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的那些公卿家族都是怎么来的呀?公卿里面又有那些有名的家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2收藏

日本历史上的那些公卿家族都是怎么来的呀?公卿里面又有那些有名的家族,第1张

日本的公卿是指,从平安时代以来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

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内大臣、参议、大纳言、中纳言都属于公卿阶级才能担任的官位。平安时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别是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到了战国时代,地方豪族四起,不但拥有了权利还获得了官位,真是名声盖过了那些贵族。公卿们对于那么地方大名来说只能是些获虚名的工具和吸血鬼而已,当然公卿里面也有不少书画,和歌高手,毕竟贵族都喜欢做些风雅之事。

藤原家族:历史上世代担任关白(相当于中国的丞相)、摄政、太政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副丞相)等职务的显贵家族,从公元7世纪被赐姓以来,享有荣华富贵长达1300年,几乎是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世家。藤原家族出自日本大化革新时的著名大臣中臣镰足,他死前被天皇赐姓藤原。

  

  平氏家族:历史上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的著名武士家族,主要是桓武天皇的后代,是皇族武士。平清盛夺取政权之后,平氏势力大张,但很快被源氏灭亡。源平合战之后,平氏嫡系几乎完全灭亡,只剩下一些旁系仍然生存,例如后世的织田家就是平氏后人。

  

  源氏家族:历史上建立第一个幕府,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著名武士家族,主要是清和天皇的后代。源赖朝消灭平氏,建立源氏的武士统治,但不久就去世,只传了三代,他的子孙就宣告断绝。这样,源氏嫡系灭亡,由外戚北条氏掌握幕府实权。

  

  北条家族:据说祖先是平氏,但与平氏嫡系的血缘已经很淡薄。由于北条氏不是源氏后人,不敢自称将军;不是藤原氏后人,也无法担任关白,所以只好自称“执权”,名义上辅佐幕府将军,实际上控制将军。后来被源氏旁系足利氏灭亡,北条氏满门都自杀或被杀。

  

  足利家族:祖先是源氏后代,也算是皇族后裔,但血缘已经很远,而且夺取天下的时候与源氏嫡系分离已经超过十代。由于是源氏后裔,所以可以担任大将军一职;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还曾经担任太政大臣,公然藐视朝廷的地位。据说足利义满曾经打算篡夺皇位,或逼迫天皇立他的儿子为太子(间接篡位),但突然去世而没有成功。

  

  织田家族:从1573年到1582年短暂地担任日本最高统治者,但没有任何官职(天皇曾赐予织田信长右大臣的称号,但他不久辞职)。1582年,天皇派公卿请示织田信长,打算在将军、关白和太政大臣三个最高职位中让他选一个,但织田信长没有答复。理论上讲,织田信长是平氏后裔(但血缘已经很远),不能担任将军或关白。有人传说织田信长阴谋废除天皇,但他不久就被刺杀。

  

  丰臣家族: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任何皇族或贵族血统的最高统治者家族,创始人丰臣秀吉是农民的儿子,祖上没有任何显赫的人。统一天下之后,丰臣秀吉想认足利家最后一代将军足利义昭为养父,但被拒绝,此后只好认藤原家的族长近卫前久为养父,改姓藤原。不久,天皇赐予其“丰臣”姓。但丰臣家族最终两代而终。

  

  德川家族:自称源氏后代,但家谱非常可疑,可以列出的祖先并没有什么贵族成分。既然自称源氏后代,就具有了一部分皇族血统,也是源氏武士集团的后人,可以担任将军。事实上德川家族只是地方土豪的后代,即使真的有贵族血统,肯定也已经非常淡泊。

http://wwwreed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429

  历时将近半年终于把《源氏物语》看完了,也就是睡觉前的半个或一个小时看看,所以拖得的这么久。很久没有看专业外的书,上一本看得是哪一本,是昆德拉的《玩笑》还是《偷书贼》?记不得了。那也没写读后感很久了。

  看《源氏物语》的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整天就是那个美女这个美女,都是美丽超群,性格温柔,十全十美;都是见了源氏就感叹其长得如何英俊帅气,香气是如何让人沉醉,态度是如何风流倜傥,才华是如何让所有人暗淡无光;都是跟了源氏以后不管他如何移情别恋都是无怨无悔,真是就如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都很心满意足。这样的书在贾母的眼里就是十足垃圾,所以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唯有当源氏被后辈柏木戴绿帽子的时候我才感觉有点意思,不过很失望的是作者把柏木生生的给写死了,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好后生啊。看得我心里挖挖的凉啊!

  任何事情不能总是十全十美,顺顺利利,那样生活也就缺乏精彩,整本书看下来就索然无味。本来形容好的词汇就那么多,估计还占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吧。人们对痛苦理解的都比较深,也有很多词来描述。所以就那么多词汇,一个劲的用,不腻了才怪呢。像《红楼梦》就深谙此道,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都不是每次有圆满的。

  不过源氏死后的故事写的还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总角”这一张,简直棒极了。单独剥离这一章节出来,绝对是一个十分凄美完美的的故事,我想足可以与《爱有来生》相媲美了。两个奇异的人被爱情折磨,最后一个竟被活活折磨死,另一个也不移情别恋。不过单独抽出这一章来理解的话,与全书的风格就相差很远。

  我感觉《源氏物语》的最大优点就是心里描写十分细腻真实,我想这基本不是一个男性作家所能达到的水准。就算是中国小说之首《红楼梦》的心理描写都差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平凡人,有欢乐,有伤悲,有决断,有后悔。怎么来说,没有中国小说中的假道学伪君子,人人都很平凡。即使是品格十分高尚的薰中将也有一些龌龊的想法。这个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很不一样,我们的人物君子就是君子,不容的一点龌龊的想法。贾宝玉在整部《红楼梦》中,也就一次看到薛宝钗的臂膀时,有“若是生在林妹妹的身上还可以摸一摸的”想法,也是很含蓄的,仅仅是“wish”而已。这里想到一部日本的**《菊次郎的夏天》,挺有意思,感觉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很可爱,没有失去童真,感觉日本文化是有一点这个元素的。不像我们的小说中,普通人都表现的像一个哲学家,阴谋家似的,玩深沉,玩手段,牛X的能当苏格拉底,国家总统了。这里重点提一下《白鹿原》,这个是我不喜欢她的一个重要原因。

  说来惭愧,这套书上中下三本,是我大一,即三年前在北京地坛书市上淘的,5元一本。当时还很有些文学小青年的做派——例如我现在就不会花15块钱去买文学书——我会去吃…… 不过,做派也仅仅是那么有限一点,买了之后打开第一页就傻了,发现一张人物关系表,展开差不多有四张纸那么长,密密麻麻的小字,画了个家谱图,也就是family tree,反过来还有。每个人起码娶三个老婆,每个老婆再生三个孩子,总共全文出场400多个人物,于是我决定这书就纯作摆设了。幸亏当时还买了《万历十五年》,后来有幸用它换到了富哥的《金瓶梅》,才觉得这书市没有白转。(我D版万历5块钱,富哥金瓶10块呢,赚翻番了啊。)

  今年回家的时候把书全托运回来了,回家百般无聊,就把这三本书放到厕所里消遣(不要有人打我),这个方法非常好,因为我这一个月来快坐出肛脱了……后来把书转移了出来睡觉前看。总算是看完了。看完后的第一感想就是:这TMD就完了?这也没写完啊!郁闷之余,想大概紫前辈的“后八十回”散佚了吧。这书看的实在没什么味道,里面的男的都跟女的似的,女的都跟假的似的,每页纸平均哭三回,每两章平均病死(或出家)一人,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小日本变态,这还真不是诽谤的,咱红楼梦多有层次啊,顶多一个爱哭的,她病死了,她爱人出家了,这基本情节设置的多么紧凑!源氏物语倒好,以为他日本人个个都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么?真让人气闷……

  看完了我上网查查,结果发现中国的fans还真不少。人家那评论叫一个专业,和红学有的一拼,看了半天我觉得人家怎么说得那么对呢,我怎么什么都没看出来呢……更气闷了。

  引用一小段,写的实在太N了,让我顿时觉得这书得重新看一遍。

这个说来话长,你要是有耐心,愿意搞清楚这个来龙去脉,我就慢慢跟你唠唠。如果没耐心,那就直接pass了吧。

首先,要从日本的姓、氏、苗字说起。日本的封建社会,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自秦汉始,形成了中央集权帝制的国家后,就实际上结束了封建制,先以孝廉制,后以科举制打破了纯粹以血统定地位官职的制度。所以中国古代有能力没出身的人如何当官呢?举孝廉,养声望名(九品中正制),去考试。而日本并不是这样,大化改新后的日本人能出任什么样的官职,和他姓什么,氏什么,苗字是什么有着决定性的关系,官职和官位基本都是固定的,比如你姓朝臣,那你可以当官,你想当摄政,关白,太政大臣?那你必须是藤原氏,你的苗字必须是近卫,松殿,九条(皆藤原氏),后来松殿失势消失,近卫分出了鹰司,九条分出了一条,二条,这五家就是所谓的五摄家了,摄关职是这五家轮流当的,直到明治维新以后,近卫家还是世袭公爵,出了位首相,没错,就是那个与中国人有着血海深仇的近卫文磨。

所以朝臣与其说是姓,不如说是血统,什么血统呢,就是臣籍,这是你当官的先决条件,你得姓朝臣。我们再来说武官,前面说了,文官必须由藤原氏出任,那么武官,武家呢?平安时代必须由平氏或源氏来出任。这一制度,比起文官的摄关职更加固定,直到说不清来历的北条早云崛起,才被打破,而北条早云的崛起,也就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当然,北条早云出身一说为伊势氏,如果这个出身是真的,那这个打破就不成立了,因为伊势氏就是伊势平氏的直系后人,平清盛的直系后人。改苗字北条,是下降家门了。

扯远了,说回来,武家。我们先要有一个概念,全日本武士的最高贵族,有一个名词叫武家栋梁,即统领全日本官军的统帅,这不是官方的官职,但只有坐到了全日本官军统帅这个地位上,才会被称为武家栋梁。而武家栋梁的官职,有时是征夷大将军,有时是镇守府将军,这要看当时朝廷征战的对象是谁,征夷大将军第一次的设立,是日本朝廷为了征服虾夷(北海道)所设,开始时和源氏并没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平氏和源氏与将军的渊源。平氏不止一支,但通常意义上我们讲的是桓武平氏,即桓武天皇的后人下降臣籍后,被赐平氏,以示血统尊贵,平氏时常有被派遣为国征战,经常出任部队的最高司令官镇守府将军(有时管一国治安,有时管对一个方向的用兵)一职,对付的敌人还经常是源氏。在平安前期,平氏曾经出过一个大妖怪叫平将门,这位是日本历史上唯一一位自立为新皇要推翻天皇的主,而砍了他头的主,就是伊势平氏(和平将门是堂兄弟)的初代家主平贞盛了。可因为平将门反叛的关系,平氏乃至整个武家阶层都受到了朝廷的打压,一直无法出任高位官职,沦为了朝廷和摄关家的鹰犬。到了平正盛平忠盛这两代,才凭借着平定源义亲反叛和濑户内海海盗的功劳,靠着巴结天皇爬到了从四位,压了源氏一头,成为武家第一个重新位列朝堂之上的家族,然后就到了平清盛的时代,一代枭雄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凭借着能力而非血统站到了权力顶点的人,然而还未建立稳定体制,消灭反抗势力,平清盛就憾然病逝,历史把机遇留给了源氏。

源氏也不止一支,历代天皇的皇子下降臣籍,不是平氏,就是源氏,我们通常说的源氏,指的是清和天皇的后代那支,清和源氏。源氏初代栋梁源满仲也是镇守府将军,源满仲的三个儿子分为了摄津源氏,大和源氏以及继承了清和源氏嫡流的河内源氏,河内源氏的初代栋梁源赖信平定了平忠常的叛乱,把包含坂东平氏在内的关东武家势力收为己用,奠定了源氏在关东武家的统领地位基础。二代栋梁源赖义和三代栋梁源义家父子发动了前九年与后三年战争,源义家更是被称为日本第一武士的绝代将军,没记错的话,祖孙四辈都出任了镇守府将军。然后就因为源义光想要谋夺侄子源义忠的源氏栋梁之位,暗杀了源义忠,源氏内乱开始衰落,后来义忠的兄弟源义亲和养子源为义先后两代都反叛了朝廷,反而被平氏借着平定叛乱而上位,到了源义朝继任栋梁的时候,朝中地位跌倒了谷底。

之后就到了平清盛和源赖朝的时代,其实这二家为敌,正是被朝廷不断均衡武家势力的结果,朝廷和公卿们不断地挑唆着一家造反,然后出卖,再指使另一家去平定,可谓凄惨之至。直到平清盛软禁法皇,废立天皇,才结束了武家沦为鹰犬走狗的命运,后来的源赖朝更是站在平清盛的尸骨上,就任了征夷大将军,建立了幕府,对内,完善了针对武家的奉公御恩制和御家人制,切断了朝廷和武家的直接联系,对朝廷,用守护和地头,顶替了朝廷的任官,朝廷变得即无兵,且无地,又无权,沦为傀儡,仅仅保留了象征性意义。

至于镰仓幕府三代以后由摄家或亲王出任将军一事,楼主你误会了,这只是名义上如此而已。实际上,是源赖朝的好老婆,平氏的北条政子,日本的武则天导演的一手好戏,二代三代将军先后遇刺身亡后,源氏嫡流绝嗣,北条政子把孙女嫁给摄关家一个小屁孩儿,立他为将军,但没有任何实权,北条政子以将军奶奶的身份行使将军权力,极大的稳固了镰仓幕府,被称为尼姑将军,在她之后,她的娘家人北条氏长期出任幕府执政一职,统领幕府,将军变成了和天皇一样的傀儡,所以平清盛统治时期平氏积累下的势力,坂东平氏并没有随着源赖朝的幕府建立消失,反而以这种形式篡取了胜利果实,直到足利尊氏又一次举起源氏白旗。

下面就要说说足利是否源氏嫡流的问题,说句实话,比起后来的猴子和德川家康,足利这嫡流的身份来得一点不虚,从河内源氏八幡太郎源义家这儿算,长子源义忠无嗣,过继义家的次子源义亲的儿子源为义作为后代,继承源氏栋梁,这一支绝嗣了,导致将军旁落。但源氏总得有个头领担任源氏栋梁啊,义家的兄弟义光的后代武田家?这是源氏罪人的后代,怎么能当源氏栋梁,义家次子义亲的后代同理,也是源氏罪人的后代,这怎么能服众,也不能当?那就轮到谁了,源义家三子源义国的后代,被封在足利庄的源义康,即足利义康的后代。要问那新田家也是义国的后代,为什么不能当源氏栋梁?第一,足利义康相应源赖朝起兵,是最早跟随源赖朝的有利御家人,第二,足利家世代与北条家通婚,为了控制和安抚源氏,篡权的北条氏当然要让自己的亲家当源氏栋梁了。所以,源氏的御白旗,天下武家宣誓效忠的白旗就被足利继承了。当然如果没什么大事发生,足利是万万不敢把白旗扯出来造反的。可镰仓幕府后期,蒙元入侵来了,北条氏调集了全国的武力,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抗击了侵略,但问题发生了,幕府拿不出钱和土地来赏赐武家,要说国家穷大家也理解哈,日子紧几年难关也就过去了,可北条家不管打仗打穷了的武家们,不但不给赏赐,且不免税负,还横征暴敛加税,御恩奉公制的平衡被打破了,这天下就开始怨声载道了,大家这才想起来,这天下不是你北条氏的啊,是源氏的,当初源赖朝可不是这么对我们的,你平氏果然和我们不是一家人啊,不行,我们还是得跟着源氏干才靠谱。于是足利高氏(后被天皇改为尊氏)举起当年源赖朝的御白旗,号召天下武家反北条时,武家迅速的就集结到了足利的旗下了,要论日本三朝幕府,足利的室町幕府真是得位最正的,完全没毛病。

足利取得大权后,延续了源赖朝建立的制度,又当了征夷大将军,开了幕府。

至于信长能不能当征夷大将军,其实不重要,征夷大将军只是职位而已,他只要有血统(干亲都算)资格取得平氏栋梁的身份,继而再以平氏栋梁的身份获得武家栋梁的身份,那他爱给自己封什么大将军,就是什么大将军了,只要这个职位有开府的资格即可。所以猴子苦啊,平民一个,不是御家人出身,没有源平两家的血统,想继承个足以开府的身份,偏偏足利义昭不买账。

可有一点猴子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喽,以家门来说,斯波氏的尾张足利氏和吉良氏的三河足利氏是仅次于足利氏中几乎和嫡流齐平的家门,尤其是斯波氏,末代已经被信长流放了,猴子出身就在尾张,别说找个斯波氏的女儿娶了再继承斯波氏家门了,认了斯波氏为自己祖先谁也对他没奈何,只需发小前田利家给他站站台圆圆谎就行了,保证德川家康拿他没辙,可有了将军开幕府的名分,德川家康的上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猴子吃亏和平清盛一样,得到了文官的大位,却丧失了统领武家的正统地位,没学过毛选啊……

至于德川家康,这家伙纯粹是不要脸,这亲戚认得真没谁了,烦他,不说了。

呼,总算说完了,不知道我把你的问题说清楚了没有,总之,仅仅能力上足够,不足以支撑日本的天下人建立稳定政权,例子就是平清盛和猴子,想要建立稳定政权,就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有能成为武家栋梁的血脉或继承这个血脉的家门;第二,有足够高的能够开府的武阶官职。所以,并不一定非要是源氏,做过武家栋梁的平氏家门也可以的。足利氏,斯波氏,吉良氏,后北条氏都有资格的。

  “紫式部”这个名字,并非实名,所有宫中女官都称作“式部”、“少纳言”、“弁”、“右近”等,都不是实名。直到今天也可以使用通称对人加以称呼。紫式部的实名为何,看来是不得而知了。因皇宫内的女官不少,“式部”这个通称,如果不冠以“紫”、“和泉”之类,究竟所指是谁,则很难区分。有的人冠之以姓,有的人冠之以父亲任职所在地的地名,还有母亲的名、丈夫的名等,怎么方便就怎么用。“清少纳言”[清少纳言:生卒年不详,宫廷女官,平安王朝中期随笔作家、歌人,著有随笔集《枕草子》、歌集《清少纳言集》,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素与紫式部齐名,为平安王朝文学的双璧。]是清原氏,“江侍从”也是一样。(“江侍从”读作“がうじじゅう”,都是将姓氏的一个字冠于前,读法为音读[音读:模仿汉字发音的日本汉字读法,与“训读”(用日本固有语音读汉字)相对而言。]。“清少纳言”也同样。)如是男子,则称作“江帅”(がうそち)、“藤大纳言”(とうだいなごん)、“在中将”(ざいちゅうじゃう)等,也都是音读。(“江帅”若读作“えのじじゅう”就不好听,另有例外。)“和泉式部”是和泉守道真之妻,“伊势大辅”是伊藤祭主辅之女,“大弍三位”是太宰大弍成章之妻。(“伊势大辅”读作“いせだいふ”,如读作“いせの”则不好听。“大弍三位”应读作“だいにせんみ”,而读作“だいにの三位”则不合习惯。这些名称都不付注汉字。)

  由这些例子可以见出,“紫式部”因姓“藤原”,也应该读作“藤式部”(とうしきぶ),但实际上却读作“紫式部”,原因何在?对此有种种说法。

  《河海抄》云:“有一种说法,本来叫‘藤式部’,听之不美,又因藤花的颜色是紫色,于是改为‘紫’。”现在看来,此说不可靠。难道“藤式部”中的“藤”字不美吗?将“藤”自用于姓名,有何不美?而且,“藤”本来就是一个很美的字。这种说法,大概是对“紫式部”中的“紫”字的来源加以推测的牵强说法,故不足信。

  又,清辅朝臣[清辅朝臣:即清辅朝臣(1104~1177),平安时代歌人,和歌理论家,著有《奥义抄》、《袋草纸》等。]在《袋草纸》中云:“‘紫式部’这个名字,其成因有二说。其一,《源氏物语》中有《若紫》卷,饶有趣味,故得其名。其二,紫式部是一条院乳母之女,所以后来才得以侍奉上东门院,紫式部对上东门院说:‘幸得恩宠,是为有缘,请多加垂怜!’‘紫’字即由此而来,是‘武藏野’(むさしの)之意。”对于此二说,一直以来人们都取第一种说法。《河海抄》也写道:“统观全书,关于紫上[紫上:《源氏物语》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又称“若紫”、“紫姬”。]的描写最为动人,所以改‘藤式部’为‘紫式部’。”其他研究者的意见也都大致如此。但现在看来,此说并不可靠。《若紫》卷写得固然很动人,但为什么就以这一卷中的人物名字来改名呢?照理说,这部物语的名字叫做《源氏物语》,那作者更应该叫做“源氏式部”才对,而以“紫上”这个名字来称呼,仍觉理由不足。

  考究起来,《袋草纸》所举的第二种说法却颇有道理。从该书中所列的家谱来看,紫式部的母亲是常陆介为信之女,她曾做过一条天皇的乳母,此事有无其他文献,待考。但无论如何,这是古来的说法,不是后人的推测。既然说与皇门“有缘”,那就是说与天皇是“乳兄妹”。由此,“紫”字就有了来由。所谓“紫”是“武藏野”(むさしの)之意,见于《古今和歌集·杂歌上》所收佚名歌人的一首歌,歌曰:

  茫茫武藏野,

  野草令人生哀怨,

  紫根一脉连。[出典《古今和歌集》卷十七,总第867首。原文:“紫の一本ゆえに武藏野の草はみながら哀れとぞ见る。”]

  可见在古代和歌中,“紫”有“缘分”之意。因此,为了表达“是为有缘”的意思,才称为“紫式部”。

  《紫式部日记》中有一段记载:“左卫门督(公任卿)[左卫门督,即藤原公任(966~1041),藤原道长的堂兄弟,著名歌人、学者。]说:‘失礼啦,有一个叫做若紫的女子,是在这里吗?’我听罢答曰:‘与源氏相同的人尚且没有,那个‘紫上’怎么会有呢?’”这是因为当时的人都已经把她叫作“紫式部”,藤原公任才联想起了《源氏物语》中的人物紫上,并将她戏称为“若紫”。由《紫式部日记》上的这段话来看,认为《若紫》卷写得动人,便将“若紫”与“紫式部”的名字联系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假如“紫上”与“紫式部”之间果真有什么联系,那么,公任卿那句话的幽默诙谐味道就彻底丧失了。公任卿说这句话是带有机智幽默之雅趣的,因为“紫式部”之名与“紫上”本来没有关系,所以公任卿这样一说,听起来才新鲜有趣。总之,谨慎思考之后,我认为“紫”是“缘份”之意,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村上源氏说

赤松氏的家乡在播磨国佐用郡赤松村。这个赤松氏,在元弘之乱的时候,由于赤松円心(则村)奉了护良亲王的旨意在苔绳城举兵,华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赤松円心,在《太平记》第六卷中是被这样记载的:

“播磨国人,村上天皇皇弟第七皇子具平亲王第六代后人——从三位季房的子孙赤松次郎入道円心,是无双的勇士,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出境进行思考”云云。

赤松氏自己,则是说出身于室町后期,村上源氏、久我大臣的分流,円心四代前的家督才开始使用“赤松”的名号。正式的说法,恐怕是由于在元宏之乱中的飒爽登场的赤松氏自己,也坚持“村上源氏”说,因而成为了《太平记》作者的信息根据。

赤松氏的宗谱在《续群书类从》记载有七种之多,加上同为一族的有马氏、石野氏的,则共有九种赤松氏的宗谱。细节部分虽然难免有所异同,但是村上源氏说是共同的。季房、家范的登场也在很多宗谱中有记载。《太平记》的记载和赤松氏起源的正式说法,大概是这些宗谱作者支持的结果

那么,村上源氏说真的是完全正确吗?在种种的赤松氏宗谱出现之前,可信度也较高的《尊卑分脉》也都清楚的说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是,《尊卑分脉》所记载的赤松氏并不是《太平记》中所记载的“季房的子孙”,而是季房的兄弟的孙子师季的子孙,经师季-季方-季则-赖则-则景-家范-久范-茂则等七代才到则村(円心)。

师季是在宽元元年(1243)年,以正三位非参议的身份出家的人物。到这里为止的村上源氏,与久我大臣一起被统称作“雅实”,有很多跻身于公卿阶层的人,家谱也很详细。同北畠亲房一样都是一流的名门。但是自师季的儿子季方以后的七代,都只记载了季方等两个兄弟,其他的六人即使是兄弟也没有写到族谱上。就是因为这样使得族谱渐渐断绝了。另外据考证円心是于建治三年(1277)年出生的,作为师季的七代孙显然不太可能,诚然,《尊卑分脉》也称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若是作为村上源氏,与师季的辈分血缘联系又太过牵强。

不过,也不能从这样的事就立刻否定赤松村上源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很薄弱的。

恶党出身说

退一百步说,村上源氏的出身也好,季房也好师季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赤松氏在镰仓时代通过这种说法而倍感自豪。根据《赤松略谱》记载,师季被流放到佐用庄后季房出生,后来季房得到诏命被赦免并上洛,得到了从三位的官位。尽管写下了有如《太平记》的符号一样的家谱,但是“从三位的季房”这个人并不存在。在《尊卑分脉》上记载的季房(但是并非师季的儿子),是正四位下丹波守。西播磨是他的流放地这一点是确实的,《太平记》所谬误的是他的官职。如果承接的是这样高贵的贵族的血脉,赤松氏也是可以得到流放地的庄官、地方官之类的职位。

顺便一提,佐用庄是归属于九条名下的庄园的一部分,九条的庄园是地跨佐用·赤穂·宍粟三郡的大庄园,而赤松村仅为构成佐用庄的一村而已。但是如上文《太平记》中的介绍,作为季房的子孙,却连役职名什么的都全然没有记载,这种说法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这样来看的话,赤松是否真的出身于村上源氏姑且不论,円心与其父辈恐怕是在镰仓时代九后期以恶党的头目之类的身份活跃着,这样的考虑也许是最自然的。

所谓恶党,指的是恶僧、恶德商人,或者正如字面所讲的“坏人”,但这里提到的“恶党”,指的是镰仓时代失去了御家人的地位,进而反对当时那种政治僵化的专制做法,不再信赖幕府,而是互相依赖提携,以建立新的封建制为目标,以新兴武士为中心的集团。而幕府因为“反体制集团=恶党”的规定而要加以取缔镇压,即便如此,镰仓时代后期也依然是这些“恶党”们的时代了。

据南北朝中期起存在的播磨国地方史《峰相记》记载:“诸国均有相同之事,然本国恶党之蜂起尤为严重。”,并且详尽的描述了当时的状态——播磨是有名的恶党活跃之地。之后,镰仓幕府也好六波罗探题也好对恶党的镇压非常缓慢,全国上下也有一半的人认同了恶党的存在及思想,紧接着就是元弘之乱了。进一步说,円心出身恶党也是有确实根据的,例如太平记的末尾有说道“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处境进行思考”,这可以说是描写恶党本身处境的文字。

从西播磨一角发生了镰仓幕府体制崩溃的过程,抓住机遇飞跃的赤松氏,从广义上讲,正是证明了是不是恶党出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日本历史上的那些公卿家族都是怎么来的呀?公卿里面又有那些有名的家族

日本的公卿是指,从平安时代以来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