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叫什么名字?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乡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今天鼓乐齐鸣,来自湖南、广西以及广东省东莞、江门等地的莫氏宗亲和当地民众一万五千多人,举行纪念“莫宣卿状元诞辰一千一百七十一周年”系列活动。 · 提创逸赢天逸本本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据记载,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唐朝文宗大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农历八月十七日诞生在广东封开县麒麟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十二岁举茂才(即秀才),名震乡里。 唐大中五年(公元八五一年),年仅十七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唐宣宗李忱亲自给新科状元莫宣卿赐宴,并在宴上赐诗祝贺。 据考证,莫宣卿是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最年轻的状元。作为岭南第一状元,他在岭南文化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宣卿之后,封开曾出过十二个进士。其中,其后裔莫宗尧、莫宗舜、莫天佑在宋朝年间分别高中进士,莫天佑殿试在一甲(非榜眼即探花)。 从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至今,仅有一百一十多户人家的状元故里,出了五十多名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根据《莫氏族谱》记载,莫宣卿与原配白氏生有三子莫齐、莫楚和莫晋。莫宣卿的后代繁衍兴旺。据统计,目前侨居海外的莫宣卿后裔约在七万三千多人。 目前,莫宣卿的故里已被辟为旅游区,莫宣卿墓所在的锣鼓岗已整体规划,拟建造一个具有唐代风格的“状元草堂”文化旅游景区,供世人拜谒。
谁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中秋已过,然诗人张九龄的这千古绝唱却依然在心头翻涌。 张九龄(公元680年-748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我带着对文献公的景仰以及对史实的尊重,带着“谁是岭南第一位状元”的疑问开始了这篇文章。 很巧的是,中秋之后的农历八月十七(公历9月21日),是历史上一位岭南名士莫宣卿的诞辰日。又像往年一样,“莫宣卿状元诞辰一千一百七十一周年”系列活动如期举行,紧接着,类似《广东封开举办活动纪念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新闻开始周期性的活跃起来。然而,拂去封开县轰轰烈烈的宣传“状元”的热闹气氛,翻开尘封的历史,依旧有不少的问题留给我们共同探讨。岭南第一位状元是张九龄而不是莫宣卿?莫宣卿是不是进士,是不是进士科状元? 唐相张九龄,中南第一状元郎? 在余秋雨的散文《十万进士》里,有这么一段话: “考状元的要求过于特殊,难于让更多的杰出人物获得机会是事实,但状元中毕竟有一大批诸如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吕蒙正、张孝祥、陈亮、文天祥、杨慎、康海、翁同龢、张謇这样的人物,说他们没有学问是让人难以置信。” 以前看到这段话,我就在疑惑,难道张九龄是状元?不会是余秋雨先生弄错了吧?然而肯定的是,在六朝古都南京城江南贡院大门口的《中国状元题名碑》上,张九龄榜上有名。之后在王鸿鹏主编写的《中国历代文状元》,清楚地看到了对张九龄的中状元的事件的记载,现将片段摘录如下: “张九龄(680-748),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则天武后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此科进士及第21人。考官为沈佺期。……” 张九龄在长安二年(702)考取癸卯科进士第一之后,又先后参加了两次制科考试,在宋代王溥撰写的《唐会要》中有载:一是“神龙二年(706),才堪经邦科,张九龄、康元瑰及第”,二是“先天二年(713),文经邦国科,韩休及第;藻思清华科,赵冬曦及第……;道侔伊吕科,张九龄及第 ”(见《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制科举》) 张九龄在长安二年(702)癸卯科状元及第,比起大中五年(851)莫宣卿取得制科第一,要早足足149年。显然,“甲开岭南”的,是张九龄而不是莫宣卿。 遍考中南诸省,各省第一状元依次是:广东第一位状元张九龄,则天武后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第一人湖南第一位状元是李郃,唐文宗大和元年(827)丁未科进士第一人;湖北第一位状元是杜陟,唐大和五年(831)进士第一人;江西第一位是卢肇,唐会昌三年(843)癸亥科进士第一人;广西第一位状元是赵观文,唐乾宁二年(895)进士第一人;福建第一位状元是徐奭,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进士第一人。海南无。 张九龄不只是岭南的第一状元,也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海南等中南诸省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今日身处贫穷落后的粤北大地,谁又会想到唐宋的韶、连二州,是岭南文化的龙头呢?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唐代的粤北,经济发达,“进士甲通省”的粤北,是拥有出状元、出宰相的客观环境的。 在韶关市始兴县的张文献公祠,写着“唐代无双士,南天第一人”。唐代岭南出了两位宰相,一是张九龄,另一位是连州的刘瞻。张九龄是第一位出任宰相的岭南人,是“开元盛世”的功臣,被后人誉为“江南入相从公始”、“岭海千年第一人”。张九龄在开凿的梅关古道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笔者就不多说了。 唐相张曲江,甲开荆楚岭南地,中南第一状元郎。 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是李郜,莫宣卿是制科第一? 在广东,很流行地说莫宣卿是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然而清人徐松在其撰写的《登科记考》却提出辛未进士科状元是李郜而不是莫宣卿。 徐松的治学态度以严谨求实著称,他撰写《登科记考》,前前后后花了30年才完成,查阅研究了大量的古籍。徐松撰写《登科记考》可谓“用力甚深,考证精审,资料富赡”,因此他的观点我们不得不重视。 再看文辛房写的《唐才子传》,辛未科进士郑嵎的条目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郑嵎,字宾光,大中五年李郜榜进士。有集一卷,名《津阳门诗》。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询求父老,为诗百韵,皆纪明皇时事者也。”如果辛未科状元是莫宣卿,那为什么不写“莫宣卿榜”而写“李郜榜”呢?有人也许会说前面《唐才子传》的郑嵎条目只能说明郑嵎是李郜同榜进士,而无法说明李郜是状元。老西以为,如果李郜不是状元,文辛房是不会轻易写成“李郜榜进士”的,只表达同榜,他该写成“与李郜同榜进士”。例如,《唐才子传》常建条目:“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历中,授盱眙尉。”开元十五年的新科状元是李嶷,因此该榜正确的叫法是“李嶷榜”,以所以文辛房一样也是不会轻易写成“王昌龄榜”。《唐才子传》一书,在孟迟、令狐楚、张籍、岑参、包佶、李嘉祐、薛据等人的条目下,对应的登科榜分别为易重榜、尹枢榜、封孟绅榜、赵岳榜、杨护榜、杨誉榜、王维榜,而易重、尹枢、封孟绅、赵岳、杨护、杨誉、王维等人无一例外地都是该科状元。显然,与郑嵎一起登科的进士中,李郜是状元。 关于莫宣卿不是辛未进士科状元的疑问,我们似乎可以从康熙年间始修的《全唐诗》诗人小传上找到答案:“莫宣卿,字仲节,封州人。大中间举第一,官台州别驾。诗三首。”这段小传并没有说莫宣卿是“进士第一”,而只说是“举第一”。 白鸿儒在《莫孝肃公诗集序》(见《全唐文》卷八百十六)就说得更清楚了: “唐宣宗大中五年,龙集辛未,设科求贤。合天下士对策於大廷,胪传以莫公宣卿为第一。” 莫宣卿是在“设科求贤”中取得制科第一。所以不存在和李郜进士科第一相矛盾。 李郜与莫宣卿在同一年分别取得进士科第一和制科第一。 何为制科?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常科有进士等科。只有生徒和乡贡才有资格考进士。通过朝庭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唐代制科的科目见于记载的就有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于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对应试者出身不作限定。应试者可以由他人举荐,也可自荐。而且已经考取进士的,也都可以参加制科,如刘瞻,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中进士。大中四年,又中博学宏词科。 制科第一和进士及第第一,显然不是一回事。那么是不是第一都可以称为状元呢?严格地说是不可以的。周腊生先生以为,状元应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贡举主持,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个地点开考,然后又经统一阅卷、排名,并经最高当局认可的进士第一名。(《<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周腊生先生强调“进士第一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状元。再如唐代的薛据,在开元十九年登王维榜进士,之后的天宝六年,又中风雅古调科第一人。薛据风雅古调科第一而不是进士科第一,显然不能称为状元,而王维就可以。要不然,制科科目这么多,如果什么科的第一都称为状元,那就乱套了。 莫宣卿不是进士科第一,甚至没有史料可以说明莫宣卿是一名进士。莫宣卿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进士科状元。 那么,莫公是不是就不能冠“状元”名号?不是。白鸿儒的《莫孝肃公诗集序》又有:“……归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寻卒故里。葬之於文德乡锣鼓冈。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於朝,钦奉上敕为唐正奏状元莫孝肃公,祀以庙食,表其里居曰文德……”这个“状元”显然还是还是与“进士科”毫无瓜葛。所以此“状元”非彼“状元”。我们能见到的金匾“孝肃状元”,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一切呢? 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的悬念,到此应该也比较明朗了。莫宣卿是否参加了进士科举,除了后代编写的家谱外,似乎已无典籍可考。我们只有先考证莫宣卿是个进士,才有可能继续考证莫宣卿是进士科状元。现在,我们只能认为莫宣卿是制科状元,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状元。 状元秀,回归理性的思考 为了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各地大炒“状元文化”。笔者以为,只要在严格考证,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随意冠上“第一”的名号,现代人内心的浮躁便暴露无疑。这些年,莫宣卿被冠以各种第一,“岭南第一状元”、“岭南首魁”、“岭南第一才子”、“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状元”等等,而且这些名号都是“据专家考证”后被冠以的。有人更是语出惊人,说莫宣卿是当之无愧的岭南文化祖师爷。祖师爷这顶帽子不能乱戴,莫宣卿留下不过三首半诗文。而且,在同一朝代的岭南人中,莫宣卿在文学造诣上,前不及张九龄,后不及孟宾于。 真要请个古人出来做岭南文化祖师爷,张九龄比莫宣卿更适合。当然,岭南文学的一代宗师张九龄的影响可能更广些,早已经跳出岭南影响全国了。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写道:“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清人姚南青比喻成“五律中《离骚》”。王士禛在《古诗选凡例》说:唐五言古诗“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张九龄在推动盛唐诗文上作出了贡献,文学上的地位不同凡响。 今年的3月,广州开展的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史迹展出了109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有人提出“广东首位状元(莫宣卿)为何不入选?”有关专家解释说,状元是科举制度下的一个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一定代表其对文化就有多大贡献。(来源《南方日报》3月24日)专家的回答,就如一盆冷水泼在那些提出“莫宣卿是当之无愧的岭南文化祖师爷”观点的人的身上。笔者以为,宣传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尊重史实、事实,过于浮夸,反而不利于弘扬先贤的精神。 今日的封开,使出浑身解数宣传“状元文化”。出版本《甲第开南粤——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要举行首发式。据说还要拍摄二十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岭南第一状元》,还要早人造景点“莫宣卿状元草堂”。在人家兴高采烈的时候,西平风却站出来说人家不是岭南第一状元,似乎不是很厚道。但是,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景仰,我忍不住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讨,希望也能得到封开莫宣卿状元研究会的宝贵意见。 结尾 罗嗦了一通,得出的主要结论无非有两个: 1、张九龄是岭南第一状元,甚至是中南诸省第一个状元;2、唐大中五年辛未科进士第一人是李郜,莫宣卿只是制科第一。 但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只是希望把问题提出来和大家探讨,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先贤,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少年莫宣卿以非凡的气势自信高歌,让人景仰。“愿借青云当白纸,将来写尽太平歌”,少年莫宣卿已胸怀大志,让人敬佩。 本来想写其他文章的,中秋已过,还是写不出来,无意念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于是乎,提着“谁是岭南第一位状元?”的问题,写下了此文热身。都不知道说了啥,就此匆匆提笔吧。期待与南方网的各位共同探讨。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叫什么名字?
本文2023-11-25 16:16: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