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3收藏

孔子的家谱,第1张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廝--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廝--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豆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拢翠庵妙玉

  贾雨村(连宗宗侄)(怀疑有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原黛玉家师)(后续弦杏娇--封肃丫环)

  贾代善(荣国公子)(妻--贾母)--(三子:贾赦,贾政,贾敏--女)

  (丫环--鸳鸯,鸳鸯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妇)

  (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丫环--文官--优伶之一,丫环--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贾赦(贾代善长子,一等将军)(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妇,邢忠女儿--邢岫烟)

  (妾--嫣红、翠云,丫环--娇红、秋桐)

  (陪房--费婆子、王善保家的)

  贾链(贾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凤)(女儿--巧姐)

  (仆--来旺儿及媳妇)

  (来旺儿儿媳--彩霞--贾政妾周姨娘丫环)

  (妾--秋桐--邢夫人丫环)(丫环--平儿、丰儿、小红-红儿-林红玉)

  (林红玉父--林之孝--总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赵嬷嬷)

  (赵嬷嬷子--赵天梁、赵天栋)

  (小廝--兴儿、隆儿、庆儿、彩哥儿,仆人--昭儿,王信、王信媳妇)

  贾琮(贾赦庶子)

  贾迎春(贾赦庶出)(夫--孙绍祖--指挥)

  (迎春乳母,乳母儿媳--王住儿媳妇)

  (丫环--司棋--王善宝的外孙女儿,丫环--绣桔、莲花儿)

  (司棋婶娘--秦显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

  贾政(贾代善次子,工部员外郎--怀疑有误)(妾--赵姨娘)--(兄弟--赵国基)

  (丫环--小鹊、小吉祥)

  (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兴)

  (丫环--金钏儿、玉钏儿)(金钏儿、玉钏儿母--白老媳妇)

  (丫环--彩云、彩霞、绣鸾、绣凤)

  贾珠(贾政长子,病死)--(妻--李纨,丫环--素云、碧月)

  贾兰(贾珠遗腹子)

  贾元春(贾政长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丫环--抱琴)

  贾宝玉(贾政次子)(寄名的干娘--马道婆)

  (丫环--花袭人--珍珠,媚人)(袭人母及子花自芳、袭人两妹子)

  (丫环--晴雯、麝月、绮霰、秋纹、碧痕、檀云、紫绡、茜雪)

  (晴雯姑舅哥哥--多浑虫,多浑虫妻--多姑娘儿--灯姑娘)

  (丫环--芳官--优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温都里那、金星玻璃)

  (芳官干娘--春燕姨妈,其女--小鸩儿)

  (丫环--四儿--蕙香)(丫环--佳蕙、坠儿、篆儿、春燕)

  (春燕母--何婆)

  (小廝--茗烟--焙茗、小廝--锄药)

  (茗烟娘--老叶妈)

  (小廝--扫红、墨雨、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双瑞、双寿)

  (乳母--李嬷嬷、赵嬷嬷、张嬷嬷、王嬷嬷,仆--宋嬷嬷)

  (李嬷嬷子--李贵)

  贾探春(贾政次女,赵姨娘女)(丫环--侍书、翠墨、艾官--优伶之一、小蝉)

  (小蝉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环藕官干娘)

  贾环(贾政三子、赵姨娘子)(小廝--钱槐--赵姨娘内侄)

  贾敏(贾代善女)(林如海--夫--巡盐御史)

  林黛玉(丫环--紫鹃--鹦哥--贾母丫环--鹦鹉)(贾雨村曾为其师)

  (雪雁、春纤、藕官--优伶之一)(奶娘--王嬷嬷)

  (藕官干娘--夏婆子--探春丫环2小蝉的外祖母)

第一段开篇大意,不翻也罢。

我们这一族祖籍源流,据藏本都说是明代中叶由始祖,讳 还讣 公从江南宁国府宣城县黄池镇做官而到蜀中。起初居住在顺庆府邻水县。过了三世,由 察 公迁移到简州龙泉驿师家口。意欲考据前代传承,到宁国府有谱系可查。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族人游纯仁从湖南新化县来考察本组蜀中支派世系。

一、来源有三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当时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开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侵犯汉朝。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慰劳官兵。走近细柳军营,只见甲兵森严,官兵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位传报,说是车驾到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2、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四、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著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瑜:三国时吴之名将,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孟令保整理和续修的《孟氏家谱》分为旧谱和续谱两部分,大约7万字,收录了从明末清初迁入辽宁省抚顺地区的孟子第六十三代后人起,到现在为止的第七十九代后人的情况辽宁省抚顺市驿马站村的村民大多姓孟,其祖先为孟子的第六十三代孙。由孟令保整理的《孟子家谱》旧谱,是驿马站村孟氏后代于清朝光绪8年(公元1882年),经山东邹县孟庙所认可的“孟子世家流寓辽宁抚顺驿马站支谱”,共分四卷。此《孟氏家谱》支谱现保存于驿马站村孟氏族人之手。52岁的孟令保是沈阳化工学院教师,续修《孟氏家谱》始于1982年。《孟氏家谱》旧谱不仅收藏有山东邹县孟子故里图,提及孟子林、孟母林、亚圣庙,还有孟母三迁祠寺庙、孟子画像、石像,以及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孟子后人封号恩赉等。新谱分为五卷,增加了孟庙、孟子故里、孟子像等建筑的彩色照片。孟令保此次续修《孟氏家谱》,除增加从光绪8年至今100多年间抚顺孟氏族人的后代名丁外,还进一步考订了旧谱中有关《孟子年谱》中的相关内容。孟令保还亲手绘制了一幅长2米、宽1米的《孟氏族谱世系挂图》,收录了孟氏一族从黄帝起至孟子,再到孟子第七十九代孙的繁衍发展史。孟子名轲,字子舆,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前305年间,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遵先王之法”,实行“仁政”、“民为先”,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杨、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该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赞、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2016年3月媒体报道:仙桃市张沟镇新西村81岁陈江培老人保存的《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扉页楷书“义门陈氏江州老谱”字体古朴苍劲,纪年“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清晰可见。族谱为黄绫质地,手工抄写。族谱记载了义门陈氏牛公庄的3位先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江西吉水迁至湖北沔阳越舟湖,世袭至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家族历史。现在这一支系已发展到近2万人,分布于仙桃各地。全国“非遗”评审专家、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认为这部《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是迄今发现的成书最早、保存最好的谱牒,极具史料价值,够得上“国家级历史文物”。

孔子的家谱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