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讲讲《三国人物》姜维 的详细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3收藏

请讲讲《三国人物》姜维  的详细资料,第1张

姜维

·202年

出生。

·264年

卒。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有人说,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熟悉民族地区的人情世俗及自然形势。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

细说姜维的功与过

在《三国演义》中,姜维是继诸葛亮之后,小说的又一个叙述中心。作者不惜笔墨,对这个人物做了精心的描绘,也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小说中,姜维的第一次亮相就异常精彩。

姜维原是魏国的中郎将,在天水郡太守马遵手下当军官。诸葛亮一出祁山,开始时进展颇为顺利,凤鸣山一战,赵云奋勇当先,大败魏军,困魏都督夏侯矛(木矛木)于南安城。与此同时,诸葛亮采用诱敌之计,派人装扮成魏将裴绪,去安定和天水,以救夏侯矛(木矛木)为由,诱敌出城,然后趁虚取城。安定太守崔琼中计,安定城被魏延占领,南安接着失陷。可是,假裴绪的诱敌之计却被姜维识破,姜维将计就计,反将攻打天水的赵云包围起来,赵云虽然突围出来,但攻城的计划却破产了,这使诸葛亮大为震惊。他派人去打听是谁识破了他的计策,南安人告诉他:“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赵云也向诸葛亮夸奖姜维的枪法不同寻常,诸葛亮就想亲自识见识这个人物,便亲自带兵来攻打天水。诸葛亮本想一鼓作气,大军一到,立即攻城,可是到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却被姜维攻了措手不急,幸得关兴、张苞二将保护,诸葛亮方杀出重围。

姜维的出场,可以说是非同凡响,令诸葛亮刮目相看。在经历了这一连串事件之后,诸葛亮不由得赞叹说:“此人真将才也!”因此,下决心要降服姜维。后来,诸葛亮使用反间计,终于招降了姜维。此后,姜维就一直追随诸葛亮北伐,在征战中不断得到诸葛亮的指点。诸葛亮临终之际,将自己以毕生所学撰述的兵书传给姜维,同时也将“恢复中原,重兴汉室”的宏愿交给了他。在诸葛亮死后,姜维遵奉丞相遗志,十四年中,九伐中原(实际上只写了八次),威震华夏。在邓艾偷袭成都,后主刘禅率众投降的情况下,姜维仍做了最后的努力,赚了个钟会,最终以身殉国。

总的来说,在《三国演义》中,姜维虽远不如诸葛亮那样光彩照人,但却是全书中最后一个带有亮色的人物。然而,在历史上,姜维却是个争议罗多的人物,在《三国志》及裴松之所做的注中,就记载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关于姜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国问题上:

首先是姜维的弃魏归蜀问题。对这件事,孙盛极为不满,认为这是不忠不孝之举。在当时,魏国人似乎并没有把姜维归蜀这件事看得那么严重,他们认为姜维“本无去意”,因此在收复冀县,得到姜维母亲、妻子后,并没有加害。对此,诸葛亮的看法更是不同,他认为姜维此举是心存汉室的表现,既然是心存汉室,那自然是忠臣无疑。民间传说对姜维此举更是大加肯定。据说,姜维投蜀后,其母曾寄来一封书信,向他求“当归”。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姜母得书,知道儿子志向远大,便不再挂心了。

其次就是姜维的北伐,这是评价姜维时争议最多的问题。诸葛亮死后,应不应该继续北伐?臬北伐?这在蜀汉集团内部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姜维自以为才武过人,又了解陇西风俗民情,因此常以诸葛丞相遗由,主张兴师大举北伐。蒋琬认为诸葛亮所选的进军路线,道路艰险,粮运困难,因而主张多造船只,由汉、沔顺下,袭击魏的魏兴、上庸。费祎则反对北伐,他曾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来者,无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所以,在蒋琬、费祎执政时,他们总是限制姜维,不给他太多的军队,对外基本上采取战略防御政策,力求维持安定的局面。蒋琬、费祎先后去世后,姜维正式掌握了兵权,因此加紧了对曹魏的征伐,从公元 249年至 262年,13年间,先后 8次北伐中原,史称“八伐中原”。

对姜维的北伐,后人非议较多。除孙盛“亡国之乱相”的讥评外,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批评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从实际效果来看,姜维的北伐确实成绩不大,且败多胜少,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使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愈来愈弱,而北伐的直接后果则是加快了司马昭伐蜀的步伐。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姜维的北伐确实不可取,但他那种继承诸葛亮遗志,自强不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却是可贵的。

此外就是关于姜维降钟会的事。姜维假托降魏伺机恢复蜀汉,在历史上实有其事,这在《华阳三国志》等书中都有记载。孙盛永和初年随桓温平蜀时还曾看见姜维降魏之后密与刘禅的表疏,述说欲假降钟会,伺机复蜀之事,一些蜀中故老也向孙盛描述了当年的情景。很多人批评姜维,认为他亡国主辱之时不以身殉国,却死于钟会之乱,这是丧失气节。孙盛就认为:

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锦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反复于顺逆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对孙盛的话,裴松之则做了反驳,他认为:

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旁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

总的来看,历史上的姜维的确是一个功过皆有的人物,但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这个人物做了精心的重塑,于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化身,姜维就可以和《三国演义》一起传留千古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陈泰、郭淮、邓艾等多次交手。然而由于蜀汉国力弱小等原因、终究回天乏术。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兵所杀。能堪称为忠义之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姜维

英文名:Jiang wei

别名:姜伯约

籍贯:天水(今甘肃甘谷东)

性别:男

国籍:蜀国

出生年月:公元202年

去世年月:公元264年

职业:军事 武将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

爵 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追 封:开明王(西魏)

官 职:大将军

个人简历

姜维

姜维(公元202~264) 中国三国时蜀国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早年任曹魏中郎,后投蜀汉,任仓曹掾,继升中监军、征西将军。蜀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攻魏,病亡军中,姜维等秘不发丧,于退军途中打出诸葛亮帅旗,佯作反击之势 ,摆脱司 马懿追兵 ,从容撤回汉中 。延熙十六年(253),掌蜀汉兵权,后升任大将军。景耀六年(263),汉中失守,姜维自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撤兵,魏将诸葛绪据守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桥头,断其归路,姜维从侧后进击,迫退魏军,乘势过桥,与蜀将廖化、张翼会师,据守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魏军10万被阻。因魏将邓艾出奇兵直逼成都,刘禅出降,姜维奉命投降。次年,姜维参与魏将钟会叛魏,欲乘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于成都。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改。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演义》

生平经历

《三国演义》剧照

蜀汉大将军、凉州刺史。幼年丧父和母亲生活,喜爱郑玄的经学,曾为魏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投蜀汉,因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故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导致尾追的司马懿退兵。姜维继诸葛亮之略,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因其熟悉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羽翼断陇西为蜀汉所有。蒋琬和费祎在位时实行保境安民,姜维每次出兵不过万人,但费祎被刺杀后能实行自己的志向,于是伺机累次兵伐中原,降李简、斩徐质、大破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但也有麹城被夺、段谷及侯和之败。后请刘禅杀专权的宦人黄皓不果,以屯田之名避祸沓中。

司马昭大举伐蜀姜维上表请朝廷增援,但黄皓并不理会。姜维为邓艾军所缠,后用计令诸葛绪误以他将袭雍州而得脱,于剑阁拒守钟会十余万大军。奈先有江由守将马邈投降,再有诸葛瞻不听黄崇抢占涪,更战死于绵竹,蜀汉震恐后从投降派谯周之议,后主投降,并敕令姜维也降,将士得知后奋怒斩石。姜维乃佯降于钟会,看出他阴有异志策应他造反,图谋杀会后重扶汉室,乃事败,姜维及妻子皆伏诛。 蜀汉大将军。文武双全、侍母至孝。

初为魏中郎将,诸葛亮欲取天水后姜维识破设伏败赵云,其后更劫了诸葛亮的寨。诸葛亮思其为接班人,并用计令夏侯楙和马遵误以姜维降蜀,姜维走投无路降蜀。姜维深得亮器重,亮授之平生所学。其后历次北伐,姜维出力甚多,比方献计斩费耀胜曹真。及亮卒,姜维继诸葛之略图复汉室,又招纳羌人以断陇西为蜀汉所有。斩魏将徐质取南安。困司马昭于铁笼山,后虽为陈泰用计降服羌兵,开门迎已被魏兵混入的羌援而终败,但败逃中仍然空手接箭反射杀都督郭淮。出狄道,背水大破王经,但其后中邓艾骚扰计而退兵,迁大将军。后为邓艾设计迫入段谷中伏战败,自贬后将军。再出祁山虽扎营于早为邓艾开地道之地,但被劫寨后仍然冷静命令全军迎战,后斗阵胜邓艾。将计就计诛诈降将王瓘,败邓艾丢盔弃甲,越山舍马。被邓艾看出实出洮阳而设伏兵败,得力助手夏侯霸战死。黄浩弄权欲黜姜维,请刘禅杀专权的他不果,以屯田之名避祸沓中。司马昭大举伐蜀姜维上表请朝廷增援,但黄皓并不理会。姜维为邓艾军所缠,后用计令诸葛绪误以他将袭雍州而得脱,于剑阁拒守钟会二十余万大军。奈先有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再有二千破六万,诸葛瞻父子为邓艾斩于绵竹,蜀汉震恐后从投降派谯周之议,后主投降,并敕令姜维也降,将士得知后奋怒斩石。姜维乃佯降于钟会,看出他阴有异志策应他造反,图谋杀会后重扶汉室,乃事败,姜维及妻子皆伏诛,时年五十九

1、三国武将的排名没有历史史书界定,大都是民间传出的顺口溜,而且他们的年龄不一样也无法对比高低。但从一些战役中也能对比出他们的实力,例如:三英战吕布。当时张飞先与之交手,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随后关羽助攻,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再后,刘、关、张三人斗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战多时,吕布见不能胜,败走。熟读三国的人知道,凡武将对决,其一人有败绩,己方必有人或助攻,或施放冷箭,救之。唯吕布人中之龙,自然例外。为何关张双斗吕布,己阵并无人相助。刘关张三人战吕布,虽有败绩,也无人相帮。己阵每个人都相信吕布无人匹敌,相助,反而使吕布名誉受损。只此一战,吕布三国第一当之无愧。

2、吕布,字奉先;赵云,字子龙;典韦,无字号;关羽,字云长;马超,字孟起;张飞,字翼德;许褚,字仲康;黄忠,字汉升;姜维,字伯约。

扩展资料: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请讲讲《三国人物》姜维 的详细资料

姜维 ·202年 出生。 ·264年 卒。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
点击下载
上一篇:李氏家谱下一篇:家谱怎么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