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四夷来贡,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对内,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创造了李氏天下的贤明之治。
除了李唐王朝,还有东汉初李宪自称天子并在庐江郡建立政权,西晋时期李雄建立大成国,陇西李建立西凉政权,隋末李轨割据自称凉王,李子通在扬州称吴帝,瓦岗李密在洛口自称魏公,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建立南唐,李希烈在开封称楚帝,北宋初李顺据成都称大蜀王,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
一、“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族人形成后主要分成两支,一支在陇西(今甘肃),一支在赵郡(今河北)。陇西李姓出了李渊一家,建立唐王朝后,得到空前发展。赵郡李姓也成为当地望族,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到全国各个角落落户。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880年,由于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大起义,李氏一族为寻求偏安之地而大举南迁。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革命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二、李姓名人
1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传说是《老子》一书的作者。
传说老子是春秋初期周平王时的人,又说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孔子是春秋末期人),那么老子就活了200多岁,有人说他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么大岁数的。后人纷纷效仿,求仙问道成为历朝历代许多皇帝和大臣的头等大事,道教由此兴盛。老子也被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老子》一书是他思想的主要体现。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2一代名君李世民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李世民早年随父起兵反隋,战功赫赫,先后镇压和收服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联合另一个弟弟李元吉设计陷害他。
李世民得知后,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诛戮两人的亲眷、僚属多人,事后还迫使高祖李渊交出皇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善于纳谏,他有一个名臣叫魏征,经常直言进谏,即使太宗盛怒也毫不退让。魏征死后,太宗痛哭着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太宗举贤任能、量才录用,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贞观之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文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去长安向皇室求婚,唐太宗为汉藏两族友谊着想,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后,汉藏交流频繁,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年轻的时候,李白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25岁时他出外远游,在长安遇到当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两人一见如故。贺知章特别欣赏李白的诗,据说他读到《蜀道难》和《乌栖曲》时,欣喜若狂,认为这样的诗可以泣鬼神,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贺知章对李白瑰丽的诗歌和飘逸脱俗的丰采感到十分惊异,戏言:“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后来就有人称李白为“谪仙”。
李白嗜酒如命,不拘小节。他在沉醉时撰写的诗歌,尤见神采,并且能与没有喝酒的人议论政事,见解精辟,毫无差错,人不能及。当时的人称李白为“醉圣”。
天宝初年,李白得唐玄宗赏识,玄宗常令他撰写诏书、文诰。当时正是十月,天气寒冷,笔被冻住不能书写。唐玄宗下令宫女服侍在李白身旁,拿起笔用嘴呵气解冻,然后供李白使用,称“美人呵笔”。
4皇帝词人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五代时南唐国主,著名词人,世称李后主。
李煜不仅擅长诗文、音乐,而且书法极佳,写字用颤笔作扭曲之状,十分遒劲,状如寒松霜竹,取名为“金错刀”。他精于鉴赏,最不喜唐颜真卿书,说颜书有佳笔而无佳作,得王羲之之筋而失于粗鲁,如叉脚田舍汉(庄稼汉)。
李煜以词著称于世,却因词惹祸身死。宋军攻破南唐,李煜被俘。他常以泪洗面,词曲中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一次,他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听说后大怒,用毒酒把李煜毒死。
5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后参加高迎祥的起义军,作战勇猛,被称为“闯将”。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0年,李自成根据部将李岩的策略,针对中原灾荒严重、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贵族占有、广大农民不得温饱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民众纷纷投奔起义军,部队迅速发展到上百万人。第二年,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以王府和富户的钱粮救济饥民,百姓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军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但起义军领袖犯了骄傲享乐的错误,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盛怒之下,引清兵入关,后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节节败退,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兵败被杀。
《潮汕百家姓》 李平田,李火德(唐李浦第27代孙、福建上杭丰朗开基祖)裔孙福建漳州人,号墩晦,生于宋咸淳元年(1265),元大德十年(1306)进士,任礼部员外郎,任满归梓,为避乱由漳州入潮,定居潮阳新兴乡草场山龙尾(今和平镇)。其子孙分散居住于临坤、和平、凤山和棉城李厝巷、双望及简朴、两英、圆山、林招等地。李平田五世孙李龄,明天顺元年(1462)任江西提学佥事,其后代称为棉城桃花仙井学祖派,子孙多散居汕头、潮安、梅县等地,棉城居住人数较少。李平田裔孙李岩海于明万历(1608)迁徙今铜盂镇溪边村,其后裔再迁潮阳、揭阳等地。 明代江西提学李龄(潮阳棉城人)告老回乡于潮阳修建学宫,传播宫廷音乐;其后任广西付使的陈惇临带回宫廷赐与的一班乐师歌伎。故潮阳素以笙、萧、管、笛为主器的“笛套音乐”闻名。 2014-09-16 16:18:59 补充: 火德公,据我近日走访、考证。初步结论:火德系属于李侗五代孙,祖籍汀州宁化石壁(宁化县泉上镇李家坊)。有几份古族谱作为佐证: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李氏族谱序》 道圣公(圣郎又名燔公),宋进士,枢密院副使,葬于清流县里田村内。生子孟公(又名奇公),孟公生子珠公,珠公生六子:金、木、水、火、土、田。珠公迁石壁,由于宋末兵乱未能在石壁久留,于是金德公留住淮土、禾口一带,木德公徙迁长汀开基,成为长汀李氏世祖,子孙居长汀、清流、长校一带,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火德公徙上杭胜运里丰朗乡开基,成为上杭李氏开基祖,其子孙布居闽西南、广东一带,是信甫位下最兴盛的一支,上杭火德公八世孙“崇诚、明善” 2014-09-16 16:19:08 补充: 一四零六年初修谱,由监察御史春陵何器于一四一一年撰写《李氏族谱序》记载:“……展谱而观,则知李氏乃陇西人也,因祖翁宦游至汀,遂家以汀之宁化属地李家坊(即泉上李坊),宋季鼎沸,火德翁徙于上杭之胜运里丰郎乡,宅柱石而居焉……” 2014-09-17 10:38:37 补充: 李氏四路入潮——浅谈潮汕李姓源流 李姓产生于商末周初,李原为理。李姓的始祖皋陶,据传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的曾孙,生于山东曲阜,曾继任东夷族首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舜为部落领袖,任命皋陶为大理(古代掌管刑狱的长官),后来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名于世,安定了社会秩序。后来以官职名称,命名为本族姓氏,称为理氏。 2014-09-17 10:39:07 补充: 李氏得姓3000多年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诸侯反叛,皋陶的后代理征任州官,出于忠心,虔诚地指出纣王的过失并劝其改正,结果遭到杀害。理征妻带着幼儿理利贞出逃,逃到废弃已久的旧城时,母子饥渴难忍,到处寻找食物,终于发现树上残存的果实(即“木子”),将果子采摘下来充饥,保存母子性命。母子俩辗转到达河南东部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定居下来。为了铭记“木子”保命之功,理利贞将木与子上下组成为李,作为自己的姓氏,改称李利贞。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 2014-09-17 10:39:53 补充: 李姓人经历几次大迁徙 一、两汉时期,李姓人在全国各地又有许多新聚居点。如《史记·老子列传》记:李耳(老子)的孙子李宫,李宫的玄孙李假,在西汉文帝朝廷做官。李假之子李解,任胶西王刘太傅,留居胶西国治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继而向南发展至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后落籍高要县(今属广东)。 2014-09-17 10:40:11 补充: 二、唐代李姓的南迁。唐代战乱频仍,避乱等诸多原因,有不少李姓人迁往福建、广东。主要有二次南迁:1、随陈政父子入闽。唐代初期,朝廷派遣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前往闽南平息蛮僚啸乱,后来其子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啸乱局势。其中有不少李姓人辗转进入潮汕。原河南固始籍将军李伯瑶随陈政父子入闽开发漳州,功勋卓著,留守漳州。其子孙散处福建龙溪、漳浦,广东潮汕等地。 2、随王氏兄弟入闽。唐末及五代时,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及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又有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莆田、晋江等地,后又向西发展,分布于潮汕地区。 2014-09-17 10:40:29 补充: 三、“靖康之变”后南迁。北宋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攻破京都(今河南开封)。翌年4月,金国贵族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宗室等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6月,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称帝,史称南宋。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迁,其中有许多李姓官绅士民,及抗金义军中的李姓人南迁。如李兴领导一支抗金义军万余人(其中不少李姓人),南渡归附南宋,及至流入福建、潮汕等地。
李姓一族起源于山东曲埠,在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诸侯奋起反抗,李氏族群便逃难到河南苦县;又经历两汉,唐、宋的战乱,再向南逃避战乱,迁徙入福建、潮汕等地; 定居潮汕的有十多个李姓家族,其中李综家族先安居在潮洲城,他的五世孙李敏再迁居于荔湾都仙市里,即现今的澄海,所以李敏应是你的祖先; (李明山一族则定居于潮洲城内北门面线巷,他的第十代孙就是长实集团的李嘉诚);
李,这个姓氏出自那里?
本文2023-09-22 11:58: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