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1收藏

苗氏家谱,第1张

苗氏家谱集锦

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龙在其数成为帝王人物的专用名称华夏民族的图腾。人为苗氏、土为苗地、庄为苗邑 、政为苗亭。自汉桑钦《水经》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溴水出原山勋掌谷”见书后、苗地苗邑渐隐,一勋掌叫响怀府八县。毛泽东亲批资治通鉴,见169——陈纪三:起召阳协洽晋柔兆,阉茂凡四年,世祖问皇帝下,齐诏书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唐宋元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所在地。其他书说与此不吻合的外错原因,是清修《济源县志卷二古迹九》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勋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济源县志卷未识余四》“武成帝河清二年四月,斛都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封门口》西”等失误所致,卷二方向对,人错。卷末方向错,人对。勋掌远在轵关东北四十里,别书对苗亭据志引用自然不准确。《通志氏族略》记苗出自芈姓。《姓氏五书注》载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出于此。满洲百济国《古朝鲜》等少数民族译音姓苗炎黄昆季,人和根同。这就是“苗姓三源”。查《康熙字典》“苗古文宀目木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汉许慎《说文解字》无古 字及其注。说明古 字系苗氏元祖初用字,远在汉前,秦统一文字后改用标准苗字使用至今。考贲皇生于春秋末,东周弱,五伯征的时代。系黄帝后、颛顼支,重黎脉,祝融族、陆终妻鬼方女所生六子,季连半姓,传至鬻熊,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遂以熊为氏。周封熊绎国楚子爵都丹阳。五传熊渠,僭周称王、又八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开始姓斗,斗熊半昭、屈、景同为楚王室公族大姓。若敖娶陨子之女生斗伯比。比亦婚陨女生长子斗谷於菟,表字子文。三楚称子文为最大贤者。次子斗越椒,字伯棼,文子斗班,字子扬,父子、侄叔三代为令尹。班子克黄字子仪。椒子贲皇,因父蒸野漳,筮狙庄王中原问鼎南归,兵败竟陵清河桥被罪族,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食于苗,更姓苗贲皇。贲皇逝后晋遭“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而失国,贲皇官秩家牍随之失考。成为苗氏从战国到唐宋的空断代,形成了豫济勋掌老根苗,晋长治上党郡望苗。鲁定陶济阴郡望苗,越金华东阳郡望苗,四大支系和堂号。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祠内供中祖苗全的神位、巨匾、楹联、圆碑、方碣、石香炉等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氏族庙堂文化,用无声的文字图物叙说苗氏家历史。

老根苗重农耕,繁人口,八代不闻朝政,至元发奋仕途。苗全、苗立、苗畅一门三大夫。畅子世荣元大都(今北京)佐巡警院使。同治徽州路总管府事 骑尉。苗道一、元代济源名观龙翔宫道士。苗大本明代人,苗畅子、世荣弟,洪武四年探花勒兵部郎中。苗琚、世荣子、世袭骁骑尉。苗森、邑乡贤达,够买山场创修金炉顶庙宇、勋掌田守忠真人修炼登仙遂成。济源名胜至今。苗天印清代人,顺治时任彰德卫千总。苗尔嗣,清代北樊人,顺治丙戌科举人《怀庆府志》编校。苗永魁清代蓼坞人,太学生,例赠承德邦,祠堂立石志德。苗大文,字宏郁,清代蓼坞人,任清河北道清书明吏事授登仕郎。同治四年授承德郎。苗亮采,清代人,乾隆46年府学贡。苗同文,清代人,同治六年旌表忠烈义士,位列县忠义祠第十一位,志有悼词。苗耘奄,清代人,名成东,教育家苗令庚、苗令图之师。县授“詹台雅宜”“共策治安”金匾奖。有“教泽碑”颂其德。苗令图,清代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直隶州通判,济源文章书法泰斗。苗鸿宾,清代人,光绪癸己武举。苗世忠,清代人,县忠义祠107名。苗信芳,清代人,县忠义祠第341名。苗芳图,现代闫和人,济源著名抗日烈士。苗芳书,现代闫和人,曾任太岳区豫北中学教师,勋掌完小校长,济源一中教导主任,济源九中校长,获教育部授予“教育家”称号。苗瑞合,现代勋掌人,新中国第一任济源县“大众剧团”团长,勋掌怀梆剧团卓越***。济源县第一任商会会长。苗既平,现代勋掌人,济源宣传部长,原大寨起义的***,著名烈士。苗维清,又名苗迪青,现代北樊村人,留日博士,大学教授,地理博士,地质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苗绍歧,现代苗庄人,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劳动模范,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苗绍臣,现代苗庄村人,中共党员,教授级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修武县、焦作市两级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勋掌苗鸿忠、苗既云、苗铁安、苗树龙、苗鸿文、苗志轩、苗既彦、苗绿久、苗占歧、苗三毛、苗既正、苗鸿礼、苗树斌、苗鸿申(南阳军分区)、苗鸿申(北京军分区),闫和苗瑞成、苗龙升、苗芳会、苗有升、苗占富、苗余山、苗锦硕,北社村苗红方、苗小福、苗先祥、苗维忠,北樊村苗先业、苗彩云,小郭富村苗绍祥、苗绍魁,克井村苗保金,白涧村苗树贵,大郭富村苗小喜,南樊村苗思芹,苗庄村苗绍文,任寨村苗心禄,茶店村苗绍元等39人,是当代国家发证的烈士。

勲勋掌城中分布着九庙二寺十八堂两阁一庵,古典建筑,苗祠堂仅次于泰山庙、镇安寺。圆明寺列第四位,列十八堂之首。现有文物存量居庙寺堂阁的第一。拔贡在济源素有“大字苗令图,小字牛兰亭”两大书法家的盛称。祠内他写有“绥吾思成”巨壁大字,照壁石刻“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左者佐,发达在元明,以爵则了以官则郎”的对联,出其手笔。文溯鬻熊为周文王、武王之师,斗伯比、子文、班椒任楚令尹,贲皇封晋大夫,俱为王伯佐命弼臣的历史。褒扬勋掌苗氏在元明两朝五世,大夫的煌赫门庭。字出于颜而利于颜。他还在村东南高阜上写“魁星阁高壮东南,勋掌城古边西北”语句,是他在村东口文昌阁上又一名联。前有文昌高读雄文,后有祖师却听春秋。较为书法界称道的是“金炉脉延济源县,明月光增勋掌城”泰山庙会舞擞台柱牌联。把济源脉气,勋掌形胜,北齐相介。复姓斛律名光,字明月增建边防关城的考说广而告之。引出另一才子,酒同寅“建此城以御西魏”的结论。拔贡把雄强茂密宽绰精拙的颜体,写出沉稳锋利的书风。劲力倾倒小楷圣手牛兰亭与之深交。除拔贡书法外,祠堂楹柱上还有“动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爼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特别是一槐莫虚栽务从根本地培起。告诫祠出后人,动掌苗氏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无关。元明两朝正是动掌苗姓辉煌之世,何来屠村戮人灭族燹祸。妄拉他人作祖?书写时间早与拔贡,属钟繇书派一路,惜无书者姓名,半数遗失难成对,令人遗憾。墙上嵌碣堂中竖碑,石香炉铭辞书法更是流派纷呈竟娆绽放。

除勋掌外,因任官、经商、避兵、躲难迁徙离开济源的三大郡望。更是名人辈出,称雄于史。汉有兵枝巧家苗子、新莽国师苗欣、父城长苗萌、幽洲牧苗曾、苗礼、东阿侯苗光。隋有义军首领苗梁、唐有宰相苗晋卿、御史苗丕、博士苗舜卿父子三人。苗番、苗习愔、苗恪、父子三进士,大历十才子诗人苗神客、谏议大夫苗拯、画家苗龙。宋有军师苗训、子太子洗马苗守信、兵部侍郎苗时中、破鬼章的苗援、讨生羌镇洮西的苗都指挥使苗履、统 官的苗博,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就义的苗再成。金中都(今北京)经略史苗道润。明兵部尚书作 苗衷、太子少师苗朝阳、佥都敕史苗昨士。清天津镇总兵苗国综。作家苗萁,太平天国奏王苗沛林。现代二汽东风公司董事长苗纡。中国女篮队长苗杰等。正是他们的繁衍播迁,使苗跃身为当今中国姓氏序列的第一百五十四位。《百家姓》的第五十万事大吉位。

这次勋掌苗氏修祠传谱的序,按辈份按资历按政治地位都轮不到一介白身粗通文墨之人来写。族尊诚托几辞不掉,只能仅据自有《中国史纲要》考证、毛泽东读批资治通鉴 《中华话页文选》注释、《中国文学史》论说、《白话孙子兵法》指溯、《怀庆府志》、《济源县志》、《济源县续志》、《民国济源志稿》、《济源市志》条释、《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意、《新华字典》读音、《神话传说词典》专介、石刻墨拓、访谈记要老《家谱序》等资料、述史、论事、推理成序。却没能超越旧家谱考证水平。把战国至唐宋苗氏上千年的历史断链溯理接通。难以使族人满意。恕文才驽钝资料少缺,请饱学之士辨斥指正。

中国传统文化中死者为大的观念存在,所以看很多事情都是有再大的矛盾都会在死者面前放下,而且会尽量满足死者的各种要求,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死后所有的事情一笔勾销,尊重死者给死者最后留下好名声,这个就是一种人情交往方式。

所以在处理死者的后事的整个过程,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一律都不能提因为中国传统都是在乎名誉的,很多人都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好的名誉流传,所以在举行丧葬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说好的,比如在悼词上面以及一些记载上面比如说家谱或者宗祠里面,都是写好的一面一生中最直观的一面。

在悼词当中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那就会往德上面去说,比如说尊老爱幼,对自己长辈的种种孝敬,还有对自己后辈的种种恩惠呵护等,加上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件事情,而且都是写正面的,挑好的写出来,这些都是一种修饰,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真正品行。

因为不好的方面一样都不能写,死者为大就是在丧葬当天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说,不管他是什么人,就算是十恶不赦之徒,这个时候也不能说他的坏话,一生中最主要的几个节点都是说好不说坏,出生还有结婚还有就是死亡,这些是一生中最主要的事情。

中国人的传统有一种特性,那就是圆滑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一个人一生的大事面前只能说好不能说不好,悼词更是如此,如果说不好的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所以所以的丧葬当中的悼词都是表现出来正面的,负面的是不可以写的,如果写了不只是不尊重死者,还是打死者家属的脸面,这些东西都是赞美歌颂,不代表本质。

纪念白求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

党和美国***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

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

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员都要学习这种

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

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

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

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

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

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

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

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员。从前线回来的

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

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

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

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

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

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

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印象中,我已是第三次为亲人写悼词了。突然很想说下悼词。

      仔细想想,这么些年,也参加过不少追悼会,但是印象中精彩、感人的悼词寥寥无几,大多数是格式化的、公文式的完成任务。的确,亲人去世,悲痛之余操持后事,忙里忙外,家中必定是忙得团团转的。致悼词的往往是至亲,忙着悲痛忙着料理后事,哪能静得下心来写悼词呢?除非自身文笔很好或家中有人代笔,倘若不是,悼词肯定是流于形式的。而悼词是对人的一生进行盖棺定论,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充分尊重,给逝者最后一份人世间的体面,具有极强的仪式感。这其中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生老病死是无法掌控的,事情一来,时间紧迫,悼词的质量就很难把控了。

      似乎发起过一个活动,为自己写悼词。响应者不知几何?提前写悼词,在很多人眼里视为不吉利。即便是提前酝酿,也会内心抵触,这是在诅咒亲人。所以说,这就陷入了死胡同,也难怪追悼会上,鲜见感人至深的悼词。

      11号晚上,熬了几个小时,为舅舅写了一篇悼词,也算是为舅舅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读了几遍,感觉也挺公式化的,我已经尽力了。)

附:悼词(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悼念我的舅舅。舅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8日13时05分与世长辞,享年70岁。

      今天,由我来代表家人致悼词。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在疫情之下、百忙之中,参加我舅舅的追悼会,来送他最后一程,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痛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安慰。

      舅舅自幼家境贫寒,历经坎坷沧桑。14岁开始独立谋生,在铁路边捡煤渣补贴家用,四处打小工赚钱糊口。困难和艰苦没有打垮舅舅,在生活的磨砺中,他不断走向坚强。他在建筑工地上从学徒工干起,再到施工班长、队长、直至项目经理。25岁那年,凭借过硬的本领,被招录进入衢州人民医院,此后成为医院基建管理的专家。45岁那年,不甘于平凡、不安于现状的舅舅,放弃安稳的工作下海创业,创办了浙江达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公司不断壮大发展,成为衢州园林建设行业的翘楚,业务遍布全国各地。现在衢州市民常去的斗潭公园、鹿鸣公园、桥安里等标志性的园林建筑都是舅舅公司的作品。舅舅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舅舅的一生是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一生。他敢闯敢干,勇往直前,熟悉他的人都敬重他是条汉子。创办公司没有资金,他四处筹集,尝尽百苦;没有文凭,他自学成才,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舅舅会说日语、会弹扬琴、还唱得一手好歌、下得一手好棋。他凭着乐观的性格与才艺俘获了衢州人民医院院花的芳心,他俩一个英雄豪迈、一个柔情似水,从此相依相扶、不离不弃,谱写了一段同甘共苦打江山的爱情佳话。

      舅舅的一生是忠厚诚实、襟怀坦荡的一生。他克已奉公,兢兢业业。在衢州人民医院负责基建管理的那些年,每个工地他都亲临现场,严格把关审核,为国家节约了千余万元的资金。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他都做到忠诚担当,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即便是临终前几天,他还想看看公司的报表。他时常教导儿子,要与人为善、要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舅舅的一生是崇尚孝睇,乐善好施的一生。他恪尽孝道,对长辈事无巨细,精心呵护。无论有多忙,每年清明都要抽出时间前往外地祭祀祖先。他热心公益,无论是捐资助学、抗洪抢险还是疫情防控,都有他的身影。对员工,他厚爱三分;对同事,他真诚以待。对亲人,他更是关怀备至。家族里,如果大家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就是找舅舅帮忙。在大家的眼里,舅舅是一位自己淋着雨,还时刻想着为别人撑伞的那个人。

      在病危期间,舅舅笑对病魔,乐观面对。他对我们说跟病魔作斗争,还是蛮好戏的。他转而安慰起大家,并担心爱妻的身体,不希望儿子儿媳及亲朋好友为他担心。

      树俗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舅舅,您的突然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好舅舅、好兄弟、好朋友这怎不能令人痛彻心扉!

      品德且归家谱录,忠厚留与子孙传。舅舅,您的为人处世、您的优良品德,值得我们一生去传承、去弘扬。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的相逢与别离,亲爱的舅舅,虽然您离开了我们,去往更美好天堂,但是,您的精神已留下。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谢谢大家!

           

                                 

苗氏家谱集锦

  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龙在其数成为帝王人物的专用名称华夏民族的图腾。人为苗氏、土为苗地、庄为苗邑 、政为苗亭。自汉桑钦《水经》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溴水出原山勋掌谷”见书后、苗地苗邑渐隐,一勋掌叫响怀府八县。毛泽东亲批资治通鉴,见169——陈纪三:起召阳协洽晋柔兆,阉茂凡四年,世祖问皇帝下,齐诏书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唐宋元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所在地。其他书说与此不吻合的外错原因,是清修《济源县志卷二古迹九》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勋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济源县志卷未识余四》“武成帝河清二年四月,斛都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封门口》西”等失误所致,卷二方向对,人错。卷末方向错,人对。勋掌远在轵关东北四十里,别书对苗亭据志引用自然不准确。《通志氏族略》记苗出自芈姓。《姓氏五书注》载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出于此。满洲百济国《古朝鲜》等少数民族译音姓苗炎黄昆季,人和根同。这就是“苗姓三源”。查《康熙字典》“苗古文宀目木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汉许慎《说文解字》无古 字及其注。说明古 字系苗氏元祖初用字,远在汉前,秦统一文字后改用标准苗字使用至今。考贲皇生于春秋末,东周弱,五伯征的时代。系黄帝后、颛顼支,重黎脉,祝融族、陆终妻鬼方女所生六子,季连半姓,传至鬻熊,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遂以熊为氏。周封熊绎国楚子爵都丹阳。五传熊渠,僭周称王、又八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开始姓斗,斗熊半昭、屈、景同为楚王室公族大姓。若敖娶陨子之女生斗伯比。比亦婚陨女生长子斗谷於菟,表字子文。三楚称子文为最大贤者。次子斗越椒,字伯棼,文子斗班,字子扬,父子、侄叔三代为令尹。班子克黄字子仪。椒子贲皇,因父蒸野漳,筮狙庄王中原问鼎南归,兵败竟陵清河桥被罪族,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食于苗,更姓苗贲皇。贲皇逝后晋遭“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而失国,贲皇官秩家牍随之失考。成为苗氏从战国到唐宋的空断代,形成了豫济勋掌老根苗,晋长治上党郡望苗。鲁定陶济阴郡望苗,越金华东阳郡望苗,四大支系和堂号。

   在济源勋掌老根苗的世居地有中国苗姓最大的祠堂,坐落在勋掌城南大街中段,座南向北,东西长五十米,南北宽四十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祠前照壁溴水,石狮进为上舞台下阙门,天井院池,甬道正祠配房,厢房等群房建筑。正祠内供中祖苗全的神位、巨匾、楹联、圆碑、方碣、石香炉等蕴藏着丰厚的民间氏族庙堂文化,用无声的文字图物叙说苗氏家历史。

   老根苗重农耕,繁人口,八代不闻朝政,至元发奋仕途。苗全、苗立、苗畅一门三大夫。畅子世荣元大都(今北京)佐巡警院使。同治徽州路总管府事 骑尉。苗道一、元代济源名观龙翔宫道士。苗大本明代人,苗畅子、世荣弟,洪武四年探花勒兵部郎中。苗琚、世荣子、世袭骁骑尉。苗森、邑乡贤达,够买山场创修金炉顶庙宇、勋掌田守忠真人修炼登仙遂成。济源名胜至今。苗天印清代人,顺治时任彰德卫千总。苗尔嗣,清代北樊人,顺治丙戌科举人《怀庆府志》编校。苗永魁清代蓼坞人,太学生,例赠承德邦,祠堂立石志德。苗大文,字宏郁,清代蓼坞人,任清河北道清书明吏事授登仕郎。同治四年授承德郎。苗亮采,清代人,乾隆46年府学贡。苗同文,清代人,同治六年旌表忠烈义士,位列县忠义祠第十一位,志有悼词。苗耘奄,清代人,名成东,教育家苗令庚、苗令图之师。县授“詹台雅宜”“共策治安”金匾奖。有“教泽碑”颂其德。苗令图,清代人,光绪丁酉科拔贡,直隶州通判,济源文章书法泰斗。苗鸿宾,清代人,光绪癸己武举。苗世忠,清代人,县忠义祠107名。苗信芳,清代人,县忠义祠第341名。苗芳图,现代闫和人,济源著名抗日烈士。苗芳书,现代闫和人,曾任太岳区豫北中学教师,勋掌完小校长,济源一中教导主任,济源九中校长,获教育部授予“教育家”称号。苗瑞合,现代勋掌人,新中国第一任济源县“大众剧团”团长,勋掌怀梆剧团卓越***。济源县第一任商会会长。苗既平,现代勋掌人,济源宣传部长,原大寨起义的***,著名烈士。苗维清,又名苗迪青,现代北樊村人,留日博士,大学教授,地理博士,地质学家,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苗绍歧,现代苗庄人,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市劳动模范,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苗绍臣,现代苗庄村人,中共党员,教授级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劳动模范,修武县、焦作市两级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勋掌苗鸿忠、苗既云、苗铁安、苗树龙、苗鸿文、苗志轩、苗既彦、苗绿久、苗占歧、苗三毛、苗既正、苗鸿礼、苗树斌、苗鸿申(南阳军分区)、苗鸿申(北京军分区),闫和苗瑞成、苗龙升、苗芳会、苗有升、苗占富、苗余山、苗锦硕,北社村苗红方、苗小福、苗先祥、苗维忠,北樊村苗先业、苗彩云,小郭富村苗绍祥、苗绍魁,克井村苗保金,白涧村苗树贵,大郭富村苗小喜,南樊村苗思芹,苗庄村苗绍文,任寨村苗心禄,茶店村苗绍元等39人,是当代国家发证的烈士。

   勲勋掌城中分布着九庙二寺十八堂两阁一庵,古典建筑,苗祠堂仅次于泰山庙、镇安寺。圆明寺列第四位,列十八堂之首。现有文物存量居庙寺堂阁的第一。拔贡在济源素有“大字苗令图,小字牛兰亭”两大书法家的盛称。祠内他写有“绥吾思成”巨壁大字,照壁石刻“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左者佐,发达在元明,以爵则了以官则郎”的对联,出其手笔。文溯鬻熊为周文王、武王之师,斗伯比、子文、班椒任楚令尹,贲皇封晋大夫,俱为王伯佐命弼臣的历史。褒扬勋掌苗氏在元明两朝五世,大夫的煌赫门庭。字出于颜而利于颜。他还在村东南高阜上写“魁星阁高壮东南,勋掌城古边西北”语句,是他在村东口文昌阁上又一名联。前有文昌高读雄文,后有祖师却听春秋。较为书法界称道的是“金炉脉延济源县,明月光增勋掌城”泰山庙会舞擞台柱牌联。把济源脉气,勋掌形胜,北齐相介。复姓斛律名光,字明月增建边防关城的考说广而告之。引出另一才子,酒同寅“建此城以御西魏”的结论。拔贡把雄强茂密宽绰精拙的颜体,写出沉稳锋利的书风。劲力倾倒小楷圣手牛兰亭与之深交。除拔贡书法外,祠堂楹柱上还有“动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爼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特别是一槐莫虚栽务从根本地培起。告诫祠出后人,动掌苗氏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无关。元明两朝正是动掌苗姓辉煌之世,何来屠村戮人灭族燹祸。妄拉他人作祖?书写时间早与拔贡,属钟繇书派一路,惜无书者姓名,半数遗失难成对,令人遗憾。墙上嵌碣堂中竖碑,石香炉铭辞书法更是流派纷呈竟娆绽放。

   除勋掌外,因任官、经商、避兵、躲难迁徙离开济源的三大郡望。更是名人辈出,称雄于史。汉有兵枝巧家苗子、新莽国师苗欣、父城长苗萌、幽洲牧苗曾、苗礼、东阿侯苗光。隋有义军首领苗梁、唐有宰相苗晋卿、御史苗丕、博士苗舜卿父子三人。苗番、苗习愔、苗恪、父子三进士,大历十才子诗人苗神客、谏议大夫苗拯、画家苗龙。宋有军师苗训、子太子洗马苗守信、兵部侍郎苗时中、破鬼章的苗援、讨生羌镇洮西的苗都指挥使苗履、统 官的苗博,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就义的苗再成。金中都(今北京)经略史苗道润。明兵部尚书作 苗衷、太子少师苗朝阳、佥都敕史苗昨士。清天津镇总兵苗国综。作家苗萁,太平天国奏王苗沛林。现代二汽东风公司董事长苗纡。中国女篮队长苗杰等。正是他们的繁衍播迁,使苗跃身为当今中国姓氏序列的第一百五十四位。《百家姓》的第五十万事大吉位。

   这次勋掌苗氏修祠传谱的序,按辈份按资历按政治地位都轮不到一介白身粗通文墨之人来写。族尊诚托几辞不掉,只能仅据自有《中国史纲要》考证、毛泽东读批资治通鉴 《中华话页文选》注释、《中国文学史》论说、《白话孙子兵法》指溯、《怀庆府志》、《济源县志》、《济源县续志》、《民国济源志稿》、《济源市志》条释、《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字意、《新华字典》读音、《神话传说词典》专介、石刻墨拓、访谈记要老《家谱序》等资料、述史、论事、推理成序。却没能超越旧家谱考证水平。把战国至唐宋苗氏上千年的历史断链溯理接通。难以使族人满意。恕文才驽钝资料少缺,请饱学之士辨斥指正。

   苗鸿震

   二〇〇四年六月十一日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 承认和高度评价。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大事年表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1950年春,玉门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6月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11月,在玉门油田试验钻机“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0月,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贝乌五队)从玉门出发,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3月25日,到达大庆萨尔图火车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4月9日到11日,大庆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号召向铁人王进喜学习。4月14日,组织全队破冰取水,萨55井开钻。19日完钻,用时5天零4小时,创造了新纪录。4月29日,王进喜参加“五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7月1日,在油田万人大会上,被树立为“五面红旗”之一。10月,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

  1961年2月,王进喜调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秋,在解放村建起大庆第一所小学。

  1964年12月21日,王进喜出席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12月26日,参加毛主席71岁生日宴会,毛主席称赞铁人是“工业带头人”。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中共大庆会战工委任命为钻井党委常委、钻井指挥部副指挥。7月24日,参加石油部政工会,首次提出“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奋斗目标。

  1966年2月16日,王进喜参加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工交政工会议。同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4月6日,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石油工业部五好标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访阿尔巴尼亚。9月3日,带领石油工业部报捷团赴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庆的情况。

  1967年1月4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当面汇报大庆油田形势。1月10日,回到大庆,积极传达周总理指示精神,呼吁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3月初,受到批斗。3月下旬,周总理在北京宣布王进喜在大会战中立了大功,不准再批斗。

  1968年4月27日,王进喜被推选为钻井革委会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2月,王进喜担任大庆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4月,参加党的“九大”,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18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汇报了大庆情况和油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周总理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作会议。4月19日,在解放军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检阅。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11月18日上午,大庆油田举行隆重追悼大会。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向王进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编辑本段]成长历程

  不屈的童年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赤诚报国

  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先进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休会期间,王进喜参观首都“十大建筑”,路过沙滩时,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街头哭了起来。从此,这个“煤气包”成为他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艰苦创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科学求实

  王进喜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创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当了大队长后,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拜机关干部为师,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学“毛选”,甚至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1961年春,部分井队为了追求速度,产生了忽视质量的苗头,连铁人带过的1205队也打斜了一口井。为了扭转这种情况,4月19日,油田召开千人大会,对钻井质量问题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日子被人们称为“难忘的四•一九”。事后,已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带头背水泥,把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说:“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无悔奉献

  铁人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964年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带领人们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级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他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鞠躬尽瘁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65年7月,在石油工业部第二次政工会上,王进喜应邀作了报告,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罗织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他说,想让我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在周总理的谋划下,继鞍钢之后,大庆实行了军管。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庆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担任副组长。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大庆油田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严峻形势,王进喜焦急万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国务院汇报。周总理在《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报告》上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生产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资器材回收回来,王进喜于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工人们风里雨里,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形成了今天仍被我们颂扬的“回收队精神”。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他在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充满信心地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病中的铁人心里想的仍然是油田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得知油田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解放不出来。叫警卫员方廷振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听说家属基地有臭虫,他托人买来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带回大庆。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来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大庆油田做出了“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大庆人决心把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周恩来则是党和国家的养护人,毛泽东是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周恩来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并且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如果说毛泽东是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则是党和国家的养护人。

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行。五十年来他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他扶起了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后期他托出邓小平。

作为两代领袖,毛、邓之功彪炳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地化作了那六个“无”。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而他在举国欢庆的前夜却先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

扩展资料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无是死不留灰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当总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刚被粉碎,江青“四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

二无是生而无后

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重名人之后。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武,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三分天下。

三无是官而不显

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

四无是党而不私

只有***成立以后才宣布,它是专门为解放全人类而做牺牲的党,除了人民利益,国家民族利益,党无私利,党员个人无私求。

五无是劳而无怨

周总理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义,“八一”起义,万里长征,三大战役,这种真刀真枪的事他干;地下特科斗争,国统区长驻虎穴,这种生死度外的事他干;解放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这种大管家的烦人杂事他干;“文化大革命”中上下周旋,这种在夹缝中委曲求全的事他干。

六无是死不留言

1976年元旦前后总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中央领导对总理病情已是一日一问,邓颖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

中国***新闻-周恩来为何赢得世人的尊敬

苗氏家谱

苗氏家谱集锦 济源市苗氏宗谱序 轩辕黄帝登天坛祭天战蚩尤《济源县志》开篇即是。赐子苗龙择太行径塞龙发脉中定居循祭盛传民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