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他有什么样的战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5浏览:1收藏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他有什么样的战功?,第1张

明朝李成梁,前后两任共三十年任辽东总兵之职,被世人评价为“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单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李成梁的功绩是非常大的。只不过,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导致后世的评价普遍不高。

李成梁的起步

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而且,家中还有一个铁岭卫指挥佥事的世袭爵位。这个爵位,在明朝是正四品,算是比较高的级别了。可惜,按照当时的规定,想要承袭爵位,必须到京城兵部报备确认。

明代的俸禄原本是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精心计算过的,如果正常发放,养家糊口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只可惜,随着朱元璋的去世,明朝吏治开始腐化,经过层层盘剥之后,能实际兑现的就很少了。

造成的结果,就是李成梁“家贫”,连去京城的路费都没有,更谈不上承袭爵位了。李成梁直到四十岁,才在一名巡按御史的资助之下,到了京城,承袭了爵位。自此,李成梁如鸿鹄飞天一般,直冲霄汉,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之路,真可谓是大器晚成。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成梁所立的主要战功如下所列。

第一功、救援永平。

第二功、斩杀流寇张摆失。

隆庆三年(1569年),张摆失率部屯兵李成梁驻防的险山要塞之外,打劫过往行商、旅人。李成梁率军攻击,斩杀贼首张摆失,及其士卒160余人。李成梁因功,俸禄加一级。

第三功、击败蒙古土蛮等部入侵。

隆庆四年(1570年),辽东总兵王治道战死,李成梁继任。

隆庆五年(1571年),蒙古军队进攻盘山驿,李成梁派兵将其击退。土蛮入侵,李成梁与副将赵完在卓山夹击之,并趁机杀入土蛮大营,俘虏酋长两人,斩首五百八十余。李成梁因功,晋封署都督同知,世袭千户。

隆庆六年(1572年),土蛮再次入侵,在据边境200余里处扎营,等待集合兵力。李成梁得知消息,率兵出击,再次击退了土蛮。

万历元年(1573年),李成梁又在前屯打跑了土蛮等蒙古部落。在铁岭镇西诸堡,李成梁再败蒙古兵。因功,李成梁俸禄再进二级。

同年,朵颜部兀鲁思罕率领4千骑兵,捣毁长城城墙,入内劫掠。李成梁率兵却之。

看似蒙古部落很弱,其实不然,他们是在李成梁面前很弱。这些蒙古部落在李成梁之前,曾经先后杀死了殷尚质、杨照、王治道等三任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绝对堪称一代名将。

第四功、扩筑宽甸六堡。

万历元年(1573年),李成梁扩筑了宽甸等六座位于鸭绿江以西,毗邻建州女真的堡垒,加强了对建州女真的防御和控制。

这个虽然不是直接的破敌战功,但是跟之后袁崇焕请求孙承宗修筑宁远城加强防御一样,对战局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所以,同样是功绩。

第五功、击杀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

万历元年(1573年),王杲在与抚顺通马市时,诱杀了备御裴承祖。李成梁得知消息之后,准备讨伐王杲。

第二年,王杲再次率军入侵。李成梁率军迎敌,大破王杲,后攻破王杲大寨,斩首一千一百余级,毁其营垒。之后,逃跑的王杲被都督王台所获,被李成梁斩杀。

此战,年少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被李成梁所获,成了李家的奴仆。李成梁也因功晋封左都督,世袭都指挥同知。

第六功、再破蒙古诸部。

李成梁就是蒙古各部的克星,他在辽东的任期内,将蒙古诸部彻底打残。

从万历三年(1575年)开始,一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8年的时间,土蛮、内喀尔喀、鞑靼等蒙古诸部,每年都纠集人马,大举入侵。李成梁也毫不含糊,次次都将蒙古大军打的抱头鼠窜,先后斩杀数千人,俘获众多。在李成梁的持续打击下,蒙古诸部实力大减,为患辽东二十年的速把亥被斩杀。

李成梁因此也先后受封太子太保,世袭锦衣千户;再迁太保,世袭本卫指挥使;再晋封宁远伯;后迁世袭锦衣指挥使。万历八年(1580年),万历帝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军功,在现在的辽宁锦州北镇市建石坊以示表彰,这在明朝可是非常少有的荣耀。

第七功、削弱建州女真诸部。

蒙古诸部被李成梁打踏实了,后面就轮到建州女真诸部了。

万历十年(1582年),李成梁率军攻打继续与明朝做对的王杲之子阿台。第二年,李成梁再度攻打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王杲的孙女婿塔克世与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受李成梁所遣,一起去古勒寨劝降阿台。同样受命于李成梁,在城外率军接应的尼堪外兰,因为私心,擅自发布攻打命令,杀死了阿台,觉昌安和塔克世。

李成梁活了多少岁?李成梁墓在哪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李大公讳东藩字肇西之墓”:“公,陇西人也,元季葬于兹。二世七支咸附葬于前,某墓为某祖不可考。其西有指挥公墓,传谓有亨公迁于辽,指挥奉亨公后成梁公命,自辽来祭,殁,遂葬云”。 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

李成梁墓址位于铁岭县催阵堡乡新坟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马,但因年久失修,已埋入土中;李如松墓在催阵堡乡小屯村,墓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马、石羊、石人装束仍可见,石马石羊形态仍可辨。当地村民称这里为“老坟头”或“龙王嘴子”。被铁岭历史学界一直称道的小屯石像生也在这里。石像生虽然规模不大,却是铁岭唯一一处现存的明代石雕群。这些石像生有:蹲姿石狮、卧姿石羊、跪姿石马和立式文武翁仲各一对,石像憨厚,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辽北境内现存仅有的明代墓前石像生作品,也是明代铁岭藉要职官员家族墓地的唯一现存遗物。

石像生是古代帝王以及王侯将相等权贵人士陵墓前安设的石人,又称“翁仲”,此外还有一些石兽。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石人象征墓主人生前的仪卫,石兽象征吉祥和辟除邪恶的神兽。其造型生动,气宇轩昂,雕工精细,由整块巨石雕成,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为双双四重对面排列,中线为正东西向。依常理,古墓石像生两侧即为神道,而神道一般都是正南北向的,但小屯石像生的神道却是东西向,这是因为这里的墓地早年曾被损毁,现在各个石像生的位置都是经过后世维修后重新确立的。小屯石像生石坊等设施早年被破坏无存,石像生也都全部倒伏,埋没于土中。1984年,由铁岭市县两级 出资。重新将这处石像生树起,直到现在。

冲动,这完全是冲动。等到尚可喜反了,他才惊奇地发现,就自己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打个兔子什么的倒还凑合,至于说造反那事,门儿都没有。他已经做好了被剁的准备。

天无绝人之路,一丝希望的曙光,出现在了尚可喜的面前。

在皇太极他爹时代,对明朝人,只用一个字来对付:杀!原因很简单,就是万历朝名将李成梁,不小心把努尔哈赤的爹与爷爷都剁了,他心里感觉很不爽,想报仇。然而,他儿子皇太极却不这样看,毕竟年代久远,皇太极没有经历那灭门惨案,没有什么苦大仇深的怨恨。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皇太极是个厉害的主儿。相传此人七八岁,就能管理他爹的整个家族,因为他爹整日在外打仗,而家里无人能管,而这个七八岁的小孩,居然能管一家子。

看来,管理这学问,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是聪明的主儿。满族人的文化水平是很差,一百个人,九十九点九九个是文盲,他们只会打个兔子,采点儿蘑菇啥地,而皇太极,在满族是个很有文化的人。

自从额尔德尼创立了满族文字,皇太极就虚心学习,成了第一批脱盲的对象。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有一个让满族人惊讶的能力,他居然能读懂《三国演义》,这真是太有才了!

《三国演义》这玩意在当时的汉族是闲书,下三滥的人读的,街上说个书啥的,不是《金瓶梅》,就是《三国演义》,然而,这书在文盲众多的满族,却是一部深奥得不能再深的书。

没文化的人是可怕的,有文化的人,是更加可怕的。

在皇太极接管他爹的王朝以后,用了一极损的招对付明朝,凡是来降的明朝将领,不仅不杀,而且还赏,赏银子,赏官做。因为明朝将领大多没文化,当兵混饭吃,在哪混不一样。

所以,投降皇太极的明朝将领很多。但是真正能堪当大任的,只有几个,在尚可喜到来之前,另两位厉害的主,已经投降约一个多月了,这两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孔有德与耿仲明。

由于此二位都属于熟人型的,关于他们的事,就不再啰唆。天聪七年十月,尚可喜带着他那破破烂烂的家当,投奔了皇太极,随后,一个颇有战斗力的汉军战斗群汉军八旗形成。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位猛人,加上后来山海关投奔的吴三桂,替清朝当局打下了半壁河山。他们四位,从山海关打到西安,从西安打到南京,然后接到一个雷人的命令。

诸位王爷打仗辛苦,摄政王颇受感动,为不使各位更加操劳,你们回辽东休养吧!

虽然四位都是粗人,但是,四人却都能明白,摄政王的意思:江山都快打完了,至于江南,你们这些 去打,总有些让人不放心,所以诸位请回去养老,剩下的交给满洲八旗打。

四位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辽东,回到了这一片蓝天黑土,回到了这片荒凉,一个直觉告诉他们,他们可能在这里颐养天年,甚至很有可能最后被满族人干掉,他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他们这样的考虑,应该来说是有根据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个传了几千年的历史定律,总是不停地被演绎。

然而,他们命好!

满洲八旗兵虽然在北方很能打,但是,他们在南方却很糗。因为满洲人大多是骑兵,南方沟壑纵横,骑兵发挥不了攻击力,加之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就更谈不上战斗力了。

多尔衮试过多次,想借用满洲八旗的力量平定江南以及云贵,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战事越来越坏,在失望之余,他想到了被他扔在了辽东关外的四个人,你们四位都回来吧。

这就是投降者的命运,要的时候必须马上到,不要的时候必须立刻滚。

然而,这四位此时无暇思考什么尊严,带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出发了,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打好,就证明自己没有实力,没实力就是无用的,必须拼命一搏,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为了生存,入关四位更猛。孔有德带领耿仲明、尚可喜,从中部南下,占领湖南。但是,耿仲明因为部下犯法而惧怕,自己抹了脖子。这就是投降者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得战战兢兢。

没办法,满洲人不愿意去,皇帝总不能亲自上阵吧!思来想去,尽管觉得那几位打下这片土地的主儿并不是什么善茬,然而还是非用这几位不可,反正,先用着呗。

李成梁,中国明代后期将领。字汝契。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嘉靖末袭指挥佥事。积功升参将、副总兵。隆庆四年(1570),擢为辽东都督佥事。他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随意侵吞;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不仅以贿赂权门朝士自固,甚至虚报战功,杀良冒级,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罢官。其后10年,辽东边备益弛。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之后复开马市、木市,缓和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矛盾;三十四年,弃宽佃六堡(在今辽宁宽甸)之地,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为时论所谴责,但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面。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九十岁 万历朝是明由治及乱的开端,后人论及明亡,曾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不过万历朝的边事却一度颇有成效,这一方面有赖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辅政打下的经济基础,也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戚继光的治军之术和平倭功绩虽更为后人称道,但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之。在明将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立头功一万五千次,拓疆近千里。清人作《明史》,对其虽颇有贬低之词,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明史 列传126》,下同)有考证说李成梁祖籍为陇西,是唐后为避乱迁入朝鲜的。不过至今的李氏家族大都已入籍朝鲜,并视李成梁为朝鲜人。 尽管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真正被重用却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明史 列传126》说:“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家贫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军官地位并不高,且都是世袭。李成梁一家作为朝鲜移民,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和排挤,如果不是边事不振,忧患多多,或许李成梁连这个世袭军官的职位都得不到,也就从此默默无闻了。“当是时,俺答虽款塞,而插汉部长土蛮与从父黑石炭,弟委正、大委正,从弟暖兔、拱兔,子卜言台周,从子黄台吉势方强。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东则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之属,亦时窥塞下。”是北方未曾断绝的变患给了他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穆宗期间,李成梁主要和蒙古部落作战,因为战功赫赫,最终成为辽东总兵,“隆庆元年,士蛮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进副总兵……三年四月,张摆失等屯塞下,成梁迎击斩之……录功,进秩一等。四年九月,辛爱大入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擢成梁署都督佥事代之。”仅仅比戚继光晚一年而已。 到万历年,李成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辽东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或联合出兵,或单独挑衅均被挫败,更拓疆七百里,建宽甸六堡,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建立友好关系。《明史》为李成梁作传,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功史。 明时的北方变患多来自蒙古部落,当时土蛮部是最有威胁的游牧势力,经常纠集其他部落侵边,且动辄数万骑出动,万历九年更曾以十万骑之众围攻广宁,亦不能克。万历十年三月,李成梁设伏斩杀了土蛮首领速把亥,“速把亥为辽左患二十年,至是死”,这一强敌被制服。另一强势部落海西叶赫部,经分化瓦解之后,则在万历十七年被征服,首领那林孛罗请降。 满清的前身是建州女真部。自清河以南抵达鸭绿江口地区,当时属于建州卫,由女真部落控制。建州势力逐渐壮大后,亦成为边防的另一主要威胁。万历二年,李成梁率兵讨伐建州,捣毁女真首领王杲寨,将其擒拿处决。万历八年,李成梁又将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领兀堂重挫并逐出塞北,其部从此衰落。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也有野史称努尔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帐下充当幼丁,数年后方才逃离。《明史纪事本末》则说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前驱而战死。所以李成梁将塔克世所遗土地人马派给努尔哈赤,并给都督敕书,令袭都督指挥衔。努尔哈赤后来羽翼丰满,统一女真各部,建元后金之后,报父祖之仇是他讨明的所谓“七大恨”之一。 李成梁镇边的辉煌战绩令“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进封宁远伯,又加太子少保,太傅,世廕锦衣指挥使等荣誉职务,“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皆为总兵官;如梓、如梓、如桂、如楠,亦官至参将。”一时功盖当世,权顷辽东,成了地地道道的东北大帅。 权力带来的是腐败,李成梁的显赫让“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他个人则是“贵极而骄,奢侈无度”。明代的政风到万历年已经相当衰败,士大夫们结党营私,贿赂公行,凡事全靠讲人情,攀关系,钻营有方。李成梁虽位高权重,这方面也不含糊,他以金银“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即便张居正,专权时也受过他的贿赂。《明史》责李成梁“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不过李成梁当时不仅掌控着辽东军事,也控制着东北经济,“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既是一方军阀,家资百万当然不在话下。 李成梁治军与戚继光不同,戚继光靠制度带兵,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靠允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故而到了后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战之事,而后又传出掩败为功,杀良冒功的行为,这些虽都是部下所为,但李成梁难辞其咎。万历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这件事成了导火索,一些对其不满的京官开始大做文章,纷纷谴责,李成梁见形势不利,上书请辞。在镇辽二十二年之后,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线。 李成梁去职后,辽东并无可胜任之人,“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李成梁长子李如松也是一代名将,万历中期援朝鲜,平哱拜的两次大仗均为主将,且均以完胜告捷。万历二十五年,尽管非议很多,“言路复交章力争,帝置不报”,最终还是让李如松出任了辽东总兵。可惜李如松一年之后便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辽东不容乐观的局势,使得李成梁被迫再度出山,这时的李成梁已经八十岁了。 此时的辽东,也已经不是彼时了,建州女真部在努尔哈赤领导下日益强大,已令四方各部畏服,难以撼动。李成梁只得改变策略,转攻为守,放弃宽甸一带,将当地居民迁入内地,目的一为坚壁清野,二是辟出一片利于攻防的缓冲区,遏制女真的入侵。此举在战略上并无过失,但京城里的言官们却闻讯哗然,纷纷指责李成梁放弃国土,丧权辱国,里面还包括后来镇守辽东时比李成梁更加保守的名臣熊廷弼。不过这一回皇帝到站在了李成梁这边,对各方指责,“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 李成梁复职后,以抚为主,倡导对北方各部的官方民间贸易往来,“诸部耽市赏利,争就款。”此后的将近九年的时间,辽东安定无战事。 万历三十四年六月,李成梁去世,“上命以公祭丧”。一代名将最终埋骨于他戎马一生的黑山白水之中,而厚葬了他的这个王朝,在半个世纪之后为内乱所摧毁,也同样被埋葬在来自这片土地上的新兴民族的铁骑之下。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万历援朝之战的二将:李如松和李如柏皆为李成梁之子,其中李如松在最后一役战死,也不辱没其父李成梁的英名。

养寇为患的李成梁,指的是明朝中后期,李成梁在辽东地区担任统帅时,虽然没有积极剿灭倭寇,但也没有放任其发展,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的战略,通过挑动女真部落自相残杀,维持着游牧民族之间微妙的平衡。

然而,对于努尔哈赤这样的部族首领,李成梁却对他另眼相看,收其为侍卫,而努尔哈赤跟在李成梁的身边学到了不少的阴谋权术。后来,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并最终建立后金,这也间接证明了李成梁的养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金政权的建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

没有。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中。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活动在明朝末年,领导了农民起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李成梁则是明朝将领,曾在东北地区镇守,对抗后金政权,是明朝末年的重要将领之一。

李成梁家族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成梁墓址位于催阵堡乡新坟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马,但因年久失修,已埋入土中;李如松墓在催阵堡乡小屯村,墓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马、石羊、石人装束仍可见,石马石羊形态仍可辨。

李成梁(1526~1615),明朝名将。字汝契、朝鲜族、铁岭人。两次任辽东总兵,在镇辽期间,屡获战功。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万历中期援朝鲜,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其中犹值得赞叹的是他指挥的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战争,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

明朝辽东大将李成梁,号银城,字汝器。从小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嘉靖末年袭世代指挥佥事,后积功升参将、副总兵。隆庆四年,又为辽东都督佥事。他招募英勇之士,并选其为军中先锋,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军威大振。万历初期,又领兵灭建州女真首领,多次将将旗插入女真王廷。后论功,进为都督同知,升左都督。后加太子太保,封宁远伯。这样一个给已经积弊的明朝镇守辽东长达30年之久的大将,却有人说他是个朝鲜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成梁的祖先的确是朝鲜国人,但是后来他的先祖李英从朝鲜归附到明朝,并且任铁岭卫指挥佥事。后来,李成梁最初任官指挥佥事就是从祖先世袭而来。李成梁的祖先虽然是朝鲜人,但从朝鲜半岛迁居到铁岭,到了李成梁这一代已经过了好几代人了。早就融入到辽东汉族,从里到外都是一个正统的汉族人。清末章炳麟反清复明时起草的宣言就说:“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在这里,他把李成梁当做是民族英雄,由此可见,李成梁汉族人身份已经深入人心。朝鲜王编纂的《华人录》中有李成梁的后裔,朝鲜是把李成梁及其后裔视同为汉人的。不管是朝鲜人还是汉族人都承认了李成梁汉族人的身份,因此李成梁为汉族非朝鲜人的说法是最准确的。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他有什么样的战功?

明朝李成梁,前后两任共三十年任辽东总兵之职,被世人评价为“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单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李成梁的功绩是非常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