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的向氏族谱
宁乡大沩向氏
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侄元章迁居宁乡三都一区好婆塘。清乾隆53年(1788)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33年(1907)三修,1937年四修,2004年五修。派语:传系宗子许,士公之大元,友能成孝道,至立可祚孔,尊世文源发,祥瑞贤哲隆,家声本楚宦,勋业肇开封,礼法修明定,熙朝正佐清,英才承诏锡,华国启云孙。
宁乡罗家山向氏
始祖文皋公,南宋由江西迁湖南邵阳县。始迁祖大德公于清康熙初年转迁宁乡罗家山。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明铺名臣堂向氏
始祖敏中公派下图系
向敏中字常之,生于后汉乾佑二年(949)己酉岁十月十六日亥时。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谏议大夫拜吏部尚书右丞相进左仆射玉清宫昭应官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1)庚申岁二月望七日薨,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云: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初娶梁氏,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辛亥岁,卒宋咸平6年(1003)癸卯岁,封郑越国大夫人;再娶张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岁三月初三日,封秦国大夫人;三娶宋氏,生于宋建隆3年(962)壬戌岁,卒乾兴元年(1022)壬戌岁二月初六,封荆夏国国大夫人;四娶王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康定元年(1040)庚辰岁三月十六日。封周唐国大夫人。子五,传正,传亮,传式,传师,传范。
第1世:敏中三男 传亮 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4)甲戌岁,任驾部员外郎,卒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丁丑岁,享年63岁,追封周王。娶周氏,赠郑国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向综、向经。向絟。
第2世:传亮次男向经字审礼,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辛酉岁,任明州观察使,进定国军留守,赠侍中,卒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终年53岁,敕葬开封府。谥康懿,封吴王,娶王氏,赠安国夫人。生二子:宗回、宗良。生女妙英,册立钦圣皇后
第3世:向经次男 宗良 字景弼,号寿山,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丁亥岁,官秀州刺使,宁海军节度使,封永嘉郡王。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岁,终年65岁,赠太保,娶吕氏,赠封赵国太夫人。生三子:子韶、子志、子率。再娶鲁氏,赠封越国太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子沅、子锭。
第4世:宗良长男 子韶 字和卿,号景峰。生于宋熙宁五年(1072)壬子岁。任东京转运副使,知淮宁府,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时年56岁,金兵陷城,举家遇难尽节,立庙淮宁,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娶李氏俱旌议太君,再娶戴氏,携幼子避难。
第5世:子韶子 向鸿 字宇仪,赐通议大夫,生于宣和4年(1123)癸卯岁二月十五日亥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父守淮宁,城陷不屈,举家尽节,惟公六岁逃难,历吉水、豫章、茶岭,迁居湖广兴国州棋盘大原,以天年终,葬大柘园坐北向南。娶丁氏 生绍兴2年(1132)壬子岁八月十三日,葬合夫莹,子五,善一、善二、善三、善四、善五。世系详后。赞曰:嗟嗟我祖名藏天府避乱隐居吴来楚垂裕后昆克神祖武万亿及秭受天之佑。
第6世:鸿公后裔--长子善一--长子庚三--长子荣四--长子德六--长子庆四--次子千七--长子国宝--次子世章--之子儒一--长子隆一--次子相二--次子通六--次子才伟--长子永生--长子(言+布)
第21世:(言+布)公长子秉嘉 字天申 号北峰,生于嘉靖辛卯年(1531)第22世派下 :良--甫--日--应-- 正--太--光--明--贤 --先--志--能--恢--守 --前--功--可--建--成 --长--期--临--典--礼--定--克--振--家--声
湘乡琥珀向氏
始迁祖庚八公,原兄弟八人,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分徙长沙、宁乡、湘潭、衡山、溆浦等处。庚八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一传为友华,再传分通肃、礼、义、贤、谅,肃房无传,衍为四房。清乾隆60年(1795)、嘉庆21年(1816)纂修族谱未果,道光间各房分修,光绪3年(1877)合修,1912、2003年续修。旧班:友通文子允,彦伯再朝廷,仁正定元良,福嘉世代昌。续班:立纪承先远,敦伦裕后长,尊亲隆孝让,树德显明扬。
湘潭大屋湾向氏
始祖北宋敏中公,传至十二世祖元贤公,于明永乐4年(1406)携次子有铭由善化迁此。清光绪34年(1908)五修族谱。
湘潭白沙洲向氏
始迁祖永春公,字长青,号荣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因壬申岁兵灾,明永乐2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三派衍为富、禄二房,六派衍为材、炳、高、虎四房。明万历间始修族谱,清雍正4年(1726)续修,乾隆、嘉庆、咸丰间纂有草谱,同治3年(1864)五修,光绪34年(1908)六修,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白沙洲。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2500人,分布于醴陵、长沙、浏阳等处。名派:(自十二派始)正应新昭盛,宗泽世熙隆,德茂功修建,家声裕后丰。
茶陵白沙江向氏
始祖敏中公为宋左仆射,五世孙尧庆公,于靖康之乱后自金陵隐迹茶陵叶坪,又五传至寿卿公生四子:文祥居攸县白茅洲;文荣徙湖北潜江白莲塘;文信徙衡山白莲寺;文贵,字富新,号凌云,文林郎,明洪武2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清乾隆60年(1795)建宗祠于罗堂。清初始修族谱,乾隆4年(1739)、嘉庆12年(1807)、咸丰4年(1854)、光绪17年(1891)、2000年续修。至1948年,有人口800人。派语:尧盛让君秀,卿文法以道,永玺处体能,汝学高鸣远,承宗必显荣,继业恒昌泰,孝友思前绪,诗书裕后人,钦遵忠厚训,谨守圣贤箴,甲第连开日,家声大有亨。
衡东白莲向氏
始祖敏中公,宋真宗时官太尉,谥文简。五代孙尧卿,宋南渡时自金陵迁居江西永新,后徙湖南茶陵叶坪,后越五代至受卿,生四子:文祥迁攸县白茅洲;文荣迁湖北潜江白莲塘;文贵迁茶陵白沙江;第三子文信,明洪武时迁衡山白莲坊。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雍正4年(1726)、乾隆44年(1779)、嘉庆20年(1815)、道光26年(1846)、光绪4年(1878)、宣统2年(1910)、1940年、2002年续修。1940年八修时有男丁7810人,女口6328人。2003年九修时,有男丁12400人,女口12184人。班行:(自十一世始)嗣世鸿文显,纶恩大典荣,贤才修德业,诗礼振声名。本族名人向燊,字乐谷,民国初官陇南观察使、湖南省财政厅长。向德,民国间发明煤气车,解放后曾任长沙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
平江、湘阴向氏
始祖敏中公,字常之,宋太平兴国5年(980)进士,赠太尉,谥文简。五世孙许虔,字诚一,号笃轩,守洪州,有惠政,卒于官,其从子士衡、士龙、士雄、士渊由洪州洗马市扶梓迁居平江,葬公于邑西下东山铁门槛。士衡,字开云,居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字见田,居张古塘;士雄,字飞仙,居湖源西山;士渊,字学海,居湘阴白果洞。宗祠设在平江伍市,建于清乾隆51年(1786)。族人分布于平江长江源、石洞、大头岭、桥墩,湘阴向家洞、三合庙,长沙霞凝、麻林桥、源头洞等地。至1948年,男女共12400余人。族谱始修于乾隆54年(1789),道光5年(1825)续修,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10年(1884)四修,1914年五修。旧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续派:贻裕源先德,文光曜楚云,增修逢万寿,福泽庆长延。
桃源青云向氏
明初自江西南昌徙桃源县北青云乡向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莫溪、莫林、浯溪、漆河等地。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桃源大里坪向氏
始迁祖五郎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迁湖南桃源县西大里坪。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善溪、绿萝坪、向家坪等地及武陵龙湾渡、龙阳五路湖、辰溪羽溪泊等处。宗祠一在八公桥,一在白麟洲。清雍正13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8年(1882)、光绪32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桃源太平庵向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初自江西丰城徙居桃源县北莫林村向家冈。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大田、九溪、漆河、温泉、三阳等处。清咸丰12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12年(1832),1914年续修。
石门二都乡花小坪村靖安隘土百户向氏
始祖祥公,明洪武2年(1369)封为武德将军、土官正百户。
石门竹溪向氏
清康熙时自沅陵迁石门。
桑植向氏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后嗣分布在凉水口、廖家村、上洞街、新街、官地坪等地。
桑植竹叶坪向氏
始迁祖元友、元凤二公,清康熙中叶自湖北鹤峰红土坪岸门泉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益阳向氏
远祖世居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及智公迁居荆州,数传至洪德公,原居荆州府当阳县石马头,生天圣,字燕容,明长沙潭王太傅,见言事见忏,谢职隐居益阳七里向家堤,为迁益始祖。又一支贤暹公,明时自溆浦迁益阳舒塘。清道光16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4年(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益阳宋家村向氏
始迁祖大发公,元泰定帝时自四川成都避乱迁此。后裔居岳家桥向家湾。
新化河思乡西陂溪向氏
始祖宗彦公,南宋绍兴年间自江西南昌丰城县铁树观栗村向家巷迁居湖南沅陵莲花池。传十一代至文皋公迁居溆浦栗村麻阳水,其孙必才公于元末随父希庸公由溆浦麻阳水迁居新化石马二都大陂塘(今河思乡西陂溪)。必才生宗宪,宗宪生文质、文彬、文贵。质、彬居大陂塘,文贵居安化城北小石桥。谱一修于明嘉靖45年(1566),清康熙51年(1712)二修,嘉庆18年(1813)三修,道光26年(1846)四修,同治13年(1874)五修,1930年六修,1990年七修。旧班:文纯恭如,震贤子仁,希必宗质。质房续班:景秉元显,廷胜大国,立兴加富贵。彬房续班:景秉元承,一世经大国,立兴加富贵。贵房续班:景崇琼守,承维大日国,安凝忠生治。1930年六修班次:惟品修宜笃,仪容在克庄,平康咸迪吉,开济业其昌。溆浦麻阳水向氏班次:维善乃为宝,行义由立身,孝友施家政,济美蔚云礽。
邵阳向氏
始迁祖梅桓公,清朝时自江西迁邵南红石梅溪村。
邵阳新建乡向氏
传为当地土籍,约150人,居铁甲塘村,源流无考。
洞口向氏
谱称始祖文皋公,南宋时由江西南昌新建任辰阳太守,以治蛮夷。子纯公,字居仁,迁居溆浦胡铛溪,生七子,浚、哲、文、英居莲花池,敏、明、行仍居胡铛溪。明公生如松、如梧。如梧卜居寨头岩,生通江。通江居安江阳坡坳蒋家坪,生子思。子思生银仲,银仲生庆荣,元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龙山,今属洞口。清嘉庆19年(1814)创修族谱,道光24年(1844)续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宣统元年(1909)四修,1948年五修。班次:庆行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迪传书章,乾垣生瑞彩,坤运启祯祥,祖赐勋名大,家承绪业长,银台隆仕籍,绅宦守辰阳,恪绍伦音训,贻谋定炽昌。
黔阳秀州向氏
始祖文皋公,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江西吉安府宦游辰州,任太守,退居沅陵莲花池,生纯公,纯公生恭浚、哲、文、明、焕、敏、礼,恭敏由溆浦迁居黔阳滩头岩山脚,生二子,长子如梓由滩头迁居安江斗字街,又生五子,湖、海、汉、江、济,第五子通济居秀州,今属洪阳。清光绪是9年(1893)创建宗祠。道光16年(1836)一修族谱,光绪21年(1895)二修,1936年三修,1994年四修。字派:纯恭如通列基勤德通光仕思汝文万必方子正朝邦永世嘉泰昌宏贤克维先泽宗。
黔阳沙湾向氏
始迁祖通海公,字明甫,因兄弟分居而自沅陵迁居黔阳县沙湾乡在头。族人多分布在黔阳县各乡及龙山县镇南坝以及湖北来凤县黄茅坪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万余人。宗祠在沙湾乡在头。
永顺下榔保腊葱洞向氏
元时向孛烁为洞民总管,子世贵,明洪武3年(1370)为长官。
永顺驴迟洞向氏
元时向达迪,为洞民总管。
溆浦向氏
始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新建县,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任辰阳太守,因蒙古兵祸,不得归,遂卜筑沅陵狗子潭。子纯公,宋端平中登科甲,为大理寺评事,自沅陵徙溆浦湖铛溪,子孙蕃衍,远则徙居川、黔、粤,近则散居武冈、新化、安化、邵阳等地。自六世始分为浚、清、伯、礼四房。清光绪间建总祠于溆浦。1938年四房合修通谱。各房班次不一,自二十一代起改订新班:派衍从中宪,厚荫延祚长,积德绳乃绪,作善发其祥。孝弟垂彝训,礼义合伦常,同敦亲睦念,左师泽流芳。
麻阳向氏
先祖属江西赵州府乌雅县(瑞金)大田坪左右池塘,明建文2年(1400),自伏波开辟辰河一带,移居辰州府莲花池四方井居住。明永乐元年(1403)大房官正二子君保、君佑移居麻阳三家村;二房官员三子移居黔阳;三房官清二子移居芷江、泸溪;四房官义留居老屋。移居麻阳向姓祖公第五代裔孙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处。清乾隆34年(1769)修谱议定三家村老字派:官君亚(单)有宋朝祖大正胜可春。嘉庆5年(1800)续议:聪明俊秀,宽裕宏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姬公福善,宣盛祯祥,金枝时茂,玉叶添香,仁义绍述,礼智清纲。
新晃向氏
该族为侗族。自称先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泰和,继徙丰城县。南宋乾道2年(1166)官辰州太守,后迁溆浦马底坪,因蒙古出兵而返迁江西,至纯公又迁溆浦,生七子,分居沅陵、黔阳、永顺等地。传六世至元亨公,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子孙分布于洞坡、伞寨、岑朗、丈溪、步头降等地。
会同向氏
始迁祖德世公,宋时自江西吉安徙居会同。
龙山向氏
该族为苗族,由辰州莲花池经若修、老寨、四川斑竹柯迁龙山,族人分布于蹬上、捞田、庆口
四川刘氏宜茂公家族:字辈派语:学良启国正,天文承顺子,纯士映明良,哲彦能全上,朝廷希俊章。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刘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中华刘氏始祖苑。
东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洋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支三国;又如南北朝鲜、日本;其次则是北美、澳大利亚;再其次是欧洲和南美,非洲则是世界上刘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在中国本土,据不完全的统计,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王、李、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在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扩展资料:
起源演变:
刘姓,有三个主要来源:
1、来自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为帝喾
次子帝尧伊祁氏(陶唐氏)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保定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2、来自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
3、来自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姓刘。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刘氏家谱
岑彭(—35年),字君然,新野前高庙乡下庙村人,东汉中兴名将。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成为“云台二十八将” 中之佼佼者。封舞阴侯,谥壮侯。
王莽篡汉忠良辞朝 虎星坠地虎子降生
胸怀大志学文习武 先得宝刀又获龙马
南杀北战建功立业 误犯地讳壮烈殉国
得姓始祖
岑彭。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部落。春秋属楚国,秦时属穰县,西汉初置县。这里既是岑氏宗亲的祖居地,又是汉室中兴的策源地和三国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影响久远。新朝末,刘秀起兵新野,在以岑彭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贤辅佐下,建立了东汉政权。岑彭持军有方,英勇善战,是被汉明帝册封的二十八宿之一。
汉以后的华夏岑氏族人,遂尊奉“舞阴侯征南大将军”——岑彭为岑氏的得姓始祖
岑彭墓和岑公祠
岑彭墓位于前高庙乡下庙村,岑公祠位于前高庙乡张楼村。如今,这里还建起了岑彭故里纪念亭,重修了岑彭父母的坟墓,已经成了举世岑氏后人朝拜先祖的圣地。
舞阴候岑彭在成都郊县彭王村遇刺身亡壮烈殉国后,当地人感念他的恩德,把他隆重地安葬在一座小山上,还在墓旁为他建庙立祠。他的封地舞阴民众闻知他的死讯后悲痛不已,也为他建了座衣冠冢,修了座祠堂,让他四时享受香火。为啥乡民们对他如此敬重呢?原来,自他受封舞阴侯以后,从来没拿过封地一文钱的供养,而在封地遭天灾时,还向朝廷给乡民讨要了一批救灾粮、款,乡民们一直没忘他的大恩大德。
光武帝对岑将军的殉难尤为伤感,亲自在宫中为他设祭,还把他的母亲杜老夫人接进皇宫奉养。他本打算立即派人去西蜀迎回岑将军灵柩,重新在京畿金鼎玉葬,却被杜老夫人拦住了。老夫人懂大义识大体,她说国家初定,用钱处很多,没必要再花钱迁葬儿子,就让他留在那里,守望国家的西南边陲吧。老夫人的话令光武帝异常感动,迁葬之事就被搁置下来了。可世世代代的岑公后人却一直没忘这件事,让先祖遗骸回归故里,一直是他们的企盼。
转眼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岑彭公后人岑文本当了太宗李世民的丞相。作为百官之首他日理万机,也仍然没忘这件事。一次,他去川蜀访察民情,顺便来到成都近郊的彭王村,寻找先祖坟墓,却因苍桑变幻没发现任何踪迹。他扫兴地回到京城,找到能掐会算的大能人袁天罡,求他算一算先祖坟墓的方位。袁先生掐算一番后,告诉他不必为此操心了,到时候岑彭公自然会回归故里的。当岑丞相追问何时能够回归时,袁先生留下四句谒语:
盛世来临日,山崩地裂时。土内现玉柱,空中落灵芝。
岑丞相看了这没头没脑互不关联的四句谒语,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留给后世人去验证了。 (公元1829~1889年),壮族,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那劳人(今广西百色)。著名清朝抗法将领。岑毓英出生于广西,其家族本来是壮族劳寨的土司,后因清朝政府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后,该家族没落。岑毓英早年从军,并累功担任重要官职。早年从军,并累功担任重要官职。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发生了日寇攻击台湾的牡丹社事件后,清政府任命岑毓英为福建巡抚,辖管闽台地区,命其加强西南海防。岑毓英于任内不但整建两地军防,水治。在任云南巡抚时,岑毓英暗地里却指使部将李珍国在途中伏兵截杀英军翻译官马嘉理,把英军武装围堵于班西山下,制造了著名的“马嘉理事件”。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日寇欲兵并琉球(台湾),岑毓英奉命督办台湾防务,他提出了著名“台防三策理论”,招安台湾百姓,并积极修建台湾防务。他独排众议,以当时能掌握的新技术兴筑大甲溪水利工程,堪称台湾近代化的先驱,并亲自监督台北府城建城事宜,让本窒碍难行的建城事宜得以继续。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中法战争起,岑奉命节制关外滇、粤、楚各军,创造“地营法”,指挥了宣光战役和临洮战役,击破法军援兵,攻克了越南山西、河内等地,后还代表清廷完成了滇越边境的划界工作,是中法越南战场各军的最高统帅,代表清政府入越的最高官员。在中法战争中,岑毓英开创了“地营战法”,后被他的学生、抗法名将蔡标整理并著述成《地营图说》一书,是研究地道战的重要兵书,这是军事史上的重要变革。岑毓英为壮族历史中的首位总督、头品顶戴与兵部尚书,他为近代西南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中法之役后,岑毓英曾高官厚禄,官至云贵总督,官至太子太傅,显赫不可一世,后于公元1889年去世,卒谥“襄勤”。其子岑春煊亦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公元1861~1933年),原名春泽,字云阶,岑毓英第三子;广西西林那劳人(今广西百色)。著名清末民初政治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少年时放荡不羁,与瑞澄、劳子乔并称“京城三恶少”。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捐官主事,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中举人,任候任郎中。其父岑毓英逝世后,荫赏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岑春煊对策称旨,被光绪皇帝亲自破格提升为正两品的广东布政使,但他历官不及三月,便与两广总督谭钟麟发生矛盾,改任甘肃按察使。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岑春煊首先率部勤王,因此获得慈禧太后的好感,因功授陕西巡抚,後调任山西巡抚,期间与李提摩太等人筹建山西大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岑春煊调任广东,未及上任,四川总督奎俊因镇压四川义和团不力而去职,岑春煊遂赴川署理总督。在任期间,他严肃吏制,建立警察制度,一举弹劾四十余名官员,人送绰号“官屠”,与“士屠”张之洞、“人屠”袁世凯并称“清末三屠”。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岑春煊调任两广总督。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岑春煊上书请求立宪。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岑春煊又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上疏请求废止科举。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岑春煊又支持张謇等人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派幕僚郑孝胥出任会长,一时俨然成为立宪运动的领袖。岑春煊因有慈禧支持,在各地为官期间不惧权贵,弹劾并处罚了一大批买官而来的官员,尤其是逼令荷兰引渡裴景福和查办广州海关书办、驻比利时公使周荣曜两案尤其引人注目,但也因此开罪了这些官员的後台庆亲王奕劻,自此岑便联合军机大臣瞿鸿禨与庆亲王及其党袁世凯展开党争。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奕劻以云南片马民乱需要处理为由,将岑调任云贵总督,驱离权力中枢。岑遂称病拒不就任,停留上海,观望政局。不久,袁世凯在朝政倾轧中失利,自请开去本职以外一应兼差。岑春煊认为时机已到,不再称病,於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农历3月21日,突然从汉口上京晋见慈禧太后,获授邮传部尚书,得以留京。一时岑、瞿声势大盛,隐然有独揽朝政之意但旋即,奕劻即陷害岑春煊,密使人伪造岑春煊与梁启超等人的合影,称其意图为戊戌变法翻案。形势自此一转即下,岑春煊於四月份两次被放为两广总督。途经上海时,岑春煊重施故伎,称病不就职,不料慈禧太后旋即下旨,将其开缺。至此,党争以奕劻、袁世凯完全胜利告终。岑春煊与袁世凯势力抗衡,史称“南岑北袁”。岑春煊历任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他所到之处举新政,办教育,肃贪惩腐,人称“屠官”,英国人称其为“满洲虎”。“二次革命”后,岑春煊顺应历史潮流,参加护国护法成为民国时期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两广都司令部成立时,将士们公推岑春煊为都司令,又公推梁启超为都参谋。岑春煊在就职宣言中说:“天下之督责,不负两广之委托者,惟有两言: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耳!”他号召大家“解除旧怨,与子同仇”,集中精力,共同杀贼,作为反袁的旗帜当时是非他莫属。
岑春煊是广西桂系军阀体系的开山祖师爷,曾积极营救过中国***总书记陈独秀,并对蒋介石的独裁专政明确反对“如不改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而有余。”岑春煊认为“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他任官一地,必兴教一方,两广尤其突出,他为广东、广西的近代教育作了重要奠基。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岑春煊支持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银元进行淞沪抗战。岑春煊著有《乐斋漫笔》,与崂山太清宫道长韩太初合编了著名的琴曲《山海凌云》。 (公元?~1944年),壮族,又名岑忠业、岑盛甫;广西恩隆林逢村人(今广西田东),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
1930年1月加入中国***。同年12月任红七军第二十一师特务连连长,参加了右江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3年初奉命到向都、恩隆、思林边活动。
1934年7月护送黄松坚从右江下游赴滇桂边的富州九弄地区,参与创建滇桂边游击根据地。同年冬,他任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和边区劳农会委员。
1935年1月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九弄暴动”。
1936年5月任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率部与兄弟部队粉碎了滇桂军阀的数次“围剿”,扩大了边区。
1937年12月他和滕静夫等反对黄桂南将中越边区和滇桂边去的红军游击队交出去接受国民党改编的错误主张。1938年7月他转移到靖西农村坚持长期的地下斗争。
1944年到靖西县葛麻乡活动时,被反动土匪杀害。 1942年9月生,广东三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任广东省三水市广播电视事业局局长、党支书记,三水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先后在兽医、卫生、广播、文化、工业、城管、党委、政府等部门工作过。分别任过副主任、副院长、站长、厂长、党委委员、副镇长等职务。
1982-1983年,以他为主编,编写了一本20万字的《西南文史资料》;1984年,亲自创办了“西南文艺”。
1990年调到三水县广电局工作,一直分管宣传,坚持以精品节目和名牌栏目为龙头,力创精品节目。从1995-1999年参加全国和全省县(市)以及佛山市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三等奖以上的共有104个,其中他占13个。
近几年在佛山市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共5篇,其中有1篇参加全国县(市)好论文评选获一等奖,有两篇获三等奖。1998年被中国科联聘为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年,经广东小企业政工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通过为高级政工师。如今,亲自起稿制定了局的一整套工作制度(共24个)和各项规定(共5个),亲自起稿制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1998年亲自主持制定了三水有线广播电视总体规划和工程实施方案,并经省广电厅通过论证。1997年,三水市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 男,1941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上海汽车工业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长期从事测试设备研制。参加感应整步机研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双轴陀螺漂移测试台研制,1980年获国务院国防工办一等奖;参加汽轮发电机组动平衡研究和负责感应同步器精密接长精度攻关,1982年分别获机械部三等奖;负责模板自动测量机研制和感应同步器误差修正尺研究,分别获1984、1986年河南省三等奖。1985年底调上海从事汽车工业测试设备开发,负责桑塔纳减振器转向器试验台功能扩充,1990年获上海市三等奖;负责非接触车速仪研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少量出口;前期负责风洞数控坐标移测架研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静电植砂电气设备研制,获1996年上海市三等奖和国家专利;负责真空助力器扭矩和密封性试验台研制,获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四等奖;负责桑塔纳组合开关耐久性试验台研制,获1998年上海市二等奖;参与负责静电高压机电设备研制,获1999年上海市二等奖。曾获196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1981年郑州市科技先进工作者,1990、1998年上海市科技攻关先进工作者,1991年上海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个人,1992年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年提名上海市科技精英,1997年上海市工业统战系统科技攻关“十佳”之一。上海东方电视台“科技英才”栏目作专题采访播放。
STJP000076 绍兴下方桥陈氏宗谱076 山阴
STJP000077 山阴下方桥陈氏宗谱077 山阴
STJP000101 重修乍浦东陈氏族谱101 平湖
STJP000102 重修乍浦陈氏族谱102 平湖
STJP000103 乍浦东陈宗支记略103 平湖
STJP000107 永康陈氏总祠主谱107 永康
STJP000120 陈氏宗谱120 休宁等
STJP000131 江阴大桥陈氏宗谱131 江苏 江阴
STJP000136 文堂陈氏宗谱136 祁门
STJP000164 松山陈氏宗谱164 浙江 东阳
STJP000849 黄氏续修大成宗谱849 大冶
STJP000850 黄氏雪谷公支谱850 上海
STJP000851 重辑黄氏雪谷公支谱851 上海
STJP000852 上虞西门黄氏新修宗谱852 上虞
STJP000854 陡亹黄氏宗谱854 山阴
STJP000855 石城北关黄氏十修族谱855 石城
STJP000856 石城北关黄氏十一修族谱856 石城
STJP000857 平江黄氏大同世谱857 平江
STJP000858 永安黄氏族谱858 福建 永安
STJP000859 永安黄氏族谱859 福建永安
STJP000860 黄氏宗谱860 永康
STJP000862 东阳黄氏宗谱862 永康
STJP000863 陬山黄东衢公家谱863 永康
STJP000864 陬山黄东衢公家谱864 永康
STJP000865 麟峰黄氏家谱865 永福
STJP000866 黄氏宗谱866 永兴
STJP000867 龙山黄氏宗谱867 江西永丰
STJP000870 居安黄氏族谱870 休宁
STJP000871 居仁黄氏家谱871 休宁
STJP000875 秀峰黄氏统宗世谱875 江山
STJP000877 省会黄祠主谱877 江西
STJP000878 省会黄祠四修主谱878 江西
STJP000879 江西黄氏宗祠五修主谱879 江西
STJP000881 茂墅黄氏大统宗谱881 江阴
STJP000885 黄氏续修支谱885 [出版地不详]
STJP000887 楚邵墨溪黄氏族谱887 邵阳
STJP000888 楚邵墨溪黄氏族谱888 邵阳
STJP000893 新安左田黄氏正宗谱893 祁门
STJP000896 吴宁东溪黄氏宗谱896 吴宁
STJP000899 仁厚里黄氏宗谱899 武进
STJP000900 兰陵仁厚里黄氏宗谱900 武进
STJP000901 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901 武缘
STJP000902 青狮桥黄氏五修族谱902 [出版地不详]
STJP000903 青峰黄氏四修族谱903 [出版地不详]
STJP000904 东岑黄氏家谱904 东阳
STJP000905 东岑黄氏家谱905 东阳
STJP000910 东溪大宗祠祭文910 [出版地不详]
STJP000911 汀龙黄氏四修族谱911 长沙
STJP000913 汀龙黄氏族谱913 长沙
STJP000914 黄氏族谱914 长沙
STJP000915 金山黄氏族谱915 金山
STJP000916 金华东池黄氏宗谱916 金华
STJP000917 金华东池黄氏家谱917 金华
STJP000922 翁州紫薇庄墩头黄氏宗谱922 定海
STJP000923 蓝溪黄氏续修房谱923 宜黄
STJP000927 南海学正黄氏家谱节本927 南海
STJP000942 剡西杜墓黄氏宗谱942 剡县
STJP000943 桃溪黄氏宗谱943 浙江 浦江
STJP000944 桃溪黄氏宗谱944 浦江
STJP000956 浦阳黄氏宗谱956 浦阳
STJP000968 海陵黄氏纂修统宗世谱八卷(江蘇省泰州市)968 海陵
STJP000969 黄氏续修家谱969 益阳
STJP000972 黄氏宗谱972 萍乡
STJP000978 黄氏创修族谱978 湖南常德
STJP000990 戴村石山黄氏族谱990 旌德
STJP000992 黄氏世谱992 江西樟树
STJP000994 枫林黄氏家乘994 贵阳
STJP000995 黄氏族谱995 顺德
STJP001003 善邑榨冲黄氏支谱003 善化
STJP001014 湖南黄氏世谱014 湖南
STJP001015 湖南黄氏祠馆纪略015 湖南
STJP001017 湖塘黄氏续修宗谱017 [出版地不详]
STJP001021 乌塘黄氏族谱021 湘阴
STJP001022 湘阴罗江黄氏谱022 湘阴
STJP001034 湘潭锦鼇峰黄氏四修族谱034 湘潭
STJP001036 中湘乐郊黄氏四修族谱036 湘潭
STJP001038 中湘黄氏八修族谱038 湘潭
STJP001043 遂阳广川黄氏宗谱043 遂安
STJP001048 瑞金水西黄氏初修族谱048 瑞金
STJP001049 瑞金水西黄氏重修族谱049 瑞金
STJP001054 黄氏宗谱054 嵊县
STJP001055 汤浦岭下黄氏宗谱055 会稽
STJP001057 会稽官扬江夏黄氏分谱057 会稽
STJP001063 梅渚黄氏宗谱063 新昌
STJP001064 梅渚黄氏宗谱064 新昌
STJP001072 练西黄氏宗谱072 嘉定
STJP001078 宁乡黄氏七修族谱078 宁乡
STJP001079 经铿黄氏支谱079 宁乡
STJP001080 箭楼黄氏族谱080 宁乡
STJP001085 宁乡田心黄氏四修支谱085 宁乡
STJP001086 宁乡竹园黄氏四修支谱086 宁乡
STJP001088 沩宁黄氏续修支谱088 宁乡
STJP001089 暨阳石亭黄氏宗谱089 暨阳
STJP001090 暨阳石亭黄氏宗谱090 暨阳
STJP001098 黄氏家录098 馀姚
STJP001107 黄氏世德传赞107 馀姚
STJP001109 黄氏庆系册109 馀姚
STJP001110 姚江黄氏宗谱110 馀姚
STJP001112 姚江孝义西黄氏宗谱112 馀姚
STJP001119 黄氏宗谱119 诸暨
STJP001122 黄氏家谱122 诸暨
STJP001123 黄氏家谱123 诸暨
STJP001125 黄氏家谱125 诸暨
STJP001127 潭渡孝里黄氏族谱127 歙县
STJP001130 黄氏宗谱130 临湘
STJP001132 黄氏族谱132 临湘
STJP001133 黄氏世谱133 临湘
STJP001134 黄氏世谱134 临湘
STJP001136 蛟川黄氏本派草谱136 镇海
STJP001137 黄氏族谱137 浏阳
STJP000199 桑源陈氏宗谱199 东阳
STJP000200 桑源陈氏宗谱200 东阳
STJP000201 桑源陈氏宗谱201 东阳
STJP000202 东阳黄沙陈氏宗谱202 东阳
STJP000204 东阳黄沙陈氏宗谱204 东阳
STJP000222 安文陈氏宗谱222 浙江 东阳
STJP000223 安文陈氏宗谱223 东阳
STJP000224 安文陈氏宗谱224 东阳
STJP000226 安文陈氏宗谱226 东阳
STJP000231 三排陈氏族谱231 岳阳
STJP000232 义门陈氏族谱232 岳阳
STJP000233 陈氏族谱233 岳阳
STJP000237 陈氏族谱237 岳阳
STJP000243 陈氏宗谱243 宜兴
STJP000244 陈氏宗谱244 宜兴
STJP000245 叶塘陈氏宗谱245 宜兴
STJP000246 荆溪叶塘陈氏月溪分谱246 宜兴
STJP000257 毗陵陈氏续修宗谱257 常州
STJP000270 义门陈氏宗谱270 桐城
STJP000271 陈氏宗谱271 桐城
STJP000272 陈氏宗谱272 桐城
STJP000275 剡北德政乡陈氏家谱275 浙江 嵊县 剡县
STJP000288 沙城陈氏宗谱288 浦江
STJP000289 沙城陈氏宗谱289 浦江
STJP000317 浦阳龙山陈氏宗谱317 浙江 浦江 浦阳
STJP000349 陈氏重修族谱349 常山
STJP000361 陈氏宗谱361 崇明
STJP000362 颍川西洲陈氏重修宗谱362 崇明
STJP000363 陈氏宗谱363 崇明
STJP000364 陈氏宗谱364 崇明
STJP000371 陈氏宗谱371 江苏 无锡
STJP000417 中湘白盄陈氏七修族谱417 湘潭
STJP000421 中湘陈氏四修族谱421 湘潭
STJP000422 中湘栗塘陈氏七修族谱422 湘潭
STJP000426 中湘东雾山陈氏支谱426 湘潭
STJP000448 严陵陈氏宗谱:[浙江淳安]448 遂安
STJP000457 白溪陈氏重修族谱457 瑞金
STJP000458 白溪陈氏八修族谱458 瑞金
STJP000459 白溪陈氏九修族谱459 瑞金
STJP000460 白溪陈氏十修族谱460 瑞金
STJP000461 白溪陈氏十一修族谱461 瑞金
STJP000463 四明仓基陈氏家谱463 鄞县
STJP000465 武陵桥陈氏宗谱465 鄞县
STJP000480 义乌石门陈氏宗谱480 浙江 义乌
STJP000493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3 义乌
STJP000494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4 义乌
STJP000495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5 义乌
STJP000496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6 义乌
STJP000497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7 义乌
STJP000498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498 义乌
STJP000499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前集499 义乌
STJP000500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前集500 义乌
STJP000501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後集501 义乌
STJP000502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後集502 义乌
STJP000504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後集504 义乌
STJP000505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505 义乌
STJP000506 义乌倍磊陈氏宗谱506 义乌
STJP000532 南翔陈氏宗谱532 嘉定
STJP000566 暨阳陈氏宗谱566 暨阳
STJP000567 勾亭陈氏宗谱567 既阳
STJP000570 暨阳孝义陈氏宗谱570 暨阳
STJP000571 暨阳孝义陈氏宗谱571 暨阳
STJP000572 暨阳同山陈氏宗谱572 暨阳
STJP000574 暨阳同山陈氏宗谱574 暨阳
STJP000576 暨阳四井陈氏宗谱576 暨阳
STJP000577 暨阳四井陈氏宗谱577 暨阳
STJP000578 暨阳陈氏宗谱578 暨阳
STJP001140 黄氏族谱140 浏阳
STJP001144 黄氏三修族谱144 醴陵
STJP001145 醴陵丁家坊黄氏三修族谱145 醴陵
STJP001146 黄氏谱146 [出版地不详]
STJP001147 黄氏族谱147 [出版地不详]
STJP001151 梅氏宗谱151 江苏 江阴
STJP001153 毗陵横山梅氏宗谱153 常州
STJP001154 宛陵宦林梅氏宗谱154 安徽宣州
STJP001156 云阳姜堰梅氏重修宗谱156 云阳
STJP001157 梅氏族谱157 临湘
STJP001158 梅氏族谱158 临湘
STJP001159 梅氏宗谱159 丽水
STJP001161 曹氏族谱161 上海
STJP001162 上海曹氏族谱162 上海
STJP001163 上海曹氏族谱163 上海
STJP001166 曹氏宗谱166 上海
STJP001167 虞西板桥曹氏大全宗谱167 上虞
STJP001168 曹氏宗谱168 上虞
STJP001173 吴宁校墙曹氏宗谱173 吴宁
STJP001174 吴宁校墙曹氏宗谱174 吴宁
STJP001176 校墙曹氏宗谱176 吴宁
STJP001178 校墙曹氏宗谱178 吴宁
STJP001182 湖南三峰曹氏通谱182 长沙
STJP001183 曹氏族谱183 长沙
STJP001188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188 金华
STJP001189 曹氏宗谱189 宜兴
STJP001197 曹氏六修宗谱197 湖南常德
STJP001201 无锡盛巷曹氏家谱201 无锡
STJP001203 曹氏续修支谱203 湖南
STJP001216 暨阳长浦曹氏宗谱216 暨阳
STJP001217 暨阳长浦曹氏宗谱217 暨阳
STJP001218 暨阳长浦曹氏宗谱218 暨阳
STJP001219 馀姚道塘曹氏宗谱219 馀姚
STJP001225 曹氏统宗世谱225 徽州
STJP001227 曹氏族谱227 徽州
STJP001229 京口城南曹氏宗谱229 镇江
STJP001234 虞东戚氏宗谱234 上虞
STJP001235 包山戚氏宗谱235 吴县
STJP001236 东海戚氏宗谱236 婺州
STJP001238 鄞东梅江戚氏宗谱238 鄞县
STJP001239 鄞东梅江戚氏宗谱239 鄞县
STJP001246 馀姚戚氏宗谱246 馀姚
STJP001250 平江盛氏家乘初稿250 吴江
STJP001251 龙溪盛氏宗谱251 武进
STJP001252 龙溪盛氏宗谱252 江苏 武进
STJP001253 碑塘盛氏宗谱253 金华
STJP001256 南汇县一团盛氏支谱256 南汇
STJP001257 毗陵盛氏族谱257 常州
STJP001267 勾吴盛氏宗谱267 无锡
STJP001268 汤溪青盛氏宗谱268 汤溪
STJP001270 华溪中心盛氏续修宗谱270 义乌
STJP001276 戴垟娄氏宗谱276 仙居
STJP001277 天乐娄氏宗谱277 绍兴
STJP001280 湖南浏沩娄氏合修族谱280 湖南 浏阳 宁乡
STJP001281 仙源崔敦五堂支谱281 太平
STJP001282 仙源崔氏惇叙堂支谱282 太平
STJP001283 宜兴兰右崔氏宗谱283 宜兴
STJP001287 濡须崔氏宗谱287 无为
STJP001288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288 湖南 宁乡
STJP001292 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292 江苏 常州
STJP001294 锡山过氏宗谱294 无锡
STJP001296 符氏族谱296 湖南 沅陵
STJP001297 符氏族谱297 益阳
STJP001301 馀姚符氏续修族谱301 馀姚
STJP001302 许氏统宗世谱302 [出版地不详]
STJP001304 许氏宗谱304 江苏 丹徒
STJP001305 许氏宗谱305 巴陵
STJP001306 荷塘许氏谱306 巴陵
STJP001307 许氏族谱307 平远
STJP001308 许氏宗谱308 句容
STJP001309 许氏宗谱309 江阴
STJP001313 许氏族谱313 吴县
STJP001316 横林许氏宗谱316 武进
STJP001317 武义许氏宗谱317 武义
STJP001318 高阳许氏家谱318 杭州
STJP001320 东阳许氏宗谱320 东阳
STJP001321 东阳许氏家乘321 东阳
STJP001322 东阳许氏宗谱322 东阳
STJP001323 东阳许氏宗谱323 东阳
STJP001324 东阳许氏宗谱324 东阳
STJP001325 东阳许氏宗谱325 东阳
STJP001326 东阳许氏宗谱326 东阳
STJP001327 东阳许氏宗谱327 东阳
STJP001328 东阳许氏宗谱328 东阳
STJP001329 仰高许氏宗谱329 东阳
STJP001331 仰高许氏宗谱331 东阳
STJP001340 鼎让许氏续修宗谱340 许氏
STJP001342 许氏族谱342 桃源
STJP001343 桃柿塘许氏宗谱343 [出版地不详]
STJP001344 剡东许氏宗谱344 剡县
STJP001346 浦阳瞛南许氏宗谱346 浦阳
STJP001347 浦阳瞛南许氏宗谱347 浦阳
STJP001348 海陵许氏重修族谱348 海陵
STJP001351 灵泉许氏重纂家谱351 海宁
STJP001352 益邑许氏五修族谱352 湖南益阳
STJP001353 石观前高阳许氏族谱353 萍乡
STJP001357 阳羡白茫潭许氏第十修族谱357 阳羡
STJP001358 阳羡白茫潭许氏九修族谱358 阳羡
STJP001363 许氏族谱363 湘阴
STJP001364 许氏族谱364 湘阴
STJP001365 许氏族谱365 湘阴
STJP001366 许氏族谱366 湘阴
STJP001368 中湘许氏六修族谱368 湘潭
STJP001373 圭塘许氏族谱373 善化
STJP001378 宁乡长许氏绅公四修支谱378 宁乡
STJP001380 润州开沙许氏重修宗谱380 润州
STJP001381 润州开沙许氏六修宗谱381 润州
STJP001387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87 暨阳
STJP001388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88 暨阳
STJP001389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89 暨阳
STJP001390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90 暨阳
STJP001391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91 暨阳
STJP001392 暨阳琴山许氏宗谱392 暨阳
STJP001393 暨阳陶朱许氏宗谱393 暨阳
STJP001396 姚江云柯许氏宗谱396 馀姚
STJP001403 许氏族谱403 浏阳
STJP001408 许氏宗谱408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09 许氏大全族谱409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10 许氏大全族谱410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13 许氏家乘413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14 许氏家谱414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15 许氏族谱415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17 麻氏族谱417 山西 浑源
STJP001421 吴宁康氏宗谱421 浙江 东阳 吴宁
STJP001422 衡康氏十修族谱422 衡山
STJP001423 定兴鹿氏二续谱423 定兴
STJP001424 章氏会谱424 [出版地不详]
STJP001425 上虞雁埠章氏宗谱425 浙江 上虞
STJP001426 章氏宗谱426 永康
STJP001428 章氏宗谱428 永康
STJP001429 章氏宗谱429 永康
STJP001430 章氏宗谱430 永康
STJP001433 全城章氏宗谱433 章氏
STJP001434 浦城章氏重修宗谱434 安徽
STJP001437 东安章氏宗谱437 东安
STJP001438 东安章氏宗谱438 东安
STJP001439 章氏族谱439 长沙
STJP001441 金华章氏宗谱441 浙江金华
STJP001442 金华章氏世谱442 金华
STJP001443 金华章氏世谱443 金华
STJP001451 黄田章氏支谱451 湘乡
STJP001454 貂山章氏宗谱454 遂安
STJP001459 富阳长春章氏宗谱459 富阳
STJP001461 鄞县班竹系章氏宗谱461 鄞县
STJP001475 暨阳青山章氏宗谱475 暨阳
STJP001487 暨阳姜山章氏宗谱487 暨阳
STJP001493 萧山章氏家谱493 萧山
STJP001497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497 绩溪
STJP001498 章氏族谱498 福建龙岩
STJP001499 问心堂章氏本支录499 苏州
STJP001502 六甲梁氏四修族谱502 [出版地不详]
STJP001505 南海西樵梁氏家谱505 广东 南海
STJP001507 萍乡南源梁氏族谱507 萍乡
STJP001511 上瞺乡梁氏族谱511 顺德
STJP001517 南阳梁氏房谱517 嘉兴
STJP001521 梁氏宗谱521 [出版地不详]
STJP001523 梁氏宗谱523 [出版地不详]
STJP001524 屠氏族谱524
STJP001531 甬上屠氏宗谱531 宁波
STJP001532 屠氏宗谱532 宁国
STJP001533 张氏统宗世谱533
STJP001534 张氏族谱534 [出版地不详]
STJP001535 张氏族谱535 [出版地不详]
STJP001537 清河郡张氏宗谱537 上杭
STJP001539 [浦东张氏清河谱]539 上海
STJP001543 章镇张氏宗谱543 上虞
STJP001544 章镇张氏宗谱544 上虞
STJP001550 重修张氏族谱550 太和
STJP001552 太湖张氏宗谱552 太湖
STJP001553 太湖孝友堂张氏宗谱553 太湖
STJP001556 麦溪张氏家乘556 丹阳
STJP001557 东泊张谱557 丹阳
STJP001558 东泊张谱558 丹阳
STJP001559 东泊张谱559 丹阳
STJP001560 嘉贤张氏重修族谱560 丹阳
STJP001563 张氏族谱563 巴陵
STJP001564 张氏族谱564 巴陵
STJP001568 张氏族谱568 平江
STJP001574 南楼张氏宗谱574 仙居
STJP001578 张氏族谱578 句容
STJP001583 金陵罗塘张氏族谱583 湖南 永兴
STJP001587 张氏家谱587 河南西平
STJP001588 张氏家谱588 河南西平
STJP001592 张氏会通谱592 休宁
STJP001600 城湾张氏宗谱600 江阴
STJP001612 节村张氏重修族谱612 安吉
STJP001613 节村张氏重修族谱613 安吉
STJP001614 张氏统宗世谱614 祁门等
STJP001615 石溪张氏宗谱615 祁门
STJP001616 如皋张氏族谱616 如
STJP001618 清河世系618 吴江
STJP001619 张氏家谱619 吴江
STJP001620 吴宁托塘张氏宗谱620 吴宁
STJP001622 吴宁托塘张氏宗谱622 吴宁
STJP001623 吴宁托塘张氏宗谱623 吴宁
STJP001624 吴宁托塘张氏宗谱624 吴宁
STJP001626 吴宁托塘张氏宗谱626 吴宁
STJP001639 张氏世谱639 武进
STJP001641 武进张氏宗谱稿641 武进
STJP001643 张氏合修族谱643 武陵
1872全国江氏统会宗谱□□卷
(清)江鲤濯等重修
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十一卷)安徽徽州
地区博(存一卷)
1873全国三韩江氏谱系一卷
清雍正间修乾隆问钞本 一册
美国
注:一名《红中丞谱系》。
1874全国济阳江氏统会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清)江初良等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二十五卷)安徽徽
州地区博(存十三卷)
1875全国济阳江氏统会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清)江华镇 江士沂等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活字本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876全国济阳江氏重修统宗谱不分卷
(清)江自守等撰 江庆成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济阳江氏统宗本》。
1877全国济阳江氏统宗八十卷首一卷
(民国)江峰青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1878全国济阳江氏统谱一卷
木刻本
安徽泾县档
1879江苏靖江江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江以成 江正峰等修
民国五年(1916)靖江江氏活字本 八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江呈文首修于明崇祯间。
1880江苏丹阳江氏宗谱□□卷首一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卷首、卷7一
12)
1881江苏常州江氏宗谱八卷
(民国)江增泉等修
民国六年(1917)思源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882江苏常州江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江乐山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清溪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883江苏金坛江氏宗谱五卷
(清)江呜皋 江本诚等重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又名《金沙江氏重修宗谱》、《江氏宗谱》。
1884江苏苏州济阳[江氏]家谱一卷
(清)江振祚纂
江氏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附续编一卷。
1885江苏苏州济阳[江氏]家谱续编一卷
(清)江宗模纂
江氏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附《济阳[江氏]家谱》一卷后。
1886浙江杭州虎林江氏族谱不分卷
(明)江鎏编
明末刻清初补版本 一册
天一阁
1887浙江宁波宁城江氏家乘四卷
(清)江于遴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月湖支祠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888浙江宁波宁城江氏家乘四卷
(民国)江功甫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思本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1889浙江宁波蛟川江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虞中 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思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890浙江奉化棠溪江氏宗谱四卷
(清)江传绍等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新邑沃州孝谨堂活字本
一册
北图
1891浙江奉化棠溪江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陈毓川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档(存卷1、2)
注:谱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1892浙江奉化江氏分房宗读十八卷
钞本告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缺卷1)
1893浙江兰溪龙塘上江[江氏]宗谱三卷
(民国)璩佩兰重纂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谱初纂于清道光五年。
1894浙江兰溪下江江氏宗谱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厚仁乡(共四部)
1895浙江浦江浦阳青溪江氏宗谱□□卷
民国十年(1921)刊本
浙江浦江县档(存卷3)
1896浙江常山江氏宗谱□□卷末一卷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泉目山村(存卷3、4、
18一21、26、27、30、卷末)
1897浙江常山江氏宗谱三十二卷
(清)江导岷五修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育石乡桥亭村西坑杵口
注:岳钟典始修于明万历七年。
1898浙江常山江氏宗谱二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西坑杵口
注:岳钟英始修于明万历七年。
1899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卷
(民国)郑绶章纂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浦口村(存卷1)
注:谱始修于明嘉靖间。
1900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四卷
(民国)曾学礼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
1901浙江常山江氏八派宗谱七卷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山背村
1902浙江常山济阳江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江长春 江厚仁等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
住:江瑞德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五年。
1903浙江常山济阳江氏会修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江生厚 江金涛会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1904 浙江常山江工宗谱二卷
(民国)江德诚续修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泉目山村
1905浙江常山怀王江氏族谱不分卷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黄冈村(存四册)
1906浙江江山 塘江氏世谱八卷
(民国)江锡龄修
民国十七年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1、3、5--8)
注:又名《济阳江氏 塘族谱》、《济阳江氏 塘
族戊辰春续修家乘》。
1907安徽徽州重修济阳江氏族谱八卷
(明)江来眠 江中淮纂修
明万历四十年(1612)家刻本
北图(存卷1一4、7、8)吉林大学 浙江
图(存卷2一4)
1908安徽徽州郡北济阳江氏宗谱十卷
(明)江国华 江德新纂修
明崇桢十七年(1644)家刻本
北图 安徽图(存卷1、2)
1909安徽徽州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江上锦纂辑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910安徽徽州半川江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一册)
1911安徽旌德旌西金鳌江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文
集不分卷
(明)江德潜 江延藻纂修
明嘉靖刻本 一册
北图
清钞本
北图 北京师大
1912安徽旌德济阳江氏金鼇派宗谱不分卷
(民国)江志伊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二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河北大学
注:扉页作《金鼇江氏宗谱》。
1913安徽歙县江氏祠谱不分卷
(明)江湛若纂修
明崇桢三年(1630)刻本 一册
安徽图
1914安徽歙县歙北江村济阳江氏族谱十卷
(清)江淮椿等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八卷)
1915安徽歙县岑阳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宣统元年(1909)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1916安徽黟县济阳江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江光裕纂
清道光十九年(1839)木活字本
安徽图(存卷首) 安徽博 美国
1917安徽安庆江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江重智 江锡爵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余庆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注:谱始修于清康熙时。
19i8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福建福州云路江氏宗谱
(民国)江秀清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南台大华印书局铅印本
一册
福建图
1923福建平和鸿溪种德堂江氏族谱不分卷
(清)江元健纂修
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一册
台湾
1924福建平和员林江氏家谱不分卷
(清)江登甲纂修 (民国)江元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 原本民国二十四(1935)
续写 写本 一册
台湾
19z5福建上杭溪南吕江氏族谱不分卷
(清)江永昌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 钞本
福建师大
注:江万仞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1926福潼永定济阳江氏历代宗支总谱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写本 一册
台湾
19z7福建永定江氏神位世系图
清钞本 一册
台湾
1928福建永定江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江建新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写本 一册
台湾
1929江西婺源溪南江氏家谱不分卷
明万历间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930江西婺源溪南江氏族谱不分卷
(明)江珍等修
明刻本
安徽博 安徽徽州地区博
明钞本
南京图
1931山东渎南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江柏波修
钞本 一册
科图
1932河南民权江氏族谱三卷
(民国)江勤成创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石印本
河南民权县江集村
1933湖北江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江之灿 江华彩等续修
民国十一年(1922)生花堂活字本
辽宁图
1934湖北新洲江氏宗谱六卷
(民国)江志方 江芹方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马河乡
1935湖南李乡沩宁江氏续修支谱□□卷首一卷
(清)江兰芳修 江湘才纂
清同治六年(1867)儒珍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936湖南岳阳江氏族谱□□卷
(清)江世价修 江泽干纂
清光绪十年(18s4)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937湖南沅陵江氏族谱□□卷首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首、卷1、2)
1938广东花县洛场庄镇南江公家谱节录不分卷
(民国)江平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写本 一册
美国
1939四川长寿江氏族谱一卷
(民国)江树成修
民国十五年(1926)写本
四川长寿县石堰乡白杨沟
钞本
四川长寿县葛兰乡双飞村江家老塆
1940四川内江江氏族谱二卷
(清)江虎臣续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刻本
四川内江县四合乡
1941四川德阳济阳文通江氏不分卷
(清)江树森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济阳江氏刻本 四册
北图(存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图
1942四川德阳江氏续修宗谱一卷
(民国)江兴礼纂修
民国十年(1921)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1943四川德阳穆深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江宗泗纂修
民国石印本 七册
四川图
1944 江氏族谱三卷
(明)江德征纂修
明钞本 三册
向的向氏族谱
本文2023-11-25 14:10: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52267.html